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人口是漢族的幾百分之一,為何清朝能統治中國幾個世紀?


這問題邏輯就很奇怪,簡單來說:

1、清朝的統治基礎本來也不是只有滿洲人。首先是清國在入關之前就和蒙古的科爾沁部、內喀爾喀部、喀喇沁部、察哈爾部等部的貴族逐漸建立了所謂「滿蒙聯盟」,用貴族女子、世襲爵位和賞賜收買蒙古王公,換來蒙古騎兵的支持。其次清朝一直在收降明朝軍隊和將領,並且保留了明朝的漢式官僚機器,繼續以科舉制度吸納漢人士紳。因此只計算滿洲人和漢人的比例是無意義的。

2、說到底,古人雖然有「華夷之辨」的觀念,但和今天中國的民族主義觀念相比影響力程度差的太多。清初民眾的反抗很大程度上是被清朝本身的剃髮令、屠城等等恐怖政策激起來的。而就士人信奉的儒家倫理上說,剃髮易服是毀傷身體髮膚,有違孝道不假,但儒家倫理同樣有忠君的觀念,不管哪一族的君,只要「君使臣以禮」,即君也同樣在政治上尊奉儒家觀念就行了。南明有很多忠臣,但很快就有了清朝忠臣(朱國治等)。

而等到清初的恐怖歷史記憶淡化之後,真正想去付諸實踐去反抗的人就很少了,何況滿人本來就少,有可能一個農民終其一生都沒見過一個滿人。清中葉的最大的動亂川楚白蓮教起義,和震動皇宮的天理教起義,其動力都是宣揚末劫、號召人類返回「真空家鄉」之類的民間信仰。直到鴉片戰爭之後朝廷權威被搖動,才在華南地區出現了天地會紅巾軍、太平天國、大成國、杜文秀等等帶有早期民族主義性質的一系列「叛亂」,進而震蕩全國。但是,漢人士紳出於儒學信念和維護秩序需要組織的團練,再加上蒙古、新滿洲的戰力以及列強維持清政府的動作,仍然維護了清朝的統治。
一個王朝既然建立起來,其體制的既得利益者就不會輕易冒險讓它崩潰。而漢人士紳就是清朝的既得利益者群體之一。

其實就亞洲的外族王朝統治這回事,我不覺得是很奇怪的現象……北印度13世紀後長期被突厥人、阿富汗人和察合台人統治就不說了。伊朗的塞爾柱朝、花剌子模朝(欽察人)、伊爾朝(蒙古人)、薩菲朝(亞塞拜然人、土庫曼人)、漢達基朝(普什圖人)、阿夫沙爾朝(土庫曼人)、卡扎爾朝(還是土庫曼人)等等都不是,直到近代的巴列維朝才建立民族國家。雖說波斯人現在在伊朗也只佔一半吧,但是最大族群在八百年間來都沒有建立過自己的王朝也是蠻有趣的^_^


得民心者得天下。

一場場不亞於南京大屠殺的屠城,把不服氣的殺的絕了。

一次次文字獄,把不服氣的文人殺怕了。

剩下的就是順民和奴才。

用高級奴才來治低級奴才。

然後滿清就得到了民心。

民心思安,斯德哥爾摩效應罷了。

如此,幾十萬滿人可以統治幾千萬漢人。到後來四億漢人。

即使有些反清復明地下黨,也是小打小鬧,還生怕被良民舉報。

再後來,洋人來了,奴才們發現滿族主子也沒那麼牛逼。反了,反他娘的。


這和某黨人數很少但是掌握政權是一個意思啊。政權是槍杆子從槍杆子裡面取得的。


問得真好。你公司幾個高層,多少基層職員,為什麼幾個人就能使喚這麼多人,而不是反過來。


問的是統治,又不是征服,隨便寫兩句:

因為滿清的殘暴!明末漢族人口20億!被滿清入關殺的只剩幾百萬,滿清殺盡了漢人的禮義廉恥,剩下的都是貪生怕死之徒,所以才統治了幾百年!

