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山海經》中提到娥皇是帝俊的妻子?
傳說娥皇和女英是舜的妻子。而《大荒南經》中寫道:「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國,姚姓,黍食,使四鳥。」請問這是巧合還是別的原因?
反對@芋圓同學的回答,有腦補過當之嫌。材料引證不錯,主要是解讀和分析上面的問題。這問題詳細說的話恐怕一般朋友不大看得明白,故只簡單糾正補充一下。1.「娥皇」、「女英」之類,乃是頭銜而非名字,類似「應龍」、「共工」之類。相當於後代「公主」之類。故並非什麼神話演變的訛舛。
2.帝俊就是帝嚳,「嚳」就是「俊」,就是「夋」,古讀如ku或kv,一字之音轉,崇高意。
3.關於「番禺」的問題:本來是古代中原地區對兩廣地區的泛稱,即「南番偏僻角落」之義,而非名出於二山。《初學記》有些地方屬於道聽途說之言,需要審慎對待。上古史、神話的研究,要以小學為基礎,配合考古發現,方可能得出比較堅實的證據。至於現在動輒提及的「譜系」問題,我不贊成。中國記史的傳統很早,很多神話乃是歷史神話化的結果,不要為了靠攏西方史學、神話學研究就仿造古希臘神話系統也來給中國的東西搞「譜系」,事實上你也搞不出。題主這是問《山海經》,貌似還好辦些;我要和你說先秦兩漢的讖緯書中記載的共工理水、堯代黃帝、《莊子》里的上古帝王名號,你怎麼給我編「譜系」?哪一個就是真的、哪一個就是假的?標準在哪?上古事迹,邈渺難詳,傳有異文,屬於正常情況,也別把什麼都說成是儒家改造,還言之鑿鑿說是戰國儒家改造。百氏之說,出於孔氏;爭鳴之時,互相攻訐,其說各有所自。當時諸家之論儒家也,謂其言迂闊則有,謂其言偽誕則無,如儒家言多偽造,大違各國史料,則其將何以取信乎諸侯?如舜偃丹朱、禹流重華、益干啟位、太甲誅伊,當是聊備一說之史料,不可斷為其時必是如此,後來說法皆出儒家偽造。《竹書紀年》出自汲冢,乃魏之國史,然魏乃戰國諸侯,孔氏所見史料,必早於《紀年》,何得雲孔門所言即偽,而《紀年》所記必真哉?湯武革命,至漢猶有爭議,況三王屢替、五帝更迭,乃反不得有異文歟?於異文其不得兩存其真歟?另:評論里 @黃粱的看法,我大大不贊成。你不知道「王亥」吧?《山海經》保存著若干上古史料和地理學、博物學材料,不可等閑視之。
題主的觀察力很敏銳,這個問題並非巧合,涉及到了古史、神話的變遷,其當從帝俊的譜系說起!
帝俊的傳說僅見於《山海經》,神系淵源與脈略不屬於炎帝世系,也不隸屬於黃帝世系,是與炎、黃兩大神系並存的第三神系。有意思的是,其傳說事迹與上古諸神往往有重疊之處,如帝俊與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堯、舜等,諸神身上均附有帝俊的影子,究其原因,主要是後人對帝俊神話的分割與重植所造成的。
先看關於帝俊之記載:1、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大荒南經》)
2、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大荒西經》)
3、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國,姚姓,黍食,使四鳥。(《大荒南經》)4、帝俊生禺號,禺號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為車(《海內經》)5、帝俊生晏龍,晏龍是為琴瑟。帝俊有子八人,是始為歌舞(《海內經》)6、帝俊生三身,三身生義均,義均是始為巧倕,是始作下民百巧(《海內經》)。7、有中容之國,帝俊生中容,中容人食獸、木實,使四鳥:豹、虎、熊、羆(《大荒東經》)
