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愛國感情由何而來?

我是安徽人,今年11月為了工作,第一次來到北京,前幾天去永安里的一家公司面試,結束之後來到地鐵站,突然發現距離天安門只要幾站路,當我走出天安門地鐵東站,看到左手邊高高的紅牆的時候,我突然就哽咽了,然後在往天安門廣場走,參觀城門樓的時候一直都是這種狀態,直到走下城門樓才漸漸平復。

滿腦子都是艾青的那句詩,也是第一次理解了這句詩。所以這種感情的由來是什麼呢?之前看那兔也是的看一下午一半時間在哭。


我是一個藏族人,家住青海,安多藏族。

我熱愛這個國家

從小唱著北京的金山上長大

小時候爺爺摸著石頭坐墊對我說

要不是共產黨我哪用得上這個東西啊

以前用這可是要殺頭的

小學時

爸爸和我說

要不是國家取消了土地稅

你們姐弟四個就要輟學了啊

我不知道那些信大和尚的人怎麼想

難道是想回去自己當地主別人做農奴

把女兒送給更大的地主把兒子送給寺廟做和尚

我也不能理解現在為什麼還會有父母

把三四歲的孩子送到寺廟做沙彌

你信佛你去啊

他還是個孩子

就沒有了人生的選擇

感謝我的父母

感謝他們理智的信佛

感謝他們對宗教保持懷疑

感謝黨和國家解放了藏區

不然我要麼是個放牛娃要麼是個小沙彌

更有可能是一個狂熱的不知道為什麼的佛教徒。

以上為原答案

這是在知乎首個突破十贊的答案,挺開心。

我的愛國情感不是由政治洗腦得來,而是實實在在來自於我的長輩和我自己經歷過的事。我愛這個國家。

然後,評論里說直接文革那位,我只能說不喜歡你這種想法,不強求你改變,反正這種情況不可能發生。在現在的社會狀態下,溫和的教育引導才是改變藏區現狀的良藥。


不請自來,我作為一個在新疆長大的少數民族。我無比熱愛這個國家,身邊同民族的很多都嚮往隔壁的哈薩克的。但是像我這樣的也是不少,很多很多的。家父公務員,一直教導我說國家養育了我。近幾年新疆的局勢讓我更加堅定了我熱愛這個國家的情感!因為有些壞分子想分裂想獨立,我是不答應的!960萬個平方一寸都不能少!(我知道是平方公里,你們非要我承認是抄歌詞的嗎……用的歌詞下面有截圖)國家讓我的生活安定,維持住了治安,讓我能去不用擔驚受怕的去上下學。韌帶斷了好幾萬的手術費國家也報銷了不少。警務站雖然很多,但是也是我們生命財產安全的保證。有事情都可以去找他們,有困難找警察是真的能做到。有醉倒的醉漢他們會拉到警務站,有矛盾了他們調解!雖然一級響應父親很少回家但是這都是為了更好未來,為了更安定美好的新疆所作出的犧牲!

ps:一千贊了……謝謝大家的捧場……

Ps:2k贊了……我知道是960萬平方公里,我是抄的歌詞的……


我的觀點是:防禦性心理。

英國人如何評價鴉片戰爭?

在這個答案下有個英國人回答,他提出了觀點是

更大的問題在於:絕大多數英國人,並不知道鴉片戰爭的任何歷史。同一個時期的其它亂七八糟的大英帝國犯罪事件也一概無知。真的是這樣了,隨便問問一般英國人就知道了

他是對的,實際上在外媒FT上也有這個說法

「大英帝國2.0」不合時宜

托尼?布萊爾(Tony Blair)自傳中的一段話清楚地反映了英國人對帝國史的無知。這位前首相寫道,當英國1997年把香港交還給中國時,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暗示,中英兩國現在可以將過去放下了。但布萊爾坦承:「當時,我對他所說的過去只有非常模糊和粗略的理解。」

