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第二部情節重複了嗎?為什麼?

第一個重複。就是希恩斯的那個無謂的面壁計劃,我覺得這是一個敗筆。就是因為前面有了希恩斯面壁計劃,導致了我在讀到章北海其實是失敗主義時的震撼降低了很多。他們兩個人的計劃本質上是相同的,就是對外界隱瞞自己的世界觀。如果希恩斯也是主流防禦計劃之類的,那麼文章在寫道章北海在自然選擇號上突然反水給人的震撼程度會有多麼多麼大啊。就是那種,把小說里的人和讀小說的人都徹底給耍了的感覺。

第二個重複。就是雷迪亞茲和羅輯兩個人的面壁計劃,本質上也是一樣的,就是同歸於盡嘛。不知道為什麼,一個被唾棄,一個被崇拜。


希恩斯:我要用思想鋼印給人類灌輸必勝信念。讀者:你這個面壁人,背後一定有陰謀( ̄. ̄)

事發後——〉希恩斯:其實我是失敗主義。讀者:呵呵,果然有詐╮( ̄▽ ̄)╭

章北海:我要到未來當政委給人類灌輸必勝信念。讀者:我們就缺你這種信念堅定的軍人,說得好( ̄︶ ̄)

事發後——〉章北海:其實我是失敗主義。讀者:卧槽,居然有詐( ° △ °|||)

希恩斯和章北海的區別在於:希恩斯在明而章北海在暗。

希恩斯由於有著面壁人的身份,讀者從一開始就知道他的「提升智力計劃」只是一個用來掩蓋真實意圖的假象,也就是說對於「希恩斯其實另有所圖」是有一個心理準備的。而章北海直到逃離前一秒鐘,給讀者的印象都是堅定的勝利主義者。章北海的身份是軍人,對於一個軍人而言勝利的信念乃是很正常甚至是必須要有的,所以章北海說自己是勝利主義者並不會引起讀者的懷疑,因為軍人本來就該這樣。加上作者刻意地用同樣是軍人的吳岳——一個堅定的失敗主義者——來進行對比,更使得讀者對章北海的印象進一步固化。此外軍人從來都是給人一種口直心快、毫不掩飾內心想法的印象,簡直就是面壁人這種深藏不露的陰謀家的反義詞,所以根本沒有人會去想到章北海是否有在偷偷地打自己的什麼小算盤。

同時小說里的整體大環境也使得章北海的「面壁」出乎意料:一是指定了4位面壁人,使得讀者落入「既然有了這4位面壁人,所以不會有其他的面壁人了」的慣性思維;二是章北海蘇醒時的大環境是人類科技大躍進,自信心爆棚,使得失敗主義被人遺忘在了角落裡。

===============================分割線==============================

雷迪亞茲:我要炸了地球,沒了地球你們就在三體等死吧。三體人:呵呵,那我大不了去別的地方,何況你也根本就做不到。地球人:泥煤的居然想帶著我們同歸於盡,大家快用石頭砸死他。

羅輯:我要炸了三體,大不了過個幾百年地球也被炸了。三體人:卧槽,別啊,咱們好好談談?地球人:泥煤的居然想帶著我們同歸於盡,大家快用石頭……哎呦不對,砸死他搖籃系統就觸發了,算了算了算了。

雷迪亞茲和羅輯的區別有兩點:一是威懾的程度不同,羅輯的計劃直接針對三體,而雷迪亞茲的計劃即使實行了也只是讓三體被迫去尋找新的殖民地,本身並不受威脅(何況以人類的技術根本完不成這樣的計劃);二是雷迪亞茲在暴露時計劃尚未完成,所以民眾殺了他就等於終止了計劃,而羅輯在暴露的那一刻就已經完成了黑暗森林威懾,此時殺了他只會啟動威懾。

