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好玩的地方求推薦,來好幾個月了,沒有出去看看?

來上海好幾月了 沒有出去轉轉!去的老是那幾個地方!


其實上海真正有魅力的地方,並不在於城隍廟,東方明珠,南京路等地方的喧囂繁華,反而是隱秘在這些繁華背後,散落在角落裡不被人所知的那些復古小巷。

如果你真的想了解上海,首先我推薦你去逛武康路。

武康路位於上海市徐匯區,原名福開森路,建於1907年,至1943年才更名為武康路,是上海現今保存最好、最具歐陸風情的街區之一。

到武康路一看建築,二看歷史,三看文化。

武康路上的老房子密度之高在上海首屈一指,各式建築應有盡有、精彩紛呈,猶如一個世界建築「展示廳」;陽光從法國梧桐的枝椏間瀉了一地,拾起的是那一個個上海灘上的大人物以及關於他們的傳說,好比中國近代史的一本「上海城市回憶錄」;歷經百年,武康路依然氣韻飄香,成為會晤文化名人、探索人文與創作、追憶歐陸風情的「文化沙龍」。

先附個高清手繪地圖:

現在,我們就沿著這條梧桐樹下的百年老街,一路行,一路看,一路聽這些老公館的故事。

————————————————————

武康大樓

從淮海中路進入武康路,最先看到的就是轉角處的標誌建築武康大樓。

位於武康路與淮海中路交叉口的武康大樓,是上海迄今為止最文藝的轉角建築,它原名諾曼底公寓,又稱東美特公寓,是旅居上海的著名建築設計師鄔達克在1924年的代表作品。這位偉大的匈牙利建築設計師在上海建造了120多棟各種風格的異國建築,其中至少有一半被稱為奇蹟。若不是他,哪來如今風華絕代的武康大樓和上海人引以為傲的萬國弄堂,

國際飯店、大光明電影院、沐恩堂、愛神花園、美豐銀行等都是大師的作品。

造型獨特?其實是「情非得已」!

驚嘆武康大樓造型特別的同學先冷靜,其實這塊最小夾角只有30°的不規則土地,是當年侵華各國在上海租界之爭的產物,說穿了就是——「邊角料」。當初萬國儲蓄會聘請鄔達克擔綱建築設計,搞不好大師的內心也是萬馬奔騰的!

不得不說大師真的很厲害,這樣一塊不規則的三角形地塊,不僅讓他把土地利用率發揮得淋漓盡致,還硬是通過獨特的輪船式三角建築演繹出了濃濃的法式文藝復興風,讓這裡成為了經典中的經典!

武康大樓坐北朝南,樓身狹長,從西側看像一艘輪船,總讓人產生「諾曼底登陸」的聯想。武康大樓樓高8層,成古典主義「三段式」,分為檐部、中間部(主體)和基座。建築看點有三:一是連續的拱廊通道,商店設在廊內。這是針對公寓所佔的地面狹長、緊貼馬路而採取的靈活處理,巧設騎樓式通道讓出可躲風避雨的空間,以方便行人顧客通行與購物。二是在街頭轉角處,從第三層朝上設有出挑的陽台,猶如船艦上的瞭望台,既方便住戶步出室內觀望街景,又豐富了正立面形態。三是第三層有三角形山花窗欞,還有花瓶式欄杆,十分醒目,透出古典式建築的風韻。

大樓里的電梯彷彿是老電影里的道具,至今用的仍是「半面鍾」來顯示電梯到達的樓層。大樓還有個人性化的設計細節,就是這裡的每一戶房間都朝南,走廊向北,令居住者覺得相當舒適。整棟樓房有梁而沒有承重牆,所以每戶人家的房型都不相同。曾經有很多文化人物比如吳茵、鄭君里、秦怡、王人美、趙丹、孫道林都曾居住在這裡。

————————————

武康路395號

這是一幢帶有西方新古典主義風格特徵的獨立式花園住宅,創建於1932年國立北平研究院的藥物研究所曾落戶於此,1977年至2003年期間,此洋房由上海電影演員劇團使用。

?