但是,雖然英國精英或許多半已經忘了英帝國史,那些被英國視為對其作為貿易國的未來至關重要的國家卻絕對沒有忘記。

英國人對本國帝國史的模糊認識反映了中小學和大學教授的歷史。學校的標準課程強調的是英國政治史及議會民主制的發展。至於英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互動,學生們學習的是抵抗拿破崙(Napoleon)、希特勒(Hitler)的戰爭——但很少涉及大英帝國。

大英帝國解體或多或少與二戰勝利在時間上重合,這一事實也起到安慰作用。在歐洲戰勝納粹是英國全民勝利的時刻,這緩和了帝國解體對英國人心理造成的打擊。所有英國意見領袖都記住了1945年——歐洲反法西斯勝利之年。很少有人能告訴你,1947年是印度獨立之年

如果你問英國人對鴉片戰爭什麼態度,他們一定會說殖民主義是不對的,就如同FT這篇稿子

今天的英國精英如何看待鴉片戰爭?

我沒看過英國的教科書,但是我猜想英國的教科書必然寫過布爾戰爭,必然寫過一戰二戰,必然寫過一系列影響英國進程的哪怕雞毛蒜皮的事件,就如同FT這篇稿子說的那樣:很少有人能告訴你,1947年是印度獨立之年。

可憐的印度,被殖民了400年,連被英國人記得的資格都沒有。

對於中國整個歷史具有毀滅性影響的鴉片戰爭在英國人怎麼看?不怎麼看,他們根本不知道。你走路的時候踩死一個螞蟻,你會怎麼看?不怎麼看,可能是為了紳士風度也許你會道歉吧。

阿桑奇當年接受一個TED的採訪,主持人問他一個問題:

某些美國父母,他們的兒子在美國軍隊服役,他們會說,你揭露的東西展示了美國大兵嘲笑那些瀕死的人,這向全世界成千上萬的人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那就是美國大兵是沒有人性的一群人,實際上他們並不是,至少我兒子不是,所以你怎麼敢這麼做?

阿桑奇回答

我的確收到過這種反饋,但是記住,在巴格達的人們,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人們,他們並不需要看到這段視頻,這樣的事情每天都在現實生活中上演,所以並不能改變他們的意見和想法,因為這就是他們每天看到的,但是視頻會改變那些為這場戰爭買單的人們的觀念和想法,而這正是我們的希望。

而英國人的回答也是給我留下了這種深刻的印象,加害者和受害者所考慮的方向是不同的,如果說鴉片戰爭如此巨大以至於象布爾戰爭一樣改變了大英帝國的命運,可能我心裡還好受點,但是nothing,什麼都沒有,正如同阿桑奇所揭示的東西,人們思考的不是這場戰爭的殘忍問題,不是死了多少伊拉克人的問題,而是「世界人民對我兒子的印象不好了」。也正如同知乎提到的問題,為什麼法國人被恐怖事件殺了兩個人恨不得全世界都要致哀,中東天天死人,怎麼沒見你表示一下?

正如同FT上的這段話

中英兩國現在可以將過去放下了。但布萊爾坦承:「當時,我對他所說的過去只有非常模糊和粗略的理解。」

似乎中國在這一時期所受的到殘害,掙扎,壓迫,反抗都毫無意義。我們甚至沒有得到日本右翼那種激烈否定的態度。

你是什麼?你什麼都不是,nothing,什麼都不是。

但是為了紳士風度,或許我會道歉一下。

甚至引不起憤怒,引不起同情,引不起任何情緒上的反應,什麼都不是。

所以作為中國人,我們需要這些當年的殖民者道歉嗎?

