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到底應不應該買房?
2016年的房價相比2015年翻了一番,原本打算全款買房子的錢現在只夠付個首付了,原本想2017年買的,可是2017年的政策出了太多,而且銀行利率多次調整,導致現在也一直是觀望狀態,可是買房是剛需,到底應不應該趕緊下手買呢?還是再等一等政策?2018年馬上就要來了,到底要不買房啊?
離2018年還有2個小時,就有人問這個問題了,搜一下可以發現,最近三年每年都有人問差不多的問題。
什麼叫剛需,就是你不買房你老婆就不會嫁給你,你丈母娘就不給你進門。這種問題與其來知乎問,我覺得你更應該問問你家那位比較好,畢竟不買房你老婆和你分手了知乎大V不會負責的。
如果你說你手頭上有錢想給孩子買套房做個保障,想再買一套房子把爸媽接過去,想把你家的一百多平大房子換成獨棟,三環太遠想再買一套一環的,你說這是剛需?估計知乎也沒人信,畢竟吹牛知乎稱第二隻有貼吧敢稱第一。
只能送四個字給你:願賭服輸。如果是剛需,你輸了賠了錢贏了夫人,如果是投資,輸了錢買個結果,求仁得仁。各種私信和評論,對回答做一點點解釋,幫一下希望在2018年有個家的人。
註:僅做參考。
為什麼說三季度:三季度是一個泛指,某地產大佬預測明年時提出的這個觀點,剛看到我是有所保留的,我一直認為低點或者說可以購買的時間是不能如此準確預測的,只能給出判斷標準,想了大約一周吧,覺得三季度是認同的,這個時點一方面是很多人重新獲得了購房資格,無論是社保交夠了、自己入戶了、父母隨子女入戶了、結婚了……不一而足,另一方面是首付的錢差不多也攢夠了,又可以上房貸了。第三個,也是最重要的,是民眾的購買心理,2016、2017年很多人經歷過,一套房子580萬,這個月聽說漲到了620萬,普通買家覺得得去看看了,看了覺得不錯,就是太貴,猶豫,想和買家砍價,忽然一周後直接變680萬了,覺得根本無法接受,乾脆就不看了,然後就700萬、750、800、900、1000萬向上飆,有的人在這個期間扛不住,追漲抓緊買了,但很多人是直接放棄了買房,直到2017年中和下半年開始穩住,並且出現了緩跌的趨勢,但這個時間讓那些放棄買房的人買,他是不會買的,不是真的等著跌回620萬,大多數也知道跌不回620萬,但是才一年多就變1000萬的價格,對他們是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心理來接受的,尤其在平穩的階段,這個時間持續到三季度,大家才普遍接受和出手,是相對合理的一個推斷。
一線定義:單就買房,北上深。沒廣州,廣州目前就可買。多說一句,雖然個人對廣州有很深的感情,但廣州作為一個區域省會,淪為二線只是時間問題,這是中國的制度設計造成的,無法避免。想讓廣州在大灣區融合中和深港並駕齊驅的,期望不能太高,中國只會出現城市組合,經濟可以儘力融合,但不會出現城市群,行政換分都是區隔的,戶口就是護照。
對於普通人買房,三分分析、七分實操,研究太多投資分析意義不大,包括這種問題,回答幾個字就可以了,能寫個論文應該是不上班的。房市底層邏輯不變,長期趨勢還是向上,這問題下面回答說不應該的,我勸你離他遠點,然後關閉這個問題好好工作攢錢,有能力時就安居,這個是核心資產,和你買了穿了就扔了的衣服不一樣,買了怕壓力大的,不買難道能上天,家庭出了變故一樣砸鍋賣鐵,和你買不買沒關係。至於在哪個城市買、哪個區域買、怎麼能抓住低點、怎麼用槓桿、怎麼折騰名額等等這些,普通人真沒必要研究,有時間看看怎麼挑戶型、怎麼不被中介坑這些實操知識,更能省錢省心。一線城市因為金額太巨大,所以把握買入時點,相對可以減小一些壓力,二線城市以下沒必要,中國這CPI,貸款一般在七八年就還完了。大勢不必人人都掌握,分析不必人人都深究,普通人追求的還是安居樂業,生活很美好,投資很枯燥,揣著大幾千萬凈資產未必快樂,在中產階層里排前20%,比在富人圈子裡排後20%要幸福,努力工作娶個老婆好好過日子,別想了更別噴了,社會分階層的,噴沒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2A
如果你在一線城市,建議今年三季度買房。
如果你在二線城市以及一下,資金夠了任何時候都可以買房。
不要期望暴跌買房,不會如願的。
原因今天有空更新
買房要聽政府的話,政府鼓勵你買房就去買,政府叫你不要買就不要買。 那麼什麼時候政府鼓勵買房呢? 政府在新聞報紙媒體叫你買的時候長點心,口號人人都會喊,而且不同部門不同領導基於他們自身角度不同發聲時間也不一樣。重點來了政府動作就很靠譜,限購限貸取消,房貸利率8.5,8,7折這才是信號。政府實際行動才是鼓勵你買房的信號。你不一定買在低點,可以買在相對低點。但真心希望沒買房的人再等幾年,歷史總會給機會,只是下次不要再錯過了,不要貪一定買在最低點。 這段話會淹沒在回答中,但一定是含金量最高的回答。
Eastwood56 分鐘前
你和你同事看這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你們都是對的。
爵士貓 (作者) 回復Eastwood1 分鐘前
國之大事,你我他,均是不知也。笑談,閑談而已。
2018年到底應不應該買房?
