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雜誌《知日》宣布停刊有什麼內幕?

知日ZHIJAPAN的微博

行,我們擇日停刊。

1月20日 16:49


我就放點業界人盡皆知的料吧。還是必須換號匿。

1.《知日》不是雜誌,用的是中信的書號,是書。跟日本的MOOK概念一樣的做法。

從磨鐵出來投奔中信,雖然也算是明智的選擇,但跟人家也不是直屬關係,是掛靠。但中信也還是要審的,蘇靜這次惹這一攤事,肯定要被中信找麻煩。

當然,是不是因為他先被中信找了麻煩,然後再自暴自棄惹事就不知道了。

2.蘇靜不是缺錢缺人,是摳門。

他本來還算能扯淡,業界人脈也還算廣。知日從一開始的幾千冊實銷量到現在應該有3W,他肯定還是賺到了錢的。

但他從不把錢用在提高書的內容質量上。編書靠的是人,靠的是有乾貨的作者。知日除了一開始邀請毛丹青等名人借人家的名氣打知名度,還有一些比較有水平的文章,現在已經進入到削減知名學者的專欄、改由編輯做內容了。這一點是蘇靜決定的。

而知日的編輯們,呵呵,幾乎全是應屆生招進來,什麼都不懂就開始上手做。也就開個3、4K的薪水能做好什麼事?一本做日本文化內容的雜誌,翻譯還用外包和實習生,質量之差,不忍卒讀。就說他們賣得最好的漫畫那一本,裡面漫畫的翻譯和製作質量連網上的漢化組水平都不如。

不是沒有人給他們投簡歷,我有個朋友日語碩士,給他們投過三次簡歷,一次都沒回。投三次是因為他們一直時不時在發翻譯招聘。後來打聽,原來那邊一直在用廉價實習生當翻譯或者編輯兼,沒全職翻譯,說是要招,但蘇靜不捨得出招碩士的錢吧。

3.蘇靜本人是一個不成功的商人,眼高手低。

這個主編本人一點日語都不懂,但他眼光還是有,日本文化這個題材的相關書籍在知日之前比較空,他看準了機會,也利用自己的人脈找了毛丹青等人,書的選題的確也還是不錯的。同時,他也很明白平媒現在就是夕陽產業,只靠做書是沒錢的,所以也發展網店、電視等方向,做MEDIA MIX,這個思路是對的。

但問題是,他有思路,卻沒有執行的能力。前面也有人提到了他有好選題卻做得很爛,這是其一,他不捨得下本做內容,也不去找或者找不到有能力的人來做,把《知日》的架子搭起來了,也培養出了一些腦殘粉,算是有不錯的基礎,可是裡面卻還是空空如也,沒有多少實質的內容。其二就是 攤子鋪太大,各個方面計劃說得都很好聽,想得很大,但《知日》的成長明顯跟不上他開腦洞的速度,僅有的精力能力和資源拿去做這些,雜誌的內容就更好不起來了。

總的來說,《知日》雜誌的方向和選題其實都還是不錯的,真停了也還是會覺得可惜,只不過不換人做、不做得更好的話,流失讀者然後停刊也是遲早的事。

------------------------------------------------------

補一點關於設計:

知日是很有設計感的,但蘇靜和馬先生搞錯的一點是,知日的內容上並非設計雜誌,而是以文字為主。這雖然是書但是是以雜誌的感覺編排的,可是設計上卻違背了很多雜誌排版的基本規則。

有設計意識是好事,但讓設計影響閱讀這可以說是得不償失。蘇靜很驕傲於雜誌的設計,他認為讀者應該為了這「難能可貴」的設計感而去忍受閱讀時候的不適,很遺憾,讀者想的跟他不一樣,讀者要看的是內容而非設計,所以被那些凌亂的設計影響了閱讀感的讀者抱怨來得不少,但如大家所見,蘇靜聽不進去,還發飆了。

這個人就是一孤高的BLX中二病……光有眼光有什麼用啊。

============================

另外上面問天角的,明確地說天角出事和知日沒有任何關係,不要跑題了。

天角這次甚至不是因為內容的原因,可以說是政治原因。關鍵在湖美那邊。

關於天角這次水有點深,我也沒再深入了,不再多做回答。

總之這次的確對引進日本輕小說和漫畫是個非常重的打擊,只能祈禱不要打擊到日本出版社的積極性,也別把好不容易培養出的一點購買正版的氛圍打散了。希望天角能撐過這一次吧。


被知日騙過三次,以讀者的身份說說經歷就知道為什麼要停刊了

第一次是看到微博上很多人推薦,沖著對貓叔滿滿的愛買了知日·貓

光看欄目覺得很精彩的樣子,結果越看越不對勁。

看到「貓島」的部分的時候,發現居然是拿貓島的紀錄片里的圖和文字來湊!