不是的,我們需要的是確保這些人不會再次向中國道歉。


「我走過的山路是徐霞客曾經留宿過的,我走過的關隘是六國曾經逡巡而不敢前的,我駐足遠眺的城樓是于謙曾經堅定守衛過的,我現在能馳騁由韁的西北草原是霍去病曾經為之而奮戰過的,我還能吃到蘇軾當年手不停箸的紅燒肉,我還能飲到太白當年舉杯邀月的花間美酒,我還能在眾多浩劫後讀到前人的筋骨血肉,我還能在大喜大悲後脫口而背出一句他們曾經用來形容自己的愛恨離愁。這片土地留給我們後人最大的禮物應該就是這麼兩件了吧,一件是歷史,一件是文化,前者可鑒世,後者可潤心。」

原作者@三十九畫生


對於生於斯,長於斯的故土,絕大多數人都會熱愛,這是人類的本性。

因此,每一個國家都有愛國者。

但是,像中國這樣幾千年來傳承不斷的愛國情懷,世界上絕無僅有。這也是,中華幾千年生生不息的一種精神支柱。

幾千年來,有,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有屈原,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有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為家。

有司馬遷,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

有王昌齡,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有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有岳飛,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有陸遊,死去無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有戚繼光,封候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有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有父親為兒抗日出征給的死字旗,傷時拭血,死後裹身。

有鄧稼先,我不愛武器,我愛和平,但為了和平,我們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終結後可以再生,那麼,我仍選擇中國,選擇核事業。


在國外度過了人生目前整整三分之一的時光,我對祖國的愛最初比較樸素實際,年少時期一直抱著「去尼瑪,老子不爽的話說走就走」的心態正面杠過世界各族中賤兮兮的人民,隨時準備挂彩了之後回國修養補點好的。

因為無欲所以無畏。

祖國的繁榮穩定不只決定了國家本身在國際上的力量,也影響了年少輕狂的我們在五顏六色的同學裡面能有多狂。


我首先愛自己。但我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我來自父母的哺育,來自長輩親人的厚愛,來自老師的教誨,來自友人的陪伴,來自每個中國人的支持,如果我不愛這些人,那就不愛自己;

我來自太陽的光,來自山川平原的懷抱,來自草木的溫柔,來自鳥獸的啼鳴,來自天地萬物的滋養,如果我不愛這些物,那就不愛自己;

我來自伏羲女媧的瑰麗傳說,來自倉頡造字的文明之光,來自炎黃部落的五千年傳承,來自聖人皓首窮經創立的文教,來自忠臣良將視死如歸的守護,來自黔首百姓一代代的繼往開來,來自煌煌史策千年長河裡的長城不倒,如果我不愛這個國,那就不愛自己。

鳥兒愛它的山林,魚兒愛它的江湖,孩子愛他的父母,我愛我的國家。


我覺得我不愛國

我就是和生我養我的這片土地,還有和我相同文化的同胞有天然的親近感

尤其是出國旅行的時候,偶遇一個老華僑開的飯店,說什麼都要進去吃一些,看看掛在牆上的老照片,跟老闆說說漢語,聽聽他抱怨鬼佬沒有品味,這種感覺特明顯

可是這片我愛的土地加上這些同胞不就是我的國家嘛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知恥而後勇


這種問題我基本沒怎麼思考過,對我來講可以說是與生俱來吧!

沒辦法啊,我就是覺得漢字就是精妙無以倫比,寫起來、讀起來就是一種享受!

中國的歷史看起來就是親切自然、中國的書籍讀起來就是津津有味!

中國的成語用起來就是得心應手,中國的飯吃起來就是格外的香!

中國的藝術品就是那麼別具一格,中國的大山大川就是那麼的美不勝收!

能不愛我種花家?!