到武康路395號重點是欣賞其建築外貌。這座花園住宅的外形設計上受到義大利文藝復興後期帕拉第奧別墅建築形式的影響,住宅特彆強調並追求對稱形式。它外形整體上為上下三段式,底層是基座,二層以上是主要生活空間。住宅的南立面相對簡潔。 這座住宅在某些細部也帶有巴洛克風格的意味。例如,入門柱廊間的欄杆為纏繞的緩帶式樣,中間為橢圓形漏花,是一般建築中少見的。三層北立面,由牛腿跳出的弧形陽台富有的老虎窗,有意特別突出屋面,而且做成橢圓形,與普通的三角形不同,下部有流暢的卷草紋飾及繞門,窗洞呈拱券,有多層線條裝飾組成。

最為叫奇的是,拱頂下裝飾為草葉紋樣,十分繁複。所有這些刻意設計的裝飾,多多少少體現出巴洛克建築的藝術特徵。強烈的莊重、對稱,強烈的凹凸感及由此產生的立感,強調曲線、曲面,產生了強烈的扭曲感。當然,由此設計更彰顯住宅的華貴不凡的氣質。

——————————————

武康路393號

這是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武裝起義的主要組織者黃興於1916年在上海居住過的寓所,人稱「黃公館」。

?

1916年7月,辛亥革命元勛黃興(1874-1916年)應摯友孫中山之邀,從美國經日本輾轉回國,住進了這座剛修建完工的西式住宅。此時黃興已身患嚴重胃疾,但仍以極大的熱忱投入到革命事業中,日夜操勞。同年10月31日晚10時,黃興病重,終因醫治無效與世長辭。雖然黃興只在此生活不足4個月,但期間孫中山曾兩次來這裡與他共商要事。「黃公館」現已成為民宅,不對外開放。 武康路393號甲,即武康路旅遊諮詢中心?徐匯老房子藝術中心現在所處的這幢房子實際是在黃興先生逝世以後在其寓所後加蓋的,中心對外開放,免費參觀,內有多幢等比例縮小製作的老房子模型,每月第一個周六下午的「漫遊慢品武康路」活動更是為喜愛老洋房的朋友提供了更多了解老洋房背後故事的機會。 武康路393號甲開放時間:9:00-17:00(全年無休)。

——————

武康路390號

上海汽車工業公司辦公樓,是上海優秀的歷史建築,磚木結構,平緣四坡紅頂。一層東、西、南三面均有敞廊,互為相通。採用平拱、圓扶門窗洞。牆面塗淺黃色,白色邊框,體現出活潑歡快氣氛。南面屋頂中部有突出弧形山牆老虎窗,雅緻新穎,風格獨特。

?

這裡曾是義大利駐滬領事館,許多中國青年通過來此作申辦赴意登記手續,走出國外,進行語言與其他專業學習以及從事工業、服務業和手工業等業務。許多海外華人以及日益增長的外國朋友都通過這裡的介紹,紛擁而入來到上海,與上海青年大學生直接接觸,感受其異國他鄉的風情風味。

————————

武康庭

位於武康路374與376號,坐落於靜謐的昔日法租界區。「武康庭」提倡優雅生活的理念,以其融合了歐洲和海派文化的氛圍為武康路平添了一抹優雅與愜意的生活情調。

?

武康庭素有小歐洲之稱,庭內隨處可見的西班牙小尖頂和法式紅磚老宅都是承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保護建築,有曾為民國時期外交官的宅邸的,也有為原上海儀錶局辦公樓的,還有為原涉外星級賓館的。 現在「武康庭」里的租戶包括:連年獲獎的法國餐廳、展覽紛呈的畫廊、專業的葡萄酒店、別緻的花店、歐式服裝店、休閑咖啡店、一站式美容店等等。攀爬在牆沿的常春藤,露天各處擺放的融合了各自餐飲風格的桌椅,以及與環境完美結合的雕塑藝術……萬國文化,千種風情,一覽無餘。

——————————

武康路274弄

建於20世紀20年代晚期,屬於現代派建築,局部帶有裝飾藝術派風格。

?

有南北花園,呈L型分布。南立面對稱,造型簡潔,鵝黃色水泥拉毛牆面以立磚飾帶壓檐,二層中部有出挑的大陽台,目前皆已封窗加頂。無檐平屋頂不設平台,南側牆面有維修鋼梯通往樓頂。北部有突出的柱形樓梯間,其外牆為大塊玻璃窗。北側內院中間設花壇,四周環繞分布汽車間和輔助用房等,整體布局合理。 1950至1952年,抗日名將、原全國政協常委鄭洞國曾居住於此。鄭洞國,湖南石門人,是最早參加抗戰的國民黨將領之一。

————————————

武康路240號

開普敦公寓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最大的設計機構公和洋行後期傑作。這是一幢混合結構四層樓現代公寓,公寓沿街立面十分簡潔,淡黃色外牆體,樸實無華又充滿朝氣。

?

