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評價「回家吃飯」這個 App 和平台?

這個軟體現在貌似只限北京三環內使用(15年7月20號左右)。 這個平台讓閑賦在家的家庭主婦,大叔大嬸在家裡開個人私廚,然後買家選擇距離較近的廚房並下單。

===================9.28===============

貼圖就剩一個自己拍的了,已改正:O2O是線上和線下即Online To Offline


就一句,沒有營業執照沒有餐飲許可證衛生許可證,吃壞了算誰的?


---------------------------------------------------------------------------------

2015年9月29日評:我越來越覺得這個是個軟廣了,真是浪費我時間,可惜已經那麼認真寫了答案,不想刪了。。。

---------------------------------------------------------------------------------

這不就是Feastly和EatWith的本土化應用嗎? 終於有時間來好好回答這個問題了,我可能答得有點廣,沒有耐心的可以直接看中心思想:

(1)基於共享經濟的應用的共同前提是用戶有充分的安全感,如果法律無法提供,平台一定要開發出一套信任機制和懲罰機制。在此基礎上,再提產品創新。

(2)共享經濟本土化應用極易變味兒,如果提供美食分享的「回家吃飯」還找不到一條出路以保證「安全感」,怕是會淪為普通的訂餐應用。

以下展開。

---------------------------------------------------------------------------------

寫在前面:首先表明一個立場,以免有人看到後面發現和我三觀不和,還不如一開始就放棄。我個人對互聯網公司中的「模仿」行為持著非常開放的態度,我知道這樣對一些小型創業公司非常不公平,但是市場本身就是不公平的。但「模仿」不代表「複製」,我劃分這兩個概念的界限是法律,在沒有觸犯法律的情況下,相同類型的應用如果沒有打入本土市場,為何我們不能先開創市場?另外,創新永遠是進步的動力。

下面繼續。

下載了這個app,我心想這個app絕對不會甘心只做一個「為疑似黑餐館」提供便利之處的平台,他們的野心大著呢。

你看這宣傳標語,嘖嘖,什麼「有你相伴,美味不晚」,「家與美食,怎可辜負」,敢情是一定要和家捆綁是吧?沒錯,共享經濟,airbnb, uber, eatwith,做的就是長尾生意,立足於私人空間,伴隨著共享經濟而來的,就是潛在的「黑色服務」,情懷和污垢並存。

我可能扯得有點遠,共享經濟嘛,有airbnb,有uber,都很成功哈?在北美很成功!年初傻呵呵跟兩個師弟去德州開了個會體驗了airbnb後,我心想,「太膩害了,這想法也太ging了吧!」先來看看我們在airbnb上訂的house...

像素不行么?非常美式的一個房子,有獨立院子,內部的擺設還很有德州風格,客廳里一張大大的人造虎皮,還有鹿角啊什麼的。其實這應該是主人的閑置房子,直接放到airbnb供背包客小小安頓。主人很屌,直接把鑰匙放郵箱里讓我們什麼時候到什麼時候自己拿,我呢也帶去了中國的筆墨紙硯放在桌上就給主人當做禮物了。有天早上醒來(其實是時差沒調好),特別安靜,只聽到窗外的鳥叫,那一刻我覺得詩意極了。躺在軟軟的床上,眼光透過窗斜著照在床頭,我就想啊,airbnb怎麼做到的呢?我怎麼會躺在一個「陌生人」的床上呢?「陌生人」怎麼能把自家鑰匙放郵箱里呢。

後來我想明白了,這是「安全感」三個字在起作用,而能提供安全感的實體,按優先順序我們排出了這麼個順序:法律 &> 平台建立的信用機制 + 懲罰機制 &> 保險 &> 人和人最基本的信任。 沒錯,人和人最基本的信用就是排最低的,這個社會早就把道德一面壓倒最低層次。這裡只討論前面兩個。

現在問題來了,airbnb合法嗎?合法,在美國,聯邦法和州法有制定相關條例以規範房屋租賃行為,airbnb充其量就是homestay + 短租,性質上並無差。雖然我沒仔細查看相關規定,但我猜想法律法規中對房東財產安全的細節可能並沒有制定得很全面,要不然airbnb也不會出現惡劣房客將房東的屋子洗劫一空的事件。

那如果法律給不了安全感呢?那麼提供服務的平台就需要建立信任機制或者懲罰機制,打消用戶的疑慮。說白了不就是「評分+舉報」么?沒錯,提供服務一方根據過往用戶反饋獲得信用,自然會吸引更多用戶,而中間有不當的商業行為,代價可能直接被網站取消提供服務資格。這種方式的弊端有兩個:

(1) 對接受服務一方的懲罰太弱,想想airbnb的惡劣房客,能怎麼樣?大不了賬號不要了唄。

(2) 有一種兼職叫「淘寶刷單」。

後來Uber進入國內了,引發了一陣熱潮。Uber在大舉進軍更多國家的同時,遭到了很多質疑,因為諸如新加坡這類國家,不允許司機在沒有持有運營執照的情況下載客經營,這簡直就是黑車的溫床。

後來共享經濟領域又出現了Feastly和EatWith這類以共享美食為賣點的app。以EatWith為例,對客人本身是提供一個能夠去主人家裡享用「家常」美食的平台,背包客們找到能吃到本地人做的美食,當然樂此不疲,party黨們也很開心啊因為能夠換一些與眾不同的場所嗨,主人有自己拿手好菜的話周末了手癢做個菜還有飯桶消耗還能掙點零花錢何樂而不為?簡直腦洞大開啊!他們網站隨便截個圖你們感受下。

卧槽,帥哥!!不對,卧槽,好吃的!我立馬就找有沒有國內的城市,很遺憾,沒有,又找了找國內有沒有模仿者,也沒有。多麼有趣的東西啊,沒有的話那下次出門我玩什麼。

進入Eatwith的網站,看到成為廚師的流程說明中,除了用戶隱私部分外,涉及到一些法規的僅有下面一段話(網站默認為美國的了,所以這裡只討論US):

EatWith is required to collect under U.S. Internal Revenue Code and the regulations promulgated thereunder, IRS Form W-9 from any Host host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Host host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are required upon registration on EatWith to provide to EatWith such properly filled in Form W-9.