我媽上半年去歐洲玩,有個義大利男的貌似是看我媽漂亮,就追尋著跟著走了倆景點,開始的時候比比劃劃的我媽不知道他想幹嘛,一起吃午餐就吃唄,又不影響民族團結也不影響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什麼的。就吃吃吃。

反正還有跟著旅遊團嘛,也不會有大事。

然後那個男的看著我媽媽不會弄有些義大利餐的麵包吃法,他就弄好了給我媽,我媽一時無法拒絕,就禮貌性地接過來稍微吃了一下。

結果順著這個機會那個男的就開始對我媽勾肩搭背,我媽當場反手一巴掌就給他拍下去了。

當時我媽媽內心戲是這樣的――後來和我說的時候,出乎我的意料:「我一個泱泱中華來的女子,豈是你們外國人隨便可以冒犯的!你是瞧不起我們中國嗎?中國是有女人對白人犯賤的,但不是每個女人都那樣!」

之後那個意呆利男人一時無所適從,不過臨別時候,非要給我媽媽拍幾張攝影,我媽媽就順其意願擺拍了幾張在餐廳遙望窗外的照片。

臨走在我媽手心寫了一串電話號碼,回到酒店我媽就洗掉了。

旅遊回來跟我爸說,我爸笑著跟我說,你媽媽是個了不起的人。

後來我媽媽說,從小就受那個時代的愛國主義教育,為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中國而自豪,怎麼可以在外國人面前低三下四。


由於缺乏公民教育,很多中國人搞不清黨、政府、國家的區別。所以我們能看見,一些蠢貨明明反的是某黨,懟的卻是整個國家。另有一些蠢貨,愛的明明是國,卻為某些組織和機構的下作行為洗地。

愛國本身沒毛病,「中國人」並不是一個毫無意義的身份認同,這三個字,其實意味著類似的飲食習慣、審美體系,和思維模式。客觀來講,一個中國人,更有可能和一個同樣喜歡火鍋、餃子的中國人成為親密夥伴,而非一個提起鳳爪、豬蹄就沉默不語的外國人。要證明這一點,並不困難,大家只需要翻一下在海外留學的朋友的朋友圈就知道了。從絕對數量上看,喜歡坑自己人的奇葩的確不少,但絕大部分人也就是普通人,沒有那麼好,也沒有那麼壞,對吧?

從個人角度來講,我愛國,愛的不是那種虛無縹緲的崇高感,而是奶奶腌的鹹鴨蛋,門口游泳的小池塘,百看不厭的武俠電影和玄幻小說,青梅竹馬的小夥伴,小時候疊的紙飛機,一起唱的歌,一起放的風箏,四川的火鍋店,雲南的汽鍋雞……

現在擁有的生活,在中國之外的任何一個地方都不可能複製,我有什麼理由不愛國呢?

僅僅因為一些蛀蟲正在腐蝕這個美好的地方,就滿嘴「你支」「你國」的人,不過是些愚蠢的懦夫。


看到天安門、看到那兔會哭,其實並不是愛國情感,否則愛國情感時時都有,為何單單這個時候爆發出來呢?北京城裡的一系列建築是中國的政治象徵,每當我們看到時,就會想起新中國建立的過程中展現的人性閃光點,這才是讓我們心情激蕩的原因。

《誰是最可愛的人》里寫到:誰都知道,朝鮮戰場是艱苦些。但他們是怎樣的呢?有一次,我見到一個戰士,在防空洞里吃一口炒麵,就一口雪。我問他:「你不覺得苦嗎?」他把正送往嘴裡的一勺雪收回來,笑了笑,說:「怎麼能不覺得!咱們革命軍隊又不是個怪物!不過我們的光榮也就在這裡。」他把小勺兒乾脆放下,興奮地說:「拿吃雪來說吧。我在這裡吃雪,正是為了我們祖國的人民不吃雪。他們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屋子裡,泡上一壺茶,守住個小火爐子,想吃點什麼,就做點什麼。」他又指了指狹小潮濕的防空洞說:「你再比如蹲防空洞吧。多憋悶的慌哩。眼看著外面好好的太陽,光光的馬路不能走!可是我在那裡蹲防空洞,祖國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呀。他們就可以在馬路上不慌不忙地走呀。他們想騎車子也行,想走路也行,邊溜躂邊說話也行。那是多麼幸福的呢!所以,」他又把雪放到嘴裡,像總結似地說:「我在這裡流點血不算什麼,吃點苦又算什麼哩!」我又問:「你想不想祖國呀?」他笑起來:「誰不想哩,說不想那是假話。可是我不願意回去。如果回去,祖國的老百姓問:『我們託付給你們的任務完成得怎麼樣啦?』我怎麼答對呢?我說『朝鮮半邊紅,半邊黑,這算什麼話呢?』」我接著問:「你們經歷了這麼多危險,吃了這麼多辛苦,你們對祖國,對朝鮮有什麼要求嗎?」他想了一下,才回答我:「我們什麼也不要。可是說心裡話,我這話可不定恰當呀。我們是想要這麼大的一個東西,」他笑著,用手指比個銅子兒大小,怕我不明白,又說:「一塊『朝鮮解放紀念章』,我們願意戴在胸脯上,回到咱們的祖國去。」