編輯的節操呢?把視頻扒下來印在雜誌里收錢這種事還要臉嗎?要臉嗎?

怒摔

在711看雜誌架的時候翻到森女特刊,封面是當時很喜歡的蒼井優,沒長記性又買了

回家翻開之後不到五分鐘,被貓特輯坑的心情立刻浮現

就幾張蒼井優的寫真撐起一整本雜誌,文字稀里糊塗的完全不知所云

這本書就好像在嘲笑我一樣:「你是不長記性嗎?」

怒摔

最後一次購買是微博上被漫畫家特刊刷屏,於是我又抱著「人家都出了這麼多期了,沒準現在雜誌的水平有所提高」的心情掏錢買了

隨便翻看了一下,在介紹漫畫家的地方居然看到了百度百科裡的內容……不求像漫友動感新勢力之類的雜誌有專業的漫畫編輯來做簡介,好歹您也改改,別直接照搬百度百科好嗎?

前兩次被坑的心情立刻浮現,「你就是不長記性對嗎?」

怒摔

前幾天聽說知日要停刊,由衷的送上一句祝福:活該。


停刊了么?好走,不送。

這本刊的讀者都是親日的,不可能做敏感話題惹得親日反日兩邊不討好,所以,沒有所謂的內幕,就是就是主編被讀者批評,傲嬌了唄。還在官方微博上飆髒話,罵讀者。然後趁機大肆微博營銷一下,好顯露出自己的無辜與真善美,還借營銷微博(英式沒品笑話)的嘴來顯示自己的雜誌做得有多好看。如果真停刊了,四個字,死得其所。如果沒停刊,依然四個字,死不要臉。

既然官方微博都發布了停刊消息了,那就蓋棺定論吧,簡單評價一下《知日》,讓批評聲音更猛烈一些。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以後做雜誌的人別犯此類錯誤。

從出版第一期到至今,所有的都看了,我是日本文化的粉絲,但完全談不上這本刊的粉絲,所以這本刊的死活無所謂。而我個人,也僅作為雜誌愛好者與收藏者,也僅當負面教材範本來看這本刊的。

怎麼說呢,每一期的選題都還是不錯的,但內容做得很不好,可能編輯是想從日本人的視角來做內容?但實際上連遊客視角的水平都達不到,甚至連蜻蜓點水都談不上。標題黨,妥妥的。

文字選題上:撰稿人水平參差不齊,甚至有些不專業,就好像隨手抓了幾個在居酒屋刷盤子的留學生對付著寫得校園刊物一樣。寫作者對於自己文章的內容沒有投入絲毫感情,更談不上什麼底蘊價值與好玩的創意。如果要求再高一些,日本人的特有的精神情感在這麼多期一點都找不到。

譬如有一期做日本《鐵路》的選題。你懂得,基本上所有的日劇都會有一個鏡頭,一列子彈頭列車穿過橋樑,鄉間小路與草坪的場景。日本人對於列車是怎樣的一個情感呢?整本刊沒有說出來。難得想出了這麼好的選題,但執行得很爛。

再說《禪宗》的選題,有好幾篇文章開頭都在寫日本禪宗是從印度、中國傳過去的……真夠2的,我覺得禪宗選題應該是最好做的了,卻被做得慘不忍睹。《知日》也就停留在禪宗從哪裡傳過去的水平上,遊客去了日本某個寺廟旅遊,都不會寫出禪宗從哪裡傳過去的話來。所以,我判定它連遊客散記都談不上。

