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兩個海上島國,為什麼日本和菲律賓的差距這麼大?

作為島國的產生共同影響是什麼?發生這種國家差距重要的原因什麼?希望有大神從地理、歷史、文化差異的角度客觀分析!


日本是一個有歷史,有文化,經歷過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轉變的,擁有主權(不完整)的的現代化國家,日本人生活在日本國,對其日本人的身份有充分的認同。

日本的歷史很長,日本的發展歷程,尤其是近現代有很詳細的記載。日本的今天是一步一步走過來的,作為一個文明一個國家履歷非常完整,沒有殘缺的部分。

從神話時代,到農業文明,經過農業文明後期積累,轉變成工業文明。

菲律賓名義上是一個主權國家,但實際上只是一個地理名稱。二戰以後被硬撮在一起的不同部分。家族勢力和宗教勢力與政府爭奪權利,菲律賓政府並不能完全行使自己對菲律賓土地的主權。菲律賓沒有經歷過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的轉變。

二戰時菲律賓是殖民地,二戰以後的歷史也可以查得到。

菲律賓的履歷殘缺不全,是一個身處現代的,屬性不明的國家。有農業文明的特徵,宗教佔有一定話語權,有商業特徵,可能還有一些工業。

菲律賓想要像日本一樣,必須補全自己的履歷。

先統一國內各個利益集團的利益,發展菲律賓自己的文化,強化菲律賓人對自己菲律賓人身份的認同。然後老老實實進行資本原始積累,找准機會完成工業化轉變,成為現代國家。

不是所有身處現代的國家都是「現代化」國家。


有一篇文章很好的回答了這個問題

據2014年數據,日本人口約為1.27億,菲律賓約為1億;同時日本國土面積為37.79萬平方公里,菲律賓約為30萬平方公里;日本海岸線長約3萬公里,菲律賓海岸線長約3.6萬公里。(之前與日本相對比的英國人口約為0.65億,國土面積24.41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約1.2萬公里)。從這些數據來看,菲律賓相比於英國,與日本更接近。

 但雖然日本與菲律賓在人口、面積等方面非常接近,但兩國在經濟、文化、科技、軍事、政治等方面的差異卻遠比英日兩國之間巨大得多,有些數據甚至可謂天壤之別。下面簡單羅列一下:

1.經濟發展水平:2014年日本GDP約為4.60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三位(日本GDP在世界第二的位置上曾佔據了31年),而同年菲律賓GDP約為0.28萬億美元,居世界第40位。兩國2014年GDP總量相差達16倍還多。鑒於兩國人口相差不大,所以人均GDP懸殊也特別大。

日菲兩國GDP對比(注意圖表左側單位不同)

2.文化教育水平:據2016年QS世界大學排名組織公布的數據,日本京都大學排在第38位,東京大學緊隨其後位列第39位,日本進入前100名的大學有5所。而菲律賓最好的大學菲律賓大學世界排行第410名。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日本人共獲得諾貝爾獎20人次(另有2人為日裔諾貝爾獎獲得者),菲律賓0次。兩國國民文化及教育素質差異之大世所共知。

  3.科技發展水平:日本的汽車、電子、機床、攝像、機器人等高精尖產業世界領先,日本代表性工業巨頭包括三菱重工,三菱電機,日立,東芝,豐田,本田,電裝,愛信,川崎重工,住友電工,日產,發那科,歐姆龍等等。日本航空航天科技水平也居世界前列,在大推力火箭、深空探測、太空機器人等方面甚至領先中國。

反觀菲律賓仍然是一個農業國,農業人口佔總人口的2/3以上。菲律賓基礎工業底子非常薄弱,高科技產業更寥寥無幾,沒有世界知名企業。菲律賓科研經費佔GDP約0.21%,金額和比例都非常有限。

4.軍事:日本軍隊(表面稱作「自衛隊」)雖然編製數量較少,但主體都是軍官骨幹,戰時可輕鬆動員百萬部隊。日本海陸空軍裝備都非常先進,尤其是其海軍力量在亞洲數一數二。如日本的潛艇及反潛技術世界領先,並且擁有數艘「准航母」。日本也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可以研發第五代隱身戰鬥機的國家之一。日本陸軍研製的10式坦克在世界上的排名也非常靠前。總體而言,日本的軍力及戰爭潛力都不可小覷。

