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追求的到底是什麼?是安逸富足的生活 還是自己的個人價值 還是兩者兼而有之呢?我們真正需要的到底是啥?

有的時候自己覺得自己想要的生活是離家近一點 有車有房 有一個幸福的家庭 可以經常回家看看爸媽什麼的;有的時候又覺得人生短暫,應該干一番事業,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多去冒險,以後才會有值得品嘗的回憶?所以想問問大家是不是跟我一樣,也會這樣搖擺不定,大家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呢?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


面對人生我們常常會感到迷茫。迷茫的原因很簡單,說白了就是因為選擇太多,不知道該怎麼選。如果現在你身無分文,溫飽已成問題,那你不會迷茫,解決溫飽是你唯一的選擇,也是生物的本能;如果你現在因為某些原因,只有一條路可選(譬如一些孩子因為家庭原因不能上大學,不得不出去打工補貼家用。),那你也不會迷茫,因為你除了這條路,無路可走。

然而我們人生中面臨太多選擇,工作、家庭、婚姻……所以說當我們面臨這麼多的選擇的時候,就像來到了一條分出來很多支路的路口,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走,那麼感到迷茫也就不足為奇了。

既然這樣,該怎麼選擇呢?首先,我們要清楚我們人生的終極追求是什麼?也就是說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忙忙碌碌幾十年,我們到底想要的是什麼?找到之後,我們的一切選擇都要為這個追求服務。那麼這個追求是什麼?是物質嗎?物質富足,精神貧瘠的人註定不會快樂;是精神嗎?沒有物質支撐的精神富足其實也很痛苦。權利、美色、健康……這些顯然也不是。可見任何單一的事物都不足以擔當我們人生的終極追求。那麼人生的終極追求是什麼?其實很簡單,是幸福!難道不是嗎?我們的終極追求無非就是幸福,我們的所有選擇都應該為這個追求服務!那麼問題又來了,生活中的選擇從來都不只是一種,就像我們數學中的函數一樣,往往有很多變數。譬如:勤奮工作、拚命掙錢能增加你的物質財富,提升你的生活質量,給你帶來幸福感。而由此帶來的身體亞健康,沒時間陪家人卻又降低了你的幸福感;在大城市工作,生活精彩、眼界開闊能提升你的幸福感。而為此遠離父母,獨在異鄉也降低了你的幸福感。那麼,一道有這麼多「變數」的生活難題該怎麼解呢?其實答案很簡單,就像解一道數學題一樣,我們要給各個「變數」賦予不同的值,以期讓我們的幸福感最大化!這便是生活的「最優解」。當然「最優解」像極限一樣,我們不可能達到,但我們要儘可能的去趨近!

因此,「追求幸福最大化!」便是我們人生所有選擇的唯一標準!其實有了這個標準,我們會發現有好多我們不能理解的事情都變得可以解釋了。比如:為什麼馬雲那麼有錢了還不止步?因為對馬雲來講物質已不是他所追求的了,而為社會做出貢獻,實現自己的價值!提升了他的幸福感,所以他不止步。再比如:為什麼有些年紀輕輕的人不選擇到外面、到遠方看看世界,而選擇困在家鄉的小城日復一日?那是因為和在外漂泊,孑然一身相比,他感覺呆在熟悉的環境里,在父母、朋友的身邊,更讓他感到幸福,所以他不遠遊。所以說:「我們欣賞努力,但我們也尊重庸常。」只要他感到幸福就好。正所謂:「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也。」

最後,讓我們用央視的那句經典採訪來結束吧。朋友,你幸福嗎?

答:我姓符。


其實剛才 看到一個類似的問題,是問如何理解陳丹青「人生沒有意義」這句話。這個觀點是在一個較高的角度來說的,邏輯是人生是沒有來由的,並不是為了讓人達到什麼才有了人,而是你恰好就出生了,不具備本來的意義。看似很悲觀,但是實際上換個角度可以看作是,因為不具備本來的意義,所以才可以創造意義。

這個問題自從人類科學發展後變得尤其難以回答,因為在人們信仰神的年代,神就是最高的意義,所以不存在生命失去意義的依託的事情。「神」代表的是超道德價值,是超出人類社會的價值,但是當人類有了科學,神似乎就不再那麼可靠,因此,人們長期處於活下去、活的好,而忽略了為什麼活?人類應該怎麼活的問題?然而你的問題卻問的太大,從你的描述來看,你的問題其實只是局限在我應該是去追求波瀾壯闊的冒險的、進取的生活,還是享受平淡、安詳的生活。也正是因此我才敢回答,不然如果真的問人生的意義,我是不敢作答的,我之所以有前面的一段,是要表達,沒有一種本來的正確的答案在,你大可以自己選擇,我所說的都是我自己的意義。

