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描述投行內幕的書?

有哪些比較詳細的描述過投行行業基本狀況或者內幕的書?小說最佳。


一、《摩根財團》

  豆瓣評分:9.5

  本書被稱為金融航母,它不只是一部金融史,在生動展現歷史的同時,又引人入勝地刻畫了摩根家族在兩次世界大戰過程中與當時政要及政府之間的周旋與交易。書中,作者對歷史人物及歷史事件的刻畫和描述引用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史料,使展現在讀者面前的人物都栩栩如生、躍然紙上。本書全面地展示出摩根家族四代人所生活的各個時代的社會背景,更深刻揭示了金錢在各個時代的威力。

  《摩根財團》一書還介紹了有關亨利·福特、伍德羅·威爾遜、赫伯特·胡佛、富蘭克林·羅斯福、溫斯頓·邱吉爾等要人的一些鮮為外界所知的史料。同時還揭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摩根財團又如何逐步演變為新世界中銀行業的先鋒。作者對歷史事件和史料的鋪陳具有嫻熟的駕御能力,從而使本書架構嚴密而充滿生氣,令人手不釋卷。

二、《花旗帝國》

  豆瓣評分:8.0

  《花旗帝國》不僅生動描述了金融巨子桑迪?韋爾傳奇的一生,而且真實地記錄了華爾街以及美國金融世界的起起落落。儘管華爾街根深蒂固的偏見圍攻不斷,桑迪?韋爾仍然開創了自己的第一個事業高峰――希爾森公司……然而接下來迎接他的卻是被自己苦心經營的公司掃地出門,變得一無所有……誰能想到,就是這個猶太移民的兒子,在華爾街「正統」勢力的排擠、蔑視中,又為自己打造了更輝煌的事業――花旗帝國。

三、《賊巢》

  豆瓣評分 :8.2

  1986年5月12日,美國金融史上最大的一起犯罪陰謀宣告破產,打碎了華爾街歷史上最喧囂的圈錢狂潮。這場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的犯罪活動,數量之大、範圍之廣,至今難以評估,並直接促使美國各種證券法律法規的出台,成為金融史上難以磨滅的一筆。

  全美第一暢銷書——《賊巢》第一次詳盡地描述了華爾街的四大巨頭——邁克爾·米爾肯、伊萬·布斯基、馬丁·西格爾和丹尼斯·萊文——如何創建金融史上最大的內幕交易圈,如何差點竊取數十億美元非法所得,以及政府的執法人員如何頂著壓力,忍著折磨,克服種種困難最終取得勝利,使這四大主犯得到應有的制裁和懲罰。

  作者歷時四年,查閱了大量的陪審團審議記錄、實際的交易記錄和新聞報道,並進行了無數次深入採訪和調查,寫就了這部引人人勝的著作,非常恰當地把握了紀實小說和新聞報道之間的微妙關係,使讀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歷史的真相,同時又享受到小說的跌宕起伏帶來的快感。

四、《門口的野蠻人》

  豆瓣評分:8.2

  華爾街商戰紀實經典,深度接觸資本世界,金融大鱷、國際巨頭悉數登場——KKR、DBL、美林、高盛、雷曼、拉札德、所羅門兄弟、第一波士頓、貝爾斯登、大通曼哈頓、花旗、摩根士丹利、巴菲特、米爾肯、納貝斯克、菲利普·莫里斯、美國運通、百事可樂、寶潔、卡夫、麥肯錫……有史以來最推薦的商界與金融界實戰經典案例!

