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印度政府真的像媒體所說那樣弱智么?
關於印度的新聞,除了把閱兵當成雜耍,高價購買各種二手軍火,和中國進行軍備競賽,就是強姦,扒火車,偷竊等等。
我想問的是印度政府真的這麼弱智么?印度真的這麼差?還是國內媒體故意抹黑印度,如果是,那為啥不抹黑別的國家?假如沒故意抹黑,印度跟中國為啥這麼差勁?為啥總和中國總過不去?
多圖殺貓!圖片來自網路。沒有翻牆。
凡事不能聽一家之言,偏聽則信,兼聽則明嘛。國人眼中的國慶閱兵。
兔子方陣獨步天下,不贅述了。來兩張感受一下。然而,外國當年居然這麼報道我國的閱兵。氣不氣?
這個環節總是被外媒放大報道,抗戰70周年就沒有了。我們看不起印度,說他國防靠買,萬國牌。坦克開不了,飛機也不行。買航母被坑,合作飛機被坑。說他種姓,說他火車開掛,貧富差距大,貧民窟多。說他恆河,說他腐敗,說他gdp注水。說他閱兵摩托車。
大家眼中的印度閱兵。
很搞笑吧?
其實其實與我國類似,他們閱兵除了摩托車其實還有這個
這個
這個
還有這個確實比不上我們。但怎麼樣,還是很搞笑么?
其實印度維克蘭特號航母拆解後,用上面的鋼做了摩托,為了證明其堅不可摧,和對他的緬懷,才有這閱兵的表演。
真是一種循環
國外總拿其實印度和中國比,說是龍象之爭,說明在某些方面,我們還是有可比性的。印度確實與中國有差距,但真有這麼不堪么?的確我們心勁高,看不上。但人好歹也是一強吧?在國內媒體眼中,就跟白痴一樣?我們還跟弱智較什麼勁?真是一點不客觀。這安的什麼心?
你們眼中的印度,與多年前他國眼中的中國有什麼區別?
回到問題,印度確實在基礎建設,配套設施,工業體系,政府執行,人權。等等,很多,很多,地方與我們有不小的差距。但不可否認印度依舊是個有一定實力有潛力的國家。
我們從谷底爬上來才不過70年。70年對於國家發展真是彈指一瞬,國家沉浮,數百年計。何況中間還有大使館,南海撞機,銀河號,華北空情。算下來真正有實力也就這些年,也就這些年。
的確,70年從一窮二白到現在世界前列,著實偉大,了不起。可我們也不該如此妄自尊大,目中無人。
要警惕,不能浮躁,上一個妄乎所以的是,日本。
網上能找到100個梗,100個槽點黑印度,但肯定有第101個點讓印度持續進步,和較快速增長。
只是很多人死盯著前100個點不放,不願承認,或戴有色眼鏡去看待第101個點罷了。我看了下,大部分確實中國人很難理解印度的政治氣候,不懂裝懂。在中國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公務員職業官僚是一個三位一體式的統一概念,但在歐美、印度則是相互分割的政治機能組成部分。
「印度政府」是一個非常空洞的概念,印度本身是一個民主制國家,不論是聯邦政府內閣的首相PM,還是地方政府內閣的首席部長CM都是不斷更迭的。奧巴馬政府和布希政府就很明顯不是一個概念。在聯邦政府層面上至少就有多個印度政府的概念,而這個中央政府很大程度上是由PM組織的一個執政黨/執政聯盟內閣。
此外在地方層面上,印度有28個邦長,印度的經濟增長往往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地方領袖而非是中央領袖。這和美國、澳大利亞等國經濟崛起時代是類似的但在中國是沒有這種先例的,所以中國往往很難理解這種問題。在印度,往往一個邦換了一個強勢邦領袖就足以使得一個邦走上發展快車道。
上述的無論是中央政府的內閣、還是地方政府的內閣都是由選舉產生的,PM本身是民主制選出的一定期限的官員而非是職業官僚,真正長期呆在政治崗位上的是公務員階層。在義大利、日本就很明顯,即使內閣和擔任最高領袖的PM是不穩定的,在最高首腦層面是無政府的,但是強大的公務員階層也足以維持政府機能的運轉。
所以印度政府到底執政水平怎麼樣,就要從中央政府內閣(全國性政治)、地方政府內閣(地方性政治)和職業官僚公務員部門多個政府組成部分來評價。
(1)在中央政府層面,絕大多數印度中央政府PM和內閣都在外交、軍事、國際合作上有不俗的表現,使得其在成為了極少數擁有全球性影響力的大國。這是印度中央政府最大的成就,毫無疑問這一成就確實堪稱偉大。
但在經濟領域,相比下印度中央政府的成就就太小了,政府的執政水平和自身的權力集中度和改革意願息息相關。(印度中央政府最大的工具是控制了一半財政支出)
印度的全國性政治是以甘地家族為中心的。(在70年代末期前地方性政治也是以其為中心,不過在此之後甘地家族的拙劣表現,使得在地方上甘地家族的威望崩潰了)粗略的劃分從47-76年長達三十年都是由甘地家族獨大,在最開始的三十年,經濟方面由於甘地家族實現的尼赫魯式社會主義,導致了長期的經濟停滯,由於治理水平的低下,在此之後甘地家族領導的國大黨逐漸在全國性選舉中崩潰。
在70年代末至2014年之間的全國性政治中,中央政府的經濟治理效果往往與改革意願和權力大小相關。這段時間內,只有辛格擔任財長和印度人民黨第一次執政出現了明顯的經濟治理上的提升,其他情況下往往是缺乏改革意願,在上一次辛格擔任PM時確是缺乏權力。
(2)在英吉拉甘地時期甘地家族尚且有地方性的威望,在緊急狀態後這種威望立刻崩潰了,國大黨治理內政的無能迅速影響了其如日中天的聲望。在60年代,印度的10大邦都是由國大黨領導的,到了20年後則只有8個了,而現在只有2個大邦還在國大黨的領導之下,地方性的選舉淘汰了不合格的國大黨政府,選舉了更多合格的政府。
