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如何理解「知識是相通的」,剝去知識的外衣,核心的東西是什麼?

各行業事物發展規律,技能的培養,解決問題的方法,各種學科之間,如果深入研究了,是不是都會覺得有些道理是一樣的。


感謝邀請。

所謂「知識是相通的」我個人覺得應該這樣理解,我們積攢的知識其實有兩個類別,一個類別是從書本上學到的知識,我們稱為「他人總結的經驗」,一個類別是從實踐上學到的知識,我們稱為「個人總結的經驗。所以說,我們現在提到的很多知識,應該定義為通過學習和實踐總結的經驗和方法。

所以知識相通的可以理解為做事情的經驗和方法是相同的,所以這句話說得是非常對的。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優秀的人,放在不同的行業,都能做出很好的成績的原因,他們掌握了如何做事,如何去分析,如何快速學習更多的知識的方法。

很多的朋友出了國都在埋怨,人家的數學從來不用背3.1415926,考試直接用計算器,不用用什麼手酸,我們學慣用手算,用心算就是應試教育,其實翻過頭來想想,大學學習的高等數學也沒有用不是?並不是這個樣子的,這些知識的學習,並非在學習知識的本身,而是在鍛煉大腦的邏輯思維,知識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只是作為學習的一種客觀物質存在而已。

剝去知識的外衣,核心的東西是什麼? 是思考問題的方式和方法,學習知識的過程,就是培養思考問題的方式和方法的過程,無論你是通過書本還是他人還是自己實踐,都是在培養你的這個思維,很多人在職場上,花費了10年20年還是一個低端職位的根源,就是思想思維方式還是沒有達到相應的職位的思維。其實我覺得最快的」學習知識「的方法,就是多從領導、名人身上學習他們思考問題的方式和方法。這才是最快的改變自己思維方式的方法。


首先,相通的是模式,人腦構造知識體系有幾種固定的模式,所以知識積累多了就會發現其中重複的模式。

其次,根據現代科學的最新成果,可以認為複雜系統都是簡單元素簡單規律經過許多次迭代形成的分形,因此在系統的不同尺度上會多次重複同樣的簡單規律,這也讓人感到知識都是相通的。當然科學之所以這樣認為,其實是人擇的因素造成的,對科學規律的認識也是要受人腦工作機制的限制,從而最終是基於模式識別的,所以人類就會發展出這樣的人類知識體系,人類知識體系當中的知識就是相通的。


知識的背後是道理。道理是想通的。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核心的,是哲學的思維方式~


知識最基本都是器,也就是工具,比如工程學可以用來設計機械,電子學可以用來設計電器、社會學可以用來了解社會。。。器的階段,各個知識理論都是不同的,不同學科的知識,與其他學科,差異巨大,也就是隔行如隔山。

再發展,就是術,也就是有了統一的邏輯及推理,發展成熟的學科都離不開幾個基本的核心的假設,比如物理的基本宇宙時空觀、經濟學的微觀及宏觀基本條件。。。這時看待各個學科,就發現其實學科的區別取決於基本假設的區別,不同的假設導致了迥異的結果。但相比術的階段,各個學科的知識要簡潔得多,往往幾句話、幾個公式就概括了一個學科。

再發展就是藝,也就是拋開了邏輯及理性的桎梏,到達了藝術的境界,這時,就發現每一門學科,有其內在的規律,按照某種規則展開,會發現其和諧的、簡潔的美。但卻無法言明、只有達到這個層面的人,才能細細體味,如沐春風。。。到這個階段,會發現很多學科其實,都有著共同的「元規則」,按照元規則、按給定的假設展開,就構成了各個學科的枝幹。。。