  再看菲律賓。正規軍編製僅約11萬人,三軍裝備嚴重落後:在菲現有的海軍裝備中,兩艘由美國海岸警衛隊退役、排水量為3200噸、作為輔助力量的「德爾畢拉爾」級巡邏艦是最大的戰艦(其餘戰艦噸位均小於1000噸),也是菲律賓海軍遠海作戰的主戰力量。艦上沒有導彈系統,一旦投入戰爭,基本不具備任何威脅力。「德爾畢拉爾」級巡邏艦是一條美國1943年下水的急造驅逐艦,艦齡68歲。菲律賓空軍2005以來甚至連噴氣式戰鬥機都沒有,只能用螺旋槳飛機應付。去年11月才從韓國進口了幾架FA-50教練機,使菲律賓空軍重回「超音速時代」。菲律賓陸軍主要裝甲裝備大多陳舊不堪,多服役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比如菲律賓裝甲力量的核心主力是41輛英國FV101輕型坦克,裝備於1977年,距今已近40年歷史,是名副其實的「老古董」了。日菲兩國軍力差距之大可謂判若雲泥。

5.政治:日本為君主立憲制,日本的政府是議會內閣制的代議民主制,實行立法、行政、司法的三權分立原則,由國會,內閣,法院行使相應權力,國家主權屬於國民,天皇作為國家象徵被保留。

  菲律賓實行總統制,總統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兼武裝部隊總司令。菲律賓議會稱國會。最高立法機構,由參、眾兩院組成。

從以上項目來看,可以看到日本和菲律賓只有政治體制相對接近,其他數據差別都非常大,這主要是因為什麼呢?

歷史角度

1.日本和菲律賓的人口歷史上差異巨大。在明治元年(1868年)日本人口估計為3千萬以上,而日本於1940年人口普查的結果73,114,308人,二戰後日本人口很快破億,最高時達到約1.3億。整體來看日本人口增長比較穩定,增長曲線比較平緩。這從側面反映出日本發展成熟較早,經濟社會相對穩定。

  而菲律賓的人口增長則完全是另外一幅場景:菲政府1960年初次普查人口時,菲律賓僅有人口2700萬左右,低於日本1868年的水平(相差約百年)。但菲律賓人口增長率一直較高,50多年後的今天已經破億,把菲律賓過去的半個世紀稱之為人口爆炸毫不為過。這也從側面反映出菲律賓整體開發較晚,社會成熟度較低。

雖然現在日本和菲律賓的人口比較接近,但這只是近幾年的事情,歷史上絕大部分時期兩國人口差距十分懸殊。所以兩國的社會及經濟發展程度也不能同日而語。

日菲兩國的人口增長曲線對比

2.日本社會文明發展較菲律賓更早更成熟。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前,世界各國人口主要取決於農業文明發展程度。受中華文明影響,日本農業文明發展相對較早,精耕細作的農業文明可以養活遠比游牧、狩獵、採集文明更多的人口。如果不是因為日本境內多山少平原的地理環境限制,恐怕日本多雨濕潤的海洋型氣候還會養育更多的人口(其實反觀古代中國即可)。在「黑船事件」發生之前,數百年較為成熟的農業文明和相對穩定的社會制度讓日本已基本達到農業文明發展的最高點。後來的明治維新則將西方文化與科技大量引入,猛烈撞擊著古老的農業文明並取代其主要地位。科技文明的進步讓日本更上一層樓,物質文明得到更大豐富,從而可以養育更多人口。醫學衛生的發達則讓人們的壽命得到大大延長。