  對於那些不懷好意的收購者,華爾街通常稱之為「門口的野蠻人」。兩位《華爾街日報》的記者憑藉人脈和技巧,令當事人吐露真言,獲取了第一手的資料,再輔以引人入勝的妙筆,曝露出當時華爾街最大的收購——1988年KKR公司收購雷諾茲-納貝斯克的來龍去脈,以及華爾街金融操作的風風雨雨。

  書的前半部交待出主角們的發家史,儼然是美國經濟浮世繪;後半部情節緊張,宛如懸疑小說。其間,人物們爾虞我詐,故事充滿金融交易、輿論壓力、決策博弈、社交晚宴和董事會議,不僅讓讀者見識到如此重大的收購在高層之間是如何運作的,也讓我們看到一部充滿洞見的金融社會史。

五、《說謊者的撲克牌》

  豆瓣評分:8.2

  「說謊者的撲克牌」是華爾街上金融家們玩的一種休閒遊戲,以最善於瞞騙他人而實行心理欺詐者為勝。邁克爾·劉易斯將其用為隱喻,描述了自己在華爾街最大的投資銀行之一的所羅門兄弟公司里四年的工作經歷——從意外受雇、接受培訓直到成長為只憑一個電話即可以調動數百萬美元資金的明星交易員。在書中,劉易斯將華爾街投資世界中許多不為人知的技巧、訣竅和手段娓娓道來,披露了自己是如何參透華爾街的波譎雲詭、逐步掌握投資走勢的,讓讀者有了感同身受的體驗。

  這本書的另一個亮點,是從作者的視角展示了所羅門兄弟公司在20世紀80年代的戲劇性歷史,特別對1987年10月美國股市大崩盤進行了深刻的描寫,從而折射出華爾街在那個年代是如何在大起大落中保持發展的。(好書推薦盡在:http://www.tuijianshu.net)

  作者將華爾街深奧的投資手法融入有趣的故事當中,讓讀者在捧腹大笑的同時又陷入深深的思考。這也使本書獲得了專業人士和廣大讀者的認可,成為美國長銷不衰的投資經典著作。

六、《半路出道的投行家》

  豆瓣評分:8.0

  過去的10年,見證了投資銀行業的熱鬧紛呈,也交替著經濟的繁榮與衰落。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雷曼、貝爾斯登,這些響噹噹的名字曾經讓無數聰明而富有野心的年輕人心生嚮往、頂禮膜拜。投資銀行家這群神秘、富有、極具權勢的社會精英,是如何操控價值上百億美元的大宗併購,影響商業巨頭、企業財團重大商業決策的?

  《半路出家的投資銀行家:華爾街10年變遷內幕》作者喬納森·尼是一個半路出家的投資銀行家。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他進入了華爾街極具聲望的高盛銀行,而後跳槽到摩根士丹利。他見證了這個行業經歷的一段特殊時代——因互聯網經濟高速發展而出現驚人業務量的時代,一個令人振奮的年代,以及之後隨泡沫破滅而出現的災難。作者以促人深省的幽默和無所畏懼的坦誠,揭開了投資銀行家的神秘面紗,展現了投行業的原始面貌,讓我們得以一窺那些充滿魅惑力的故事——藏於華爾街最有權勢的公司背後的故事。

七、《證券分析》

  豆瓣評分:9.3

  如果整個證券研究領域的書籍全部被焚燒了,僅僅憑藉這樣一本書,這個行業也必將重建。

  作者沒有建立任何精確的學術模型,卻恰到好處地切入了學術和實踐之間。他既不向浮躁的現實低頭,也不向自大的學術低頭。通過眾多紛繁複雜的例子,大本把自己的理論建立在非常具體的基礎上。雖然以知名股票投資家著稱,但作者的《證券分析》的大部分內容是關於債券和優先股,而且其價值並不遜色於股票部分。選擇良好債券的藝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轉換為選擇良好股票的藝術,這兩者之間的聯繫遠比人們想像的緊密。

 八、《金融鍊金術》

  豆瓣評分:8.7

  索羅斯的大部分言論都充斥著狂妄自大的氣息,但考慮到他的宏大功業,這樣的自大是可以理解的。在《金融鍊金術》中,他試圖建立金融市場的所謂「反身性」原理,即投資者與投資標的之間的複雜的相互作用,並且用這種原理來解釋整個社會科學。為了證明他的理論,索羅斯聲稱他運用自己的對沖基金進行了「歷時實驗」,包括實驗期和對照期。這個歷時實驗發生在量子基金最輝煌的時期——1986年至1987年。