而這個U.S. Internal Revenue Code和Form W-9都只是跟報稅相關的啊。The Economist對於這個問題是這麼解釋的,在美國各個州的法律不同,對於eatwith本身來說沒有違反任何法律,但是對於在私人住宅里提供餐飲服務的「廚師」,如果他擁有廚師所需的相關證件,這個行為本身合法,也就是相當於把工作地點從餐廳轉移到自家中,以賺取外快,但是如果沒有相關證件,法律沒有明確對這一行為進行規定。也就是說,對於後者,既不違法,也不非法,因為法律沒有說。為了正是這個問題我前天特意發了封郵件,謊稱自己要跟朋友去美國和義大利旅遊了(這麼說是因為eatwith涵蓋多個國家, 想比對一下法律),問去你們網站上的本地人家裡吃飯安不安全啊這種。其實想想也知道這個法律肯定是不存在的,我只是需要他們親口承認。以下是回復。

然後看看「回家吃飯」這個app,雖然有這樣的新聞出現(可能是產品宣傳):

但是這個健康證是什麼呢,餐飲從業人員必須證件。但是一個提供餐飲服務的場所,餐飲服務許可證,工商營業執照,還需要跟消防部門打交道。我猜想「回家吃飯」和eatwith的本意是一樣的,他們的廚師們定位本來就是居家美食小能手,而不是餐館的大廚。

打開回家吃飯,各個居家美食小能手們資料介紹里,「可容納」選項後面幾乎都是「不提供食堂」,而且不約而同地提供了配送服務。私人空間都不開放,一頓飯還能接多個單,要體現共享經濟的內涵可能還要走很遠吧,可是邁開這一步的障礙現在可是法律。

共享經濟本土化後變味兒了,這個問題我在airbnb上看到了,不久前訂到的一個住宿到目的地發現是酒店管理者將其房間至於網上;我在uber上還沒發現,但是感覺一定會是黑車的溫床;現在回家吃飯拿捏不好的話,恐怕就直接做成和「餓了么」一樣的餐飲配送平台了。出現這個問題的本質原因是互聯網發展得太快了,法律法規完善的程度已經跟不上變化的步伐。產品設計者本身的構想如此,不代表在這樣的環境這樣的階段下產品會按著自己的想法成長。

參考鏈接:

All eyes on the sharing economy

Sharing-economy chefs: Don"t quit your day job

Meal-sharing websites: underground restaurants for the Uber era


要評價這個app之前,我們先來探討下共享經濟。

共享經濟是什麼?

通俗地說,共享經濟就是:讓你的閑置為別人創造價值,從而為你自己帶來回報。它包含了兩大方面,即閑置和共享。你的物品還是你的物品,你擁有它的所有權,你只是在你不需要它的時候把它的使用權交給了別人,而你從中獲利。共享經濟不創造資源,而是將閑置資源分配給需要它的人,讓資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那麼問題來了,從你的閑置資源 到提供給他人的成品服務,這個過程中會產生多少成本?

Airbnb 閑置房間出租幾乎不需要轉化成本,閑置資源是房間

uber需要駕駛人工成本和油費,閑置資源是私家車

而回家吃飯呢?閑置資源是廚房?你說還有賦閑在家的阿姨?

這裡我要說明,任何人力資源都不能當作閑置成本,所有人力的付出都意味著機會成本。這方面永遠沒有閑置這一說

因此回過來看,閑置資源只有家庭廚房,但從廚房到做出成品菜肴之間,意味著多少成本?

再加上蛋疼的配送成本呢?

這樣的成本能比飯店的成本低么?當然不能。

因此真正的家庭廚房做出的飯菜,必然會比市面飯店價格高出一截

那如何吸引用戶和阿姨?唯有瘋狂的補貼一條路。反正燒的是投資人的錢

我們再來看下適用於共享經濟模式的三大標準:

其一,是否能重構體驗的顛覆。

其二,是否能重構商業價值。

其三,是否能重構連接。

其實大部分所謂共享經濟產品並沒有真正的重構商業價值,只是做了連接和體驗的重構。

包括uber在內都需要時間驗證,那如何驗證真正重構了商業價值?

很簡單,當你停止補貼之後較長時間周期內,依然能保持不錯的使用率和活躍度,不出現明顯的數據下滑即可。只要是能夠真正產生經濟效益的模式,自然可以正常發展為人們所接受

而到現在,我都只是在談共享經濟的商業價值。除此之外,另外兩大問題:安全性和專業性,早已成為外界詬病的問題所在,我這裡就不再贅述。

說到這裡,你們還認為回家吃飯這樣的共享阿姨模式可行么?


拜託你們不要再這樣做免費的廣告了,自問自答有意思嗎?


本來不想開口,但我看很多人完全不明白這app是做什麼的答非所問,利益相關,我就忍不住說幾句

我媽就在回家吃飯平台上賣自己的飯菜的廚師。 自從退休後做了家廚她每天生活可充實了。

我母親退休前是北京三甲醫院主任級別醫師。

她做飯更多的原因是為了好玩兒 用她的話說就是想讓別人嘗嘗自己的手藝。每天上午她就會去超市買肉,買雞,買菜。中午接到單就開始寫訂單,炒菜做飯。因為我家這邊中午沒有配送人員,她就叫我家阿姨騎車送,實在忙不過來或者距離太遠的話,她就自己開車送飯。(周六日全家都有送飯任務)

忙完了中午晚上再來一遍,每天看她最開心的時候就是在讀顧客給她好評的時候。我一下班她肯定會跟我念叨,今天你看定咱家飯的,在咱小區里的那個又給我好評啦!每天看她過得很充實我這個做兒子的還是挺開心的。

據我所知,(我媽有個微信群,裡面都是這平台上的廚師)大多數在這平台上開店的都是像她這麼大歲數的。我上班中午也吃過很多次別的家廚的飯菜,有的好吃,有的一般。味道嘛,參差不齊,不能保證好吃。但我覺得這平台挺好,滿足了上班族中午想吃家常菜的需要,同時也滿足了一些退休在家需要賺一些外快的大爺大媽。

關於食品安全問題其實樓上答的有一定道理,沒有營業執照吃壞了算誰的?我相信很多人一定程度上對這平台上的家廚有衛生方面的質疑。但我認為樓上的答案忽略了這平台的管理細節與家廚的整體素質。其實我覺得這平台管理模式非常好,出現衛生,食品安全問題的幾率比市場上的飯館要小的多,為什麼這麼說?請往下看

第一,平台有專門的監管人員評估家廚家裡灶廚的衛生環境,每一個廚師上平台前,公司有專員上門親自檢查評估環境照相取證,上平台前家廚必須有健康證。(有人可能會問了,有健康證也不能保證你請的人沒有病,做的菜衛生呀)這裡面就涉及到了做這一行的成本問題,一般來說,家廚是請不起幫手的,拿我家來說,我媽一天最多接過30單生意,所以一天掙不了多少錢。如果請人那就不賺錢了。我剛剛也提到了,我母親買菜都是去超市裡買很貴的菜肉,(或者去家裡的菜地摘。。。)因為經營量太小沒人供貨我媽她圖方便,但同時就保證了菜品的質量)我相信因為剛剛我提到的幾點限制,大多數家廚也都是這麼做的。如果這個說服不了你請繼續往下看