當然這種擇優過程不是一蹴而就,在70年代末之後的20多年內,邦選舉和全國選舉中現任政府往往都會被驅逐,可能高達70%,許許多多騙子、惡棍、野心家藉助民主制度爬到了權力的頂端,然後又被踢下來,直到本世紀選舉政府才維持了穩定性。許許多多大膽的邦的邦長、CM掌握權力,推行了激進的改革。
其中最佳的例子就是南方各邦、莫迪和庫馬爾。印度有效政府的先驅毫無疑問是南方各邦——例如卡納塔克邦和泰米爾納德邦,各邦的CM率先利用其本身的優勢率先發展了信息技術和外包行業,這使得在本世紀初南方經濟增長比北方邦要高出2%以上。
而古吉拉特邦的CM莫迪和比哈爾邦的CM庫馬爾毫無疑問是緊隨其後的印度地方政府擇優大潮延續到北方過程的最明顯例子。莫迪使得古吉拉特邦成為印度的製造業中心之一、成為了一個出口導向型經濟體,落後的古吉拉特邦一躍成為印度最富裕的幾個邦之一;而庫馬爾執政的比哈爾邦毫無疑問是印度最野蠻的邦,正直的庫馬爾的政治改革,大大削弱了官僚主義,在其執政的第一個任期結束後比哈爾邦的經濟增長達到了11%,成為了印度第二,連任後比哈爾邦經濟增長又翻了一倍,成為了印度第一,比平均增長往往高出10%左右。
註:2017年是庫馬爾政府執政的第11年,第三次任期。或許庫馬爾還可以再贏得下一次選舉,一共執政19年。
(3)印度的職業官僚的公務員階層素質分化非常嚴重,往往高級官僚擁有更加國際化的視野,往往能意識到自己國家的問題和不足,更願意推行改革,而大部分改革外交軍事事務也總是經由這群精英之手推行,但基層官員則非常腐敗和無能。
英國遺留下的這套優秀公務員系統,在印度政府逐漸改良後,實現了許許多多的成就,但最大的成就可能是維持了民主制政府的運轉。在巴基斯坦雖然也遺留了強大的公務員系統,但是軍官迅速篡奪了權力,這使得巴基斯坦雖然空有強大的公務員系統,長期一直陷入無政府的癱瘓狀態。
印度的公務員系統通過集中行政權力排除了威脅政治正常運轉的等等因素,使得其免受軍事政變等常常發生在民主國家的問題,避免了印度像拉美國家一樣陷入長期的混亂之中。即使最接近獨裁的1976年,英吉拉甘地也不敢與印度堅固的公務員體系作對,而是選擇了重啟大選。
對於印度公務員階層來說,合適的評價是——基礎官員十分無能腐敗,而高層公務員和國際接軌,是真正的印度精英階層,即使公務員的素質分化,但整個體系是非常強大的,足以維持這個國家保持穩定的運轉。
在1976年-2014年這段時間印度的經濟增長往往是由28個地方邦的領袖實現。,如果有一個像莫迪和庫馬爾這種強勢的領袖,往往能實現不可思議的經濟增長,但在過去歷史中印度各邦很多時候往往是無能的政府執政。
在本世紀,一直飽受無能執政的北方各邦開始迎來許許多多強人推行許許多的強勢改革,而同時曾經率先崛起的印度南方的政府領導人能力則一直下降,驕傲不滿阻礙了其領導人正視南方的問題,他們不願意承認他們需要更多的改革才能維持高速的經濟增長。而最近印度的大多數基礎設施、通信設施、製造業項目、能源項目和教育成就都更多由雄心勃勃的北方政府所完成。
到了2014年情況發生了改變,曾經一力推動了本世紀經濟改革、奠定十年高速增長的印度人民黨重返內閣,長達10年的改革停滯終結,印度由於種種改革也逐步走入中央集權化的時代,可能未來的經濟增長不再是由28個邦領袖所一力實現,這毫無疑問是決定印度氣候政治命運的關鍵時刻。
是銳意進取、野心勃勃的印度人民黨徹底終結從骨子裡透著腐敗、無能的國大黨和甘地家族,還是形成成熟兩黨制徹底終結到在全國性政治上國大黨的一黨專政,還是功虧一簣使得國大黨重返政壇、一家獨大。毫無疑問,印度政治氣候的巨變確實近在眼前。
一個定律:國內對其他國家的中文報道往往都是失實的,說100%就太絕對了,說99%肯定會漏掉一些。
1,評論印度的時候容易有一些誤區,,首先就是容易低估了印度這個國家面臨的問題。雖然和中國一樣,印度也是在亞洲民族解放運動中形成的國家,但它和中國相比有一點是非常脆弱的:那就是直到建國時它也不是一個有著大一統認識基礎的國家。在印度建國之前,還不如說它是一堆邦酋的部落組合。從這點上說印度得虧有甘地、尼赫魯這樣的領袖人物,能在英國人之後把這樣一個幾乎從未有過統一共識的印度建立起來(所以作為聖雄改組、國父締造的印度國大黨在印度的地位一直舉足輕重,直到莫迪總理上台)。
中國得益於獨特的地緣環境,大一統思想根深蒂固,這筆政治遺產放諸四海皆可算逆天(所以國人往往很難意識到複雜民族國家的矛盾多麼難解)。如果說中共建國時國內民族和階層矛盾為難度1的話,印度至少是5朝上(沒有所謂的主體民族,最大民族到今天還不到一半比例)。當年英國人撤離之前,設套造成了印巴分治的局面,直到今天雙方還互相在對方後院就民族矛盾問題互相放火。客觀上說印巴問題比中國的台海問題麻煩得多了。
但是今天來看的話,印度在這方面幹得不錯,無論是宗教矛盾還是民族問題,對印度國運的威脅程度都在逐步降低。有一位深耕印度的朋友曾經說過,有些印度的社會公平問題,解決得比國內其實更好一些。
此外種姓這種東西就不要扯了,拿這個黑印度的時候早就該過去了。
2,大家喜歡黑印度的民主,但其實印度的民主制度相當程度上緩和了這個鬆散國家的各種內部矛盾。在國大黨多年的不作為、腐敗局面之後,莫迪總理的上台宣告了尼赫魯家族式統治的結束。這個過程中是不流血的(當然尼赫魯家族還是流血的)。
