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比中文更適合填詞演唱嗎?
題目問到「填詞演唱」。「演唱」不好說,我只說「填詞」。
日語確實是填詞難度最低的語言之一。我能想到四個原因:
1) 不需要押韻。大部分語言(包括漢語和英語)的詩歌都是需要押韻的,但日語由於母音太少,又是SOV型語言(謂語放在句末),如果押韻反倒容易讓人感覺單調。2) 不需要考慮聲調,也叫「詞曲咬合」或「倚聲填詞」。這是 @阿丘答案的主要內容。在我所知的有聲調的語言中,粵語和越南語填詞時是需要考慮聲調的,高調配高音,低調配低音;普通話不考慮這一點;泰語等因為我不會所以不了解。日語不是聲調語言,沒有單字調;單詞的調型用來區分意義的例子也有限,填詞時也不考慮。3) 不需要考慮重音。英語填詞時需要注意不能把單詞中的弱讀音節或本身就弱讀的介詞、冠詞等填到比較長或強的音符上,這對於句子的節奏是一個比較大的限制;日語基本上只要不把一個詞拆到兩個樂句里就行了。
4) 有各種句末語氣詞用來湊字數。歌詞的字數比旋律的音符數少一個?加個ね就好了。少兩個?那就加個よね。少三個?那就加んだね。(多一個?那就讓某個促音不單獨佔一個音符好了)===下面是題外話===
在填詞的容易程度上能跟日語相媲美的只有韓語了。韓語的2、3點跟日語相同;第1點基本相同,只是在rap的時候押下韻會比較好聽;第4點韓語沒有獨立的語氣詞,是通過使用不同的階稱來調整字數的,一般需要保持各句階稱一致,所以沒有日語那麼自由。
話說回來,日語填詞在一種情況下比較吃虧,那就是把別的語言的歌曲翻譯成日語的時候。
由於日語音節簡單,表達同樣的意思需要的音節數就多,所以如果忠實地翻譯的話,往往歌詞會塞不下。因此在外語歌譯成日語的時候,要麼會省略大量的信息,要麼就會放棄翻譯而重新填詞。相反,如果是把日語歌譯成外語,就常常需要補充很多內容,甚至相當於二次創作了。舉一個經典的例子。《北國之春》日文版的第一句是這樣的:しらかば あおぞら みなみかぜ
共13個音節。如果寫成漢字,就是
白樺 青空 南風
只剩6個字了!而中文版第一句是這樣的:
亭亭白樺 悠悠碧空 微微南來風
其中「亭亭」「悠悠」「微微」都是二次創作的內容。如果是要中譯日的話,這些成分就只能忍痛割愛了。
我一直有與問題相同的感覺。
//以下各種非客觀及民科預警,而且本人非專業。存在各種缺漏非常正常,歡迎指出。一般情況日語、英語和中文三種常聽的語種的歌曲的比較中,中文都是最吃虧的。
我在大約一年前寫過一篇藝術教育中心的課程論文,主題就是三種語言的歌詞分析。下面大概說一下我的看法。在這裡我們舉這樣幾個例子。Destiny"s Child《Brown Eyes》與S.H.E.的《戀人未滿》
鄧麗君《時の流れの身を任せ》與鄧麗君《我只在乎你》中島美雪《銀の龍の背に乗って》與范瑋琪《最初的夢想》中島美嘉《雪の華》與韓雪《飄雪》長渕剛《とんぼ》與小虎隊《紅蜻蜓》平井堅《Gaining Through Losing》,英語版《Gaining Through Losing》與F4《流星雨》
_(:3 」∠ )_是的我就想說那個年代多少中文經典歌曲多少都是從日本翻唱來的啊……
其實我們注意到的是,日語的發音只有50音圖裡的這些音,實際並不足50個。
算上長音促音撥音,也少的可憐。你可以想像一個五十個不到的音的歌詞。說的極端一點,你可以想像一首英語字母歌,翻來覆去換順序換曲子,今天從A長到Z,明天從W唱到P。日語的優勢就在於,用特別少的音互相組合出了一種語言文字,唱起來簡單,聽起來也只有這些簡單音節,但含義卻是一整個語言系統。而英語和中文的發音就要多得多。而這個裡面就又有另一個大問題。英語的一個單詞長度並不是固定的。單詞有長有短,寫出來是分著的,唱出來則是連在一起的。漢語的文字則是單音節文字,每一個字對應一個發音。而這個時候出現的則是一個要命的東西,叫做聲調。
想明白聲調的影響,我們來看一個簡單的例子就好。風在吼,馬在叫。
