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蘇關係不破裂,蘇聯願將中國打造成一極或者經濟上的准一極,那麼當年的中蘇有能力取得冷戰勝利嗎?
不要說假設不成立了。。。假定這個假設成立,那麼對世界格局有什麼變化呢?對地緣關係的影響又是怎樣的呢?(可以腦洞,但請盡量有調理一些)
昨天是手機回答,今天稍微展開一下。
分兩種情況。
一種是中蘇克服相互之間的懷疑與排斥,團結一心,那麼估計能贏得冷戰。
一種是中蘇如現實位面那樣,不可避免存在意識形態分歧與國家立場差異,那麼不能。先說第二種情況。
同為紅色陣營國家。即使在50年代,中國的人口也是蘇聯的三倍或許更多。
那麼以中國的人口,實現類似蘇聯程度的現代化與工業化,那麼中國的工業規模與經濟總量顯然比蘇聯要大很多很多。不可避免中國的國力也會超過蘇聯。那麼,社會主義陣營聽蘇聯的還是中國的?事實上列寧是國際主義者,斯大林本人的思想就有很多俄羅斯民族主義的成分,
具體表現就是,列寧更多站在世界革命角度為各國革命考慮,而斯大林更多站在俄羅斯本國角度為蘇聯考慮。因此斯大林時代的蘇聯,和德國、日本、美國、英國等帝國主義國家,
也是意識形態的對手們,曾經有過各種合作。
二戰結束後,在東歐成立的一系列紅色政權,除了阿爾巴尼亞和南斯拉夫,基本上也都成為了蘇聯的馬仔,而不能保持更多獨立的國家外交。近乎傀儡。事實上斯大林也認識到一個紅色中國的潛力,並不斷為中國發展製造障礙。
包括他本人建議太祖不要渡江消滅蔣。 朝鮮戰爭時也是反對中美停戰給板門店製造障礙。當然,在斯大林死後,太祖也利用赫魯曉夫和布爾加寧等人爭權,需要國外共黨支援的時機。索要了很多工業援助項目。
當然,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也有很多蘇聯國家主義的思想。
那麼如果中國國力超過蘇聯,很可能蘇聯對紅色陣營的領導權就沒了。
因此這種權力交接估計就很麻煩。再說第一種情況
假設中蘇兩國真能保持親如一家的狀態。那麼紅色是非常可能取得冷戰勝利的。。
原因嘛,當然有如下幾點。
首先,
假設中國當時也獲得工業化,以中國的體量,很可能會成為第一工業國,蘇聯會很長時間成為第三工業國(現實世界蘇聯被日本取代第二工業國地位是在七八十年代了。)。 紅色陣營的工業總量就不會比北約陣營弱。。如果中國真的工業化,甚至只是達到蘇聯水平的工業化水平。參考蘇聯鼎盛時期50000多坦克,數萬裝甲車,上萬航空器的裝備。
中國至少也可以達到不低於蘇聯的裝備水平。因此如果真的發生戰爭。
紅色陣營至少能動員現實本位面蘇軍兩倍的兵力加裝備,以虎狼之師撲向歐洲,這種閃電攻勢又怎麼是歐洲一票中等強國能抵擋得了的。其次,假設中蘇之間團結一致,那麼紅色陣營既不會出現後來的分裂,也不會出現內耗。假設隨著斯大林主義和蘇聯中心主義的削弱。一度遊離於紅色陣營之外的 南斯拉夫也會回歸。
那麼,整個歐洲從民主德國到幾乎整個巴爾幹,幾乎都在紅色陣營鐵蹄下。
中國的加入,至少意味著6000萬人的可服兵役人力資源。 這等於把華約的人力資源潛力增大了兩倍。 紅色陣營在可能發生的戰爭中更加不怕流血。再次,紅色陣營與北約陣營。紅色陣營有著地理上的天然優勢。。蘇聯如果發動閃擊戰,可能幾天之內就能橫穿整個德國飲馬萊茵河。 然後不長的時間內就能連法國捎帶西班牙、義大利一起拿下。 然後只剩下 英國、美國這兩個孤島。
當然有人說,美國很強大啊。自由陣營兵工廠啊。
確實是這樣。但是美國本身在北美洲。地理上先天劣勢啊。不然為何50年代美國要頻頻用核大棒威懾蘇聯啊。所以一旦真的戰爭在歐洲爆發,美國是鞭長莫及的。另一方面中蘇對抗時期,中蘇在邊境各自陳師百萬。。而中蘇關係不破裂。這200萬部隊完全可以填充到西線。會更加大紅色陣營的軍事優勢。希特勒肆虐歐洲的時候,美國都只能通過蘇聯牽制更多德國陸軍兵力。那麼在沒有如第三帝國這種軍事強國的牽制下,一旦蘇聯佔領歐洲,有沒有中國牽制,美帝能有多少辦法?