 九、《聰明的投資者》

  豆瓣評分:9.1

  《聰明的投資者》一書收錄了大本晚年發表的最有價值的文章和演講,不僅涉及財務報表分析和投資學原理,還涉及貨幣銀行和宏觀經濟學內容。大本發表的大部分文章都有濃厚的悲觀主義情緒,所以他在華爾街並不是受歡迎的人。幾十年過去,今天的讀者可以更加心平氣和地體會他的教誨——對於價值投資理念的信奉,對風險控制的執著以及對頻繁交易的厭惡。這些教誨在今天仍然沒有得到執行。

十、《巴菲特致股東的信》

  豆瓣評分:8.4

  巴菲特沒有撰寫過什麼專業著作,唯一的作品是每年寫給伯克夏哈撒維公司股東的信。他每年都重複一些似乎早已過氣的言論,例如現金的重要性,公司管理層的重要性,在折扣價格購買資產的重要性以及「為增長付出恰當代價」的重要性。僅僅從一個細節就可以看出巴菲特的偉大——在目錄中,排在最前面的是「公司治理」,其次才是「公司財務」。人們往往把巴菲特視為財務和稅務專家,但他在鑒別公司經理人方面的才能無人能及。其實他的每一句話都可以歸結為我們耳熟能詳的真理,只是用一種非常簡潔樸實的方式來表達而已。

十一、《價值投資》

  豆瓣評分:8.9

  價值投資究竟是什麼?它應該購買瀕臨破產的低價股,還是購買氣勢如虹的藍籌股?從格雷厄姆開始,產生了許多價值投資的分支流派,成功的基金經理人擁有獨特的模型和選股方法,但是其核心仍然與格雷厄姆差別不大。格林威爾分析了自格雷厄姆以來最成功的價值投資經理人——馬里奧-加比利、沃倫-巴菲特和保羅-索金等等,分析了他們成功和失敗的案例,指出了在絢爛的投資行為背後的枯燥無味的模型。作為一位學者,格林威爾對模型的分析令人印象深刻;他的流暢文筆也可以使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價值投資者成功的共同因素。

十二、《有效資產管理》

  豆瓣評分:8.2

  作為金融學家,伯恩斯坦指出,儘管有效市場的存在使大部分證券分析手段都失去了價值,但是投資者仍然可以通過有效的資產配置來優化自己的回報。這本書花了大量時間討論投資的一些基本問題,例如什麼是風險,為什麼要用方差來度量風險,以及股票為什麼對債券具有很高的溢價。對於初學者來說,這些討論尤其重要。

十三、《機構投資的創新之路》

  豆瓣評分:8.8

  作為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的主管,史文森取得了超越絕大多數同行的業績。史文森舉出了大量生動的事例,告訴我們在變幻莫測的市場中持續取得佳績是何等困難。與我們想像的不同,他並未吹噓自己如何成功,而是嚴肅分析了其他人失敗的原因——過於輕率的投資決策,不恰當的風險管理,過高的資產管理費用以及「買漲賣跌」的錯誤心理等等。這些事例證明,心理或許是比技術更重要的因素。


1.《證券分析》(Securities Analysis)

本傑明·格雷厄姆

如果整個證券研究領域的書籍全部被焚燒了,僅僅憑藉這樣一本書,這個行業也必將重建。

作者沒有建立任何精確的學術模型,卻恰到好處地切入了學術和實踐之間。他既不向浮躁的現實低頭,也不向自大的學術低頭。通過眾多紛繁複雜的例子,大本把自己的理論建立在非常具體的基礎上。雖然以知名股票投資家著稱,但作者的《證券分析》的大部分內容是關於債券和優先股,而且其價值並不遜色於股票部分。選擇良好債券的藝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轉換為選擇良好股票的藝術,這兩者之間的聯繫遠比人們想像的緊密。

2.《金融體系中的投資銀行》(Investment Banking in Financial System)

理查斯·蓋斯特

清晰詳盡的投資銀行學教材,作者不但深入討論了廣義投資銀行業的每一個領域——證券承銷、併購諮詢、資本市場、銷售與交易、證券研究、零售經紀和基金管理,還探討了投資銀行與商業銀行以及監管者的千絲萬縷的聯繫。難能可貴的是,蓋斯特特別注重探討投資銀行界,並將華爾街史視為一個發展的過程。蓋斯特的重點描述放在華爾街,但他並未忽視歐洲和日本。遺憾的是,這本書主要討論的監管政策是美國的政策。這些政策或許不能解釋其他國家投資銀行業的深刻變化。