有人心甘情願犧牲自己的利益,為我們的幸福生活保駕護航,這是人性中最大的閃光點。而在新中國建立的過程中,這種犧牲數不勝數。「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如同已經消失的部落、宗族一樣,國家只不過是某個特定社會階段形成的共同體,愛國情感也只是應運而生的意識形態,說不上有多正確和高尚。然而,人性的光輝是超出歷史、階級界限的,必然會在未來閃耀下去,同時也會讓每個想起的人心有感懷。


愛國有兩種,理性愛國和感性愛國,其中感性愛國歸根結底也是理性愛國(沒有無緣無故的愛)

1,安全需求

無論是外敵入侵,還是本國動蕩,都可能造成死人與經濟崩潰,尤其對於近代有外敵入侵歷史的國民來說,危機感更強。

2,自尊需求

在沒有外敵入侵的時候,國民在面對國際友人時也有自尊需求,此時國家就是個人的名片,輕則影響面子,重則影響一單生意是否能成。所以出於自尊的考量,國民也會希望國家好。

3,自我實現

這種情感在革命時期和衛國戰爭時期佔據主要,和平時期體現的不明顯,是個人的一種崇高理想。崇高理想其實很多,比如「世界和平」、「天下無賊」、「超度世人」什麼的,而「國家強大」「民族屹立在世界之林」也是其中之一。

4,物質需求

崇高追求的人很多,但也不否認很多人都是低級追求,吃香喝辣,老婆孩子熱炕頭,奢華享受坐著數錢等,即使如此低級的需求,同樣也需要國家的強大。沒有國家崛起,小民不僅沒有尊嚴和安全,連飯都可能沒有。

所以人包括中國人的愛國情感,其實都是個人心理需求的一個反映,是一種非常自然的,社會生物的情感。

================================================

附論:為什麼有些人沒有愛國情感?

因為上述心理需求他已經都通過扭曲的方式「實現」了。

帶路黨或偽軍:外國人承諾不會殺他,所以安全需求滿足了

民主運動人士:外國給他頒發了各種名譽和大獎,外媒集體讚美,所以自尊需求滿足了

狗糧黨或美分黨:外國NGO給他撥各種贊助款和資助以及血卡(福利),所以物質需求滿足了

你國黨或皇民:強行扭曲自己的身份認知,把自己當成某個外國的國民,於是這個外國的興旺發達就滿足了自己的「自我實現」需求,而不是中國。


"愛國教育"這個TAG滿分。

總結起來,課本上教的,電視報紙書籍上講的。

愛國感情來自於強有力的國家教育機器與宣傳機器的工作,而且不局限於任何國家。

工業化社會以前,在利維坦出現以前,平民是認識不到國家對於個人的存在有什麼深遠意義的,他們只會自發地愛自己生活的地域與所處的社群。

講個笑話:愛國是人的本能。

我不知道說這句話的人明不明白什麼叫「本能」。


蟹~

從小愛國教育,環境渲染以及歷史學習。

尤其是最近把近代史和毛中特又深入學習了一下,加上學習十九大,內心的愛國情懷被激發的不要不要的……

也許我們的祖國有些方面不完美,但是她一直在成長、在完善,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