  反觀菲律賓的文明發展起點就非常低,約公元12世紀,菲律賓才有了部落聯盟性質的政權,菲律賓歷史上僅沿海地區有相對成熟的農業及手工業文明(與同時期的日本不可同日而語),菲律賓大部分地區的人們長時間過著刀耕火種、狩獵採集的較原始生活。16世紀初麥哲倫死於他挑起的部落衝突時,菲律賓的農業文明程度依然較低。後來菲律賓依次淪為西班牙、美國、日本的殖民地,歷史上基本沒有形成一個獨立、統一的國家。在長期的被殖民歷史中,菲律賓不僅沒有很好地發展自己的民族文化,甚至連自己的文字都丟失了,成為了一個有本民族語言卻沒有本民族文字的國家。而且由於殖民者的干預,菲律賓也沒形成屬於自己的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菲律賓獨立後,菲律賓雖然人口大爆發,但貪污腐敗內鬥不斷的政府也沒能帶領國家走向一條富強之路。

地理角度

1.兩國經緯度差異較大:菲律賓緯度較低,處在熱帶地區,被茂密的原始森林覆蓋。物種極為豐富,便於狩獵和採集。而日本緯度較高,處於溫帶,雖然森林覆蓋率也很高,但物種豐富程度遠不如地處熱帶的菲律賓,狩獵和採集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但非常適合農業文明發展。因經緯度差異,兩地走上了完全不同的文明發展模式。

2.兩國島群構成差異較大:日本由本州、四國、九州及北海道四島組成,其中以本州島為主體,四國和九州距本州島也非常近,雖然稍偏遠的北海道因氣候寒冷等原因長時間未納入日本勢力範圍,但日本因相對簡單和近距離的群島構成容易形成統一而集中的文明。反觀菲律賓群島則不僅島嶼眾多,而且沒有主體島嶼,容易形成分散而不同的文明,從而難以凝聚人力、物力發展更高級的社會文明,長期停留在原始部落文明階段。

3.兩國與大陸的距離差異較大:日本與大陸之間的距離較短,對馬海峽最窄處僅41.6公里。而菲律賓與台灣島之間的巴士海峽平均寬度約370千米,而台灣海峽最窄處約130千米。與大陸之間距離的巨大差異,導致大陸文明的傳入程度也差異巨大。

  早在秦漢時期(約公元前3世紀)中華文明就已經開始影響日本,日本學習中華文化在隋唐時期達到高峰。整個古代日本社會的快速發展與中華文明的帶動有很大關係,而這主要是因為日本與大陸的距離並不十分遙遠。

  反觀菲律賓,則由於離大陸文明太過遙遠,導致當地文明很難被先進文明帶動發展。公元前300-公元1500年間,現代菲律賓人的祖先馬來人分3批從東南亞地區來到該地,但文明水平非常低。雖然沿海地區零星接受到來自印度和中國的文明影響,但由於距離太過遙遠這種影響非常有限。直到15世紀末16世紀初隨著大航海時代的到來,西班牙人的殖民統治才讓菲律賓部分地區收到西方先進文明的直接影響。但殖民者出於自身考慮,更願意讓菲律賓成為一個廉價原料、人力提供地,各種干預使得菲律賓無法真正健康發展本國文明。


個人持地理決定論看法

菲律賓這樣的國家在世界上並非孤例,地理資源太豐富的地區是誕生不了偉大的國家的。

有些人說熱帶不適合發展農業,然而事實是從古代開始,這些熱帶國家就不需要發展農業,早在現代化以前,全球貿易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我們看看那時候世界上主要地區都出產啥,或者說人們都在幹嘛:

1. 從最遙遠的美洲開始算起,中美洲的諸文明如阿茲特克、瑪雅等,在熱帶雨林里生活無憂,玉米、南瓜、番茄等等都是原產美洲,應有盡有,美洲人只有一個生活難題就是用水,但是中美洲地區有天然的巨型蓄水天池,美洲人要做的就是建造水渠取水,因此美洲人發展出了很牛的引水渠,然後就徹底沒煩惱了,閑得蛋疼的美洲人開始迷信、搞宗教戰爭,建造巨大的宗教建築(金字塔)等,然後科技停滯不前,到西班牙人踏上美洲大地時,他們還沒有輪子、武器還是黑曜石做的。歐洲人來到美洲後也震驚於豐富的自然資源,稱其為「上帝為自己創造的土地」,除了可可豆和各種作物,還有巨大的金礦銀礦,一時間,美洲各種種植園、礦山興起,美洲巨量的白銀產量,導致了世界銀價迅速貶值。

