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朗逸為什麼在17年成為轎車銷量排行榜第一?
其實我感覺消費者不在乎平台的。
上汽大眾第一個MQB平台的車型是明銳,而且還便宜,大眾自己的員工最喜歡購買的A級車之一(這個之一甚至可以劃掉),但是:
第一,在知乎上沒什麼人提這輛車,不管是大眾粉還是大眾黑。第二,實際銷量一萬四五千多,當然了,換成思域,這個銷量已經夠吹了,但是在大眾旗下這個成績只能算一般。欸,不就是那個標丟人么…這時候大眾黑們又不提「信仰」「大眾標值五萬」了,什麼「東歐車」之類的壞話又出來了…現在斯柯達除了牌子以外跟捷克有啥關係?和凌渡一條流水線出來的嘛。
順便說一句,凌渡也月銷一萬四五千多,雖然成績不好,又經常被知乎懂車俠們嘲笑(「寬奢轎跑」),但是這個成績已經超出我預期了,實際上我也奇怪它怎麼能取得這樣的成績。
對了,懂車帝們喜歡談發動機變速箱底盤平台,那麼麻煩分析一下為啥途觀一個月三萬多輛,野帝一個月不到兩千輛?
(很簡單啊,野帝是斯柯達,長得又丑,連名字都難聽)很多知乎鍵盤懂車俠們喜歡說「汽車不就是個交通工具么」,
說這句話的人,有一個算一個,都不懂車。剛看完38號車評的最新節目,他對朗逸的評價很中肯:
中國消費者喜歡的他都有,中國消費者不在乎的,他都沒有。
都這樣配合你了,你還能覺得朗逸不好?朗逸熱賣一點也不出乎意料。符合需求的產品就是好產品。至於朗逸機械素質一般,買這車的都是大歲數的人,也沒人喜歡飆車吧。在打個比方,知乎神車思域,為什麼在知乎這麼火?動力好,外觀前衛。這不就是知乎這些年輕人的訴求嗎?再說這車做工粗糙,年輕人會有這麼老套的品味?綜上,知乎不喜歡朗逸,合情合理,這不是給我們準備的車。在中國朗逸賣的好,合情合理,這就是給大多數中國消費者準備的車。
當然品牌效應也有一定因素,但產品本身絕對是主要因素。是的,別看我們一天天把產品力分析的頭頭是道,人家主機廠還真的就不把我們當回事。比竟我們不是主流群體。十到十五萬
想買個品牌好一點,空間大一點,看起來還可以,配置足夠用,動力也不差,油耗省一點,保養便宜點,保值率高一些的車
除了朗逸?還有哪個??你說懟天懟地懟空氣的思域? 還有操控一波流的昂克賽拉?都是好車,但是真正能覆蓋那麼多需求點的,還是朗逸,而且朗逸的實用配置很豐富,四門一鍵升降窗,後視鏡加熱,多級制動,開過車的都能體會到這些小功能帶來的便利度。缺點也很多,容易腰酸,不要想超車,底盤減震硬,冬天會有異響,但是哪有十全十美的?十全十美的就不會是這個價格。本人朗逸車主,5萬公里無任何故障,油耗特別省,說不上喜歡,但它是最適合我的。謝邀~這個問題也算是老生常談了,我覺得可以分三個方面來講。首先是自身產品力,朗逸雖然是大眾的老平台,但是可靠性良好(剛結束的GT100比賽,奪冠的B30就是逆向的PQ34),行駛品質在同級里也還不錯,其他方面就算不突出,也不落後。外觀雖然「大眾臉」,但符合大多數人的審美。作為國產化車型,又可以根據中國消費者的喜好進行一定程度的迎合,所以針對性本身就很強。
其次是產品定位,同樣是PQ34的兄弟車型,朗逸和寶來在各自主機廠的地位有天壤之別。寶來下有口碑極好的捷達,上有全球車型高爾夫速騰,只是個「填空」車型,資源沒有過多傾斜。而朗逸下面的桑塔納不如捷達暢銷,Polo作為兩廂級A0註定不會大賣,上面的辣饅頭又沒法在量上與速騰競爭,所以朗逸就成了上汽-大眾的A級核心,必然要傾斜不少資源在上面。
最後就是營銷了。說道營銷,上汽甩一汽好幾條街。不論是對網站的資金投入(如果大家逛過一些汽車諮詢網站應該會有體會)還是營銷手段都要更「生意人」一些,相比較而言,一汽就比較傳統和死板,遠沒有上汽那麼市場化。綜合以上三點,造就了朗逸這個中國神車謝邀!
