不同製藥廠生產的同樣成分的葯有區別嗎?如開瑞坦和其他藥廠生產的氯雷他定?

不是特指氯雷他定。像頭孢曲松鈉這種國產和進口的差在哪裡?


看了還有幾位的答案,覺得不同專業人角度的都不一樣,但是都很有意思。 @IshChole 和 @Keegan Li 介紹了藥物療效差異的可能原因,但對於氯雷他定,到底哪些因素影響,並沒有給出答案,不過兩位介紹都很全面了,針對單一藥物想要確定療效差異,絕對是一項龐大的研究。 @Water Above 從監管角度介紹了固態藥物生物等效性的要求,儘管作者也認為生物等效性也有局限,但相對而言已經是現階段最能說明問題的數據,生物等效性和仿製葯一致性評價中選擇參比製劑是關鍵。 匿名用戶 是從藥廠的角度,介紹了他們是如何申報仿製葯的,從他介紹來看,他們進行的是溶出的比較,並且看出來對於數據結果,中國藥廠很靈活嘛,那麼生物等效性實驗結果到底能說明什麼,可見一斑。哈哈

謝謝探討!

------------------------------------------------------------------------------------------------------------------------------------------

先說結論,現階段同一藥物不同生產廠家的產品還是存在差異,國產葯與進口藥物的差異也存在。

先從氯雷他定片開始吧,文獻[1]就比較深圳市海濱製藥有限公司研製的氯雷他定片(受試製劑)和上海先靈葆雅製藥有限公司生產的氯雷他定片(商品名:開瑞坦,參比製劑)在健康人體內的葯代動力學過程,並評價兩製劑的生物等效性。結論是生物等效,也就是療效一致。

最新的文章[2]中也得出來生物等效性的結論,即療效一樣。但這兩篇文章的發表均可能涉及到利益相關,因為這些生物等效性實驗,全是藥廠委託醫院和研究機構進行的,若果獲得不一致的結果,如被委託企業的產品不如原研藥物(國外產的最早通過臨床上市的藥物),那麼企業的錢不是白砸了,藥廠不願意,科研機構你如實發表的話,用不了幾次,相信沒人再找你做研究了,存在劣幣驅除良幣的現象,不過也無法避免,但也可能真的是療效一樣,但缺少獨立第三方的結果,無法判斷。

再看看純粹的研究論文中的結論,以為生物等效性實驗是在臨床受試者中進行的,代價較高。沒人贊助的研究者,只能選擇成本較低的體外溶出法。儘管體外的結果差異並不能直接導致體內的差異,但從質量控制的角度來講,還是非常具有價值的結果。

有位同學的碩士論文[3]就利用體外溶出方法比較了差異,結論如下:33家企業的氯雷他定樣品在4種溶出介質中的溶出行為,採用美國FDA推薦比較溶出曲線相似性的首選方法―f2相似因子法進行比較。發現了國內品種在不同pH介質中溶出行為與原研葯溶出行為的差異分布特點,該特點能較好地提示各廠家製劑工藝的差別和藥品內在質量的優劣。繪製了105條溶出曲線,據此比較國內仿製製劑與原研參比製劑的質量差異。結果提示:國內仿製葯生產企業的氯雷他定除在酸性介質中溶出行為與原研葯基本一致外,在其他三種溶出介質中,絕大多數的仿製製劑均與原研葯溶出行為不相似。其中均與參比製劑的溶出行為相似的佔12.1%;在一種或兩種溶出介質中與參比製劑溶出行為相似的佔9.1%;而78.8%國內仿製產品均與參比製劑的溶出行為不相似。由此推測:這些仿製藥品對於胃酸缺乏人群的生物利用度是否與原研參比製劑一致值得懷疑。作者也將此文發表[4],從作者單位來看雲南葯監局也參與了這一實驗。

其他一些文章[5,6]分別比較了一些廠家的氯雷他定片的差異,從結果來看,所以結果都表明溶出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患者中有人覺得存在療效差異,也就不奇怪了。細究起來,裡面值得挖掘的信息還有很多,我只是粗淺的分析下。

