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代的茶具都設計的那麼小?
如題,為什麼現代的茶具都設計的這麼小,我覺得也就一口就沒了,口渴的時候喝茶還不急死了,電視古裝劇里的那種幾文錢一碗的那種碗是不是已經消失了,就是覺得現在的茶具真是小的蛋疼,尤其是那些什麼汝瓷、紫砂壺啥的,拿個500ML的杯子喝茶或者喝水多爽啊,有點不理解。。。剛公司中獎一套汝瓷茶杯,就一個小碗和小茶壺,感覺加起來都不夠三口水。。。所以邀請來討論下,如圖,就是這兩個小東西,公司定製的,據說200多。。。第二張圖就可以看出來,好小,感覺有點像工藝品。。
如題,為什麼現代的茶具都涉及的這麼小
古代也同樣有小杯小碗的存在,@知日 已經提到了清朝人的記錄(香櫞比橙子小一號)。博物館裡也有古代的茶具展覽,蓋碗和紫砂壺並不比現代的大很多。
我覺得也就一口就沒了
一口沒了就沒了,難道還想像廣告里一樣源源不斷給衝上十分鐘不成
口渴的時候喝茶還不急死了
這樣的喝茶本來就不是為了解渴。甚至在喝茶之前要先喝點水濕潤口腔。
電視古裝劇里的那種幾文錢一碗的那種碗是不是已經消失了
這個要問淘寶了。然而想買大杯子,超市家居店或者餐具店都有。
就是覺得現在的茶具真是小的蛋疼,尤其是那些什麼汝瓷、紫砂壺啥的
如上所言,汝窯確實過去沒有那麼大的茶具,但是紫砂壺的容量和明清兩朝相比並沒有很大的差距。
拿個500ML的杯子喝茶或者喝水多爽啊
500毫升的杯子一般叫泡麵杯,比一般的馬克杯要大。第一茶一般是熱著喝,冷茶傷身。能到「大口灌」的溫度基本香味也都散去了,沒有什麼飲用的價值。第二即使是水也不應該一次性大口喝那麼多。
用小壺泡的那種茶比較濃,快速大量飲用五百毫升味道不好,生理上也是個挑戰。就像喝咖啡,Espresso的杯子容量也比兌了牛奶或者水的咖啡容量小。另外我自己也喜歡喝水。喝礦泉水,不管有沒有氣泡,都不會要五百毫升的水一次性喝完。本人90後,有點不理解。。
這個問題和年齡完全沒有關係。
剛公司中獎一套汝瓷茶杯,就一個小碗和小茶壺,感覺加起來都不夠三口水。。。
加起來有幾口喝幾口,想多喝就換別的茶具。
大茶杯還有,我在家就用個一斤裝的紫砂杯,掰一塊生普能對付一天,就是妙玉所說的「驢飲」。但是茶的功能不止於解渴,請看這段周作人的文字:
「我們於日用必需的東西以外,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遊戲與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我們看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雖然是無用的裝點,而且是愈精鍊愈好。 」
茶更重要的功能,就是「無用的遊戲與享樂」。為了把茶喝的精鍊,人們用紫砂壺、公道杯、茶漏、小杯,雖較單用一隻大杯繁瑣, 卻可以有效控制水溫和沖泡時間,泡出更好喝的茶來。這種繁瑣的過程,又多了遊戲的意味。但是,雖然遊戲,也不是每個人能都樂在其中的,然後就變成了儀式感。
所謂儀式,是一種不問是不是,只問做不做的事情,本質上是人們自我定位的手段,或者說,和其他階層區分開來的工具。
比如我討厭月餅,但每年那天都要逼自己吃一塊。這就是一種儀式,潛台詞是:我尊重祖先留下的風俗,屬於並且認可中國文化。比如買魚放生是一種儀式,然後就可以自稱正在修行,連讀金剛經都省了。還有掛著大號單反逛街也是儀式,因為攝影是門檻最低的藝術活動。