莫迪此人不但不是國內媒體報道中的廢鈔腦殘形象,而且實際上,此人堪稱政治經濟強人。在古吉拉特邦執政的十多年裡,把古邦從印度gdp倒數第三的位置變成了第五,號稱「印度的廣東」。他執政以來印度的經濟發展普遍為外界看好。現在美國和中國的大批資本都湧入印度。
印度最大的電子支付平台paytm,路邊賣板栗的都可以掃碼支付,阿里巴巴投資的practo,移動醫療平台,騰訊、紅杉等投資這還只是互聯網領域的,萬達、中車、三一重工這種動輒十几上百億的基礎建設投資就更多了。中國企業對印度的投資在過去兩年里大概翻了十幾倍。
如果印度還是延續一個無法輕易推翻的家族統治的話,我想這個局面恐怕很難出現。
3,有些特殊文化特色的事情比如閱兵上的表演,拿來黑沒啥意思。印度的精英無論在眼界還是能力上恐怕都不輸中國,在很多時候文化上還更具競爭力。比如知乎上頗多矽谷碼農,但是說到和矽谷抱團文化盛行的印度人比,華裔群體的發展明顯就弱得多。如果腦補同樣精英出身的印度政客都很弱智的話也未免太幼稚了。
當然,印度政治里也容易滋生一些和罪犯的政治交易,甚至黑社會搖身變成政客之類的事情,也是印度政治傳統里難解的痼疾。
4,印度在外交上的智慧其實很值得一說。尼赫魯本人就是外交才華非常出眾的人傑,不結盟原則讓印度獲得了在英美之間翰旋討價還價的砝碼地位。尼赫魯家族衰落後上任的辛格,利用美國急於尋找制約中國的強大亞洲盟友的心理,故意一來二往尋找有利戰略交易,甚至獲得了事實上的核武地位。而在莫迪上台之後,又故技重施兩邊下注,迫使中日都向其出讓利益。這些國內迎合民眾心理故意獵奇的媒體都是不會細說的。
不過從事實上說,印度一直和中國過不去對著干這也不是全部,兩國更多的都是心知肚明,互相利用。尼赫魯晚年和中國交兵,教訓慘痛,之後印度不管國內怎麼激憤,幾十年也死活不再碰這個硬茬,還是很明智的。
5,中印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兩個發展中國家。中國的發展更快,但印度後進的潛力更強。從現在的狀況看,印度很像二三十年前的中國,今天國人嘲笑印度的種種,其實也很像三十年前西方人嘲笑中國的種種。今天國內對印度的宣傳,和印度對中國的宣傳,很多都不能當真。地緣上如此接近的兩個大國,如果被當作別國的棋子直接爭鬥,勢必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雙方都沒有好處,這一點從現在中印雙方的交流舉措來看,兩國的精英肯定都心知肚明。如果兩方任何一方真的出現了弱智,那恐怕兩國的人民都落不到好。去年12月,我在知乎專門寫過一篇文章:《一個開掛的民族,一個驕傲的鄰邦——「印度威脅論簡述」》:知乎 - 與世界分享你的知識、經驗和見解
我用全文超過3萬餘字的篇幅,盡量詳細地講述印度在冷戰格局時代的國內外政策,特別是當時他與蘇、中、美三國的策應關係,印度在近現代歷史上、特別是冷戰時代,與蘇聯(包括91年後解體的俄羅斯)長期密切互動的國際戰略合作。
對於目前國人對印度的看法,我比較贊同本答案中 @塗子 答主在其答案一開篇的那句話:「一個定律:國內對其他國家的中文報道往往都是失實的,說100%就太絕對了,說99%肯定會漏掉一些。「
」從他這個答案下的回複評論中,也就能看出,至少在知乎,大部分人對印度過去的歷史和如今的現狀依然是盲人摸象,一知半解。然後,他們就以各種失實的報道和自我臆測的對印度所謂「真實印象」,來反駁答主了。印度在各方面,的確比中國差的非常明顯,但這不代表他沒有成就,否則他也不會和中國並列與於「金磚國家」。
在冷戰激烈的70~80年代,印度英甘地政府執行緊密依靠蘇聯的外交政策,不僅為自己謀求到巨大的國際利益,而且也被西方世界視為威脅,以至於「印度威脅論」在當時要比「中國威脅論」還讓西方人擔憂。印度在軍事上也有一定建樹,比如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瓦解東巴基斯坦等等。印度遠程火箭技術在最近十年發展的也非常快,一箭多星(多彈頭技術)也很成熟,已經不是十年前「布朗運動彈」了,目前「烈火5」型導彈的射程已經超過5K公里,射程內肯定涵蓋北京和歐洲,並繼續向8K公里發展。
說印度核武「沒有投射能力」,這才是信口開河。至於「高價購買各種二手軍火」這種報道
請問,哪國在外購武器方面沒當過冤大頭,沒買過教訓?印度在2000年後購買俄國的前「基輔」級退役航母,並委託俄方改造,在此過程中被老毛子宰一刀,有各種原因,比如歐美世界對印度同樣有提防心態,「印度威脅論」的論調在西方也很大。印度在本國技術儲備不足的情況下,又想發展遠洋航母+大型艦載機,除了求助俄羅斯,沒有別的選擇。所以俄羅斯對印度在這方面有壟斷優勢,才會黑著心宰他。別看今天俄羅斯在一艘破航母上宰了印度,但在蘇聯時代,為了與美國對抗,他還曾經多次對印度提供過堪稱物美價廉、賠本賺吆喝的先進武器裝備與經濟、科技技術援助。蘇聯對印援助的力度,遠超過對中國的援助力度。1965~66年,為了能讓印度儘早裝備潛艇,蘇聯甚至把本國海軍里現役最新常規前提,臨時火線提供給印度,不僅便宜買,而且先使用後付錢~印度從尼赫魯、英甘地、到拉吉夫甘地政府,也都非常成熟的利用了他和蘇聯、美國之間的微妙關係,為自己謀求到極大的國際利益。可以這麼說,在60~80年代,印度在國際舞台上,玩的可比中國好。我國在50~60年代,不也是這樣嗎?