頭孢曲松鈉現在還多採用注射方式給葯,如果此時存在療效差異可能更多在於雜質的影響。作為溶液製劑,不存在溶解吸收過程,研究其生物等效性的文章就沒有了。

總之,國產葯現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一致性評價若無法公正客觀的開展,我們就不得不一次次迷惑於選擇國產葯還是進口葯,並且稍微寬裕的家庭,在緊急關頭時都會選擇進口葯。

補充一下,題主也許還想知道療效的差異,到底有哪些因素造成,這非常複雜,很多人認為製藥是非常簡單的製造工業,其實做好一個葯,都需要許多非常有才智的人冒許多風險,解決很多問題,最後才能獲得滿意的療效。

--------------------------------------------------------------------------------------------------------------------------------------------

06152015

今天正好又讀一篇文章,一些觀點挺有意思翻譯給大家。

這篇文章是Vaithianathan S, Raman S, Jiang W, et al. Biopharmaceutic Risk Assessment of Brand and Generic Lamotrigine Tablets[J]. Molecular pharmaceutics, 2015.

這篇評價了拉莫三嗪原研片劑與仿製葯的生物等效性,拉莫三嗪作為苯三嗪類的廣譜抗癲癇和抗躁鬱症藥物,用於治療癲癇局限性發作的輔助藥物。也可以用於穩定躁鬱症。看看引言部分專業人士的評價,其實多數專業人士都更認可原研藥物的,不過作者最後證實了這種類型的藥物風險並不大,大部分結果都表明生物等效性應該沒什麼問題,國外人民和專業人士也糾結。

A number of professional societies do not recommend switching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in epilepsy patients who achieved complete remission from seizures.[1,2] For instance, the American Epileptic Society (AES) has the concern that different formulations of the same AED are not always therapeutically equivalent in all patients and thus opposes generic substitution without attending physician』s approval;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AAN) has a similar position statement against product substitution.[3,4]

1. Ligue Francaise Contre L』Epilepsie (LFCE). Recommendation on the use of generic for the treatment of epilepsy. http://www.ilaeepilepsy.org (accessed January 29, 2015).

2. Perucca, E.; Albani, F.; Capovilla, G.; Bernardina, B. D.; Michelucci, R.; Zaccara, G. Recommendations of the Italian League Against Epilepsy Working Group on Generic Products of Antiepileptic Drugs. Epilepsia 2006, 47, 16?20.

3. Liow, K.; Barkley, G. L.; Pollard, J. R.; Harden, C. L.; Bazil, C. W. Position statement on the coverage of anticonvulsant drugs for the treatment of epilepsy. Neurology 2007, 68, 1249?1250.

American Epilepsy Society (AES). Position statement on the substitution of different formulations of antiepileptic drugs for the treatment of epilepsy. http://www.AESNET.org (accessed January 29, 2015).

[1].鍾國平, 張選紅. 氯雷他定片在健康志願者的葯代動力學與生物等效性研究[J]. 中國臨床藥理學雜誌, 2002, 18(2): 105-108.

[2].張丹, 何杰, 楊漫, 等. LC—MS/MS 法測定人血漿氯雷他定濃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J]. 中國新葯雜誌, 2013, 13: 019.

[3].劉屹. 氯雷他定製劑在多 pH 溶出介質中的溶出行為研究[D]. 第三軍醫大學, 2012.

[4].劉屹, 李志遠, 秦立, 等. 氯雷他定製劑的溶出曲線考察[J]. 中國藥師, 2012, 15(8): 1152-1155.

[5].李蓉, 李明, 葛文俊. 五個廠家氯雷他定片或膠囊體外溶出度比較[J]. 藥學實踐雜誌, 2008, 26(5): 350-352.

[6].崔飆, 楊新建, 王雷, 等. 不同廠家氯雷他定片的溶出度考查[J]. 天津藥學, 2007, 19(5): 24-25.


我打算來試試解決這個問題。希望我能把我想的說清楚。有些專業的詞我可能中文的翻譯不一定對,希望見諒。

簡單的說,同一個藥廠生產一種葯,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批貨(batch)都會有不同。你覺得兩個藥廠生產的葯會完全一樣么?

