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現當代文學研究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文後補充書單。

讀研一學期了,這裡與其說對讀研有什麼體驗,不如說是對現當代文學本身又有了怎樣新的看法。

首先,文學類研究生里存在著這樣一條鄙視鏈,研究文學理論的看不起研究文學的;文學內部,研究外國文學的看不起研究中國文學的;研究中國古代文學的,看不起研究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研究現代文學的又看不起研究當代文學的。曾經看過一句話「感冒無葯可治,所以世間的感冒藥最多;現當代文學最沒有研究價值,所以研究現當代文學的人最多。」殊不知現代、當代是一個發展著的概念,對於50年代的人來說,今天所謂的「現代」就是他們的當代。再比如我們今天稱半個多世紀以前的時代為當代已經是很彆扭了。之所以有人否定現當代(尤其是當代)的文學的價值,不過是因為這些作品還沒經過「經典化「,已經經典化的權威們也一直再被質疑。這個問題很大,在這裡,我只想說,在杜甫的年代,杜甫並不是聖人。

現當代文學研究生的專業課不是很多,主要是對本科中文專業在現當代文學領域的深入和拓展。不上課的時間當然就是讀書了,每門課的第一節課,老師往往會列一個長長的書單,有些地方很可怕,比如「以下作家請讀全集」,「以下作家重點閱讀」。還有很多理論性的書,那書名真是第一回聽說,十本里有八九本在噹噹京東亞馬遜上是別想買到,只能去大的書店或者孔夫子舊書網上試試運氣(我們經常只能找電子版自己列印)。

關於現當代文學的課程,我最大的感悟有兩點:一是發現對文本中之前有太多的東西沒有體會出來,對之前讀過的東西有了新的理解。二是對文學批評這方面,什麼接受美學、敘事學、結構主義、解構主義、後殖民主義、女權主義、歷史主義、新歷史主義,本科階段只是走馬觀花般大概了解一下,都只是一個很模糊的印象,而研究生階段是要真正深入了解而且運用了,不然拿什麼寫論文。順便說一句,以前總覺得文學批評這東西很煩很沒用,文科生總是喜歡感性的體會,不喜歡系統的理解,不過現在覺得文論確實有它深刻的內涵,不可或缺。

現當代文學研究的具體分類並不是那麼清晰,比如古代文學可以以年代分期,外國文學可以以國別,文學批評可以以方法。簡單說一下,有以作家或作品為主,以某年代為主,還有文學思潮,文學現象,詩學戲劇散文,女性文學,少數民族文學,影視文學,邊疆文學,左翼文學等等,彼此之間往往存在交叉,不會獨立的存在。所以研究生階段作品的閱讀量,對文論的使用與理解非常重要。

再談談讀書,本科四年我大概讀了300多本書,一讀了研究生還是覺得讀得太少了。好在,又有了這三年時間。現當代文學這個學科涉及面很廣,對閱讀量挺有要求,現當代文學作品實在太多,總覺得哪本沒讀過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學現當代的,所以想報考現當代文學的同學,早點開始吧。至於讀什麼,網上能查到不少書單,可以找找那些大家開出來的,大約不會錯。我自己而言,作家作品方面我是有一點自己的看法,感興趣的話可參考我在知乎上的另一篇拙作。不過對於理論來說,我了解還太少。

最後寫一點實際的,對於打算報考現當代文學研究生的同學,關於學校的選擇,因素太多了,而且大多是跟自身有關,所以自己研究吧。難度方面,我感覺現當代這一塊報錄比在所有專業里還是偏低的,因為報的人多,要的人卻不是太多。還有一個要命的門檻是英語,文學類英語的國家線是最高的,一度達到55,我備考的時候最主要的時間都用在了英語上。不過不管怎麼說,最重要的還是興趣。這裡套用高華教授的一段話,也是我對為什麼選擇現當代文學的答案——

再被問及你為什麼學歷史的時候,高華教授這樣說:「人們都說,學歷史可以鑒往知今,增進人類智慧,這都不錯。而在我看來,它就是一個私人愛好。中國人的歷史意識特彆強,有些人就喜歡讀歷史書,而我就是其中之一。」

