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團地」是怎麼一回事?
在網上看到一些文章討論「睡城」,然後拿日本的「團地」來比較,網上搜索也沒有更多的資料,來這裡想問問有沒有人能分享更多的東西。謝謝。
很久之前看過一部日本電影,叫《大家再見》,裡面很詳細的刻畫了團地這一社區從誕生到衰亡的歷史。而且倉科加奈的胸很大。日本以團地為主題或者背景的影視作品很多,最近的一部是恐怖片《黑百合小區》,前田敦子的胸就要小多了。
介紹團地的文章其實不少,引用一篇流傳挺廣的相信可以解答題主的疑問。
團地是日本在60年代經濟高速發展時期開始新建的住宅樓。
彼時,日本經濟迅速發展,大批勞動力由農村湧入城市。日本原來的住房是單門獨戶的房屋,這種住房明顯不能滿足大量的住房需求,於是城市地區開始大量興建團地。團地是日式漢語,指的是有計劃的集中建設的公寓住宅樓。這種住宅樓一棟能提供很多套房子,大大緩解了日本當時的住房問題。
那時候高樓還沒有現在那麼多,規劃建設的團地看上去氣派大方,配套家電又是當時現代生活的象徵--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三件套。團地成為當時人們的理想住房。隨著都市化進程加快,市區用地日益緊張,大規模的住宅樓建設逐漸轉移到市郊地區。東京,大阪的市郊都開始大動土木,這種市郊地區的大規模住宅社區被稱為new town,比普通意義上的團地規模要大,社區配套建設更齊全。於是在都市中心難覓住處的人們又有了新的選擇。他們白天在市中心上班,晚上披星戴月的趕回市郊的家,高強度的工作和長時間通勤讓他們在家裡呆的時間很短,幾乎吃完晚飯後就得睡覺了。所以new town被戲謔為bed town。
一轉眼半個世紀過去,日本的團地和new town一點點變舊變落伍,很多地方的團地的維修成為問題。團地當初的住房設計針對的是一家三四口的小家庭,當年入住的年輕人慢慢老去,他們的孩子長大離家組建新家庭。留在團地的居民整體高齡化現象非常突出。近年,這些居民中有的喪偶有的離婚,獨居的老人慢慢變多。他們獨自住在冷冰冰的公寓里,有的人沒有朋友,和鄰居不往來,兒女們也疏於問候。長期的寂寞的生活中他們漸漸依賴冷凍食品,速食速食麵,酒精飲品…冷漠的城市裡老人們總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弱勢人群。
日本有個詞叫做「孤獨死」,形容的就是這種獨居老人的死亡現象。「孤獨死」並不是孤獨致死(不排除精神上有其影響),而是靜悄悄地死去。他們可能死於清晨的被窩,可能正好坐在馬桶上,可能在回家關上門的瞬間倒在走廊。直到鄰居家聞到異味,或者看見蒼蠅聚集。日本千葉縣的團地里曾發生一起孤獨死,該老人水電費都由銀行自動繳納,死後很久,銀行還在自動收費。直到有一天賬戶歸零,欠費幾個月後水電局職員來催款,打開房門後卻看見一堆白骨。這位老人死去3年多後才被發現。
高齡化社會日本各地都在上演這般的悲劇。有人認為團地這種都市化產物的集中住宅高樓是其發生理由之一。因當時行政為解決住宅難問題,只考慮到如何快速大量的提供住房,而開發商只致力於戶型的設計,外觀的美化,現代化產品的導入等等以吸引眼球。他們沒有考慮到住房對一個家庭來說不僅僅是一個容身之處,而是身心休憩的地方,是繁衍生息的地方,也是鄰里交往,人際交流的一個據點。
這篇文章主要想解釋一下團地妻這個影視概念。離開原來的村落社會,在都市發展的短短百年間,如何建構合適的居住環境,至今仍然是一個難題。日本社會在檢討他們的失敗,人們在哀悼團地里孤獨死去的老人們。一間房子,一個家,除了價格戶型朝向裝修交通便利離公司遠近之外,還有更深層更重要的元素需要我們去重視。
等我下班了再來補。
團地也叫公團,是日本政府修建的住宅小區租給國民的。有點像我們的公租房。僅以我自己的經驗,日本人口聚居地以外的很多團地都大量閑置,比如千葉縣就有很多團地幾乎沒有人居住,晚上黑洞洞的窗戶和鬼屋有點像。
團地其實從字面意義上看,就是都市再生機構所建的大規模住宅公寓,滿足快速城市化過程中的日本人需要。但是,不太明白的是,今天日本所繼續興建的公寓,是不是團地?
推薦閱讀:
※請問城市規劃專業人員玩模擬城市是什麼體驗?
※如果你的弟弟/妹妹即將步入大學學習城鄉規劃學,你會叮囑 ta 什麼?
※求推薦城市規劃專業學習Arcgis的書籍和網站,以及arcgis當今的發展應用~~
※世界知名的建築物設計中,因地制宜的設計手法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