再來個諾曼底嗎??準備投入多少兵力??有種觀點,認為蘇聯滅亡由於其內部經濟與政治制度不合理性。
但是,如果中蘇合流,並有如此大的力量。會極大地紓解經互會系統的弊端。
同時,恐怕在北約諸國的自由經濟展現出比蘇聯計劃經濟更多優勢之前,除了美國外的北約國家就被紅色陣營一波推平了(題外話,六七十年代歐洲受凱恩斯主義影響很深,哈耶克的自由經濟理念還不是顯學)如果中蘇關係不破裂,蘇聯願將中國打造成一極或者經濟上的准一極,那麼當年的中蘇有能力取得冷戰勝利嗎?
陸權與海權尖銳對峙。美國手裡有海權,蘇聯手裡有陸權。美國不敢動,因為心裡沒底。蘇聯不敢動,因為心裡也沒底。兩個逗比,一個喊的比一個凶。其實心裡麻桿打狼,兩頭怕。
雷蒙有一句名言:上半句是和平不可能到來,下半句是戰爭也未必能發生。蘇聯出兵阿富汗已經事實上切斷了亞歐大陸,造成的戰略性恐慌不言而喻。
阿富汗的重要性那是毋庸置疑的,多年以後美國人也出兵阿富汗,其地緣政治的戰略野心昭然若揭,美國甚至還在中亞象徵性的部署了軍事基地。根據地緣政治理論,誰控制中亞,誰就控制了亞歐大陸,誰控制了亞歐大陸,誰就可以了結束戰國時代。還是德國為什麼不造航母那篇文章里(德國與航母)寫到的,美國在北美是一個大陸國家,美國在全世界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海權國家,美國還想統一歐亞大陸的感覺。老美的地緣政治戰略錯誤,導致他把過多的戰爭資源部署到錯誤的地方,相當於德國造航母,日本造虎式坦克。有毛用?他的那幾個軍事基地,俄羅斯派出傘兵就能收拾掉,連俄羅斯陸軍的一波衝鋒都抵擋不了,所以俄羅斯也樂見其成。反倒是美國,忘了自己的地緣政治任務是防止歐亞大陸的統一,而不是統一歐亞大陸,發現自己在歐亞大陸日本、西歐、阿富汗三個戰略防禦重點,根本無法配置軍事力量,於是把寶貴的機動力量迅速的撤出了阿富汗。
不要說假設不成立了。。。假定這個假設成立,那麼對世界格局有什麼變化呢?答:亞歐大陸擁有75%的人口,大部分的物質財富,75%的能源,大部分的東西礦藏,60%的國民生產總值。歐亞大陸集中了大部分具有自信、活力的宗教、國家、民族。公開和不公開的核國家,只有一個不在歐亞大陸。用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的原話說:亞歐大陸的實力遠超美國,美國的幸運就是亞歐大陸太大,不能在政治上成為一個整體。不行。馬克思主義信仰的高度還沒有達到超於民族、國家的境界。蘇聯和中國作為一個國家,都無法超於自己作為國家的局限。——作為國家,肯定優先考慮自己國家的利益,而不是社會主義陣營的利益。
大家都想的太簡單了。如果中蘇能一心一意,或者乾脆合併為一國,那麼整個世界局勢就將翻轉,共產主義世界和資本主義世界誰佔有優勢也將成為未知。
作為冷戰中的最弱第三極,中國的分量從來不能低估。
就從中蘇聯合艦隊說起吧。
如果當年的毛澤東不是那麼強烈的民族主義者,甚至,毛是強烈的共產主義者,面對設立中蘇聯合艦隊的建議,不僅不拒絕,反而進一步提出,應該在旅順、寧波、海南島設立三大聯合艦隊,由中蘇雙方聯合指揮。同時,準備蘇聯在中國沿海一線建立前沿機場。
此時,背靠北方強大的共產主義盟友,胡志明志氣豪生,麾軍統一越南全境,並在請示中蘇之後,向整個中南半島進軍。三年而半島全赤。(達成這點基本沒問題。)
在解放印度支那的凱歌聲中,中蘇藉助在南洋群島廣泛存在的華人團體,大力發展共產主義組織。不幾年,東南亞全境震動。