2. 非洲.從古代開始,非洲就是象牙、黃金、寶石的主要產地(還有奴隸),從那時起,埃及人、阿拉伯人就會不斷的去非洲購買這些產物銷往其它地區,實際上直到今天,非洲依舊是黃金、寶石、鑽石的主要產地。

3. 印度. 古代這個地區分為無數個國家,但哪個國家都不會為吃飯犯愁,整個南亞次大陸幾乎就是一個平原,季風氣候,幾乎沒有荒年一說,個別國家諸如古里,因為有港口,而且處於東西方海洋貿易路線的中間站,東西方的商客基本都以此為商品集散地,古里人只需要坐在家裡當中間商就賺得盆滿缽滿了。

4. 東南亞. 古代這裡盛產各種香料,今天我們吃的很多香料很多都是從東南亞來的,而比我們更需要香料的,是阿拉伯人、歐洲人,東南亞人只需要出產香料就可以了,甚至都很少自己把香料運往印度,大部分時候是中國和印度的商人在爭奪貿易權。

好了,以上是幾個自然資源比較富庶的地區,再看看自然資源比較窮逼的地區:

1. 歐洲. 古代歐洲產什麼?屁都沒有,歐洲就剩一個鐵礦多,但鐵礦賣也不值錢對吧,所以歐洲人從古代開始就售賣各種鐵製品,如果以宏觀的角度看歷史,事實上歐洲的冶煉鍛造技術一直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在古代貿易體系中,這幾乎是他們唯一的優勢。

2. 阿拉伯. 阿拉伯地區是真·屁都沒有,沒有任何拿得出手的特產,唯一的優勢是地理位置,處於歐亞非大陸的交合點,阿拉伯人抓住這個優勢瘋狂做生意,去非洲買黃金、寶石、奴隸,去印度買香料(東南亞運來的),甚至走陸上絲綢之路,到中亞乃至長安買絲綢、茶葉等,同時把這些商品往幾個主要地區銷售,阿拉伯人因此賺了很多錢,為了確保海洋貿易的安全,也發展出了較先進的造船技術和海上力量。

3. 中國. 中國不能算貧瘠,但真正能當土特產賣出去的東西也很少,古代最有利潤的特產品,基本是香料、黃金、寶石這些,這些中國都沒有,因此中國人只能另闢蹊徑,拿一些其實不值錢的東西,做成比較值錢的東西再賣出去,比如用蠶絲做成絲綢、泥土做成瓷器,茶葉也要加工,實際上天鵝絨等也產自中國,並且對這些產品的加工方法都嚴格保密,在古代,中國是一個靠做高附加值產品發財的國度,頗類似今天的歐美。

4. 日本. 日本在古代實際上不值一提,但問題中提到他所以就說一下,日本在古代沒有真正進入世界貿易體系,甚至沒有進入過中國貿易(朝貢)體系,但從日本古代有限的對外貿易,還是可以看出一點端倪:在古代,以中國為中心的貿易體系中,北方游牧民族、高麗、越南、琉球,都是往中國賣土特產,唯獨日本是往中國賣手工製品的,因為日本沒有什麼拿得出的土特產,在明朝時有往中國大量銷售過武士刀、摺扇等,後期還賣過漆器(能在古代靠往中國賣手工製品賺外匯,是很罕見的)。

這裡不展開討論太多,但基本上可以看出,從古代開始,自然資源太豐富的地區,人們往往就傾向於賣低附加值的特產品,整個社會經濟也會有明顯傾向;而自然資源相對貧瘠的地區,人們在吃飽飯的基礎上必須靠自己動手做出高附加值的產品,而整個社會經濟也會傾向於此,在此過程中,又必然會促進技術的進步和文明的發展。