寫禪宗裡面加入了茶道、花道、劍道與園林與枯山水,天哪,這幾個內容每一個單獨列出來幾本書都說不完的。禪宗都沒說清楚就開始扯茶道、花道、劍道與園林與枯山水,真是有容乃大啊。禪宗選題最後還專訪了一個也就景德鎮新東方培訓學校陶瓷專業學生水平的日本匠人,貼了一堆做得歪三扭四的垃圾作品,就敢說這是禪。既然寫禪宗,起碼得找幾個開悟的日本大德來寫吧。

更可怕是是日本漫畫那一期選題,我嚴重懷疑《知日》裡面所有的人基本上是不看漫畫的。隨便從國內漫畫論壇找幾位宅男腐女做得都會比他們專業。

一個好的選題延展開來做是可以將稍微有關聯的素材作為花邊丟上去的,但前提是,選題的核心內容一定要非常充實,《知日》的選題都很不錯,只是核心內容做得不充分,花邊再丟上去就亂套了。而且花邊也不分主次,什麼往大裡面做,什麼往小裡面做都沒有規劃。

板式圖片設計上:每一期封面都還不錯,裡面板式則讓人抓狂的亂。我個人很不喜歡 @馬仕睿 的風格,總覺得賣弄過頭了。再加上黑體與並不艷麗的膠版紙印刷,有的頁還拉了底色,更顯得臟乎乎的。其後果就導致閱讀感極差,讀起來讓人不舒服,甚至眼睛不知道停留在哪裡。日本刊的風格一般都是花里胡哨的,就像小女生的珠寶盒一樣,但雜而有序,甚是好看,而《知日》的花哨則讓人摸不著頭腦。彷彿就是剛學會了indesign的某個功能,習慣性不停的去用一樣。

詳情可參考

如何評價MOOK《知日》的裝幀設計?

@馬仕睿 內文排得真得很不專業,特別是對待圖片與大篇幅文字組合的時候,板式技法非常拙劣,堪稱醜陋。《知日》自己說是比日式還日式的雜誌,這不扯淡嘛,以為文字只要豎著排就是日式啊。

雜誌的圖片編輯也很爛,很多圖片是該有的沒有,不該有的放一堆。該大圖的時候放小圖,該小圖的時候放大圖。特別是私宅那一期選題,初步判定他們沒有拿到一手的圖片資源。雜誌拍攝圖片都是很大的事情,資金投入巨大,單品都需要打光拍擺,人物也都化妝出鏡,追求一定的藝術水準,畢竟現如今很多情況都是讀圖時代。除了受訪人提供外,《知日》自拍圖片基本上也就是手機+美圖秀秀的水平,配上花里胡哨的板式好藏住狐狸尾巴。

總之,如果這本刊由《三聯生活周刊》團隊來做內容,陸智昌來做設計,那應該會非常了不起。甚至商業氣息濃厚的《新視線》團隊來做都會非常好看。

另外補充一段,我看到評論里有提到了。《知日》本刊還有幾期明顯存在有圖書策劃者常見的卑劣手法,譬如《奈良美智》的那一期。話說奈良美智的圖冊在中國銷量還是不錯的,粉絲一大群,《知日》就趁機做了一期。OK,沒有任何奈良美智素材,硬生生的是干做了一期,這也真驚天地泣鬼神了,這簡直是詐騙行徑了。尼瑪起碼做個專訪啊,是吧。什麼都沒有,圖片怎麼辦呢?嘿,拍書。將人家奈良美智的書的封面及部分頁面用相機拍下來……。

如下圖:內容TMD一丁點,根本撐不起來封面專題。但是,人家就這麼幹了。

為什麼呢?利益驅動唄,這算是合法的盜版吧。在一些圖書網站上搜索奈良美智的書就知道了。如下圖,硬生生的擠進了奈良美智的書裡面。看評論是早起《知日》與奈良美智的書同一家出版社出的,但以上內容也說不過去,同一家出版社也不能作為借口,充其量也就是一個圖書推薦目錄。人們花錢沒奈良美智的書,然後一不小心買到了一圖書推薦目錄。

說白了《知日》一直是以圖書的視角來做內容的,沒有站在媒體的角度獲得更廣袤的資源(圖片資源、展會資源、學者資源、文化交流等)。說它是雜誌,算是抬舉了,總之非常不專業。