長方形與四方形的窗框外凸,讓室內充滿陽光,很好的滿足了居住者嚮往陽光與溫暖的傳統願望與居住習慣,方窗旁鑲嵌著小圓形的窗洞,內鑲四方形的小鋼窗,形成和諧的對比,增強了活潑向上的氣味。整幢大樓酷似一艘乘風破浪,一往無前的大船。 為何要把公寓樓設計成船型?20 、30年代是上海近代建築發展的高潮期。無數中外富豪競相在徐匯地區興建別墅、公寓。無序且相爭的房地產開發產生了不少街頭轉角的「邊角料」土地。在這寸土寸金的舊上海,這種地都顯得尤為可貴。開普敦公寓這種三稜體的船艦形設計因地制宜,是富有創意的成功範例。可以說,這種建築造型幾乎很難在上海市區其他地方再找到了,這就是開普敦公寓建築設計的唯一性與獨創性。 大樓現為普通民居,不對外開放。

挨著開普敦公寓的國富門公寓建於1936年,屬現代派建築。這是一幢混合結構的五層公寓。每層二間一套,共8套。底層是後加的附屋,樓上是公寓。

?

該公寓是為紀念一位曾在我國雲南省的郵局裡工作過,後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並戰死在戰場上的法國僑民國富門(Kauflman)命名的。鑒於他在戰場上的事迹,法國租界當局還將淮海中路旁的一條幽靜的小街也命名為國富門路,這就是在上海頗有名氣的華亭路。國富門公寓按其解放初期在武康路上的門牌號也被稱為「二三二公寓」。

武康路210號花園住宅有著一個令人無限遐想的「羅密歐陽台」,是武康路之游中最為浪漫多情的地方。這幢西班牙式花園住宅,建於1932年。這座洋房最有趣味的設計是:住宅主入口處圓拱形門與牆面處理成弧形,其設計成對著轉角與二樓窗戶的「小陽台」。

?

這幾乎與朱麗葉家的花園陽台如出一轍,不高不矮,彷彿就是留給「羅密歐」們去爬似的。假如樓前能有一片花木扶疏的小花園,那准能在此上演羅密歐爬陽台這場戲了。 關於這幢洋房有「羅密歐陽台」這個名字還有另一種說法,是陳丹燕在著作《上海的風花雪月》里對它有一段傷感而優美的描述:「路邊的一棟黃色的小樓,……,不知道是哪個朋友曾經點著它說,那是羅密歐要爬的陽台,從此,大家都叫它羅密歐的陽台。慢慢經過那義大利式的半圓的陽台,看明黃色的牆面上暮色初合,再看暗著燈、玻璃臟髒的陽台長窗,耳畔突然想起的,是羅密歐的歌聲:聽不懂的愛情宣言。」

——————————

武康路117弄2號

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徐匯區登記不可移動文物。這棟西班牙風格的花園住宅建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

?

東部建築為三層依次後退,二層窗戶或是小圓窗或是條形豎窗,別有風味。建築南面是花園,兩株白玉蘭高大茂盛,地上草坪修剪也十分齊整。 抗戰勝利後,原國民政府總參謀次長李及蘭曾在此居住。新中國成立後,原上海市市長曹荻秋曾居住於此。

武康路117弄1號花園洋房建成於1944年,曾是原金城銀行總經理、民國大金融家周作民的舊居。解放後至「文革」,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丕顯、原中共中央華東局書記魏文伯曾先後居住於此。現為上海市優秀近代建築保護單位。

?

這是一幢中西合璧混合式建築,外形具有西方折衷主義風格,樓高3層,坐北朝南,磚木結構,由當時上海華籍著名建築設計師範能力設計。整幢建築外形帶有較多的西班牙式花園住宅的特色,而室內裝飾則是中國傳統風格。住宅從整體布局到細節布置,中西建築元素相互揉和補充,西班牙式的節奏明快、熱情奔放與中國傳統式的文靜典雅、含蓄秀美形成和諧共存,創造出宜景怡人的居住環境。

武康路115號的密丹公寓,原業主為民國時期的孔祥熙家族,是孔祥熙眾多房產中的一處。它建於1931年,由法商賚安洋行設計,屬當時常見的現代派建築,採用30年代最為時髦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具有明顯的裝飾藝術派風格。

?