怎麼這麼多答案,都避重就輕。

日本發達的最大原因是受主流文化輻射而又不被掠奪。如果日本遠離中國2000公里,或遠在檀香山,你試試看?類似的英國。

在工業文明之前,日本退可以自保有餘,進可以掠奪別人。文明自然演化同時接受先進輻射。

這種題目不想回答,畢竟不專業。

其次,日本土地貧瘠,政府無法通過掌控自然資源獲利,只能通過提高組織術獲取利益(非原創觀點)。而日本以人為最大的資源,提高人口素質成為日本政府的唯一選擇。

最近剛看了反應明治維新之前的日本的電影——黃昏的清兵衛。裡面有個鏡頭,五歲和十歲的女兒(普通中產家庭,相對於中國大概是中富農)都接受論語的學校教育。(免費?此處存疑)比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不知道高那去了,可能除了以色列,沒有哪個國家民族可比。

日本不發達才怪了,教育普及比中國早100年。

所謂文明 就是組織術。組織術取決於是社會發達程度,包括信息流通,人口流通,物質流通。簡化為工業發展程度。一個是民族的素質,即教育。

菲律賓教育能和日本比?至於氣候緯度,現代社會是相對容易克服的。


西班牙殖民文明的特點就是(一)打著天主教幌子的腐敗文化;(二)故意不向基層普及有效的教育。

這兩個地方都是中華帝國外圍的蕞爾小島,在歷史上,一個為中國提供小額結算的銅,一個為中國提供大額結算的銀。起點就源自於此。

日本後來銅礦挖絕了,轉而尋求對等貿易機會就一直想打進來;菲律賓是西班牙轉運墨西哥銀幣的集散地,海禁以後就無事可做了。

日本是原生文明,自主貿易;菲律賓是外來文明,被動貿易。

日本500年來有一整套入主中華的戰略戰術,菲律賓總督府的參謀部在明朝有一套北伐中原的計劃,在Armada覆滅北海後,就擱置了。

這兩個小島未被中華染指都源自神風特佑。


看之前的答案有提到說兩國的地理類似性

其實不能只說他們是島國,或者地理上的相似性就類比。

其實就算是地理上,日本與東北亞的距離,與大陸的距離都是菲律賓所沒有的。

就這一點,已經算是一個非常大的發展缺陷了。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的稱呼也體現了位置上的問題。就比方說現在,日本的可以不那麼難的吸引到中韓俄等周邊國家來消費。而菲律賓遠離大陸區基本上只能靠自己的, 亞洲和澳洲大陸都遠,上下不應。就現在讓我坐4,5個小時(從上海)去馬尼拉,新加坡我都好怕,捂臉,坐飛機坐怕了。。。。畢竟飛日本比我飛回老家還近。

還有就是地形上的問題,日本雖然也不太好,多火山,多丘陵,可是這些菲律賓都有還更甚,菲律賓相比日本還多山地高原,多熱帶雨林。。。這些哪一個適合開發。

也是苦了菲律賓人民了。其實就算是日本,發展好的也就是關東平原,中部、大阪平原一帶。可見地形的優勢。

還有,菲律賓是天主國家,喜歡(也許只是不避孕)生娃,孩子一多,這樣的話負擔和影響的生產力也是比較大的。

另外,之前不知道在哪看到的內容,可能是在我乎看到的,說菲律賓男人不求上進不喜歡工作,窮人家經常就讓女的出去賣來賺錢,因為離不了婚據說。。。。(求去偽存真)


菲律賓比較熱


玩文明5的都知道,熱帶雨林區域很不利於發展,沒錘


我是很相信地理決定論的

日本地少人多,二戰前就有一億人口,而且大部分國土是溫帶甚至亞寒帶,土地算不上肥沃,地震海嘯火山還不少,為了活下去,大家都得拚命努力幹活.

菲律賓人口在60年代也才2000多萬,雖然現在破億了(增長率驚人),地處熱帶,土壤肥沃物產豐富,最大天敵也許就是疾病了,所以撿個果子都能吃飽的社會,誰特么還去努力幹活.

因此菲律賓的歷史,在殖民以前忽略不計.國民的劣根性也可想而知

就算獨立後,也沒見得這個國家有多努力,北面的天主教徒想同化南方的穆斯林,結果可想而知----內戰唄,到現在還有好幾個反政府武裝,阿布沙耶夫組織

國家最高領導人也是幾個家族輪流坐莊,從沒聽過這個國家有何實施的工業計劃,最大外匯來源是菲佣.