第二呢,這個平台是客戶評價體系,如果一家的飯菜不好吃,不衛生。那麼這位家廚開的點很快就會有差評。有了差評影響生意就沒人敢來吃了自然就會被市場淘汰了。你看你家門口的小餐廳大眾點評上有幾個評價,我媽每一單都有顧客評價,現在開業不到兩個月已經有1百個多個好評了。也有廚師得了很多差評,生意自然就不好了。這app沒有淘寶那麼大利潤,請陰謀黨不要在這裡說評論都是可以刷的,謝謝。

其實大家心知肚明很多餐館的衛生環境是什麼樣,家裡再臟能比露天小攤上臟嘛?乾淨的很好不好

其實我就想說你們不了解,沒用過這app的請不要瞎回答。

看在我用手機在凌晨時間上寫了這麼多的份兒上,我要為我媽做個廣告。我媽的店叫婆婆的味道。用app一搜就能找到,招牌菜是好吃的紅燒肉,但她的白斬雞才是我的最愛,有緣的知友來嘗嘗吧。

只送方圓2公里內。如果您住的遠也想點,那您就只能自取。我媽手藝不錯,飯做的非常香。家裡很多的蔬菜都是自家有機大棚摘下來的。健康無公害。

如果有20贊我就上傳照片。

抱歉,這幾天沒上知乎。一打開發現拿有這麼多贊,心裡偷著樂的開花,哈哈哈哈哈。不好意思遲來的照片

以下是我媽自己給寫的簡介

我是一個60後的阿姨,我平時喜歡畫畫,唱歌,我兒子說:老娘你做的飯好吃為什麼不試一下讓像我一樣的上班族中午也能吃上可口的飯菜,我朋友從美國來,我給他們做了紅燒肉,他們都吃光了,回國還問我說你那個全世界最好吃的紅燒肉是怎麼做的?我想讓大家都嘗嘗,看我是不是吹牛呀?我還有幾個拿手的菜,有時間做給你們吃好嗎?

我媽真相,店鋪照片。

這是媽給店名的由來寫的簡介

我婆婆已經90歲了,勤勞善良,她可以把簡單的食材變成非常可口的飯菜,好吃美味,我也是個吃貨,偷偷學了幾手,我想是取到真經了,來家裡吃飯的朋友都誇讚,我也美美的,只是可惜我婆婆不能嘗到我做的飯菜了,希望大家喜歡我婆婆留下的味道。歡迎你們來到婆婆的味道,享受家的溫暖。

自拍媽

顧客給媽的評價,對她來說就是每天的精神食糧!

謝謝大家的鼓勵 我實在沒想到會有這麼多人看我的回答所以我就沒怎麼關注。。不好意思 明天我會繼續上傳一些家裡的菜肴饞饞大家。


初衷是好的,需求是有的,但是品控要做好很重要,我吃了幾頓回家吃飯,有時候還行,有時候很難吃,就不願再用它了,其實我也想吃到家的味道,可惜你們沒有做出來。。。


在「回家吃飯」做兼職攝影師

每拍一家私廚掙200rmb 上司會抽一部分提成 一天最多四家。我們有一個主群,上司會通知拍攝地點和時間我們都會提前一天「搶貨」拍完之後再用lightroom修好圖。

某些私廚家很糟很亂,其中印象深刻的在西城區的一個衚衕里,找了一個小時發現這家,在一個公共廁所旁邊,大概十几几平方米的面積,像農村的土作坊,煤煙到處都是,總之很糟很亂,我不知道這種環境下做的菜能不能吃,因為我們修出來的圖肯定是非常不一樣的,當時沒辦法拍下看見的情景,我給上司打電話說了大體情況,上司回答:盡量拍。

因為我們拍攝一家私廚上司也會有一定提成,最後還是給拍了。希望私廚開會的時候老闆會處理這樣的情況。


就是把一批沒有營業執照個體戶聚到一起做o2o,衛生條件這可說不好,做服務行業,服務意識不到位,用過一次之後就卸載了,公用送餐員,派送慢,聯繫不到派送人,地址寫錯一點就會收不到餐,因為他們不會很少打電話通知,除非你在公司訂餐,反饋慢,400電話無人接聽,app居然不能寫評價。。。。 總體說市場小眾,如果服務做不好,那就真做不大!


今天下午在百度首頁看了一篇反映O2O送餐,線下廚房多麼髒亂差的新聞稿子。稿子中提到了「回家吃飯」的名字,很是好奇。於是搜「回家吃飯 知乎」,想看看有沒討論,就搜到了這個問答。

缺乏監管的線下廚房有多大風險可想而知,所以我只敢抱著看熱鬧的心情關注。

但是看到這個問答下面「婆婆的廚房」的那個回復,又被吸引了(不買鎚子不加會員不消費任何有機農家產品的我基本不是一個情懷黨。……或者說我的「情懷」和城市小中產不在一個點上吧)

可以理解退休的阿姨叔叔參與這個項目的快樂。我後來在朋友圈裡也寫,練香功喝紅茶菌看春晚頭上長草,人民群眾不就是圖個樂子。

雖然在這個互聯網+小企業的寒冬里,它的生命並不樂觀,衛生也沒保障,出品也沒保障,但是我也是湊熱鬧去點的,如果不好,就含淚餓一晚肚子(才不會自己點的就要吃完呢);如果好,就當做旅途上遇到了一個投契的旅伴吧,雖然下車後各奔東西,能夠相聚的時間我們就盡情快樂。

於是在看完新聞上完知乎後二十分鐘我就下單了,中途還中止了點餐好幾次(實在害怕點的東西不好吃影響心情啊),但還是想湊熱鬧,點了。

點的是餃子,是一個只接過一單的北京大叔做的,非常好吃。我是一個對餃子極端挑剔的人。

價格不貴也不便宜,比到家、餓了么品牌館的價格要便宜:連送餐費24塊錢,一共20個,用料足,每隻三鮮餃子都有鮮蝦仁,蝦不大,但是非常乾淨,沒有黑線,而且很鮮;餡夠瘦,絕對沒有可疑的結締組織筋頭巴腦。但還不是蟻族普通上班族消費得起的。

(我有一段時間經常叫東方餃子王的餃子,忘記了是到家還是餓了么送的,28塊錢一份的黃瓜鮮蝦雞蛋餃,12個,雖然蝦仁大,但是味道絕對沒有我今天吃的好,而且送到是冷的。所以有的答覆裡面說,大爺大媽不能比連鎖餐館的10年主廚做得好,我不贊同,至少在有些菜品里不是這樣。)

我租的房子在一個很小的家屬院里,麥當勞肯德基送餐都經常不認路,但是大叔一個電話沒打過,下單後40分鐘送到了,我只用下單,完全不用電話指路、氣急敗壞、等得心焦。因為他住得離我近。

