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親子關係最大的問題就是
大多數國民是意識不到親子關係也是一段需要維穩的人際交往。很多人往往意識不到,親子關係也是有「健康」這個概念的。別的不多說,先上兩張圖。
關注者 371000+(兩性關係) vs 6272(親子關係)中國親子關係是否存在問題,首先先反對大量回答中模糊的用「所有關係都有問題」來一概而論中國式親子關係。
同樣是人際關係,兩性關係無論是從中國的書籍市場、理論空間、還是職業發展(戀愛專家等職業的產生)都比親子關係要來的豐滿來的多。
第二,可能很多人會說國外的親子關係也有問題。還是一樣。讓我們先上圖。
圖為國內大型網上書城 噹噹網 在教育類書籍下的分類。
圖為國外大型網上書城 亞馬遜 在教育書籍下的分類。就僅僅以最能體現學術指標和日常生活橋樑的書籍而言,我國在教育領域下的落後可見一斑。
- 在教育書籍下,教輔書(一課一練等著名青少年「讀」物)在噹噹網的高達461172件商品,而關於親子關係的理論類教育書籍只有49951件商品(約佔教輔書10%),且其中沒有任何一本書針對青少年時期的親子關係。
- 我國對於親子關係的書籍大多還停留在0-6歲媽媽孕婦,哈佛媽媽,如何把女兒送進耶魯等類型。
- 在「成功學」,「少年勵志」都能成為獨立分類的情況下,「教育理論」卻只能成為中小學教輔下的一個分支。
- 美國版亞馬遜教育分類下不但有「Education Theory(教育理論)」的分類,還包括了「Parent Participation」(親子教育關係研究)
- 美版亞馬遜中Test Preparation(教輔書)有77758件商品;對比教育理論的161464件(約為教輔書的2倍)。
- 在噹噹網上,教育理論類書籍被零散地分散到育兒、家教、考試輔導、青少年勵志四個分類。而在美國亞馬遜官網,教育類書籍被整個歸納在一個分類下。
親子關係有問題不怕,怕的就是連研究領域都一片空白,整個國家對於這個問題有病卻視而不見。
在一份對我國親子關係研究報告中,找出了如下對於我國現代親子關係研究領域的概括:
|親子衝突研究目前在我國還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就其研究結果的質量和理論建設的高度來看,還比較的不成熟。首先,缺乏系統的研究體系,研究課題比較凌亂,研究者大都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取其一點進行研究,且在很大程度上重複了國外的研究。其次,在研究方法上,大多運用調查問卷的方式,而且調查對象基本都是學生,很少涉及到父母,研究的效度很值得懷疑。另一方面,問卷主要是翻譯或修改國外的版本,對於文化背景不同的中國被試來說,很難有高的信度。再次,研究多屬於探索性、驗證性的,沒有對結論進行理論性的分析,更沒有就產生該結論的原因進行內在機制的探討。最後,縱觀國內外有關親子衝突的研究,現象調查、相關研究居多,而應用研究、干預研究較少。通過大量的相關實證研究,得出了許多有關親子衝突的特徵及其對親子雙方有關影響的研究,但如何將這些結論用於生活實際,如何干預親子衝突的發生還基本上沒有涉及到。|
再加上古往今來儒家思想的熏陶,我們的文化基因鼓勵我們忽視這個問題,不做深究。(關於孝道我會再後面的回答中再作補充。)
------------
Disguiser偽裝者作為國內第一個嘗試定義中國式健康親子關係的團隊為這個問題做了一個小小的調查問卷。我們來看結果:
此回答的選項中列出了從開放到嚴格的教育觀念,不論父母的教育觀念是什麼,我們都可以看到父母最喜歡和孩子聊的話題都是學習,其次為人生哲理或者學習方法:平均80%與孩子經常分享的話題為學習進度和人生或者學習方法。
這張圖也很類似,無論家長對孩子在生活上最了解的方面是什麼,父母最喜歡和孩子聊的都是學習和學習方法:平均79.0%的家長都說自己經常和孩子聊學習,平均79.7%說自己和孩子經常會聊學習方法貨人生哲理。
Disguiser一開始懷疑家長們愛談學習都是巧合,總有不整天都聊成績的家長吧!但是Disguiser錯了,因為我們看到以下數據......