屋頂裝飾圖案受巴洛克風格的影響。出牆呈曲線形,加上其多變的卷渦,使建築外形與大象相似,十分有趣,人們喜歡將它比喻為「大象屋」。住宅的另一特點是:入口處採用內凹手法,在門上方逐步出挑,別具當時風靡一時的裝飾藝術特徵形象。 造型優美、別緻的密丹公寓,走過近80年的滄桑歷程,仍保存完好,風姿猶存。現為普通民居,不對外開放。

武康路113號,是巴金先生在上海的住宅,也是千萬讀者心目中的文學聖地。這裡免費對遊客開放。

?

巴金故居是一棟簡樸而略顯敦厚的建築,建於1923年,主樓是座假三層建築,這棟歐式獨立式花園別墅在外觀上受到了現代建築風格的影響,但室內仍具有傳統洋房的要素,壁爐、天花線腳、朝向敞廊的寬大百葉門等。1955年9月,巴金一家遷入,並定居於此,這裡是他生活時間最長,寫作著作最豐盛的地方。《隨想錄》等諸多重要作品都在此創作。走進巴金故居,您可以近距離接觸巴金生前寫作、會客、生活的復原場景,還可以通過專題展覽一睹巴金故居收藏的重要文獻資料。漫步花園,這裡的花園四季如春,玉蘭、櫻花等花木多為主人當年手植,在院子的步道上曾留下巴老當年的足跡。

武康路107弄2號,陳果夫舊居。這棟英國鄉村式建築風格的花園住宅建於1946年,陳果夫曾於1946-1948年在此居住。

?

陳果夫(1892-1951),浙江吳興人,歷任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兼組織部部長、監察院副院長、江蘇省政府主席等職。曾與其弟陳立夫成立中央俱樂部。兩兄弟掌管著國民黨黨務機構,所以有「蔣家天下陳家黨」的說法。陳果夫1948年12月去台灣,因肺病複發病逝於台北。2008年12月10日,區文化局將該棟住宅公布為區登記不可移動文物。現在為民居。 這棟建築為假三層磚木結構,山牆上有半露木構架,木構架間用清水紅磚砌築牆面,二樓牆體用白粉飾面,紅色雙陡坡瓦屋頂、清水磚砌煙囪,磚工精緻、考究。底層東南側設帶有出檐的開敞拱券門洞,東窗帶有厚實梯形窗套、窗媚,有古典主義特徵。室內裝飾簡樸,功能劃分合理。

武康路復興中路口,在高牆聳立、綠枝掩映的院子里,有一幢尖屋頂高高聳立的的洋房。因為黑色大鐵門緊閉,旁邊矮小的紅色木門也少有人進出,顯得頗有貴族氣勢十分神秘。

?

這幢典型的英國鄉村別墅,建於1928年,現屬上海市優秀近代建築。這就是武康路99號,原為英商正廣和洋行大班住宅。解放後,潘漢年、魏文伯、王震都曾在此住過。後來又作為市委招待所、華東局機要局的辦公室。後為全國政協副主席劉靖基所住。 這幢房子具有典型的英國鄉村式建築特徵:(1)外牆半露在外,是暗紅色的木構架。(2)高高的紅磚砌就呈鋁齒平面狀的哥特式壁爐煙囪,十分别致。(3)紅瓦雙陡坡一直到二層,還開著挺大的四坡型尖頂老虎窗。(4)白色水泥拉毛牆面。 整幢建築平面略成L型,南部L型凹角處有磚築敞廊,外觀富有層次感,中間凸出門廊,二樓有個大陽台,立鏤空欄杆,局部牆體及窗櫃處均有紅磚砌築的屋角石。

武康路67號陳立夫舊居與其兄陳果夫舊居一樣也是一幢英國鄉村式花園別墅,現為不可移動的文物保護建築,因為是普通民居,不對外開放。

?