瀉藥

以我個人經歷來說,愛國的感情來自於外部的壓迫。

從我剛接觸互聯網開始,就對中國充滿抱怨,對外國充滿嚮往,參考公知粉

後來我開始明白其實外國也不完美,因為開始看國際政治,知道世界沒什麼正義可講。但我還是以為外國對自己民眾一定很好,不像中國一樣壓迫民眾。

直到我學會了翻牆,才發現,詐騙省對我們的敵意,倭國對我們的敵意,每個看過ptt和5ch的人都知道。精倭比真倭國人更極端。同樣,我也知道其實即使是發達國家也有各自的問題,但大部分外國卻還不是發達國家。在外部對我強烈的敵意下,我理解了愛國這種感情。

換句話說,如果沒有的台灣人和倭國人,我現在大概天天在跟著公知喊定體問


這其實是一個哲學問題。

只要存在一個能夠相互作用的他者。就會有我自己,我家,我國的概念。就會自愛,愛家,愛國。

換句話說,中國人愛國,是因為存在外國。外國人愛國亦如此。

試著解釋一下。試問,什麼時候中國人不愛國?他者不存在時。什麼時候他者不存在?看一下古代大一統的王朝。看一下那些分裂的時代。沒有外國強敵,何來愛國?但凡遇北虜寇邊,就會出現愛國情懷。而倘若匈奴覆滅,單于遁逃,可汗聽命了呢?那天下就只知皇帝不知國家了。

所以清朝末年,很多國人剛面對洋人時非常麻木,因為他們從未接觸過一個強大到能夠影響到他們生活的他者,他們面對洋人,套用的是帝國邊疆上對待少數民族的方式。然而,隨著中國人與外國接觸漸深,隨著甲午戰敗,越來越多人民族國家的意識開始抬頭,因為外國人能夠影響和改變他們的生活了,他們很多人的蛋糕被動了。當日本全面侵華來到,連最偏僻,最與世隔絕的村莊都感受到了語言文化迥異與他們的蠻橫粗暴的日本人他者。於是面對中國人時,有了同類的惺惺相惜之感,有了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的話語。

有人會說,因為不是民族國家才不愛國吧?我覺得吧,大家看問題,不要老被一些概念,術語給匡死了。全民愛國的時代真的比諸位想像的要早。戰國時期那種深入到每一個人血液裡頭的家國意識,就是因為國與國之間長期的戰火淬鍊而成的。就連陳勝吳廣這種最底層,也知道利用楚人的故國情懷,假以項燕的名義發動起義,提出的是大楚興的復國口號。

反而是到了全球化的今天,由於文化上的獨立性日漸消融,很多人英語流利,只過感恩節,不過重陽節,很多人越來越覺得自己與外國人的價值觀,習俗相似了,沒有了一種「他者的感覺」於是乎提出了中國人為什麼愛國這種戰爭年代想都不會想的問題。試問戰國隨便一個楚人,跟現代的我們,哪一個更像民族主義濃厚的民族國家公民?

而那些出國遭受歧視的中國人,,因為接觸過了異種族異文明,的他者。則肯定比從未見過外國人,從不關心國際新聞,只關注國內矛盾的人更加愛國。

是的,最關心國內大新聞的人最不愛國。

再換句話說,愛國情感永遠是生於戰爭苦難,死於和平安逸。

沒有敵人,就沒有了自己。就會在內部製造敵人,分化出敵人。團結的範圍就會從國家到地域,到家族。而如果出現一個迥異於所有敵人與盟友的外來他者,這些原來的敵人就會重新團結起來愛國。比如古希臘城邦聯合抗擊波斯,齊桓公尊王攘夷。國共統一戰線。歐盟二戰之後迅速團結。

正所謂矛盾的雙方互為因果互相制約又互相補充。

一敵一我,一陰一陽。而已。


mark一下,找個時間來逐步填坑

  • 國家是什麼

我們先做事實判斷, 看一下國家到底是什麼. 因為這是一個異常複雜的概念.