這是《保衛黃河》的前兩句歌詞。這首歌整體雄渾大氣,體現了中國人民保家衛國的決心,是抗日救亡歌曲中的翹楚。但是這首個有一個巨大的問題。
我們來想想這句詞怎麼唱。注意那個「馬」字。
你會發現,這句唱出來的結果是【mā 在叫】——「媽」在叫。是的,完全不是「馬」的發音。當然你也可以想像唱成三聲的曲子應該怎麼改,結果必定是不忍直視。當然抗日時期的歌曲我們不能要求這麼多,但我們可以確定的是,這個時候寧肯捨去這個讀音問題,也不能讓歌曲氣勢垮掉。相比之下就要羨慕日語和英語了。這兩種語言寫歌詞,幾乎不用考慮聲調/音調,押個韻就好,甚至韻都不押了,完全可以。但漢語歌詞你這麼寫個試試……事實上,再這樣的語言環境里,我們對歌詞的要求也要更高。實際上我們看近三十年的流行歌曲,很多都有著高超的甚至創造性的歌詞。這裡我隆重推出羅大佑。我羅的嗓子雖然不算很好聽,但音樂教父這名字不是白叫的。林夕這位現在大紅的詞作,一定程度上算是羅大佑的接班人。羅大佑不會粵語,他的粵語歌詞都是林夕代寫的。包括《皇后大道東》這首神曲。羅大佑的詞作可以從《童年》、《光陰的故事》、《鹿港小鎮》中一見端倪。此處不細說。
倒是值得一提的是粵語這種填詞方式。至今粵語歌詞創作都要遵循「倚聲填詞」的準則:如果要根據一段已經存在的旋律來創作歌詞的話,也必須遵循字的聲調歸屬於樂音這個原則。每一個樂音只能填上歸屬於這個樂音的字,而不能像用普通話寫歌詞那樣任意的旋律可以配上任意的歌詞。
由此也大約可以看出,之所以說中文不適合填詞,其實說的是普通話不適合。
倚聲填詞不是粵語歌的獨創,而是從宋詞的創作就存在的方法。再往前追溯,則是樂府的定曲定題創作。道理都是相同的:曲調和字調必須互相依託,不能互相獨立。粵歌的倚聲填詞是對此的保留。或者說,我們批的中文歌其實多數是普通話歌曲,粵語歌比較少。還是,普通話太特么的不講究。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中文填詞的難度其實也要大於日語或英語。一方面是因為上面提到的聲調的講究,另一方面則是在於辭彙與語法的使用。不知道大家在聽粵語歌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一點,就是粵語歌里使用的一些辭彙一輩子都別想在普通話歌詞里看到。富士山下 陳奕迅 作詞 林夕
攔路雨偏似雪花 飲泣的你凍嗎 這風褸我給你磨到有襟花
連調了職也不怕 怎麼始終牽掛 苦心選中今天想車你回家原諒我不再送花 傷口應要結疤 花瓣鋪滿心裡墳場才害怕如若你非我不嫁 彼此終必火化 一生一世等一天需要代價
這是粵語歌的語法,不是普通話的語法。這裡就佔了個便宜:普通話歌詞用粵語能唱,粵語歌詞普通話不能唱。說白了,有時候我們會覺得有些辭彙不自然。
這裡指著鼻子罵一下現在大量出現的古風歌曲。簡直特么的就是殺馬特洗剪吹。而在日語中,這種情況變得幾乎不存在。我們來看一首歌,椎名林檎的《NIPPON》。我這裡直接貼中文翻譯版。NIPPON(日本) 椎名林檎
萬歲!萬歲!日本晴空 列島漫溢熱氣 天色正好乾杯!乾杯!來吧出陣!我們當代的風雲男兒
朝著最遠方的目標 攜帶而來的只有在這個地球上最純潔無暇而又無比崇高的藍色比任何事物都要熾熱而冷靜的火焰 歡呼聲傳入耳際 匆忙中獻上祝福今天以前 在過去平凡與不平凡的日子裡 所積蓄的所有財產 此刻就是盡數使出之時爽快的心情與氣氛任誰都無法奪走行走在廣闊浩瀚的宇宙間 勝負也許正在那裡等待著 沒錯 在那生命坦誠相對的地方就在剛剛的那一刻 考慮的事情已經陳舊 已經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將身心完全釋放 超越時代的節奏 無比迅猛 此刻全力地踢出堅定的一步啊 不經意間接近的淡淡的死亡的氣息 讓這個瞬間 顯得愈加鮮明 深深刻下我們的存在 帶往那個世界 至上的人生 至上的景緻清風拂面 在這獨一無二的時刻 點燃起內心更強烈的火焰
在這個地球上最純潔無瑕 屬於我們的火焰 將會燃放出最旺的藍色萬歲!萬歲!我們的祖國陣陣風吹 乾杯!乾杯!我們的祖國陽光普照
同志們哪,這是啥……這東西你能直視?
