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電影院影劇院裡面賣的食品那麼貴?有經濟學道理嗎?
一般一瓶飲料在外面超市買也就3,4塊錢,到了電影院里價格就能翻幾番。還有看演唱會時不讓帶水進去,裡面賣的水也很貴。這些價格經過物價局審核了嗎?這樣的高價暴利合法合理嗎?
電影院和爆米花背後的定價策略
王志安
前些天315前後,有媒體對電影院不得自帶食物,卻自己經營爆米花的事情開刀,說這涉嫌壟斷。網上支持這一看法的還不少,但其實,這一指責完全沒有道理。電影院和爆米花是相當成功的共生關係,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這背後的故事。
上世紀30年代,有聲電影發明,影院迎來了第一個繁榮時期。那時候去電影院看電影還是相當高大上的消費,電影院也基本都不容許自帶食物進場。但是,在電影最繁榮的美國市場,隨著產業工人群體收入的增長,越來越多的普通人開始進入影院,這些人非常熱衷於邊看電影邊吃點爆米花,由此吸引了相當多的爆米花小販自發地來到電影院門口做生意。電影院的老闆們意識到,這些人的生意是電影院帶來的,於是,他們開始向這些小販收攤位費。這在經濟學上,是典型的外部性內部化的過程。電影院吸引來人流,看電影的人願意消費爆米花,由此帶來了額外的租值,電影院向小販收取攤位費,就是和小販一起分享這部分租值。小販對此也沒有意見,因為電影院門口是賣爆米花的黃金席位,不在這裡賣,也不會有這麼多生意。
再後來,一些電影院發現,如果自己經營爆米花,收入會更多。由此,在市場上形成了兩種電影院,一種是自己賣爆米花的,另外一種是不賣爆米花的。上世紀30年代末,伴隨著華爾街股市的崩盤,美國進入到大蕭條時代,電影院的生意開始一落千丈。在那段艱苦的歲月,那些自營爆米花的電影院倖存了下來,而那些不賣爆米花的電影院要麼倒閉,要麼紛紛效仿,從那以後,電影院和爆米花開始了將近百年如漆似膠的關係。到1945年,美國的電影院線,吃掉了全國一半的爆米花,而爆米花等零食帶來的利潤,更是佔到電影院線利潤的40%甚至更高。電影院和爆米花,再也難以分開。
今天中國城市裡的電影院,完全拷貝了美國電影院的商業模式,幾乎每一家新建的電影院,旁邊都有自營的爆米花。這一商業模式在中國也非常成功,電影院重新喚醒了人們對爆米花的消費,中國最大的電影院線集團萬達影院,一年來自爆米花的利潤有3.9億,佔全部賣品的70%和整個利潤的10%。
問題是,這種賺錢的方式是否合理,又是否屬於壟斷呢?
