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人能被稱為「多智而近妖」的人物?
除了諸葛亮 當然不僅限於歷史 或者真實存在的 可以參照 諸葛亮這個人物
舉出 能體現 其多智而近妖的例子你再聰明再狡猾我總是有plan b
李泌。
神童聞名,四朝老臣,三匡儲位,功績不顯。//4月份挖的坑,今天填了。畢竟咱和某位挖坑不填拆螃蟹遁的,還是有區別的(滑稽)。
唐玄宗當年把李泌當做神童召來,然後讓開元名相張說考他。李泌:「我當時就念了......四句詩。」
泌既至,帝方與燕國公張說觀弈,因使說試其能。說請賦「方圓動靜」,泌逡巡曰:「願聞其略。」說因曰:「方若棋局,圓若棋子,動若棋生,靜若棋死。」泌即答曰:「方若行義,圓若用智,動若騁材,靜若得意。」說因賀帝得奇童。
李泌這個「方若行義」不光是說說,對於和他結成忘年之交的張九齡(就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那位),他也敢直言勸諫。
九齡與嚴挺之、蕭誠善,挺之惡誠佞,勸九齡謝絕之。九齡忽獨念曰:「嚴太苦勁,然蕭軟美可喜。」方命左右召蕭,泌在旁,帥爾曰:「公起布衣,以直道至宰相,而喜軟美者乎?」九齡驚,改容謝之,因呼「小友」。
(嚴挺之確實是個正臣,不為李林甫所容,被排擠之後鬱鬱而終)
後來啊,李泌開始研究《易經》《老子》這些「旁門左道」,研究長生不老的秘訣(挺玄乎的。反正神人嘛,沒點特殊愛好才是不正常的)。後來被唐玄宗召回講《老子》,封翰林待詔(「唐翰林院,本內供奉藝能技術雜居之所」),同時「供奉東宮」。也就是在這時,他和後來的唐肅宗李亨關係非常之好。
安史之亂以後,李亨繼位靈武,廣求人才(我們的詩聖杜甫就是這會到了靈武去當左拾遺),李泌也來了,但是他並不想做官,一襲白衣「入議國事,出陪輿輦」,「權逾宰相」,人們都指點說「著黃者聖人,著白者山人」。李亨可能覺得面子掛不住,於是讓他當了廣平王李俶(chu,後來的唐代宗)行軍司馬。
然後,他神奇的表演就開始了。
始,軍中謀帥,皆屬建寧王,泌密白帝曰:「建寧王誠賢,然廣平冢嗣,有君人量,豈使為吳太伯乎?」帝曰:「廣平為太子,何假元帥?」泌曰:「使元帥有功,陛下不以為儲副,得耶?太子從曰撫軍,守曰監國,今元帥乃撫軍也。」帝從之。
「非嫡子領軍立軍功——嫡庶不和——手足相殘」,這個劇本在唐朝曾經發生過一次,就是玄武門之變。李泌的建議從根本上使得建寧王(肅宗三子李倓tan)和廣平王(肅宗長子)之間避免了這樣的悲劇。
初,帝在東宮,李林甫數構譖,勢危甚,及即位,怨之,欲掘冢焚骨。泌以天子而念宿嫌,示天下不廣,使脅從之徒得釋言於賊。帝不悅,曰:「往事卿忘之乎?」對曰:「臣念不在此。上皇有天下五十年,一旦失意,南方氣候惡,且春秋高,聞陛下錄故怨,將內慚不懌,萬有一感疾,是陛下以天下之廣不能安親也。」帝感悟,抱泌頸以泣曰:「朕不及此。」
李林甫當年坑李亨的時候,李泌也在,不過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他懂得大局重於私仇(以帝王之尊要把一個人刨墳,可見是多大的憤怒)。
因從容問破賊期,對曰;「賊掠金帛子女,悉送范陽,有苟得心,渠能定中國邪?華人為之用者,獨周摯、高尚等數人,餘皆脅制偷合,至天下大計,非所知也。不出二年,無寇矣,陛下無欲速。夫王者之師,當務萬全,圖久安,使無後害。今詔李光弼守太原,出井陘,郭子儀取馮翊,入河東,則史思明、張忠志不敢離范陽、常山,安守忠、田乾真不敢離長安,是以三地禁其四將也。隨祿山者,獨阿史那承慶耳。使子儀毋取華,令賊得通關中,則北守范陽,西救長安,奔命數千里,其精卒勁騎,不逾年而弊。我常以逸待勞,來避其鋒,去翦其疲,以所征之兵會撫風,與太原、朔方軍互擊之。徐命建寧王為范陽節度大使,北並塞與光弼相掎角,以取范陽。賊失巢窟,當死河南諸將手。」帝然之。
會西方兵大集,帝欲速得長安,曰:「今戰必勝,攻必取,何暇千里先事范陽乎?」泌曰:「必得兩京,則賊再強,我再困。且我所恃者,磧西突騎、西北諸戎耳。若先取京師,期必在春,關東早熱,馬且病,士皆思歸,不可以戰。賊得休士養徒,必復來南。此危道也。」帝不聽。
一般「XX不聽」後面沒啥好事。這次也是,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魚朝恩帶著九節度使圍洛陽,被史思明打了個落花流水......