3.《銀行併購A經驗與教訓》(Bank Mergers: Lessons for the Future)

斯蒂芬·戴維斯

銀行併購的浪潮席捲了整個世界,但是究竟有多少併購真的給股東帶來了價值?驅使管理層不斷收購或被收購的動機是什麼?投資銀行、機構投資者和銀行管理層在併購中各自扮演了什麼角色?作為管理諮詢顧問,戴維斯用許多親身經歷的案例和訪談講述了許多典型的併購故事。作為一種複雜而且不穩定的金融機構,銀行併購可能是世界上最艱難的併購,所以了解銀行併購無疑就了解了併購的核心。

4.《金融鍊金術》(The Alchemy of Finance)

喬治·索羅斯

索羅斯的大部分言論都充斥著狂妄自大的氣息,但考慮到他的宏大功業,這樣的自大是可以理解的。在《金融鍊金術》中,他試圖建立金融市場的所謂「反身性」原理,即投資者與投資標的之間的複雜的相互作用,並且用這種原理來解釋整個社會科學。為了證明他的理論,索羅斯聲稱他運用自己的對沖基金進行了「歷時實驗」,包括實驗期和對照期。這個歷時實驗發生在量子基金最輝煌的時期——1986年至1987年。

5.《價值再發現》(Rediscovering Benjamin Graham)

本傑明·格雷厄姆

《價值再發現》一書收錄了大本晚年發表的最有價值的文章和演講,不僅涉及財務報表分析和投資學原理,還涉及貨幣銀行和宏觀經濟學內容。大本發表的大部分文章都有濃厚的悲觀主義情緒,所以他在華爾街並不是受歡迎的人。幾十年過去,今天的讀者可以更加心平氣和地體會他的教誨——對於價值投資理念的信奉,對風險控制的執著以及對頻繁交易的厭惡。這些教誨在今天仍然沒有得到執行。

6.《巴菲特致股東的信》(Letters to Shareholders)

沃倫·巴菲特

巴菲特沒有撰寫過什麼專業著作,唯一的作品是每年寫給伯克夏哈撒維公司股東的信。他每年都重複一些似乎早已過氣的言論,例如現金的重要性,公司管理層的重要性,在折扣價格購買資產的重要性以及「為增長付出恰當代價」的重要性。僅僅從一個細節就可以看出巴菲特的偉大——在目錄中,排在最前面的是「公司治理」,其次才是「公司財務」。人們往往把巴菲特視為財務和稅務專家,但他在鑒別公司經理人方面的才能無人能及。其實他的每一句話都可以歸結為我們耳熟能詳的真理,只是用一種非常簡潔樸實的方式來表達而已。

7.《價值投資》(Value Investing)

布魯斯·格林威爾

價值投資究竟是什麼?它應該購買瀕臨破產的低價股,還是購買氣勢如虹的藍籌股?從格雷厄姆開始,產生了許多價值投資的分支流派,成功的基金經理人擁有獨特的模型和選股方法,但是其核心仍然與格雷厄姆差別不大。格林威爾分析了自格雷厄姆以來最成功的價值投資經理人——馬里奧·加比利、沃倫·巴菲特和保羅·索金等等,分析了他們成功和失敗的案例,指出了在絢爛的投資行為背後的枯燥無味的模型。作為一位學者,格林威爾對模型的分析令人印象深刻;他的流暢文筆也可以使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價值投資者成功的共同因素。

8.《有效資產管理》(The Intelligent Asset Allocator)

彼得·伯恩斯坦

作為金融學家,伯恩斯坦指出,儘管有效市場的存在使大部分證券分析手段都失去了價值,但是投資者仍然可以通過有效的資產配置來優化自己的回報。這本書花了大量時間討論投資的一些基本問題,例如什麼是風險,為什麼要用方差來度量風險,以及股票為什麼對債券具有很高的溢價。對於初學者來說,這些討論尤其重要。

