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在一首歌曲中多少音符算一拍?

我聽說對於4/4拍的樂曲可以藉助「軍鼓通常放在第2、4拍上」這個規則來判斷。

這條規則對於所有4/4拍曲子都適用嗎?

還有其他類似的規則嗎?

另一種問法:如何判斷一首歌的速度是n還是2n?

例如:

周杰倫的《青花瓷》的速度是54BPM還是108BPM?

林俊傑的《曹操》的速度是72BPM還是144BPM?


卸腰。這是個好問題。

理論上不管是n還是2n都是可以的,如果是n,那麼所有的音符都會時值縮短一半。

比如《青花瓷》,如果是54,那麼旋律就是以十六分音符表示,如果是108,那麼旋律就是以八分音符表示。

但是創作者在寫歌的時候會有習慣。《青花瓷》的速度應該是108而不是54,因為在流行歌曲,尤其是歐美的歌曲中,有很多裝飾音,如果以八分音符來表示旋律的話,就很容易添加各種十六分音符構成的裝飾音,而如果以十六分音符來表示旋律,遇到裝飾音的時候就得用三十二分音符來表示,這樣非常的不方便,譜面上看起來也比較雜亂。

還有一種分析的方法是注意鼓的節奏。在青花瓷的副歌中,鑔片的節奏和人聲是對齊的,而一般流行歌曲中鑔片打的節奏都是八分音符(不同風格不同,如funk中鑔片喜歡打十六分音符而金屬中鑔片一般打四分音符)。所以人聲應該也是八分音符,推出速度為108而不是54.

或者我們來看一下前奏。只要聽前奏就能決定這首歌的速度。

如果我們使用54的速度,八分音符全部變成十六分音符,看起來是多麼可怕!

而《曹操》的速度應該是72而不是144。與《青花瓷》中每個音符都在拍子上的簡單節奏型不同,《曹操》中運用了大量的切分節奏,我們就來看一下前奏的鋼琴。

在這種大量運用切分節奏的時候,使用十六分音符作為切分的單元無疑是最合適的。而且看一下左手的伴奏,兩個八分音符配一個四分音符的節奏型也是最標準的。

在人聲開始的時候,左手的伴奏繼續保持這個節奏型。在鼓進入的時候,你會聽到,鑔片打的是八分音符的節奏。如果速度是144,那麼鑔片就變成了打四分音符,與這首歌的風格不符合。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判斷依據就是和聲進行的節奏。一般要麼一個小節一個和弦,要麼一個小節兩個和弦。如果是72,就是一小節兩個和弦,如果是144,就是一個小節一個和弦,看上去都可以,這種時候就要注意和弦的節奏了。在這首歌的大部分,每個和弦在四分音符上被演奏,總共兩次,給你的律動是以72的節奏來的,一個小節兩個和弦。

很多時候人都會感知接近於心跳的節奏。相比於144,72的節奏更接近於人的心跳速度,所以會給人帶來比144更強烈的律動感。你用72的速度跟著節奏點頭,會比用144的速度點頭要舒服自然地多。

對於有些風格,有特殊的節奏慣例。比如爵士樂,約定俗成旋律里不能有裝飾音以外的十六分音符,所以爵士曲子在遇到80和160的抉擇的時候,一定是使用160,保證旋律是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組成的。爵士的和弦進行變化特別快,如果使用80,一個小節里可能有四個和弦,不方便演奏者讀譜,而變成160之後,一個小節里只有兩個和弦甚至一個,這樣就很方便了。在爵士樂的即興solo環節中,經常會有非常快的炫技部分,如果我們扒譜,使用160的十六分音符就能很容易表示出,如果用80就得用到三十二分音符,看上去很雜亂。

【本人寫的答案與專欄,若需轉載,請私信授權並按照每千字100元的標準收取稿費,有違必究】

【接商業編曲以及影視遊戲配樂,招收學習樂理和視唱練耳的學生。聯繫請私信或加QQ1150333429】

【南京地區暑假想上課學習鋼琴即興伴奏與創作的請聯繫我~】


泄不妖

上面 @千古留名回答的非常全面,我從另一個角度多嘴幾句

音樂的組成從樂思、樂匯到樂句、樂段,是有規律可言的。與寫作語言一樣,音樂語言也有它的字,句,段。

類似唐詩,音樂通常以若干辭彙(樂思,樂匯)組成一句,以4句為一段,每首歌有若干段(有重複)