後來李泌被李輔國所不容,隱居衡山去了。隱居之前,因為太子(李俶)不容於張良娣,且張有李輔國為外援,而且這對「黃金搭檔」已經坑死了李倓,所以李泌在唐代宗面前吟誦了章懷太子李賢(被武則天所殺)的《黃台瓜辭》(不是「黃瓜台」):「種瓜黃台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少,再摘使瓜稀。三摘猶自可,摘絕抱蔓歸。」意思很明顯——你都已經「一摘」過了,千萬別「再摘」了。這是他第二次摻和人家「家務事」救命了。
唐代宗李俶繼位後,把李泌召回。代宗、德宗兩朝倒是沒啥特別奇的事——雖然從中央到地方,從文到武的成就都有,不管是代宗的「為翰林學士,頗承恩遇」還是德宗的「召赴行在,授左散騎常侍」都可見待遇不錯,但是不搞大事怎麼對得起李泌呢?在德宗任上,他第三次摻和人家「家務事」,而且比前兩次都狠。
太子妃蕭母,郜國公主也,坐蠱媚,幽禁中,帝怒,責太子,太子不知所對。(信綱曰:漢成帝皇后許氏的姐姐也是「挾媚道,祝詛後宮,署及主上」,最後連累許後被廢。所以這是很嚴重的問題,搞不好就是太子全家GG)
泌入,帝數稱舒王(德宗的侄子)賢,泌揣帝有廢立意,因曰:「陛下有一子而疑之,乃欲立弟之子,臣不敢以古事爭。且十宅諸叔,陛下奉之若何?」
帝赫然曰:「卿何知舒王非朕子?」(古代人覺得「為人後者為人子」,所以只要德宗把舒王過繼來,就算皇帝的兒子了——明世宗的「大議禮」就是圍繞這個問題撕起來的)
對曰:「陛下昔為臣言之。陛下有嫡子以為疑,弟之子敢自信於陛下乎?」(你連親兒子都不信,侄子會信你?)
帝曰:「卿違朕意,不顧家族邪?」
(注意這句話的分量!唐太宗說魏徵「會須殺此田舍翁」也不是當面說的啊......皇帝對大臣赤裸裸的下死亡威脅,可以說是要玩命了)
對曰:「臣衰老,位宰相,以諫而誅,分也。」(下略一段)
執爭數十,意益堅,帝寤,太子乃得安。
這是李泌做的最後一件大事,一年多以後他就去世了。
快一千年後的康熙61年(1722),李泌得以從祀歷代帝王廟。從祀歷代帝王廟的唐臣共13人:房玄齡、李靖、宋璟、郭子儀、杜如晦、狄仁傑、姚崇、張巡、李泌、陸贄、許遠、李晟、裴度。
最後來看看後人對他的評價吧,看他是否對得起這幾個字。
《舊唐書》:泌放曠敏辯,好大言,自出入中禁,累為權幸忌嫉,恆由智免;終以言論縱橫,上悟聖主,以躋相位。
(插一句,《舊唐書》不知為何,關於李泌的很多事都沒寫)
《新唐書》:泌之為人也,異哉!其謀事近忠,其輕去近高,其自全近智,卒而建上宰,近立功立名者。
司馬光:泌雖詭誕好談神仙,然其知略實有過人者。至於佐肅、代復兩京,不受相位而去,代宗、順宗之在東宮,皆賴泌得安,此其大節可重者也。《舊傳》(《舊唐書·李泌傳》)毀之太過。
胡三省:自李泌為相,觀其處置天下事,姚崇以來未之有也。史臣謂其出入中禁,事四君,數為權幸所疾,常以智免。好縱橫大言,時時讜議,能寤移人主意。然常持黃、老、鬼神說,故為人所譏。余謂泌以智免,信如史臣言矣。然其縱橫大言,持黃、老、鬼神說,亦智也。泌處肅、代父子之間,其論興復形勢,言無不效。及張、李之間,所以保右代宗者,言無不行。元載之讒疾,卒能自免,可謂智矣。至其與德宗論天下事,若指諸掌。以肅、代之信泌而泌不肯為相,以德宗之猜忌而泌夷然當之,亦智也。嗚呼!仕而得君,諫行言聽,則致身宰輔宜也。
王世貞:元載忌之,出為江西觀察判官判官,一下佐也,泌不辭而往,又奇也。載誅而復召,常袞忌之,出團練澧朗、剌杭州,又不辭而以吏治顯,又奇也。嗣帝為德宗,避(朱)泚奉天,復召泌而用之,則直臣之而已,又出而觀察陝虢,鑿饟漕之道,剪淮西之逆,又奇也。自是始登相位,天子恭巳葵之,不復設他相,以至終其身,又奇也。至德之初,郭汾陽(汾陽王郭子儀)、李臨淮(臨淮王李光弼),貞元之際,李西平(西平王李晟)、馬北平(北平王馬燧):其建勛克複,若異代然,而皆保全於泌之手,又奇也。