這倒是一個可以討論的話題。
2018年以後,如果你現金太多,需要集中使用,方便以後的贈與,可以買房。
2018年以後,如果你只是想生活,租房子就可以。金星一年100萬租房,不是過得是很滋潤嗎!
金錢只是符號!金錢多了,會害死你的!
這篇文章,可以解讀你的疑惑。
爵士貓:賈康 房地產稅該如何徵收?房地產稅成為地方稅主力稅種之一 提高直接稅比重 倒算出一個當年的房地產稅稅率zhuanlan.zhihu.com在稅收法定軌道上,以「加快立法」方針、「立法先行」原則而積極啟動並規範化走完我國房地產稅的立法程序(具體鏈條為啟動其草案的一審、將草案文本公之於世徵求全社會的意見,並繼續向前推進到二審、三審乃至四審以求完成立法),恰是使全社會成員運用公民權「走向共和」式地形成「規範的公共選擇」的重大而關鍵的事項。
4. 如何認識和防範此稅開徵可能引起的社會衝擊問題(是否可能、如何防範此項稅改引發房地產領域、國民經濟乃至社會的動蕩,成為所謂「壓垮穩定局面的最後一根稻草」)。
5. 開徵此稅必須處理好的技術與管理問題(是否可以及如何依據市場「影子價格」作稅基評估,如何實施公眾參與和監督等)。
6. 此稅如能完成立法,如何在其後按照中央對地方充分授權、分步實施的要領漸進推進、適時地區分不同地區不同時點開徵。
必要性方面可以梳理出五大正面效應:
一是房地產稅為房地產市場及相關領域的運行產生一種「壓艙促穩」的作用。它在保有環節上形成的可估量的年復一年的成本,會引導相關主體的預期和他們的行為,產生的效果一定是有利於抑制肆無忌憚的炒作。
有一部分人說有了一套基本住房以後,還願有第二套、第三套,這叫改善性住房,買改善性住房的同時,因為有一些基本的經濟知識,認為是給自己買了一個「商業化的社會保險」,因為自己有生之年買的第二套、第三套房,其市價演變會符合城鎮化過程中間不動產成交價的上揚曲線,有這個信心,依此不是做買了以後就很快出手的炒房。但是,有了稅以後,他會考慮不再讓房子空置,會把它租出去,於是就有了租房市場的增供,而社會在這個情況下帶來的結果是什麼呢?
上面這些效應綜合在一起,提高了土地的集約利用水平,提高了資源配置的效率。整個社會在減少空置房方面,是沒有一分錢新的投入,但一下子湧出一大塊有效供給,會促進租購併舉局面的發展,這當然是好事。這是房地產稅在房地產市場方面的所謂「壓艙促穩」作用。
三是房地產稅會在給予地方政府一個穩定長久的財源、使它成為地方稅主力稅種之一的情況下,匹配我國搞市場經濟必須建設的分稅分級財政體制。分稅制要求必須做好地方稅體系建設,它最基本的道理是說,到了分稅制境界,是實現經濟性分權。
五是房地產稅主要落在地方低端,是一個培育我們中國社會從底層開始的法治化、民主化的公共資源配置機制、規範的公共選擇機制的催化器。人們了解到美國地方政府靠財產稅過日子的基本情況後會說,這不就是個「民主稅」嗎?我多年前就注意到,美國政府三層級中的最低端Local層級,你看它的財產稅(他們所稱的財產稅講的就是房地產稅),所佔的收入比重一般沒有低於40%的,高的則可以高到90%,雖然差異性很大,但它無疑是一個非常主力的稅種。
這個稅種怎麼征呢?一般情況下,當地的預算制定過程是陽光化的,要說清楚,年度內其他所有收入計算完了以後,按滿足支出需要差多少財力,就可據此倒算出一個當年的房地產稅稅率,這個稅率要落在法制給出的區間,一般不超過2.5%。倒算出這個稅率經當地走預算決策程序認可而執行。再往後,這個轄區之內所有的家庭、有房地產的納稅人交了稅以後,跟著就會問:「這個錢怎麼用?」美國地方政府普遍會向納稅人書面提供細緻的相關信息,納稅人有知情權以後,自然而然後面就跟著會行使質詢權、建議權、監督權、參與權(即參與公共事務),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規範的公共選擇」的機制,這就是「民主稅」呀。
有意思嗎!太無聊了吧,小民議論房產稅,可笑!
全面徵收房產稅是否會導致房價大跌?
指望房價大跌,是屁民的幻象。房價只會穩中有漲跌。不然,銀子怎麼出呀!
房產稅,是指現金。
各位,你有現金交稅嗎?沒有現金,那就借呀!
抵押房子,或者賣房子,不就有現金嗎!!!!!!!!
名下房子多,都是城中村改造的回遷房,沒有證,但總體面積大,每個人的平均房產面積遠遠超出起征點(人均60平)。如果繳稅,恐怕負擔很重。請問,這種情況我應該怎麼辦?會對我有何影響?
當然就要收你的碎了。
你是一頭肥豬呀,肉多,宰了,可以養活多少人呀!
你說是不是!