表面上看,自己自營爆米花,但又不讓自帶食品進入影院,這一規定本身的確專橫,但其實,萬千食品電影院只自營爆米花,這是經過漫長的市場篩選出來的。首先,電影院不許自帶食品,是為了防止有些人帶一些氣味非常強烈的食物進入,比如韭菜盒子。你別說沒人這麼干,我在電影院就親眼見過有人打包帶著飯館的外賣,兩個人旁若無人開吃的場景。規定不許自帶食物,是為了維護其他觀眾的利益;其次,爆米花雖然也是一種食物,但它的氣味芳香,很少引起別人的反感。正因為如此,電影院和爆米花才漸行漸近,走到了一起。
電影院自營的爆米花都不算便宜,在北京,大多數爆米花要15塊錢一杯,一桶則要30塊錢左右。顯然,如果不是不許自帶食物的規定,從商場其他地方購買爆米花,價格賣不到這麼高,這也是媒體質疑電影院壟斷的直接原因。但是,我們也可以換一個思考的角度。如果電影票的價格是50塊,爆米花是30塊錢一桶,這也就相當於一部分觀眾花了80元購買了電影票,而電影院給這部分觀眾贈送了一桶爆米花。經過漫長的市場洗禮,爆米花早就成了電影院定價策略的一部分,爆米花不過是影院根據價格歧視的原理,區分觀眾人群的工具而已。而這一定價策略,不但非常合理,最終受益的,是商家和消費者,這是一種共贏的定價策略。
這裡首先要先解釋一下什麼叫價格歧視。一般人一聽說歧視兩個字,就覺得不是好事,但其實,這裡的「歧視」就是區別對待的意思。商家根據消費者對商品的需求彈性不同,分別制定不同的價格,就是價格歧視。為什麼要根據不同的人群分別制定不同的價格呢?因為不同的人群對商品的需求彈性差別很大,如果用同一價格銷售,就會喪失很多潛在的顧客。
事實上電影票價原本就分為不同的梯度,現場購買的一般是原價,而在網上購買的可以打折,而一些團購的電影票,價格可以低到十塊錢。這本身就是價格歧視。現場直接來買票的,往往需求彈性最小,因此要對他們收取最高的售價。而網上團購的群體,多數都是沒錢的屌絲,票價再貴一點兒他們就不看了。因此對這些人的定價就非常便宜。問題是,為什麼電影票的定價會出現這麼大的不同,而手機房子就不會有這麼大的價格差呢?
這是由電影院的運營特點決定的。
電影院所賣的商品是一個個座位,而座位是沒法庫存的 。人家賣手機的,今天賣不了,放到庫房裡明天還可以拿出來賣。就連餅房裡的麵包,蛋糕都有可以放到冰箱里隔天再賣。但電影院只要電影一開始,沒有賣出的座位就全部作廢了。這是第一個特點。
其次,影院這個行業,固定投入非常高,租房子,購買高端音響設備,僱傭工作人員等等,但是變動成本卻非常低。尤其是一場電影,五個人看和五十個人看,成本幾乎是完全一樣的。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電影院才會願意以那麼低的價格團購給窮屌絲,因為十塊錢也是錢,也比開演後的座位閑置划算。
正是因為如上原因,電影院的票價可以有相當大的區間,貴的可以賣到100多,而便宜的可以只有十塊錢。和電影院類似的商品還有火車票和飛機票,還有酒店的房間,他們共同的特點都是無法儲存和固定成本極高而變動成本極小。正因為如此,飛機票,酒店的房間,定價策略也都非常充分地體現了價格歧視的法則。火車票在中國沒有市場化,但在其他國家,火車票的價格變動也是非常大的。
這麼看來,是資本家把能賺到的錢都賺走了,怎麼說對消費者也有利呢?是的,的確有人認為,價格歧視是商家榨取全部消費者剩餘的手段,目的也的確是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但別忘了,電影院線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電影上映的排期幾乎都是一樣的,影院和影院的競爭,最終就落實到總利潤上,那些低於行業平均利潤水準的影院一定會被市場淘汰。競爭的殘酷性不但要求經營者必須儘可能地將所有潛在的觀眾都吸引到電影院,而且要求經營者能夠將那些願意掏高價看電影的人也精心挑選出來,收取適合的價格。這導致電影院的兩個定價趨勢:第一,開發出不同的折價系統,如網購,團購,將那些猶猶豫豫,可來可不來到電影院看電影的人儘可能吸引到電影院來;第二,千方百計發現那些願意出高價的觀眾,並把電影票以較高的價格賣給他們。正是在這個時候,爆米花粉墨登場了。
