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內地大城市(如上海)的排外情緒不及香港強烈?

補充個人立場:

有些人誤解我支持地域歧視,我說一下看法。

反對無腦地域黑,及種族歧視;但認同地方保護主義。

地方保護主義不等於無腦地域黑和種族歧視,無腦排外是政治不正確

無腦排外是政治不正確

無腦排外是政治不正確

我認為地方保護主義是正確,因為是人之常情,是人性

要解決人之常情,大概有三種方法,暴力,利益,溝通(意識形態)

按基本的常識,那裡有壓迫,那裡有反抗;所以

,對這類問題,理智的政府應該疏導,而不是強權把問題壓下去

===

又,對香港意識形態問題,歡迎過來這邊討論:

如何評價 香港本土派文章 &<&<香港人怎來的&>&> ? - 中國

======

我香港人,有很多親戚在內地,經常回內地玩,但沒有在內地長期生活過。

對中國理解得越多,越發現我國不同地區經濟文化差異極大,還有比香港更嚴重的貧富差距,某種程度上內部矛盾還大於陸港矛盾

但為什麼內地大城市,似乎不見有特別激烈的排外活動?

香港越來越流行建立自已的身份認同,並標榜核心價值,將香港人和內地人切割

具體行為,有反簡體字,反內地用詞,熱心研究本土歷史,美化舊區文化

國內的大城市,如上海, 有類似的文化嗎?

比如標明上海因為曾經是列強租界,吸收大外國先進文化,上海人,比內陸小地方來的農民工,要更高大上

比如發現農民工隨地大便,將影片發上網並攻擊

為什麼上海或其他大城市不像香港有身份認同危機,或者嚴重的排外情緒

對中國理解得越深,越覺得中國和諧得可怕

明明一大堆內部問題,表面上還是基本風平浪靜

對了,內地有發生過,因為商品價格的地區差異,而引起大量人湧入某城市大量購物,而引起問題嗎?


這篇答文也跟這兒掛了幾天了。一開始並無心關注,但到了今天,我基本可以向看客們保證:

評論區更精彩

補充:評論區乾貨的總結貼,鏈接在此 -- 大陸人是不是普遍認為「拳頭大就是真理」 以及「要麼忍要麼滾」? - 崔揚也的回答。再次感謝@崔揚也幫助總結

-----------------------------------------------------------------------------------------------------------------------------------------

並非中國大城市沒有排外情緒,而是,中國人知道「排外」是「不文明的」、「庸俗的」、「法律和情理上無法自圓其說的」、「low B的」,最根本來說,是「政治不正確」的。

而何謂「政治不正確」?一個國家,屬於這個國家的全體人民;一個國家的國民,有天然的權利在這個國家的國土上自由遷徙。這就是「政治正確」。而一切明面上逆著此政治正確的言論和主張,就是「政治不正確」。

以北京為例。北京目前有2000萬+的常駐人口,但持有北京戶口的僅有800萬左右(戶口制度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是「政治不正確」)。在持有北京戶口的人裡面,抱怨外來人口湧入的不在少數。他們認為外來人口「不文明」,佔據了過多「城市資源」,推高了房價,使城市變得過為「擁擠」,等等

但這種言論的表達,依然只能私下進行,起碼沒法很理直氣壯。原因很簡單:他們心裡清楚地明白,哪怕你世世代代都居住在北京(事實上是往上數2-3代就不是「北京人」了),北京也不是屬於你的,而是屬於所有中國人的,或者屬於特定時點願意在北京生活的中國人的。如果一個北京戶口持有者,認為北京因為外來人口的湧入,使得北京變得不宜居,那他們也僅有兩個選擇:忍,或者滾

另一個很有趣但也很顯然的現象是,類似北京上海這種大城市中,排外聲音最響亮的都是哪些人群?不用細心觀察,相信就能感受到,大多是對應城市中混得相對糟糕的那群人。對於他們來說,不論是現實的城市財政資源好處,還是虛妄的城市名牌優越感,就是他們僅剩的稻草了。但依然,他們的聲音沒法太大 -- 不但外來人口會覺得他們政治不正確,而且本地戶口持有者也會覺得他們很low,而且他們自己心裡也清楚,自己的訴求,名不正言不順,僅是

對自己無能的一種發泄

而香港在97年之後的地位,就已經從「英國的海外殖民地」變成了「中國的一個略特殊的大城市」了,且這種特殊性只會越來越弱。這是既成事實。而基於這種既成事實,部分香港人排外,確實就是「不文明的」、「庸俗的」、「法律和情理上無法自圓其說的」、「low B的」、「政治不正確的」。

如果部分香港人真的想要改變這一局面,僅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改變這一既成事實,去追求香港的主權地位。

如果他們的目標真是如此,推薦他們研究四件事:

1,何謂「民族自決原則」,何謂「民族」

-- 「香港人」從任何一個角度講,都遠不是一個民族

2,參考美國憲法第14修正案,以及著名的Texas v. White

-- 香港屬於全體中國人,而不是現在居住在香港的香港人。如果想要改變這一現狀,僅有兩種途徑:中國的同意,或革命

3,仔細研讀1921-1949年的黨史

-- 槍杆子里出政權。你有槍么?