參考V百科百度百科_V百科


日本改革開放的早,學習能力強,是學霸。

菲律賓不肯動腦,是學渣。


你問題中也說到了,地理問題,這是一個區域文化發展的最重要原因!

上個氣候分布圖

人類文明的發展其實就是對自然條件,氣候條件的適應過程,日本的氣候條件和中國類似,冬天冷,夏天熱,人要考慮生存問題,就要學會各種生存技巧,比如農耕,以及根據農耕慢慢演化出來各種文化科學技術,咱們今天可以掉過頭來說,什麼樣的氣候最適合人類文明的發展,可是在當時的人類看來,他們是被逼的,經過多少饑荒,死亡,才學會的技巧,因為氣候惡劣,食物來源少,冬天還要防寒!

菲律賓的氣候和東南亞,非洲,南美的很多地方類似,說實話,氣候條件太好了,人不用幹活,一年四季都有食物,餓了就爬樹摘果子吃,而且也不會冷,不用穿衣服都可以,所以他們沒有發展的動力!

日本在古代就接觸了中國文化,他們有生存壓力,所以他們會去學更高的科技文明,菲律賓也在古代就接觸了中國,可是他們沒有壓力,所以就不會去學!

所以說,氣候是人類文明發展最重要的原因,縱觀歷史,熱帶地區,特別是生存條件特別好的地區,文明程度都相對低下

這種情況在近代發生了改變,因為科技的發展,但是科技的發展最終還是以人為本,算了,不想寫了,天熱,爪機無力,不想思考,你看,天熱的人都不想動了,菲律賓,天天那麼熱,他們的人不懶才怪


沒有用,菲律賓位於大陸架上並沒有位於大陸坡上,日本位於大陸坡上,瀕臨海溝,千島海溝日本海溝伊豆小笠原海溝,馬里亞納海溝。可以說日本是亞洲最親近海洋的國家,處于海溝邊緣的日本陸海碰撞更加激烈有助於前衛思想的誕生,而日本周圍也因此得到了豐富的漁業資源。豐富的深海漁業也催生了日本生物技術的研究成果。菲律賓周邊並沒有正式位於大陸坡的海溝邊緣地帶,顯得和周邊東南亞國家角色重疊非常平庸。陸地板塊與海洋板塊碰撞激烈的日本雖然有更多的地震和火山然而這反而促成了人與自然的親密接觸,有助於催生新思想,使得人類向自然界的探索更進一步。從人種的觀點來看,日本人的血統來自南北兩個方向呈現出更加豐富立體的多樣性有助於優秀基因的形成,而菲律賓過多的矮黑人馬來人血統顯得非常單一。在歷史上菲律賓人也沒有像海洋性農耕文化的日本人一樣創造出什麼文化,而顯得十分懶散,菲律賓最有名的就是菲佣和近年來效仿印度搞的IT support,service desk了。為什麼他們急於搞這個呢?是因為他們沒有像日本一樣抓住上個時代的脈搏,我可以想像在信息時代不知所措的日本人做service desk不如菲律賓人好,但是菲律賓人一定不能像日本人一樣在工業時代創造自己的產業。有人說是美國在朝鮮戰爭中的軍事訂貨刺激了日本內需,拉動了日本經濟,的確不錯,但美國為什麼不也去刺激一下菲律賓的內需拉動下菲律賓呢?

好了編完了。


無責任亂說: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巧合就是這個世界上絕大部分強國,或者歷史上強大的文明,主體部分都在北回歸線的北面……菲律賓不在,日本在,所以菲律賓gg

根據評論區的補充,現在連我自己也已經相信這不是巧合了!


●主要是由【中華文明和後來的歐洲文明】和【南島文明】的不同高度來決定的!

