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宣揚英雄主義的電影大多不會讓人覺得做作?
最近看了《42號傳奇》,明顯的宣揚英雄主義的電影,非常讓人觸動。同類的電影在美國有很多,基本都不會讓人覺得做作、生硬、噁心想吐,相形之下國產的宣揚英雄主義的電影、電視劇。。。。。。這種差距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是劇本的精良程度?演員的演技好壞?文化背景的差異?
恩 大多數回答都和我想的不一樣
原因很簡單,美國的電影90%都是商業運作的電影,賺錢是第一目標,為了賺錢,電影就必須好看。這裡的好看不是藝術電影或者所謂「精英」口中的「好電影」,
就是地球人都能看懂的商業電影。=========================有點電影好看是因為搞笑
有得是因為故事,特效,顏值,等等。所謂的愛國主義和主旋律是好看的電影的副產品。在做電影的時候被拿來用了,比如獨立日,拯救大兵瑞恩。野戰排就和所謂的主旋律無關,也是戰爭電影。也很好看。
咱們覺得他們在弘揚主旋律,其實廠商只是想賺錢,
這部電影適合使用主旋律就用,不適合就不用。==========================
而國內的很多主旋律電影,是為了吃而吃,不是因為餓了,是因為到點了。很多人覺得美國大片是美國拯救世界,其實並不是這樣
美國大片里都是小人物在拯救世界政府都在干使絆子下套的事兒。讓我們以賣拷貝導演早期作品《世界末日》為例,這是很典型的美國主旋律:
拯救世界的不是省委書記,也不是市領導,而是一群骯髒的石油屌絲:
石油工人有力量啊,頭戴綠(鋁)盔走天涯啊……
而且他們拯救世界的目的相當不純,沒有為了黨,也沒有為了父老鄉親,祖國母親
(這個願望已經比較正常了…)
而我們英勇的人民宇航員,正義的國家英雄馬宏探員在整個電影里在幹啥?
在忙著嘲諷這群石油屌絲,還私下裡打小報告,挑起內部矛盾,最後更是配合豬隊友美國政府強行外行指揮內行,妄圖提前引爆核彈,最後被我無產階級的兄弟大無畏精神感化,公然違抗政府命令,這才拯救了地球。
這主旋律,分分鐘被斃的節奏啊。1、美國大片大多敘述「個人能夠改變世界」等積極價值觀,較少意識形態的政治說教,讓人不厭倦、不反感;國產英雄主義電影充斥著黨、國、集體主義。2、美國大片中的英雄有血有肉,有愛有恨,也有缺點、慾望;國內英雄高大全,完美無缺、無私奉獻,讓人覺得虛假。3、美國大片台詞生活化,有情趣、有情調;國產英雄劇台詞拙劣,充斥著政治化的語言,生硬、刻板和虛偽。4、美國大片立足個人主義,充滿人性的光輝和普世的價值,並且是個人實現的過程與自願犧牲奉獻的精神;我國立足集體主義,奉獻成為義務,讓人覺得負擔感、沉重。
因為他們更像是一個個真實的人,有缺點,有情感,常人有的他們都有,你再看看我們的英雄,高大上,偉光正,找不出半點黑點,渾身上下金光閃閃,一臉沒有性慾的樣子
因為此英雄主義非彼英雄主義。好萊塢的英雄主義電影表現的是那些人性中光輝的部分:勇敢、善良、保護弱小、不畏強暴,主人公為了這些去對抗種種黑暗,甚至,對抗美國的社會和政府。這些品格無論國家人種是被普遍認可的,這也是為什麼美國的英雄電影在很多其他國家都有廣泛的受眾。另一邊的很大一部分英雄主義電影要表現的就很簡單了,黨的好戰士么。根子上就不夠光明正大,又在現在這個某組織的形象已經不怎麼樣的社會裡,廚師(編導製做)水平再高,用腐壞的食材能做出讓人回味無窮的菜品否。
中國電影中的英雄主義往往會與國家、集體、組織、責任等聯繫在一起。個人的英雄主義實現往往聯繫著集體的利益。