剛剛看到他們官方微博還自視清高的說:「不喜歡就不喜歡,我從不祈求別人諒解,也不靠大家生活。我只在覺得好笑的時候發笑。」 玩兒清高別賣書啊,做結緣贈送唄。

因此,我覺得不是人手不夠的問題,而是對待工作的專業態度,人家《讀庫》可是老六張立憲一個人撐起來的,誰敢說哪一期做得不好看?日本人對神明的敬畏,對自己工作的敬畏體現在方方面面。《知日》一點都沒領悟到。不客氣的講,《知日》整個團隊是一點都不知日的,反而從《知日》整本刊的創作過程中,基本上可以《知中》了。更無恥的是,他們居然在官方微博罵讀者,這基本上屬於下三濫的水平了。

不妨想像一下,如果日本出的一本雜誌,或者一本書在日本被讀者批評了,然後主編跳出來在官方微博Fuck讀者,其後果會怎樣呢?整個出版社都會被拉出來謝罪吧。還說自己是玻璃心,要是有心就好了,所以,主編蘇靜人格有問題,不是做文化的人應用的態度。

有一本雜誌叫做《藏品》(山外文化出品),那簡直是神的級別,是我迄今為止看過最好的雜誌,內容做到了極致,市場也是很轟動的,一本過期的刊物甚至都被炒作到了兩三千元人民幣。《知日》每一期的選題基本上與《藏品》都是相同級別的,但內容差距是十萬八千里。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貼出《藏品》雜誌(山外文化出品)做的第八期 《一盞茶心》封面專題中的日本《茶道》文章,噁心一下《知日》。做茶道,可不是像你們那樣,放到《日本禪宗》選題里濫竽充數,還拍一組難看的喝茶的照片那麼簡單。


《漫畫》那一本完全粉轉黑。同一時間《新視線》也是漫畫專題,內容好,非常有誠意。高下立現。


其實一開始是在學校圖書館看到《知日·奈良美智》特輯開始知道這本MOOK的,第一眼是比較喜歡的。

因為最開始的自己只是一個對日本二次元和日影的瘋狂愛好者而已,對日本本身並不了解(菊與刀也沒看完什麼的),所以覺得這本MOOK好像還真是不錯,對於喜歡讀圖的人而言並不枯燥,文字也並不晦澀還可以通過各個主題了解日本方方面面。

但是由於價格,所以也就在圖書館看看,直到後來選定了論文題目研究小眾圖書所以準備買來作為研究對象並加入了知日粉絲群。

所以去年春天為了買齊已出的幾本書花了一番功夫,因為前幾輯很多都已經售完(那時候還沒加印),特別是美術館在淘寶上都炒到了100以上,所以當時也算是花了一定的時間金錢和精力去找齊(論文研究了前八本,剛買齊就開始加印真的不是逗我么)。我覺得那時候自己還是很喜歡這本雜誌的,因為寫論文的原因沒少翻他,也每天必刷知日的微博豆瓣微信和粉絲群,雖然偶爾覺得排版很費眼(特別是妖怪訪問京極夏彥,黑底熒光綠實在很想吐槽)或者有些只是泛泛而談,雖然自己也並不是每句話都認真去讀。

後來做完畢業論文答辯差不多同一時間(5月左右)看到知日在招聘,投簡曆本來只是想試試,結果得到了面試通知,然後買機票飛北京(雖然很貴但那時候自己是很想去那裡工作的)

知日的辦公室很小但環境還是不錯,去的時候他們正在開會,也就是在講微博營銷方面和選題之類的事,感覺氛圍還算不錯。

面試時候的感覺就是,蘇靜並不像個大老闆,很能侃的樣子,算是隨和。我記得和他聊到排版的話題時(因為自己其實想做排版編輯之類的工作),他說現在知日的排版很多人看不習慣,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知日是想做出一種自己的風格並向這個方向努力中(大概這意思,時間有點久了)。反正他們現在並不愁排版比較愁內容編輯也就是會日語的人,所以胡侃了一個鍾得出的結論是如果一定要在這裡工作就是實習,工資什麼的也就一點點,一個外地人留在北京一點點工資要想清楚吧之類的。