所以於我,「回家吃飯」是到家、餓了么的有力競爭者。雖然我也是普通上班族,但是真的不想做飯的夜晚,我以後會叫「回家吃飯」。有了餓了么,我就拋棄到家了,因為比起前者,到家送餐越來越慢,都是一個小時起;現在有了回家吃飯,我恐怕要拋棄餓了么,同等價格,回家吃飯目前的出品比餓了么上的品牌館要好,還沒有30塊起送限制。

PS:米飯真的很糟糕嗎?米飯是回家統一送的,還是各廚房自己煮的?雖然米飯不好吃這個問題我自己能解決,事實上很久以前,我已經是自己煮米飯,炒菜叫外賣了,不過這對於部分消費者還是個缺點(不過基本上北京的中低檔飯店,米飯都不咋地,除了韓國館子比較注意)

恐怕到家、餓了么要下手了……或者正如某位答主說的,出兩次事抓幾個人,這個平台就會被放棄。讓我們在相聚的時間盡情歡樂吧。

————————————————————————————————————

在寫下這個答覆之後的兩個月,我又叫過兩次回家吃飯,叫得少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家裡有娘做飯,一方面是因為回家吃飯上感興趣的菜往往超過送餐範圍(這裡不得不說回家吃飯的另一個硬傷,堪堪要把本身的制勝絕招扼殺至死:越來越多恐怕目的不甚單純的私家菜主上來經營了,菜品同質化嚴重,味道也比小飯館高不了多少,所以我附近可送餐的私家菜我感興趣的不多。)

大叔的餃子仍然一百個贊!茴香雞蛋餃,茴香翠綠翠綠的,講究!綠色和紫色的餃子皮,別緻!大叔已經接了三百多單啦!地道的北京風格餃子還是很有受眾的嘛(跟多湯多汁的東北餃子相比,我更喜歡肉糰子餡的北京餃子)

大媽的辣子雞丁-_- 大媽住得離我挺近,卻完全不知道我住的位置,甚至不了解我們居住的共同區域的基本地理概況(雖然已經接了六百多單),導致我多次調整著指路失敗,最後大冷天我拄著拐杖走出去接應了大媽。我十點鐘下的單,下單之後大媽就打電話給我,說剛接了兩個大單(肘子和豬蹄),我的飯肯定要晚點送,問我能不能等(我原定是十一點半送餐),我說那等等吧。結果是十二點十五左右送到的,餓昏了。大媽騎著一輛電動車,車上放著保溫箱,裡面裝了不少餐。

味道嘛,剛吃覺得不甚出彩,雞丁比較碎量不大(當然飯館分分鐘端上來大塊大塊帶著腥味的炒雞丁也是常事,還不如碎碎的小雞丁乾淨入味),後來吃到浸泡在湯汁里部分的味道還不錯。不過一份辣子雞丁,27元,價格不具備競爭力,雞肉便宜啊!

從我以上的描述,應該已經可以看出回家吃飯還存在的一些問題;考慮到大媽叫我寶貝,我不忍心抓著大媽的案例仔細分析,不過,這次用餐的確打擊了我定回家吃飯的熱情。


這賣的不是餐飲而是情懷,做的不是菜而是生活。

逆社會化專業分工的事,小眾藝術品市場。

國家費這麼大勁把餐飲市場規範了。就為了避免劣幣驅逐良幣。

我就不信一個大爺大媽水平能比的過連鎖餐飲的10年主廚,用料成本能低的過大宗採購。

跟uber不一樣,開黑車只有價格問題沒有專業問題。開餐飲么,恐怕要倒過來了。

不過以後平台多推出點,馬雲親自為你送菜,謝霆鋒親自下廚,老闆為員工親自買菜什麼的,相信還是有市場的。

多往情懷生活品味上去想,還是有機會的,我看好你呦!


有毛用 to VC的業務吧


近期我一直在用回家吃飯的app點餐,整體感覺很好,就是送餐很慢,很慢,後來我也了解過原因,其實真的是配送員挑活,然後大家誤以為叔叔阿姨不準時,後面我會具體提到。還有爭議比較多的衛生問題,我從來都沒有擔心過什麼衛生問題,我覺得上面的叔叔阿姨都和自己爸爸媽媽一樣,而且每一次體驗都如親人般令人暖到心窩。

我是一枚弗蘭妹紙,喜歡吃辣,有時候真的很想念家鄉的菜,因為湘菜真的很下飯啊!自打用上了回家吃飯,在上面找到了一位來自湖南益陽的阿姨,她做的飯菜真心有我奶奶的味道,因為小時候我是被奶奶帶大的,最最最關鍵的是那個阿姨也如同我奶奶一般的關愛我。

自從吃到阿姨家的飯菜後,就開始上癮,根本就停不下來,一連定過4次,每一次都有不同的狀況。第一次,送餐時間晚了1個多小時,當時真的給我餓傻了,不過當時阿姨在第一時間給我打電話解釋說飯菜其實是早就做好了,配送員一直沒到,說很快就要到了,然後一直在道歉道歉,電話那頭滿滿的弗蘭普通話,感覺好親切啊。

第二天,我又定了阿姨家的菜,因為太愛吃了,這天我是提前一天下單,我想應該不會再出現晚送到的問題了吧,誰知道,硬生生的晚了2個小時以上,後來還是阿姨親自給我送過來的,那天北京下著大雪啊,當我看著面前嬌小又瘦弱的阿姨送餐給我的時候,內心五味雜陳,道不出的滋味,後來我才知道阿姨其實超級不容易,又要買菜,做飯,配送員挑活,如果距離不合適什麼的,他們就不接單,所以阿姨就在家干著急,有時候還要被顧客罵,真的好委屈啊。

由於前段時間北京天氣一直不好,所以我想著就不折騰阿姨了,就轉戰到了商家外賣,但是這幾天,實在太想念阿姨做的菜了,恰好這幾天天氣也不錯,昨天和今天我都有下單。先來說說昨天的用餐體驗,我早上11點定的餐,預約的用餐時間是12點30,餐送到時間是2點15,期間阿姨就給我打電話解釋餐早就做好了,配送員一直沒過去,後來她自己多掏了8塊錢配送員這才過來,那頭的阿姨非常著急,並不停的說把你餓壞了真是對不起什麼的,不過每當聽到阿姨滿滿的鄉音的那一瞬間真的就不餓了,還無比的溫暖。