也因為只能依靠蘇聯,在進口武器裝備和技術合作方面,被北極熊更加下狠手痛宰過呢。撤走專家、高價推銷二手軍艦、潛艇……這都是我國和老毛子之間都有過、還不得不吃啞巴虧的事。要說被老毛子痛宰,中國人的損失可比印度人大多了。現在看印度有這種事,就笑話印度,這健忘症多幼稚,典型的「100步笑50步」話說回來,俄羅斯這麼黑,他就沒埃過宰?法國人這幾年在兩棲攻擊艦生意不就把毛子也坑了一路嗎。看問題要看全面,不能光抓著人家隻言片語就以偏概全~反對@ Kishen Sharma 的答案。
國家弱智與否,真還不是那幾個政治精英可以決定的,尤其是印度這樣的民主體制國家。
選票這種東西會把國民平均智商直接反映在社會各個層面。
選票換麵包,還是選票換自己對體制的一點點小期許,在文化和富足程度不同的國家,選擇方向也是不一樣的。
10. 一個弱智的政府不可能做到同時跟美、蘇(俄)、日都保持很好的關係。
把自己裝得跟逗比弱智一樣,這才叫韜光養晦
印度在外交的左右逢源當然不是什麼天大本事,這部分是國際局勢的順勢而為而已。
冷戰的時候對抗的是意識形態,本就不是宗教形態。
反正印度的意識形態也被英國改造的差不多了,因為意識形態接近,英美等西方國家把它當成半個自己人。
蘇聯感覺天朝很有自己的想法,加上中蘇交惡拉攏印度來限制天朝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你說成他自己的本事,我倒覺得只是因勢利導,而做這種事不是很正常嗎?
而普遍意義上認知的那種「還不錯」,難道不是本應該如此,但是你做出的事情超預期了,別人才會認為你做的還不錯。
印度基本上就是走的方向就是預設的方向,經常出一些岔子,處理的也還不咋地,這也是所謂處理失當顯得弱智的地方,還就成韜光養晦了。
6. 一個弱智的政府不可能讓GDP增速超過六。
所以我想表達,GDP增長也是看質量的,蒙古國也創造出過GDP增長奇蹟,現在結果如何?
印度軟體業外包業再牛逼,也就止於此了,因為這些行業的核心專利是別人的,也就是說印度具備的優勢是低成本優勢,想進行產業迭代?還是慢慢等著歐美開放專利你給吧。
實際上中國軟體業也並非一無是處,只是因為中國軟體出口是和工業完成品一起出口,所以不計入軟體出口。
華為的那些交換機中控系統,怎麼就不屬於軟體出口了?而且凝結的附加值更高。
軟體開發有低成本只是人口紅利的自然產物。
大力發展軟體業,外包業這種不具備長期增長存量的且核心專利握在別人手裡的行業,以求發展,還能表明他們統治階層真有什麼遠見?
只無非說,以印度現在的程度,都還沒讓華爾街想去剪剪羊毛罷了,印度是沒有護城河的經濟體。
反觀中國,截至2015年底,中國鐵路營運里程12萬公里,高速鐵路里程1.9萬公里,超過世界其他國家裡程之和。
公路通車裡程456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內河航道12.6萬公里,其中高等級航道1.3萬公里,輸油管線里程12萬公里,沿海港口萬噸級以上泊位2200多個,吞吐能力世界第一,民用機場200多個。
北京上海廣州的旅客吞吐量位居世界前列,城市軌道交通營運里程3000多公里,北京上海軌道交通營運里程也位居世界第一和第二。
你跟我說這是一回事?
「4. 一個弱智的政府不可能鎮得住1.77億佔總人口將近15%的熱愛和平的教徒,讓他們不敢搞事情 (相比於同樣比例的法國、比利時)(感謝評論區指正),控制住了世界百分之十幾的溫和的人,為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貢獻。
// 這個覺得很容易你行你上啊?08年孟買恐襲之後大的恐怖襲擊基本消失了,連輪姦這種新聞都能家喻戶曉的情況下,印度發生布魯塞爾巴黎那種恐襲你會不知道?」
首先,印度發生恐襲真的很有可能進不了大家視野的,人類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輿論場看得本來就是個話語權問題。
CNN,BBC只要願推輪姦案,輪姦案曝光率就高,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另外我認為這個論點有很嚴重的倖存者偏見,首先印度為什麼溫和穆斯林教徒多?
因為印度的國家屬性就是非世俗性的。
在一個印度教占絕對優勢的國家,你不溫和還能怎麼辦?
而壓制宗教的最好武器還是宗教。
世俗政府在解決這件事情上存在一定的缺陷,我認為歐洲的那些政府解決不好,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可成對比的就是以色列為什麼就沒存在歐洲國家的問題,因為它是非世俗性的。
換句話說,在建國初期,中國有多少溫和的針對共產主義異見分子呢?因為如果對標的是意識形態,中國做得比印度好得太多了。
中國也有回化的原漢民,但是大致上也還是歸於中國政府的管轄之內。
伊斯蘭化的印度人不都變成了巴基斯坦人的嗎?