還出來炫耀,你這是找。。。。。
不要糾結於哪一年買,任何時候,掌握稀缺資源的人最佔便宜,所以,要買也要看看買的是不是稀缺資源。
如果能買得起北京學區房,不用多想也要買啊,因為這種護房子的特質就是稀缺,不管教育改革如何改,這些都是稀缺資源。如果買的房子沒有稀缺特質,比如四五線城市郊區一套預裝修好的房子,預裝修不是稀缺特質,價高就不合適了。
不過現在政府也夠精的,故意人為製造稀缺,比如杭州,本來土地資源還有很多,但是政府非要把一個地方房價炒高,然後才批准下一塊地。
記住,獲得稀缺資源的人最佔便宜。不知道這些年被知乎那些看空著誤導的人多不多。反正我前2年被知乎那些不負責任人給坑了一把。怪我自己沒主見吧。
如果你是自住,對於強二線以上城市,早買早省心。要知道核心區域的新房買起來比二手房強太多了。現在不買,以後更加難。你想等它跌就等吧,如果你等的起。如果萬一真跌了20%,那估計也輪不到你買,早就被人搶走了。
還有,不要問知乎,直接多去售樓部看看,看下行情,看看政府出台得政策。明擺著默許茶水費,捆綁車位,精裝修。你還沒體會到zf的意思?
不要用陰謀論去看待什麼資本外流,什麼美國加息,什麼M2,什麼房產稅,什麼趙家人。小老百姓,過好日子,想買且夠得著買房的話就買,你攢錢的速度比不過貨幣超發得速度,更加比不過首付上漲得速度。而且尤其是20到30多歲之間,房子對那些沒房的人來說意味著什麼,妳們應該清楚。看看現在政府在做什麼?發展租房。
為什麼要發展租房?因為蓋房子賣給剛需這條路已經行不通了。
為什麼蓋房子賣給剛需行不通?因為地肯定越來越貴,別看沒有地王,但地價的漲幅仍然遠遠高於人均收入的增幅。未來的房子總體是越來越貴的,雖然不乏虧本賣房的開發商,但隨著行業集中度的提升,大開發商操盤能力更強,這種房子不會佔多數,也解決不了剛需的購房需求。
時間已經教訓我們很多次了。買不買房,我依然堅定一個觀點,有錢就買,又不是去炒房,一套房能讓你在周期中承當多大風險?買完房去努力增加收入才是正道。你不能讓房價下跌,卻能努力增加收入。我們是不是應該多想想自己能夠掌控的事?
盧俊有句話很經典:悲觀的人往往正確,樂觀的人往往成功。
送給你。
信party就別買,不信party你就趁低迷時期入手。
肯定買
2018買不買房,我們看歷史,我們看國民黨,他印金圓券,一捆金圓券換半捆衛生紙,他也沒倒台,他撐到了抗日結束,我們再看我們黨,戰鬥力、執行力、精神力、統治力、影響力都是國民黨的10倍以上,你說他會把鈔票印到什麼程度?作為唯一堅挺不屈的房價,要漲到什麼程度?
我自己也在分析,受限於資格,計劃在18年中買。
如果你要買北京這種,有資格的情況下,只要首付比例不變,可以放緩買,也可以在降低首付比例政策出來那個月趁市場沒反應過來趕緊買。
說白了就是沒有足額貸款,剛需或者改善需求買不起這個價格的房子。因為,首付不夠。
畢竟每個月攢兩萬,一年也才24萬而已,對於500萬的房子,一層要攢兩年半。而其他的貸款類型,利息比房貸高很多很多。大概今年房價到16年初橫盤時價格略高我就會考慮出手,我現在看的小區陰跌的價格已經差不多,略高一點而已。
為什麼是16年初?
因為16年初前被套的,17年這一波不傻都解套了(北京)。剩下的要麼是剛需要麼是沒啥壓力的。所以,我個人分析價格很難跌到16年初以前。至於二線城市如青島這種,短期不要買,高位接盤。同樣是看前幾年的橫盤價格,很有參考性。
我17年初130買的年底190賣了。北京的這種價格下跌,大概會在18年逐步影響到其他城市,大概秋季在看看價格吧。求贊,謝謝。
-----1.5新增------
高贊還在拿丈母娘說事,也是呵呵噠。
直接貼圖,昨天看到的。
在這個新聞出來後,我建議在二線城市如青島這種買房最好慎重下。
不出意外,接下來二線城市會緊跟北京17年的節奏成為買房市場,議價權大幅提升。
房子超過200萬以後,降幅可不是3、5萬的事情,那些讓樓主對賭的、說丈母娘的,可長點心吧,畢竟不是你家的錢。
以下供各位參考:
買房的主要群體大概分,剛需,改善,投資。
1.關於投資,我17年3月在青島買房,打了比較多的MPV和舒適車。在和車主聊天的時候基本回答都是家裡有兩套房以上。我老丈人家屬於沒有投資意識的,也有兩套。
講上面這個事情,就是在表達,就是大家的身邊都能找到很多持有兩套房的家庭。
這個不是個例,是個普遍現象。
2.關於房產稅,而根據前一陣的新聞,房產稅是肯定要出了。具體可能就是19,20年的事情,基本肯定會在本屆政府結束前落實。對於一套家庭影響不好說,但對對於兩套家庭肯定有影響,結果不是租就是售。
3.關於投機需求,買房不是自住就是投資炒房。目前的房產稅也好,貸款難度也好都是在打擊這個需求。
4.關於首付,買房就是自己的錢+銀行的錢,目前銀行的錢不好拿。對於剛需而言,我上面也有說,短期內首付肯定不夠。最終在投資性需求清場,房價最終還是需要剛需接的起才可以。