現狀不用比較,就在那裡。

菲律賓的歷史上也不太統一。

當日本跟泰國越南等比的時候,差距就沒那麼大了【而這種差距,主要還是由工業化還是沒有工業化來決定的。】

●其他倒是次要的,光從古代討論現代,有種一棒子打死的感覺。

●這種差異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都不是補可改變的


玩過遊戲《文明》的朋友都知道出生地很重要,也就是說地理位置很重要。

古典時期太熱的地方不容易凍死,如果是雨林地帶動植物比較多,也不容易餓死,吃飽之後天氣太熱昏昏欲睡,所以國民不會有太大的動力去工作。

當然太冷的地方環境比較惡劣,容易凍死,食物產出少,工作大部分都在為了生存。

溫帶地區夏天需要為冬天準備過冬的糧食、衣服,所從事的生產活動比熱帶地區多,同時在有盈餘的情況下會發展生產力。所以文明的發展絕大部分在溫帶地區,由於南半球的溫帶主要是海洋,所以主要集中在北半球的溫帶。

而生產活動會極大的塑造一個國家的國民特性,溫帶地區的人一般比較勤勞。菲律賓在熱帶、日本在寒溫帶。

現在有了空調以及教育後,像新加坡這樣的熱帶國家也能成為發達國家。


態度決定一切。

知乎班上有兩個學生,一個叫小倭,一個叫小菲。

小菲家裡非常有錢,而小倭家裡卻家徒四壁。

所以小菲上了省重點,但大部分時間在追女生。

小倭上的是農民工子弟學校,每晚一點前沒有睡過覺。

小菲沒有考上好的大學,於是家裡掏錢讓他去讀國外的野雞大學。

小倭考上了全國最好的師範,因為師範不要學費。

小菲在野雞大學加入了當地的幫派,紋了身,買了跑車,滿嘴的fuck。

小倭雖然學費有了著落,還有助學金和獎學金,但家裡的經濟壓力還是異乎尋常的大,所以一有時間他就去刷盤子和幹家教,最多的時候他要兼三份職。

小菲畢業以後,家裡給他找了一份電廠當工人的工作。

小倭畢業以後干起了老師,但他還在學習,他準備考碩士,不久如願以償。

小菲工作以後,拿著別人看著眼紅的工資,上班打打牌,吹吹牛,很快就結婚了。

小倭碩士畢業以後,他繼續工作,繼續存錢,繼續上博士,三十二歲就成為某大學的博士生導師。

家裡勸小倭趕快結婚,小倭說:博士不畢業(第一の出口),絕不結婚。

我們在學習地緣政治的時候,一定要懂,地理的因素很重要,但還要人努力,假如自己不努力,即使再好的生存條件也發展不起偉大的文明。這種現象其實在地球村普遍存在,非洲、東南亞、拉美的自然條件不是惡劣,而是非常優越,但落後的主要原因就是人的素質。而搞笑的卻是自然條件非常惡劣的北方經濟後來居上,這或許就是自然環境對人的激勵作用吧。


我覺得這根地理有很多大關係.

我想了一下這個世界上發展起來的島國 也就英日兩家.其他的島國有發展起來的嘛?馬達加斯加?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格陵蘭?澳洲和紐西蘭就算了吧不是原生文明.

所以我斗膽拋出個結論.日本和英國之所以能發展起來是因為它們靠近大陸主流文明.並且受到大陸文明的輻射與交融.

所以這才是成就了他們的基礎.

而反觀菲律賓 遠在天邊.收不到大陸文明的輻射.與大陸文明的交流也可以忽略不計.木有產生過強大的中央政府本土自身資源整合不行也缺乏對外交流文明的發展緩慢.全都在樹上吃香蕉和椰子.而且先後被西 美 兩家強勢文明多次收割.自身也缺乏向心力。民族國家認同都沒形成過.所以能發展起來就有鬼了。


因為菲律賓遠離大陸的儒家文明,其他文明區也夠不上。自古蠻荒之地,連統一國家都沒形成過。

儒家文明區現在都比較發達,發展較快。儒家文明區強調國家集權,農業民族,吃苦耐勞。這是優秀的文明特質。

菲律賓沒有什麼歷史,也沒什麼文明。沒有民族意識,也沒有什麼值得自豪的鬥爭與反抗。只不過是個群島而已。最終當了殖民地。它就如同沒有自我意識的,逆來順受的幼童,並不能自強。