9.《指數基金》(All About Index Funds)

理查德·費里

費里是一位投資組合分析師,也是有效市場假說的信奉者。他通過實證數據和自己多年工作的經驗證明,積極管理的股票基金想打敗市場是不現實的,所以最佳的投資策略就是把資產妥善配置到各種指數基金中去。

這本書用大量篇幅描述了指數編製和再平衡的方法——指數基金怎樣做到儘可能模仿指數?怎樣克服流動性、交易成本和稅收方面的困難?那些與有效市場假說矛盾的「增強型」「基本面型」指數基金有可能成功嗎?為什麼固定收益方面的指數基金髮展很慢?費里對這些問題一一做了力所能及的回答,但想說服所有人是不可能的。所以,積極管理基金仍然佔據著全球金融資產的大部分份額。

10.《機構投資與基金管理的創新》(Pioneering Portfolio Management)

大衛·史文森

作為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的主管,史文森取得了超越絕大多數同行的業績。史文森舉出了大量生動的事例,告訴我們在變幻莫測的市場中持續取得佳績是何等困難。與我們想像的不同,他並未吹噓自己如何成功,而是嚴肅分析了其他人失敗的原因——過於輕率的投資決策,不恰當的風險管理,過高的資產管理費用以及「買漲賣跌」的錯誤心理等等。這些事例證明,心理或許是比技術更重要的因素。


Henry Paulson, Dealing with China

Henry Paulson 的回憶錄

前半部分講述作為高盛主席和首席執行官在幫助建立中金,中國電信和ICBC, BOC IPO的第一手細節。後半部分講述作為美國Secretary of Treasury 和中國政府在人民幣升值,中美貿易順差等議的的回憶錄。

書中包括與很多國家領導階層的談判與對話,從客觀性來說,是現在能了解國有企業改革的比較客觀的記錄。裡面也包含了MS, GS為了中國業務的競爭,以及中金和高盛高華的建立過程。Paulson 本人和周小川和王岐山接觸很多,書里自始至終都有很多他們三人在不同職位上的交流。

投行基本業務沒有細緻解釋,但是從一個managing partner的角度透露了很多當時做deal 的細節,比如說BOC上市國內強行使用PB高估值,中國電信上市如何把最有想像力的部分分離上市吸引全球投資者等等。

如果是想了解高盛和中國國有企業最大的幾個deal,本書是不二之選。


如果是指國內券商IBD的話 可以看看《阿貓阿狗在投行》這個短篇。


泥鴿靶


首先推薦你看看《賊巢》(英文原版題目為Den of Thieves),講述了上世紀80年代最大的華爾街內幕交易,四名主犯斂財無數,其中兩人為保釋願意交高達5億美元的罰款。該書中的許多細節來自作者調查得到的真實未公開資料,非常寫實的一部小說,該書被認為揭露了華爾街真實情況。

另外可以看看《撒謊者的撲克牌》,作者以第一人稱講述了自己在華爾街一等投行的真實經歷。

這兩本都是小說。


《大投行家》

http://gorky.blog.caixin.com

微信:meizhikeyiyou

我在外資投行做跨境併購的經歷改編而成,歡迎交流。

在小說里,主人公從一個菜鳥成長為一個獨當一面的董事,對投行業務諳熟,同時又不失理想主義和社會責任感,他在香港、紐約、倫敦、北京幾個主要金融城市之間遊歷,逐步尋找自己的人生興趣和坐標,我相信,我的青春是真的這麼過來的,對更年輕的年輕人,會有一點點參考價值。

至少,你看了,會說,原來他/她也這麼苦悶過啊!

或者你也可能會說,原來他/她的成長也那麼不容易啊!

誰的青春不難啊,投行人也不能那麼臉譜化,他們都是有血有肉,有酸甜苦辣的。

歡迎來捧場!