為什麼我突然在這吧啦了那麼多,因為就在剛剛1小時前,阿姨又給我打電話了,當時我十分意外,今天的餐是提前一天預定的,在預約時間內提前送到了,菜也很好吃。後來我才知道原來是阿姨問我今天沒有餓肚子吧,昨天讓我餓肚子對不住我之類的,然後閑聊了幾句她還誇我嘴巴真甜。就是這通電話讓我對阿姨以及回家吃飯這個平台有了更加親切的印象,然後我好奇的搜索了一下知乎,原來這裡有這個問題,看到很多爭議點,站在用戶角度,我覺得這是一個很nice的產品,可能現在有太多不健全的地方有待優化吧,這些都是需要慢慢打磨和試錯的,在這裡我覺得配送的環節好好管理一下吧,感覺送餐時間問題真的是用戶的痛點,這裡需要平台拿出一些更好的解決方案出來。對配送員有一些鼓勵機制,調動一下他們的積極性?哈哈哈哈~好吧,我不是ceo,這裡我就不操心辣么多了。

因為一小時前接到阿姨的電話,被觸動到,然後覺得應該分享一下我的體驗,雖然有些啰嗦,真實就好,在這裡我還想忍不住讚美一下那個阿姨真的很棒,她在用真心對待她這份退休後的小事業,同時我也希望使用回家吃飯的年輕用戶對裡面的叔叔阿姨多一些理解和包容。


認真的把所有的乎友評論看完,不乏有很多是值得我本人學習的。回家吃飯這個平台的確存在很多問題,客服、物流、BD、補貼等等都還沒到位,這些我也曾經跟這個創業團隊的一個朋友談過,他們說回去會好好總結。至於合法性,其實跟滴滴,uber,airbnb 一樣,就看你怎麼看待。我覺得做飯、吃飯也可以是一種社交,也是資源的一種整合。其實,作為一名家廚,一名烹飪愛好者,更多的我是喜歡這個平台的,原因等下贅述,但經過三周的體驗,我現在的心情是徘徊在「愛與痛的邊緣」。

1.物流:是最大的痛點,依賴「達達」這個平台做銜接,可是大家都知道達達不僅僅服務於回家吃飯,他們還收其他商家的外賣,於是導致了繁忙用餐時段,沒有達達上門收餐的悲劇天天發生。

為什麼回家吃飯物流這麼慢?根本原因在於現在的「達達」。

(1)達達說有些家廚住的是樓梯樓,他們不願意跑上樓去收,耗費時間和體力。

(2)有些家廚住的是中高端的小區,每次進小區收餐都要做煩瑣的登記,繁忙時段等電梯也是麻煩。

(3)1.5公里以上的單基本不接,每次都需要「回家吃飯」的工作人員在後台操作增加小費或者補貼才會有人接單。增加多少我就不清楚,反正最基本的配送費是4元,客戶承擔2元,家廚承擔2元。

(4)達達直接面對的是消費者,有些達達服務態度不好,導致客戶印象就差了,因為從客戶的角度,這幫送餐的達達也是平台的人。還有些達達,接單後發現自己在規定時間內送不到餐就關機。態度惡劣,還有幾次,中午12點前發單,發單了1個多小時才有達達接單,客戶用餐已經是下午了......

【後話】

最後的結果是家廚又要做飯又要送餐,累個半死。我自己送過餐,有些地方是很老舊的樓梯樓,要爬7/8樓,而有些地方的確是很偏僻,我甚至找不到門牌迷路了,所以我的家人不再讓我親自跑去送餐了,作為一個女生,還是有點危險的。現在我主要靠達達來送,但是因為達達接單晚了,送晚了,客戶開始逼逼家廚們。其實家廚們都是在用生命做飯,每份飯菜的利潤不到6-8塊,單多的情況下,一個中午最多也是做8-10份飯菜(當然有些家廚一個中午能做十多份,也是很少數),如果這個平台還不能迅速建立自己的物流團隊,估計撐不了多久......

2.BD:回家吃飯商務團隊我認為在策略上有點問題。就廣州而言,他們拉單的模式是傳統的派單,但是派單大部分是去街邊的檔口、批發市場、奶茶店這類型的。而這類人群決定了消費的能力,還有對「私房菜」這個概念的接受程度。很自然地,他們會和快餐相比,換位思考,也可以理解,若是收入每月在5K的區間,每天中午花20+吃飯,成本也是有點高。雖然連鎖快餐的套餐也是這個價位區間,但是真正懂「家廚」、「私房菜」這個所謂的情懷的人又有多少。其實,我也知道去高端的寫字樓派單難度也挺大,我也不清楚回家吃飯拿到了多少風投,有沒有規模去做更大更精準的宣傳。但至少,回家吃飯目前為止地推拉單的確有用戶的直線增長,但是客戶能不能持續穩定下來,還需要這個市場和商務的團隊慢慢鑽研。

【後話】個人認為,先想清楚我們的TA是誰?我覺得有一定教育文化程度、對新鮮互聯網APP有興趣的、愛吃的吃貨白領應該是真正的人群,為什麼這麼說?

(1)一定教育文化程度決定了心態:中國人很現實,有優惠就來,沒有回就拜拜。新用戶註冊首單可以減免5元,之前好像還有一塊錢吃飯。那麼之後他們還是會青睞於配送快的餓了么還有百度外賣。對於上班族而言,午餐就是要「快」,他們耗不起這麼多時間去等,而且有時候等到的是涼的飯菜。沒有一定「換位思考」能力的消費者,他們吃好了不會去評論,反之,一遇到不爽的就會去吐槽。

(2)對新鮮互聯網APP有興趣的:這類吃貨,吃的不僅僅是食物,而是會在整個過程中融入自己的思考,去想這個平台是的運作原理,還有平台的pros and cons。他們會有理解的心態,有包容的心態,因為每一個互聯網創業團隊起步都是艱難的,都會面對各種各樣的考驗和不足。我們不能用一個盒飯錢去要求別人做到100分,反而,我們可以用一個盒飯錢去學習,去讓自己成長(所謂之「產品體驗」)。

(3)愛吃的吃貨白領:這類消費人群,會很樂意接受新口味,不同地方的菜式。為什麼會這麼說?有些飯友是湖X人,很難接受「菠蘿咕嚕肉」、「香芒牛柳」、「西檸豬扒」這類港式食物(融合水果在裡面的)。本人最近研發了「瑞士汁撈河粉」,這是一道挺好吃的港式主食,什麼是瑞士汁大家可以百度一下,而這種醬料大陸市場是沒有賣的,每次都是從香港買回來。缺遭遇到了一名無理食客的吐槽,就因不合他口味。一開始我挺生氣的,但是後來想下,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正如有些人不喜歡吃滬式、港式口味的人,卻有人很愛。不過這個平台確實有一些素質很差的吃客(這裡我想再次強調下教育文化程度的原因),我替一個家廚抱打不平,做的東西不太合客人口味,居然罵家廚,連帶家廚的老公都罵了......說什麼「你家老公知道你做飯這麼難吃嗎」......