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利己主義者,這並不是說我應該時刻考慮自己的享樂,而是去思考自己的真正的需求,我有青年人的雄心壯志和高傲,但我內心渴望的是什麼呢,或許一段成就、光榮的歷史是值得稱讚的,但是我時刻牢記「子欲養而親不待」,我清楚的知道我生活中被我所珍視的,不是什麼功成名就,我努力,是希望有一天我的母親可以為我驕傲,可以拿我跟鄰里炫耀,她可以安度晚年;我跟我的愛人可以有驚無險的度過一生;時常可以和朋友相聚,每個月有幾個下午可以在 咖啡館聊一些無聊的事情,我希望陪伴在自己珍愛的人身。成就作為一個身外之物,如果有自然是最好的,但是如果我要失去一些我心中真正珍惜的東西,那我一定會後悔。如果兩者不矛盾,那麼追求一番大事業也沒有什麼不可的。你需要的不是做出選擇,而是了解自己。

如果你夠幸運,或者兩種生活會不矛盾呢?看到你的問題,突然想起三毛寫的《詩人瘂弦的故事:楊柳青青 》,我最後總結的是,人生中最大的成就或許不在於你做了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也許就在你最熱愛的事物上。


一般問別人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說一些人生沒有意義的話的人,你讓他去死說不定他會去。

但是如果你對他說,

「反正人生沒有意義,你把你的車子房子票子都捐給我好了,我就是個俗人,我覺得人生有意義。」

你猜覺得人生沒有意義的人,會聽你的嗎?


這個問題是我很多年以前問的,那個時候碩士即將畢業,覺得很彷徨。這麼多年過去了,自己也改變了很多,既然還有朋友關注這個問題,那我也來回答一下吧,哈哈~

先簡單介紹一下我目前的狀態吧,工作多年以後終於在北京有了一套70平米+的小房子,有了一個彼此相愛的老婆,還有一隻可愛的小肥貓~ 作為一個帝都程序員,工作非常辛苦,早10晚9,算上路途時間,周一到周五不是在賣白粉,就是在去賣白粉的路上,工作雖然辛苦,但是待遇還算不錯,乾的也還比較開心~ 周末時間有的時候會幹干自己的事情,有的時候陪陪老婆,總體來說目前的生活狀態還是比較滿意的。

如今的我,已經沒有當初那麼熱血了,經歷了很多人很多事,也明白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就一番大事業,99.99%的人窮其一生也只是一個普通人罷了。而支持我生活的勇氣是什麼,是加薪升職的誘惑?是和諧美滿的家庭?是而立之年的責任感?我覺得都有!支持人往前走的事情有很多,是「慾望」也是「責任」,現在回想起來當年的問題多少有些「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意思。

關於未來的生活,我想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選擇,特別是對於我們這些城市化進程中北漂的外地小孩而言。大北京,居之不易,同樣的存款在北京只是一套又老又破的小房子,在二線城市可能就是一套100平米+的大house,在我的老家就是一套湖畔別墅。以我可預知的未來狀態和北京目前的消費水平(主要是房價,哈哈),我在北京辛苦一輩子可能也只是一套大房子罷了,這種生活值不值?在目前的我看來,是不值的,那未來怎麼辦,說實話我也不知道。是走,是留,至少從目前來看,肯定是要留的,那麼留多久的,還是不知道。

我覺得我的問題,其實在於「書讀的太少,而想得太多」,哈哈,有的時候想的過於長遠,其實不見得是一件好事情,因為現代的生活節奏太快,未來的生活狀態有的時候難於預料。與其好高騖遠,不如先定一個小目標,哈哈。把眼前的小目標做好,未來的事情,有的時候是水到橋頭自然直的。年輕人,還是應該大膽嘗試,20歲的時候其實回答不了人生意義這種問題,但是「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如果真到了必須選擇的時候,那就不要猶豫!

這個問題幾年以後我可能心態又不同,哈哈,到時候再來回答一記~ 祝每個關注問題的小夥伴,都能找到自己心中的歸宿!