關於茶有兩個成語:柴米油鹽醬醋茶、禪茶一味,一個大俗,一個大雅。如何區分呢?大杯就難以免俗,幾個朋友坐在一起,一人捧著個大茶缸,摳腳大漢捫虱而談。但小杯工夫茶就不一樣了,燒水泡茶倒茶分杯喝茶洗杯換葉不停地重複,鳳凰點頭犀牛望月,各種禮節各種品評,儀式填滿了所有空虛。
試想小橋流水的書房裡,小葉紫檀架子上擺著南懷瑾余秋雨的全集,一張海南花梨木茶台,江戶時期的鐵壺煨在橄欖炭上,幾把原礦本山的全手紫砂,汝窯脫胎琺琅彩小盅,焚一柱奇南香,放一闕廣陵散,牆上再掛個狂草:一期一會,哎呀呀,哪怕主人是一頭豬,也帶三分仙氣了。
因為茶湯溫度會影響口感如果杯子太大,茶湯不容易很快喝完,會使得杯中的茶變涼,口感變差
而如果杯子比較小,容易讓人一次喝完,不至於放涼
~~~~~~~~~~~~~~在藏區,藏民雖然並不使用工夫茶具做好的酥油茶會灌進暖壺裡,喝的時候倒在杯子里但假如一杯酥油茶放在你面前你一直沒喝好客的主人會將杯里的茶倒掉,重新給你倒一杯熱茶之所以這樣,也是因為涼了的茶不好喝(雖然我覺得熱的也不好喝……)這杯子喝茶的話並不算小了
袁枚《隨園食單·茶酒單》,其武夷茶記:「余向不喜武夷茶,嫌其濃苦如飲葯然。丙午秋,余游武夷,到曼亭峰、天游寺諸處,僧道爭以茶獻。杯小如胡桃,壺小如香櫞,每斟無一兩。上口不忍譴咽,先嗅其香.再試其味,徐徐咀嚼而體貼之。果然清芬撲鼻,舌有餘甘。一杯之後,再試一二杯,令人釋躁平矜,怡情悅性。始覺龍井雖清.而味薄矣;陽羨雖佳,而韻遜矣。頗有玉與水晶,品格不同之故。故武夷享天下之盛名,真乃不忝。且可以瀹至三次,而其味猶未盡。」
袁枚,字子才,號簡齋,又號隨園老人,生當康乾盛世,曾任溧水、江浦、江寧等縣知縣,因父喪辭官歸里。在江寧城西小倉山築隨園,著述頗豐。袁枚是浙江錢塘人,平時習慣飲江浙名茶陽羨、龍井,初時不習慣飲青茶類的武夷岩茶。乾隆丙午(1786年),袁枚上武夷山,僧道獻以武夷岩茶,小壺,小杯,嗅香、試味,徐徐咀嚼。龍井雖清,不如岩茶醇厚;陽羨雖佳,不若岩茶韻致。武夷岩茶花香持久,耐沖泡。袁枚最早記錄了武夷岩茶的泡飲方法及品質特點。
小時候家裡人喝茶從沒有見過現在功夫茶那麼小的,都是用普通玻璃杯。
近十幾年親朋好友們陸續都開始用小茶杯講究茶道了。題主沒聽過有一種東西叫大茶缸子么 品的人用小茶杯 飲(yìn)的人可以用大茶缸子
對廣東人和胡建人來說,這已經算是巨大的茶杯了
這是快客杯。設計的目的就是為了方便喜歡喝茶的人外出攜帶,隨時可以喝到。還有提到的第二張圖是效果是叫「開片」。
少年,可以從這套茶具開始喝茶了……
喝茶在品,杯子大了容易喝飽
中式茶具不論現代古代,都沒有特別大的。老北京那個大茶壺和大碗茶不能嚴格的按照傳統的飲茶文化來算。因為小的紫砂茶壺既保溫又可以聚香。而歐式的茶具,或者說是下午茶茶具,茶壺容量一般較大,因為根據他們的飲茶習慣偏愛在茶里加糖和牛奶,而且喝下午茶的人數較多,所以茶壺容量也更大。如果想要大容量的茶壺,你可以了解歐美一些骨瓷品牌,容量大而且耐急冷和急熱,裝飾也比較符合現代審美,當然加不加奶取決於你自己。
大的品茗杯不是沒有,看看建盞,最小的都是180ml的,最大的超過300mI。而且價格還都不便宜…茶具的搭配是根據你泡茶的方法,方式而決定的。一般來說,泡功夫茶的時候,就會用到樓主說的小品茗杯,它主要是跟泡茶器搭配。更適合3/5人一起品飲,一壺的量剛好夠一泡茶分給所有人。
正如異性戀不理解為什麼會有基佬一樣……然而基佬並不可恥,可恥的是不美型……
又是個受到古裝劇毒害的少年為什麼都打上現代的標籤,老祖宗都被氣死了╮(╯▽╰)╭,你說的大碗,用秒玉的話來說那就是飲驢子,品茶斷不會用那個的,還有這東西批發就二三十塊錢的玩意兒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