8、有白民之國,帝俊生帝鴻,帝鴻生白民,白民銷姓,黍食,使四鳥:虎、豹、熊、羆(《大荒東經》)9、有司幽之國,帝俊生晏龍,晏龍生司幽,司幽生思士,不妻,思女,不夫。食黍,食獸,是使四鳥(《大荒東經》)
據一二條,顯見帝俊在上古人民眼中是日月之父,也即日月之神,質言之,帝俊之崇奉者,當有一個崇拜太陽,一個崇拜月亮的兩大氏族集團。
據四五六條,帝俊之部族在上古應該是一個有著高度文明的部族,創造了車輿舟船、歌舞,發明了琴瑟,其部族在帶領先民從蒙昧走向文明的歷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據七八九條,帝俊的後裔遍布廣泛,此處僅列三條,其餘見於各經尚有黑齒之國、三身之國、季厘之國、西周之國、儋耳之國、牛黎之國。其共同的特點都是食黍、使四鳥。金榮權先生認為:「在這些國家中,除中容與季厘二國「食獸」之外,其它都註明「食黍」或「黍食」。且中容、白民、司幽、黑齒、三身諸國均「使四鳥」,這四鳥便是虎、豹、熊、羆。因上古鳥、獸同為動物,故雖是獸,但仍名之曰「鳥」。至於這「四鳥」的喻意是什麼,我們認為它們是一些近血緣氏族成員所結成的支系氏族的稱號,因這些國家(氏族)的同源關係,所以內部結構是一致的,每一國家(氏族)又劃分成以動物命名的四個支系。這種相同的氏族組織方式更能說明它們源於同一祖先。其信仰如此相同,如食黍;組織結構如此相近,如使四鳥,哪怕散居在天地四方,也沒大的改變,可見帝俊家族延續之長,聯繫之緊密。」其說甚確。帝俊的世系是歸屬於東夷的,戰國以後,儒士們為了建立符合中原民族的黃帝世系,逐漸對其進行了改造,故此帝俊的傳說逐漸消亡,其事迹慢慢被其他神祗頂替。最關鍵的便是帝嚳替代帝俊,袁珂對此有過論證:「郝懿行云:「文十八年左傳云:高辛氏才子八人,有季狸;狸、厘聲同,疑是也。是此帝俊又為帝嚳矣。」珂案:帝俊本即帝嚳。初學記卷九引帝王世紀云:「帝嚳自言其名曰夋。」即為最直接而有力之證據。大荒西經云:「帝俊生后稷。」大戴禮帝系篇則云:「帝嚳上妃姜嫄氏產后稷。」大荒西經有「帝俊妻常羲」,世本王侯大夫譜亦有「帝嚳次妃,娵訾氏之女曰常儀」,常儀即常羲也。此經帝俊生季厘同於帝嚳才子八人之季狸,特相同點之一也。」
帝俊的世系即被帝嚳取代,其配偶、子孫也紛紛改換門庭。按上文所引,帝俊的妻子有羲和、常曦及娥皇。《史記·曆書》記載:「黃帝使羲和作占日,常儀作占月」。羲和、常曦轉而變成黃帝手下大臣,娥皇則變成唐堯的女兒,又成為了舜的妻子。
看到了 @搖啊搖毛阿毛先生的批評,很樂意向大家請教,只是先生的批評實在讓我不敢苟同!1、「娥皇」、「女英」不可與「共工」混為一談,如果「娥皇」是稱號,「帝俊妻娥皇」作何解釋?如果堯之女「娥皇、女英」是稱號,那麼堯之子「丹朱」是不是稱號?舜之子「商均」是不是稱號?上古人名並非都是稱號,此事甚明,不知先生的說法出自何典?2、帝俊即帝嚳也是我支持的觀點,但先生單純以為這兩者只是一音之轉,否定了中間的轉化環節,那麼《山海經》中帝俊妻常羲、娥皇、羲和等人作何解釋?3、番禹一節,我原也不甚了了,僅備一說而已,謝謝指點4、先生不贊成譜系,但依舊不妨礙譜系成為學界重要的理論、方法。舉出讖緯作為反例著實令人難以理解,我所見的研究上古史、研究神話譜系的著作中,並未見有以其為堅實材料的。如果先生有見到以讖緯研究神話的著作,請不吝賜告!5、「百氏之說,出於孔氏」一說出自何處?諸子百家都出自孔子?6、我並未言孔門所言即偽,不知先生從何得出這個結論?古人是沒有確切的名字,很多都是後人添加的,類似娥皇女英,這些既是名字也算是後人給予的封號或頭銜。我覺得兩位都說得有理啊,就不要計較這些細節了,反正我是覺得很有幫助。
推薦閱讀:
※閱讀文學作品對一個人有什麼影響?
※別的國家有沒有所謂的【文革】?
※如何評價林少華翻譯的《人的失格》?
※有哪些關於「魔法」的故事?
※如何從中國文學的角度評價鄭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