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沒有跨時代的數學或者物理理論公式發現或者發明?是人類在退化還是科學有盡頭?

比如微積分的發明,麥克斯韋方程的提出,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這些跨世紀的徹底改變人類的數學公式怎麼現在近一個世紀來都沒有新的出現?是人類退化?還是科學有盡頭?


如果認為,在嚴肅的意義下,對於一個進展跨時代與否的判斷依賴觀察的時間,那麼問答雙方應當先指明觀察點。作為無知的人類,站在未來不自量力;如果站在現在,恐怕時間還不夠長到允許我們,以「跨時代」來形容某些100年內的科學研究,更何況評價與理解評價的門檻越來越高。

不過說實在的,大多數時候「跨時代」都是在很世俗的意義上被使用的,大致同義於「令人印象非常深刻」。我想計算機科學的發展算是令人印象深刻吧,至少沒有電腦和網路,我們沒有機會聚在知乎閑扯。

或者我再正經一點。1952年,計算機科學奠基人Turing發表論文《形態發生的化學基礎》,嘗試以微分方程的知識解釋某些生物的形態發生。這篇論文發表後,掌聲寥寥。而後53年Watson與Crick發現DNA雙螺旋結構,科學界沉浸在喜悅之中,將Turing模型遺忘了近20年。然而今天,許多學者追認1952年為生物數學的元年,如果我沒記錯,就在2014年,關於Turing模型的實驗驗證又取得了重大突破。

那麼Turing模型究竟算不算嚴肅意義上的「跨時代」?目前很難說以演化博弈論稱名於世的John Maynard Smith(順,他的姓是Maynard Smith)在其學術生涯後期對Turing模型其實有點失望。也許Turing模型會成為數學家多管閑事的反面教材。


因為現在數學物理學的發展已經遠遠超過你能理解的範圍了。對你我這樣的人,連科普的意義都沒有。別想多了,這不怪你。


作為一名科研民工,個人覺得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各學科之間界限逐漸明顯,研究逐漸傾向於精細化,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很難再出現一個學說同時在好幾個學科造成劃時代的影響,再也不想早期那樣一個學說能對幾乎所有自然科學造成巨大影響,如萬有引力、量子力學什麼的。

2、 現代科學各學科的專業化抽象化程度很高,即使有很重大的突破,外行也很難理解,更談不上寫進中學教材讓人人都知道了。比如物理中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希格斯波色子、拓撲絕緣體,你覺得普通大眾能懂嗎?本人作為一名物理學博士表示在物理內部都隔行如隔山,更何況普通大眾。

20141007晚

======================================================================

極其重要的補充:

之後仔細想了想,發現有些不對,沒有回答到最關鍵的問題上,做出如下補充,實在抱歉,之前沒有思考清楚。

具有「跨時代」意義的發現和發明之所以(被我們認為)是「跨時代」的,主要原因在於它們超越了它們所處時代的局限,(在我們現在看來)對科學的進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這正是它們的偉大之處。所以有很多具有「跨時代」意義的發明其實在當時是不被大眾認可或者直接斥為異端學說而「乃伊組特」了。如哥白尼的日心說、達爾文的進化論、法拉第的電磁學等等(這一類例子有很多),在它們所處的時代都不被看好,這些例子太出名了,所以不用解釋了。

我們現在所認為具有「跨時代」意義的發現和發明是基於我們當前對於自然和科學的認識來追認的結果,並不代表它在之前的時代和之後的時代都被認為是「跨時代」的。之前舉的很多例子在我們現在看來是具有「跨時代」意義的,可能在之後的人類眼裡全是錯誤的,其實沒什麼價值。正如當年牛頓堅信他晚年致力於研究的第一推動和鍊金術也會是「跨時代」的一樣。

所以,「跨時代」意義這個說法本身就包含了它實際上是被追認的、需要時間檢驗這一內涵。即使現在有在將來被認為是「跨時代」的發現和發明,我們當下的人對他的「跨時代」意義是無法真正理解並辨別出來的。同理,我們當下認為我們當代會是「跨時代」的成果,也是我們自以為罷了,究竟是不是,還需後人來評判。搞不好我們現在很不屑的那些奇葩和民科,在之後反倒被認為是具有「跨時代」意義的。沒辦法,這是時代限制,而「跨時代」本身即是超越時代限制的。

科學精神本身即包括對人類當前科學認知是有限度的這一問題的承認。

克羅齊說過,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可能算是對這這重要補充的一個總結。

再一次聲明本人認為這個補充是極其重要的。

實在抱歉,謝謝大家,歡迎批判指正!