3.關於家廚的廚房和出品:

(1)如果你吃到了飯菜不熱:那麼請不要吐槽,那是物流的原因,不是家廚的原因,每個家廚做的都是新鮮滾燙的飯菜。

(2)如果你吃到米飯少:首先鑒定一下你自己的飯量,標準都是三分之二的飯盒飯量,然後米飯是贈送的,不知道米貴的人,請不要吐槽米飯少。(當然有些家廚剛開始做,不知道給多少米飯合適,也有可能)

(3)菜量不夠:大家可以算算這個利潤(在這裡要告誡那些從來不買菜做飯的人,市場的肉和菜多少錢一斤,排骨多少錢一斤,請去買菜了再來逼逼,排骨貴到我都不敢上架這個菜了。定價不能高,算上人工成本,煤氣水電,米飯錢,飯盒成本,利潤就是3-4元一個飯)本來部分家廚圖的就是一份樂趣,而不是真正在裡面賺錢,做好事還要遭受的這般不理解。

(4)出品參差不齊:我現在發現一些家廚很聰明,從市場直接買現成的熟食,加熱一下,然後就給顧客了,所以飯友也要有雪亮的眼睛,一分錢一分貨。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我發現一些家廚,定價很低,比如豉油雞飯給很多,賣18塊,每天都爆單,我想說,經過我親身體會,要是家裡只有自己一個人做飯,做青菜,還要要自己買雞、蒸煮、切,功夫多多,醬油雞還要腌制,如果一天做20個盒飯,需要7點起床來做。我看了下飯友的點評圖片,刀工和燒臘店的師傅一樣精準,家廚基本是做不到的。不言而喻,這些家廚是直接從菜市場買現成的醬油雞,然後拼成盒飯給客人的。當然,也有些家廚很用心,米飯使用小米或小麥摻和來做的,醬料用很好的醬油來做。而且有些住高端小區,廚房大而乾淨,這一切都需要客戶用雪亮的眼睛來分辨。

4.關於盈利和補貼:

我翻看了大部分家廚的菜單,總結下了真正賺錢的菜式:賣餃子的、賣包子的、賣粥的、賣N絲炒肉的、辣椒炒肉的、賣粉的、賣面的。

不怎麼賺錢的菜式:雞翅類、排骨類、豬手類、紅燒肉類。(從買肉——洗乾淨——過水——燜,每一道流程都是耗費精力和時間的)

現在平台的補貼可謂非常少,和滴滴完全不能相比,之後飯盒需要收費,一套餐的飯盒成本大約在2元左右,我們來粗粗地計算一下:一個帶肉的餐定價為18元,肉成本3-4元,青菜成本1元,米飯成本1元,醬料成本0.5元,飯盒成本2元,煤氣水電0.5元,配送費2元。所有減下來,利潤在7元左右。普通家廚一天一共10個單(平台補貼飯友多的情況下單可能多點),一天純利潤70元....... 反正我是沒有試過日均10個單這麼多的,一般就是3-4個單。也不是每個家廚都天天做,一個月做20天就差不多了,每天收入理想的話70元,那麼一個月收入也只在1400元。所以,大部分家廚真的不是圖這個錢,而是樂趣。退休的可以在家找找樂趣,帶小孩不上班的也不用那麼悶,而烹飪愛好者又有一個平台可以展示他們的廚藝。

寫了那麼多字,來點圖片吧,說這麼多,不是為了賣廣告,也不是為了吐槽這個產品,而是希望這麼產品的PM能看到,繼續改善之。

當然我家廚房一開始定位是做真正的親民私房菜的,「快餐類」的單,有我就做,沒有也罷之。最後,我覺得「換位思考」很重要,你吃飯的時候多去想想,不要光吐槽,做飯的人也多去想想客人的心情,多去包容評論,多去理解客戶的心。其實無論哪個行業,換位思考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正如上面評論的乎友,有些是湊熱鬧的,有些事純吐槽,有些是真的想平台做得更好。無論是誰,你們都沒有對錯之分,喜歡這個平台,繼續支持就是了,不喜歡卸載了就是。


經常在回家吃飯上定餐,附近阿姨做的菜好吃總量也足。

關鍵是,阿姨人很好。原來我聽說有的阿姨會找專業外送來送餐,結果叫了一次,發現阿姨自己穿戴嚴實給我送來了。第二次覺得好過意不去,想要自己去取,結果沒找到地方,還是阿姨給我送到門口的。特別感動。

有個阿姨跟我說,哎下班回來不就想吃口熱的嗎?趕緊拿上去,天冷別涼了。

阿姨給燒的白菜,從來都會給我裝兩盒,能裝多少湯裝多少,後來她跟我說,這個飯盒越來越貴了,一個菜三個飯盒得四塊了,得我們自己負擔,下次你要有時間,帶著飯盒來自提,還不用付三塊外賣錢,我給你多打點菜。

給阿姨打好評,發了顏文字,阿姨回復說,前面的阿姨看不懂,你覺得好吃就好了。

====

反正我不想再叫外賣了。

雖然餓了么自己的配送員也都非常好,但畢竟比不過這種媽媽的感覺。

你們可以懷疑監管不到位,懷疑盈利方式,懷疑app未來前景什麼的,不要在那質疑那些阿姨的人品,實在信不過,自提一次親眼看看不就行了,誰家好吃乾淨穩定叫就是了。


拋開食品衛生,經營許可等「硬傷」不說,我看衰這種「共享經濟」理念在外賣餐飲行業的運用。

回家吃飯本質上就是一個外賣平台,

1 產品非標:線下餐館做的外賣,從製作,品牌,定價上,消費者感知到的是一個相對標準,可預期的東西,而同住小區的王阿姨做得飯菜能保證每天都是穩定品質嗎?

2 供給有限:回家吃飯的思路是用海量供給滿足海量需求。看看之前淘寶和外賣平台的供給端的演變,都是從海量供給慢慢過渡到集中供給。假設王阿姨做菜真的很好吃很好吃,她撐死一頓能做幾份?她最終自己來開店?我看多數阿姨也就閑時多做份飯菜,以此為生的事應該不會考慮。

3 規模化:B 端供給的零散分布就決定了平台無法在一片區域內快速組織供給,沒有供給就無法快速規模化,無法快速規模化就無法快速增長。

訂過幾次「回家吃飯」,嘗鮮還行,時不時叫外賣,我還是寧願用美團外賣。


感覺大家都在批判這個軟體 於是我決定立刻定一份試試看(^^)

(也是我有點無聊)(當然這裡面有圖)

首先 下午3點多 下了軟體開始搜周圍 還有有很多額… 所謂的賣家

於是挑了一家90後的小作坊 點了如下的東西

用了新用戶代金券 還是很划算的

於是開始等

過了幾分鐘賣家打電話跟我說冰粉賣沒了 如果做新的要五點多才能好 可以選擇退款 或者先送面 冰粉做好了再送冰粉

我不著急吃飯就說做好一起送來就好

於是五點半我收到了外賣(≧?≦)