但是話不能說的這麼絕對是吧。一般要證明兩個藥品不同廠商等效,首先要求主要藥物成分(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是相同的,劑量(strength)是相同的,劑型(Dosage form)是相同的。但是生產製作的輔料(excipients),過程(manufacturing processes),原材料供應商(suppliers)等可以是不一樣的(顯然)。理論上講,仿製葯(generics)是要經過嚴格證明『等效』(equivalent)才可以稱之為和名牌葯(Brand name)相同。這個相同包含質量相同(physical, chemical, and microbial)和有效性和安全性項同。一般來說,仿製葯的安全性(safety)已經不用再像名牌葯審批(New Drug Application, NDA by FDA; New drug submission, NDS by Health Canada)的時候還要做很多的臨床試驗Phase I, II, III, non-clinical了。 但是有效性(Effectiveness)是通過一種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y)來證明的。 這個生物等效性使用藥物(代謝)動力學(Pharmacokinetics)(也是一種人體臨床試驗,一般是健康成人,除非倫理不讓,比如抗癌藥)來推斷(infer)出來的。 這個藥物動力學都來測什麼呢? 比如血液濃度高峰值Cmax, AUCt (到時間t為止總藥物在血液中的含量), 和一大堆參數(parameters)(請自行參考資料)。 如果生物等效性實驗證明仿製葯恰好符合藥物動力學的標準(e.g.參數間對比80%-125%,每個國家不一樣),那樣我們就可以假設這個仿製葯和名牌葯是相同的。 但是這個生物等效性實驗本身就有很多局限性(limitations), 在此就不一一贅述。 但是一些主要的Agency, 比如Health Canada(加拿大), US FDA(美國), 和EMEA(歐盟)都是這麼用的。 不知道中國是不是也是這樣子的。

另外,有的時候這個生物等效性有的時候可以被赦免(waived)不用做臨床等效試驗了。比如溶解度非常高(high solubility)脂溶度(high lipophilicity)非常高的快速溶解(Immediate release, IR)葯。這類葯也被叫做Bioclassification system (BCS) Class I。 再比如注射類葯(因為已經全部溶解了),眼藥水啊,等等。但是有的時候還會要求同樣的輔料相同且等量(excpients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the same),每個國家的赦免標準也不一樣。剛才的舉例BCS class I是US FDA的waiver。 那個輔料相同且等量是加拿大對簡單液體類葯的赦免標準。

質量相同就是物理(physical),化學(chemical),微生物(microbial)質量上都要達到一定的標準啊。比如藥典(compendia)的標準啦。如果這個藥品藥典沒有,那麼也要符合廠商標準(Manufacturer"s standard)。 這些

所以一旦說這個仿製葯和名牌葯相同【1】【2】,我們可以safely assume他們一樣啦。但是實際區別當然有啦!

另外,同一個牌子的名牌葯在各個國家我們都覺得應該完全相同才對啊。其實不是的。 有的時候是一個牌子的名牌葯(國內也叫進口葯吧),賣給法國,和賣給美國市場的都不一樣呢。 大家不要特別相信進口葯,有些進口葯很大牌,但也是印度產的呢。你以為法國的進口葯就是法國原廠嘛?? (舉例,不是特指) 。我在國外用的就是本國生產的仿製葯。為什麼呢?因為保險可以報銷啊。如果同時有仿製葯和名牌葯,只有吃仿製葯才可以報銷。

【1】Health Canada的定義:

Food and drugs act C.08.001.1.:

「pharmaceutical equivalent」

「pharmaceutical equivalent」
means a new drug that, in comparison with another drug, contains
identical amounts of the identical medicinal ingredients, in comparable
dosage forms
, but that does not necessarily contain the same
non-medicinal ingredients
; (équivalent pharmaceutique)

【2】 US FDA的定義:

Therapeutic Equivalence (TE)Drug
products classified as therapeutically equivalent can be substituted
with the full expectation that the substituted product will produce the
same clinical effect and safety profile as the prescribed product. Drug
products are considered to be therapeutically equivalent only if they meet these criteria:

  • they are pharmaceutical equivalents (contain the same active ingredient(s); dosage form and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and strength.)
  • they are assigned by FDA the same therapeutic equivalence codes starting with the letter "A ." To receive a letter "A", FDA
  • designates a brand name drug or a generic drug to be the Reference Listed Drug (RLD).
  • assigns therapeutic equivalence codes based on data that a drug sponsor submits in an ANDA
    to scientifically demonstrate that its product is bioequivalent (i.e.,
    performs in the same manner as the Reference Listed Drug).

