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千里之行,當走到九百九十九里的時候,我們卻要放棄?


因為面對趨避衝突,你靠得越近,雖然趨近的吸引力會增長,但迴避的推力增長的大得多。


因為大多時候我們不知道還剩一步


他提起一柄斧頭,入手沉重,無虞四十來斤,舉斧往身旁石壁砍去,嚓的一聲,登時落下一大塊石頭。他又是一怔:「這斧頭如此鋒利,大非尋常,定是一位武林前輩的兵器。」又見石壁上斧頭砍過處十分光滑,猶如刀切豆腐一般,旁邊也都是利斧砍過的一片片切痕,微一凝思,不由得呆了,舉火把一路向下走去,滿洞都是斧削的痕迹,心下驚駭無已:「原來這條孔道竟是這人用利斧砍出來的。是了,他遭人囚禁在山腹之中,於是用利斧砍山,意圖破山而出,可是功虧一簣,離出洞只不過數寸,就此灰心,力盡而死。這人命運不濟,一至於此。」走了十餘丈,孔道仍未到盡頭,又想:「這人開鑿了如此的山道,毅力之堅,武功之強,當真千古罕有。」不由得對他好生欽佩。

知道魔教十長老的故事么?


千里之行,成者即成,心無得失;患得患失,失者必念,生九百九十九。


另外來提供一個視角吧——因為要止損。


因為忘記了開始的理由


我來回答一下我自己的問題,當時提這個問題是因為當時自己很難,尤其是在感情上和學業上,壓力非常大,有些事情很想不開。

有一天晚上4點起來跑步,跑到我經常上班的地方,大概有20公里遠。平時都是坐公交去,那天猶豫想不開,和自己置氣,就決定自己跑著去,即使我不認識路。我就跑啊跑,跑啊跑,跑了大概2個小時,繞了無數彎路,最終,憑藉毅力,跑到了。本來是值得高興的事,因為我憑著自己的那股倔強,達到了終點。

但是我又一想,終點也是起點,就原路返回,又跑了回去。

故事大概就是這樣,沒什麼特別的意思,就是有點想不開,還有點小浪漫主義 :D


最後一步最難,很多時候都感覺自己要撐不下去了,看看背後無人支撐還有爸媽未來的後代以及想要的生活方式,如果此刻放棄一切都將是泡影,所以咬牙堅持吧,其實也沒那麼難。


如果真的知道只有一千里的話,我想沒人會在九百九十九里的時候主動放棄的。

放棄的,都是看不到目的地,以為自己永遠達不到目的的。


推薦閱讀:

托爾斯泰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句話是謬論嗎?怎麼證明?
「真理總掌握在少數人手中」與從古至今「少數服從多數」的選擇方式是否矛盾?
什麼是真理?如何理解真理?
從哲學角度來看,人生為了什麼?
紐科姆悖論真的是邏輯悖論嗎?

TAG:哲學 | 生活方式 | 勵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