這幢樓建於1946年,假三層磚木結構,底層轉角部分呈六角形,向前突出。二層是陽台,有水泥欄杆,上下口都有花飾,水泥粉飾外牆。樓前有小花園,可惜現在都改為水泥平地。 這種鄉村式別墅最早起源於歐洲中世紀,19世紀在英國盛行,成為當時英國標誌性的建築,上海開埠後,英國人大量在英國建造此類住宅。由於它的外形較美,室內裝飾簡樸,功能合理,就開始在上海流行。以後隨著英、法租界向西的擴展,也延伸到全市各區。因徐匯區衡山路、武康路一帶已形成高級住宅區,而且鄉村風貌濃郁,因此富豪達官們都紛紛效之成風。所以,陳氏兄弟住宅同為一種建築風格,既是當時建築趨勢,也是在情理之中。這類英國式鄉村式別墅最為典型的就是現在龍柏飯店1號樓,原「沙遜別墅」。

武康路40-4 、40-1號,分別是顏福慶舊居、唐紹儀舊居。

?

顏福慶故居是英國鄉村別墅式花園住宅,建於1923年,磚木結構假三層,組合式人字坡頂十分陡峭,屋面覆蓋紅色機平瓦,南北皆設置高聳的老虎窗。建築外牆為淡黃色水泥拉毛,窗邊框以隅石形紅磚貼面裝飾,東西外立面各建有一個三聯式的清水紅磚大煙囪。西北部二樓輔樓設置有大廚房和車庫等。 1943-1950年間,顏福慶曾在此居住。1956年起由上海市委行政處租用,現為徐房集團管理。 顏福慶(1882—1970),祖籍廈門,是我國近代著名醫學教育家、公共衛生學家、中華醫學會創始人之一。他先後創辦了湖南醫科大學、上海醫科大學、中山醫院、上海第一肺科醫院,並與中國紅十字會訂約合作上海醫科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顏福慶非常重視預防醫學,提倡「預防為主」,為我國醫學教育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唐紹儀曾居住的這幢住宅建於1930年,建成時是義品銀行產業,1933年是中華民國駐挪威公使諸昌年的寓所,後來唐紹儀居住於此。

?

唐紹儀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比較陌生,他曾是國名黨第一任的內閣總理。諸昌年是唐紹儀的女婿,1937年「八一三」事變後唐紹儀避居租借女婿家,住進了這棟小樓。也就是在這裡,發生了震驚上海灘的唐紹儀被刺案。「唐案」的撲朔迷離使得這棟小樓又增加了一份神秘氣息。這棟西班牙風格的獨立式花園住宅,是由著名建築師董大酉所設計的。董大酉也算是上海名人了,從清華畢業後留學美國, 獲得碩士學位回國後,由他擬定了上海市行政區規劃,設計了原上海市政府大廈和市政府各局辦公樓、上海市博物館、上海市圖書館等。 由於這棟房子現在是民居,所以不能參觀內部。房子的外圍有一道高高的竹籬笆牆,把漂亮的洋房、幽靜的花園與嘈雜的弄堂分隔開來。入口處大門的裝飾華麗又細膩,採用螺旋柱與複合柱式的結合,兩柱之間券門上的貝殼、卷渦和卷草圖案特別精美和突出,它既有西班牙傳統的熱烈奔放,更有巴洛克藝術的標新立異。

武康路2號,武康路最北端與華山路交匯之處的這幢建築是上海優秀歷史建築。

?

解放前它是上海絲業大王莫觴清的豪宅,據說,茅盾的小說《子夜》中主人公吳蓀甫的原型便取自莫觴清。解放後這裡曾是上海市委第一書記柯慶施的寓所,文革前夕是上海市委寫作組所在地,姚文元就在此寫下了《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後來這裡曾作為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的所在地。現為普通民居,不對外開放。 這是一棟法國風貌的獨立式花園洋房,高高的圍牆將這幢花園洋房與武康路街面隔開。這裡是樓小花園大,園內遍種各種樹木與草地花卉。人們將這樣小巧、淡雅,富有法國地區風韻式的洋房,稱作「玲瓏別墅」。


可以去上海自然博物館哦,重建之後弄得還蠻好的,票價30~


摸清地鐵線路挺有意思的


推薦閱讀:

Rimowa 的 14 個產品系列有哪些特點?如果要購買應該如何選擇?
萬能的知乎呀,本人打算七八月份去內蒙古玩兒,有什麼一定不能錯過的地方或者美食嘛?
冬天去哈爾濱不去雪鄉遺憾嗎?
海南有哪些地方景色很美但鮮為人知?
居住在廬山牯嶺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TAG:上海 | 旅行 | 自助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