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中子的壽命與矛盾?

中子平均壽命約為898±16s。中子衰變為一個質子,同時釋放出一個電子和一個反電子中微子。也就是中子很快變成質子,原子核是中子與質子組成的,這樣一來,經過很長時間,原子核都由質子組成了?


關鍵在於,只是自由狀態的中子平均壽命很短,為幾百秒,而原子核中的中子很穩定。可這是為什麼呢?哈哈 你想啊,自由狀態下的熊孩子平均乖巧時間只有3分鐘,可是為什麼課堂上的孩子們卻乖巧得多、屁股坐得很穩當?壓力!這都是壓力啊!在課堂上從乖孩子衰變為熊孩子是要挨訓的呀!咳咳,好像有點跑題了,嗯。處在自由狀態下的中子平均壽命確實很短,可以通過弱相互作用衰變為質子,放出一個電子和一個反中微子,成為一個質子。可是處在原子核中的中子就沒那麼自由了,當它有這個念頭的時候,想了想,難道真的打算衰變成質子嗎?它環顧四周,突然發現,原子核里還有那麼多質子呢,而且大家都擠在這個狹小的空間中,還都帶著正電荷!這麼大的斥力還不得擠死?嗯,我還是靜靜地做個不帶電荷的美男子,哦不,美中子吧。在這個過程中,電荷斥力對應的勢能相當於中子衰變的勢壘,把中子囚禁其中,不突破勢壘就無法衰變。當然,相應的逆過程也是存在的,即自由狀態下穩定的質子有時會在束縛態中轉變為中子,以降低系統的總能量。

本回答原載2017年5月26日中科院物理所微信公眾號周五問答專欄,我是原作者本人,從屬於一個幾十人組成的校園科普社團。

原文鏈接: http://mp.weixin.qq.com/s/Vpxr2IUrqRrs-17peSCvsw


自由中子衰變和原子核中的中子有一個重要的區別,就是它們的末態相空間是不一樣的。

用量子力學的語言闡述的話,衰變的速率跟兩個量有關:一個是相互作用矩陣元的強度,另一個則是末態相空間的大小。相互作用越強,則衰變速率越快;末態相空間越大,衰變速率也越快。

舉個簡單的例子:自由中子的半衰期是八百秒,K介子的半衰期則是10的負八次方秒。都是弱相互作用衰變,怎麼半衰期差得這麼大?這是因為末態相空間大小的不同。K介子的末態相空間要遠大於自由中子的末態相空間。

具體一點,自由中子可以通過β衰變衰變到質子、電子和反電子中微子。中子的質量比質子的質量大1.3MeV,而電子的質量為0.5MeV,這樣的話衰變末態的粒子總動能加在一起不能超過0.8MeV。這就是中子衰變末態相空間的上限。而K介子呢?K介子質量為490MeV,而它能衰變到μ子和μ子中微子,μ子的質量才100MeV。這樣末態粒子的總動能可以達到近400MeV,上限要比中子大得多。

回過頭來再看原子核,核子在結合成原子核時會發生質量虧損,不同原子核的質量虧損是不一樣的。如果想要發生β衰變,根據能量守恆,必須保證初態原子核的能量大於末態所有粒子的能量和。所以有些核素完全無法發生β衰變,就是因為它的質量虧損太大,自身的能量太小了。所有可能的末態總能量都要比它大,它沒辦法衰變。

而在另外一些原子核中,β衰變是可行的,但是因為結合能的不同,不同原子核的衰變末態相空間大小不同,這也造成了不同原子核之間β衰變的壽命差異。


自由中子衰變時發出電子而變成質子,因此伽莫夫曾經解釋,原子核里的中子與質子在不斷轉化。一個中子衰變成質子,放出的電子被另一個質子吸收後又變成中子。如此往複不斷,中子與質子的數目都保持不變。


自由中子會經過β衰變變成質子,在這個過程中會釋放出電子和中微子。

但原子核中的中子可以是穩定的,到目前為止,並沒有發現穩定原子核中的中子衰變的問題存在。

組成我們的世界的絕大多數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穩定的,不穩定的原子核就是反射性元素。


推薦閱讀:

如何學習理論力學和材料力學???
普朗克長度和普朗克時間的存在是否意味這個宇宙可能是虛擬的?
為什麼相對論要分狹義和廣義?
1000分貝有多響?
最大靜摩擦力大於動摩擦力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TAG:科普 | 物理學 | 物理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