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互聯網思維拍電影?
手機答,先佔個坑。
可了解《與莎莫的500天》和《鋼鐵蒼穹》這兩部電影。
500Day 的拍攝過程就猶如一個劇組與觀眾之間的互動平台。每天導演都會把拍攝進度寫成博文放到網上,然後根據觀眾的討論和評價來修改。類似的創作方式還有鮑京京編劇的《等風來》。
這其中就有互聯網特點之一:互動,以及根據反饋快速更新。而《鋼鐵蒼穹》,渾然一部互聯網和電影雜交的物種。製作過程如同一個開放平台。大部分投資是從網上找的,而且更好玩的是,該科幻片有大量的CG,光靠一個要邊拍邊找錢的製作團隊,不敢想像要做到幾時。於是,他們把電影中的部分模型或特效放到網上,然後讓有能力的影迷自願免費製作,搞定後發給劇組即可。類似的例子太多了,但我想不起來,後面補上。
這其中就帶著互聯網的特點之一:開放和眾包。先這樣。Web 2.0的一個思路就是通過用戶自己製造內容然後通過與其他用戶合作產生意想不到的成果,比如維基百科。有一個電影網站就是類似的思路,就是囧瑟夫自己創辦的hitRECord。這一期的《外灘畫報》上有這個網站的簡略介紹:
這個於 2005 年創立的互聯網多媒體合作社區,讓用戶隨意上傳音樂、電影、詩歌、照片、繪畫和短篇故事,並允許隨意混合剪輯別人的作品,最後大家一起完成一件藝術作品。在新媒體迅速湧現的當下,hitRECord 成為高成本與低成本電影製作、新老媒體的一次有趣結合。《唐璜》之後,他的下一個項目「HitRECord on TV」將於明年 1 月在美國電視台「Pivot」頻道播出,內容包括大家在 HitRECord 上創作的真人和動畫短片。
「我喜歡創造東西。歷來如此。」高登-萊維特說。你可以在 hitRECord 上認識銀幕下的「囧瑟夫」:他多才多藝、愛分享愛社交,也愛展示自己。他頻繁上傳短片和視頻,在自己的「主場」顯得十分活躍。每個月,他還會舉辦一場宣傳 hitRECord 的現場表演活動。活動開始前,他都會振臂高呼:「請打開你們所有的錄像設備!」終於,他打開了錄像設備,拍了一部劇情長片。「雖然《唐璜》仍以傳統方式拍攝,但我期待著將來能用 hitRECord 的方式拍一部電影。」他在自己的 Tumblr 頁面上對粉絲們說,「然而,若沒有在 hitRECord 上的經驗,我是不會拍出《唐璜》的。這是我欠你們的!」
另外我還在囧瑟夫貼吧里搜到了一些其他的介紹資料:
http://hitRECord.org是早在04年開始JGL就跟哥哥Dan一起做的一個網站,剛開始只是上傳視頻的網站,貌似比你管子還要早些,然 後後來很多世界各地的搞藝術的人加入,成為了一個互聯網視頻合作社區。2010年成立了製作公司。也就是說,在那個網站上傳視頻或者音樂,就是已經要默許了被別人剪輯或者改編。
然後就產生了無數的合作作品。什麼叫『合作』呢?比 如:一個女孩在hitRECord上傳了一首清唱的歌,旋律很簡單,歌詞也很簡單,無伴奏清唱,然後她在上面寫『求伴奏』,然後就有人下載了這個 音頻,加了管弦樂或者吉他的伴奏,然後上傳。接著又有人把這個合成的音頻做成一個mv,完成度非常的高,你幾乎聽不出來她原本就是在家裡面的麥克風錄的清 唱。這就叫做合作。hitRECord現在發展的不錯,已經出了好幾個成功的合作作品,有JGL導演的『摩根與命運的約會系列』現在一共 有兩集,一集是《摩根與命運的約會》,第二集是《摩根與命運的第十一次約會:飛艇動物園》(還有好友錢寧塔圖姆助陣),大家可以看看,一次比一次精細。完 成度很高。現在他們合作的視頻都是實驗性質的,但是他們的確能賺到錢,通過JGL的關係,hitRECord在10年的聖丹斯電影節上大 放異彩,評價非常高,說是學電影的學生必去的攤位。而且在SXSW( south by southwest Film Conference and Festival)也有不錯的表現,所以他們是能夠賺到錢的,所以每次電影節結束,反映的視頻的合作者都會分到錢。而且在summer in the city這樣的系列秀上也可以分到錢。這個網站最大的特點就是,通過JGL的關係網路,能夠將世界各地的油菜花們聚集到一起。而且默默無 聞的劇作家們,電影學生們,能夠通過JGL去到聖丹斯去表現自己的才華,JGL也能夠糾集一批這麼一批油菜花,也成為自己未來工作的網路。比如說《追兇》 的導演Rian Johnson還有他的弟弟Nathan Johnson就是JGL的好友,也是hitRECord的強力成員。(尤其是Nathan Johnson我太愛他了,他的音樂我覺得完全不輸給寂寞這種大師們)
JGL也說過,將來如果有可能的話,或許在網上嘗試合作做一部真正的電影,如果能夠成功,是不是能改變整個獨立電影界呢?
