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工業設計中絕大絕大部分只是造型設計內容的工作怎麼看待?


我覺得要回答這個問題,或者說問題答案在於,對問題的陳述前提明確化和具體化。有很多成見形成於表面的總結,就如帶油膩的一盆水在陽光的照耀下形成不那麼舒適的斑斕,但是表面之下的水很有可能就是清新的。

Steve Jobs 的那句話「Design is not just what it looks like and feels like. Design is how it works」,它可以放到很多的情形之下,不同情形之中這個「works」就有不同的內容,單純當作一句話是概括性的一般化的,它適用於吹牛扯淡,如果真要搞清問題就必須明確化和具體化。

我碰到過一些廠家,在這之前他們找廣告公司為他們設計產品,他們自己有很強的工程實力,按照非具體的觀念來說,他們只需要有人能為他們畫漂亮的設計方案就可以了,但肯定是行不通的,這並不是漂亮不漂亮的問題,問題在於這個產品需要生產出來,或許我給他提供的最終設計材料於廣告公司相差不大,或許同樣就是一張效果圖,但是結果完全不一樣。

這個舉例可以看成是不同設計專業的差異,但它的本質就牽涉到 looks 和 works 的區別,以及問題中所說的「只是造型設計」並不是這句話在一般人頭腦中呈現得那麼簡單。如果按照一般人對「只是造型設計」的理解,那麼最終工業設計將會是裝飾盛行。

工業設計需要了解產品的結構原理,需要熟知生產工藝,以及工藝上細小的差別對全局帶來的影響,我們不能把基本單位停留於 0.1mm ,之後還有公差尺寸也保證產品的合理性和最終效果,我們需要了解市場的狀態以便為自己的設計找到位置,我們需要考慮成本,需要考慮標準件的採用,需要考慮設計對產品周期的影響,需要考慮人機用戶心理,對每一處的設計有實際的預見,是否一個不得已的小平台設計剛好與操作者手臂彎曲高度剛好相稱而吸引他手的搭落而帶來某些後果……

並不是這一些,這些內容應該作為設計的基本,但是「只是造型設計」這個理解或者設計師的嗔念很有可能使其忘掉這些基本,這些基本的內容在客戶明白跟你說「你就給我做個造型設計,其他不需要」的時候,已經包含在內的。如果設計師被這個靜態觀念束縛是可怕的,在這種情況下,你或許在 CAD 軟體中通過數字輸入來「精確」設計,但是你設計上的尺寸優良性可能完全不及一位將這些基本內容內化了的設計師的草圖。

是的,客戶有時候並不十分清楚工業設計的內容,儘管這幾年好了很多,進入一個小廠,無論是年輕的還是老的工程師或其他人員都知道工業設計,他們說的「只是造型」只不過是一種粗略的不認真的要求提請,或許潛在背景是資源有限,生產水平有限,技術實力有限,他們能看到的就是目前市場上已成型的產品,這無可厚非。但這不代表著這個項目是沒意思的,低級的工業設計……它其實和其他閃耀的產品一樣,最根本的邏輯就是從無到有實體化一個新產品,這樣的一個邏輯可以划出很大的一個圈,讓「只是造型」這個詞看起來很渺小。

退一萬步說,只要你在對方可控的成本之下,提供他更好的設計,不是簡單的「造型設計」,我想沒有誰會死板的拒絕的。怎樣的情況設計師都有傾注「崇高的設計」的地方,「只是造型設計」更像是設計師自我的退縮。

現實中,往往限制越多,越容易做出好的設計,如果不拿「造型設計」來作繭自縛,設計師有無限到事先摸不清的施展空間。

如果超越這一層,再來看現實中「只是造型」的其它方面,無非是客戶或老闆不太懂設計和設計的重要性,事實上懂得「Design is not just what it looks like and feels like. Design is how it works」並不多,設計外的人可能對設計的理解達不到設計師那一層,消費者或許只在意花花綠綠的東西……承認這些「現實」的存在(其實基本是表象),並不是意味著設計師就被束縛了,這是一種妥協,這種妥協排除了現代設計中最重要的東西,就是「交流和合作」。