(這段講了代、德兩朝李泌究竟幹了些啥大事)
王夫之:宰相者,位亞於人主而權重於百僚者也。君子欲盡忠以衛社稷,奚必得此而後道可行乎?......鄴侯(李泌)知之,敬輿(陸贄)弗知也,二賢識量之優劣,於此辨矣。
可惜,「泌有謀略,而好談神仙詭誕,故為世所輕」。這可能是唐代諸位名相裡面,最被埋沒的一位了。
歷史的流傳中,很多事會慢慢的被附會,美化,誇張。所謂多智而近妖的事,很多就是這麼來的。
給兩個很簡單的例子吧:
呂太公望封於齊,周公旦封於魯,二君者甚相善也。相謂曰:「何以治國?」太公望曰:「尊賢上功。」周公旦曰:「親親上恩。」 太公望曰:「魯自此削矣。」周公旦曰:「魯雖削,有齊者亦必非呂氏也。」其後,齊日以大,至於霸,二十四世而田成子有齊國。魯公以削,至於覲存,三十四世而亡。
魯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魯,三年而後報政周公。周公曰:「何遲也?」伯禽曰:「變其俗,革其禮,喪三年然後除之,故遲。」太公亦封於齊,五月而報政周公。周公曰:「何疾也?」曰:「吾簡其君臣禮,從其俗為也。」及後聞伯禽報政遲,乃嘆曰:「嗚呼,魯後世其北面事齊矣!夫政不簡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歸之。」
刺激么?牛逼么?周公和太公兩個人直接給齊魯兩國把命算好了,這種事說起來現實么?或者說你們相信么?
明代僧人道衍(姚廣孝),明成祖朱棣的「黑袍宰相」,靖難之役的主要策劃者之一。
這是個純粹的陰謀家,愛好造反,興趣造反,大半生為了造反。年輕時的姚廣孝在蘇州出家為僧,法號道衍,他與當時「吳中四傑」中的高啟、楊基交好,學識淵博,通曉儒、佛、兵、道諸家。但他不只是個博學風雅的詩僧,這是個不安分的主。道衍早年遊覽嵩山,相士袁珙對他說:「是何異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殺!」他竟然大喜。太祖詔令僧人到禮部應試,道衍沒能當上僧官。歸途經過北固山,賦詩懷古:「譙櫓年來戰血干,煙花猶自半凋殘。五州山近朝雲亂,萬歲樓空夜月寒。」同行的僧人宗泐道:「這豈是佛門弟子說的話!」他笑而不語。此時道衍已經四十歲,在古代或現代都不年輕了,按照一個和尚的套路,他想他應該去當教授。。。哦不,是去南京天界寺謀個職位,帶著滿腹的學問和野心老去。可是人的一生啊,就是這麼不可預料,既要有個人的奮鬥,當然也要考慮歷史的進程。。。
洪武十五年,馬皇后病逝,朱元璋挑選高僧為諸王誦經祈福。道衍得僧錄司左善世宗泐的舉薦,與燕王朱棣頗為投機,請求隨朱棣前往北平。到了北平後,他時常出入王府,與朱棣密談。洪武三十一年,太祖駕崩,建文帝繼位,並實行削藩。周王、湘王、代王、齊王、岷王相繼被廢。道衍勸朱棣起兵,朱棣道:「民心支持朝廷,怎麼辦?」他答道:「臣只知天道,不管民心。」事到萬難須放膽,膽大才能放開干。是時候了,這輩子好歹賭一把,才是墜吼的。換個角度看,道衍佔了大便宜,燕王好歹有身家富貴的牽掛,他卻不過是一把老骨頭,慫恿著朱棣加入他謀籌了半輩子的,從來沒機會實踐的愛好——造反。建文元年六月,朱棣起兵「靖難」。道衍輔佐世子朱高熾留守北平。
