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價格,買耳機還是音箱的聽覺體驗更好?
如題,個人比較糾結和困惑。
大神和對音質有研究的發燒友們,可分入門用戶、中端用戶和發燒友三檔分別討論。
耳機和音箱的入門、中端和發燒三檔的定價不一樣。
同樣是2000元,對於買耳機可能就算中端了,但是對於音箱那隻能算入門,所以下面主要以價格作為分級標準。耳機只針對頭戴大耳,不含耳塞,另外我個人更了解耳機。- 200元:假如按照200元作為耳機入門的標準我想了好半天,大概音箱好一點吧。因為200以內的聲音風格其實都差不多,低頻肥厚,解析較差,聲音粗糙,高頻黯淡·······好在(重點來了)音箱多少在聲場方面有天生的優勢,故而音箱慘勝。
- 1000元,假如按照1000元作為耳機入門的標準,那耳機的優勢就稍微大了點,這個價位的耳機相對音箱來講已經有了更明顯的風格傾向,也意味著聽感上可能更有韻味,同時解析力也提高了不少,高頻有了亮色,但是三頻之中可能只有其中的某一項較為出眾。這個價位的音箱相對耳機而言低頻的質量、以及聲場依然有較大的優勢,中頻也提高很多,不考慮其他因素的影響,那基本上可以說差不太多,耳機小勝。
- 耳機和音箱本身2000的價位(不含前端、功放):這個價位,耳機的素質方面已經該有的差不多都有了,基本上各大耳機的前一代旗艦就是這個價位的,再加上同級別的音源、解碼、耳放等,已經足夠欣賞各類音樂,高中低頻通常都很不錯,解析力上很有優勢,要說不夠的地方,那還是聲場和低頻。聲場無論如何相比音箱還是有明顯的頭中效應,低頻的震感僅僅作用於鼓膜,你無法用胸腔感受到那種空氣震動帶來的壓迫感。其實我想說,這個價位的音箱才勉強算入門級別,在這個價位,已經有很多經典音箱型號。相對而言,算是平分秋色吧。
- 耳機和音箱本身10000的價位起:這個價位的耳機通常是各大廠商的當家旗艦,推好了的情況下,音質表現基本代表當今世界民用耳機的最高水平。但是這個價位上,音箱的音質恐怕更勝一籌,除了可能在解析、瞬態上沒有明顯的優勢,其他方面音箱都會明顯勝出。在往上那基本都是音箱的天下了,耳機勝出的可能幾乎沒有。
看張圖:
我想你應該從另一個角度考慮怎麼選擇:聽音時間!耳機和音箱的音質、聲場、便利性、投資、性價比這些方面的樓上都已經點過了,不再多說。但是以上優劣再怎麼見仁見智,耳機長時間聽音首先音量過大容易損傷聽力就是不爭事實,我個人就有比較明顯聽覺衰退;其次聽音時間過長(我個人是超過一個小時)容易引起發精神上疲憊感,就算不覺得疲憊,至少也不如音箱放音更令人放鬆。你可以試試晚上戴著耳機聽歌睡覺容易睡著還是用音箱聽歌容易睡著就有所體會。所以,在兩者都可選的條件下,耳機因為其音質天生的優勢,就是用來燒一把,陶醉一把;閑著用來打發時間,還是音箱合適,畢竟不專心聽的背景音樂也不用太講究太HIFI的聲音,天花喇叭都可用得。
同價位還是音箱在聲音大體表現好些,尤其是更自然的聲場和低頻表現,但是同價位的音箱相對於耳機,倒是細節和解析上是弱項,因為耳機的優勢是,振膜比較纖薄,反應比較快速 直接。
但耳機的性能是有個上限的,你可以比較明顯的區分上萬的耳機水平風格差異,卻很難看到數十萬的耳機水平能再提升到更高的水平,因為全頻單元的能力是有上限的,不像音箱可以比較容易實現多單元及複雜的振膜材料構成和多路分頻。
玩箱子對環境要求比較高,甚至有「七分環境三分器材」的說法,隨便玩玩無所謂,正經一套好箱子還得配一間比較像樣的聽音室才能發揮出更好的效果,而且還不能擾民……話說耳機HIFI玩到頂也就是20萬的奧菲斯了,但是在發燒友比較集中的北上廣你20萬還弄不出一個聽音室來。
耳機在我看來是大多數燒友在聽音環境的限制下,不得已在音質或者性價比上妥協的選擇。看你所謂的價格是在哪個檔次了。
基本來說,整套系統你的預算如果沒超過10W,單純論聽覺體驗,明顯是耳機系統效果更有優勢。
一套箱子系統,你不光要買箱子,還要買碟機等前端,解碼,放,信號線,電源線,插板,電源;講究點的再把房間裝修一下做點隔音什麼的。我來補充兩句,其實你聽什麼也是區別聽覺體驗的關鍵點:聽錄音質量差的流行,搖滾:2000元直推耳機秒殺100000母音箱設備,原因在於高度保真的音箱設備放劣質錄音會很吵,但是耳機把所有的聲音都擠在一起並突出中頻的話你不會覺得吵。以上是我的聽感,沒有試過在百萬級別音箱上放錄音差的流行。補一句。。。尤其是吉他失真,那tmd的是真失真了!!!!我一時間以為我箱子壞掉了!!!!