全家福是這樣的

可能賣家不好意思於是又送了一塊麵包給我

日期很新鮮並沒有過期(^^)

然後開動

總體來講面的味道還是可以的 雖然不比必勝客的意式肉醬面 但真的真的真的 比一般的咖啡館的好吃!!!!這點非常滿意了

然後冰粉

給了打包盒一個特寫 盒子、筷子和袋子都是回家吃飯提供的

這個味道也不錯 估計這個姐姐手藝應該是不錯了

總之今天的晚飯吃的很開心(≧?≦)

【重點來了】

接下來說一下我的想法 褒貶都有:

1.我個人是很不喜歡吃外賣的 因為不知道餐廳的環境如何 害怕地溝油 覺得外賣要是好吃 就一定放了添加劑(被害妄想)選擇私家菜的話 這個每天做的量不是特別多 所以也沒必要放太多添加劑地溝油什麼的 而且這個軟體的廣告貌似有說糧油放心什麼的 可以給自己一個心理安慰

2.軟體的缺點也有 就是軟體的理念了 所謂回家吃飯 吃的是家的味道 所謂家的味道 是每一個家的媽媽做的屬於自己的味道 我媽媽做飯並不好吃 但我喜歡媽媽做的菜 喜歡媽媽做飯做菜的習慣 比如米飯的軟硬 菜是甜口或是咸口 放不放蔥姜蒜什麼的 因此我在選擇菜品的時候就沒選那些家常菜 而是選擇了義大利面 就是害怕別的媽媽做的菜不合我的口味

家會選擇去餐廳吃飯是因為廚子的手藝好 做的好吃 同時 不會有奇怪的搭配!!!這點也很重要 我看過有人做油菜炒雞蛋的 還有一些別的搭配 完全是我不能接受的 所以這也是私房菜的弊端 自己覺得好的 其他人未必覺得好

大概就是這樣吧(^^)

我就自娛自樂一下(^^)


本人是回家吃飯的攝影師,北京地區大約拍攝了有300多家了。對於食品衛生問題我想說,我們進屋的時候都會先看一眼環境,如果環境不合格就立馬走人,因為留著也是禍患。公司做的挺大的,總部在望京融科。對於這家公司的展望,我覺得,廣告可以做大點,讓更多人知道,另外,最近公司對我們攝影師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我們也會承擔一部分的監管任務,在拍攝的時候遇到環境不好的,堅決不拍(我們可是按拍攝的數量算錢的,為了給為的健康,我們連錢都不要了)


非利益相關者回答。用了回家吃飯這個APP快半年,在上面找了離家1.5公里以內、評價高、可以上門取菜的三四家私廚訂了10多次飯,大體上是滿意的,前幾次體驗甚至很驚艷-比在餐館吃更家常健康、可以要求少油做的清淡,有幾個菜在餐館還不容易吃到。

後來就在知乎搜關於回家吃飯APP的相關回答,發現大多數回答都持否定態度,想了想也覺得有道理:「回家吃飯」最大的問題可能在於沒法建立可信的監督機制,或者如果建立的話成本過高。畢竟吃飯是個人生的大問題,都說「病從口入」,僅僅是要求註冊的私廚主人有健康證、派人到家裡的廚房轉一圈拍幾張照片的確不能確保飲食安全。有太多情況可能導致飲食不衛生而回家吃飯沒法監督到。雖然外面地溝油的餐館比比皆是,但大多數人覺得有監管機構出具的營業執照、餐飲許可證、衛生許可證總是能聊以自慰。而如果回家吃飯加強監督,比如不定期突擊式檢查、由APP統一提供的體檢和培訓等,又會增加成本還降低私廚的積極性。跟一個經常訂餐的私廚上海阿姨聊天,她說其實真的自己開私廚還真挺累的,做了一段就想歇歇了,所以我已經好幾天吃不到她做的飯了。。估計要再對他們實行種種要求,願意做的人就更少了(這裡先不討論偽裝成私廚的外賣小館子的情況)。

所以我覺得對APP的可行方法可能是做一些精品的私廚,捨棄把攤子鋪的太大的擴張思路。對我們普通的使用者來說,建議還是謹慎選擇兩三家附近的私廚,最好能上門取菜感受一下~


用這個app的理由可以有以下幾個:

1.賺錢

2.吃飯

3.交友(約炮)

4.獵奇

那麼問題來了:

1.真正的個人私廚產能是有限的,假設一份產品的平均凈利潤是10元,忙一晚上賣出20份,一個月不休息天天做也就能掙6000元。一晚上做20份產品的人要有多累?這6000元對全職廚師來說略少,對業餘私廚來說太累。如果以賺錢為目的,最合適的恐怕還是打著私廚名義的無門臉個體外賣,量產+供應鏈+全職,利潤應該比較可觀。至於到私廚家一起吃,那要有多少利潤才能讓私廚把陌生人領到自己家裡來?

2.私廚中有高手,這是肯定的,但絕大部分私廚做的肯定沒有飯店職業廚師好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私廚做的飯想比飯店的量產產品好吃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提升食材品質用料和烹飪時間,這帶來的負面影響就是私廚產量下降和成本上升,註定了無法獲得很高的利潤。對於一個以吃飯為目的的吃貨來說,他希望的是以最低的價格吃到最好吃最健康的食物,而以賺錢為目的的私廚顯然無法滿足吃貨們的這種要求。私廚從來都不是一個味道價格比特別高的選擇,老媽精心燉出來給我吃的鯉魚豆腐,耗材一條超市活鯉魚,一塊超市凍豆腐,一顆超市白菜,一袋超市粉條,品牌調味料若干,準備及烹飪時間要四十五分鐘左右,算米飯的話夠三個人吃,不算人工的成本價至少30元。假設味道很好燉完有人吃,一晚上老媽一個人最多也就做兩鍋六人份,那每人收多少元合適?收貴了可能不會有人吃,收少了還不如就自己做自己吃,那麼累圖個啥。優秀的私廚產品,通常是以比飯店量產貨高百分之四十的成本來提高百分之十的品質,這種私廚要是想賺錢,那價格絕不會太低,材料和時間成本在那呢。至於水平一般的私廚,大部分做的飯應該是還不如外賣好吃,屌絲吃貨還是踏實選擇外賣和連鎖吧,雖然品質比好一點的私廚略低,但價格更實惠。

3.閑得無聊想找吃貨秀一下廚藝,或者釣一點吃貨男女交友約炮之類的人可以歸於交友這一類的目的。這種私廚的產品很有可能是物美價廉,甚至於不要錢,不過需要顏值或者嘴甜來換,不在意賺錢的私廚肯定是想從吃貨身上獲取其他東西。交友目的吃貨/私廚進入回家吃飯平台,就伴生了類似於專車的安全問題,我敢讓陌生人來我家吃飯么?我敢去陌生人家裡吃飯么?是吃飯還是吃人,這是一個問題……話題可以很多,風險也可以很多,把吃飯這件事扯到了交友領域,那就是一把雙刃劍。