4,當今全球地緣政治和力量對比

-- 目前中國/中國政府僅會忌憚兩股勢力:美國的全面對抗,和中國的普遍民意 -- 前者零可能為了香港這麼點兒小事兒跟自己的基友翻臉,後者鄙視你還來不及呢...

稍具半點兒理性的人,應該就會徹底打消追求香港主權地位的念頭了

於是,既成事實依然是既成事實。基於這個既成事實,排外依然是「不文明的」、「庸俗的」、「法律和情理上無法自圓其說的」、「low B的」、「政治不正確的」。

----------------------------------------------------------------------------------------------------------------------------

題主有一個觀察非常正確:

「對中國理解得越多,越發現我國不同地區經濟文化差異極大,還有比香港更嚴重的貧富差距,某種程度上內部矛盾還 大於 香港中港矛盾」

但建議把「內部矛盾」換成「內部多樣性」。好比說中國各地的風土人情都很不一樣,這在我看來並非「矛盾」,而是「多樣性的美好」 -- 我國因多樣性而偉大。

引申出來的話題是:

建議香港人,以及所謂「內地」人,面對「香港 vs 內地」的話題時,第一反應不是參與討論,而是深刻地意識到,這種比較過於不平行,從而沒有任何意義。

何謂「內地」?這是一個包括了13億人口,充滿了民族和地域多樣性的大集合,其中既包括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種很多方面比香港強得多的一線大城市,也包括了你能想像到的最窮苦的一些地區,還包括了新疆和西藏這種世外之地,你可曾想過?

點只能跟點去對比,而不能跟點所在的面去對比。「香港 vs 內地」的對比,與「上海 vs 除上海之外的中國」的對比一樣無意義 -- 北京也屬於「除上海之外的中國」,你上海怎麼不跟北京比啊?

「內地」這個概念,本就是畸形的。而香港人需要儘快意識到,香港並非一個可以和「內地」這種大面平行比較的「小面」,而僅是「中國」這一內部多樣性很豐富的「大面」上的一個「點」而已。

利益相關:北京戶口持有者,並不以此為榮或為恥。偶爾也會厭煩大量新城市移民湧入而造成的麻煩,但堅定地認為他們 -- 不論是農民工,還是企業高管;不論是所謂低素質還是高素質 -- 對於北京的訴求權利,是與我完全一樣一樣一樣的,於是個人並不認可戶口制度。而如果北京的環境我不再能忍受,第一反應是「人家忍得了,我忍不了,那隻能我滾蛋」,而不是「讓外來人口滾蛋」。


誰說上海、北京不排外?香港極端的言論和思想在京滬本土論壇、人士中照樣有。

1、本土身份認同,切割。有的。

2、認為本土文化先進,瞧不起外地文化,有的。

3、將外地人不文明行為公布在網上,並試圖營造一種外地人都是垃圾的氛圍,有的。

但同香港相比,有幾點區別:

1、不會突破國家民族底線,不會挑戰整個國家禁忌。比如京滬直接指罵外地人,而很少用「支那」等直接侮辱民族、種族歧視的字眼,有也多是匿名偽裝,像香港這樣公開見諸於媒體、報紙就是聞所未聞。

2、行為、語言不如香港極端。比如雅安大地震後某些本土化香港藝人(實名)在Facebook上發帖慶祝,並叫囂死得好,點贊者眾。這在京滬本土明星中很難出現,一出現也會被立即圍剿,後果嚴重。(參見某足球解說侮辱江蘇球迷事件)

這裡面有政治的原因、經濟的原因、制度的原因、地理的原因、人文的原因。本人只總結現象,不討論原因。


題主的觀察結論完全正確。香港這兩年的排外情緒確實遠遠超過了上海。

我隨便舉個例子, 你能想像一個土生的上海本地人,走到人流最多的外灘或者南京東路,舉起一塊「外地人滾出上海」或者「蝗蟲/硬碟還我上海」之類的牌子嗎?

如果有人膽敢這麼做,我賭100塊錢這人今天走不出這條街。

但香港就能。

不但能,而且成群結隊,幾次三番,甚至到了見多不怪的地步。有踹遊客拉杆箱的,有圍堵奢侈品店的,有逼著路人表態的,有嚇哭小女孩的,可以說是花樣百出。這是即便公認為最排外的上海都無法想像的。

我和在香港生活的外籍華人也交流過,他們的感受對比更為直觀強烈。香港的排外是對人不對事的,而非樓里說的對事不對人。香港人的情緒之激烈,部分人已經不是排外,而是仇外。這一點連在香港生活的老外都看不明白,大家可以去quora搜一搜,和港陸矛盾有關的問題基本是月經貼。

香港目前已經被民粹裹挾,在少部分底層極端青年的背後,是沉默而態度曖昧的龐大數量的中產階級。而這股歪風,我目測還只是個開場。

而上海排外的高峰期,早已隨著計劃經濟體制的結束而過去了。

任何一個來上海玩的外地人,只要他願意,找個住處住下來,第二天就可以開始找工作,無論是工地搬沙子,還是陸家嘴的投行,只要他想,有誰能攔著?這可是實實在在的和本地人搶飯碗。

而香港街頭的外地人,和千里送錢基本就是劃等號的。根據香港政府自己的統計,平均每人在港期間的消費超過三千元。就這樣還要被當街羞辱,哪個城市更排外,還用比較嗎?