孰高孰低高下立判。
印度是從殖民體系過渡過來的,某種程度上是一個比較穩定的權力過渡,對比內生性的危機,中國當時的時局是要比他有更大的困境的。
不管怎麼說,畢竟印度次大陸這一塊蛋糕已經被大英帝國給佔據了,被帝國主義肢解的可能性並沒有中國那麼大。
甚至印度教和伊斯蘭教於為了一起面對殖民主義的壓迫,也不得不攜手在一起同仇敵愾。
中國的情況更類似於奧斯曼土耳其,每一個列強都想染指,而你可以看一看奧斯曼土耳其的結局。
當時中國有更大片的土地,並非漢族佔據強勢,要叫我說在當時的那個情況下,雖分出去一個外蒙,也真是不幸中之萬幸。
而印度不管是爭取權益還是爭取獨立,也不管聖雄甘地如何偉大,始終把賭注押在了國際輿論之上,這等於把自己的國運假手於人,也就定下了印度今後的執政風格。
英國人故意搞了一塊爭議土地,就可以讓印度和巴基斯坦鬧那麼多年,至今都還沒解決問題。
你要說印度多有政治智慧,我還真不覺得。
2.21更新: 首先聲明,本答案是證明 1,2,3…10-》不弱智,不要腦補出 非1,2,…10-》弱智 的結論,原命題正確,否命題就一定正確?
1. 一個弱智的政府不可能在獨立後二十年內收回所有殖民地(本地治里、果阿…)。
//不要說巴基斯坦、孟加拉,印度政府是承認巴基斯坦、孟加拉是個國家的,也有外交關係,大部分邊界也是認可的,就好像共和國承認蒙古獨立一樣。另外,印度共和國不等同於英屬印度,就跟共和國不等同於大清一樣。
2. 一個弱智的政府不可能在獨立後打贏除了和天朝之外的所有戰爭。
//三次印巴戰爭,也就第二次巴基斯坦佔優結果又被打回停火線了。
3. 一個弱智的政府不可能沒讓一個民族宗教繁雜、地域差別巨大的國家解體分裂。.
4. 一個弱智的政府不可能鎮得住1.77億佔總人口將近15%的熱愛和平的教徒,讓他們不敢搞事情 (相比於同樣比例的法國、比利時)(感謝評論區指正),控制住了世界百分之十幾的溫和的人,為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貢獻。
// 這個覺得很容易你行你上啊?08年孟買恐襲之後大的恐怖襲擊基本消失了,連輪姦這種新聞都能家喻戶曉的情況下,印度發生布魯塞爾巴黎那種恐襲你會不知道?
// 說錫克教的,他們搞的事情基本上在八十年代金廟被武力清場、總理被刺殺之後基本沒有然後了,如果沒有宗教和解,還是「矛盾尖銳」,錫克教徒能被以印度教徒為主體的選民選成總理?
5. 一個弱智的政府不可能讓國家七十年沒發生成功的軍事政變、民選政府被推翻(南亞東南亞除了印度、大馬和新加坡還有哪個國家沒政變過?)。
6. 一個弱智的政府不可能讓GDP增速超過六。
7.一個弱智的政府不可能在五常之後第一造出核彈。
//如果一定認為共和國在1971才成為五常我也沒辦法。
8. 一個弱智的政府不可能讓大部分鄰國都聽話,成為自己的附庸。
//說這個容易,以為只要地理人口文化壓倒優勢就行的,你就看看波羅的海三國喬治亞、烏克蘭聽俄國的嗎?蒙古、朝鮮聽鄰國的話嗎?
9. 一個弱智的政府不可能吞併其他國家或其他國家領土居然被世界普遍承認。
10. 一個弱智的政府不可能做到同時跟美、蘇(俄)、日都保持很好的關係。
把自己裝得跟逗比弱智一樣,這才叫韜光養晦
相關文章:
印度的農業條件真的比中國優越嗎? - 知乎專欄反對@ Kishen Sharma 的答案。
- "獨立之後,二十年之內收回所有殖民地( 本地治里、果阿…)」
逗號真是讓人無限遐想啊。你怎麼不讓它去收回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呢。這他么才是大頭好 嗎。說到殖民問題,需要來看段歷史:
印度於1947年獨立,需要記住的是,獨立不是他們爭取的而是英國爸爸賜予的。而且爸爸還想得非常周到,考慮到大哥二哥的矛盾,主動為他們分家,史稱「印巴分治」。分治中,爸爸不知為何,沒有明確「克什米爾」的歸屬,直接導致了此後數十年的大哥二哥爭鬥不休,時稱「印巴衝突」。1971年,印度攛掇東巴基斯坦從巴基斯坦獨立。至此,英屬印度分為了巴基斯坦(穆斯林為主),印度(印度教徒為主)和孟加拉國(孟加拉族為主)。
你所謂的本地治里,果阿,我們來看下地圖。
「鼻屎般的大小」還四面被印度包圍,根本沒有獨立的可能好嘛。收回是本分,收不回才是奇恥大辱。
2.「 獨立後打贏除了和天朝之外的所有戰爭」。
麻煩搞清楚,印度獨立之後打了幾場戰爭。三次印巴戰爭,一次中印戰爭。前兩次都是外部調停,並且第二次印巴戰爭中印度遭受重大挫折。第三次印巴戰爭印度佔據優勢,最後單方面宣布停火。三次印巴戰爭,印度都未能取得決定性戰果,印巴矛盾不但沒有消弭反而愈演愈烈,這就是你所謂的打贏了嗎?更遑論印度本身就擁有遠超巴基斯坦的實力。和天朝的戰爭就不細說了,沒有打垮印度,但卻打垮了尼赫魯,印度真正的「國父」。戰後,尼赫魯威信掃地,鬱鬱而終。某種程度上來說,斷送了印度一舉解決內部頑疾的契機。
3.「沒讓一個民族宗教繁雜、地域差別巨大的國家解體分裂」。 "鎮得住1.77億佔總人口將近15%的熱愛和平的教徒,讓他們不敢搞事情"
那是因為,已經提前分裂了,將內部矛盾轉化為了外部矛盾。而獨立之後的印度,印度教徒佔據80%,穆斯林佔10%,剩下的都不成氣候。即便如此,由於宗教衝突和民族矛盾,兩位印度總理遇刺。分別是1984年的英迪拉.甘地和1991年的拉吉夫.甘地,兩人為母子關係。可不是你以為的和風細雨,一派祥和。"不敢搞事情"?搞的是總理,好嗎。
4.「 讓大部分鄰國都聽話,成為自己的附庸」
這個時候需要看圖。
它的鄰國有「中國」,「巴基斯坦」,「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斯里蘭卡」,「緬甸」。這裡面中國隔了喜馬拉雅山脈,勢力鞭長莫及,巴鐵是死對頭,其他幾位委實太弱,又離印度太近。而印度獨佔南亞次大陸的黃金地段,無論體量,地理優勢,人口,地緣環境,它都佔據了壓倒性的優勢。控制這幾個鄰國,實在算不上什麼吧。
5.「 同時跟美、蘇(俄)、日都保持很好的關係」。
並不是它多牛,而是北邊有個猛的啊。美蘇日都是為了搞這個猛人,才會和它交好的呀。只要扔點骨頭,就能找一個咬人的,何樂而不為呢。而外交關係本身就是起伏不平的,和蘇聯關係好的時候,它也不能在美國那裡討到好處,不同時期,各取所需而已。而蘇聯包括後來的俄羅斯可都沒少坑過印度,賣過無數破銅爛鐵,印度也只能打落牙齒往嘴裡吞。可不是你以為的左右逢源,長袖善舞。只是家醜不可外揚,被人坑了,還能大張旗鼓?