如果仔細觀察,去電影院消費爆米花的人主要有兩類:一是談戀愛的戀人;二是孩子。這兩類人群在商家看來幾乎是最好的顧客,對價格不敏感,錢最容易賺(部分的原因在於,這兩類人群,買單的人多數都不消費,消費的人都不買單)。但是,雖然商家知道上述規則,但將這兩類群體挑出來,再賣個高價也並不容易。畢竟,人家就是來看場電影,大家彼此看的內容都一樣。
爆米花這時候開始發揮威力。對於談戀愛的戀人來講,爆米花芬芳的味道,加上影院昏暗的燈光,很容易營造出一種若隱若現的幸福感,讓人墜入浪漫的氛圍當中。而孩子去電影院看電影,吃點兒平時已經難得一見的爆米花,也是再正常不過的家庭假日消費標配。一桶芳香四溢的爆米花,就這樣,建構了另一套價格歧視體系,將最願意花錢的戀人和孩子挑選了出來,把電影票以更高的價格賣了出去。
需要說明的是,低價打折出售電影票,和通過爆米花將電影票變相提價,這兩種定價策略是同一邏輯,都是價格歧視。人們不喜歡歧視二字,不喜歡高價,但喜歡打折和團購,但這不過是硬幣的兩面。更何況,充分競爭的電影院線,最終活下來的電影院獲得的基本都是行業平均利潤。這也就意味著,那些能夠準確發現並將較高的價格銷售給願意付高價觀眾的電影院,也就更有能力和意願去分辨那些多少有點兒看電影意願的窮屌絲們。正是在這樣定價策略下,窮屌絲們也有機會只花很少的錢,有機會去電影院去享受大片的盛宴。這相當於一種變相的交叉補貼,談戀愛的男女花了較多的錢去看電影,補貼給了沒錢的單身狗。你說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看到這裡,你還覺得電影院自營爆米花是一種壟斷么?
額,被邀回答一個經濟學界的關於市場的問題,這個實在有點力不從心,外加班門弄斧,索性破罐破摔,不多費勁了,談談我的看法。
1、首先還輪不到物價局出馬,關於禁止外帶食品是否合法的問題,這東西取決於怎麼定性。食品屬於個人物品,他們沒有權力沒收;食品屬於飲食,吃東西可能會影響他人,比如韭菜盒子,開易拉罐聲音等;物品還有可能帶來危險。商家出售的食品則在自己可控範圍內。究竟如何定性,是否可以單獨允許某種包裝,某種飲料入內,其實很難控制,於是便完全禁止。至於是否合理,值得探討。
2、價格問題,對於獨立經營場所是否允許如此價格?從成本角度,這可能帶有額外成本,例如場地費用。但更加直接的原因是競爭的缺乏,例如原來北京機場的高價被投訴,價格被壓制以後,他們也不再反對諸如肯德基等平價品牌的進入。電影院的零售也是如此,場地價格昂貴,食品銷售量低,因此可能有高價格的動力。3、缺乏競爭也會帶來高價格。但是,電影院這種小型場地,即便是有2-3家,也會導致聯合壟斷。舉例來說,世紀金源的星美電影院賣水價格高,但是出了影院範圍的門口還有一家,他們的價格也很離譜,這樣你就不能在門口買水自己帶進去,而是會選擇進去買。4、管理的必要性。機場是屬於需要封閉控制的公共安全區域,因此其具有社會服務屬性,高價格即涉及公共利益,有監管的必要。影院屬於娛樂場所,而且飲食類也不是強制消費內容,電影停留時間很短,也可能根本沒有這種需求,所以沒看出來有嚴格監管的需求。總之呢,選擇下次自己帶水進去,或者喝完了再進去是選擇之一;之二是跟丫死磕,對於這種樂於一根筋到底的,我總是懷著感激的心情,畢竟最終我也會受益。謝邀。貴是因為區域性壟斷。原則來說,價格不應以物價局作參考,而是以市場,我覺得合情合理,買賣自由即可。
你是大牛程序員,你是打算按市場價拿一個月五萬的工資還是物價局給你定的5000的工資,否則就暴利了,你不也是敲敲鍵盤而已?