同年十月,朱棣襲取大寧(內蒙古寧城),大明著名草包李景隆趁機圍攻北平。道衍指揮將士守城,擊退進攻,又在夜間將士兵用繩子吊出城,與朱棣援軍內外夾攻,大勝。建文二年,朱棣圍困濟南長達三月,久攻不下(@大明湖畔的鐵鉉)。道衍勸朱棣:「將士疲憊,應當班師。」朱棣退回北平。後來,燕軍在東昌(山東聊城)戰敗,大將張玉戰死,再次退軍。 如果朱棣的頹勢持續下去,那麼歷史很有可能改寫,而道衍讓勝利的天平又一次傾向了朱棣。朱棣打算休整,但在道衍極力勸諫下,繼續進軍,擊敗盛庸,攻破西水寨。後來,道衍勸朱棣道:「勿貪沿途城池,應速取京師。京師兵少,定能攻克。」朱棣採納建議,在淝水、靈璧連勝,渡江直取京師。朱允炆不知所蹤,燕王成了永樂帝。成祖任命道衍為僧錄司左善世。1404年(永樂二年),道衍拜資善大夫、太子少師,複姓為姚,賜名廣孝。明成祖每次與姚廣孝交談,稱他少師,不直呼其名。後來,成祖命姚廣孝還俗,被他拒絕。成祖又賜他府邸宮女,他也不接受,只是住在廟裡,上朝時穿朝服,退朝後穿僧衣。他到蘇湖賑災時,前往長洲,將獲賜黃金全部分給宗族鄉人,可惜家鄉父老不太買他的賬,原因大夥都明白。
此後,成祖往來於南北兩京,數次征伐蒙古,姚廣孝留在南京,輔佐太子朱高熾監國。永樂五年,姚廣孝又奉命教導皇長孫朱瞻基。在猜疑心重、手段老辣的成祖治下,能得享天年,恩寵極重,他可以說是頂尖人精。姚廣孝也曾任監修官,重修《明太祖實錄》,與解縉等人纂修《永樂大典》。他年少好學,擅作詩,與王賓、高啟、楊孟載是好友,宋濂、蘇伯衡也曾推舉他。姚廣孝著有《逃虛子詩集》十卷,《逃虛類稿》五卷、《道余錄》《凈土簡要錄》《佛法不可滅論》及《諸上善人詠》各一卷。太祖、成祖兩朝,配享太廟的十六位功勛,自中山王徐達以下,皆為武臣。以文臣位列功臣配享之次者,唯姚廣孝一人,可見他在明初的特殊地位。「一展胸中抱負,不負平生所學」我並不喜歡當月明月對他的評價,但我很喜歡《明朝那些事兒》的最後一句話,人應當用自己的方式度過一生。和他效忠的朱棣一樣,他不算是一個好人,但他是個不折不扣的能人。「道衍未嘗臨戰陣,然帝用兵有天下,道衍力為多,論功以為第一。」
——張廷玉「我國家二百餘年以來,休養生息,遂至於今。士安於飽暖,人忘其戰爭,皆我成祖文皇帝與姚少師之力也。」——李贄達芬奇和王守仁,公認的兩大妖孽。這兩位可算是人類智力所能有的巔峰狀態了。
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徐渭。這貨閑沒事自評『吾書第一,詩次之,文次之,畫又次之』。不過就是他最看不上眼的畫,曾經讓鄭板橋和齊白石兩位大神在百年之後發出『願為青藤門下走狗』的感慨。就是我去給徐渭家裡做條走狗就很好的意思。
問題是,這位仁兄在歷史上留名卻是因為軍事才能,東南抗倭,他是當時東南第一軍師,胡宗憲之下,俞龍戚虎之上。坑死徐海,害死汪直,組建戚家軍……蕩滌東南倭亂的所有大事件,基本上都有這位軍師的謀劃參與其中。
最後,臨老了,還要去客串一把家庭教師,教育出了萬曆年第一名將李如松。這是何等妖孽般的人生啊!
想起了三個人,以時間為序
嘉靖(修仙派)
楊度(穿越派)
太祖(戰略派)
蛤蛤╮( ̄▽ ̄)╭崔浩,南北朝時期北魏著名軍事謀略家。
崔浩年輕的時候喜好文學,博覽經史,玄象陰陽,百家之言,無不關綜,研精義理,時人莫及。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喜好陰陽術數,聽崔浩講了《易經》和《洪範》五行之後,非常讚賞。他命崔浩占卜吉凶,參考天文,解決疑惑問題。有一次,後宮出現了一隻兔子,沒人知道它是怎麼進來的。拓跋嗣覺得很奇怪,命崔浩推測其是否是不祥之兆。崔浩認為應當有鄰國要進貢嬪妃,是個好兆頭。第二年,後秦皇帝姚興果然進獻女子。
姚興死的前一年,太史令上奏:熒惑(火星)在匏瓜星中間,一天晚上忽然消失,不知道去哪了。有人說它掉到危亡之國,將有童謠妖言,而後有災禍發生。拓跋嗣聽後大驚,於是召集十幾名碩儒,讓他們與史官探求它去哪了。崔浩回答道:「案《春秋左氏傳》說神降於莘,其至之日,各以其物祭也。請以日辰推之,庚午之夕,辛未之朝,天有陰雲,熒惑之亡,當在此二日之內。庚之與未,皆主於秦,辛為西夷。今姚興據咸陽,是熒惑入秦矣。」其他人都認為這是胡說八道,崔浩笑而不語。八十餘日後,熒惑果然出於東井,留守盤旋,秦中大旱赤地,昆明池水竭,童謠訛言,國內喧擾。明年,姚興死,二子交兵,三年國滅。於是眾人皆嘆服,認為自己不如崔浩。
