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公司有哪些可能的盈利模式?
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金融科技浪潮 ,更多「金融科技」話題討論歡迎關注
謝邀。
在回答金融科技的盈利模式之前,我們應該先確定金融科技FinTech,究竟是什麼。對於這一新興事物,各方面的解讀難免會有些混亂。
目前看來金融穩定理事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在2016年3月做出的初步定義是比較準確和全面的,即「金融科技(FinTech)是指技術帶來的金融創新,它能創造新的業務模式、應用、流程或產品,從而對金融市場、金融機構或金融服務的提供方式造成重大影響。」
按照這個定義,我們就可以很清晰地觀察到,技術給哪些金融領域帶來了新的變化和影響。
在我看來,技術的應用主要給以下幾個金融領域產生了新的業務模式或產品、不僅給金融世界帶來了重大的影響,更是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非常深刻的改變。它們分別是支付、借貸、財富管理、零售銀行、保險五大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科技中,技術本身不產生價值,要和金融結合起來才能產生高附加值。也不是所有的新興技術都能立刻應用在金融場景中,而是要在金融業務的需求之下與金融結合。
舉個例子,前一陣子在德撲人機大戰中獲勝的人工智慧-Liberatus,用的就不是紅極一時的Deep learning,而是把博弈論結合到liner programming中。
同樣,在璇璣開發的數字化資產配置引擎中,為了解決在數據樣本較少情況下求得有效分類的結果,也沒有採取Deep learning的演算法。
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散式計算,區塊鏈,生物識別,這些都是底層技術,具體運用在金融的哪一個細分領域,能產生什麼樣的價值和商業利益,還需要金融和科技兩個領域的不斷求索。
金融科技的盈利模式
如果要對金融科技的盈利模式進行概括,那麼無非是2B和2C兩種主要模式。
如支付,在大力發展2C的互聯網支付的同時,在2B端可以展開銀行卡收單的業務,甚至在積累了一定的交易數據之後,將數據進行開發之後獲取數據的增值收益等等。
其他行業的盈利模式的具體內容,還要請行業內的同仁來回答,下面我來專門講講金融科技結合財富管理行業的盈利模式。
依照以上邏輯,當FinTech遇到財富管理,其盈利模式依然可以分為2B和2C兩種主要模式。
FinTech+財富管理
金融科技在財富管理領域最主要的應用是 Robo advisor ,國內通常稱之為「智能投顧」、「智投」。當前國內許多「智能投顧」與真正的Robo advisor 在概念上有偏差。
智能投顧在國內的實踐中,發展的方向很不一樣。在智能投顧這個詞被大量引用之前,投顧在中國特指券商營業部中的證券投資顧問。目前,國內使用「智能投顧」稱號的產品分為幾類:
第一種是高頻薦股,幫助客戶追求阿爾法收益,很多券商和互聯網公司都在這個領域開展業務;
第二種以海外資產配置為主,需要消耗每人每年五萬美元的換匯額度;
第三類是追求大類資產配置,以人民幣投資為主,以國內發行的公募基金為核心底層資產。
所以,總的來說,國內的智能投顧的發展方向很不一樣,走出了幾種分支。在國外,智能投顧單指通過大類資產配置,來替代人工投顧服務的模式。我們更願意把robo advisory稱為數字化資產配置。
國際上標準的 Robo advisor 概念是指以馬科維茨的資產配置理論為基礎,以經濟學上嚴格定義的大類資產為投資標的,根據用戶的個人理財需求,通過演算法和產品搭建數據模型,來完成傳統人工提供的理財顧問服務。這樣的資產配置方式,充分發揮了技術的優勢,大大改變了原本高門檻、高費用的傳統人工顧問模式。
FinTech+財富管理to B端客戶的盈利模式
國內的財富管理行業是一塊百萬億級別的大蛋糕,無論是新生的互聯網金融公司、還是老牌傳統金融機構,都躍躍欲試,想要在其中分一杯羹。尤其是在Robo advisor 這一金融科技的前沿領域。更是彙集了大量的資本和眾多參與者。
比如下面這張圖:
目前在財富管理領域,大量的金融機構如銀行,券商,保險以及獨立三方財富管理機構等等會面臨以下痛點:
1、傭金收入的導向使得機構與客戶利益不一致
2、容易鼓勵頻繁交易導致過高收費
3、客戶往往無法有效判斷市場以及正確認識自己的風險,導致大面積虧損
4、客戶經理容易產生道德風險
很明顯,沒有任何一家機構可以獨享這個萬億級別的市場。技術能力、渠道能力各有不同的機構都在追逐Robo advisor ,這也就給優秀的 Robo advisor 開發者在2B端這一領域提供了非常好的機遇。
設身處地地想想,一家大型傳統金融機構,如果想切入智能投顧領域,會遇到哪些問題?
首先是人。傳統金融機構涵蓋的範圍很廣,業務也很多。在一個創新的業務上出現機會時,未必會及時搭建好團隊來做這件事。
其次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後續的持續性投入。如果什麼都自己做的話,需要很大的技術團隊來支持。何不拉上專門深耕這個領域的金融科技公司一起呢?