雖然最後沒有留下但對當時的面試過程蠻喜歡的,不管怎麼說,談論的都算是自己感興趣的事兒。

回來後還是一如既往的買知日,但慢慢的覺得自己更多的是一種任務或者強迫症(擺在一起蠻好看的···),很多主題買了卻並不感興趣所以也很少看 ,直到買完《漫畫》以後(最期待的特集)突然覺得有些無聊,雖然也知道他們做這期應該還是花了不少時間,因為幾個月前去面試時在工作間就看到很多漫畫的準備資料。可是漫畫特集好像並沒能滿足自己的「求知慾」之類吧,就像前面有人說的「百度百科更詳細」。

所以從漫畫開始,就決心只買自己喜歡的特集不花冤枉錢,所以寫真就沒有入,但是緊接著的推理又是十分感興趣的題材,所以,強迫症下還是入了寫真到現在還沒看(差一本什麼的好讓人不爽!!!)

其實覺得推理這一期做的還行,比漫畫那期好,或許也是因為自己才看完《占星術》,對島田的採訪也很喜歡。對微博上的下一期《設計力》也很期待。

==============================以上是我對知日的一些想法,下面回到問題本身(...)

其實看到這個問題已經好多天,但我一直以為這個問題是指的前一次停刊(...)所以沒點開看,今天正好有些無聊,才知道這是新近所發生的事實。

看完樓上的回答才感到原來知日居然引起了這麼多的怨念,當時我做論文的時候,好評多於差評啊,更多的是期待後續發展和未來進步嘛,雖然我很久沒關注知日微博也基本退出群聊了也不至於通篇都是罵吧。

然後在微博上搜,所說的知日停刊和謾罵微博好像已被刪掉,但卻搜出了這個英式沒品笑話百科的微博,然後就瞬間呵呵了。

知日官博你這麼傲嬌又這麼玻璃心真的好嗎.......

要怕被說就真真的不要做了,公共賬號是發泄平台么,關注的人大多數都是粉絲好嗎,這樣子的「耍脾氣鬧彆扭」真的大丈夫嗎?最後刪了微博開始策划下一期主題臉不痛么?

好吧,到最後我也沒真正回答問題,因為內幕什麼的我也不清楚,樓上的某些回答我也覺得有可能吧,但說不定官博也就是真的傲嬌一下下呢誰知道。

其實我還是希望知日繼續辦下去,或者說以「了解日本為主題」的事物繼續辦下去,因為還有很多人想要去了解這個國家,無論是善意的還是惡意的。


「如果真停刊了,四個字,死得其所。如果沒停刊,依然四個字,死不要臉。 「+1

PS:其實他根本不存在停刊之說好么,這擦邊球打的

內容空洞讓我憤怒到已經完全不注意排版了。。。快速翻過為我的毛爺爺不值而已

這個系列引起我怒氣的其實還不是做的不好,畢竟書不好我可以不看,極品的是它的營銷明明是本」雜誌「全部當書賣,而且全部都花錢擠進了相關專題類別里(比如奈良美智,斷舍離...),還一直被推送,買來失望至極,但是你一說,立馬又說本來就是雜誌好嘛!拜託,雜誌期刊和書兩個概念好么,你要是雜誌你的期刊號呢?任何一種雜誌以自己的「ISSN"(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進行出版。 ISSN號你有么?你封底的那個國際標準書號(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簡稱ISBN,是國際通用的圖書或獨立的出版物(除定期出版的期刊)代碼,光這打著書和雜誌的擦邊球就夠鄙視的,以雜誌和書交錯的方法做著宣傳,不好說多XX,但起碼完全不真誠!耍這種小聰明品質可見一斑!

至於樓上非說頂樓偏題了,要聽內幕。。。。。。哈哈哈 少扯什麼真理部了。。。在這事兒之前好久,去年底,這」雜誌社「就在說要停刊了(根本不是刊,這種書你要出就出,不出就不出,還有臉說)然後加快推廣著它的微信平台。。。微信里一會兒賣清酒一會兒賣浴衣的。。。目標走向還需要多作說明嗎?

這是18號的微博

自黑炒紅順便裝可憐隱匿微博期刊界就是叫大家都去微信找他吶。。。。。。我相信會有不少不明真相的路人去微信追隨一下滴。。。。滅了微博還有微信,捨不得孩子套不到狼阿!