排外主要是外地人太少。

比如上海,你到浦西老弄堂里,排外的言論就多一些。

你到浦東張江,就幾乎沒人排外了。有也不敢說啊,因為沒幾個本地人。

再等等,繼續開放,大陸人多過香港人的時候,它自然就不排了。


北上廣經濟是一個自己在長大的餅,市民享受了和外來人口一起來到的增長,另一方面忍受逐漸顯現的麻煩。

而香港的體量較小,本來公立醫院資源就緊巴巴,街道就很窄,快消品每年ship出去的MSU就是大中華區零頭。用生態學角度說,它承受外來變化的能力是很弱的。

而開放自由行,就像大海的水灌入一個小杯子,而香港zf既脫離大眾又背負民主的低效,沒能把大量消費的紅利變成人民利益,於是矛盾激化,有的人覺得好處沒撈著,生活空間越來越小,當然就很容易有極端想法出現。


我十分支持香港當前的這種情緒,有利於地區文化和傳統的延續與傳承

另外歡迎大家到澳門消費,這裡的商品不差,美食更是不少,實在是您的不二之選。


因為大陸絕大多數人都不會像題主這樣「認為地方保護主義是正確,因為是人之常情,是人性」。地方保護主義說好點是非理性,說不好聽就是蠢,蠢能是人性嗎?在北上廣說「本地人要多優待」這樣的話會被人懷疑此人的教育水平。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是加強教育,提高國民素質。文明社會所倡導的人人平等思想已經在最近這幾代受過良好教育的中青年人群中被廣泛接受,地域優越感迅速邊緣化,以至於上海話都到了需要大力拯救的地步。這是大陸近些年真實發生的變化,卻完全沒見到題主說的「暴力,利益,溝通(意識形態)」三大手段中的任何一種,可見題主的思考之錯誤。

我不是香港人,所以我也不好說題主提到的「流行」是否是主流,這就留給題主自己做民意調查吧。是否有哄搶的行為倒是有一件事情可以提提:前段時間香港宜家遭港人哄搶,題主沒參與吧?

有一點可以確定,以題主為代表的香港人大可不必再擔心「蝗蟲問題」,香港之前所擁有的匯率、稅率、社會福利等優勢隨著大陸的快速發展將會很快喪失,「購物天堂」「金融中心」等等美稱很快將告別香港。尤其是佔中、反陸客等事件之後,香港的魅力已經大不如前,這對於題主等港人來說那肯定是件拍手稱快的好事。

香港特區立法會發表的一份研究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香港入境旅遊增長明顯放緩,期間訪港旅客人次僅微升2.8%,過夜旅客人次更急劇轉弱至下跌3.8%。綜觀兩項數據,前者為2009年第三季度香港遭受流感疫情衝擊以來的最低增幅,後者是同期最差表現。


謝邀!

我看到的問題是這樣的:

為甚麼我國大城市,如上海, 的排外情緒不及 香港 強烈?修改

我香港人,有很多親戚在國內地,經常回國內玩,但沒有在國內長期生活過。

對中國理解得越多,越發現我國不同地區經濟文化差異極大,還有比香港更嚴重的貧富差距,某種程度上內部矛盾還 大於 香港中港矛盾

但為甚麼國內大城市,似乎不見有特別激烈的排外活動?

香港越來越流行建立自已的身份認同,並標榜核心價值,將香港人和大陸人切割

具體行為,有反簡體字,反國內用詞,熱心研究本土歷史,美化舊區文化

國內的大城市,如上海, 有類似的文化嗎?

比如標明上海因為曾經是列強租界,吸收大外國先進文化,上海人,比內陸小地方來的農民工,要更高大上

比如發現農民工隨地大便,將影片發上網並攻擊

為甚麼上海或其他大城市不像香港有身份認同危機,或者嚴重的排外情緒

對中國理解得越深,越覺得中國和諧得可怕

明明一大堆內部問題,表面上還是基本風平浪靜

對了,國內有發生過,因為商品價格的地區差異,而引起大量人湧入某城市大量購物,而引起問題嗎?

題主,那是因為你在上海「深入生活」還不夠。其實京滬廣等「本地身份認同」的情緒是很強烈的,只是他們的表達和表現不如香港同胞那麼自由而已。比如說你不會在這些城市看到各種「排外」的路演抗議示威和張貼,但是如果深入網上世界,你會看到不少此類現象,比如網上用來指代外地人的「硬碟」(來源於「外地」的拼音縮寫「WD」),就是上海網友的發明。

我個人並不認同排外,但是我認同本地身份認同這種觀念。因為有家才有國,如果大家連自己的家鄉認同都已經喪失,更何談國家認同?


「對中國理解得越深,越覺得中國和諧得可怕」

這不是和諧,而是複雜。

然而,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原本就是這麼複雜呀!