暴利,剝削這些個說法本身就是洗腦經濟學,學學正統的西方經濟學再說吧首先,現在物價局不管審核這些東西的價格。其次,從經濟學角度講,只要能賣出去,就說明價格不高。電影院是個特殊消費場合,它並不限制你自帶飲品,但如果你沒帶,由於沒有很充足的時間,所以寧可接受高價格,也不會為了省一點飲料錢耽誤看電影,這就是它要價高也能賣掉的原因,所以它是合理的也是合法的。機場是另一種特殊場合,它以安全為由限制你自帶飲品,類似於強制購買(當然你也可以不買,但不買只能不喝了),這個理由得到了政府和很多不坐飛機的人的支持,從而形成了壟斷。這個高價暴利是不合理的,但合法。
第一個問題,為什麼電影院裡面的食品賣的那麼貴?就是電影院里食品的定價策略。 這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問題。我們首先要考慮的是成本。電影院里賣的食品,比如可樂,首先我們印象中感覺它的成本是非常低的,超市裡面售價只要2.5元,但實際上電影院里的可樂的成本遠遠不止這些,因為一般來說電影院都處在商業繁華的地段上,租金肯定比一般的超市要貴,其次,電影院的普通工作人員工資要比一般超市稍高,還有就是電影院為了吸引看電影的人來買飲料所花的間接成本以及其它成本中歸集到可樂上的部分,這樣算下來,電影院里一瓶可樂的成本就要比普通超市裡面的高出一些。除了成本其次要考慮的就是需求了,一般電影院都禁止外帶食品,所以商家處於壟斷地位,而飲料這種本身需求彈性較小,所以在一定價格內,隨著飲料價格的增加,總利潤是增大的,所以商家偏向於定價更高,尋去利潤最大化。 其實本身來說,電影院在電影上的利潤沒有想像的那麼多,影院產出票房中,扣除5%的電影專項資金、3.3%的稅金,剩下的票房還有43%左右被片方和發行方分走,影院的用地租金及物業管理費分走總票房的20%至25%,再加上影院運營管理成本和設備折舊,最後所剩無幾。國內新型多廳影院中,年票房1000萬元左右的影院,能實現盈虧平衡已屬萬幸,而這樣的一座影院,投建成本就不會低於1000萬元。在國外電影市場比較成熟的國家,食品類的收入甚至要佔到電影院利潤的40%左右,國內目前還比較低大概在10%左右。所以在電影院在食品上的收入非常重要,定價都是近似接近於合理的(即在此價格下能達到利潤最大化)。
第二個問題,上面說了,定價是近似合理的,物價局沒有必要也沒有理由去管制。不然不讓電影院賺錢了?而且這本身不屬於生活必需品。
謝邀。
上世紀30年代中,在「大蕭條」背景下,美國很多電影院虧損,只有賣爆米花的電影院才生存了下來,爆米花成本低廉而售價高,於是越來越多的影院轉變了思維,開始自己賣零食。【爆米花經濟學】是個老話題了,對於爆米花及理論上的東西各位都說了不少。發展到今天的營銷語言說;就是「體驗式營銷」。
人群在一種愉悅的體驗環境下,會更樂意消費一些平時少消費或者不關注的商品,在行為經濟學層面:看電影是調動興奮的、刺激的、甜蜜的享受一兩個小時,在觀賞的前後時間,消費者都會自動提升心情,從而降低對相關商品的購買抵觸。看今天的城市綜合體,大型購物中心,已不再是單純的商超,而是大量增設體驗式場所(佔比大多超過60-70%):除了電影院,還有室內遊樂場、美食街、兒童樂園、互動演藝、乃至藝術展等等,都是聯動消費的興奮點。辦張通行的會員卡,盡量延長人在商業體里的時間。像國內商業經營得好的萬達、龍湖等基本都是如此。這要從影院的收入構成說起,國內影院的收入主要分為票房收入和非票房收入兩部分。
票房收入------首先院線在下發一部電影的時候會規定一個最低票價,電影院在任何的促銷基礎上不得低於這個價格。然後這項收入製片方要分走一部分,按照08年發布的《關於調整國產影片分賬比例的指導性意見》,製片方原則上分賬不低於凈票房收入的43%,影院分賬不高於50%。