Pharmaceutical EquivalentsFDA considers drug products to be pharmaceutical equivalents if they meet these three criteria:

  • they contain the same active ingredient(s)
  • they are of the same dosage form and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 they are identical in strength or concentration

Pharmaceutically equivalent drug products may differ in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 shape
  • release mechanism
  • labeling (to some extent)
  • scoring
  • excipients (including colors, flavors, preservatives)

看到了吧,美國FDA和加拿大的Health Canada關於Pharmceutical Equivalency的定義都不一樣。加拿大要求仿製葯要pharaceutical equivalent和名牌葯。 美國要求仿製葯要therapeutical equivalent和名牌葯(也可以叫類比葯,Reference Listed Drug)。 加拿大的Pharmaceutical Equivalency= 美國FDA的Therapeutical equivalency了。美國FDA的pharmaceutical equivalency只要求了質量相同,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y)不一定證明的出來的。

那麼回到原來的問題:

不同製藥廠生產的同樣成分的葯有區別嗎?如開瑞坦和其他藥廠生產的氯雷他定?

開瑞坦(Clarityne)vs.其他藥廠生產的氯雷他定(Loratadine):

簡答:那得看是不是達到『等效』的標準啦(質量等),還有生物等效性。

不過等等,這要是OTC(非處方葯)。可能要求沒有處方葯在審批處理上那麼嚴。


利益相關:製藥外企底層員工,被國產仿品衝擊嚴重

很多答案關於單體藥品的比較,其實生物製劑的療效差別更大。

國內廠家對於單體化合物的合成,只要是過了gmp認證的企業,合成的部分不會差的太多,後面製劑的差別就不提了,差太多。而對於生物製劑就複雜的多,國內產品的純度都無法保證,公司之前做過我們產品和國內仿品的比較,有效成分的含量、雜質的比例、穩定性都有很大區別、而且注射的裝置精度也無法保證。最後反映到患者身上就是,國產仿品不良反應發生率高,療效差。不過人家政策好,who care。

PS:多說一句,國內的工業設計真的很差,以前GSK的朋友說,國內為啥沒有舒利迭仿品----因為吸入設備做不了


感覺可不能算數。

既然說了是同樣成分的,那在成分上就不會有區別,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區別

1. 製造工藝有差,好比各個牌子的保溫瓶,材料一樣,但是總還是有細微的差別的。

2. 晶型,大約就是化合物結晶時候的結構,這是有專利的,例如抗凝葯氯吡格雷,國內仿製葯泰嘉的晶型就和波立維不同,但是國家在統一採購(招標)的時候是沒有區分的,儘管波立維聲稱自己的晶型要優秀一些,但是這也沒有被廣泛的認同。或者說,差距可能是有的,具體有多少,這也測不出。

3. 還有就是所謂的緩釋片,崩解片,平片,膠囊什麼的,就是說化合物是一樣的,把他們做成藥片的方式不一樣,這個多少有有些區別的,通常決定了藥物在我們體內需要多少時間被吸收,能停留多少時間(這裡也不說什麼半衰期,血葯濃度這些了),多少時間會被排出體內等等。不過,不同製劑的藥品也會有不同的服用方式指導,比如一般的藥片可能會要早晚各吃一次,而緩釋片可能就只需要一天一次,如果我們是按照醫囑或說明書服用藥物的,其實要說藥效要多大差距,也沒那麼誇張。