建議看一下38號的五車橫評吧,其中就有朗逸。
其實核心是便宜,朗逸走量最多的還是13款改款,和最新款僅外觀有點小差別,開起來都差不多,目前13款自動低配的終端裸車價9.5不到,比卡羅拉新軒逸的入門自動擋價格便宜了一萬多
這麼大的車,又是大眾,十萬都不要的自動檔,怎麼能不好賣?不過這個車很多設計真的是反人類,比如旋鈕的座椅靠背,坐的腰酸背痛的座椅都是硬傷,而且是硬得硌牙的硬傷馬上要上MQB平台了,這個問題恐怕可以再問個3~5年。
朗逸不是2017年才成為轎車銷量排行榜第一的,而是一直,所以討論為什麼朗逸在2017年排第一,實際上應該講為什麼排在第2~5位的軒逸、英朗、捷達、卡羅拉沒能成功挑戰朗逸的神車地位。
由於A級轎車市場佔比最大,所以轎車市場的銷量冠軍必然產生在A級產品當中,而A級產品的主銷價格區間11~13萬元,A級轎車主力朗逸、軒逸、卡羅拉基本都落在這個價格區間,其次在8~9萬元區間有個次頂峰,英朗、捷達基本落在這個價格區間,即形成細分市場霸主有一部分原因是天註定的,產品最初的市場定位決定了未來的發展潛力,所以定位略高的速騰、思域雖然銷量、口碑都很好,但不具備挑戰朗逸的先天條件。
除了市場因素之外,還有個容易被忽視的因素就是產能,上海大眾200萬的產能,能夠提供給朗逸足夠的市場供給,正常一個汽車工廠的產能在30萬輛左右,朗逸接近50萬輛的年度總銷量意味著需要2個接近滿負荷的工廠加班加點的生產朗逸這一款車型,光這一點就排除了很多有競爭力的對手。所以能夠挑戰朗逸地位的就是主要的幾個合資大廠,其他的邊緣品牌想都不要想。軒逸、卡羅拉應該都是吃了產能的虧,日產產能在110萬輛左右,一汽豐田產能應該在80萬輛以內,在SUV市場持續火爆的情況下,把盈利性好的SUV產能轉產為A級轎車是不可能的。
因此,在短期內朗逸的神車地位幾乎不可動搖~
很簡單,因為朗逸就是很好。他的水平對得起他的銷量。
首先是一個買菜車會有多少方面的需求:
- 價格:目標消費人群大眾化,能消費得起;
- 經濟性:包括油耗和保養費用;
- 駕駛感受:要好開而不是要運動;
- 舒適性與空間:同價位要有優勢;
好,我們來看看朗逸的水準。
價格不解釋,十萬出頭的價位是大眾買車覆蓋的區間,同級別裡面沒有價格優勢但是也沒有非常貴,中規中矩。
經濟性,朗逸不費油,1.6的朗逸在同級別裡面只有混動車會比他更省油,大多數同級別車型的油耗都和朗逸差不多。我在廈門租用朗逸一周每天往返翔安和廈門島之間,最後平均油耗不足6升,即使是純高速行駛我覺得這個油耗也不高,但是有趣的是,這接近400公里裡面基本上150公里是市區路況。平均下來仍然是不到6升我覺得極其經濟。朗逸的保有量有目共睹這同時也是零整比低的保證,零件好找修車不貴,何況問題也不多。
駕駛感受,朗逸的方向指向性和方向盤迴正力矩的平衡做得很好,指向性說得過去而且也沒有回正力矩很大開著很累,開著很舒服。油門調校非常線性,非常好控制,相比之下飛度真的該好好找找油門的線性這麼差帶來的不平穩原因在哪。朗逸造型相對方正,開的時候很容易找到車身輪廓位置,我基本上沒有用什麼時間,幾分鐘就能習慣這個車。即使不小心開進步行街,配合轉向合適的指向性都可以不費力開出來。這樣的駕駛感受,同級別裡面又有誰更貼合大眾化的需求呢。朗逸可以說非常好開了。福克斯固然更運動,這個級別裡面指向性最好沒有之一,但是福克斯做的犧牲並不符合大眾化消費者的需求。