甚至在早期,被高度政治化,臉譜化,必定是高大上的形象, 幾乎是完美和崇高的化身。
中國的英雄主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一位合格的英雄必須舍小家為大家,以他人或集體的利益為先,甚至不惜以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捍衛國家和人民。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但同時伴隨著的問題就是觀眾的審美疲勞。
好萊塢的導演深深明白臉譜化,會讓觀眾質疑,產生審美疲勞。便塑造了去除光環的平民英雄,西部牛仔,超人硬漢,這些英雄沒有無所不能的超級能力,多了幾分人性的光輝,多了幾分真實,有血有肉,敢愛敢恨。
原來英雄也有喜怒哀樂,也有五味人生,這也使得這些英雄更加真實動人,溫暖可愛。
好萊塢的英雄情結一直有增無減。王侯將相,販夫走卒,三教九流,小人物也可以在歷史的某個時刻站出來,成為英雄。可以說全民性質的英雄夢完美的對接著美國夢。
每一次,我為英雄們讚歎鼓掌的時候,也會想起我曾經經歷的種種無奈和不堪。心裡總會想著我也會成為那個英雄。
可以平平淡淡,沒有轟轟烈烈。
但是,
接受平凡,拒絕平庸。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小時候一直糾結考清華還是考北大,後來發現自己想多了,但依然要努力學習去盡量好的平台。
小時侯沒接觸過高數線代,也不知道創業風投,一直在考慮開公司當老闆還是當科學家,現在努力我做一個美食家和音樂家。
做不了拯救世界的carry,那不妨坐在路邊,為英雄鼓掌。
每一個屠龍的少年,只需要做公主一個人的英雄,就夠了。
平凡也可以很偉大。
Wings you are the hero.
這世界很酷。
共勉。因為他們懂得人性。
紅朝只懂黨性。
因為大部分觀眾都是蠢的。電影大部分的受眾都是普通小老百姓,這些人向上爬無望,所以自然在看電影的時候都希望能看到點自己想要卻得不到的東西。但是我們知道,越是成熟穩定的社會,這越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是想要賺錢,電影商就要給你兩個小時的夢讓觀眾覺得普通人也能做英雄,或者不現實的事情。比如復仇者聯盟,假如真的在美國有這麼一支有強大能力又動不動就不聽政府使喚的團隊,怕是白宮早就派兵將其剿滅了。估計都輪不到他們聯盟起來。但是這麼拍肯定是漫威自己砸飯碗。反觀黨國電影商就很不開竅了,明明百姓一個個都想爬上高位做老大指揮別人,可你偏偏拍一些什麼要想當英雄就得聽黨的這種實際上是對的但是大家不想看的東西,那能不讓人反感么?可實際上如果觀眾不是蠢的,稍微動動腦子就知道,普通人即不可能突然一天變成綠巨人了,也不可能發現自己原來是外星超人,或者老爹給買了輛二手破車居然是變形金鋼。反倒是好好學習黨國英雄主義主旋律片沒準倒能混出個門道來,然則大部分人偏偏就不想這個。
兩個原因:1.和創作者、製作者的水平有關。事實上,講故事是有技巧的,你所說的國產片表達生硬,很大一部分就是因為我們的編劇業務水平較低,還有導演水平不到等等造成的。2.和文化背景有關。美國,勇士之鄉不是白叫的,美國實際上有些像古羅馬帝國,國內盛行尚武之風。所以這些宣揚英雄主義的文藝作品都是自然而然出現的。而國內目前來說,尤其是在知識分子階層,還是偏文偏軟。本質上都是些軟柿子級的人物,偏偏要去做一些「硬東西」,自然效果就像一個眼淚在眼眶裡打轉的懦夫,拚命拍著桌子大吼了。