我的下一部小說是有關遊戲行業的,現在已經開始構思了,也歡迎多交流。

附小說的序:

2009年剛從香港決定回北京的時候,我寫過這樣一首詩——《一代人》:出海,沒有船槳,/掛帆,遇著風浪。/我們總歸回來,/傷痕和獸骨,/就是我們的勳章。

80後,我們這一代人,是大遷徙的一代人。我們中很高比例的同齡人,和父母沒有生活在同一個城市。而且,最為讓人撕心裂肺的其實不是刻骨銘心的鄉愁,而是,我們這一代人,從幼年時起接受的價值觀教育,即是,把遠離家鄉完成一番事業作為追求。因而,為求而苦,苦中之苦。

而且在一代人大遷徙的洪流中,深刻地影響著我們成長曆程的兩股歷史大勢,則是中國的國際化和城市化。我們親身經歷了各種資源在超大城市中進一步集聚,當然其中更包括了各種人才的集聚;我們也真實地體驗到,穿越過境,到達世界上另一座城市,體驗別樣繁華的機會越來越多。一個青年,從中國落後地區成長起來,逐步來到省會城市、首都,乃至走出國門,這樣的例子已經非常普遍。可是,其中的國際差異、城鄉差異,帶來的誘惑、困擾乃至挑戰,同樣是真實而深刻的。我們當中多少人,至今還不能確定自己足夠駕馭得了在大城市中的生活,而同時仍然堅持著在大城市中生活?

這是一種絕大多數父母不太能夠理解的生活,因為這個工作種類在他們的成長環境中從未有之;但這不能阻礙他們對自己孩子的關心,包括他們的衣食冷暖,包括他們的喜怒哀樂,包括他們的前途發展,也包括他們的終身大事。但父母面前的這個孩子,從他或她出門讀大學開始便同家鄉同父母遠離,他們已經有了完全不同的經歷和視野。於是,可想而知,愈關心,愈關心不得。

但是更不能忽略的,其實是這一代已經不太年輕的年輕人,有一些隱秘而鮮明的精神特質,這好似他們的胎記,隨著日月洗刷,竟然毫不褪色卻愈發醒目。他們從小接受的教育,使得他們有著「家國天下」的情懷抱負;但同時從小短缺經濟的記憶,使得他們同樣有著間或出現的生存危機感和現實主義價值觀;此外,隨著中國國際化的大背景,文化衝擊在他們尚未成熟的心靈中反覆上演,所以他們經常性地會自我否定乃至否定之否定。

而且越是旁人口中的「好學生」,可能這樣的困擾和矛盾會越激烈。因為這一代人接受的教育本身就存在於這種衝突的歷史背景當中。

對於這很小比例的一撥人,我,有幸也是其中一員,從小是以「別人家的孩子」出現在同齡人記憶中,或因為刻苦,或得於天分,成績往往不錯,也獲益於大時代普及教育的潮流,得以在名牌學府深造,而後進入到國際金融城市的投資銀行工作。

為什麼做出這樣的選擇?我們當中或有100多種完全迥異的答案。或有人因為收入不菲的薪資,或有人因為結交精英的事業,或有人因為資本增值的風光,或有人因為創造奇蹟的成就,或有人純純地因為好奇而體驗……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男女,各自帶著耀眼的成長經歷,一起做一份曠日持久而且殫精竭慮的工作。

不過回首所有的往日,在每一個日日夜夜卻沒日沒夜地加班中,在每一個同客戶推杯換盞縱橫捭闔的會議中,在每一個同交易對手針鋒相對錙銖必較的談判中,在每一個高朋滿座慶祝項目成功的慶典中,我真實地發現自己的人生飽飽地吸收了很多不可或缺的營養。這份工作真實地讓我們經歷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歷史趨勢,也讓我們體驗到中國的政府人員、企業家以及中介機構在資本國際化過程中逐步成熟的過程。現在想起來,很多故事,完全可以說是一波三折,雖有功敗垂成的可惜,但也有大功告成的喜悅。

所以,我絮絮叨叨這麼多,只是想,一群年輕人,懷著建功立業的夢想,背井離鄉,遠渡重洋,做著嘔心瀝血的工作,克服著各種慾望的誘惑,堅持著為國為家的理想,也努力實現著人生的意義,還在不遺餘力地尋找愛情和組建家庭。這個過程本身,也足足值得這一代人自己銘記了。

