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理解「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有說是:君子萬事先靠自己,小人總求他人;

有說是:君子事事嚴格要求自己,小人事事嚴格要求別人。

大家怎麼看呢?


君子遇到問題先反省從自身找原因。小人遇到問題總是先推卸責任,撇清關係。


諸,是「之於」的意思。


這句話來自《論語。衛靈公》,其意義可以結合上面一句來看。

上一句是嘛?

子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孔子說:君子痛心的是,死的時候沒有好的名聲為人稱道。

那麼問題來了,怎麼樣才能獲得好的名聲呢?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君子想要一個東西,向自己索取;小人希望別人給他。

(只要日日行仁,你就會有好的名聲。你是什麼樣的人,決定權在你自己,而不在別人。)

-------------------------------------------

理解這句話,我覺得關鍵在「諸」這個字的意思。

諸是一個連詞,相當於「之於」。

例如,

藏諸名山=藏之於名山=把它藏到名山裡。

付諸東流=付之於東流=把它投到向東的江水中,一去不復返。

辣么,類似的,

求諸己=求之於己=向自己索取它。

至於這個「之」指代的是什麼,可以是很多,比如「仁」,比如「幸福」,比如「名聲」。

考慮到君子和小人都想要,我傾向於「美好的名聲」,與上面一句呼應。

以上。


成功人士認為自己的成功是因為自身的努力。失敗人士認為自己的失敗是因為別人都在收智商稅。


@列儂kill 的回答很ok。

君子處事,始終保持不斷的自我否定自我構建自我完善自我強大(明德日新,終日乾乾,自強不息)。

一般人的思維就是怎麼把事情解決掉,而很少考慮對自己學識技術修養上的磨練。找個流弊的人幫幫忙就行了,也不會去想怎麼見賢思齊。


按照@吉吉所言,如果這句話出自《論語》,那麼在先秦時期君子和小人並非道德概念,而是一種社會身份劃分——君子指貴族,小人指平民。正如「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小人也不是一種道德身份。

回到問題。羅振宇曾經說過一句話——所有你頭腦中揮之不去卻又需要依靠別人來實現的願望都是妄念。對於「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這句話,我的理解就是——君子妄念少,小人妄念多。

其實關於妄念的例子很多,譬如屌絲妄想逆襲女神。你要是已經丑到哭還不追求自我提升與進步,那就只能祈禱女神眼瞎——這就屬於妄念。反之,你通過奮鬥與自我實現最終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這就不屬於妄念。

以上閑扯~


夫子在衛,見南子,這不是求諸人嗎?假設這句話是見南子之後說的會怎樣,意思就是我孔子有大志,先謀後成,小人為君子立。

諸有寄託之意,不一定成功,求諸人,幾率比較大,後來居上的例子也不少,缺點是被迫去追逐其餘的,結果發現得不償失,求諸己,更像是相信按照自己能行的出路規劃前景,雖然創造的東西不多,但這份眼光可以伴隨自己成長下去。夫子對君子的要求不可能局限在功名,其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更偉大的理想。

放在現在,大概是創業與就業的區別吧。這句話君子小人辯義不大,更多的重點是放在原有的「己」應從長遠上看,而不是固定在周圍人手裡。


儒家強調推己及人,認為一切的本原都不在外界,而在自身。


沒有借口


十八條開始講君子和小人之間的區別!

所以這裡的君子是指品行上的。

諸:之於,前面答案已提過,不贅述。

題主的疑惑在於「求」字上。

我認為是君子嚴格要求自己,小人事事要求別人。

萬事靠自己,這種個人英雄主義是不符合儒家思想的,也不符合孔子的做事風格。


君子沒妞泡就是「我還不夠好」,小人沒妞泡就是「全是綠茶婊」——正常人和屌絲的區別


推薦閱讀:

古人為什麼喜歡「托古」寫書?這樣自己不就永遠失去名垂青史的機會了嗎?
中國有哪些名頭很響卻已經散佚的古籍?
宋代常見的古籍裝幀方式是什麼?是線裝嗎?怎樣判斷《鉅宋廣韻》、《宋本廣韻》等的印刷出版時間呢?
《山海經》裡面那麼多的怪獸,是古代的圖騰嗎?對這本書現在學術界有什麼看法?
為什麼《聊齋》里的妖大都是狐狸變的呢?

TAG:國學 | 道德 | 古文 | 論語書籍 | 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