現在影院越開越多,造成的局面就是票價低、票房少。一張40塊的電影票(其實我平時買的票最多30塊,時不時的還能「包場」&>攤手&<),影院拿到手的最多有20塊,減去運營成本(得用百萬/年做單位吧),上座率再低點兒(國家電影專資辦2012年上半年數據,全國2531家影院當中,半年票房超過百萬元的為1286家,即全國有半數影院半年票房還不到100萬元),單靠票房收入過日子影院也離關門不遠了。
那影院怎麼活呢???不是還有一項收入嘛,一項少了就從另一項上找補唄,非票房收入啊~
非票房收入------主要包括賣品(吃的喝的)、廣告和衍生品的銷售收入。其中廣告收入影院之間差別比較大,而衍生品目前在國內主要是由電影內容衍生出來的一些玩偶和物品,收入基本上也可以忽略不計,以食品為代表的賣品收入是非票房收入當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也是影院扭虧為盈的關鍵。
而要增加這部分收入就只能賣貴點兒嘍!說白了,你在電影院買吃的喝的多花的錢都用來給電影院補虧空了~~~~所以我從來都不買~~~~
「2013年度萬達院線僅爆米花品項相關收入就高達3.9億元,占賣品總收入72%」
就是這麼任性!
此外還能利用這些再多賺點,比如偷票房,「2張電影票+一大桶爆米花+兩杯可樂」售價100元的套餐中,在上報利潤時,會把這兩張電影票的售價以片方的最低限價上報,剩餘的收入就成了實實在在的利潤。。。。咳咳 這不是我想出來的 資料里看到的
至於是不是合法,影院飲料價格離譜 物價局無權干涉,娛樂場所禁帶酒水為何不算霸王條款
好了,答題結束,看看爆米花是怎麼拯救美國電影業的吧!
這是一種很簡單的價格歧視政策,換句話說就是我們價格區分,電影院通過這些物品可以將他的電影票的價值來進行進一步的區分,比如單身狗和單身狗不需要爆米花什麼的,比如白富美和高富帥還要點套餐,學生有學生票一樣,這都是價格歧視的明顯現象。
另註明一點價格歧視呢歧視是一種對買賣雙方都有好處的一種形式,讓窮人和富人都有權利享受商品但是整體價格卻從我們配套周邊來增加,比如蘋果的16G 64G 128G 版本還有他蘋果表的土豪款、運動款等都是明顯的價格歧視政策,以上。。。。
電影院是可以帶別處購買的食品的,如果覺得貴在別處買了帶過去就行啊,電影院謝絕外來食品飲料的店堂告示是不合法的;演唱會不讓帶水進入其實是出於安全考慮,是可以理解的。
不願意買不買就行了。
通過謝絕自帶食品飲料,電影院實現了這類產品的價格歧視。而且這類產品的消費剛性較強,譬如,你不會因為它降價了就多買,或者漲價了就不買(當然,太離譜了也行,定價也是要考慮接受能力的)。因此,電影院的食品可以索取更高的價格。
我認為爆米花和飲料的價格,向餐廳持平,而非向封閉景點持平,會更好一點。曾經在一家影院,買塑料瓶裝的可樂,500ML,要我12。。。如果5元,我就痛快買了,他也是兩倍的利潤。
但可能現在影院賺錢賺的都是不差錢或臉薄的觀眾吧,所以即便我不去看變4小時代,他們仍能賣掉誇張的票房。。。其中一種解釋:因為電影院吃爆米花看戲是一種外面體驗不到的「體驗」消費者盈餘會更高加價空間也就更大了
機場的笑而不語
人家樂意!
推薦閱讀:
※各個學科有哪些經典的關於學科反例的書?
※國際頂尖的經濟學會議都有哪些?
※階級鬥爭是馬列主義嗎?
※學習計量經濟學需要掌握哪些前置知識?
※誰能用易懂的語言解釋精鍊貝葉斯均衡?
TAG: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