註:JGL=囧瑟夫
參考youtube的項目:&
我來說一個可能會被知乎大神們唾棄群嘲的例子——郭敬明《小時代》系列但從產品觀來分析這部作品,或者叫商品,那也是杠杠的「互聯網思維」產物。
從票房,討論熱度(贊或黑都算)來說,郭敬明的《小時代》系列電影無疑是一個現象級作品,郭小四自己賺得盆滿缽滿的同時,也捧紅了一眾演員,更讓「小時代」成為了一個「文化符號」。本文中,將《小時代》系列當做一個產品(商品)來討論,所以有逼格的電影愛好者們(或者想討論電影藝術價值方面的)請右上「叉」鍵不送。
1.
產品定位(戰略層)
恐怕連郭敬明自己都要承認,自己的《小時代》系列小說是有特定的粉絲群體的(不說絕對,大多都是85~98左右的人),而《小時代》系列電影,也同樣是基於這個粉絲群體的口味(需求)炮製出的一場更刺激味蕾(視覺+心理感受)的視覺盛宴。可能「小時代」餐桌上擺出的不是什麼熊掌鮑魚之類的珍饈美味(比如視聽效果得到淋漓盡致體現的好萊塢3D動作大片,比如發動觀眾恨不得用上所有腦細胞的「燒腦」電影,參見各大影評高分電影),但是「小時代」擺上桌的一定是它的「目標食客「最想要吃到的。接下來讓我們看看,這群」食客「到底想吃到些什麼(用戶需求)?
要解決用戶需求的問題,先要解決,這幫用戶是誰(已解決)以及他們有什麼共性比較大的特點。這群生活在06~15年的校園生活中的人有這些特點:
1. 生活圈子(範圍)窄,日常生活內容相對較少,有父母養著不愁生計;
2. 不甘於白開水似的平淡生活,但目前尚無法有大改變,想像力豐富,愛做夢,愛幻想;
3. 關注的點比較窄(他們不會真的去關注什麼金融股票國際形勢,但他們為了自己的逼格著想並不願意承認),比較局限於校園的情情愛愛,糾纏不清的同學關係牽扯以及幻想中的「高大上「成人世界(其實是他們以為的成人世界)等。
好了,大致了解了用戶群體的最大佔比共性特點,可以來分析他們的需求了。
基於第一個特點,得出的結論是「他們衣食無憂但精神世界比較空虛,希望被填充」,那麼,用什麼來「填充」呢?請看下一條。
第二條,不甘於平淡,但無法有大改變,愛做夢愛幻想(渴望在「夢」里改變),好了,我們知道了,他們希望在無法實現的「夢」里改變一些他們平淡無奇的生活狀態和日常。那麼,他們渴望改變什麼以及改變成什麼樣子呢?請往下看。
第三條,關注點窄(因為畢竟生活在校園裡),愛裝逼。想到此處,此題差不多解完了。他們夢裡的樣子,不可以完全偏離現實生活(你給他們一部純科幻主題的華語片試試?或者一部純武俠的試試。受眾肯定有,但絕不太龐大)。因此人物形象主題內容還是應該讓他們能夠在其中找到一點影子,一點就好了,因為,接下來,大家退後,要開始裝逼了。(你拍成《左耳》這種城鄉結合部感覺的電影你讓人如何裝逼?)於是套著能夠找到一點影子的人物設定的殼子的裝逼才是重頭大戲。郭敬明在小說里如何不厭其煩地羅列各種奢侈品牌的名字的段落和電影里各種炫酷視覺展示「逼格」的鏡頭我想我不用列舉了。當然了,這畢竟是一部華語言情片,感情元素必須是有的。易知,這些用戶思考感情問題仍然還是基於他們的日常生活和思維方式的。因此,他們是很難理解亦舒作品中各種「光怪陸離」的感情關係和緣由(而他們也不屑於理解),也很少會有人去剖析為什麼喬峰喬大俠無視與阿朱的「塞上牛羊空許約」而悲涼孤獨地愛著死去的阿朱痛苦過餘生。他們關心的還是他們自己生活中的感情關係。於是,將基於校園友誼關係和男女感情關係的矛盾和巧合無限誇大再誇大,就成了他們最愛的口味。