你覺得這可怕,說明你自己還是淺薄幼稚的。

好好學習吧,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你們現在玩那套,是我們早玩剩下的。

不就是年輕人荷爾蒙過剩,吵吵意識形態嘛。

這套東西美國,日本,法國,中國的五十到七十年代大家都玩過。

不要覺得你們特殊。

香港,台灣沒經歷過這個。現在突然能玩這個了,覺得好有意思啊,這屬於要補課。

沒法避免啊。

過十年,等香港人成熟了,再回頭看,會發覺今天香港某些人是多麼的傻逼。

大陸現在看香港某些人,就跟看四十年前的自己一樣。

真的挺傻逼的。

不就是覺得搞搞排外(黨同伐異),標榜下核心價值,挺爽的嘛。

是挺爽,我們也這麼爽過。

而現在大部分中國人都知道自己面對的是什麼問題,知道如何逐步解決這些問題。

實際上你們吵吵鬧鬧,除了解決你們的荷爾蒙問題,還解決了什麼嗎?

其實你們不在乎能解決什麼,對吧?

你們覺得吵吵鬧鬧就是意義本身,對吧?

我們懂的,我們以前也這麼玩過,只不過早玩膩了,現在玩別的了。


其實排外真的是會發生,只是大陸現在還沒有達到這樣的條件,同時還沒有這樣的權利讓這件事情發生。

首先,群眾嘛,是膚淺的。

我來自東莞(對!怎麼滴!),外來人口很多,跟北京上海廣州的人民一樣有偶爾的「排外」但不會說「你走,搶資源的!」 畢竟都是勞動力,都是小印鈔機啊!而且過來的人往往都是從窮的地方到富的地方,消費水平不在一個檔次,大多數外來人口跟我們自己的生活質量表面上很難看出有多大影響。

但是香港不同,大陸人過去,都是各種買。

想像一下唄,某一天,北京上海突然持續幾年被暴富起來的非洲人搶購各種商品,非洲同學逐漸多起來,而且非洲同學們都不洗澡!!而且自己工作單位上非洲人越來越多,而且發現自己的工資越來越跟不上物價的上漲了!!而且非洲人還很喜歡插隊,在星巴克買個飲料也總想著要講價。地鐵亂扔垃圾的不說了,還在天安門下面放自己的小孩出來尿尿。

好了,再過幾年,非洲人插隊的少了,講價的,尿尿的少了。有一天,一個非洲孩子憋不住又在天安門尿尿了,愛天安門的其中一個中國人拍了一張照片,非洲人大為不滿,中國人圍過來指責非洲人,遠遠的非洲人民大喊:孩子尿尿都那麼多指責,真是太摳太小氣了!

看到那麼多大陸人居然指責香港人不寬容的時候,我真的想說我們並沒有經歷過這種事情,不好過多批判。

對的,生活水平的下降也許跟這些非洲人實際關係不大,只是自從絲綢之路開發以後,北京的經濟發展動力blahblahblah被分走了,但是

群眾嘛,是膚淺的。看到什麼,覺得是什麼,就是什麼。

然後,彼此地位的「認識」不同。大陸內部人口的遷移是不需要「簽證」,不用辦證的;然而大陸到香港是需要辦證的,從這點看來,對於香港人,大陸人就是客人,因為我們可以拒絕你過來,只要你的某一些規範達不到要求。這略有一點「兩個房子」的意味,跟大陸自己「這塊地不是我們北京人私有的,而是全中國的」還是很有區別的。

我讓你過簽證已經很好了好嗎!進了屋子還隨便尿尿!還買光我地盤的東西!還在指點說我不能怪責你!卧槽我要瘋了好嗎!!

然後,「民主」和「自由」是他們習以為常的訴求,而對我們只是茶餘飯後的吐槽。

當然,造亂不是民主自由,先聲明咯。但,他們想要「民主自由」。習慣了公開說出,習慣了當面討論,習慣了不滿意就要表達,而與大陸人逆來順受的脾性大相徑庭。

不管表達的內容是不是「正確」的,方式是不是「恰當的」,至少當我們在反對他們習以為常的東西本身,覺得不如自己逆來順受的脾氣的時候,我覺得我們就已經有理虧的部分了。

朝陽區的裸男營銷不是才被砍了嗎,不懂法的孩子想知道這違反了什麼...更別說掛起橫幅嘗試說服社會人民這樣的行為了。

大陸人嘛,還是習慣線下討論各種調侃,線上的話會被建議修改的,還要拒絕所有快遞!

然後呢,國人的素質還是很有待提高。這是一個事實,先不看他們在香港做過什麼了,我們平時見到的事情(開車,地鐵擠位,耍賴貪小便宜)有很多已經夠讓人咬牙切齒的了!