基本需求滿足後,物質對幸福感的影響很小。內在因素才對幸福感有決定性的作用。內在因素指的是對世界的解釋、關注點等。你的解釋和你的關注點影響你的認知。

那些忙碌奔波型和享樂主義型都被幸福的假象所蒙蔽,把物質和財富放在了快樂和意義之上。

所以他忠告我們,生命很短暫,在選擇人生追求之前,先確定自己能做的事。其中,做那些你想做的。然後再細化,找出你真正想做的。最後,對於那些真正、真正想做的事,付諸行動。

所以不同的人,會在不同的事里找到意義。如創業、當義工、撫養子女、行醫、看薦,甚至是製作傢具。

重要的是,我們選擇人生追求的時候,必須確定它符合自己的價值觀、愛好,符合自己內心的願望,而不是為了滿足社會標準,或是迎合他人的期待

生活的追求不應該是膚淺的物質追求和物質享受,還要有深刻的意義感和由此而來的對生命的醒悟和敬畏。


我把人生的意義分為兩種:絕對意義與相對意義。

顯然,人生是沒有絕對意義的,人不是生下來就為了某件事物而活,地球少了人,照樣會轉。這也是一般說人生沒有意義的角度。

但是人生是可以有相對意義的。比如你的出生帶給父母快樂。或者個人的事業對於社會的貢獻。要不就是純粹為了個人的理想而活著。總之相對意義就是個人存在的價值,會因個人的不同而不同。

許多人找不到自己的相對意義,就把責任推到絕對意義上,其實是一種心理逃避。


只有知道了書的結尾,才會明白書的開頭。

為了解人生有多麼短暫,一個人必須走過漫長的生活道路。


人生不滿百

常懷千歲憂

晝短而夜長

何不秉燭游


人生最重要的追求是幸福,幸福四維:健康的身體,豐富的知識,和諧的家庭,穩定的事業。如果再打造出一顆正直、勇敢、從容的靈魂就是人生贏家了。


我認為以上一切都是扯淡,人生的意義,就在於去尋找這個「人生的意義」,一代一代都是為了「尋找」,等到找到了結果,就是人類滅亡或升級換代的那一天。


希臘神秘哲學家早說,人生不過是家居,出門,回家。我們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圖,不過是靈魂的思家病,想找著一個人,一件事物,一處地位,容許我們的身心在這茫茫漠漠的世界裡有個安頓歸宿,彷彿病人上了床,浪蕩子回到家。
出門旅行,目的還是要回家,否則不必牢記著旅途的印象。

幾分鐘或者幾天的快樂賺我們活了一世,忍受著許多痛苦,我們希望它來,希望它留,希望它再來——這三句話概括了整個人類努力的歷史。

——錢鍾書

------------------------------------------------------------------------------------

從心理學的角度,研究者Deci和Ryan認為,人們真正的內在需要包含了三方面:

1.連接(relatedness):渴望感到與他人有聯結、關心他人與被關心、愛與被愛;即人是社會的人,需要有和他人的牽絆;

2.勝任(competence):與個人成長和能力有關、擅長做某事、能夠對環境有一定影響;

3.自主(autonomy): 自由,自主選擇和規劃自己的生活體驗(比如選擇自己認可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外界強加的;

並且,Deci認為,追求名望權力、塑造社交形象等,無法滿足真正的需求;不過當以上三點真正的需求總是反覆地無法被滿足、總是被外在境遇給予以無情的回擊時,人們可能會轉向追逐後者——「當我變得有錢、成名之後,人們就會喜歡我了。」

之所以心理學家會將這三點提煉出來,想必也是因為它們才能帶來真正的「幸福」。

和幾人(甚至是動物、鄉土、事物)的「連接」,容許我們的心在茫漠的世界裡有個歸宿。


一生努力,一生被愛,想要的都擁有,得不到的都釋懷。


因為,不滿足。


昨晚看奇葩說覺得黃執中講的不錯,近乎於完美的人生就是你同時擁有:巨大的財富,它可以增加你人生的選擇;智慧,它可以讓你有能力享受和體會到美好事物的妙處;健康,可以讓你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利用前兩者。的確,我們平時的努力大概都是朝這三個方向行進的。


跟別人說自己以後要去圖書館裡當一個圖書管理員,他們或笑笑不說話,或直接說你真沒有追求。


每一步人生有一步的追求

就像我現在,我還沒浪夠,我還沒有去香港,馬爾地夫,OMG,還有好多…年輕不應該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跟以後有啥關係?