劉裕北伐後秦姚泓,水師從淮泗進入清河,想要沿黃河西上,向北魏借道。拓跋嗣令群臣商議此事。內外朝文武大臣都認為劉裕揚言討伐後秦,但真實意圖難測,應該發兵截斷黃河上流,阻止他西進。拓跋嗣已經打算聽從了,這時候崔浩說:「此非上策,司馬休之之徒擾其荊州,劉裕切齒來久。今興死子劣,乘其危亡而伐之。臣觀其意,必欲入關。勁躁之人,不顧後患。今若塞其西路,裕必上岸北侵,如此則姚無事而我受敵。今蠕蠕內寇,民食又乏,不可發軍。發軍赴南則北寇進擊,若其救北則東州復危。未若假之水道,縱裕西入,然後興兵塞其東歸之路,所謂卞莊刺虎,兩得之勢也。使裕勝也,必德我假道之惠;令姚氏勝也,亦不失救鄰之名。縱使裕得關中,縣遠難守,彼不能守,終為我物。今不勞兵馬,坐觀成敗,關兩虎而收長久之利,上策也。夫為國之計,擇利而為之,豈顧婚姻,酬一女子之惠哉?假令國家棄恆山以南,裕必不能發吳越之兵與官軍爭奪河北也,居然可知。」但拓跋嗣最終還是聽從了群臣的意見,派遣長孫嵩發兵抵抗,結果被劉裕的「卻月陣」大敗。拓跋嗣聽後,後悔沒有採用崔浩的計策。
泰常三年,彗星出天河口,進入太微,經過北斗,中間通過紫微,侵犯天樞,前後八十多天,至漢而滅。拓跋嗣又召集儒生術士問,這樣的災禍之兆將會應在哪個國家。眾人都推舉崔浩應對。崔浩說:「古人有言,夫災異之生,由人而起。人無釁焉,妖不自作。故人失於下,則變見於上,天事恆象,百代不易。《漢書》載王莽篡位之前,彗星出入,正與今同。國家主尊臣卑,上下有序,民無異望。唯僣晉卑削,主弱臣強,累世陵遲,故桓玄逼奪,劉裕秉權。彗孛者,惡氣之所生,是為僣晉將滅,劉裕篡之之應也。」無人能反駁崔浩,拓跋嗣深信不疑。兩年之後,劉裕果然廢了司馬德文自立為帝。拓跋嗣聽說此事後,對崔浩說:「往年卿言彗星之占驗矣,朕於今日始信天道。」
拓跋嗣常有小病纏身,屢屢看見怪異的東西,擔心自己一旦去世,諸子年少,不知該怎麼辦,於是詢問崔浩將來的打算。崔浩勸他早建東宮,穩定社稷。拓跋嗣接受了崔浩的意見,於是冊命拓跋燾為國副主,居正殿臨朝聽政。封崔浩為右弼,與其他五位大臣共同輔政。拓跋嗣對左右侍臣說「崔浩博聞強識,精於天人之會」。
聽說劉裕死了,拓跋嗣想要攻打洛陽、虎牢、滑台。崔浩說,「陛下不以劉裕欻起,納其使貢,裕亦敬事陛下。不幸今死,乘喪伐之,雖得之不令。《春秋》:晉士丐帥師侵齊,聞齊侯卒,乃還。君子大其不伐喪,以為恩足以感孝子,義足以動諸侯。今國家亦未能一舉而定江南,宜遣人弔祭,存其孤弱,恤其凶災,布義風於天下,令德之事也。若此,則化被荊揚,南金象齒羽毛之珍,可不求而自至。裕新死,黨與未離,兵臨其境,必相率拒戰,功不可必,不如緩之,待其惡稔。如其強臣爭權,變難必起,然後命將揚威,可不勞士卒,而收淮北之地。」拓跋嗣堅決想要南伐,詰問崔浩說:「劉裕因為姚興死而滅其國,現在劉裕死了我伐之,有何不可?」崔浩堅持說:"姚興死後,二子互相爭鬥,劉裕才討伐他們。"拓跋嗣大怒,不聽從崔浩所說,派遣奚斤南伐。群臣討論是先攻城還是先略地,奚斤說:"請先攻城。"崔浩說:"南人長於守城,苻氏攻襄陽,經年不拔。今以大國之力攻其小城,若不時克,挫損軍勢,敵得徐嚴而來。我怠彼銳,危道也。不如分軍略地,至淮為限,列置守宰,收斂租谷。滑台,虎牢反在軍北,絕望南救,必沿河東走。若或不然,即是囿中之物。"公孫表請求先攻城。奚斤等渡過黃河,先攻打滑台,很久沒有打下來,上表請求援軍。拓跋嗣大怒,於是親自南巡。拜崔浩為相州刺史,加左光祿大夫,隨軍為謀主。