至於說他自黑,不要告訴我這是同行惡意,淘寶差評現在都不流行這說法了好不。。。他轉的那兩條微博既沒人氣也沒@他,如果說是他自己無聊去搜出來的,那他還轉到粉絲多幾十萬的官微他可不是玻璃心那麼簡單整個腦X,同行就算神機妙算算到他玻璃心應該也算不到對手這麼X,不然應該也不需要花錢來黑他了。

當然我說的是真相嗎?我可沒說,我只是回答關於內幕的問題而已...

PS:這家豆瓣派水軍駐紮,發軟文,不好的書評就偷偷刷無用。。。。就不說了,哈哈哈哈哈


作為日本文化的愛好者,其實是希望從雜誌的主題內找到認同感的,那種 啊對,就是這樣,日本的「這個」真的很棒 的感覺,但是每次看書都感覺沒有系統性,做的不認真 沒有認真深入的研究,編輯們根本不是知日,只是有人眼光獨到選了好題,雜誌的製作執行完全不行,排版亂七八糟,字體的背景更是刺眼,圖片橫跨2頁都讓我懷疑他們都不看樣書的么?!每次買來都是翻一下就束之高閣了!

停刊吧,或是把版權賣給別人,讓別人來做


因為排版太喪心病狂??這是漫畫那期的。。。


難道不是因為抄襲?


是啊,選題都超好,超吸引人,封面也不錯,其實說實話,我覺得紙張也可以,很環保的趕腳。但素,覺得書的內容就像是用百度搜出來的關鍵詞堆成的,都不是用google搜的呢- -

為啥這麼說呢,因為國內的瀏覽器搜出來的東西經常和關鍵詞一點兒關係都沒有。

典型的不靠譜。


年前校園招聘的時候主編說好幾期都是他自己做的,接下來幾年的選題都已經定好了,而且團隊只有幾個人卻包攬了採訪編輯設計運營,最主要的是,團隊的幾個成員並非專業出身。

校園招聘的時候只要日語不錯哪怕沒有經驗也是可以直接上手做編輯的。

除了《知日》雜誌,還有日式周邊以及想要開發的日語培訓學校。

不管怎麼說,當時談及未來,蘇靜眼裡一片大好。

攤子拉這麼大,《知日》讀者知道么。


知日這種mook暢銷很好地反映了現在的年輕人沒時間不想系統地讀書還是刷微博比較爽的現實。了解日本,3個途徑。

1、刷微博,沒錯,各種關於日本的營銷賬號多的是,慢慢刷,還是免費的。

2、買相關書籍,這一類很多,比如商務印書館就有日本系列。

3、懂日語,看原版。

最後我覺得你真的對日本文化歷史有興趣,網路資源那麼豐富,知日能告訴你的東西,你應該早就知道了。


我招來的設計師,我給錢讓他買上學習一下。目的是放棄學校教你的那一套教科書式的,時而來點野路子類似於《知日》這樣的。


買過《貓叔》那期,感覺也是不夠精緻,跨頁的圖片都卡在裡面看不到。借用某女神的一句話,玻璃心總比不要臉的強。


缺人吧。《知日》雜誌社根本沒多少人手,記得有次講座還是什麼活動,蘇靜有參加,現場表達過雜誌人力不夠的情況,好像全職員工包括他在內一隻手能數過來。(記不得確切數目了,反正很少,當時我都一驚)再看成品排版和內容,確實不像編輯力量充足的團隊做出來的。我覺得也許有這個原因在內做不下去了。

至於為什麼招不到人,我覺得最大的可能是沒錢......


看知日也有很長一段時間了。

雖然說知日現在存在怎樣的問題,但它對普及日本的很多文化方面內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內容方面基本就是很泛泛的介紹加點什麼人物訪談。深度的話確實還需要提高,不過單純的了解一些知識的話還是可以的。

排版確實很一般,很多設計都讓人想吐槽。

但選題都很贊,確實每期主題都能吸引我的購買慾。

前些日子知日在校園開見面會我去了一次。見到了主編蘇靜。

他確實是一點日語都不會,另外他也表示對日本文化沒有特別的偏好,之所以策劃知日是因為看中了市場的缺口以及其中的商機。

所以我覺得知日現在缺乏深度跟主編是脫不開干係的。

當時他還揚言說要把知日品牌進一步做大,現在有了網店買各種高價單品,之後還要弄日語培訓。雜誌尚不成熟就弄這些其他花里胡哨的東西,不免讓人感覺眼高手低。步子邁大了容易扯到蛋不是。