根本的區別不在於電影本身,在觀眾自己的意識形態。現在趙國的意識形態已經不像過去那樣鐵板一塊,知乎用戶們總體上更認同美帝那一套相對普世的價值觀,然而喜歡國產主旋律的亦大有人在。除去部分太過糟糕的片子,主旋律電影在表意上都是合格的,都有其消費人群。普通觀眾對電影沒有那麼苛刻,只要對胃口,在表意上電影質量的高下對觀眾喜好的影響沒有想像的那麼大。君不見眾多平庸的片子在知乎上被熱烈談論,這些觀後感多數也僅僅是觀後感而已,如果這是一部主旋律電影,那麼它的表意功能已經完成了。
所有英雄主義的電影里,必不可少的東西叫「敵人」,「敵人」可以是某個個體,某種勢力,某種陋觀,某種惡劣的環境……它越顯得不可戰勝,英雄的拼搏越能觸動人心,就算結局是失敗,英雄主義的豐碑已然在觀眾心中豎起。所以要塑造優秀的,可信的英雄,必須先塑造優秀的,可信的「敵人」,就這樣。
其實也很做作,只不過它們是美國人拍的,你就覺得好了。如果你是美國文化圈的精英階層,大概會對美國大片嗤之以鼻。
簡單的說,
美國沒把英雄太當回事,因此才有英雄主義。中國把英雄太當回事了,其實沒有英雄主義。怎麼講呢。
從文藝復興開始,西方的價值觀就是圍繞著人來體現的,相反神就有很多煩惱。比如,上帝就有個不孝子亞當。宙斯的小弟弟被切了,才誕生了維納斯。神除去超能力,跟普通人沒啥區別,相反煩惱反而更多。各路英雄也一樣,鋼鐵俠的自負,美國隊長的固執,蜘蛛俠的貧窮。其他小人物就更不用說了,基本套路就是剛出來毛病一大堆,然後誤打誤撞拯救世界。在西方的英雄身上,你能看得到自己的影子。而想要在我國做個英雄呢,就要以德報怨,要大義滅親,要秉公守法,要聽黨指揮,甚至還要勇於犧牲。這根本就不是人能承受的。別說做英雄,就算有個英雄的朋友都受不了。塑造出這些英雄形象,只會讓個別人崇拜,讓大多數人敬而遠之,那哪裡還能有什麼英雄主義呢?Because those American heroes, like the rest of us, all have their flaws in one way or another.
1.電影製作水平有差距。看看中宣部那些宣傳片就知道了,和意識形態沒有什麼關係。我覺得《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也很好看。
2.美國的英雄體現的是個人英雄主義,中國的英雄體現的是集體英雄主義。大家都喜歡自己當老闆,自己說了算;不喜歡被人管著,被人指揮。這種心理直接影響對影片的價值觀的認同程度。
3.好萊塢電影中英雄和英雄事件之間存在很強的張力。慣常的套路是平凡的人完成了不平凡的事業:上有空軍上尉抗擊外星人,科學家預言世界末日;下有平民誤入匪窩解救人質,小職員挫敗陰險資本家,總之故事本身十分精彩。國產電影一般內容是平凡的人完成了平凡的事,不平凡的人完成了不平凡的事。前者如各種軍旅電影,後者如建國大業等等。說實話,看了簡介就不是很想看。
4.好萊塢電影中的英雄故事發生的背景是觀眾熟悉的,矛盾的中心是觀眾關心的。比如獨立日里外星人摧毀人們居住的城市;再比如虎膽龍威里歹徒威脅要讓主角妻子乘坐的飛機墜毀,很容易調動觀眾的情緒。黨宣拍的很多英雄電影,講一些老少邊窮地區的基層扶貧,大部分觀眾是不care的。
5.中美歷史觀不同。美利堅民族作為年輕的民族,所有的歷史記憶都是關於進步的歷史,關於科技推動的經濟社會發展。當他們創作電影時,很自然的就會認為人可以改變一切,歷史是由偉大的個人推動的,個人英雄主義情節油然而生。而中華民族作為古老的民族,見慣了歷史的迴旋,心底里並不相信英雄,更多強調時勢、命運。國內想表現自己思想的導演,大多數拍的是悲情英雄,或者被命運背叛,被歷史捉弄的英雄,讓人看了心裡憋屈。