krk vxt6以上的音箱帶來的享受是遠高於同價位耳機的。注意,是聽音樂的享受,而不是音質。
以前也陷入過沒錢別燒音箱的誤區,後來還是沒忍住,前後從bm5 compact換到8030b,再到kh120,有錢了準備試一下三分頻。
我現在的耳機是哥德rs1眼睛版加二房,但自從入了音箱,很少再用耳機聽歌了。
耳機很難讓人起雞皮疙瘩,臨場感差,另外再好的設計也不如不佩戴舒服吧。
高端的音箱也試過,每年的上海音響展都去,可能由於環境噪雜的原因,沒有特別大的震撼。
真心建議如果有4000元以上預算,去買一對有源監聽好好享受吧。音響要考慮建築聲學這個非常嚴謹的科學的,房間沒幾十平米別去燒,嗯~
同價位的耳機和音箱之中,耳機的聆聽效果往往要大於同級別的音箱產品,這也是耳機產品的特殊屬性所決定的……因此需要從200元、500元、1000元、2000元等四個價格段來分析:1.對於200元這個價格段,舒適體驗為首選,推薦盡量的去選擇音箱產品,不可否認,由於價格的原因註定200塊錢的產品無論是耳機還是音箱都無法達到一個理想的聲音效果。但是由於耳機不可避免的在佩戴上的與聲場上有著先天的弱勢,儘管同價位的耳機在低頻的深度與解析上都要強於耳機音箱所發出的綿軟的聲音,但在使用體驗上的劣勢卻不是憑藉僅僅優秀一點的聲音素質就能夠彌補的,畢竟選擇200塊錢這個檔次產品的消費者多數只想有個能發聲的設備而已,例如:漫步者R1000TC北美版。
2.對於500元這個價格段,追求音質為首選,因為無論是音箱廠商還是耳機廠商亦或是消費者在訴求500元這個量級產品的時候都已經對產品工藝和音質水平有所要求了。從耳機舒適度角度來說,500元價位的耳機產品一般都會在製作工藝上相比200元級的產品有大幅度的提高,無論是從支撐性,還是從透氣性來說,雖然無法和音箱媲美,但是也基本達到了相對舒適的程度,再加上這個價位上的耳機基本已經進入了「高音」質的範疇,而音箱僅僅局限在「良」音質的範疇,所以在500元這個檔次之上的首要聆聽選擇就非耳機莫屬了。例如:鐵三角 FC707。
3.對於1000元這個價格段,開始進入初級發燒友階段,在這個情況之下高檔耳機具有高音質屬性的優勢就顯得尤為突出,音樂發燒友在這個價格上基本不會考慮僅僅算是高檔多媒體音箱的眾多「高檔」音箱產品了。不過發燒友歸發燒友,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很多一般消費者也願意用花1000左右的價格選購一款產品來提供自己的生活情調,在此並不十分建議大家在這個價格段上選擇音箱類的產品,究其原因在於這個價位上的音箱選擇面非常之小,且有市場上存在一些壟斷情況,價格和素質都處於一個上下不接的尷尬境地。相比之下耳機產品在該價格範圍內雲集了眾多的明星的型號,也是所有有志向有所作為的耳機廠商極力爭取的一個價格區間,故此優秀產品雲集,選擇範圍十分廣泛。例如:JVC RX900。4.對於2000元這個價格段,已經是應用本質的回歸。不建議選擇耳機產品,這裡並不是說2000元價位上沒有優秀的產品,反而在這個價位上的產品基本都是廠商主力型號在銷售,那麼為什麼不推薦呢?讓我們先大概列舉幾款2000元價格段的知名耳機,拜亞動力DT880 DT990 森海塞爾HD600 AKG K701……等,我們觀察這些產品會發現他們並非是當前多數消費者現有設備就能夠驅動開來的,而是需要搭配高品質前段使用,如果硬要將這類產品接駁在電腦 MP3等設備上直推就難免會有暴殄天物之嫌,無法發揮此類「神器」的優異性能。但使用品質前端組建HIFI系統就已經超過了本次我們所要討論的範疇,且價格也不是單純的翻一番就能夠搞定的,還需要多年把玩器材的豐富經驗,這些都不是我們這樣的一般消費者所能夠承受的。反觀音箱領域,我們能夠看到在這個價格上的著名產品,基本上都是橫行市場多年,經過了時間與市場雙重考驗的經典產品,最重要的是我們一般消費者不必要去耗費大量金錢與時間去組建一套我們基本上用不到的桌面系統。本答案參考了泡泡網的「同價位購買 選擇音箱還是選耳機?」文章。價格不限,當然箱子好,再舒服的耳機也得掛頭上,總歸帶不長的。
兩三萬左右,從音質來說,配一套耳機系統,基本上可以用各牌子的旗艦了。只要不去玩那些產量很少的「概念」貨。那可以靜下心來聽聽音樂了。
對箱子來說,兩三萬,那就是才上路的東西。推薦閱讀:
※如何挑選榴槤?
※有哪些你認為不錯的腐乳品牌?
※有哪些牌子(包括型號)的指甲刀值得推薦?
※父母過生日,什麼東西值得買?
※嬰兒奶粉有什麼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