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怎麼面試設計師?設計師如何準備面試?


設計師與其他職位相比,相同的地方在於,也是一種高度依賴專業能力、依賴團隊協作的工作;不盡相同的地方在於,設計師的工作中既需要很多方法流程、又需要方法流程搞不定的創造性,既要非常理性的思考、又要非常感性的表達,既要思考產品外在如何被人使用、又要思考產品內部如何運作。這種矛盾衝突構成了設計師工作的本質,這也是設計師面試考察的基礎。

我的招聘和管理經歷:

- Google,十幾個人的用戶體驗團隊。都從事軟體產品的設計與研究,作為平台公共資源,為公司內的其他各部門服務。

- 創新工場,招聘和輔導了三四百位設計師和產品經理。主要從事軟體產品的設計與研究,分散在各創業公司中。

- INWAY Design,十幾人的設計諮詢團隊。從事軟硬體產品、服務、環境的體驗設計與研究,對外部客戶提供服務。

- 方橙科技,六十人的團隊。包括產品設計與研發、運營、市場等,開發自己的產品和服務。

- 優勢財富,三十人的團隊。包括產品設計與研發、運營、市場等,開發自己的產品和服務。

招聘要點

從面試官的角度來說:

  • 人是公司最重要的財富。對的人能把二流的想法干成一流的事情,錯的人會把一流的想法干成二流的事情。
  • 人的能力和文化同樣重要。對的人不僅自己會越變越好,還會帶動周圍的人越變越好。錯的人進來,不僅反而會讓你和團隊花更多的時間,結果還不好。
  • 招聘最大的成本,是找錯人 - 嘗試融入 - 出問題 - 替換,耽誤時間、事情和機會的總成本。
  • 你在面試的人,一旦通過,就會長年累月的跟你在一起工作。你願意和ta一起面對艱巨的挑戰和艱難的時刻么?如果確定是,才說同意招聘。
  • 初創公司比較難招到特別棒的人才,但也絕不能妥協。一方面儘可能招到當前階段能找到的最好的人才,另一方面努力培養自己的人才;讓候選人了解到你們是多麼努力培養人才,這本身就能幫你吸引到更好的人才。

從面試者的角度來說:

  • 這個公司想要什麼樣的人才?公司欣賞的人才標準和自己的價值觀一致么?
  • 這個公司的文化是怎樣的?和自己的價值觀一致么?
  • 目前相關團隊里的人是什麼樣的?
  • 公司有多重視設計崗位?自己能獲得哪些方面的能力提升?如何獲得?

招聘準備

從面試官的角度來說:

  • 招聘文案簡明扼要,說清楚工作內容和職位要求。行業普遍的要求,放不放其實並沒有那麼重要。對內,總結成3-5個關鍵詞,便於HR去檢索。
  • 招聘文案簡明扼要,說清楚企業自身的吸引力、尤其是差異化的吸引力(比如李開復老師投資,蘋果年度最佳,技術牛人leader,妹子多)。在招聘網站上,總結成3-5個關鍵詞,便於求職者來檢索。
  • 招聘文案中展現對職位的重視,以及積極的團隊文化。

從面試者的角度來說:

  • 對照工作內容和職位要求,是自己喜歡的、擅長的么?了解招聘企業的公司/團隊/創始人、業務/產品/服務、文化/環境,是自己喜歡的么?如果要申請,就根據要求調整自己的簡歷和作品集。
  • 作品集中的作品,要有針對性的突出,不要平均展現;只放你最優秀的作品,不求量多,有一件作品打動面試官就足夠;尤其不要放水平不夠的作品,這不僅是嚴重減分,更讓面試官質疑你的判斷力。
  • 作品集中對作品的描述,不要只是羅列做過的項目,一定要展現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不要只是展現你所應用的方法和流程,尤其要突出你做出的創造性的工作。
  • 作品集和簡歷合二為一。對於設計師來說,作品內容比簡歷內容更重要。或者作品集中帶有簡歷,或者簡歷中帶有作品集的鏈接。同時,請也為HR和面試官考慮,不要讓他們去下載一個巨大的作品集。尤其如果作品質量不高,會讓對方更失望。記住,你的作品集和簡歷是你最重要的一份設計作品。

  • 研究招聘企業的業務/產品/服務,找問題,準備好改進方案。

面試考察

從面試官的角度來說:

