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網路百科的內容審查和糾錯機制是怎樣的?


談談維基百科吧,維基百科的特點是編輯無需審批,也因此造就了「人人都是管理員」的特殊文化,任何一個參與者即是內容的貢獻者,同時也是網站的管理者。

具體來說,分為軟性與硬性,互相補足。軟性即人人參與的機制,編輯無需審查,糾正錯誤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在瀏覽中,發現一個錯誤或破壞後,隨手就可以修改過來。在善意推定的原則下,假定多數用戶是為了讓這個計劃變得更好而參與進來,而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

當然,也有各種來搗蛋的用戶,在軟性措施(撤銷編輯、勸說、警告)不起作用的前提下,維基百科的執法者出現了,管理員們檢視各種報告版面,刪除頁面、封禁賬戶(目的是為了教育用戶)。

有趣的是,儘管百度百科花費大量金錢僱傭專職人員審核內容,但是無論是在效率上(審核需要大量時間,且只在上班時間)、質量上(維基百科平均水平高於百度百科)都無法與維基百科競爭。


正如上面所說,WP(Wikipedia)是一種後審核制,提交後立即展示,以後只能依靠其他人從自己的監視列表,最近更新記錄里去看一下有沒問題了,不過WP有一些方針,指引,甚至一些約定俗成的共識來確定哪些是破壞而需要修復,哪些是爭議需要去和提交者進行商議進行中立化處理,等等,只要符合以上方針,指引,共識等,你可以提交任何編輯並且能永久地記錄下來並得到展示(除了違反了而被「刪除」或「隱藏」,但記住,它們依然存在的)。你可以不留任何理由提交編輯,但請做好解釋為什麼你需要這樣做的理由。從系統到用戶層面有提供和使用一些工具對明顯的破壞行為進行反破壞處理(系統如濫用過濾器,spam黑名單,系統級回退等;用戶如用像TW的JS維護腳本等)。

至於其他百科,基本就是一種前審核制,依靠人工審核+機器化審核,人工審核受限於審核人對相關審核條例的個人理解和心情,沒法保證審核一致性(WP在引用指引或非指引的指引也有類似的情況,但通過提出並討論來改善審核),而且這些審核條例更像是一種潛規則,而且帶有很明顯的政治正確的意味,你永遠理解不了為什麼看上去沒問題的提交(如清掉一大段的啰嗦重複或者廣告)一直提交不能,而且幾乎無處申述,最後被扔至回收箱,連展示的機會都沒有。

或者說WP相信「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其他是「我們的眼睛才是雪亮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維基百科中的繁體版本分為「港澳繁體」和「台灣繁體」?
維基百科的內容,有沒有版權,權利人是誰?
如何停止閱讀維基百科?
為什麼2010年代自然科學領域的中文維基百科詞條質量普遍較差?
為什麼在 Google 上搜中文詞條,維基百科經常沒有排第一?

TAG:維基百科 | UGC | 網路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