但是,說了這麼多「站在部分香港民眾一邊」的立場。我還是想說,香港民眾要學會自持,不要用一棍子打死的觀念去看問題。如果說群眾是麻木膚淺的,那麼我想說,你們那些「知識分子」,理性的說話人還需要加大努力,告訴群眾現在發生著什麼事情。

因為當下香港非常需要中國。

我不欣賞這種排外的情緒,也不知道你們要如何化解它,但是我喜歡香港這個地方,因為很近,而且那時候你們的服務也非常好,城市很乾凈,東西也便宜,還說粵語倍感親切。貨又堅,人又好,嘢又便。這麼強大的香港,這麼強大的香港人,難道就不能「違逆直覺」,耐心等待大陸人的素質提升了?難道要被那些素質較低的部分國人拉到同一水平線再被豐富經驗打敗嗎?

至少這不是我想看到的。

我喜歡現在這個有個性,恨的有聲有色的香港。但是,一個更好的香港,有個性又有遠見的香港正在靠近,不是嗎!!

那也不是說部分國人素質低還有理了,還不加快自己的文化建設,對得住我們大香港嗎!!


香港目前的問題表面是認同感,實際的大背景是整體經濟的下行,內部資源分配的不合理。香港過去這些年的高速發展有目共睹,但是高速發展一定會有停頓,經濟周期不可避免,而上海、深圳的發展也分享了香港原本的地緣紅利。不僅僅是香港,台灣曾經的高速發展可以傲視大陸,而現在也在原地打轉。生活變的更糟時,大家找到的槽點會是回歸祖國,這可以理解,但是分裂或者香港本土主義真能解決問題么?提醒香港朋友關注在當前環境下,香港內部的資源分配問題,貧富分化有些嚴重,這些都被表面上的福利掩蓋了。

關於排外,其實,對於絕大多數香港人而言,去香港也沒有多少年…就像,深圳人不排外,因為都是外地人,其實香港的外地人們也沒呆太久呢。近幾年去不少國家,發現一個問題,中國人太多了,我開玩笑說墨爾本中心和北京三里屯的區別,是三里屯外國人更多一些。這就是全球化的現實,中國就是人多,在哪裡都中國人多,在中國香港也是這樣,而香港的「戶口政策」比北上廣更強吧。

說到蝗蟲,真的,我們中國人就是多。泰國清邁,滿大街中國人,連夜市上賣唱的藝人都是中國人,耳邊是地道的北京話上海話。巴厘島,我在那裡的遊船上竟然遇到了朋友,當時沒敢確認,於是我們倆都在微博上相互留言詢問,滿滿的全是同胞。馬爾地夫,要找一個中國人少的島還真難,廚子都是來自西安的。義大利,在一個只有兩萬人口的小城,隨便進了一家餐廳吃飯,服務員來自湛江。澳洲,春節的時候到處能看到歡慶中國農曆新年的標語。沒辦法,我們就是到了這樣一個發展時期。香港?其實,現今的香港同胞也是我們蝗蟲的一員啊,雖然早了一些年先到。

今天,我們整個中國都在為了活的更好而打拚,咬著牙吃苦,因為我們沒有傘只能拚命跑。之前再這個答案里寫過 中國到底哪裡糟糕? - 馬力的回答 ,我們問題的確很多,但是我們一直在努力。如同香港大叔說的「你有壓力我有壓力」,與其逃避抱怨,不如一起向前。

無論是香港還是台灣,年輕人越來越多的參與政治,思維大不相同而且越來越有影響力,這是這幾年非常顯著的趨勢,傳統的依靠「上層人士」的路線顯然出現問題,這應該是目前大陸有識之士的共識,但是如何和新興的年輕力量打成一片、相互理解相信都還沒找到辦法。實際上我們都明白,大陸和香港傾壓、反制的結果是雙輸,所謂香港獨立也好本土意識也罷,對於改善香港人的福祉只有壞處,如果有好處就是喊口號的時候過過嘴癮。

為什麼不能先儘力尋找解決辦法,而是慵懶的選擇「排外」?例如,香港人都在抱怨大陸去香港購物的人多,但是,為什麼不能敦促香港特區政府在靠近口岸的地方多建商業區,奶粉有多少賣多少,多好的商業機會,可知道,這是多少城市夢寐以求的?旅遊的人多?這裡商業機會太多了,也應該尋找提供更好旅遊體驗又能將遊客分流的辦法,例如靠近口岸的主題公園,向深圳學習。要知道現在很多國家都想著如何把大陸遊客的錢賺個乾淨。這可比舉個蝗蟲的牌子來的更有效率。當開始找替罪羊而非解決問題時,真正的問題就出現了。

所以建議香港越來越發揮作用的年輕朋友們,多問一問,如何能夠抓住機會,包括外地人/大陸人的機會,給港府更多壓力,共同努力,讓香港更好,

我覺得越是在艱難的時刻,在周遭的環境變的越來越差的時刻,越是要冷靜,越是要避免逃避,與其排外,不如吸取力量。香港真正讓人欽佩的應該是香港人的奮鬥精神,是文化開放與包容,是素質,而不是一個「香港戶口」。


很簡單,中國大部分人都有「退路」,香港真沒有。

在大城市被逼急了回二三線或者去二三線就是了,地域歧視是有的、階級矛盾是有的。你干你你的,我做我的。

中國以和為貴,只要沒出太大矛盾就好。

香港很多人排外,真的是不排外退路都沒有。


上海土著自來答題。

祖輩環境:

外祖母和外祖父於1960s左右從北方來上海。

祖母和祖父屬在上海居住幾個世代的本地人,但是是江蘇派系。說的也是偏江蘇方面的方言。當年祖母和祖父尚在世的時候,我每次去奶奶家需要我爸做翻譯。

父母輩環境:家父生於上海,天生江蘇話+上海市區話。家母生於河北,6歲來上海,迅速習得標準上海話。幾個阿姨舅舅如是。

我的外祖父外祖母,祖父祖母,一輩子都應該對於上海話只會聽但是不會說的類型。

如果用出身地判斷人,我母親及我幾位阿姨舅舅算不算上海人?他們可不是出生在上海的。

如果用語言來判斷人,我祖父祖母算不算上海人?可是他們在上海出生。

再說說我這一代。我自幼長大的環境已經開始推普。我從上學到初中都是國語為先,滬語只會聽。到了初中發現周圍周圍很多也是一樣的小孩子,但是因為大家都會說,也就慢慢的會說了。

當然現在依舊被我媽嘲笑洋涇濱,但是現在的滬語也已經變了,好歹我還能分尖音團音。我出門辦事,和同說滬語的對方能更有親近感一點,更舒服一點。

不過我的日常生活buff也就是到這裡了。

別人不會因為我是上海人給我多快好省辦理業務,我去銀行照樣要和一群非上海人一樣拿號碼走流程。

碰到低素質的上海爺叔,我照樣覺得不舒服,讓我感慨國內人口素質依舊有待提高。

說了半天沒說道點子上。

你們說上海獨立,我問問你們,上海怎麼獨立?

你們說上海排外,我問問你們,上海如何排外?

我有點語無倫次,請各位看得人海涵。

  1. 維持「正宗」上海身份認同的基礎其實在逐漸變弱。中國政府對於戶籍管理的改革,已經事實上宣佈了基於滬語的舊式身份認同其實終究會有一天會被更複雜的身份認同所代替。在上海的某些地域性論壇上(寬帶山之流),用來區分上海人身份的就是上海人身份證和一口流利的上海話。可悲可嘆,你的身份就靠著兩個來維持優越感。誠然,作為上海人,我看到滬語式微,心中也不好過(我有3個表弟,1個表妹,1個表哥,其中能用滬語交流的只有我和我表哥,他還是外籍人士;和另外2個表弟全部國語交流;還有剩下的一個表弟一個表妹目測只能用英語交流了)。但是平時我更多的是看到,上海有更多更有素質,更加高層次的非上海人口進入,為這座城市帶了多樣化。同時國語推廣改善了行政和日程生活的效率。
  2. 所謂的上海人,往上數五代還是上海人的,寥寥。上海的人口本身就經歷過洗牌。上海人口 清咸豐二年(1852年),上海華界人口544413人,租界人數極少。太平天國戰爭爆發後,周邊省市居民湧入租界,同治四年(1865年),公共租界92884人,法租界55925人;華界人口變化不大,次年為543110人。太平軍戰爭結束後,逃亡到滬人員大批返鄉。公共租界人口至同治九年減至最低,為76713人,此後又逐年上升。法租界人口,光緒五年(1879年)減至最低,為33660人。至宣統元年(1909年),華界人口達671866人。次年,公共租界人口達501561人,法租界人口115946人。民國時期,上海人口增長格局基本不變。1914年,上海華界人口1173653人。1930年,上海市人口3144805人,1936年3814315人,1945年3370230人。1946年~1949年3月,因外地人口大量湧入上海,上海人口增長61.86%,年遞增率23.9%。1949年,全市人口5029160人。
  3. 上面一點所說就是,上海之所以到現在作為移民城市未死還能逆流而上保持活力,外來人口是一個重要因素。我曾經有一段時間中二覺得上海少點外地人就好了。但是後來發現,自己家裡親戚很多都是外地或者非上海市區人。你告訴我怎麼反?最疼愛我的人,我的姥姥,到死都不會說上海話,但是她在上海工作,在上海拉扯兒女長大,拿著有些人很有自豪感的310身份證,你說我要反外地人,我不是精分麼。
  4. 和台灣香港反差最大的是,上海對於外來移民的態度一直是控制而不是限制,官方也好,民間也好,不存在反外來人口的大規模活動。如果你的眼光僅限於極個別人的極個別私下言論,而無視前進的歷史車輪,那麼最終會被碾過。

上海的特色,同時引申為全國大城市的特色,最後都會從地域出身的身份認同改為更可控,更務實,更符合人性以及更可操作化的身份認同。我們中國人口口聲聲說以中國文化認同而非以血統認同來決定一個人算不算中國人,希望有一天各個城市也能用這種方式來判斷一個人是不是那個城市的一員。但是我希望,承載著上海市井特色和城市歷史的上海話,能夠更被尊重和發揚光大一些。因為這能夠將上海和其他大城市區分開來。

利益相關:在美上海人


你可以這樣理解。

這是一個比喻,別太當真。

從37年抗戰,到45年內戰,到土改,到大躍進,到文革。

都有很多人從大陸跑到香港。

他們都是什麼人呢?