——————————————————分割線——————————————————————

不少同學諮詢我關於考研的事情,在這裡說一點我自己的感受,只是個人見解。

首先,為什麼考研?很多人考研其實是在逃避就業,大學的生活實在太美好,不想那麼早踏入社會。我覺得,這種情況還是沒在大學裡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不妨先找份工作乾乾,多讓自己去嘗試一下。

還有是反正大三大四了,也沒什麼事干,別人也都在考,那我也考考看。這種情況最大的問題是很難堅持下去,也就是考研動力不足,複習考研還是蠻辛苦的,要知道,很多人都是在考研前一兩個月選擇放棄。

再有,考研是為了找一份更好的工作。這種可以理解為是為了學歷,有一個更高的起點。不過兩三年的工作經驗遠比學曆本身重要,花了那麼長的時間在學校真得會比同樣的時間去工作,掙得更多嗎?

很多人在選擇考研方向的時候第一個問題就是,這個專業的就業方向如何,可以去做什麼高收入的職業?這裡,我想說,就業選擇多的是人,不是專業。收入高的同樣是人,不是職業。

我覺得考研是想站在更高的地方看看這個世界。提高自己,開開眼界,交更牛的朋友,認識更牛的老師。當然,還有真心想做學術,原意以此為自己一生的努力方向,雖然這種人越來越少了。

關於學校的選擇,就四個字,去大城市。當然,這是對沒有明確目標的人來說,不過大部分人選擇報考學校的時候,說實話都是模模糊糊就選了,包括我自己也是。去大城市機會會多得多。

至於怎麼準備考研,公共課英語政治知乎上都是很不錯的回答,我當時也是參考了,不過歸根到底還是得自己努力。專業課方面,只能說是多讀,多背,考研還不太需要有自己的觀點,有時間我補充一個書單,我覺得對考研和之後讀研比較有幫助。

—————————————————補充書單——————————————————————

只列理論書,不列作品。

A 入門級

木心《文學回憶錄》:個人很喜歡的一本書,內容涵蓋古今中外,甚至包括少有人提及的西亞、中亞文學。書中有很多獨特的觀點,木心的語言風格非常古樸、洗鍊、典雅,閱讀過程本身是一種享受。

孔慶東《國文國史三十年》:上下兩冊,個人認為對現代文學三十年作一個大致的了解,這大概是最好的一本書。孔慶東人很左,有時不大招人喜歡,但本人學問確實大,他寫金庸的文章我很喜歡。

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一本毀三觀的書,很多觀點比較有衝擊性。一本書捧紅了張愛玲、沈從文、錢鍾書。最好是看港台出的未刪減版。

陳思和《中國現當代文學名篇十五講》:引導我走進中國現當代文學大門的書。

錢理群《魯迅文學十五講》:了解魯迅的比較淺顯易懂的一本書。

朱立元《當代西方文藝理論》:介紹了各種當代西方文藝理論,比西方人寫得好懂一些。

胡亞敏《敘事學》:學習敘事學的入門書。

韋勒克、沃倫《文學理論》:關於文學理論的經典。

B 基礎類

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論》《中國近代思想史論》《中國現代思想史論》:很有影響的三本書,李澤厚的美學著作《華夏美學》《美的歷程》等,還有《論語今讀》都值得讀讀。

卡林內斯庫《現代性的五副面孔》:現代主義,先鋒派,頹廢,媚俗藝術,後現代主義。

愛德華
薩義德《東方學》
羅素《西方哲學史》

劉小楓《現代性社會理論緒論》《沉重的肉身》《拯救與逍遙》:文筆很好,很有思想。讀劉小楓的書,讓我重新認識了現代性。

福柯《瘋癲與文明》:現代知識分子怎麼能不讀福柯?