好了,啰嗦了那麼多,總結一下。提煉出來的用戶需求就是:
他們想要的是: ·能在主角身上找到自己或身邊人影子;
·不同於他們日常生活的有逼格的生活模式;
·集中展現感情關係(友誼,愛情,親情)中的動人和矛盾;
的半成人式童話故事,恩,差不多就是這樣。而無疑,郭敬明是一個優秀的——「造夢者」。
分析清楚這一塊,解決下面的內容就很簡潔直觀明了了,那就是竭盡所能,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地滿足用戶需求,打造極致用戶體驗。
2.
需求是如何被滿足的?(範圍層)
此處應該講的是功能——產品設計者是如何滿足用戶需求的。
需求1:能在主角上找到自己或身邊人的影子
解決方案:人物設定。四大女主,款款齊備。(女王型白富美,文藝型窮女神,「人人都可以是」型中上上進女生,群嘲型女漢子),與她們配套的男角色也是款款齊備(你要專一睿智高富帥?行!——顧源。你要典型性陽光型校草?行!——簡溪。你要有才型大暖男?行!——周崇光。什麼?你還要冰山憂鬱帥氣型霸道總裁?OK!——宮洺。噢,好像還缺少了點什麼,總要有個典型的壞小子來做反面教材和矛盾引發點吧,好嘞,席城真是塊好料!)。如此,還有什麼沒有滿足的口味嗎?噢對了,小四連有基控的童鞋們都照顧到了耶!安排了Neil這種專業賣腐30年的角色。
需求2:不同於他們日常生活的有逼格的生活模式
解決方案:這還用我說么?各大奢侈品牌,各種高大上酒會舞會豪宅堆砌得還不夠亮瞎狗眼???這真的是最簡單直白說人話式的「亮逼格」模式。
需求3:集中展現感情關係(友誼,愛情,親情)中的動人和矛盾
解決方案:四姐妹之間以及她們和男朋友們部部撕逼—&>和好的神奇戲碼我也不用贅述了吧。撕逼戲可謂部部升級。(最後一部竟然安排我溫油文靜的妹花女神郭碧婷進行群撕,這…可難為老公了~)
3.
結構層(信息架構)
這一層主要是如何系統地組織排列展現信息給用戶。我就不用說了吧,我覺得《小時代》系列已經足夠符合「說人話」的信息展現標準了!
4.
交互層
怎樣同用戶(觀眾)玩耍的?
恩,這個,我就連著小四的運營推廣技能一起說了吧。只能說——高!實在是高!各種炒話題,各位上微博熱搜的事件多得我都記不清了呢。(好吧,我記得最清的還是老公是這部大結局篇的核心炒作人物。對於妹花突然變成「國民老公」的事件,我只能說,真是巧巧巧!)除此之外,《小時代》的各位主創也確實賣力地在宣傳這部他們團隊共同的產品,以及積極地通過各大渠道和用戶(觀眾)互動,比如微博的各種活動,話題互動,網易推出同名主題換裝手游等,拉高人氣。(敬業精神值得表揚呀~)所有的行為都可以理解為一種互聯網思維中的「社會化思維」,通過和用戶互動,形成鏈式傳播效應,輔以各渠道切入,讓用戶的生活場景中充滿「小時代」,這便又成為了一種「品牌效應」。是的,我認為,「小時代」已經是一個品牌,屬於郭敬明和主創團隊的品牌。
5.