再加上更多港英治下的香港人。

那些舉著大陸人滾出香港的人,可能和大陸那些喜歡說日本人與狗不得入內的人更相似。

一天二地仇,三江四海恨。

題主你說大陸和諧的可怕。

其實這是一種成熟,或者說圓滑。

帶有悶聲大發財目的的圓滑。

知乎不是流行一句話嗎

成年人只在乎利弊

小孩子才在乎對錯

地域歧視?

那都是虛的。

中國人只歧視窮人和弱者。

而且還有很多中國人的邏輯是:以前老子沒錢歧視老子就算了,現在老子有錢了,居然還歧視老子!

帶有一種質樸的道德觀。

本質上,這道德觀和中國人喝酒是一樣的。

我喝一杯,你必須喝一杯,不然就是看不起我。

我先干為敬的意思就是,你不幹了就是不敬。

我一直認為,中國沒有種族歧視,也沒有民族歧視,也沒有真正的地域歧視。

真正的歧視是拿你當敵人。

是kkk對黑人。

而不是僅僅拿你當嘲笑娛樂的對象。

比如某些中國人對於人妖,同性戀,跨性別者,殘疾人的一些看似歧視的言論。

我相信以上這些人如果有錢的話。

中國人也是不會歧視的。


因為我們認為農民工再怎樣素質低, 也是我們同胞. 可以批評他們水準低, 該指出就指出, 該罰款就罰款, 編個相聲段子諷刺一下, 搞個脫口秀批判一番, 這都沒問題.

但既然他是中國人, 他就有權力在中國任何一個城市生活. 除非你開除他中國國籍.

可是, 抱歉, 任何人都沒有權力開除別人的中國國籍.

至於你說的, "明明一大堆內部問題,表面上還是基本風平浪靜", 如果你把農民工隨地大小便(事實上, 農民工們並沒有這麼不堪)這種事情也算作"問題"的話, 那...我也不知道該怎樣向你解釋為何中國風平浪靜, 沒聽說哪個國家因為國民隨地大小便而亡國的. 可能貴香港國特別脆弱一些?


你看見hk的排外情緒是被大陸媒體包裝過的啊,年輕人。

實際上嚴重程度三分一不到好吧。

致那群大量的素質低下價值觀扭曲並自我感覺良好的人群:「人家不是因為你是大陸人才排斥你,是因為你才排斥大陸人」


從本話題的熱烈程度,可以想見兩地同胞對兩地矛盾的焦慮。

排外其實包含兩層底氣,一個是倚賴,一個是優越感

排外的情緒基本上也是兩種,一個是歧視,一個是蔑視

你拿了上海人作比較,上海人排外底氣只有優越感,情緒上則是蔑視。因為他們清楚上海僅是中國的一個城市,任何國內的人都可以來這裡觀光或者工作。上海人不可能對地域有倚賴。上海雖然很早開埠,但是,各種洋鬼子太雜了,即使是上海人也難統一哪一種style更拉風。蔑視只是認為外地人沒有上海人見過更多洋市面,比如,上海人最早讓洋人教導穿睡衣睡覺,因此他們會蔑視光著身子鑽被窩的鄉親。如今,上海一部分人還在試圖溫馨舊日比鄉親洋氣的風光,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有一個小品演員把戴禮帽、拿文明棍、佝僂著身子作為其宣傳的logo。可以看出上海人沒有學到洋人的氣質,只是學到了一些做派的皮毛。

香港人則相對於上海人則不同,長久的英國管轄,文化灌輸一致,回歸後又是獨立司法管理,底氣上存在地域倚賴感。文化上的認同更是有英倫色彩,文化上的認同表現了民族特質的叛離,就如同信奉了伊斯蘭教的漢人,回歸後稱為回民,雖然肌體DNA沒有變,但是精神上脫離了漢民族。可以想見一旦民族精神叛離,那麼其他文化就會被認為是異端。這就會產生歧視,歧視性的排外具有集體性的特徵,也就不難理解當今香港人排外之氣勢了。如果香港不及時回歸,說不定會有一個「香港族」誕生。

對於經濟發展競爭激烈的說法,只是引起排外情緒的誘因。抑鬱症患者一個小的挫折都能引發其跳樓。


首先,其實問主自己「中國和諧得可怕」的補充描述,很大程度上就回答了問題本身。

在偉光正的強勢領導下,上海和其他一線城市乃至整個大陸社會,迄今為止仍然自覺不自覺地個恪守「全國一盤棋」的原則和默認「穩定壓倒一切」的思維,任何大街上和網上過激的異議及行動,都會被官方儘可能地和諧掉,所以咱們老百姓不會冒險去排(fan)外(dong),即便可能有也是零星瑣碎而且特別溫和的,海外也不大關注到。

相反,香港是個一國兩制下很重視法治的城市,基本法保障著當地市民的「言論自由」、「集會及結社自由」、「新聞自由」,他們就可免於恐懼地表達多元化甚至是極端的如「蝗蟲論」的意見,及採取各種各樣乃至於過激的如滿大街「軀蝗蟲」的社會行動,而香港內地以及海外媒體都會自主地廣泛報道。

另外,要知道的是,各媒體上看到的個別香港青年排斥大陸人的言行舉措,未必就反映了香港整體社會的主流想法,正如香港電影經常有蠱惑仔喋血街頭的場面,不意味著香港老百姓每天都受著黑社會的威脅一樣。

上面所述,好像地球人都知道,但因為也很重要所以還是要提出來。


上海與香港同樣是有許多外地人遷入居住的地區,上海的物價樓價等同樣因此有了一定的上漲。

看題主主要的意思是講香港人對內地人的排斥,所以我這麼理解問題吧

為什麼香港人排外地人的情緒比上海人更強?

