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蝗災饑荒的時候沒東西吃啃樹皮 為什麼不吃蝗蟲 ?


蝗蟲啃完了這一片就飛走了,只留下寸草不生的地面和樹榦,蝗蟲也不會繼續留在這種地方,饑民想吃蝗蟲就要跟上蝗蟲遷徙的腳步。 剛鬧蝗災的那兩天饑民還是有吃的的,等到地里莊稼被啃光了,蝗蟲也飛到別的地方去了,饑民這一年都沒有了收成才慢慢鬧饑荒,才只能啃樹皮。


蝗蟲燒熟很好吃,我們老家就吃,晒乾了不會變質。因此,只能推測蝗蟲很難大規模捕捉。在蝗災開始時需要大規模的捕捉、晾乾、儲藏。而蝗蟲吃完莊稼就飛走了,給人們留下的大規模捕捉的時間可能也就一兩天,用於捕捉的大量小孔網很難準備好。另外,莊稼還沒有成熟,其中的能量也遠遠少於成熟的穀物。再經過蝗蟲代謝一次轉換,剩餘的總能量更少了。


閻連科在《日光流年》里寫到過,大災荒時河南耙耬山脈三姓村的村民撿螞蚱蝗蟲吃。一種叫「綠扁擔」的螞蚱/蝗蟲肉晒乾了可以吃,但這不是糧食,人要過活必須得吃主食,光靠這點蛋白質是挺不下去的。


我姥姥說,蝗蟲吃多了臉會腫。


首先蝗蟲不好抓,其次人餓的時候想吃的是碳水化合物,而不是高蛋白。後者越吃越餓。


以前聽家裡太皇太后(奶奶)嘮叨很多次大蝗災,螞蚱啊只能捉來做醬或當個下酒菜,當不了飯。


蝗蟲去翅頭後炸來吃送酒超棒,古時候酒和油幾乎平民農家是見不著的。。


推薦閱讀:

it大佬投資農業?
互聯網+農業 怎麼發展?
如何評價華中農業大學的三田課程?
我國 61 名兩院院士聯名上書國家領導人推廣轉基因的理由是否合理?
「新土改大幕拉開,33 區縣入圍農地入市改革試點」到底是什麼意思?跟前段時間土地確權有何關聯?

TAG:歷史 | 農業 | 自然災害 | 昆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