  • 專業能力
    • 請ta介紹過去做過最有成績的、最有難度的項目經歷,不停追問細節,只有親身認真做過,才能說出紮實的細節;多問幾個維度,交叉驗證。
    • 請ta介紹過去收穫最大的項目經歷,過程中是如何學習、提升的,不停追問細節。
  • 分析、創造力
    • 請ta介紹以前做過的一件事情,是如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評估結果的。重新來過可以怎樣做的更好,從多少方面、多少方法入手。
    • 把現在你面對的實際問題扔給ta,看ta怎麼分析解決,現場做方案,從多少方面、多少方法入手,遇到不會的東西怎麼想辦法。
  • 協作能力
    • 請ta介紹和同事或外部合作方協作完成一個任務的故事,遇到什麼困難,是怎麼解決的。
    • 請ta介紹有沒有和同事或外部合作方遇到過衝突、或者意見不一致,是怎麼解決的。
  • 文化契合度
    • 請ta介紹在過去工作經歷中,最開心的、最不開心的事情是什麼,為什麼。
    • 把現在咱們團隊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扔給ta,問ta怎麼想、會怎麼做。
  • 附加HR問題
    • 了解ta的職業規劃、穩定性、離職原因,如何評價之前的工作環境、希望要怎樣的工作環境,家庭情況等(注意,歐美公司嚴禁詢問種族、婚育情況,涉嫌違法)。
    • 了解ta對這份工作有什麼期待和顧慮。
  • 結論
    • 如果同意招聘/強烈支持招聘,進入下一輪。
    • 如果不同意招聘,婉拒或者安排補充面試。

從面試者的角度來說:

  • 仔細回顧自己過去的工作/項目經歷,理清其中的專業點、協作點,以及如何學習成長的。演練講出來,可以錄像看效果,還可以和朋友互相演練。
  • 平時的工作中就注意鍛煉提高自己的分析和創造力。任何任務都不只一種解決方案,多思考、儘可能多的嘗試多種解決方案,快速原型、快速檢驗。這是設計師本職工作中就應具有的基礎素質,在面試中你可能也會需要用到。
  • 學會講自己的設計,抓重點,有理有據,有評估方法。會用一句話講清楚,也會用3-5分鐘講清楚。
  • 清晰表達你對職業發展、團隊環境的要求,以及你願為此付出的努力。
  • 真誠表達,不要說謊,圈子很小。最重要的,還是平時的積累。

招聘過程中還要注意

從面試官的角度來說:

  • 招聘不只是HR的事,是每個人的事。你的朋友中就有最佳候選人(你了解ta的能力和文化),把你的手機通訊錄、微信、微博、Linkedin、脈脈等等都過一遍;相關的人都騷擾一遍,你並不知道ta現在的狀態究竟怎樣、是不是在看新機會。
  • 在各種綜合的、專業的招聘平台上都要下功夫。
  • 拿到候選人聯繫方式,第一時間聯繫,交流情況、約面試。好人才是被瘋搶的。
  • 面試的時候,如果不是萬不得已,一定不要讓候選人等。好人才是被瘋搶的。
  • 面試到不錯的候選人,最好最好當場送往下一輪面試,直至做出最終的招聘結論。好人才是被瘋搶的。
  • 面試到不合適的候選人,不要馬上草草結束,給候選人留下的壞印象是會傳播的。但也不用浪費你的時間,跟候選人了解相關行業、公司情況,(如果適合)和候選人坦誠交流職業發展建議,都是不錯的選擇。
  • 無論遇到合適或不合適的候選人,面試時間都是30-40分鐘為宜,最少20分鐘。
  • 無論遇到合適或不合適的候選人,都不要忘了花一些時間宣傳自己的公司/團隊,種一顆種子。
  • 及時(當天)寫面試反饋。簡明扼要,有自己的判斷,有判斷的依據事實,有招聘的決定。

從面試者的角度來說:

  • 從自己的朋友圈子、微信群、微博、Linkedin等社交網站中找人,了解自己應聘的企業/團隊中的情況。內部推薦通常不會讓你得到特別的優待,但是多了解內部情況能幫你做更好的準備。
  • 挑選主流的綜合、專業招聘平台,知乎、微博、Linkedin等社交平台,UI中國、站酷、視覺中國、Dribble、Behance等專業社區,在上面花一些功夫展現自己。讓別人能在網上直接看到你的工作成果和思考非常重要,並且在這些地方比在孤島一樣的個人網站更容易獲得影響力。
  • 面試的時候要帶自己的作品,不要列印出來(花錢,不環保,也無法最好的展現作品),帶電腦。
  • 面試的時候注意自己的著裝、儀錶、以及隨身攜帶的每樣東西,這些都是設計師能力和品位的一部分。
  • 無論面試結果如何,給對方留下好印象。圈子很小,人生很長。
  • 面試後作總結,為之後的面試做改進。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體驗幫」,翻閱我的更多分享。


這就是典型的矛與盾啊,能有點詳細的問題描述就更好了。

怎麼面試設計師,我一般的流程是這樣

1、你好,我是今天的面試官,請簡單介紹一下自己吧。(5分鐘左右)

先聊教育、再聊工作,介紹一下做了哪些事情,熟悉簡歷的同時,記一下一會兒需要重點考察的項目和專業知識、技能。

2、關於你簡歷上面的描述,我有幾個問題想問一下(30分鐘左右)

考察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專業能力的熟練程度和深入度、和產品技術同事的協作能力、對自己設計稿的表述能力等。對於偏執行的設計師而言,重點考察的能力項有三個:需求分析、業務執行、學習能力。很多年輕設計師把重點放在了炫技上,容易在這個環節掉鏈子。

3、我的問題問完了,你有什麼想問我的嗎(5分鐘左右)

根據候選人提問題的角度和深度,了解候選人對這次面試的態度,做出二面或拒絕的判斷。

設計師如何準備面試

1、簡潔直觀的簡歷和作品集,每個細節都多檢查幾遍,包括字型大小、對齊、大小寫、標點符號、文案的精鍊程度,面試設計師最不能接受的就是連簡歷的細節都做一塌糊塗。

2、提前演練所有可能問到的問題,並且掌握無論問題如何刁鑽,也能很快將問題轉移到對自己有利的描述方式上,對就是寫作文如何背範本的能力。

3、不卑不亢,謙虛好學。準確描述設計思路,不要執念於書本教條或大師語錄,設計師遇到的挑戰很多,每個產品的情況都不同,大公司的解決方案不一定適合你的作品,生搬硬套或過度包裝都會導致過不了關。

每個面試官都是從候選人過來的,雖然差距沒有老師和學生那麼大,但設計畢竟還是個技術活兒,臨摹還是原創、產品需求還是個人發揮還是能判斷個八九不離十的,不要試圖糊弄面試官,正直、進取、合作、創新的價值觀放之四海而皆準。


我說點初創互聯網企業的視覺設計方面的招聘經驗:怎麼面試取決於企業要招的是一個什麼級別的設計師:

  1. 主管級別的,那麼這個人的行業經驗必然要豐富,熟悉項目流程,知道如何分工,調節設計質量和周期的平衡,在設計圈子有一定人脈,能招到設計師也能找到救火奇兵,當然這樣級別的設計師一般是通過介紹來的靠譜,面試的時候也就聊聊對公司和項目的看法,不可能讓人家現場做測試;

  2. 如果是主力設計師,那麼一般由設計主管來面試,既然到了面試階段,說明他們的作品已經通過審核,接下來就是現場測試一下他們是否貨不對板,給一個界面的線框草圖,給三四個小時看他們做得如何,即使沒完成,經驗豐富的主管也能看出此人的斤兩;

  3. 如果是給主力設計師做副手的見習設計師,可能作品比較青澀,然而看得出有熱情,肯學習,指點他們把其中自己的一個作品稍微改進,比如配色上,布局上,看能否領悟要點即可。

設計師怎麼準備面試:

既然到了面試階段,說明你的作品和經歷已經通過審核,接下來自然是當面測試了(當然也有發任務給定時間讓應聘者在家完成的,我個人是比較反感這種遠程測試任務的,有騙稿的嫌疑)。還有就是如果去到一個公司發現面試的人根本沒有看過你的作品,那麼這家公司必定是不重視設計的,請三思。那麼我假設這家公司的主管看過你的作品,邀你去當面測試,你的準備應該是:

  1. 有收藏的用於參考的他人優秀作品集,方便你看到測試題目時快速確定整體的方向

  2. 有自己的一套素材庫,能快速找到合適的素材

  3. 了解從設計軟體到產品的過程,大致知道怎麼切圖

  4. 思考過該公司的產品最想展示給用戶的東西

大概就是這樣,能出設計,能聊理念,水平表現中上的話我想面上的幾率應該挺大。


最近斷斷續續面試了一些設計師,這裡總結一下最近遇到的面試者普遍存在的幾個問題,在ui設計行業的角度分享一下我的幾個觀點,

1、作品要精不要多

作品集是判斷設計師能力的第一要素,也是面試官對你最重要的參考依據。有很多面試者喜歡把自己各種作品都放在自己簡歷里來提升自己的項目經驗,甚至把沒完成的半成品也塞進簡歷。內存大下載難不說,往往這種時候面試官一定會以你最差的那個作品來判斷你的實際水平。

所以一定要避免質量參差不齊的作品集,只挑選自己最滿意的兩到三個項目展示,並詳細備註每個項目你所參與的工作和設計講解。讓面試官清晰的了解你各個項目的設計思路和方向。而不是放一大堆圖片塞滿壓縮包而看不到任何文字的信息,這種作品我認為是沒有走心的作品。

2、簡歷作品集過度包裝

將自己作品集包裝是很基本的要求,但是避免用力過猛。作品集展示的重點是作品本身,而不是一套套模版樣機。整套下來全部是各種不同方向的圖,傾斜的文字。整個看下來還得搖頭晃腦,這就是一個用戶體驗十分差的作品集。如果整個作品集看不到一張正常的圖那我可能不會考慮。所以美化的同時多關注瀏覽者的感受,怎麼樣才能清晰的將自己的設計思路有效傳達。簡歷也是一樣避免過多設計,簡歷大多數hr看,突出他們感興趣的主要內容是關鍵。

作品集順序,商業作品優先,redesign第二,視覺最後。

3、熱愛設計

每面試一個設計師我會問一個問題。你為什麼做設計?回答都大同小異,說自己學這個專業,自己喜歡設計...但當我一看作品時,大部分都是與工作相關的作品。幾乎很少練習作品,甚至平時都不做練習。這讓我很失望,如果對你來說設計只是工作,只是生存的技能,那我並不覺得你喜歡設計。真正的喜歡是會把他當成一個興趣愛好去經營,而不只是工作。那些dribbble上各種炫酷的視覺效果其實大部分後期根本無法真正實現落地到用戶手中。這些作品很多時候只是設計師跟隨自己愛好所做,把設計當成一種娛樂,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熱愛。

補充一點,對於新人設計師,視覺展示很重要,而工作了三年以上的,就需要更深層次的思考了,而不是純視覺的設計,需要更多的將設計和商業結合的案例會給自己加分。比如通過這個設計解決了產品的xx問題,如果有數據證明就更好。通過本次改進,頁面點擊量增加了30%... 等等。最大程度表現來設計的價值。

這幾點只是我這幾天面試的一些個人感受,也是我認為面試過程中比較重要的幾點,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幫助在求職路上的新人都能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有任何疑問也歡迎互相交流學習。


為什麼成為 UX設計師?

如果你經常逛推酷, 知乎, 或者一些專業的設計師論壇,博客,你會發現,第一批成為UX設計師的人,其實是誤打誤撞地落入這個行業的。那時候人們並不清楚UX設計師是什麼(儘管現在也很難給出一個明確的定義),也不知道這個行業是否有未來。他們可能只是在某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或是經朋友介紹,或是無意中看到招聘信息,開始對User Experience這個詞感到著迷。事實證明他們的冒險是值得的,短短數年後,大部分落入這片浪潮的人,在自己的崗位上找到了前所未有的滿足感。豐厚的報酬?能力的提升?這些都只是微不足道的方面。用他們的話說,是成就感讓我選擇留下並樂在其中。沒錯,當你的設計成為萬千人生活的一部分,你的每一份考慮,每一絲細節,都幫助,影響,甚至改變他人的生活,你會不愛這份職業嗎?

如何才能拿下一場UX設計師面試?