總之,一個化合物的藥品總差不到哪裡去(當然,說可以差很多也行,看標準是什麼了),我個人覺得哪怕一個類別的藥品,也都差不到哪裡去。。。當然藥廠就不那麼認為了。


醫藥生產一線人員,只想說一點,國外對於藥物研發的投入還有研發周期比國內高了不只多少,製劑生產過程的控制也是不同的,參考同一車間生產相同製劑出口不同國家的情況


我個人的經驗是優先選擇國外藥廠。

我有輕微但久治不愈的腳癬,反覆了好幾次,每次都是外資藥廠的葯勝出。最終還是外資廠的葯治好的。

早期用了幾種國產藥水,無效,後來用的西安楊森的達克寧,好了。

過了一年多複發,這回達克寧壓不住了,於是選擇了黃金達克寧(出於對楊記的信任),效果是好了些,但始終無法痊癒。拖了半年,實在是無法忍受,咬牙選擇了某合資藥廠的內服藥(副作用大),吃完一盒的量,果然身體就受不了。好在後來還是好了,而且2年多沒複發。

第三次複發的時候,不敢再吃內服藥了。用黃金達克寧捱了半年多。偶然機會聽說澳洲代購的蘭美抒藥膏效果不錯,去藥店問了下,國內也有,有國產的(便宜,20克/支,但每天要擦2次),也有外資廠諾華的(稍貴,10克/支,一天只需要擦一次),開始的想法是,既然成分都一樣,藥效應該是一樣的,就選擇了國產貨。應該說效果還是很明顯的,能治到大概8成左右,已經比黃金達克寧好太多了(應該是抗藥性的緣故,此時黃達基本上沒什麼效果了)。但最後還是沒法痊癒。結果還是一支諾記的小小藥膏,就完全搞掂了困擾我六七年的難題。

另外,這一支諾記的藥膏,雖然才十克,但使用的時間比兩支國產共40克的藥膏長很多,這個也是讓我很不解的。綜合來看,它單價雖然貴了點,但整體上比選用國貨的錢少很多。


藥物分化學藥物和生化藥物……只了解一點關於化學藥物的。

首先,化學藥物不僅有起藥理作用的成分,(即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API,藥物活性成分),還包括填充劑、崩解劑、表面活性劑、防腐劑、緩控釋材料等等藥用輔料。這些藥用輔料有的能改善生物利用度,有的能改善藥物的穩定性,有的能改善藥物的成型性。藥物活性成分添加了一系列藥物輔料,通過製劑工藝製備成相應劑型之後,經過一系列臨床實驗並通過新葯申請之後,才能作為藥物上市。

不同藥廠生產的藥物主要成分相同但藥用輔料、製備工藝、劑型的不同,自然會導致藥物的不同。這種不同包括安全性和有效性等。對於藥物活性成分相同的仿製葯來說,生產工藝、貯存、降解產生的雜質會影響其安全性,而生物利用度則會影響其有效性。

另外,國內仿製葯市場競爭比較激烈,利潤率低,沉迷於價格戰,而忘了藥物研發之重,很多化學葯安全但低效。

……好像不小心寫偏題了,摺疊我吧orz


這個問題適合我回答,作為一個前 sspp 的 QC。以前實驗室是做過開瑞坦和其它品牌氯雷他定片的一致性實驗的。

具體的操作我就不講了。我就記得結論了,不管是崩解,溶出,含量測定,兩者都肯定符合藥典規範的。

但是國產某廠的氯雷他定片和開瑞坦就是要差一點


仿製葯在主要的有效成分上都差不多,在一些添加配方上可能有些差別。

不過開瑞坦感覺比其他的國產氯雷他定抗過敏葯更好使,見效更快,也更徹底


我自我感覺,奧邦牌氯雷他定膠囊,說是一天一粒,但我必須一天兩粒才能阻止鼻炎發作。而開瑞坦才是真正一天一粒就行


前面各位說了很多比較專業的知識了,我來說個普通人能用得上的,去藥店買葯,凡是店員(藥師執業藥師)強力推薦的品種,只要不是大廠比如西安楊森諾和諾德之類的,而你又看到品名一樣含量規格相差無幾但是價格大廠的你還能接受的,一律買大廠的。