房價多高不重要,重要是的能不能接的起,現在的問題就是青島一波漲了60萬+,剛需和改善很多人接不起了。
5.關於鏈X中介,給大家講一下真實故事。
我朋友A在16年在天通苑鏈X看房,320以內的兩居,無房源,建議去北七家看。
然後A去了某小中介,在看了5個房源後,310買的天通苑北二區南北實際面積100多平的兩居。
鏈X的成交價格略高這個事情不用懷疑。
6.關於二線飆升,本屆政府對於全國的把控能力比以前強太多,通過一系列的政策仍然在17年把暴增的房價給壓回去。
7.還有,目前北京的成交數量沒有上升,屬於買方市場,在給大家講個故事。
我17年中租的溪城家園的房子,當時和中介聊天該小區兩居最低成交價430萬。
因為有一戶人家非要賣450,死扛著不降。中介當段子講,印象很深刻。
最近17年12月在鏈X了解,最低實際成交價370萬。
以上,僅供參考。
買房是很個人的事情,不同學區新舊差異挺大的,祝大家都能買到好房子。
繼續求贊,;-)
-------1.5晚更新----------
我把上面15改到16年初,暴漲前的價格,這樣更準確的能表達我的意思,寫的時候不謹慎,抱歉。
因為在16年初前(北京,青島大概是16年底),大部分城市都經歷過橫盤,然而並不是所有城市,拿上面套所有城市肯定不行。
但是對於很多城市,以16年的價格作為基準,然後拿當前價格-基準,算出來的數,衡量一下自己是不是能承擔這個數的風險,在考慮買不買。如果這個數上百萬?估計也沒有幾個人有信心買。
如果你對當前城市的房價情況不了解,可以查一下實際成交量情況。
去了解一下是賣方市場還是買方市場,當前這個時間,賣方市場估計不太多了。
長期來說,我是看好國內的房價的,現在國內的很多東西,實際都是70後以前的人發展努力得來的。80後實際還沒有發力,而且80後是人口高峰,所以我估計後面國內發展還沒有到高峰。
但是短期看,兩三年後的房產稅誰也說不好是怎麼個套路。
另外就是從95年開始到現在,出生人口每年持平大概都在1500-1800萬間。
房產稅+出生人口穩定兩把鎖,只要不瞎弄,很難讓房價有很大起伏。
另外目前國內當前也說,1.房子是住不是炒 2.房價平穩
但是北京的這波暴漲,還是壓回去了,說明不認可這波暴漲的價格。
所以,我們要好好理解平穩的價格是在什麼範圍內。
我去年干最蠢的一件事,就是用自己的名義在青島買的房,把首次貸款的資格搞沒了,否則今年在北京買還是比較容易的,現在有點騎虎難下,所以我也要在年中有資格後在觀望一下,實際去了解一下行情%&>_&<%。
另外,以上大家當段子看,樂呵一下得了。
第三次求贊,謝謝!
個人意見,可以交流,不喜勿噴。一線城市,投資收益已經不大,舉例:300w只夠買郊區70平左右20年房齡老破小,貸款成本5個點,今年300w買,明年要賣320w以上才只能算保本,每年以5%遞增,因為基數大,想想也覺得不太可能。首套房剛需的預算估計也就在300w左右,當300w都只能買遠郊或者更遠郊小戶型老破小時,那很多人可能就放棄了就去2線買去了。二線重點城市,大家都還在搶大戶型的城市可以重點投資,說明買房在當地還是很輕鬆,房價有漲起來的潛能。
1.你是買哪裡的房子,北上深?二線、還是三線的房產。
2. 你是買一級市場的房子還是二級市場的房子你拉長一點時間你會發現房地產也是有小周期的,只是它是階梯性的上漲,漲一波歇一波略微回調一下。周期差不多就是三到五年,14年底降准降息的呼聲出來後就趕緊喊我媽去買房子了,至於你15年為什麼沒有買房子,我是想不太通的。
然後說現在,18年到底要不要買,如果你不是在一線或者強二線城市的話,我建議是再觀望一下,貨幣趨緊是趨勢,這個趨勢沒變之前房價要再暴力拉升一波我覺得比較困難,橫盤吧,可能略微偏下,弱的三四線城市是有可能跌的,但是緩慢下跌到下一周上漲周期開始。如果你是想買一線或者強二線的相對核心的區域,那有能力就買吧,時間拉長一點,只要國泰民安(加粗加斜)任何時候上車都是賺的,哪怕未來出房產稅,對這些地方的房子也不會有太大影響,強者恆強,不服不行,買房子,買的不就是城市的潛力嗎。
18年應該是新周期的第一年,主題應該還是橫盤分化。買三四線,弱二線的話,緊盯一線,有風吹草動再上不遲。
不是專業,一點薄見(加粗加斜)
我只是個買不起房的,過來瞻仰有錢買房卻糾結於買不買的大佬們
反正我剛下車 ,準備置換新房
有錢,買。沒錢,借錢買。
釣魚題咩,屁股決定思路。。。關鍵是你買來做什麼啊?消費品的話你買得起就買嘛,貴一點便宜一點你又不會賣掉。升值了或者貶值了你也不會因此多一點錢或者少一點錢,不變現不提供現金流的資產談收益有什麼意義呢?你買個iPhone還要考慮它能不能成為收藏品嗎?你只會看手裡錢夠不夠啊。買得起即使貴一點就買咯,你要這個來過生活的,不是靠這個來賺錢的。"剛需"就別想著這是投資,這是消費品,是拿來用的,只存在買得起和買不起。超市裡商品不打折的時候你買了,打折的時候你覺得自己虧了?買得起就掏錢買,然後拼了命去掙錢。買不起就不買,然後拼了命去掙錢買。