只要你願意,UX設計師的大門就會為你敞開。這絕不是心靈雞湯。毋庸置疑,一名優秀的UX設計師需要具備交互設計,視覺設計,信息架構,工業設計,人機交互等諸多能力。擔心自己能力不足?沒有必要。這些硬實力固然很重要,但在面試UX設計師時,軟實力更能為你加分。那麼,要如何準備,才能拿下一場UX設計師面試呢? 我從無數面經中提取出以下5點建議,相信會對你有幫助。

一、作品是最好的武器

作品,是一場UX設計師面試中,最硬的部分。短短几個小時,如何能判斷一個應聘者是否具備成為UX設計師的實力呢?如果沒有實實在在的作品,的確很難。你或許會想,我的設計過程,設計理念,並不是視覺的東西能夠表達的,我又不是面試UI,有必要展示作品嗎?答案是肯定的。視覺作品如圖片設計,用戶界面設計等,是一個UX設計師的基本功。就好比雕刻家一般都會畫畫,很多面試官都重視UX設計師的視覺設計能力。該提供什麼樣的作品呢?這個就取決於你想重點向面試官展示哪方面的才能了。作品可以是圖片,線框圖,視頻,app等。就前輩的經驗而言,包含自己以往設計作品的個人博客或網站,是展現硬實力的最佳方法。一個精心設計並維護的個人博客,圖文並茂,有助於面試官了解你的設計思路。換個角度講,能夠長期維護一個站點,是意志力的表現;能將作品生動地呈現在網頁上,則反映了你的代碼能力。

二、告訴面試官,你是個Team Player

為什麼UX設計師需要具備良好的團隊合作能力?這是因為,一個產品的從設計到開發再到上線,需要各方人員(包括產品經理,UI設計師,程序員,營銷人員,投資方等)通力協作。堅持還是妥協?面對分歧時,如何闡述,解釋,爭取,放棄,這些都很考驗UX設計師的團隊溝通能力。在UX設計師面試中,當被問到是否擅於團隊合作時,最好的回答,是簡述自己在設計過程中是如何解決與團隊其他成員的矛盾的。矛盾的解決,一方面考驗設計師的溝通能力和大局觀念,另一方面,對UX設計師使用的設計工具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客觀地講,設計工具是否具備方便演示,快速分享,及時修改的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UX設計師是否能成為一個Team Player。

三、千萬別跳過設計過程

設計過程(design process)是UX設計師面試過程中,最展現應聘者綜合能力的環節。很多應聘者在面試過程中,忽視甚至直接跳過了闡述設計過程的環節,這是非常嚴重的錯誤。設計過程通常來說遵循以下順序:

用戶調研,需求分析 &>草圖 &> 線框圖,原型&> 開發 &> 用戶測試

但設計過程並不是固化的。由於個體的差異性,不同產品對設計流程的不同需求,UX設計師在進行產品設計師有很多可以發揮的空間。每一個環節需要的時間,利用的方法都是可變的,而設計師自身的獨特性也恰恰體現在這些變數中。因此,如何介紹自己的設計過程,是影響UX設計師面試結果的關鍵。

四、做UX設計師,不僅僅是為了交房租

設計者大多是有情懷的,這也決定了,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UX設計師,首先要確保自己熱愛這個行業。如何在面試中證明自己對UX的熱愛呢?雖然目前來看,用戶體驗設計師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但這並不影響你對這個職業有自己的理解。你因什麼而與UX結緣,又是如何下定決心從事這個職業,這些都能讓面試官快速了解你,從而判斷,你適不適合加入到他們的團隊。

五、多刷面經

雞湯可以少喝,面試經驗一定要多刷。上文中我們提到的那些硬實力,或許不是短期內可以培養的,但面試就像考試,也需要去鑽研一些技巧。而獲得這些技巧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刷面經。UX設計師面試中通常會問哪些問題?該怎樣回答?UX面試中有哪些常見的錯誤?如何避免?如何做到知己知彼,做出最佳選擇?這些都是在一遍遍刷前人的面試經驗的過程中,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逐漸總結出來的。


推薦閱讀:

程序員面試怎樣搭配著裝,需要西裝嗎?可以穿九分西褲和運動鞋嗎?
為什麼去所有專業非專業廣告或品牌策劃公司面試文案策劃,總要做一些奇葩試題?
假如你去參加面試,面試官在你做完自我介紹後遲遲不說話(故意為之,考驗你的語言「引力」)怎麼機智處理?
是不是有那種可以刷級的編程網站,在面試時提供自己的ID,來證明自己的能力?
面試過程中HR如何分析一個人是否適合文案工作?

TAG:面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