有人提到科學有盡頭及科學研究進入深水區這些觀點。想想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物理學界吧,絕大多數科學家都認為大廈已經建成,需要的只是修修補補,結果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給了這些人一記響亮的耳光。想想現在的科學界,必須要引以為戒,誰能知道高溫超導、粒子物理前沿這些未知的領域會給當代物理學帶來些什麼?搞不好也會是致命一擊,再來一次大革命也不是不可能。我們能做的,就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走下去,到任何時候都要意識到科學本身是有局限的(科學只是認識世界眾多方式中的一種,不能解釋人類所面臨的一切問題,唯科學論等同於偽科學),我們現在的科學知識也是局限的,絕對不能固步自封、盲目自信。


一是基礎知識的大量增加使人們的學習時間增長,在某種程度上使新理論的出現更加的困難。

二是現在的理論知識和人們日常的生活相差的越來越遠,非專業人士對重大的發現並不關注。

三是理論的研究和突破性的進展需要長時間很多人的積累,遠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四是艾薩克牛頓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1831年6月13日-1879年11月5日,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這之間的時間差距一點都不小。


希格斯波色子的發現永遠的改變了7月4日的含義。

就算是今年,年初霍金表示沒有黑洞只有灰洞。

上個月,美國女科學家梅爾西尼-霍頓發現不存在事件視界,也就不存在黑洞和奇點。這個發現有可能改變大爆炸理論。

你要是知道這些發現的意義,就不會問這個問題了。

物理學和宇宙學目前有很多值得期待的問題(宇宙誕生的理論,大爆炸對不對,大爆炸之前發生了什麼?暗物質是什麼?暗能量是什麼?為何我們的宇宙起始於底墒的狀態?存不存在多重宇宙?我們有辦法驗證他們的存在嗎?),任何一個得到解答都會令人無比激動,前提是,你得明白這些問題的含義。


因為現在就算有突破性進展我們也看不懂。。。


在數學專業混了四年日子,這麼和你說吧,重大的發現一直有,但是看的懂的人不多。能被炒作出名的更少。 現在科學專業化到了不是搞那個方向的人根本看不懂。。。


這麼多回答裡面我只看到了一個是跟題主的問題很符合@王蔚的。

何必呢,大家都是抱著求知的心態過來的

提問的人都那麼牛逼還哪能有那麼裝逼的回答排在第一呢你說不是

希望知乎不要朝著裝b平台靠攏

求摺疊


微積分,麥克斯韋方程也不是一提出來大家就覺得「哇塞,跨時代誒」。而都是在後人的不斷檢驗與應用中體現出的價值。。好多關於它們的故事都是被可以誇大了的,,選擇性表述,uderstand?

所以現在的新發現每一個都有可能是跨時代的發現啊,只是需要時間去檢驗罷了。。

另外,贊同第一名,可能是題主有點孤陋寡聞、或者學術不精。。總之,浮躁。


我認識的程序員都是二十多歲的,為什麼沒有三十多歲的程序員,是不是人一當上程序員就退化了,難道程序員活不過三十歲?


還沒編進課本,不是考試重點


科學技術逐漸分化以及深化的今天,前沿知識非本專業的人難以了解。一個東西需要你鑽進去才能了解。而且研究的人越多一些基礎性,綜合性的學科知識難以顛覆,或者說人人能了解的綜合性學科知識少有顛覆。

但是學科確實是在不斷向前走,這請堅信。


你確定能理解現代的數學物理公式的偉大意義嗎?

顛覆性的結論本身就很難理解,更別提看出它們的意義了。


你看不懂


因為可以稱的上跨時代的發現還沒有被寫進中學教科書里


跨時代的成果是需要時間檢驗的


講個故事,,,,蘇軾說,不是他們不會寫詩,而是唐朝他們把好句子寫完了,,,,,


因為題主的知識面應該只停留在高中階段。


首先,我相信科學是有盡頭的。

其次,我不認為現在我們離那個盡頭很近。

借用習主席的話說,現在就是「深水區」,就物理學來說,目測距離大統一還是有不短的距離,而研究難度則不斷上升……君不見建設粒子加速器難度有多高,君不見探測引力波的裝置又花了多少錢……

又或者至今為止的物理研究都有巨大的漏洞,要等後面哪個人顛覆式地研究出全新的理論……但那種事情發生的幾率本來也挺低的……

我們還不能知道大統一理論是什麼,我們只知道我們目前還不知道它是怎樣。


賭五毛題主不知道若爾當標準行型


推薦閱讀:

滑鼠放到顯示器屏幕上,為什麼不會隨著頁面的移動而移動?
人類的科技在加速發展嗎?
如果有某種物質能分解乳酸使其產生大量能量是不是人類就可以在無氧的環境呼吸了?
袋鼠的育兒袋是怎麼進化出來的,進化過程是什麼樣的?
什麼是好的科學史著作?

TAG:數學 | 物理學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