樓市超級泡沫會崩盤嗎?我們來用一篇文章來回答。
一、超級泡沫
在至道學宮上一篇寫房市的文章《房價瘋漲背後:山雨欲來風滿樓》里,我們講了房價泡沫的成因和現狀,很多讀者會好奇,既然是泡沫,未來什麼時候會崩盤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接下來,在本篇文章里,我們將分析本次泡沫未來演化的各種可能。
這次的泡沫,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大資產價格泡沫。為什麼都漲成這樣了,還不是第一大呢,因為中國金融史上第一大泡沫,這個桂冠要戴國民黨頭上,國民黨的金圓券所造成的金融海嘯,堪比德國魏瑪政府的超級崩潰大手筆。
如果說資產泡沫是顆洋蔥的話,我們可以通過剝洋蔥的方式,由表及裡,把最內核的東西剝出來。房價瘋漲,是資產泡沫這顆洋蔥的第一層表皮,揭開這層表皮,一層層往裡剝,第二層就可以剝出來槓桿化去房地產庫存。
剝到第三層,我們可以看到是債務,繼續往裡剝,第四層是貨幣擴張,第五層是美元槓桿,第六層是出口導向型戰略,第七層是中美共同體,第八層差不多可以剝到最核心了,那就是美聯儲這個世界央行。準確的說,美聯儲是中國央行的央行,美元是人民幣的名義錨。
上面先對這顆洋蔥先從概貌上做整體粗線條分析,下面我們再分層的,做具體和細緻的分析和研判。
二、通縮螺旋
去房地產庫存,為什麼要加槓桿呢?因為國民經濟在進入通縮周期後,時刻都要面臨著通縮螺旋的巨大威脅。對於國民經濟而言,嚴重的通縮螺旋,就如同九級地震,它可以把曾經所有的繁榮和景氣,都粉碎與埋葬掉。
一個完整的通縮螺旋過程是這樣的:第一步,資產價格下跌。第二步,企業利潤減少。第三步,就業率上升,員工工資下降。第四步,社會總需求下降。第五步,居民開始減少開支應對蕭條,進一步造成社會總需求下降。第六步,資產價格進一步下跌。如此惡性循環,直到摧毀整個國民經濟。
所以,要抵禦通縮螺旋的巨大摧毀力量,就要在第一環,資產價格下跌上嚴防死守,通過增加貨幣供給,來抵抗資產價格的下跌。你不是要下跌嗎,我就通過大水漫灌,來抬高物價,這樣做的邏輯是認為,水漲了,船自然就會高。貨幣供給是水,資產價格是船。
怎樣才能增加貨幣供給呢,那就得通過信貸擴張,來憑空製造貨幣出來。信貸收縮,為減槓桿,信貸擴張,就是加槓桿。
加槓桿去庫存,兼有兩大任務。第一個是地產商去庫存套現,解除自身的庫存風險和金融風險。因為開發商做地產項目,用的槓桿很大,除了一小部分自有資金,大部分資金都是銀行貸款,房地產庫存去掉後還款給銀行,銀行的金融風險也解除了。
地方政府為了保增長,就以地方融資平台的名義跟銀行貸款做項目。它們的城投債,槓桿用的比開發商還高,某些城市所用的債務槓桿甚至高達幾十倍。它們所主導開發的項目,未來的收益預期,主要取決於地價的高低。如果房價下跌,帶動地價下跌,那這些項目就有爛尾風險,變成債務炸彈和財政炸彈。
地方政府,開發商,銀行,在債務與風險上,它們盤根錯節環環相扣,成了一條繩的螞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所以,大幅抬高房價,購房者加槓桿貸款買房,這就是槓桿轉移。房價抬的越高,購房者所加的槓桿就越大,所承擔的債務風險也就越大。
雖然購房者的債務風險加大了,但這對開發商,地方政府和銀行來說,轉移到購房者手裡的債務風險越大,它們才能去庫存越多,套現越多,才能越安全。
加槓桿去庫存的第二個任務是什麼呢,是要通過提高私人部門的信貸槓桿,增加貨幣供給,以房屋的資產價格上升,來帶動整個國民經濟各個環節的資產價格上升,來抵抗可怕的通縮螺旋。
問題是,通過增加貨幣供給來抵抗通縮螺旋真的有效果嗎?日本被通縮螺旋蹂躪了幾十年,增加貨幣供給的手段,也使用了幾十年,從療效看,只能說很悲劇。美國這些年,在近乎零的低利率環境中,再加上天量的量化寬鬆,直升機撒錢,資產價格還是沒有有效上升,通脹率低的可憐,和日本一樣,美國也是個大寫的悲劇。
現在這道題,甩給了中國來解。目前來看,解體思路,還是美日舊方法,俗不可耐已被現實所證明葯不對症的那一套。至於為什麼會葯不對症,這裡暫不做展開,這是個大問題,在後續的文章會單獨闡述。
三、龐氏債務
既然老一套,解不開這道題,為什麼不換個思路呢。因為沒法換,換思路的代價會和通縮螺旋一樣致命。以債務擴張來對抗通縮螺旋,會演化出一個比通縮螺旋更致命的東西:龐氏債務。