4.獵奇的人也不少,這種人是最有可能忽視成本和安全等問題的,吃飯的不追求性價比,做飯的產品質量也是參差不齊,就是圖個新鮮。這一部分是潛在的客戶群體,第一次體驗好,吃到好飯或者見到了帥哥/美女,那可能就會有下一次,如果體驗不好,那估計馬上就會把app卸了。

~~~~~~~~

綜上,個人認為回家吃飯這個app目前是處於一種不倫不類的狀態,安全問題,衛生問題,成本問題,產品質量口味問題,產能問題都沒有很好的解決。這麼做下去,將淪為黑外賣工具,如果出兩次公共事件被媒體和競爭對手一抄,那不死也殘,前景十分不樂觀。

~~~~~~

俺不是一個光挑毛病不解決問題的人,我會給回家吃飯提出以下解決方案:

1.在多個人口密集,互聯網普及度較高的小區(如回龍觀西二旗國貿)租民房改裝為廚房/食堂作為私廚和吃貨的聚集地。公司提供廚具和餐桌等,常駐員工維持秩序、登記、清理衛生、採購等。此舉雖然提高了成本,但卻解決幾個關鍵問題,比如安全性、衛生、個人住所私密性,一個直觀公共有秩序的場地使得顧客的疑慮和競爭對手的誹謗變得可證偽。至於成本,個人覺得要比鏈家等房地產中介的辦公點要小得多,直營食堂的覆蓋率與房地產中介接近,但租用民房的成本可是遠低於門市房。駐場員工不需要特別高的技能水平,人工也不會特別貴,人數也不需要特別多。

2.直營食堂場地問題解決了,可以在app里發通知了,無論是秀廚藝還是賺外快的私廚都可以來食堂開工了,可以自備廚具也可以使用公司提供的廚具,如果提前預約,可以由公司代為採購食材,公司採購的食材既保證了質量又有了渠道價格優勢,這部分也會有一定的利潤。私廚所有做出的飯全部掛實名賣給吃貨們,吃貨們吃完後可以點贊點評,公司根據不同私廚的廚藝和評價等因素給私廚們的產品定推薦價格,實現優勞優得和利潤最大化,公司在利潤中抽成實現盈利。

3.真正的私廚都是有自己的生活,不可能每天都開張,通過app把有空的私廚們聚集到食堂里來做飯可以兼顧產能和私廚們的個人生活,實現勞動力的優化組合利用。早餐一批擅長做早點的私廚,午餐來一批擅長做炒菜的私廚,下午來一批擅長做西點的私廚,嗯,一日n餐,每一頓吃的都是私廚們的拿手菜,公司駐場員工再賣點酒水飲料咖啡雞尾酒給公司盈利,卧槽,這簡直是私家美食俱樂部啊!吃貨們怎麼會不tmd不來!

4.在中國,誰能把吃貨們聚到一起,誰就能成為宗教領袖,只因為吃貨們擁有最純粹的信仰。公司篩選出一批產品過硬,或者顏值夠高的私廚們,在app上重點營銷,讓吃飯的和吃人的心中都樹立起一座燈塔,公司藉機哄抬物價,出售限購私家廚藝入場券獲利。明星私廚們滿足了自己的虛榮心也分到了入場券的提成,就會更努力的提升自己的廚藝或顏值,在客觀上提升了產品知名度和質量,形成良性循環。至於美女廚藝直播和私廚pk比賽,美食相親神馬的,那還用我教么?

5.吃貨們來了,合作夥伴們也就來了,利潤也就來了。吃貨的錢是最好掙的,畢竟好吃的是無價的。所以,回家吃飯現在的關鍵是通過一個可控可靠的食堂解決私廚和吃貨們的後顧之憂,把他們聚在一起,然後,佈道。

要吃,就讓吃變得純粹一些。


單純喜歡產品與美食,體驗過回家吃飯,也研究過這個產品,簡單的說幾句。

先說好的

1.回家吃飯的切入點很好,利用阿姨、主婦的閑置時間,有點「共享經濟」的模式。

2.產品設計上突出了大媽與私廚的概念,給人很溫馨易相信的感覺。這個業務核心抓的很明確。

3.回家吃飯的飯盒很好,配的餐具也不錯,雖然達不到精緻,至少不low。整體還是有一點品牌宣傳意識的。

再說壞的,回家吃飯在業務上極大的問題,這個產品我判斷甚至可能活不過半年。

1.安全:

衛生問題繞不過。在我看到回家吃飯這個APP時候,第一個想到問題就是食品安全怎麼保證。如果每個從業者都有健康證,請在產品上儘快體現,你們有的時間並不多。

2.密度:密度從兩方面來看

B端,也就是服務者的密度,更多的「做飯阿姨」提供更多的「菜品」,以滿足更多的用戶,覆蓋足夠打的範圍。前期誠然可以使用自己的廚房去提供,但是這個「體驗」很容易被拆穿,還需要不小的成本(題外:你們的驗證模式是什麼,在那些區域驗證,單位密度多少能服務多少用戶,盲目的擴展到大北京範圍本身就難以保證密度與服務),與「共享「差得遠。我想我說的你們懂。

C端,產品定位於那些用戶,用戶肖像是什麼,這些用戶能否形成穩定的客源,二單用戶有多少?就目前O2O來說最大的問題是「單次配送價值高」、「提供服務低頻」,應該怎麼去解決?

賣家承擔運輸這本身不現實,而基於5公里的快遞業務是多大的成本。

3.管理:

對所有私廚都是這樣:

如何去管理菜品的質量,給用戶提供質量穩定優質的服務。

如何去降低B端的成本與效率:最大的效率問題①是配送,②是解決採購成本。

用戶消費的場景決定了很難提前一天去做預定。

4.資本:

左手美團餓了么百度外賣、右手美團大眾點評團購。沒辦法成為入口級、也沒辦法去鍛煉配送鏈,全部押寶在垂直價值,「私廚」這個需求與市場是有的,但市場還未等到資本會聽你們的故事給你們錢么?

投資人如果會聽我想你們也不會來知乎發這個帖子了。

理解你們的困難、堅持、掙扎,但是想要把這個故事跟資本說好,以拿到錢度過這個寒冬,很難。


推薦閱讀:

說說你對北京、上海、杭州這三個城市的感覺?
喜歡北京勝過上海的人,你的理由和感受是怎樣的?
北京哪裡的羊肉泡饃好吃?
帶著老人去北京旅遊怎樣規划行程?
北京八大處和上海九院隆鼻哪個好?

TAG:北京 | 美食 | 北京美食 | 北京生活 | 外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