陳嘉明《現代性與後現代性十五講》:了解現代性後現代性的入門書。

C專業類

錢理群《心靈的探尋》:講魯迅的書,很喜歡錢的語言。

錢理群、黃子平、陳平原《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三人談》洪子誠《問題與方法》陳思和《中國新文學整體觀》汪暉《反抗絕望——魯迅及其文學世界》王曉明《無法直面的人生——魯迅傳》《20世紀中國文學史論》李歐梵《現代性的追求》《鐵屋中的吶喊》《中國現代文學與現代性十講》

楊聯芬《晚清至五四:中國文學現代性的發生》:了解中國文學現代性的發生很重要的一本書。

李楊《50——70年代中國文學經典再解讀》:關於經典的再解讀也是當前很熱門的一種研究方法。

王德威《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想像中國的方法》《中國現代小說十講》《當代小說二十家》:「沒有晚清,何來五四?」王德威的這個觀點影響深遠。王的書我重新理解了「想像」這個詞,「小說不建構中國,小說虛構中國」。

柄谷行人《日本現代文學的起源》:書中提出「風景之發現」,這個說法太重要了,體會書中的「內面之發現」、「兒童之發現」,都會很有收穫。

趙一凡《西方文論關鍵詞》:很厚。

喬納森 卡勒《文學理論》,福斯特《小說面面觀》,

米蘭昆德拉《小說的藝術》:一本小冊子,很好讀。

陳白塵、董建《中國現代戲劇史稿》

《中國新文學大系》導言集:《中國新文學大系》是部龐大的書,總序和各篇導言的影響和意義可能更大。

道格拉斯 凱爾納、斯蒂文 貝斯特《後現代理論》傑姆遜《後現代主義和文化理論》,巴赫金《小說理論》

此外,關於馬列文論、西馬文論、形式主義、結構主義、後結構主義、解構主義、精神分析學、神話原型理論、敘事學、女性主義、新歷史主義、後殖民主義、文化批評、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的相關書目就不一一列了。

相關說明:A類適合考研階段閱讀,都是比較基礎的,而且有的屬於比較好讀的。複習考研階段還要好好閱讀各類文學史B類不直接和文學相關,但都屬於構建知識體系必須的書。C類一般是讀研之後優先讀得,當然,到這個階段需要讀得書就太多太多了,我也讀得有限,有一些附了簡評,所列的這些是根據老師的推薦加上自己的閱讀體會選出來的。


2016年9月2日更新:暑假的時候因為導師的課題,在家看了周作人幾乎全部的東西。突然發現魯迅好可愛。

因為畢業論文,最近在看《魯迅全集》。

我感覺我要死了。

—————————————————————大家別顧著感謝啊,點個讚唄?—————————————————————

現當代研究生狗自來答題。

很羨慕一樓@三尺的學術修養或者是學術造詣,感覺他(她)正在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樂在其中。在此,作為現當代研究生學渣的我向他(她)表示崇拜之情。

下面是我個人的學(等)術(死)之路。

我本科是一普通的二本學校,當時年少不懂事啊,以為自己讀了幾本現當代的小說,散文就是對現當代的愛呀,於是毅然決然地開始了複習考研的不歸路。

考研的過程就不說了,與題目不符。說說我現在的研究生生活吧。

現在我在一國內知名211大學讀現當代。在選導師之前也做過一些工作,基本摸清學校一些導師的研究範圍,結合自己的興趣選擇了自己中意的導師。呆萌的傻白甜從此以為自己要過上清新,文藝的研究生生活了——尼瑪,原來是苦逼生活吧!!!

因為個人的興趣在散文,喜歡周作人開創的這樣一個傳統,希望做點這方面的研究。對民間文學或者少數民族文學,民俗學都很感興趣。我不太喜歡很正統的一脈,所謂的魯郭茅巴老曹之類的我都沒怎麼看過或者說沒有怎麼主動的看過——研究現當代得怎麼說也繞不開魯迅啊,可是我就是對魯迅無感。生無可戀。

尼瑪,這學期我們導師開始搞魯迅方面的東西了,經常讓我幫他打打雜!尼瑪,痛苦啊。我連魯迅的小說都沒看全過(散文,雜文之類的看得不少)

導師經常布置些任務——毫無疑問,與魯迅有關,我真的是很悲催——每天做夢都會夢見自己很痛苦地在搞魯迅。毫不誇張,每天基本睡得很不好。

暫時寫到這裡,有空再來。(???????????)