表現層(視覺設計)
電影拍攝和手法等等專業知識我也不太懂,就不亂講了,就從產品的角度講講吧。首先是畫風,就一個詞(褒義——華麗,貶義——浮誇),總之是在用戶體驗上極大地刺激和滿足了用戶的希望被「亮瞎眼「需求。其次是選角,一眾俊男美女(有當紅的,如楊冪柯震東郭采潔,有不太紅的郭碧婷等,但是後來都紅了~),賞心悅目(此處不談論演技,只說顏值),並且私以為在人物設定的切合程度上,也是高水準。總之,在視覺上,應該是打造了極好的用戶體驗。
總結
事實擺在眼前,《小時代》系列可能不算是一個好電影,但是它的票房,知名度,話題度乃至收益絕對是現象級電影產品!作為一手打造出這個現象級產品系列的團隊領軍人郭敬明,我的評價當然是,他是一個很棒的產品經理。從「產品設計「(小說創作,修改劇本,電影拍攝)到」運營推廣「(造勢宣傳,取悅目標觀眾),從」用戶思維「到」社會化思維「,里里外外一把好手啊!
PS:《小時代4靈魂盡頭》個人認為,結局的隱藏展現手法,從電影的角度來講,挺棒的。算是反駁了一點點「《小時代》談不上是電影,就是一商品「的極端影評看法。並且又一次發揮了郭敬明的「社會化互聯網思維」,通過拍攝手法和場景處理,營造極具討論價值的結局,不置可否。通過對各種「腦洞大開」的影評的轉發回復,以一句「更多可能性」進一步激發用戶的「腦洞」,形成「鏈式傳播」效應,話題一時間變成,「小時代結局全民猜猜猜」,不得不說,小四的「互聯網思維」出神入化,這舉可謂向用戶兜售一種「參與感」,一種事物如果「全民化」「國民化」那帶來的效應和效益可謂是極其客觀的。只能眼睜睜看著郭敬明這位跨界的產品經理賺得盆滿缽滿了!
本文系原創,轉載請註明作者和出處,謝謝!
我確實有考慮過這樣的事: 先給出一個故事大綱,然後聚集用戶的力量一起寫一個劇本:大家可以上傳文字,圖片來豐富整個劇本的內容。 最後由一個團隊統一梳理並整理出來。
【2016.2.2首次更新】後續再詳細寫
我準備拍一部30億票房的電影!
下面是我的計劃書。在知乎搜索:紙牌屋
你先告訴我互聯網思維是什麼?
首先,你需要一個產品經理。
偵探片。
從隨著情節展開逐條給出清晰線索,到整合線索揭示明確結果,至始至終都是從與觀眾思維互動的角度出發的。
想法很好,但執行難!
拍電影是個系統工程,好電影是靠錢堆的,最典型的就是科幻片,道具置景都是錢!除非是那種純文藝的生活中的故事還算省錢,但好演員也是錢,即便演員也有免費參與的!還有設備問題,電影工業目前都是租賃設備,所以普通機器好說,工業標準的基本上沒白用的可能!即便以上都解決了,發行和宣傳也是錢!總之,找愛好者玩玩可以,真想弄成正經電影,目前看不容易!
hitRECord是側重互動,開源電影是側重動畫,總之都不是典型的工業標準產品!其實早些年就有互動的可以改劇情和結尾的小視頻,不過一直這種手法沒得到推廣應用,哪位大神知道原因,倒是可以說一下~
互聯網生意的目標和最終的贏利點很多都不一樣。
比如點評網站運營的目標是高質量的點評,贏利點卻是團購;人人網運營的是社交關係,贏利點可能是遊戲
所以如果用互聯網的思維拍電影,即既要保持傳統電影的特質,又要基於互聯網無盡的想像,其目標和獲利點也會不盡相同。
電影周期比較長,還有審批,不像互聯網
參考 《時代精神》。
兩個人見面要三次握手
先有放映不收錢的準備
推薦閱讀:
※誰能客觀的跟我說一下到底什麼是互聯網思維?
※互聯網思維有哪些弊端?
※利用互聯網思維和技術,進入哪些行業還有巨大機會?
※為什麼我越來越覺得羅振宇是個騙子?
※如何用互聯網思維賣陽澄湖大閘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