為了抵抗通縮螺旋,抵抗資產價格下跌,就只好放大債務槓桿,通過信貸擴張來增加貨幣供給。在貨幣循環中,利息是摩擦成本,經濟循環中還會出現沉澱成本,這樣就導致,下一輪債務在規模上一定要大於上一輪債務才能將龐氏債務繼續下去。為了不至於債務違約,只能製造更多的信貸,來償還舊債務。如此的惡性循環下去,不停的借新債還舊債,而且新債規模,比老債越來越大。
在主要經濟體中,日本是第一個陷入龐氏債務的國家,美國緊跟著跳坑。歐洲是第三個跳坑的,中國現在是第四個,本來中國也可以不跳坑的,不過房價這麼一弄,算是難以倖免了。現在整個地球,都殭屍化了。
一筆債務到期時,通常的理解,認為會有兩種可能,要麼償還,要麼違約。其實還有第三種可能,那就是用新債償還就債務,拆東牆補西牆,一直把所有的牆都拆光為止。這就會走上龐氏債務之路,債務龐氏化,就是經濟殭屍化。一個泡沫,通常的理解,它要麼繼續膨脹,要麼破滅。
泡沫的第三種可能,是炸彈化,通過對外擴張來轉嫁泡沫破裂風險,兩次世界大戰,就是這麼來的。準確的說,凱恩斯主義,並沒有使美國走出大蕭條,真正讓美國走出大蕭條的,是二戰。
幾個大國,面對經濟危機,大家面面相覷的,都不會解題,都心照不宣的走上了殭屍化之路,一群殭屍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台下還有無數的吃瓜群眾一邊看熱鬧,一邊捂著裝錢的口袋心如貓抓的一樣無所適從,也不知道地球這個小船會不會哪天說翻就翻了,這畫面好尷尬。
從技術上來看,龐氏債務的極端結果,就是魏瑪政府化,國民黨金圓券化。到了那一步,國民經濟中的龐氏債務,才算走完它的整個生命周期。國民黨政府比德國魏瑪政府更有意思,先是法幣信用崩潰,不得已啟用金圓券,接著金圓券的信用也崩潰了,國民黨並不氣餒,緊接著又推出了銀圓券,銀圓券的信用又崩潰了,後來還是不氣餒,就開著飛機馱著黃金跑台灣去了。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小心臟快要崩潰了,難道這破地球已經破成這樣了嗎?怎麼辦呀怎麼辦。有的人,已經開始收拾細軟滿世界尋找資金安全島了,資金安全先不說未來會怎樣,但是呆在中國,起碼生命安全上來說,中國是最有保障的地方。帶著細軟出國了之後,一個中國人,呆在全球納粹化的蠻夷之地,未來人財兩空的可能性最大。
現在整個世界,都在向右轉,右翼的力量在急劇上升。未來全球納粹化,不可避免,綜合來看,還是呆在國內最安全。錢沒了,還能再掙,但是命沒了,一切都沒了。
全球治理還有法治嗎?解鈴還須繫鈴人,要讓世界硬著陸,還是軟著陸,關鍵在於未來的中美關係。下面,我們要重點講一講美元槓桿。
四、美元槓桿
世界經濟病了,這應該是大家都能理解和接受的共識。這個病叫什麼病呢,它的名字叫全球經濟失衡,這一點,想必也是一個共識。病是怎麼來的,和怎麼治病,目前還存在很大的分歧,還沒有取得共識。
整體上看,病因是全球化的結構性缺陷所導致的。當資本,勞動力,資源的供給可以近乎無限增加的時候,它肯定會出現一個收益遞減的後果,必然就會帶來通縮。通縮又帶來了資產價格下跌,然後誘發通縮螺旋。
抓主因,全球經濟失衡的主要問題,出在中國經濟的美元槓桿上。中國要以重商主義的出口導向經濟戰略,來完成原始資本積累。美國這個黑心奴隸主,又想多壓榨中國的超廉價勞動力,中美兩國簡直是一拍即合,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兩國締結了中美共同體這個全球化基本框架。
但是壓低人民幣匯率,等於是放大了中國經濟的美元槓桿。強行結匯制度,製造出來了天量的外匯占款,外匯占款通過貨幣乘數放大之後,這個美元槓桿層層傳遞,使得中國經濟的每一個環節,都加上了槓桿,百萬億人民幣級別的貨幣供給量,在過去的十幾年裡,把整個中國經濟面貌都改變了。美元槓桿,便是中國經濟過去十幾年裡超速增長的奧秘。
成也美元槓桿,危也美元槓桿。09年後,因為要治金融危機的病,美聯儲開始直升機撒美元,這等於加了一層槓桿,這些熱錢湧入中國,在外匯占款和貨幣乘數的作用下,再加上中國政府的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中國經濟等於是槓桿乘以槓桿再乘以槓桿,加了三重槓桿的中國經濟,創造出了巨量的信貸,這些新增的貨幣供給,流向了房市,導致了房價的第一輪泡沫式暴漲。
美聯儲的量化寬鬆不僅沒有治好病,還帶來了新問題,那就是非常規貨幣政策所積累起來的巨大債務風險。量化寬鬆難以為繼,所以,美聯儲換招了,通過反覆炒作加息預期,來回收美元流動性,以迴流的美元來維持美國國內的資產價格和超低國債利率。