早期國家是出現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的城邦, 之後是埃及古代王國, 阿卡德王國和夏商王國, 之後是亞述帝國. 然後是希臘城邦, 羅馬王國-共和國-帝國, 中華帝國. 之後是歐洲封建國家, 然後就到了近代民族國家. (當然還有很多國家沒提到, 全寫下來太長了)

在古代漢語語境中, 國和家其實是兩個詞, 諸侯統治的地方叫國, 大夫統治的地方叫家. (周天子統治的叫天下.)

所以古代說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這裡面的齊家並非管理自己老婆孩子, 那是管理自己的封地.

春秋末年, 晉國的智魏韓趙四個大夫, 這四家實力事實上超過了較小的諸侯國. 所以對這些大人物來說, 家國一體, 是一個事實. 全看當時的title. 等韓魏趙消滅智氏, 三家上洛, 獲得了當時周天子威烈王的認可, 正式晉陞為諸侯, 他們治下就變成了韓魏趙三國. 這事兒在歷史上被稱為三家分晉.

到了始皇帝掃平六合, 開始推行郡縣, 之後分封制就走了下坡路. 所以除了少數諸侯王還有自己的"國家", 大多數時候已經全部歸於皇室一族. 或者說, 之後大多數時間是天下=國=皇家了. 真正實現了家國一體.


剛才說的還是基本歷史. 下面要說的是思想史, 就更複雜了.

蘇美爾文明/波斯文明留下的文本比較少, 就算有我也沒看過, 所以一步跳到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

柏拉圖認為國家是人類心靈的一種外在反映方式.

亞里士多德認為國家是人類組成的有機整體, 每個人在其中扮演某種器官或零件. 並就此認為國家優於個體: "國家就其本性顯然是優先於家庭和個人的.......舉例來說, 如果整個身體都被摧毀了, 那麼就不會再有手或者腳."

西塞羅對於國家的看法也是比較正面的: "國家乃人民之事業, 但人民不是某種聚合的集合體, 而是許多人基於法的一致和共同利益而結合起來的集合體. 這種集合體的首要原因不在於人的軟弱性, 而在於人的某種天生聚合性. "

在這幾位的詮釋下, 國家是高於個人的, 立於優越位置的, 所以愛國是一種理性選擇.

但是到了霍布斯的筆下, 情況為之一變. 這個也就是利維坦, 即國家是一種必要的恐怖機器, 來壓制我們人類自相殘殺的天性. 這種情況下, 這個利維坦只能獲得敬畏, 比較難以獲得衷心的喜愛.

霍布斯的觀點和上面幾位發生如此分歧, 主要是這幾位的體驗不太一樣. 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 甚至包括西塞羅, 他們當時所謂公民社會, 其實本質上都是貴族共和社會. 廣大的奴隸基本不當人看的(你問奴隸是否愛國, 聽說過斯巴達克斯咩?). 而霍布斯也比較倒霉, 他正好遇到了英國內戰, 一時間人頭滾滾, 禮崩樂壞, 所以他覺得有個穩定國家鎮著, 也比眼前這亂糟糟強太多了.

  • 古代中國的愛國情感
  • 古代西方的愛國情感
  • 近代中國的愛國情感
  • 近代西方的愛國情感
  • 現代社會的愛國情感
  • 愛國主義的本質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五嶽散人微博對愛國賊的說法?
當今社會下如何體現愛國?
在對待日本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已經被仇恨蒙蔽了雙眼?
如何看待忘我工作、死而後已的科學家(比如黃大年教授)?
如何看待因愛國而不買日本車?

TAG:中國歷史 | 中國 | 愛國 | 中國人的性情 | 愛國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