舉個例子,假如同樣品名的一支外用擦劑,一隻2%20g,一隻1%10g,前者40+,後者20不到,我估計很多人會選擇後者,畢竟前者店員賣出去估計只有2塊錢的提成,後者提成如果多的話能拿到4-5塊。不說品牌不打廣告,物價以我在的這個小城市為例子,不代表所有城市。


作為新葯註冊申報者,出於保護必須匿名。

結論是,都有效果,但效果必須有差異。

首先需認識的是,官方批准的一致與實際一致的差異性。目前評價藥物效果的指標是生物等效性。對於片劑的仿製葯的審批,跟效果相關的方面,主要看藥物在四種溶液介質下溶出曲線的比對。簡單地說,監控藥物在四種與體液酸鹼相近的溶液中,釋放到溶液中的累積量。可是人體環境遠比四種介質複雜。藥物在該溶出的部位沒溶出完全,或是在不該溶出的部位溶解,那效果就差很多。而這些生物變化並非藥物在四種介質的溶出曲線所能完全體現。

其次,同一個人,影響藥物效果的重要因素就是溶出。同樣的處方,溶出情況會不一樣,原因來自於原輔料品質不一和製備工藝差異。原輔料的粒度分布,純度,流動性,晶型等,會造成崩解,進而溶出變化;製備工藝設備性能差異,造成溶出差異。

最後,申報數據是可以調的,調的,改的。。。。的。。。嗨。


我在給病人做了很多次青黴素皮試以後才知道:國外的青黴素是不需要做皮試的,因為導致過敏的,其實並不是青黴素,而是青黴素裡面的雜質—青黴烯酸。而這個雜質,在國外的成藥裡面是沒有的。國外的其他很多抗生素也都是不用做皮試的,原理同上。

而國產青黴素裡面,又以華北的比較好,曾經有病人坐一個多小時的車,到我們醫院來打這幾塊錢的葯,說是效果就是比別的廠家的好。

所以,呵呵。


坑定有差,不只是不一樣的廠生產出的藥品會有差別,同一個藥廠生產出的不同批次的藥品都會有差


我插一句吧,為啥要做仿製葯,同樣的片劑,人家做出來100mg重的片子,片重差異不超過0.5mg,而我們有些廠家做出來的102,103,104mg重的片重差異的RSD是多少想必不用說了吧?

這種差異並不體現在一個方面,而體現在方方面面,畢竟製藥行業,有些淵源追溯到最後你會發現是素質的差異和政策的差異。


個人生活經驗,差距很大。

同樣是氨酚那敏,國內我喝過的的感冒沖劑喝完一包,那基本只有安慰作用,發燒了還要醫生的退燒藥才管用。後來去外面上學(窮,小感冒看不起醫生)一小袋沖劑下去睡一覺燒就退了。。起來之後一整天生龍活虎,晚上補了一包,第二天好了。。

當然了那一小袋的價格快趕上國內感冒沖劑半大包了。。


當然不一樣了,不同廠家生產的藥物由於在研發過程中的工藝不一樣,雖然成分一樣,但可能存在藥物的晶型不同,雜質不同,造成了在人身體的血液濃度不一樣,生物作用和藥理方面也是有差異的。


原研葯和仿製葯的差別還是蠻大的,首仿葯和原研葯校價可能還跟原研葯比較接近,二仿或者更多的仿那就呵呵了,因為仿製葯如果想要審批過關那麼生產工藝流程,校價,輔料配方都需要跟原研葯有所差別,不然你的葯過不了審批也就生產不了,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國外原研葯賣的很貴生產廠財大氣粗的原因,因為原研葯從治療效果上來說是最好的。


不一樣~生物利用差好遠~


生產工藝的差別導致藥效不一!


推薦閱讀:

為何很多藥品生產廠家避免自家的產品成為基本藥物?
抗生素能殺死植物細胞嗎?
就同一種抗生素來說,不同價位的國產抗生素之間有什麼差別,進口與國產抗生素之間又有什麼差別?
為什麼有些藥品要設計成「一次4片」的計量呢?
為什麼藥片要設計成現有大小,而不是更小一點呢?

TAG:藥物 | 醫療行業 | 藥品生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