最高層,也就是哲,也就是到達了哲學階段,這時看每門科學,最後都殊途同歸。。。區別都是瑣碎的細節,可以發現知識內部共同的和諧的美。。。


任何知識,都可以套用這句話來處理:先把書讀厚,再把書讀薄。


不認為 知識是相通的


1、學習知識的過程是相通的,其實很大一部分人不明白這一點,只有在某一知識領域達到一定高度時才會明白,這些人很容易從這一領域轉移到另一領域。這個過程是什麼相通?總結四個字:「有效積累」。

2、思維的模式是相通的,總結四個字:「獨立思考」。

3、從哲學上思考,真理只有一個,知識是不可能互相對立的,不相通的知識只是你不知道它們為什麼不相通。


個人看來,知識就是對事物客觀規律的認識。「知識是相通的」說明規律是客觀理性,普遍適用的,而且相似事物有相似的規律。所以從不同學科或不同領域去認識或接觸一樣事物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其事物的根本規律是沒有變的,只是在不同領域的不同視角中有不同的表現形式而已。


「知識是相通的」,是因為各門學科之間相互聯繫,一門可以吸收其他學科的知識來完善自己,例如,心理學的知識可以用在編輯,教育,等等這些領域,這就是聯繫,還有一點就是一些學科的研究方法與經驗和其他學科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可以互相使用,

至於所謂的核心就是分析事物的方法與思考事物是的思維


知識定義為通過學習和實踐總結的經驗和方法。通過對萬事萬物的探索與思考,形成了各門類知識,我們可以規範稱之為學科知識。由於自身思維及方法的天然局限性,目前各種(學科)知識不能涵蓋所有的客觀事物。我們大致分成了自然、社會、人文科學三大類別。這三者內容上的區別與聯繫不言而喻。在這三大類別的涵蓋之下的各自的學科領域,形成獨特的的特點、方法,並構成統一的體系。知識的相通在於知識之間能夠用共同的原則、規律、方法聯繫起來,並能以科學的方式予以解釋。這就形成了交叉學科可以分享的共同的「元法則」、思維和研究方法,形成科學哲學的統一的方法論。


轉我的發言:

很多探討學習的書或者心理學或者記憶術都有的觀點:

學習知識的關鍵,是想盡一切辦法把新知識聯繫上你已經熟知的東西!

但是怎樣把新知識與你已經熟悉的東西聯繫的方法技術解說???--------很多都不夠清晰,可操作性不夠!

個人只是知道費曼技巧的原作者對知識聯繫解釋,在「考得好學的少」和ted演講中比較精準,其他很多書可操作性很差或不知所然:

1.打比方的類比解釋知識是個好方法;

2.用自己掌握的語言(知識、經驗、背景)簡單的複述表達新知識是個好方法;

3.將新掌握的知識有合適的圖像表達出來也靠譜;

有點迷迷糊糊的......

想盡一切辦法把新知識聯繫上你已經熟知的東西


就整體來說,你能接觸到並能理解的知識,均是在你的認知範圍內的,由自己的邏輯水平、經驗、認知映射等來決定。所以說凡是自己能理解的世界,均為自身體系下所能容納的,必有屬於自己的一個認知接受流程。

反例,為什麼有些知識不是相通的?有神論和無神論者,他們在對方眼中很多認知與想法就無法互相理解。再比如說風水,信與不信的人,所掌握認同的事實+邏輯就難以相互理解。

當然,此回答與題目有一個區別,就是不把知識當做獨立的散點,而是把知識當做【獨立且可以鏈接存在的線】來進行理解。


學了很多,最後發現,所學的都映射到最初接觸的


先懷疑 然後證明你的懷疑


推薦閱讀: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到現在,哲學在各方面的進展有哪些?
如何理解福柯的「真理與權力是一致的」?
辯證唯物主義說「質量、能量、場」都是「物質」,請問物理學中的「質量、能量、場」是否是此「物質」的全部?
將記憶保存在電腦上,肉體壞死的人,算死亡了嗎?
用一句話總結哲學對人生的意義?

TAG:哲學 | 知識 | X的原理 | 科學哲學 | 科學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