1.香港與內地在文化,環境上的分別較其他內地城市相互間大。部分港人認為自己與內地人之間有一定的隔閡。

我們是朋友,但我們的一些價值觀、語言不太相同,所以不是那種關係特別好的朋友。

2.媒體的選擇性報導。也就是說,為什麼你覺得香港人排外情緒就大了?而我這個香港人卻覺得沒你們想像中的大。 其實,對於大部分不會翻牆的內地人來說,有很多東西你們真的不知道。嗯,就是有些東西還是得刪刪改改的,國家若不和諧,談何強大?(,,,)

3.最近香港與內地之間在政治上出現了一些分歧。在這裡建議大家自己搜尋相關資料,太多了不在這裡細說,然後順便提醒一下,我們身處內地,我們所能搜索到的大部分東西是被篩選過的。

4.香港的經濟優勢正在逐漸縮小,部分港人意識到自己的地位不如從前,部分港人因此覺得不爽,另外提醒一下,部分港人就是部分港人,不是全部香港人。再提醒一下,部分香港人排外就是部分香港人排外,不是全部香港人。

5.有的事情明明是政府在政策上處理不當,但一些香港人就是要把責任推到內地的普通老百姓身上,這種行為是錯誤的。

6.第一條說了兩地環境與文化有所不同,部分內地人到香港旅遊做了一些不文明的事,壞了內地人的形象。同樣的,部分香港人在內地人來港旅遊的時候亦做了一些不文明的事,壞了香港人的形象。

7.香港的教育制度以及教育內容與內地有所不同,香港學生接觸到一些內地學校不會提及的知識,部分香港學生對內地產生了一種恐懼感。要強國,必須從教育下手,扶正新一代年輕人的思想,不走思想上的歪路,年輕一代才能在未來帶領或跟隨祖國走上正確的道路,這是正常的。嗯。

題外話:

1.現在香港人口有七百萬左右,的確存在少部分人歧視內地人(在這少部分中,90後居多),而另外大部分人則是歧視沒素質的人。(如果你來到香港沒有隨地吐痰,大聲喧嘩,亂扔垃圾什麼的不文明行為,卻遭到香港人的不文明指責的話:1.報警。2.記錄,不妨讓他體會一下群眾壓力,你要明白,傻逼哪裡都有,但10個人裏有一個傻逼,不代表10個人都是傻逼)。

2.本人愛港亦愛國(沒錯,是愛國,不要混淆了某些東西)。

3.任何人做法律內允許的事情是可以的,在此歡迎大家來香港玩,購物,玩得開心點,不要被一些人影響了自己的心情。無論是傻逼的香港人還是傻逼的內地人都是大家不喜歡的。

4.內地近年經濟發展快速,但民眾的平均素質沒有追上經濟發展的速度,懂得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人都明白,低需要層次滿足了才能向高層次追求。香港人在這方面需要懷有包容心。再說,內地人的平均素質水平是總有一天會高起來的,就目前內地的發展形勢來看,這衹是時間的問題。

4.俗話説:入鄉隨俗,去到一個地方就要遵守一個地方的規矩,不亂扔垃圾;在一些安靜的場所里不要大聲喧嘩;如廁可以去廁所,即便是小孩。如果因為不清楚香港人的生活環境、生活習慣而不小心令一些香港人不滿,請說一句「對不起」(絕大部分香港人聽得懂這句普通話),如果是小孩不小心做錯了事,應該讓小孩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並且嘗試讓他學會説「對不起」。「他衹是小孩」、「我又不知道」這種話衹能顯示出你在一定程度上不是一個盡職盡責的父母,而且,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事的人並不代表自己沒做錯。

5.不要覺得香港人很高尚,也別覺得內地人很高尚。

6.你覺得內地人與香港人雙方有其中一方是絕對正確的嗎?

最後,本人能力有限,學歷不高,回答或許有不正確或不恰當的地方,歡迎交流,但希望您文明用詞。我知道部分人在這種問題上比較敏感,容易激動,能理解的。

唔該曬


推薦閱讀:

中國龍與西方龍誰更厲害?
中國流行音樂和歐美流行音樂的巨大差異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中國人是否有可能象建造科隆大教堂那樣,用三百年的時間來完成同一個建築?
如何看待當今美國對我國的文化入侵?
為什麼很少看到外國人(主要指歐美)打遮陽傘?

TAG:上海 | 香港 | 文化差異 | 文化 | 排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