另外幾點,是我認為值得肯定的部分。比如政變問題、gdp增速,造出核彈,以及迅速搞定錫金。這些說明印度有一定的執行力,可以聚集國力完成一些重大項目,從這個角度來看,當然不能算「弱智」,可以算「普通」吧。而說印度是「韜光養晦」,抬舉了。誰願意被稱為「逗比弱智」?那些爆出來的各種啼笑皆非的聳人聽聞的事件,難道都是偽造的不成?
我可以舉出印度不足的一面:「政府行政效率低下,地方各邦高度自治,且法令不一,往往令不出德里;幾千年的種姓制度至今未能解決;宗教在人民生活中佔據至高地位,制衡了社會和經濟的發展......」這些問題,每個都是痼疾,非老毛,斯大林不能為也。印度上一個可能解決的人是尼赫魯,雖然依然夠嗆,但至少是個機會。眼下秩序已定,利益階層劃分完畢,這時動他們的蛋糕,無異於殺人父母,即便尼赫魯復生,不能為也。
怎麼說呢,總結下吧,印度是打著中等難度的副本,得到了普通成就。不是弱智,卻也絕不驚艷。
----------------------------------我是華麗的分割線------------------------------------------------------
2-22日更新
既然,高票答主造訪評論區,並且對原答案作了補充說明,有必要作下回應。
針對高票回答營造出的一個勵精圖治,韜光養晦,奮發圖強的印度,炫目的光芒掩蓋了它的陰暗面。我的上述回答其實是說,這份光芒要打很大折扣,而它的陰暗面,得加一倍。
所以,我用地圖告訴他,收回果阿、本地治里的功績並不如他起的標題那般驚悚;
而他所謂的印度對外戰爭,他自己都已經否定了。三次印巴戰爭,兩次不分勝負,第三次算印度贏,但何來「打贏所有」一說呢。
說到地緣優勢,切不要忽略國力以及外部因素。印度的地緣優勢是得天獨厚的,獨佔南亞次大陸的絕大部分土地,唯一相鄰的大國是天朝,但是天朝勢力卻被青藏高原阻隔,難以抵達。所以,它的鄰國遠不如天朝的鄰國有更多選擇的餘地和騰挪的空間。蒙古可以依靠俄羅斯,朝鮮在美俄中日四大國之間,反而讓大家投鼠忌器。孟加拉國,不丹們要依靠誰呢。而印度的地理位置正好是美蘇勢力最遠的地方,所以它從未身處美蘇夾縫中,除了天朝外,不和其他大國有任何利益衝突,這是它能和美蘇日同時交好的原因之一。另一個,我已經說過了,為了制衡天朝,各取所需。
宗教問題,我用刺殺總理來說明矛盾之尖銳。某個極端事件的爆發,反映的是內部矛盾的激化和擴大。爆發出來的只是冰山一角,未爆發的才是真正要擔心的地方。既然,他說這兩起都不是「和平教」所為。那麼,我們就來說說印度的「和平教」,是否如他所說很「和平」。這時請搜索「2008孟買恐怖襲擊」,2011.9.7」印度新德里炸彈襲擊事件」,2011年「瓦拉納西(印度教聖地)爆炸事件」,」德干聖戰者」,「印度聖戰者組織」等關鍵詞。
上圖是維基百科的,孟買恐怖襲擊詞條。9年前算不算「近幾年」呢?6年前的呢?不知道,並不能說明沒有,對嗎。
這是宗教問題,這個方向本身也可以展開許多,就不詳述了。這個問題少說1000年了吧。
印度還是個聯邦制國家,他們有28個邦,6個聯邦屬地,1個首都直轄區。各個邦都有自己的民選政府,各邦可能使用不同語言、法律和宗教。各邦往往各行其是,中央政令往往令不出新德里。這個問題往少了說從1947年開始,往多了至少從莫卧兒帝國時期開始,那也得500年。
種姓制度呢,公元前1000年的制度依然頑固的存在著,至今影響著印度社會的方方面面。
而這樣的社會竟然還是個民主國家,這叫沒有金剛鑽,偏要攬瓷器活。眼下的高發展,只不過是起點太低,不是沒有問題,而是問題掩蓋在華美的袍子下,掀開來,就能看到滿滿的虱子。
看了很多有關印度的回答,當前最高贊數塗子的的回答也仔細閱讀還評論了,但並沒有被回復也是桑心,其實我覺得大家可以仔細拜讀下這位答主在有關完整工業體系的回答,就知道答主是一個堅信第三產業拯救世界的人,其實可能和本身行業也有關(沒有別的意思)。
印度這個國家如果不能完善好最基礎的教育和基礎建設,那麼靠印度矽谷這種東西來支撐國家,真的要等到天網出現了。
再多說兩句:
答主還舉了日本高速發展但現在依然不是這個樣子,來類比天朝,你知道日本經濟衰退的起點,廣場協定,是怎麼簽署的嗎?是歐美拿槍杆子頂著日本人的頭簽署的(比方而已),你現在讓歐美拿槍頂頂天朝,你看天朝會不會回收就是一巴掌。
這個世界誰說了算,誰拳頭大誰說算。
話說天朝的中學政治課本,有些東西講的確的精闢
補充
那位遊戲答主說印度有核武,有投射能力,投射能力如何來的呢?人家航天牛,所以導彈牛啊,這常識。。。。。。
印度的閱兵當成狂歡節來看就很正常了,每個國家閱兵的風格不一樣罷了。