美國欲從關島夏威夷派艦隊出發阻止南洋群島赤化浪潮,遭到從海南島越南出發的中蘇聯合艦隊之阻撓。雙方於菲律賓以北台灣以西的海域常年對峙。
此時,中蘇發表聯合聲明,支持南洋群島的共產主義運動,並號召土著民族建立自治政府。澳大利亞之毛利人暴動隨之此起彼伏。
冷戰雙方在此僵持。南洋群島全面解放為期不遠,澳大利亞之白種人不斷向英美移民外遷。
在中亞——西藏——印度支那的三面包圍下,印度政府宣布全面倒向共產主義,支持人民解放事業,國內展開大規模的土改運動。
在中蘇暗中操作之下,尼赫魯宣布辭職。出身賤民的***繼任印度共和國總統。先是,印度國會已表決通過退出英聯邦的議案。
西亞地區獨立浪潮不斷,英法的殖民統治岌岌可危。不斷有民族獨立領導人宣布接受共產主義。並大批接收中蘇援助。美國進軍西亞的印度洋通路已斷,只能通過地中海向西亞施加影響。美國國會決定,為對抗共產主義浪潮,有必要保留英法殖民體系。英法兩國為之歡呼。但不斷高漲的民族獨立情緒,讓殖民地無一穩定。
在非洲東海岸,到處都是中蘇聯合艦隊的物資運輸船。此時,印度洋已經成為中蘇內海。藉助這些援助,非洲東海岸不斷有部族宣布脫離歐洲殖民體系,獨立建國,並確認共產主義為指導思想。受困於非洲大陸的廣袤,海路又不通,面對東海岸江河日下的局勢,歐洲束手無策,只能在西海岸維持統治。然而看著日益高漲的非洲獨立浪潮,美英法焦頭爛額。
縱使在世界角落的南美洲,獨立運動也開展地有聲有色。各獨立運動領導人一方面籌謀著建國後的建政事宜,一方面派人交通中蘇,渴望著中蘇的承認和援助。而對於中蘇來說,在南美洲開闢對抗美國的第三條戰線,無疑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事。
在第一條戰線,即歐洲戰線上,事態一如既往的平靜。在這個因二戰而殘破的大陸上,似乎所有人都知道,三戰早晚到來,而又絕不可能在明天到來。只有蠢蠢欲動的土耳其,看著歐洲有看著蘇聯,舉棋不定。
在第二條戰線,即亞洲戰線上,台灣國民黨殘部早已在寧波和海南艦隊成立的那一刻起就已經準備遷往美國做流亡政府,似乎他們已經知道,正如美國不會為朝鮮而死戰一樣,台灣也不會得到美國的全力庇護。只要對岸下定決心,則台灣必然放棄。
窄窄的台灣海峽阻止不了聯合艦隊。日本的境況好得多,不僅各種軍用訂單雪花一般供養著日本的成…………幹啥都不要指望別人。
還是不如。
中蘇要是基礎好,也不會選擇共產黨這條進化道路了。自發選擇這條路的,往往是帝國主義中較薄弱的和落後國家中較強大的。俄國是帝國,但是對比英法德美,是落後的。中國是落後國,但又是比較強的,二戰可以拖住日本很大兵力,最後混了個四大國。這些國家走向共產,是有規律的,本質是落後,但又有資本追一追的國家選擇的一種強心劑。比這類國家好一點,但不如食物鏈頂層的那些國家,日徳,選了納粹和軍國。冷戰的本質,是生態位佔優的美國把蘇聯從主流體系中孤立出去,迫使其走上閉門造車的道路。不能和強者互相交流切磋,註定會越來越落後。參考物理學的熵。一山不能有二虎,實際上,中蘇關係破裂的根源就是因為爭奪共產陣營發言權,都為了爭老大撕破臉皮,蘇聯爹爹怎麼可能把你打造成一極?
更何況,毛與赫魯曉夫翻臉的直接原因,是蘇聯拒絕提供中國核武器製造技術PS:某些毛粉不是還YY說,沒有核武器,中國神馬都不是嗎瀉藥。你沒弄明白的是,蘇聯最後的下場是自己內部問題所導致的,而不是其對中國的態度。所以就算如你所說,蘇聯大力支持中國。蘇聯解體不可避。
那麼中共會給蘇聯陪葬,89會成功,完畢.