音樂=樂段*a(a視規模通常為1~5不等)

樂段=樂句*b(b通常為4,少數為5或3,罕見其它形式)

樂句+樂匯*c(c通常為2~4,少數4以上但不會小於2)

樂匯由一個或多個樂思及其變體和發展構成

任何作品中,下一層級的單個單位不能構成上一層級的規模。即單個樂段不能構成音樂整體(複合樂段可以,這個暫且不表),單個樂句不能構成樂段,單個樂匯不能構成樂句。

以上這些規則僅適用於流行音樂,古典音樂不在此列

在分析任何音樂時,都要從句段結構的角度來看

典型的樂段結構與唐詩類似,起承轉合

題主拿流行歌來舉例子實在太棒,因為它們可以用歌詞來快速判斷句段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 

炊煙裊裊升起,隔江千萬里

在瓶底書漢隸仿前朝的飄逸 

就當我為遇見你伏筆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撈起,暈開了結局

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 

你眼帶笑意

多麼明顯的四句一段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

兒女情長 被亂世左右,誰來煮酒

爾虞我詐是三國,說不清對與錯

紛紛擾擾 千百年以後,一切又從頭

這裡單要找出一句的規模有些勉強,但四句一段的整體構成非常明朗

我主要通過兩種方法判斷音樂的速度

1.按樂句規模判斷

上面說過,通常情況下,樂句的規模是要大於小節的(有人把小節等同於樂匯,我不這麼認為,但二者的確有些相似)。

也就是說,樂句都是以複數小節的規模存在的(幾乎沒有例外)。

如果以BPM54來看待《青花瓷》,每句只有一個小節,四小節便構成了一個樂段,這顯然是不合邏輯的。要知道在很多音樂作品中,四小節僅僅是一個樂句。排除了BPM54,加上用腳都知道不可能是BPM216,那麼《青花瓷》一定是BPM108。

以BPM72來分析《曹操》,兩小節一句,每段八小節,比較合理。而以BPM144來看,每段16小節,似乎有些不妥但也說不清問題出在哪,就要用到第二種方法了。

2.按重拍關係判斷

4/4拍的重要特徵為拍子強弱程度為強-弱-次強-弱,沒有任何其他節拍有此特徵。反過來說,凡是4/4拍的音樂,都會遵循這個特徵。強調一點,這裡指的是音樂主體聲部

流行音樂的主體就是歌手演唱聲部,或是樂手solo聲部。一些音樂中會出現爵士鼓double/half演奏,即2n/0.5n速度。在這些音樂中,「底鼓軍鼓在第13拍」並不適用。當然這是少數情況。

但作為主體聲部,這種判斷方法幾乎百試不爽。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

兒女情長 被亂世左右,誰來煮酒

爾虞我詐是三國,說不清對與錯

紛紛擾擾 千百年以後,一切又從頭

典型的4/4拍,第一句的已知重音是「東」、「分」、「火」、「休」,剩下的音除了弱拍就是切分。

若《曹操》的速度是144,顯然應該被突出的第三拍(相對2.4拍)全部都沒有音(被切分掉了),強度上弱於第二拍(漢、三、連),不能體現4/4拍的節奏特徵,無法成立。

而以BPM72來分析,所有的重拍都在應該在的地方,比較合理。最後閑扯幾句

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國人對音樂的普世審美大概是詞重於曲,曲重於其它一切。對律動啊聲部啊等等的認知都無限接近零。這一方面形成了中國流行音樂的特點,另一方面也嚴重桎梏了音樂的多樣化。

就像為什麼中國電子音樂很難普及,不就是因為這玩意兒沒法唱出來,歌詞又念念叨叨沒營養么...(還不算那些根本沒詞的)


不是有拍號嗎?拍號已經說得很清楚。另外,不能說是多少音符為一拍,而是幾分音符、或許幾個幾分音符為一拍。


推薦閱讀:

為什麼莫文蔚的《電台情歌》百聽不厭?
有沒有一首歌聽到旋律就讓人覺得美好得想閉上眼睛慢慢品味?
韓國組合/solo歌手有哪些好聽的只有日文版本的歌曲?
鋼琴曲背後的故事?
怎麼評價炎亞綸的唱功?

TAG:音樂 | 歌曲 | 流行音樂 | 樂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