太武帝拓跋燾即位後,商議討伐夏主赫連昌,群臣皆以為難,唯有崔浩說:「 往年以來,熒惑再守羽林,皆成鉤巳,其占秦亡。又今年五星並出東方,利以西伐。天應人和,時會並集,不可失也。」於是拓跋燾命令奚斤等擊蒲坂,而親率輕騎奇襲赫連昌的都城,大獲而還。等到拓跋燾再此討伐赫連昌,到達城下,收集軍隊假裝撤退。赫連昌鼓噪而前,舒陣為兩翼。會有風雨從東南來,揚沙昏冥,宦者趙倪進言道:"今風雨從賊後來,我向彼背,天不助人。又將士饑渴,願陛下攝騎避之,更待後日。"浩叱責道:"是何言歟!千里制勝,一日之中豈得變易?賊前行不止,後已離絕,宜分軍隱出,奄擊不意。風道在人,豈有常也!"拓跋燾於是分騎奮擊,昌軍大潰。
拓跋燾想要攻打柔然,內外朝臣都不願意,唯有崔浩贊成策略。於是拓跋燾讓崔浩與群臣辯論,群臣推舉赫連昌的太史令張淵、徐辯。張淵年輕的時候曾經勸阻過苻堅不可南征,苻堅不從,結果淝水之戰大敗。張淵說:「今年已巳,三陰之歲,歲星襲月,太白在西方,不可舉兵。北伐必敗,雖克,不利於上。」崔浩說:「柔然本來是國家北方背叛的奴隸,現在我們誅殺元兇首惡,收集善良的百姓,使他們能夠為國效力。世上的人都說張淵、徐辯深通天文,預知成敗。那麼,我倒想試試他們,請問夏國被滅之前有什麼滅亡的徵兆?如果知道卻不說,是他們不忠;如果不知道,是他們沒有能力。」當時赫連昌在座,張淵等人自認為沒有先說,羞愧不能對。拓跋燾大悅,對公卿說:「吾意決矣。亡國之臣,不可與謀,信矣哉。」又有人擔心劉宋乘虛北伐,崔浩口若懸河,舌戰群臣,終於徹底打消了拓跋燾的疑慮,決計大舉討伐柔然。出發前崔浩擔心「諸將瑣瑣,前後顧慮,不能乘勝深入,使不全舉耳」。結果魏軍大勝,「凡所俘虜及獲畜產車廬,瀰漫山澤,蓋數百萬。」正當魏軍準備趁勝追擊時,諸將怕有伏兵,勸拓跋燾停止進軍。後來得到情報,如果再前進兩天,就可以把柔然殘部消滅光,拓跋燾後悔不已。大軍班師,劉宋並沒有動作,跟崔浩估計的一樣。
拓跋燾召集新降的高車渠帥數百人,指著崔浩對他們說:"你們看這個人纖瘦懦弱,手不能彎弓持矛,但他胸中所懷的謀略遠勝過於甲兵。朕開始雖有征討之意,但慮不自決,前後克捷,都是此人引導我至此啊。"又下詔諸尚書:「凡軍國大計,你們所不能決定的,都先向崔浩諮詢,然後施行。」
拓跋燾聽說赫連定與劉義隆想要瓜分河北,於是出兵想要先討伐赫連定。群臣都說:「劉義隆的軍隊還在黃河中游,舍之西行,赫連定未必能一舉攻克,而劉義隆乘虛而入,則會失去山東諸州啊。」拓跋燾很疑惑,問計於崔浩。崔浩說:"義隆與赫連定同惡相招,連結馮跋,牽引蠕蠕,規肆逆心,虛相唱和。義隆望定進,定待義隆前,皆莫敢先入。以臣觀之,有似連雞,不俱得飛,無能為害也。臣始謂義隆軍來當屯住河中,兩道北上,東道向冀州,西道沖鄴。如此,則陛下當自致討,不得徐行。今則不然,東西列兵,徑二千里,一處不過數千,形分勢弱。以此觀之,儜兒情見,止望固河自守,免死為幸,無北渡意也。赫連定殘根易摧,擬之必仆。克定之後,東出潼關,席捲而前,則威震南極,江淮以北無立草矣。聖策獨發,非愚近所及,願陛下西行勿疑。」平定平涼之後,在宴會上,拓跋燾拉著崔浩的手對沮渠蒙遜的使者說:「所云崔公,此是也。才略之美,當今無比。朕行止必問,成敗決焉,若合符契,初無失矣。」後來冠軍將軍安頡的軍隊班師,獻上劉宋的俘虜,於是說道:「劉義隆告訴它的將領,如果北魏軍隊有所動作,就在他們沒有到達之前直接向前渡過黃河,如果他們不動,就停駐在彭城不要前進。」跟崔浩所估計的一樣。拓跋燾對公卿說:「你們之前對我說用崔浩的計策是錯的,以致驚惶失措百般勸阻。經常打勝仗的人開始都說自己遠超其他人,到了最後,才發現還不如別人。」於是升遷崔浩為司徒。
河西王沮渠牧犍懷有二心,拓跋燾想要討伐他,李順等人勸阻道,自溫圉河以西到姑臧城南,天梯山上冬有積雪,深一丈余,至春夏融化,下流成河,引以溉灌。涼州人聽說大軍開到,一定會決此渠口,水不通流,使我們又渴又乏。離城百里之內,寸草不生,軍馬不能久留。崔浩說:「漢書地理志稱:"涼州之畜,為天下饒。"若無水草,何以畜牧?又漢人為居,終不於水草之地築城郭,立郡縣也。又雪之消液,絕不斂塵,何得通渠引曹,溉灌數百萬頃乎?此言大抵誣於人矣。」李順又說:「耳聞不如眼見,我親眼所見,有什麼好辯論的!」崔浩說:"你們接受別人的金錢,想要為他說話,以為我看不見就可以欺騙嗎!」於是拓跋燾下令討伐涼州並平定,其地水草豐饒,跟崔浩所說的一樣。