另外知日團隊確實很缺人,尤其越會日語的人。語言有障礙的話那書的內容和質量上應該也會因此大打折扣吧。

官微出現那種事情是後來才知道的,儘管後來刪除了但沒有任何官方回應,蘇靜主編的微博更是刪的一乾二淨。種種這些不免讓支持知日,希望知日繼續進步的讀者們大跌眼鏡。

最新一期的《知日·了不起的推理》剛入手,看這樣子知日一時半會應該還不回停刊吧。

不管怎樣,能有一個向國內讀者持續不斷介紹日本的讀物還是一個好事情。

就算一個知日倒下了,還是希望更多介紹日本文化的讀物能到來。


看到這個我也吐槽一下吧,做為出版業的同行,曾經還是比較崇拜他的,不過,看到微博上那麼熱鬧,我心裡突然好涼。

蘇為人太自我,摳門可能是大多人對他的評價。當年他從磨鐵離開的時候,就註定他的雜誌不會長久。

他其實挺用功的,當年做書的時候,想法就很特別。他去過幾次日本,當然也了解一些日本文化。只是他做這本雜誌書的思路錯了,我知道,雜誌從開辦到現在,更換了無數編輯,起初剛跟他的編輯都是磨鐵的人,很多有才華的,也有很多高學歷的研究生,但,蘇靜沒有留住。為什麼,上面都回答了。

蘇靜是一個不放權的人,可以這麼說吧?我相信他肯定會來這裡看留言的,一定會。自己問問自己,聽過別人意見嗎?

呵呵,停刊就停吧,人家也不指著這個賺錢。

現在不是搞日語培訓嗎?


添加三個料供大家娛樂

1、同學的同學在那實過習,每天工作到九十點不說,一天才給五十塊。

2、據說森女那期做的那麼差是因為有贊助商,時間趕著做的。

3、據說主編不會日語更別說日本文化,他就對日本車了解一點。

最後,這都是據說。。。


內容還是缺乏深度。新視線有兩期專門做「東京」的。無論內容還是排版,都超越了知日這個專門做日本的雜誌。

而且知日的主編還是存在很大的問題。聘用了幾個應屆生撰稿編輯,自己也想控制內容。但是沒有把握日本很多這些題材的深度精髓。只淪為空紙!

我想幸虧新視線沒有專門做日本。如果這個雜誌鐵了心要做日本。那知日基本上沒有活路了。不過以新視線的戰略風格來看,目前肯定還是沒有這方面擔憂的。

希望知日自尊心和玻璃心都十分強大的蘇靜主編好好檢討檢討自己,同時也趕緊想想辦法把內容做得更有深度吧。我還是經常關注你們的忠實讀者。感覺你現在的腦子都掏空了。以前光看主題還有興趣翻一番。現在又開始做禮儀漢字這些年輕人根本不感興趣的話題。看了主題都不想買了。既然定位年輕人,好好去做個調研吧。然後好好理解理解你們所採訪藝術家的創作源泉和動力,以及他們的生活背景。這些都是有聯繫的。也會是給中國年輕人很多啟發的。不要僅僅是停留在介紹他們的層面。這些隨便百度一下都能了解。深度挖掘一下。還有盡量給員工們創作空間,不要丟給他們素材讓他們去整理。你再指手畫腳。這樣做還不如你花錢請專業的。做事別太細枝末節。套牢你的員工。放手讓他們去發揮。不行的就乾脆炒掉換人。不然你只能自己吃讀者的閉門羹。


轉一個微博的截圖吧,說的很清楚了,出自英式沒品笑話百科


推薦閱讀:

日本債務貨幣化為什麼沒有伴隨通脹?
德國人為希特勒的屠殺道歉了,滿族應該為歷史對漢族的屠殺道歉嗎?
石黑浩的美女機器人如何評價?
日本關西附近有什麼好的海濱或溫泉城市嗎?
jk制服和Lolita文化是怎樣在日本流行起來的?

TAG:日本 | 日本文化 | 知日ZHIJA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