印度與土耳其一樣,是在世界近代化歷史潮流中「被製造」出來的國家,它終究不能逃脫某些客觀條件的約束。土耳其的前身是奧斯曼帝國,突厥人這個概念是個蔑稱,而奧斯曼人才是自己認同的觀念,但是在奧斯曼體制不能維繫的條件下,凱末爾只能「以毒攻毒」,強行製造了「突厥人世界」這個概念,也是今天泛突厥主義之濫觴。印度國父尼赫魯面臨的挑戰類似於凱末爾,尼赫魯說過「印度必須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否則便什麼也不是」。這其實就是要製造一個「印度人世界」,以一種國家認同取代過去各個土邦、宗教的地方或群體認同。凱末爾的路數是宣揚「大突厥主義」,而尼赫魯就要通過一次次戰爭和擴張來樹立「印度人」這個概念。
1962年戰爭爆發前,印度已經進行了一次印巴戰爭和一次果阿戰爭。連戰連捷之下,印度軍方躍躍欲試要挑戰中國,而尼赫魯是不能制約的。戰爭失敗之後,尼赫魯必須承擔責任,沒過幾年便鬱鬱而終。如果說印度擁有崛起的條件,那麼尼赫魯在世的時候就是最好的機會。他死後只有甘地夫人當政時,通過第三次印巴戰爭的勝利獲得過類似的機遇。戰爭勝利總是能夠給印度聯邦政府帶來威望,從而推動改革,但是很不幸她被暗殺了。無論是尼赫魯之死還是甘地夫人之死,這對父女的命運表明印度內外環境都不允許聯邦權力的擴張。
與印度類似,美國歷史上也曾經為聯邦主義和地方主義所困擾。聯邦黨人為了建立強大的中央政權而拚命鼓噪,但是直到南北戰爭,美國才算是重新統一了國家認同,而後經過一戰和二戰的洗禮,終於形成了強大的中央政權。現在,印度在莫迪政府的統治下開始向統一全國財稅、貨幣等方向努力,這與美國19世紀的改革進程有些類似。但是美國畢竟是擁有WASP文化作為內核的國家,而印度內部的宗教、部落、土邦的政治意識和經濟利益差異太大,因此某些政策的古怪特性,其實應該算作是這種客觀現實糾結之後的結果。
印度的精英分子一般也是聯邦體制的獲益者,所以他們喜歡關心印度如何在經濟和軍事上超越中國,這樣才能獲得印度國家存在的價值體現,否則印度這個國家在觀念上就不能立足了。回想起來,如果不是匈奴的存在,漢武帝時大一統的體系和國家動員能力還不一定能建立起來。這就是國際政治的奇妙之處。
但是,印度的文官體系是英國人遺留下來的,是英國式的緩慢節奏下的產物。這種文官治理體系、地方利益的捆綁、政客的權力交易,導致印度從一個農業國轉化為工業國的道路極為艱難,可以與19世紀末的沙皇俄國對比——農奴制度與種姓制度,知識分子的民粹情節等等。對待印度,我們只需要竭力扶持他們最腐朽的階級就好了——方法是加強印度地主階級和食利階層的力量。
雖然說居安思維是應該的,這也是我局群眾工作的一部分,且印度建國後成績也算斐然,但為什麼我一想到他們靠廢鈔來反腐,我就嚴肅不起來呢。。。
並非如此,但是印度的處境是有些尷尬的……
一個人的發跡既要看個人奮鬥,也要看歷史進程的……
中國建國後的發跡來自於兩個重要的事件(工業方面)
第一個是朝鮮戰爭,贏得了156工程,解決工業從無到有的問題。
第二個是尼克松訪華,為改革開放奠定了政治基礎,正式宣布中國融入以美國為主導的國際工業分工,解決了工業升級的問題。我們現在處在由初級工業向中等工業全面升級的階段,我們工業的特點是全面而且系統性,但是就算是如此,我們現在的情況是離真正的崛起還差的十分遙遠……重回東亞霸主的地位,實際上知乎眾能否親眼目睹,說實話無法預測,但是短時間內是不太可能的。
那麼對比印度,印度的處境十分尷尬
第一,他沒有解決大一統的問題,而且面臨的宿敵,由於地理因素比我們嚴重的多,
第二,由於英國留下的底子以及尼赫魯的改革實際上基本解決了印度工業從無到有的問題。
現實中印度面臨的問題就是改開時中國面臨的問題——如何工業升級。
我之所以說他尷尬的原因是,中國人口實在是太多了,吸納了太多的當初從發達國家淘汰的初級工業,如果中國這些工業無法升級,印度升級的可能性真的是遙遙無期,因為沒有足夠的市場給印度進行升級啊……就算有其他國家願意轉讓技術,你沒有市場又有什麼用?
但是印度的優勢也是有的,那就是印度能夠升級的產業所付出的代價比中國當初的代價低的多,這是印度長期左右逢源的結果。但是初級工業能夠承接的國家太多了,東南亞,中亞,拉丁美洲以及非洲部分政局穩定地區都是其競爭對手,而且這些小國家只要致力於重點升級幾個初級工業產業鏈國民就能富裕起來,但是印度不行啊……這對印度的領導層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回想當初大下崗等等改革,難度可想而知……這也怪不了誰啊,誰讓你人口眾多呢?