那麼,就用拙笨的筆觸,記錄下有些有的沒的故事,真名隱去,假語村言,說大一點,用來紀念我們這一代人,說小一點,用來紀念我和我身邊的那些同齡人的青春。

青春無悔,所幸有你。


中國的難道不就是《親歷投行》嗎。

有一本金融從業的小說叫《同業鴉片》,最真實的小說了,肯定是業內人士寫的。作為文學它是一陀屎,但引起了無數金融業內人士的轉發和推薦。因為跟真實很接近。


1.《金手銬的救贖——一個投資銀行家的海嘯》。作者:黃元山。豆瓣書評鏈接:https://m.douban.com/book/subject/4133450/

個人讀後感:裡面對資產證券化(例如ABS)的描寫很貼切;對投行各類工種需要的技能也有精要的點評。文采一般,但勝在真實。

2.《亂世華爾街》。作者:漁陽。豆瓣書評鏈接: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5921785/

個人讀後感:對交易員這個崗位的描述深入而細緻。對金融海嘯底因的介紹也比較到位。文采斐然。不愧是中國頂尖大學的高材生。我有一丟丟懷疑作者的名字是筆名,源自《長恨歌》里名句「漁陽顰鼓動地來」,以與書名里「亂世」二字呼應。一個猜測,不一定對。

這兩本書看完後,應該不會再被許多複雜的英文金融辭彙縮寫搞迷糊了。而且對如何進投行也會有更清晰地了解。


《我為什麼離開高盛》之類的,然而讀後並無卵用。


請參閱證監會及各地證監局關於證券公司及相關證券服務機構的處罰公告。


還有Michael Lewis的一套

比如

主要講traders的內幕吧。

這些是我這個外行人當作故事一樣看完

看個唏噓


頑石的《同業鴉片》《不作不死》


反正貨幣戰爭是在扯淡


大部分意淫程度很高。天涯什麼的地方很多這類小說


班妮的《親歷投行》,作者從律所跳到內資券商投行,比較客觀地敘述了內資投行的工作環境以及自己的工作感悟;

《阿貓阿狗在投行》,作者不詳,最早在豆瓣上看完,兩個男生畢業之後進入投行的發展故事,二人性格迥異,發展也不太相同;

《CBD風流志》,外資投行駐京辦公室,當然個人感覺以愛情故事為主,投行生活只是背景;

知乎專欄 新銳投行民工 還是啥,跟向小田一樣,以吐槽風格取勝,最近發了好幾篇乾貨(如何寫簡歷等)

《做市商》,券商自營偏公墓私募的背景,不過總歸是國內券商的一個縮影

———————————————

當然看完這些之後,我對內資投行的印象是這樣的:

1.賺錢基本靠bonus,基本工資那是不夠的

2.什麼五星級酒店、美女如雲,真正跟項目都是二三線小縣城,不要想太多

3.貴圈真亂

不過入門引導很重要啊,當年我的職場入門書是《杜拉拉升職記》,大一那會還一門心思想想去做行政,結果大學讀著讀著發現自己走上了金融民工不歸路…


不多說,直接上圖。

這個網站簡直讓我覺得外匯行業前途一篇光明啊。還全部都是免費的。


李德林的商業小說寫的都不錯,推薦看一下。《迷影豪庄》《改革現場:晚清經濟改革始末》《段子里的經濟學》《控局》《套空》《最初的國會:晚清精英救國之謀1910-1911》《高盛陰謀》《帝國之殤:晚清三十年金融戰爭》《暗戰1840》《天下第一庄》《陰謀》


現在都他媽程序化交易了,建議你看《C語言》


&<&<高盛在中國&>&>


推薦閱讀:

怎麼看待穆迪確認中國政府債券Aa3評級 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面?
為什麼現在銀行都在大力推銷信用卡?
持有雙證的法官如何去投行?
如何評價曾子墨的自傳書《墨跡》,還有她的投行轉主持?
什麼是金融市場上的結構化產品?

TAG:投資銀行 | 金融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