===============================分割線==============================

試想如果沒有希恩斯,就不會有鋼印族,章北海蘇醒後頂多也就是登上自然選擇號參觀一遍,然後死於末日戰役。

試想如果雷迪亞茲被自己的民眾用石頭砸死的慘痛先例,羅輯在悟出黑暗森林理論後傻呵呵地公開給所有人,那其結果估計不會比雷迪亞茲好到哪裡去。

希恩斯和章北海、雷迪亞茲和羅輯這兩隊組合雖然目標是相似的,但正是由於前者做了鋪墊,才使得後者的計劃得以成功,所以並不能說他們在情節上是重複的。


不是。

計策能否成功除了計劃本身的縝密,還要取決於時機和對象。

空城計只能對司馬懿這樣的聰明人有用,換個猛張飛,早就管他娘地殺進去了。

雷迪亞茲實施計劃時,世人對三體人來襲時的恐懼還不夠強烈,而羅輯宣布計劃時,有一個被嘲笑到被證實的驚天逆轉,而且,那個時候三體人的威脅——水滴戰役之後——已經迫在眉睫了,所以,世人能夠接受羅輯同歸於盡的戰略。

後來,第三部里,羅輯卸職後,不是馬上就有人把羅輯告上了法庭么?

希恩斯與章北海也有所不同,一個在明,是眾所周知的面壁者,一個在暗,是自個兒把拯救人類的人類的責任扛到肩上。明的,就有破壁人來對付你;暗的呢,需要對付的是自己的內心。大劉這樣寫,是在對比啊。


不是重複,是符合邏輯性的。所有面壁者都是認為人類靠傳統硬實力打贏戰爭可能性極小。如果不出現相通的戰略反而奇怪。況且這幾個人的戰略都是互相借鑒、甚至互相促進、扶持的。

葉給了原始設想,羅整理出理論,然後羅繼承了總統哥的部分軟硬體,(當然也受惠於兩百年的技術發展)這個倒是以羅為主線的戰略。

總統哥、泰勒、鋼印俠,其實戰略中加入了濃重的個人色彩。

泰勒真正的技術流,最具技術前瞻性(或者理解成試圖依賴最不成熟的新技術)

總統哥「要死一起死」(羅的是要死一起死ver 2。0)

鋼印俠「最壞設想」

其實,這些人的戰略可以同時進行(但歷史不容假設,呵呵)。

泰勒放棄核彈,玩量子去(幾百年天曉得能玩出啥花樣);總統哥和羅叫獸用最大預算,搞威懾;鋼印俠也別偷偷了,光明正大提交機密申請,聯合國悄悄造個船,帶上10萬人先走一步。北海哥你也別開溜了,有鋼印俠去幹了,你就留守太陽系,發揮你的軍事特長吧。。


謝邀。

在書中,雷迪亞茲的計劃和羅輯的計劃的確都是選擇同歸於盡。但是,前者的同歸於盡就是真的「同歸於盡」了,雖然事實上只會是人類滅亡;後者的是在看透問題的基礎上用同歸於盡威脅三體人。為什麼雷迪亞茲受唾棄呢?因為全球的人類在見識三體人實力之前,從來沒想過自己是多麼的不堪一擊。這種想法事實上很符合人性。只有在見識之後,才能正確認識問題(不到黃河心不死嘛),這個時候對於羅輯的辦法自然會給予支持。如此一來,文章的情節相對就合乎邏輯了,用張指導的話說:「這個球打得合理。」否則,猛地上來用羅輯的法子,全人類立刻支持,看上去就很不真實不是么。

看到章北海是失敗主義者時,其實還是有點驚訝。上面也有朋友說了,跟希恩斯是明暗的區別,本質一樣,但是個人更多看到的是故事情節反射出的人性,不能叫重複。


題主讀書時候沒有認真讀,沒有仔細思考。書中已經說了,地球當時的情況,在面對三體世界的戰爭時候是必敗的,那麼就只有保留人類火種和跟威脅三體人同歸於盡兩條路,身為面壁者也只能從在這兩條路上想辦法。

雷迪亞茲之所以被唾棄是因為,同歸於盡這條路不能被地球同胞所接受。

而羅輯最後的計劃雖然也同歸於盡,可是揭示了同歸於盡的道理——黑暗森林法則,另外這計劃中消滅地球的不是自己,而是其他的外星人,有人替羅輯拉仇恨。。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人工智慧自創語言?
有哪些好看的科幻小說選集?
《三體2》有可能再奪雨果獎嗎?
現實存在的哪些公司最可能成為賽博朋克/反烏托邦中的大公司?
如何看待《三體》第一部獲得 2014 年星雲獎提名?

TAG:科幻小說 | 科幻 | 三體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