如果與設計的外圍作深入交流,比如和一位消費者從早談到晚,我想他不會只告訴你「我需要一個流線型的」,如果與設計的合作者配合工作,達到探討是R0.2 還是 0.2*45度的時候,我覺得就不是問題中說的「只是造型設計」了。


這個問題其實不該當作工業設計單獨的問題來看。看過亞當斯密的《國富論》應該知道,亞當斯密認為,強化分工後,各自只做各自最精的一塊,可以大大的增加效率,加快產品生產和企業發展。這種社會化大分工的出現,逐漸細分出了現在這麼多專業。然後工業設計很悲劇的就被細分到了產品設計開發中,造型設計的那一個環節。這是一個不可不辯駁的的事實。

而作為老師和已有從業者,又無法直面自己這種悲催的處境,總是誤導大家一套工業設計是主導的狗屁理論。這個在任何專業的老師和前輩嘴巴里都會講出這同一類狗屁。

同意我以上前提的,就不用再扯什麼其他怎麼交流合作的廢話了。

只有你通曉一個工作的上下游,並且在上下游間遊走,遊刃有餘時,你才能真正發揮你所從事的工作的最大價值,你才可能完整表達你的想法。那個時候,你也才會更熱愛你所做的工作所從事的行業,激發你自身最大的激情。所以不要再怨天尤人扯什麼淡了,缺什麼學什麼,干一行愛一行~


互聯網產品設計的核心並不在於視覺設計,工業產品設計的核心可能也不在於外觀設計。工業設計師除了負擔將功能完美實現的職責之外,需要主動思考為什麼要有這個功能,產品的市場定位,用戶需求等~


如果一個工業設計師的工作只是造型設計,那隻能表明他自己不夠優秀。工業設計師需要在能批量生產的基礎上,考慮產品功能(基本)、美學(視覺)、結構、材質搭配、成本等。同時,對於很多工業設計師而言,產品設計不僅要滿足最終用戶的需求,還要滿足甲方(合作方)需求,在設計中需要加入設計理念、品牌概念等升華內容,因此設計還滿足了心理需求。如果將一個產品當成一個項目,那麼工業設計師是最應該成為項目經理的人。


個人覺得工業設計應該更注重於功能性 外觀的設計性某種程度上應該是為產品本身的功能所服務。

我們需要的是有實用性的產品 而非花瓶。


你這麼問,是因為你把結構設計、手板驗證、模具製作從工業設計裡面分離了出去。當你把這些環節不視為工業設計的時候,你的工業設計就只局限在了造型設計和理念設計這一塊了。你能不認為工業設計等同於造型設計么?


設計不是一張圖紙,也可能是一個好的想法。工業設計是為了讓產品更好的服務於人,同樣設計師也可以創造出一個想法,這是一個可以服務於社會的想法。


就公司對工業設計的終極需求而言,外形是第一時間可傳達的。什麼功能、材料、系統之類,不方便傳遞給消費者。

就國內而言,主要是消費者此階段對產品外形的注意力和接受度高,而製造商迎合罷了。


理論上是什麼都要管一點,什麼都要懂一點的專業,事實上,在企業或公司里各司其職,工業設計師你也沒必要越俎代庖了,能做做造型設計就不錯了,理工科的學生造型設計做的還不如藝術生好


我猜你的意思應該是,對於「現在的國內的工業設計行業只關心造型設計」的問題怎麼看待。那麼前提是我們都認同工業設計不應該只是外形、外觀或造型設計。個人覺得現在就是初級階段,無論是個體還是社會都需要時間進行學習,專業人士需要對生產者和消費者進行教化。


外形包括很多內容。外形是很多理念的直觀表現,好的外形是有生命力的,越看越有味道。

上海索果工業產品設計有限公司

http://www.soogot.com


設計的層次越高,造性占的比例就越低


推薦閱讀:

把充電器整合到手機內部如何?
請問一下學設計的話,蘋果電腦真的是首選嗎?
哪個國家的工業設計最好、適合留學?
工業設計產品結構設計如何入門?
為什麼智能手機外殼很少使用陶瓷材質?

TAG:工業設計 | 工業設計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