舒適性,朗逸的NVH談不上很大優勢,雜訊問題確實存在但是也不過分,基本上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平順性方面做的是很好的。朗逸不顛簸也並不讓人覺得搖晃。調校是適中的,合適的。朗逸的空間是同級別裡面有一定優勢的。實用性方面處理得當。人機工程也沒有問題。
總結一下,不是每個方面都是突出的,但是也沒有任何明顯的軟肋。
對於一輛買菜車,省油,非常(畫重點)好開,空間夠用,價格不貴,質量問題不多,修車保養成本低。別的還想要什麼?朗逸的水準對得起銷量,天朝特供車裡面,這台是我比較喜歡的了。
朗逸,我感覺像是接替了普桑的位置。
細想一下,朗逸與普桑的優點一模一樣。大眾標,空間大,便宜,皮實耐用,保有量大。
普桑停產之後,新出的桑塔納,個人感覺丟失了普桑的特點,最大的特點。。。空間變小了。
之前普桑是比老捷達大一號的。
換代之後,新桑塔納與新捷達是完全一模一樣了。這個可能是出於大眾內部統一平台,節約成本的考慮。導致現在新桑塔納沒有老桑塔納的輝煌,完全被捷達干下來了。
在新桑塔納剛出消息時,我以為還是老套路,大空間,低價格。
沒想到是捷達一模一樣,心想神車的稱號要沒落了。桑塔納已經退居二線了。
朗逸,我覺得和一款車非常非常的像。
那就是日產軒逸,軒逸作為一款緊湊型車,尺寸空間實在太過分了。都快趕上B級車的空間尺寸了。簡直就是越級競爭,賣的火也就不奇怪了。個人認為,朗逸也需要換代了。
如果按照軒逸的套路,把車做得大大的,會是換代朗逸的一個新出路。(因為小了有桑塔納,不就自己搶自己市場了)可大眾沒有這個規格的現成平台,估計又會是一款中國特供底盤。軒逸才是一個可怕的越級對手。因為完全沒有直接對手。
期待朗逸換代可以拼一拼軒逸。謝邀,身邊朋友有朗逸,朗行各種的,也開過,中規中矩吧,內飾萬年相同,略帶坡度超車太痛苦,沒有一點值得說的地方。但是大眾得人心啊,可能進入市場較早的原因吧。
從08年第一代朗逸投入市場 到現在已經快十年了 十年的積澱 德系品牌的深入人心 定位緊湊型家轎 價格最高15萬落地 空間夠用 以前1.6的黃金排量 動力 操控 舒適性 都算達標 朗逸可以說是超級中庸王 想不成功都難
常言道:本田研究發動機,寶馬研究操控,賓士研究內飾,大眾嘛,研究人心。
大眾在中國市場也混了那麼多年了,不會不知道在國內消費者心目中一款優秀的家用車是什麼樣的,雖然用的是老舊平台,不過大眾還是會把那些中國消費者心目中的優秀家用車所需要的特徵在朗逸上體現出來的,再配上大眾標,自然銷量就好了
關於大眾,俺都不敢說話了,畢竟會被冠以車黑的名號。
我沒開過大眾,按道理講沒什麼好黑的,所有的道聽途說都不足以支持我在這兒瞎寫亂作。
1、說說我買車時候的經歷吧
最喜歡大眾集團的高爾夫,(忽略大眾家族只有高爾夫那個笑話吧)
買車時候也就沒想太多,可是看大門的老頭你真的這麼牛逼嗎?最終騎著摩托車去的我,只能把摩托車停在4s店的角落裡,並且是推進去的。好吧,也就算了,我大人大量不計較。可是,沒有銷售來介紹是怎麼回事,喊了也沒人來是怎麼回事,去了好多趟也沒一個實誠人來介紹....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少了一個大眾車主。
2、再說速騰斷軸吧
車企想簡配,管用做法,無可厚非,可是大眾老師傅,已經開始斷軸了,你不管管嗎?那麼多老百姓的身家性命在你車裡,你就不聞不問?央視曝光了,你不介意嗎?