蓋吳、薛永宗起義,拓跋燾親自征討他們,他問崔浩曰:「今日可以攻打薛永宗嗎?」崔浩說:「永宗未知陛下自來,人心安閑,北風迅疾,宜急擊之,須臾必碎。若待明日,恐其見官軍盛大,必夜遁走。」拓跋燾聽從了他的建議,於是薛永宗潰滅。拓跋燾渡過黃河,前驅告訴他蓋吳在渭水以北。拓跋燾問崔浩說:"蓋吳在長安以北九十里。渭北地空,穀草不備。我想要渡過渭南然後西行,怎麼樣?"崔浩回答道:"蓋吳營去此六十里,賊魁所在。擊蛇之法,當須破頭,頭破則尾豈能復動?宜乘勢先擊吳。今軍往,一日便到。平吳之後,迴向長安,亦一日而至。一日之內,未便損傷。愚謂宜從北道。若從南道,則蓋吳徐入北山,卒未可平。"拓跋燾沒有聽從,於是渡過渭南。蓋吳聽說拓跋燾到了,於是將軍隊全部分散進入北山,果如崔浩所說,魏軍沒有什麼收穫。拓跋燾非常後悔。
就是這樣一個智略可比擬張良之人,最後陷於北魏國史之獄,家族及姻親皆被滅族,「及浩幽執,置之檻內,送於城南,使衛士數十人溲(小便)其上,呼聲嗷嗷,聞於行路。自宰司之被戮辱,未有如浩者」,不亦悲夫!
交大畢業的我,想起我的一位師兄
地米斯托克利
呂尚、管夷吾、晏嬰、狐偃、孫武、計然、范蠡、文種、吳起、王詡、孫臏、張儀、蘇秦、范睢、白起、張良、韓信、陳平、蒯徹、劉秀、馮異、寇恂、虞詡、沮授、荀攸、荀彧、賈詡、諸葛亮、董昭、劉曄、張賓、王猛、崔浩、于謹、韋叔裕、高熲、長孫晟、李靖、魏徵、張巡、袁襲、張齊賢、虞允文、朱元璋、劉基、王守仁
偰暾欲谷
待我更新,
我想……好吧。但這個多智而近妖啊,其實很難界定的,你看就算是三國演義把諸葛都吹成見誰殺誰的中單爸爸了不是也敗給了張頜宣王還有自己家那個明顯是豬隊友的魏反骨了么。但我還真想起來一位,這人有意思的地方就在於,他是一個傑出的騙子,不僅騙的當代人哭爹喊娘的叫他聖君,還可以讓無數後人為之嚮往不已,說他殺伐決斷小太宗。是的,這個人你已經知道是誰了。我覺得他最神奇的地方就在於能夠將自己徹底洗白從傻子變成一個明君,然後把自己在潛邸之時所有不利材料統統掩蓋起來,如果不是一千二百多年後出土的一些墓誌說明他勾結了無數利益集團才把自己從黃書變成皇帝,把整個皇室血脈統統洗了一次牌。他媽,啊,他娘……鄭太后是李琦侍妾,據考證應該叫爾朱氏,這個姓就能清楚地看出她的血脈有多麼骯髒,但她作為一個亡夫賤俘入宮憑藉自己的肚子將整個皇室的血脈一掃而空,以至於帝國的後六十年早已不是當初十八子的天下,那個無數人演爛了的「夢日入懷」的鬧劇偏偏在這時演出了新高度。她生下了兵丹上聖(典出《清異錄》)的少子,封為光王。這個不起眼的皇子一出生就不受人喜歡,所有人都把他當傻子恨不得這個丟人現眼的東西早點死,他爸爸不拿他當回事,死了。他哥哥即位也沒把他當回事,也死了。兩個皇侄分別即位後開始懷疑自己的這個看上去傻了吧唧的叔叔,他們想殺掉他或是乾脆把他軟禁,但一個被宦官囚禁後不明不白地死掉,一個中風後將天下不得不在一場政變後拱手相讓,連帶著六個孩子無一倖免。他忍了三十多年,他侄子曾經把自己扔進糞坑裡想要把他活活溺死,曾經把自己灌醉了扔到大雪地里想要把他凍死,曾經在打獵時把自己扔在野獸橫行的郊外想要讓他被野獸吞噬……在無數個日日夜夜裡,只有宦官們的暗自接濟和援助——朝臣們不屑與自己交往,皇室中也把自己當個傻子當個小丑戲弄,而威望更是難以啟齒。可就是這麼一個所有人都看不上眼的廢柴,即位後一個月就把執掌全局的宰臣打得毫無還手之力流放八千里,死在荒島。還處心積慮的拉攏人心生生讓所有人都不再想起這他嗎就是個私生子。將皇室的尊嚴踐踏的同時也把無數世家統統拉進了墳墓陪葬。