……………………華麗的分割線………………

前天終於把導師交給我的魯迅搞完了,把郵件發給他得時候真的hin忐忑,因為對魯迅所知甚少,即使知道的也是從文學史里死記硬背的,直觀的感受真的不多。花了一個寒假的時間,把魯迅的一些東西(非小說)系統地看了下。不過,任務總歸是完成了,感覺心裡的石頭落地了。本以為會被導師批,沒想到導師說我下的功夫蠻多,雖然不是特別的誇獎,但是也還是不太那啥的評價。魯迅的事情告一段落。

這學期來,我比較積極,小夥伴們都說我像打了雞血一樣。不喜歡魯迅就不喜歡魯迅吧,又不是每個人非研究魯迅不可。我也和導師溝通了我的想法,導師也很理解我,也給了我很多建議——其實我和導師還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的,要不然我也不會選他。

反正我要以積極的心態去完成我的研究生生活。

有空再來。(∩_∩)

——————————————————————我又來了。只想告訴大家一個消息:畢業論文與魯迅有關。迷之微笑.JPG


2017.11.29更新。

12月要寫一堆論文,崩潰…

部分作業:

跨專業考過來的我

覺得自己啥也不會。

生無可戀.jpg

——————————2017.9.12更新啦

開學第三周。

課表:

咳咳,中間一串3、4節都是我自己蹭的本科生的課(我本科是英專)

所以說呢,這學期專業課太少了,只有三門。而且國學專題和文學方法論還是文院研究生都要上的大課……

只有現當代文學史專題研究這門是我們專業20人的小課。

第一個專題是新世紀文學。套路大概就是老師先給個小書單,比如

底層寫作

曹征路《那兒》《問蒼茫》

方方《塗自強的個人悲傷》

東西《篡改的命》

羅偉章《我們的路》

回去……就讀這些作品。然後下堂課老師就可以結合這些作品開講底層寫作了。

唔……下周講非虛構寫作,又是留了個小書單……嗯。不清楚中文系的同學們怎麼想,我這個跨專業的是覺得作業=讀小說還是挺幸福的。

導師選了,不過還沒進入師門,就更新到這裡。


謝邀。現在是現當代文學專業二年級了,在鳳凰生活雜誌做實習編輯,不同於三尺的回答,我想我是一個真正不熱愛學術的人因為懶得考研成績又還可以,被保送本校研究生才走上學術之路的,所以我就站在一個非典型性學渣的立場上說幾句。

首先,我們學院是本著所謂跨學科+綜合制教學的思想來教學,幾乎每星期都會舉辦一些大咖雲集的學術沙龍和學術會議,上星期五來的是北大電影學院的戴錦華老師做《數碼轉型時代的文化地形》學術報告。因此即使是無心學術的同學,在這樣的氛圍中也很難不受到啟發和觸動。講座內容有人類學、哲學、甚至法學方面的知識,可以幫助開拓思路,打開視野,這對於所有現當代文學的研究者來說,都是一個必要的前提和有力的幫助。

其次,我們專業課很多,從現當代文學、史料、中華文明經典選讀直至研二的文學理論、現當代文學史論,每星期都排得滿滿的,周末有時候也要上課,好多次回到寢室已經晚上10點多。繁重的課程需要我們去閱讀各類書籍,不光是小說,除非你不想畢業。同時,每個學生基本本周至少一到兩篇課堂讀書報告,一篇小論文。做讀書報告需要你把自己理解的東西講出來,這樣的方式強迫你必須消化你所輸入的信息,才能夠做到深入淺出。

舉例,文藝理論課上,我做的彙報是關於德里達的解構主義和羅蘭巴特的後結構主義的解讀,短短一星期準備時間,我這個沒有任何西方文學理論基礎的學渣瘋狂閱讀了卡勒的《論解構:結構主義之後的理論與批評》里關於這一部分的內容還有羅蘭巴特的《S/Z》等理論著作,然後做了PPT。當然中間無數次看不懂看到想吐,有個晚上跟我娘親打電話沒忍住哭了,覺得自己智商這麼不夠還讀什麼研,好在最後的結果是,我通過ppt方式將我所學到的、了解到的給大家講出來,老師覺得我get到了重點,且能有所領悟,就覺得付出很值得了。

再一個要提的是我們的必讀書目考試,學院列了一個十本書的書單給我們,研二開學考試,不過的話延期畢業,後果自負。

書目包括:

特里·伊格爾頓著,伍曉明譯,《二十世紀西方文學理論》,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7 年版