美國這麼一弄,對中國來說,就尷尬了。我的美元槓桿加了那麼高,你現在要抽梯子,這麼要人老命的事,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中美的金融戰就交火了。對於中國經濟來說,主動去美元槓桿,和被美國抽梯子,被動的去美元槓桿,在戰略後果上,有天壤之別。主動去美元槓桿,是一個穩健的風險可控的過程。但是被動去美元槓桿,這個風險是劇烈的,不可控的。
中國經濟,主動去美元槓桿,是中國開閘泄洪。被美國被動去美元槓桿,是會漫過大壩的。金融戰一來二去的,中國的外儲,還是從4萬億美元,下降到了3萬億美元左右的規模。這些外儲,等於是被美國被動式的去槓桿去掉了。2015年811匯改,就是為了應對這個被動去美元槓桿問題的。短短一年時間,去掉了將近一萬億美元的外儲。
被抽調的美元槓桿,對應在國內的貨幣供給上,就會造成一個巨大的貨幣供給缺口,缺口一出現,等於是水被抽掉了一些,船就會往下沉,資產價格就會下跌,進而誘發通縮螺旋。怎麼來彌補這個缺口呢,那就得製造出相應的新增信貸,怎麼製造信貸呢,大宗商品融資,P2P,股市配資加槓桿,能用的招都用上了,現在用到了房地產加槓桿去庫存這一招。這就造成了房價的第二次泡沫式暴漲。
如果美國繼續抽梯子,被動式去中國經濟的美元槓桿,在通過房市融資增加信貸來彌補這個缺口之後,還會用什麼招呢?比如,如果外儲降低到2.5萬億美元,還有什麼市場,可以製造出規模相當的信貸,來填補這個貨幣供給缺口,以防止資產價格下跌呢?房市已經擋了兩刀了,再捅第三刀,估計會當場倒斃。所以下一次,應該不會再拿房市來擋刀。
下一招,我能想到的,就是土地。給農村土地確權,然後資產化,市場化,進一步製造出來大量的信貸。當然了,為了防止出現大量的兼并,土地流轉主導者應該是國家,政府主導下的集體股份制,才是健康可控可持續的。確權後的土地所有權,只能轉讓給國家,不能轉讓給私人,這樣就可以避免出現土地兼并。因為一旦出現兼并,這些土地又會變成利益集團的盤中餐。
有人說,房價暴漲,是因為房市是貨幣池子,是人民幣信用之錨,這是因果倒置的說法。這一輪房價暴漲,和上一輪房價暴漲背後的邏輯顯然不一樣。前一輪暴漲,房市是池子,這一輪的暴漲,房市不是池子,而是水源。世界上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把它的本幣信用,錨定在房子上。錨定在戰鬥機上也比錨定在房子上有出息。所以,地產貨幣之錨論,是個很無聊的說法。
當然,如果中國不計較資產價格下跌的風險,不管主動去美元槓桿,還是被動去美元槓桿,都壯士斷腕的把這個煩人的槓桿去掉,徹底釋放經濟風險,那就另當別論。選擇這條路,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短期內會放緩到5%以下。冬蓋三層被,枕著饅頭睡,對於生命來說,有時候冬天越冷,體格反而會越壯。
對美國來說,量化寬鬆治不好它的病,炒作加息預期,引美元迴流,也更加的治不好它的病。因為強勢美元,雖然在資本賬戶上是凈流入,但是另一邊在經常賬戶上,會是凈流出。兩者相抵,基本上還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不可能光讓驢拉磨,不讓驢吃草,世界上不存在這樣的好事。
即便中國經濟的美元槓桿被美聯儲抽掉,人民幣大幅貶值了,美國就能笑到最後了嗎。顯然是不能的。因為過低的人民幣匯率的一個嚴重後果是,中國將再次向全球輸出嚴重的通縮,讓寒冬變得更冷,讓蕭條變得更蕭條。中國又會積累起大量的順差,世界經濟的失衡又將進一步加劇。到那一步,怕是連治也沒法治了。美國炒作加息,是犧牲戰略,來換點戰術上的止疼葯,極其的得不償失。
可以說,作為世界的領導國家,在應對世界經濟危機上面,美國是個超級臭棋簍子,病急亂投醫,昏招頻出。歷史上,除了國民黨政府,簡直從沒見過如此愚蠢短視和不負責任的國家。美國的下場,估計也不會比國民黨政府好到哪裡去。
美國的如意算盤是,把美元都抽回去,然後閉關鎖國,關上門搞孤立主義,多混一天是一天。在地緣政治上,拉攏俄羅斯,深耕中東,和中國適度和解,讓渡部分西太平洋利益給中國,等美元信用破產之後,再重新打造一個新美元出來。這樣一系列的操作,以期最終實現美國再統治世界一百年的夢想。
美國的這個戰略規劃,通盤都是臭棋,根本經不起推敲。美國的病,一個是國內的失衡,一個是國際上的失衡,這種雙重失衡不解決,病都不先治好,就想著再統治世界一百年,無異於拄著雙拐去跟人拚命。這樣再摔幾跤,直接一命嗚呼。
中國的病,一方面是要去美元槓桿,另一方面是國內不夠團結,力量還使不到一塊去。
美國有美國的問題,中國有中國的問題。中美兩個一身病的老漢,玩起了誰先眨眼誰輸的乾瞪眼遊戲,桌子底下還要使各種不擇手段的小動作,都在等對方先倒下,這就是中美關係的現狀。這個遊戲可以玩很長,幾年也可以玩,幾十年也可以玩。而一旦輸掉的那一方,就會出局。未來誰會出局呢?