因而,在未來印度的產業升級的可能性在於,要麼中國升級失敗國家內亂分裂,要麼中國崛起全面轉移落後工業,但是無論是上述哪條基本上都是戰爭的節奏,而印度站在中國周邊,你能逃的了戰火?
如果以中國分裂為結果,印度未來還是要面臨現在中國的局面,如果是後者,印度想要再升級,恐怕就再也沒有機會了……本座來答一發!
印度剛剛是由英國人走了之後,突然翻身做主建立國家的。建國的方式世人皆知:把英國人擠兌走了!這就導致兩種結果:
1、英國人道德極高,印度人見到的外國人只有英國人,他們會把這個認識推廣到世界所有國家。認為世界都像英國人這麼高尚。結果中國1962年教他怎麼做人!(實際英國人也不高尚,只是國力不夠了,不得不走了,就順手給個人情)2、把英國人擠兌走了之後,印度人信心爆棚,覺得世界是道德的,而印度人道德這麼完美,理應代替英國領導世界。
所以建國早期,印度的外交是十分 傻逼的,見到別的國家,不去搞好關係,動不動就給人家灌輸,印度人多麼高尚,並指責人家發動戰爭道德敗壞,或者被發動戰爭卻採用暴力反抗的方式,愚蠢至極。
總之,印度儼然一副第三世界國家代言人的態度。直到1962年,印度慘敗,印度向美國求援,第三世界並不同情他,導致印度認識到自己認識有誤。
印度人並不笨,只是經驗太少,怎麼跟中國這個打了幾千年的世俗國家比經驗。民國時有錢買不到軍火那才叫弱智
也不是,主要還是政令不通。中央的命令下不到地方去。比如莫迪這次,廢鈔肯定不是什麼打擊走私什麼的。我估計他可能是想直接收回中央的鑄幣權力,稅收權力等等。但是很明顯,效果不理想,所以日子還是照過。
這是三年前的問題
這是兩年前的問題
這是一年前的問題
這是現在的問題我就問一句,有意思嗎?啊?知乎怎麼規定的?類似問題和月經一樣反覆提問,反覆作答?題主就不能動動你那好貴的手指搜索一下?總有一部分人,在等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答案之前,永遠保持著懷疑,直到符合自己的答案出現,方才停止提問!
這幾個問題除了提問的意思類似,連語氣也是驚人的相似,都是懷疑現在主流的認為印度發展差的觀點。進而提出真的是這樣嗎?年復一年,重複出現。這樣的問題真的不應該被跳轉到其他問題下嗎?無能的大清不照樣剿滅太平天國、收復新疆、平定陝甘暴亂嗎,說實話印度很像清末,從洋人哪裡買來的船有多少戰力?
我覺得回答這個問題,至少得有個限制條件,比如說去過印度。
我看到一大波指點江山的答案,裡面估計很多答主連印度有幾個邦都不知道。
印度政府最大優點在於全民參與的民主(這裡的「民主」並不是褒義詞)
而不完善的民主制度造成了印度政府的低效和無能,換成通俗的說法就是「愚蠢」了我們假設一下,如果以下情況發生在中國會造成什麼影響:1.最大的穆斯林聚集區獨立建國了2.國內大量民眾被稱為賤民,在社會生活中地位很低;3.國內鐵路交通線渣渣,很多人坐火車得坐車頂;4.擁有全宇宙最大的耕地面積,但總體糧食產量還是趕不上東方某大國5.體育渣渣,金牌數量個位數,我說的不是單屆奧運金牌個位數,是歷屆奧運累計個位數;足球更是弱雞中的弱雞。6.基礎設施建設如同沒有7.連綿不斷的宗教衝突如果這些問題發生在中國身上,不用公知來黑,中國政府自己就羞愧而死了。但以上列出的七點恰恰是印度的日常。印度社會面臨著的問題遠遠多於中國,但印度的解決方法要比中國簡單得多。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一次毒氣泄漏事件: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中央邦首府博帕爾的美國聯合碳化物屬下的聯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設於貧民區附近一所農藥廠發生氰化物泄漏,引發了嚴重的後果。造成了2.5萬人直接致死,55萬人間接致死,另外有20多萬人永久殘廢的人間慘劇。如果發生在中國,社會動蕩、revolution……然後TG被釘上歷史的恥辱柱。
但印度所要做的不過是:政府辭職下台,新選一屆,然後繼續逗比。中共如果遇到上文中我列出的7點問題,輕則被黑被噴,重則丟掉執政權。
不是替我黨洗地,中國共產黨很大程度上還是在高效率的解決問題和做事情。但印度人家「民主」啊,解決不了問題,大不了重選個政黨重選個總理再換幾個部長你問我選舉能解決問題嗎?當然不能啊,所以這就是印度政府比較逗比的原因——民主制度雖然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社會矛盾,但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也是為什麼印度建國就存在的問題:低工業化、貧窮、賤民制度、基建落後、缺少醫院等,隔了七十年,現在還是印度的問題,並且以後一百年也是印度的問題。(另外說一下,就全民普選的民主共和這種體制而言,印度只是達到了平均分而已,拉下限的是台灣省……)我一個印度朋友(中文比較溜)曾經和我聊過三峽大壩,他說,這種規模的工程,印度就是一萬年也不可能建成,不要說建設大壩這種需要協調各方利益的建設工作,「僅僅是建設前規劃哪些區域被淹,可能就要討論幾十年。甚至可能因為一些被淹縣區的群眾不願搬遷遊行示威,而直接導致這個計劃直接流產。」「那是因為你們不願意為國家做出犧牲。」我吐槽到。「你說錯了,這是因為印度是個民主國家,而且還是最大的。」他的語氣裡間雜著自豪和悲傷。不要把國家/政府擬人化。它們的行為往往是其內部多方力量博弈的結果。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