如果是互聯網公司,更麻煩,很多本身沒有金融方面的積累。它們的訴求可能只是把流量變現而已。那很自然地想到了合作,你來負責互聯網端,我來做金融端,到時候大家一起分成就好。
尤其是,目前智能投顧的底層資產以基金為主,這是一個很薄利的行業,申贖管理費加一起也沒多少。這種情況下,對成本的考量就更謹慎了。
FinTech+財富管理to C端的盈利模式
很簡單,收取服務費。
以Robo advisor 的先驅者之一的Wealthfront為例,2011年成立的Wealthfront為客戶構建投資組合,並提供多種節稅投資選項。如果傳統理財行業提供這類服務,客戶的進入門檻要在100萬美元以上,費率在1%以上。通過技術的加持,Wealthfront把用戶的投資門檻降到了5000美元,費率只有0.25%。低廉的費用使得投資者蜂擁而入,當前Wealthfront管理著40億美元的資產。照此計算,Wealthfront2016年的收入有1000萬美元左右。
有沒有其他模式?
另一個Robo advisor 的先驅Betterment給出了答案。管理著70億美元資產的Betterment,在2017年1月改變了費率的策略。在0.25%的費率之上又增加了兩檔收費標準,如果你在Betterment的資產超過10萬美元,可以選擇付0.4%的費率,並獲得註冊理財顧問每年一次的溝通服務。此外還有一檔費率是0.5%,這需要你有25萬美元的資產,同時獲得隨時隨地與理財顧問溝通的服務。
2017年,兩個老牌Robo advisor企業在盈利模式上採取了不同的戰略,Wealthfront仍在堅持最初的模式,而Betterment又重新選擇了他們創業時與之對抗的人工顧問,後續的發展會怎樣?我們拭目以待。
想來也有趣,這也許是歷史上第一次人類作為機器的附加價值出現在了市場上。
14、15年互聯網金融火,所有人都熱愛互聯網金融,投資人拚命投,創業者擼起袖子干,因為大家都認為有做成金融的機會。什麼是金融?金融本質就是資金池,一邊吸儲一邊放貸,這事只要做成就是個印鈔機。
16年上半年監管來了,不準非持牌金融機構自己做金融,市場一片唉聲載道,覺得互聯網金融沒機會了。那個時候,我的FA工作也不好乾,金融案子很久才能賣出去。
16年下半年到17年上半年,大家突然意識到,雖然自己沒法做金融,但是可以做金融服務啊。正好傳統金融機構也面臨資產荒,基建、徵信資產都不好做,希望接觸小微資產又沒有相應的手段。不少公司以金融服務的方式幫助傳統金融機構做新資產,也發展得很好。資本市場重新熱火朝天。
所以總結一下金融科技賺錢的機會:
- 自己做資金池收放貸:做好了最賺錢,但是監管也嚴格,必須抱到大腿才能幹。
- 助貸:還是自己放貸,但是資產不在自己表內,而是做完獲客和風控後由金融機構放貸。包括銀行助貸、信託助貸、資管助貸、金融資產交易所助貸等。
- 企業服務:給別的機構提供某方面服務,收取費用。
金融科技(FinTech)是當前金融界十分關注的話題,正受到不少互聯網金融公司的熱捧
金融科技通常被界定為金融和科技的融合,就是把科技技術應用到金融領域,通過技術工具的變革來推動金融體系的創新。
金融科技的外延囊括了支付清算、電子貨幣、網路借貸、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人工智慧、智能投顧、智慧合同等領域,正在對銀行、保險和支付這些領域的核心功能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FinTech和互聯網金融有何區別?
從覆蓋範圍上看,金融科技包含的方面比互聯網金融還要多。支付清算、融資、基礎設施、投資管理都是金融科技的主要業務。除此之外,金融科技幾乎正在被應用到金融領域的方方面面:借貸、財富管理、支付、保險、眾籌、徵信,甚至是零售銀行和房屋中介。
隨著互聯網金融監管的不斷收緊,為了規避高門檻,今年上半年,一些互聯網金融紛紛轉型為金融科技公司。
目前中國的金融科技活動主要集中在五類機構六大業態
過去幾年中國的FinTech發展很快,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發展過程中,很多互聯網應用場景相關數據和金融平台數據是打通的,這客觀上有利於FinTech快速發展。
五類機構包括傳統金融業、互聯網機構、新興互聯網金融、通信機構和基礎設施。
六大業態包括互聯網支付、網路借貸、眾籌融資、互聯網基金銷售、互聯網保險,互聯網消費金融。
截至2017年11月初,參照系優質企業資料庫共收錄172家浙江金融科技(FinTech)企業,主要分布在7大領域,包括網路借貸/互聯網理財、支付、大數據徵信、區塊鏈、智能投顧、互聯網保險和眾籌。其中以網路借貸/互聯網理財領域為主,共有85家相關企業。
閱讀完整版研究報告鏈接:
浙江172家金融科技(FinTech)企業發展報告-附企業介紹及融資信息
這個問題沒有深入研究過,看起來市面上也沒有定論。
手續費已經很不菲,Fintech再收個技術費,感覺有點麻煩,除非tech策略非常準確,Fin業務實現效果佳,用戶粘性得以穩固。
也許,「淘寶模式」也可以?既然是Fintech,能夠超越傳統Fin,那麼,業務效果實現了再付款?這樣,某種程度上,稍高一些的費用,用戶更容易接受一些。
以上純屬未經思考的玩笑。
推薦閱讀:
※世界上有哪些有名的區塊鏈聯盟,都有什麼特點?
※金融科技公司如何尋找潛在客戶?
※金融科技從業者需要具備哪些素質?
※互聯網金融與金融科技是同一概念嗎?有哪些區別和聯繫?
※金融科技的發展給資產證券化 (abs) 業務帶來哪些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