日本顯然不同,它很早就引進了儒家文明,塑造了以天皇為首的「萬世一系」的大和民族。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精神。日本民族是農業民族,古代文化發達。當它遭遇了侵犯,很快就能統一意志,師夷長技。它的文明儲備,足以讓它的精英集團應付各種近現代挑戰。始終維持獨立。日本就如同成熟睿智的中青年,菲律賓根本沒法比。

金融共產主義學堂:eziv587


雖然都是島國,但是兩者差異大到不可想像

秩序決定未來:

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是什麼?不是科技,不是文化,是秩序,有了秩序,經濟發展才有可能。

菲律賓的秩序是什麼?幾大家族輪流獨裁,那玩意兒能叫民主嗎?實際上那只是希臘人口中的寡頭政治。菲律賓的當權者僅僅在表面上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但實際上菲律賓國內被嚴重的政治分歧撕裂,另外腐敗問題也及其嚴重,令社會失去公平,妨礙了各階級之間正常的流動,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創新。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各州的執政者受到中央政治分裂和官員腐敗的影響,沒有統一的政令能夠堅持執行下去,再加上糟糕的民主帶來的民粹主義進一步遏制了經濟發展。

經濟發展緩慢,嚴重影響到基礎建設,工廠更不能擴大再生產,科技創新完全是笑話,接下來,中產階級無法壯大,社會大多數人變得越來越貧窮,失業率上升,所有的因素最終導致政治危機無限升級。

在這種情況下,極端反政府勢力很有可能出現。

馬來人文化屬於弱勢文化圈:

文化重要麼?非常重要,它增強了一個國家國民的認同感,同時賜予普通大眾精神信仰,說到底文化增加了一個國家崛起的效率,而馬來文化圈在政治、思想、經濟等領域的知識儲備量少的可憐,唯一能夠增強文化力量的辦法就是輸入東亞文化、伊斯蘭文化和歐美文化,但是伊斯蘭文化已經走向自我封閉,不再具備文化擴張的實力,那麼剩下的就是以中日韓帝國為代表的東亞文化,和以美帝國為代表的歐美文化,然而糟糕的是馬來人並不注重知識,更無從積累技術,也就沒辦法在文化上加分,實際上在文化領域達到了閉關鎖國的效果。

事大主義失效:

簡而言之,小國要想發展,必須平衡各大國的勢力,菲律賓的悲哀是離中國太近,但又不具備日本的實力,俗話說,弱國無外交,雖然中國把國界線划到了菲律賓的海岸線上,但它也沒有反抗的實力。另外,國際形勢瘋狂的導向中東,中俄美歐四大帝國第一次有了共同的敵人:中東。

而美國、俄國在戰略上不可能把重心完全放在菲律賓。因此,菲律賓的事大主義實際上失效了。

而菲律賓失去南海,必定會失去國內民心,一個這樣弱勢的政府十有八九會激起國內反對派的攻擊、民眾的厭惡。

換句話說菲律賓既沒有聯合中國,也沒有真正獲得美國的支持,這樣玩下去會死得很慘!

錯過以太陽能能源為代表的第三次工業革命:

眾所周知,帝國崛起的前提必然是生產力在短時間急速上升,而工業革命恰好滿足了崛起中的帝國,對於人類歷史上前星際文明最後一次工業革命,菲律賓竟然沒有專心發展太陽能、物聯網、機器人、無人機、人工智慧等技術,必然導致該國衰亡。

另外,20世紀晚期到21世紀中期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基本上決定了未來500年左右整個太陽系範圍內的政治格局。


我給一個另類的答案,日本在北溫帶,菲律賓在熱帶。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米倉涼子?
如何看待日本將希特勒自傳《我的奮鬥》內容寫入教科書?
台灣民眾會不會抵制日貨,人們通常怎樣表達反日情緒?
中國史料中記載的日本歷史上的邪馬台國、倭國和大和王權、天皇的關係?

TAG:日本 | 文明 | 世界歷史 | 菲律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