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h 的左側導航有什麼優勢?為什麼現在很多應用都開始採用這種導航結構?

Facebook、QQ 朋友等都採用了這種導航結構。


tabbar最多放五個,九宮格又無法一打開就直接呈現內容,多一步,側滑正好解決了這兩個不足,即可以直接呈現內容,又能超過五個以上的功能。

但側滑也有不足,對於大眾用戶來說,左上角的小按扭提示還是感覺藏得深了,若第一次打開不進行引導的話,大眾用戶是不會覺得那是一個菜單的。


一句話:更好的功能拓展性。

與底部導航5個icon的物理極限相比,左側導航顯然能提供更多選擇。

對於短小精練的功能性應用,底部導航更加簡單明了。

但是對於PATH,FB,QQ這樣的平台級產品來說,左側導航才能滿足大而全的功能設計。

和它們的web端呈現邏輯一致。


這種導航模型,還有個優點是:減少了跳轉感。手勢上採用了drag調出,而不是tap。tap預期著的是跳轉,drag預期著一種move side to side,這兩種運動給用戶心理上的感受有差別的,再加上UI兩個界面層疊的設計,所以跳轉感覺對比tap是小了很多。


為什麼不是copy呢?或者,如果是這種導航先出來,然後更新後用的九宮格,大家又會是什麼看法呢?


令操作變得流暢才是這個設計的精妙之處:

通過這種層疊卡片式設計,手指不需要離開當前操作區域,只要左右一划,就能切到不同的操作界面。固定按鈕的導航方式會導致手指滿屏幕飛。

在現代的觸屏設備上,滑動操作的感受遠比點擊操作自然舒服。

就是這樣,你體驗到了手持設備特有的爽感。


個人觀點,顯而易見的一點:與「滑動」這個操作天生一對,幾乎不需要對用戶進行引導,就能讓用戶使用。


推薦閱讀:

「麵包屑」導航條為什麼叫這個名字?
GPS導航需要用到太空中的同步衛星信號,那麼要確定地球上的任意一個位置至少需要幾顆衛星,它們應怎麼排布?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怎麼樣呢?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這兩年怎麼沒再發新衛星?

TAG:Path | 導航 | 網站導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