最後一紙公文,打補丁收場!
呵呵,大眾,你是有多狂妄,反正也不愁銷量,為什麼要召回換懸架!!
謝邀。
之前的回答有個別朋友在評論里質疑我關於平台重要性的言論,我也說了現在的消費者根本不在乎這個,所以我說我以往給身邊親朋推薦車的時候可能對於平台這個概念過於執念了,但我並不認為我是錯的,關於朗逸,我還要提平台。朗逸出自PQ34L平台,這個平台怎麼來的呢?就是從最早進入中國那款被命名為BORA的四代JETTA那改進來的,而BORA這個稱號也一直保留到現在,也就是和朗逸同平台的寶來,兩款車共同搶佔中檔緊湊型車市場。
朗逸銷量好,奇怪,也不奇怪,奇怪的是國外停產N年的車在國內居然能火爆成這個樣,平台太老了(原諒我又提這個問題),不奇怪的是他具備一切熱銷車的潛質,空間尚可,配置夠用,外觀主流,除了平台我甚至想不出什麼阻撓別人購買他的理由。
一個玩的特別好的朋友,他爸就買了個朗逸,當初我問他為啥買朗逸了,他說本來是奔凌渡去的,到展廳發現外觀差不多,大小差不多,便宜好多錢,就拋棄凌渡了,轉身定了朗逸。
而對於朗逸今年的銷量情況,各地的計程車市場為其貢獻了大筆銷量。本地從去年起更換計程車,最終中標的有三個車型,桑塔納、捷達、朗逸,桑塔納和捷達的出租版價格都是7.38W,而朗逸的出租版只要8.18W,都是1.6手動的,加8000塊就能買個大一些的車,何樂而不為呢?所以現在路面上跑的朗逸要比另兩款多,臨近城市也有類似的情況。
身邊私人購買朗逸的並沒有發現幾個,可能是地域差異吧還算有良心。這個級別的家轎,一般是全家第一輛車,一家老小的性命都在上面。你看看朗逸什麼時候開始標配esp加胎壓監測的,那個時代連雅閣凱美瑞的中配都做不到這點。這兩項很多國家都是強制安裝的。所以消費者自然對這車有信心,覺得夠厚道,現在日系車再上這套組合,已經晚了,之前把這幾千塊的成本用來充面子弄什麼豪華內飾,高級音響,真是不知所謂。
為什麼是2017年?難道2016年和2015年不是么?
這車在其價格預算中,緊湊級轎車中,是標杆的的存在。什麼是標杆,就是你要買一個緊湊級車,繞不過去,肯定得去看看朗逸。而它沒有什麼亮點,但卻哪哪都能滿足你的需求。這你就崩潰了是吧,買吧。
大眾朗逸,中國特供車。1.專為國人開發,太有針對性了,知道國人喜歡什麼,需要什麼。2.大眾在中國深耕30多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根基很深,深入人心。3.10萬元緊湊型車,是個很熱銷的區間,銷量自然也很大。
主要還是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南大眾的開發能力的確比北大眾更強一點,至少從朗逸的大獲成功可以看出。在大家都翹首以盼啥時候能便宜點買輛大眾車時,南大眾推出這麼一款純國產化的轎車,在對於汽車認知還不夠多不夠普及的時代,再憑藉良好的底子,真的是成為了它的搖錢樹。
畢竟德原朗啊,原汁原味日耳曼高貴血統,奢侈浮華普魯士匠人工藝 ←_←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