另外,我倒覺得不少美國電影也是相當的作做,尤其亞當·桑德勒,堪稱好萊塢黃宏。一般一個事你覺得做作是你其實知道是怎麼回事,或者你被他噁心著了。你要是沒覺得比較假的東西做作的話多半是因為不知道實際怎麼回事,或者是沒被它噁心到
提一個不太一樣的觀點
只有「明知困難卻依然選擇努力」才能取得更大的共鳴。如果是別人強逼你努力的話,無論別人說的多麼冠冕堂皇,只要你自己不認可,那麼說的就是放屁。
這就比如,相信很多人小時候上學時候都覺得被逼著好好學習是一件很SB的事情,都是從心底覺得「學習學習就知道逼我學習,有什麼用啊,為什麼不能讓我去做那些有趣的事情」。雖然後來長大了幾乎所有人都會意識到學習的確很重要,可是小時候你轉不過彎的時候,說就是白說。
反過來到英雄主義電影里,想打動人,前提之一就是必須讓觀眾有共鳴,有認可。換句話說,
第一是觀眾同意主角的困難真的是很困難第二是觀眾同意如果自己是主角,正常不會選擇他所做的英雄行為第三是如果易地而處,觀眾必須要很佩服做出主角這個選擇的人所以你看美國電影(或者說,全世界寫的好的英雄主義電影)的描寫基本都是這樣。為什麼美國電影「真實」,就是因為他的主角大部分都是普通人,而大多數看電影的也是普通人——你是覺得一個品德上毫無問題的士兵離你更近,還是那個上班為堵車和老闆煩躁回家還要照顧女兒的大叔離你更近?對於一個正常人來說,一邊是一個英雄考慮要不要為黨犧牲生命,另一邊是一個大叔害怕丟工作被老婆罵但又對不起良心,肯定後者更讓你有共鳴不是。
=======================
當然了,儒家文化有個問題就是把人往好了想。雖然這在很多時候是好事(特別是處在絕對逆境的時候,因為那種時候你必須要相信人性的美好才有動力撐下來),但是如果上升到「要求」所有人都必須完美的高度的時候,那基本上就只能說是虛偽了。
很不幸我們的官方文化一直是由這種思潮主導的。以至於你看語文課上,所有的分析都必須是高大上的。西遊記開始明明是一群思想覺悟很成問題的傢伙組團去的西天,他們思想的成長是通過過程體現的(而且中間沒有任何一次直接說過他們的成長),但我們分析時候就硬是得說體現了各種大無畏的精神之類……狗屁的大無畏,孫悟空打上天庭跟小孩在地上撒潑耍賴一樣,那是因為不知天高地厚,你看他在「天柱」撒尿被如來鎮了的時候立刻就縮了,那時候哪來的勇氣。諸如此類。所以如果你讀西遊記原著,那是一種超越任何美國大片的勵志感動,但可惜現在的關注點很多時候都在戰力上,要不然就是「孫悟空能打所以他最厲害」這種膚淺的點上……所以不是說我們沒有好故事,也不是說我們講不了好故事,只是現在講故事的路線完全錯了而已。剛看了異形大戰鐵血戰士2,豬腳一行人不信政府,搞個人英雄主義單獨行動,自力更生找了一隻飛機,逃之夭夭。還有一大群醬油相信政府,聽政府的話,結果被政府騙到市中心當了吸引異形的靶子,最後一顆核彈全部核平了。這樣大概能說明為什麼不會讓人覺得做作、生硬。感嘆:這部電影居然沒被禁掉。
因為他們不會扯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真的不會么。。
推薦閱讀:
※關於美國GNO化妝品的一些疑問?
※為了讓足球成能夠和橄欖球、棒球比肩的運動,你會如何在美國推廣足球?
※在錯誤的專業上越走越遠,怎麼辦?
※白種人在美國會受到歧視嗎?如果有,具體是怎樣的?
※2007年顯現到2008年大規模爆發的美國次貸危機是如何產生的,傳導鏈條是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