五、經濟周期
從債務周期上看,1998-2000年前美國科技泡沫破滅,幾萬億美元的財富憑空蒸發。為了填這個窟窿,美國只好通過房地產來創造信貸,製造了第二輪債務泡沫,07年,美國房地產泡沫破滅,又憑空蒸發了幾萬億美元的財富。美聯儲接盤擴表,把之前的債務都國有化,充當最後的貸款人角色,把美國的泡沫和命運都繫於一身。
這種央行所發起的龐氏債務,假設它能克服技術上的崩潰,即便出現了魏瑪政府式的惡性通脹泡沫,國家也不會亡。從理論上來講,讓它最終破滅,拆東牆補西牆,把所有的牆都拆光,最後只能是人口問題,來充當它的掘墓人。龐氏債務,一棒接一棒的往下傳,直到最後一棒接不上了,那麼這個遊戲就會戛然而止。
從長周期來看,如果要準備打持久戰,中美未來誰能笑到最後,看的是人口結構的問題。目前在金融層面的勝敗,都不過是一城一地的得失。一城一地,並無關全局結果。債務的周期,只是經濟興衰的周期。而人口的周期,才是最終極最根本的國力周期。
美國的人口結構,十分悲觀,因為黑墨垃圾人口太多,並且增長太快。中老年人裡面,美國白人人口佔75%。18-34歲人口中,白人佔56%,而未成年人口中,白人只佔4成。如此嚴重的人口問題,沒有任何力量,能阻止美國走向分崩離析,就算地球上不存在中國這樣的一個對手,美國也會自行分崩離析。
因為美國的垃圾人口規模過大,又持續快速的在膨脹,導致這些垃圾人口對經濟的消耗,遠遠大於他們所能創造出來的價值,在已經萎靡的購買力中,快速膨脹的寄生蟲一樣的垃圾人口又成了美國公眾部門支出的黑洞。而且,不只是對經濟的消耗,還有對政治的消耗,對社會全方位的消耗。
國家與國家之間,最終競爭的是什麼?不是經濟學思維,不是經濟路線,不是武器,歸根到底還是一個國家能生育出來和培養出來什麼樣的人。人才是一切的根源,和一切的出發點,也是一切問題的歸宿。垃圾人口太多,國家就會失敗,高素質人口太少,國家同樣也會後繼乏力。
中國面臨的人口問題,也十分嚴峻,那就是人口斷崖。美國搞旁氏債務,中國也搞龐氏債務,最終壓垮美國的是,垃圾人口這個黑洞和負擔。而最終可能壓垮中國的是,人口後續乏力。90後人口突然少了1億多,這會導致人口通縮螺旋。
美國和中國,如果現在都開始亡羊補牢的話,理論上假設下,比如說,美國政府開始讓黑墨穆這些垃圾人口結紮,讓他們一個孩子都不準生。另一邊,中國開始徹底放開生育,並鼓勵人們生孩子。然後從現在開始起跑,差不多中國會先撞線。
中國的泡沫,美國的泡沫,全球的泡沫,把這顆洋蔥剝到核心,問題就在美聯儲身上。未來這些泡沫何時崩盤,如何崩盤,都取決於美聯儲。
在美元面前,不光是人民幣,世界上其他所有貨幣,都是美元的買辦貨幣。除了玩乾瞪眼遊戲,等對方先倒下之外,另一條路,一條積極有為的,主動的進攻戰略,就是擒賊先擒王,射人先射馬,攻擊美聯儲。
至於超主權貨幣的構想,只能是個幻想,這條路走不通。在強權之外,不存在真理。SDR這種給大小姐吃的點心,解決不了大隊人馬的糧草。所以要解決問題,最終還是只能靠攻擊美聯儲。幻想放棄了戰鬥起來就會更加堅決,更加團結,更加有力。
要攻擊美聯儲,就得攻擊美元的信用之錨,這個信用之錨就是石油。要攻擊石油,就得拿下中東。要拿下中東,就要一邊在軍事上進行突破,一邊在地緣政治上進行突破。不得不說,床破這個人,眼光還是挺毒的,起碼他知道先保護心臟的心臟。和他相比,奧巴馬和希拉里,就是一雙匹夫。
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要先立於不敗之地,第一,中國要多生孩子以應對人口通縮螺旋。第二,中國國內要團結。歷史上,只要中國人團結起來,還沒有失敗過。做到這兩點,就可以在戰略上立於不敗之地。然後,再待敵之可勝,直搗黃龍,為中國,也為世界,挖掉那顆邪惡的心臟:美聯儲。
內容來自至道學宮 樓市超級泡沫會崩盤嗎? - 至道學宮
1948年到底應不應該加入國民黨?
大家好,我是一位1948年的中國年輕人。我們知道,從1945年開始,國軍在正面戰場就已經取得了節節勝利,大量的城市被國軍重新佔領。共軍連延安都丟了,現在已經退縮到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去了。原來想1947年就加入國民黨的,但因為在47年6月的時候共軍的劉鄧大軍插入到了大別山,好像有點戰略反攻的味道,而且東北戰場林彪也發動了兩波攻勢,好像要把東北國軍包起來吃掉的樣子。所以導致我現在也是觀望狀態,可加入國民黨是剛需,到底應不應該趕快下手加入呢?還是再觀望一下形勢?1949年馬上就要到來了,到底應不應該加入國民黨啊?在線等,挺急的!
————————————————————————
最棒的個人成長專欄:成為更強大的自己
有些技巧,只被少數人掌握,從未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之中
新浪微博:秘傳心理學 Sina Visitor System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公眾號「秘傳哲學」
秘傳哲學、心理學,為你解讀世界的元規則
推薦閱讀:
※小別離中三家的戶型怎麼樣?
※倪妮為什麼不是回馮紹峰家就是回井柏然的公寓?
※比起降低房價如果政府能更加規範租房市場豈不是更好?
※如何評價這個戶型的優缺點?
※如何辦理房屋抵押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