這樣的歌詞在中國出現是會被人扣一輩子馬屁精的帽子的……啊忘記說了,這個是2014年世界盃NHK的應援歌曲。有興趣的可以搜一下蘋果阿姨在第65回紅白歌合戰上唱的這首歌的視頻。所以倒也不完全怪中文歌寫的不好,有些時候不是國軍不強大,而是共軍太可怕。
即使是我原本不喜歡的方文山,在我看了他一首歌的歌詞之後也稍微加了點好感。千里之外 周杰倫 填詞 方文山
屋檐如懸崖 風鈴如滄海 我等燕歸來時間被安排 演一場意外 你悄然走開故事在城外 濃霧散不開 看不清對白
你聽不出來 風聲不存在 是我在感慨
這段歌詞,第一句給加分,後三行零分。
零分的原因是各種奇怪的不知所以的拽,加分是因為「崖」字在台灣的讀音大約是yai2(感謝評論中 @董晨皓 糾正,不好意思一上來艾特錯了),押了韻。_(:3 」∠ )_我的口味好怪。寫過粵語歌詞的就會明白母音多語調變化更多的語言用來作詞是多麼的難!經常要為詞改旋律!
PS:日語歌真是特別多旋律優美的,希望有生之年能看一回林檎女王。。。。適合的多。比如東芝的那句廣告語「Toshiba Toshiba,新時代的東芝!」很適合填詞。我上大學的時候,有鄰班的一個形態很像嚙齒類動物的的傢伙,就喜歡跟我們用東芝的調調唱:「都死吧都死吧只有我一人活著!」我一耳聽出了這廝潛意識裡的極端自私和不善,所以說歌詞見人心,猥瑣的人就是猥瑣的人。我從此跟這廝保持距離。對了,我小時候剛巧也給東芝改過詞,比他們文明高雅的多:「狗幾把狗幾吧新時代的狗幾吧!」
我覺得是這樣的,因為日語是音節文字,沒有音調,歌曲唱起來可快可慢,比如中島美雪的很多慢歌都被翻唱成中文,而且成為經典,周杰倫的歌也能被粉絲翻唱成日文。相反日文的快歌則沒法翻唱成其他語言,比如AKB48的flying get,節奏明快,很好聽,但是中國姊妹團SNH48的《飛翔入手》前面節奏緩慢的主歌很好聽,高潮部分的副歌就完全聽不懂,難度秒殺繞口令和中國話之類的歌曲。
日語多數時候不用押韻,語序靈活,所以填詞起來非常隨意
只說流行樂,其他的不懂。確實日語是更適合填詞的那一個,而且不止體現在一個方面。
1.日語母音和中文相比簡單得多,原音輔音全部一比一而且沒有像中文一樣四個聲調的設定,而中文歌詞字的聲調很容易和歌曲本身的旋律衝突,讓人聽不懂。即使再簡單的中文歌聽了一遍不看歌詞也很容易讓人不知道其中的幾個字是什麼意思。
以下是日語五十音,我第一次看見它的時候給我感覺就是精簡,規律,便於互相串聯。因為只有五個母音 a e i o u ,所以很容易構成押韻。像「如果再見不能紅著眼 是否還能紅著臉,就像那年匆促 刻下永遠一起 那樣美麗的謠言」 這樣程度押韻在日語中可謂是信手拈來。
2.眾所周知,中文是一種表意文字注重字形之間的串聯,從各式各樣的偏旁部首中就可以看得出來。而日語則更注重音律,學日語講究的不是用眼睛看或者用筆記,而是用耳朵聽。舉個例子,日語中的「huwa~huwa"代表軟綿綿的意思,而對於不懂日語的人來說聽起來也會有一種可愛的感覺。
3.日語複雜的動詞變形
你以為這就完了?其實遠遠不止,日語中的每一個動詞正經八百抻開了都不止這些。而每個變形都表達了其獨一無二的意思,這些變形對於日語初學者來說可能是噩夢,甚至直接嚇跑了許多人。而當你有了一定的基礎就會發現這些動詞變形正是日語的精華所在,其中包含了日語特有的柔和,婉約和細膩。(據說日本有70%的人是內向性格,這樣想想也不奇怪,說的語言會影響人的思維)正因為有無數的變形所以日語有了音律上無數的可能性,自然也就給了作詞者廣闊的發揮空間。
4.日語中存在大量,數不勝數的後綴和語氣詞,而且在一句話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這一點可能很多人無法理解,因為漢語中的後綴很少,用的人更少,而且大多聽起來會有一種惡意賣萌或者不舒服的感覺。 就像「——的說」「 ——的啦" "——呦」「——哦」「——耶」這些在日語中就顯得毫無違和感。這同樣給了作詞者大量發揮的餘地,也更能體現出想表達的情感。
日語發音全是母音結尾自帶押韻已經很犯規了,句末還可以隨便加語氣詞嘻嘻。
推薦閱讀:
※有哪些可以聽著入睡的歌?
※為何我覺得現代的流行歌曲大多沒有八九十年代的歐美音樂好聽?
※你聽到過最沒有水平的歌詞是什麼?
※聽粵語老歌(70-00年間)是一種怎樣美妙的體驗?
※歌曲192kbps的碼率是什麼概念,在怎樣一個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