那些喜歡用楊絳等等等老一輩的人話去限定自己人生的人,不好意思,你有你自己的人生

所以騷年 追求你現在想追求的吧,不要想多


容我放出這幅圖,真的是對掙扎在生存線上和吃飽飯沒事做的生活狀態之精闢概括。


最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有些人說人生沒有輸贏,有些人說有輸有贏,我倒是覺得有輸多贏,有了這樣的一個觀點:聽過馬斯洛層次模型嗎?人要先滿足生理需求,然後是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在自我實現階段生活的確是多樣的,各有各幸福,但是我認為至少滿足能自我實現的人都會比還在尋求滿足生理需求,安全和社交需求的人幸福,而且這個是進一級就比上一級的人幸福,所以現實中努力奮鬥才會有作用,慶幸在現代社會,努力奮鬥不一定能大富大貴,但是還是有很多人能靠努力奮鬥到達追求自我實現目標這一步,我想到達這一步之後才真正到達追求人生多樣化的境界,這時候人和人的成就和幸福自然就不能直接比較了。

舉個例子,如果都在大城市生活,明顯大家都在奮鬥著同一個方向:買房。 要是有了房子滿足了基本的需求,那麼自然就可以追求自己實現的方向,這時候要是停下腳步享受生活頂多也是生活平淡,至少不會受到身邊親戚朋友甚至伴侶的白眼。(當然可以回到家鄉小城市,這樣就和小城市的人比,至少在家鄉有個房子就是滿足了需求,並不輸給在大城市有房子的人)。

所以總覺得人生是一場有輸多贏的遊戲,要是還在徘徊在溫飽,安全(住房)等追求的階段,想必人生會多加很多壓力,大多不會如意(輸),這正是大部分人的人生需要奮鬥的意義,當我們能滿足這些基本需求的時候再去朝著不同方向努力,我覺得不管怎麼只要自己開心,身體健康, 家庭和睦,都是贏的。


今年大四,回家後,父母差不多安排了三個工作給我,都是很穩定舒適的,要不就是繼續考研,家裡有錢供你讀書,就是因為選擇很多,越來越發現,人生的路,越往後走,越是按照自己的內心走,我比很多人都幸運,不用為生計發愁,不用早早的為生活奔波,已經從物質追求到了精神的追求,但,問題的關鍵是,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喜歡


說起人生追求,我們可以想一想,我們為什麼要有追求?有追求,又要追求什麼?這一切都值得我們去思考。

人生的追求,每個人各不相同。我們可以看到,在今天物慾橫流的社會裡,人們生活的節奏普遍加快,這本無可厚非,鋪天蓋地的流行文化 ,在這快節奏的步伐中,我們是不是丟失了什麼?這是比較遺憾的。讓我想起了「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一個「不只」和「還」就說明了「眼前的苟且」並沒有錯,而且應該是生活必須的,這是必須的生活,眼前的苟且僅僅是必須的生活而已,也是我們的重要生活保障,這裡基礎牢固了,才能讓我們去追求「詩和遠方」,不是嗎?

必須的生活如同「柴米油鹽醬醋茶」而重要的生活如同「琴棋書畫詩酒花」,許多人明明有能力,為什麼只停留在前者這一生活層面上呢?

人生為什麼要有追求,還不是為了讓我們的明天過的更好,我很欣賞那些在生活艱難困苦中勇於追求的人,但是我更是佩服那些在物質充裕的環境中繼續奮勇向前的人們。可是有人說,我就知足了,我就要問了,你為什麼感到知足了,難道是僅僅是因為你們目標實現了?還是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可是你身邊還有那麼多比你厲害的人,甚至還有不如你的你,都在努力的超越自己,你又憑什麼感覺到知足?

在幸福的追求上,我們不能知足,知足常樂只是為了限制我們過多的貪慾,而不應該成為我們止步不前的理由!

人生的追求,永無止境 ,可以是才子佳人,可以是碧落黃泉,可以是高山峻岭……但是歸根結底,都是為了追求美而追求。不僅是表面的「美」還有內心深處的「美」。


推薦閱讀:

大學馬上要畢業了,被問到我會什麼的時候發現什麼也不會,怎樣破解這種迷茫?
如何理解高曉松所說的「人生不隻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如果不在乎那縷清風,還有盛開的必要嗎?
沒有理想支撐怎麼活下去?
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我,應該怎麼辦?

TAG:人生 | 人生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