虧心事做的擢髮難數偏偏讓人覺得他宵衣旰食治下是偌大帝國的迴光返照。時來天地皆助力,這樣的人,我覺得真的是人才了。我覺得謚號是個好東西,他讓人清楚地看到很多原本難以發現的東西,如果不是因為他謚號中有個「宣」字,也許很多人還真把他當好人看了,如果不是偶然推敲和後來看了一篇分析的專著,我還真就對這個人看走眼了。只能說他千算萬算,算不到一千多年後幾篇墓誌的出土才讓他留出了馬腳。太宗皇帝費盡心機的想要讓玄武門之變洗白,可最後誰都不信,他背地裡不過是一番運作卻可以讓自己美名流傳了將近八百年,直到明末才開始讓王夫之懷疑,被後人逐漸剝落那張偽善的面目。真是有趣啊。想具體了解的請看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唐宣宗大中政局研究》,作者黃樓。作者真的是考據特別有條理的人,十分精彩。
都是談人文的。
為啥呢?因為人文類沒有客觀標準,主要靠審美和吹噓。
不談那些虛的,人類歷史上智能最高的是誰我不清楚,但在智能領域成就最高的,只有牛頓,沒有之一。
廬陵郡公,諱慶洪,一手輔佐高宗皇爺穩定朝局,清除異己(知樞密院事楊公,順天府尹陳某,開府儀同三司李某,太師喬某)
覺得應該是李白,每一次的大事都被李白預見,詩仙之名實至名歸啊!
其次呢還有袁天罡,李淳風帽兒須戴血無頭,手弄乾坤何日休九十九年成大錯,稱王只合在秦州還有就是劉基就我一個覺得諸葛亮和司馬懿很牛逼嗎?
張良(約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漢族,傳為漢初城父人,今亳州市城父鎮。漢高祖劉邦的謀臣,秦末漢初時期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漢王朝的開國元勛之一,「漢初三傑」(張良、韓信、蕭何)之一。以出色的智謀,協助漢高祖劉邦在楚漢之爭中最終奪得天下。待大功告成之後,張良及時功成身退,避免了韓信、彭越等鳥盡弓藏的下場。張良在去世後,謚為文成侯(也稱謚號文成),此後世人也尊稱他為謀聖。《史記》中有專門的一篇《留侯世家》,用以記錄張良的生平。
張良是秦末漢初謀士、大臣,祖先五代相韓。秦滅韓後,他在博浪沙狙擊秦始皇未中。逃亡至下邳時遇黃石公,得《太公兵法》,深明韜略,足智多謀。向劉邦提出的「聚集三王,方可與霸王一戰」的計策,成功幫助劉邦擊敗了楚漢戰爭中最強勁的對手西楚霸王項羽。足智多謀的張良為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漢初三傑,蕭何和韓信都慘死,唯其獨存。
喬治·凱南,你讀過他的報告就懂了
袁天罡和李淳風。
個人認為,誰能超越那個時代,才是真正的多智近妖。
某些人說的徐文長,再怎麼多才,還在那個時代,給史書錦上添花。
而牛頓、愛因斯坦之類,改變人類文明進程,拓寬人類知識的邊界,才是真正的智!
宋佳三姐妹之老大 宋靄林
龍。不是天上飛的那個龍,是龍的傳人的那個龍。雖不知道他做了什麼,但他門下弟子很多。
足球領域羅納爾多算嗎,直接是外星人了
有個悶騷而近妖的
拉馬努金,歐拉,黎曼,朗道,費曼
推薦閱讀:
※歷史上有哪些「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實例?
※有關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歌曲有哪些?
※不是說岳飛,文天祥抗金抗元並不是民族英雄嗎?充其量只是民族內部爭鬥的國家英雄吧!
※三國時期最想殺曹操的人是誰?
※世界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吃人肉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