《家長對孩子學業了解程度和與孩子分享話題交叉圖標》
《對於孩子考試低分舉措和與孩子交流話題的交叉圖標》
《家長和孩子的談話話題與主動與孩子溝通交叉圖標》Disguiser驚呆了,不管中國家長在懲罰措施、教育理念、和對孩子的了解是怎樣的,他們都很喜歡和孩子談論學習和做人!原來中國家長如此熱愛和孩子們熱烈地討論學習和如何做人的問題,以至於我們相信全國的家長都在這個方面是基本相似的。現在不難理解為什麼每年過年回家你都有生不如死的體驗了,所有家長都站在一條戰線上,圍繞著你,和你談論學習、人生規劃,只要一個家長開口,所有家長都會點頭贊同,你就像一隻迷路的小羊,被餓狼團團圍住。——————————————————————————————————————————————————————————————————————————
為什麼家長對我們的關切到了如此地步?是什麼讓他們的關注點都吉言在我們的身上?我們如何理解他們近乎病態的行為呢?分析此類問題時,我們一般都說是父母過於強烈的控制欲、是父母缺乏科學的教育方法、或是兩代人的代溝,但這些理由都未免太過表面,沒有進一步提出更深入的問題,如:相對於有著平均控制欲的正常家庭來說,是什麼導致了有些父母有過於強烈的控制欲?為什麼在當今教育學科普已有極大發展的今天,父母沒能及時學習並運用這些科學的方法?代溝是一個沒有被學術界定義的辭彙,那麼「代溝」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呢?這些問題都很值得我們去思考。當然,我並不是要在這裡嘗試解決以上問題。這裡,我只想討論一個可能導致如今「中國式家庭」格局的原因。「中國式家庭=缺失的父親+焦慮的母親+失控的孩子」 這句話被很多人認為是描述「中國式家庭」的最佳方式,Disguiser也很認同這句話。可以說,父親對於家庭的不參與導致了這句話中描述的所有問題:母親的焦慮、由於焦慮施加在孩子身上的壓力、孩子由於過大的家庭壓力從而表現出嚴重的叛逆。奇怪的是,中國傳統教育中從來不缺乏「好爸爸」的形象,父親也一直被認為是塑造兒子男性氣概的家庭角色:《孝經》中就指出父親應當是孝教育的核心:「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嚴父教子成龍的故事也不少:三蘇父子、傅雷傅聰,這些父親的教育理念都是言傳身教、潤物與無聲的。這些故事側面證明了中國嚴父的教育理念是切實可行的。那是什麼導致了父親成為了中國家庭教育的軟肋呢?在文獻中,我們發現中國對於父親教育的描寫大豆停留在父親本身形象的描寫上,一味地強調父親「形象」的重要性,而並非教育方法,導致大多數父親的教育方式都是權威主義式的。Diana Baumrind 的基本教育分類中給出了以下這個經典的拓撲圖:
(Santrock, J.W. ,2007)Baumrind在包含這張圖標的書中提到他認為最好的教育方式應當是既不具有很明顯的懲罰性(punitive),也不完全是放牛式的(aloof)。中國父親的權威主義教育就落在不回應(Unresponsive)+嚴格的(Demanding)。這樣的教育,Baumrind指出,將會降低孩子未來在社會中的競爭力,因為他們通常被呵斥去做這做那,沒有形成自己的主見,孩子也容易出現長期的抑鬱傾向。(Stassen Berger, 2011)這樣的孩子不僅會在學業、社會能力上有所欠缺,更重要的是家庭對於他來說成為了一個模糊的概念,在未來他或她也不會信任家庭這種結構。在父親嚴格高壓式的教育下,很容易教育出對家庭環境不信任的孩子,將來也會在需要承擔家庭責任時逃避。尤其這種教育被更廣泛地用在兒子身上,最終導致中國父親潛意識裡對於家庭渴望逃離的態度。這樣,教育孩子的重擔都落在孩子身上,並且不能在教育上從丈夫那邊取得任何安慰,孩子就變成了家庭的中心,母親的寄託,從而承受著巨大壓力。中國式家庭的本質是撕裂的,父親不願意承擔父親的責任,母親無能為力,孩子既是家庭不協調矛盾的激發者也是其受害者。但父親在家庭中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Hetherington在1976年的一項對離異家庭為期兩年的縱向研究中指出父親在家庭中的缺失對於孩子的心理性格發展、道德發展和犯罪傾向、學業成功、人際交往能力都有負面影響。
Reference:1. Santrock, J.W. (2007).
A topical approach to life-span development, third Ed. New York: McGraw-Hill.2. Stassen Berger, Kathleen (2011).
The Developing Person Through the Lifespan. Worth Publishers. p. 274.3. Hetherington E, Martha C, Roger C. Divorced fathers. Family
Coordinator, 1976, 25(4): 417~ 428
謝邀!
一直都有,不光現在,未來也會有。
瀉藥什麼關係都有存在的問題啊
謝邀
以前有,現在有,將來也會一直存在
只要人類存在並繼續繁殖,它永遠不會消失
原因?人與人之間的不同使得人與人之間總會存在分歧,人與人之間存在分歧自然就有人際關係問題出現。親子關係作為人際關係的一種自然無法擺脫這一點。
以上
全世界都有問題。不光中國。
問題大了去了。社會變遷太快會產生代際撕裂,往上數兩輩人都經歷過時代造成的群體性創傷,然後代代相傳。這方面最詳細的分析推薦武志紅的三本書:《為何家會傷人》《為何愛會傷人》《巨嬰國》
謝邀。
親子關係哪個國家都有問題,只是問題有所區別。
親子關係哪個家庭都有問題,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但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才各有各的不幸。
沒什麼矛盾的健康親子關係也多了去了,無論在中國還是在外國。
如果題主為了寫論文,還是去自己做調查,分析數據吧。
如果只是想問問,先把自己的家庭親子關係搞好就最好不過了。
親子關係中毒一直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表現為長輩將自己人身意義依附於後代的發展,進行毫無裨益的自我犧牲並自我感動,並強迫性地控制後代;後代拘束於對長輩的期待和義務,無法理所當然地實現自身價值。不止中國有,外國一樣嚴重,不同之處在於在中國這個現象以被「孝道」包裝的形式出現,因而具有正當的道德依據,更難被衝擊破壞。
難道沒有問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