霍爾著,徐亮譯,《表徵:文化表象與意指實踐》,商務印書館 2003 年版

盧卡奇著,燕宏遠等譯,《小說理論》,商務印書館 2012 年版

雷蒙德·威廉斯著,高曉玲譯,《文化與社會》,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1 年版

巴赫金著,白春仁等譯,《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問題》,北京三聯書店 1988年版

竹內好著,李冬木等譯,《近代的超克》,北京三聯書店 2005 年版

蔡元培等著,《中國新文學大系(1917-1927)導論集》,嶽麓書社 2011 年版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文藝論集》,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

王曉明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論》修訂版,東方出版中心 2003 年版

李澤厚著,《中國現代思想史論》,北京三聯書店 2008 年版

於是,整個暑假就奉獻給了這十本書,儘管自己必讀書目考試最後考得也不怎麼樣~但是對寫論文素材的積累,對學術視野的打開,影響都是很大的。

說這麼多,其實我自己仍然堅持不讀博,不繼續學術之路,因為正是對這一領域的了解,我才更清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所在。當然,我不認為沒有學術愛好的人就不能走學術之路,只要你天賦異稟。比方說我認識的一個學長自詡絲毫不喜歡學術,但他思維嚴謹、哲辯性強、論文寫得頭頭是道,現在已經被香港中文大學錄取為博士生。但是,我也毫不後悔當初會選擇現當代文學這一專業。回首一年多來的學習生活,我從完全讀不進去理論的書,到現在可以提出一點見解,從最開始的讀書心得體會,到8000字左右的課程論文寫得像模像樣,對現當代文學的投入和學習教給我不僅僅是文化知識,我想更多的是一份踏踏實實的態度,和嚴謹認真的治學之道,以及面對失敗、面對挫折毫不氣餒的精神。很簡單,讀這個專業,你的付出,一定可以看得到回報。

最後,我想給報考這一專業的孩子一點建議。

1、在你有空讀書的時候先多讀一些經典文學作品,理論著作不著急看。

2、從讀研開始就慢慢尋找自己的興趣點,為寫碩士論文打基礎。

3、博覽不如精讀。學會文本細讀,做筆記,寫讀書報告,要把輸入輸出結合起來,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對於讀了研但是想畢業就工作的孩子,假期千萬不要荒廢,除了讀書,適當做不同的實習,從而找到你人生的興趣所在。不至於到畢業找工作的時候既沒有學術成果,也沒有實踐積累~


恨自己看的書太少。恨自己的想法不夠深刻。


首先謝謝您的邀請。 我說一下讀現當代文學的感受吧。簡單介紹一下個人情況,我喜歡讀文史哲方面的書,文學尤甚,但古文太過晦澀,故喜歡現當代文學。後進入研究生跟隨一牛人導師學習,越學越知道不足。

這個專業主要涵蓋現代和當代兩個階段,主要研究方向有啟蒙運動與新文化運動,魯迅研究,現當代文學思潮,現代詩歌研究,現當代小說研究,通俗文學研究,港台文學研究,當代文學與文化等。剛開始就是隨便讀書,有課就聽,後來發現書很雜亂,這個專業的許多導師也是良莠不齊,聽後沒啥收穫。後來就常去圖書館讀些有含金量有見解的書,像李歐梵王徳威等人,但要想學得紮實,一定多讀文本,我跟導師學的都是文本細讀的方法,沒有什麼高大上的西方文論,但我很喜歡,也很受益!

其實讀研的主要收穫不在於讀多少書,因為書是讀不完的,但他教給了我們一種學習的方法,一種思考問題的思維方式!以上。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如果你想繼續讀博或是在學術上有所追求,那麼個人覺得,得大量讀書,多發論文,最好是發質量比較高的。

學生自主學習時間比較多,壓力不是很大,想工作的話可以研二找實習,準備考公務員,考博等。


佔個位置,18年來回答。


學長還在嗎?


開始了為了寫論文而看書的日子。


推薦閱讀:

如果從魔獸世界中AFK的你給自己所玩的角色寫墓志銘,你會怎樣寫呢?
中國當代詩人你知道幾個,能稱得上好詩人的呢?
這個對子應該怎麼對?
想考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研,複習階段有哪些書(專業)可以推薦一讀,除了考試考試參考書目?
有哪些必知的文學常識?

TAG:文學 | 研究生 | 考研 | 中文系 | 中國現當代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