蘇聯之亡,不在其力量大小被別人壓倒,而在其低劣結構不足以支撐自己的體重,不管誰參與這種低劣結構,都會同步滅亡,中共之所以能倖存恰恰因為他們沒有和蘇聯混得太近,反過來的你看哪個還活著?
實際上,對於西方來講,越多的人口越長時間被禁錮在落後的蘇聯體制下,對他們越有利——這意味著這些低廉勞動力無法參與世界經濟競爭去爭搶他們本國人民的工作崗位,並且由於這些國家大量的必需品沒有能力自給,西方還可以獲得一個長期具有保障而缺乏競爭的海外市場,簡直要高興死了。西方的經濟優勢地位,和人家的意識形態優勢地位將長存下去,燈塔國屹立不倒233,實際上真等蘇聯崩潰了,燈塔國發現自己的光輝沒那麼容易普照的時候,反而尷尬了。如果中蘇不分家,很可能中國就不搞市場經濟了,如果中國不搞市場經濟了,也許就發展不起來了,那麼冷戰還是會輸。
在另一個宇宙的另一個地球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可以肯定的說,打敗美國歐洲日本,統一世界了,但是後來由於種種原因,又四分五裂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如果有人要問,那個地球後來怎麼樣了。後來那個地球文明達到了神級文明,建立了共產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無比和諧,但是那個宇宙滅亡了,那個地球文明隨著宇宙一道滅亡了,他們雖然認知了宇宙的奧秘,但是卻不能改變宇宙規律,人類只是認識和利用而已。那個宇宙就是我們這個宇宙之前的那個宇宙,它消失了,又產生了奇點,爆炸了,膨脹了,又有了人類,有了現在我們每一個人。
他蘇聯自己都沒上一級,憑什麼輸血給你。再說了,師傅自己都達不到一級,能教出個一級的徒弟?
假設中蘇關係不破裂,只能延後蘇聯解體的時間,而非徹底避免蘇聯解體,因為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是一個陸上大國在海權稱霸的時代與一個剛剛經過工業革命武裝自己的海上霸權國家陷入了惡性軍備競賽。
蘇聯面積雖大、資源豐富,但其落後的官僚體制和經濟制度,使將自然資源轉化為經濟實力的效率遠遠低於剛剛發了兩場世界大戰戰爭財的美國所建立的高效運轉體制。經濟實力是軍事實力的基礎,所以冷戰比的表面是軍事實力,背後是經濟實力,即使中蘇不交惡,中蘇經濟實力之和也難以與美國相比,蘇聯解體仍難以避免,只是時間會延後。
再看中國。正是因為中蘇交惡,美國為加快蘇聯解體的實現,中國為擺脫兩面受敵的困境,在毛主席的試探下,有了尼克松訪華和中蘇建交。從這一點講,如果中蘇關係不破裂,中國將繼續生活在蘇聯老大哥的所謂「關照」之下,尼克松訪華和中美建交可能延後甚至就不會發生,冷戰時間將延長,中國後來改革開放的有利國際環境也可能受到影響。其實如果不是中國和蘇聯翻臉的話,美國是贏不了冷戰的,僅僅是為了實現這個目的中國經濟不搞上來也行,中國要是鐵了心給蘇聯打下手整個亞歐大陸就沒美國人什麼事兒。不過題主你真要考慮你的假設了原因有三個1中國和蘇聯體量過大又挨得過近,所以勢必相互擠壓(因為胃口原因所以利益衝突很嚴重)2在意識形態領域異端永遠比異教徒更可惡3中國經濟不是靠搞蘇聯模式搞好的,蘇聯沒有合適的方法也沒有足夠的能力把中國經濟搞上去。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總書記要有中國背景,必須出任過中華加盟國一把手。
美國取得冷戰勝利是因為蘇聯的解體,原因在於蘇聯的體制有問題,這跟蘇聯幫不幫中國似乎沒多大關係,因為中國沒能力幫蘇聯解決問題。
問題是蘇聯不願,參考現在的日本
推薦閱讀:
※蘇聯停止幫助中國發展核武器時,中國的原子彈發展到了何種地步?在何種程度上蘇聯幫助了中國?
※如何看待當年南斯拉夫與蘇聯的決裂?那麼多社會主義國家,為何只有南斯拉夫敢跟中國一樣,對蘇聯的霸凌說不?
※中國是否會重蹈蘇聯軍備競賽的覆轍?
※為什麼美國沒有像蘇聯那樣發展高性能對地、反艦巡航導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