下面的答案蝗漢退散吧~

首先,崇禎時代的瞎搞和李自成時代的劫掠讓地主階級只能選滿清。

入關後清廷頒布的政策上來說,消極方面的跑馬圈地,投充,剃髮令,逃人法等不利於統治。

積極方面取消了明朝的廠衛制度,特別是更名田得到了地主階級的擁護,康熙在位廢除了跑馬圈地和投充制度,加強了統治。

其次,滿清貴族積極籠絡知識分子。

從皇太極時期選拔漢族儒生可以看做滿清貴族爭取知識分子的一個手段。到了多爾袞時期,范文程說:治天下在得民心,士為秀民, 士心得,則民心得矣!馬上在順治二年江山尚未坐穩之際就急忙開科舉,招撫了大量人才。(有骨氣的文人畢竟是少數呀~金聖嘆之流更是裝逼被雷劈的典型)

再次,農業的進步和發展。

大量新耕地被開墾,加上國外引進了玉米土豆等等高產作物,攤丁入畝政策等等因素使清朝人口激增。與中國歷代前朝相比,「人口閾值」對滿清統治威脅並不大。對比明亡於流民,太平天國干翻半個中國但照樣挺過來。

還有一些比如對邊疆民族的政策等等個人認為並不是主要因素,就不展開了。


正常;一個統治集團的核心力量本來就應該是遠低於統治人口數量的。

三國.蜀漢滅亡時不過士兵10萬,官吏4萬,登記在冊的民眾100萬左右。如果算上未登記在冊的西南夷和大族隱匿的人口,蜀漢人口又遠遠不只100萬。諸葛亮等人又憑什麼統治幾十倍於蜀漢官吏的人口呢?

滿族人口是不足,但是滿族蒙古族合流,經營幾十年,漸次削平了其他有競爭力的政治集團;內部已經比較完善,已經是當之無愧的天下最強。中國不是他們的,又能是誰的?

一個政治集團能否hold得住局面,不一定是要有多強;關鍵在於是不是最強。


一來當時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多爾袞還去祭拜崇禎來著,所以當時人們信了他是來剿匪的。換句話說是給崇禎報仇,聽起來名正言順。

二來上面有人說了,文字獄。

三來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落後民族積極學習先進民族的經驗。清朝雖然是滿族人坐皇位,但學明代治國體系學了個十成十。不能以一個朝代的統治者是哪個民族的血統來論,還是應以他們的統治方式是否漢化來論。別的不說,那北魏、遼、金不都是一心學中原、學著先進民族的經驗去改革去靠攏么?五胡亂華時有個名詞叫漢化鮮卑人和鮮卑化漢人,相比起來前者對於華夏文明的熱愛崇拜和仰慕甚至竟高出後者,你能說前者是異族么?另外,滿這個民族其實早早早就不存在了,大量漢軍旗、蒙軍旗佔據了好大一部分,通過給別的民族「抬旗」,就好像批准入黨似的,以此將你變成我的陣營。所以正確的說法不是滿人而是旗人。現在血統里能佔到50%的滿族人估計早已絕種了。


民族國家是個近代概念,全球各個傳統帝國中多民族才是常態的的。這題混淆了。

而清代朝在繼承明朝權力體系和取得漢人士紳支持方面,比有些漢人造反勢力(比如李自成)做得到位多了。

中國傳統政治倫理中有個「有德者得天命」的觀念,能統一、平定、維持傳統疆域,保持基本的社會秩序,維持「中央集權官僚(加科舉)--地方士紳」的權力秩序,採取儒家這套意識形態,外能禦侮,內能賑災治水……就很可以了,算是「有德」會得到認同和忠誠了。「得天命」的標準並不基於統治者的血統


漢人窩裡斗,再加上五德始終說取得正統大義、適當的「仁政」和戰亂屠殺消耗了大量的人口。

中國的老百姓只要還活的下去、有未來有希望,就不會造反。

中國歷史上改朝換代的宏觀原因是人口與糧食的矛盾,清朝普及了玉米、土豆和紅薯,拖後了矛盾爆發的時間。


大文章就不說了, 說個簡單的。

1 中國當時只有天下觀,民族觀不強,對於大部分漢族鄉紳士大夫來說只要統治者能保護他們的土地私有財產。 對於農民來說,只要能保證他們有口飯吃,誰來都一樣交稅無所謂。

2 只要某軍事力量同意鄉紳士大夫地主漢人精英幫忙建設儒家統治機制,只要讓整個官僚體系必須在儒家文化下運行,他們就會支持。

3 滿洲人全民皆兵組織嚴密的軍事集團,在對付一盤散沙毫無鬥志的1億多漢人時, 是一個捏緊的拳頭打一個個手指, 優勢非常明顯。再加上從北往南不斷有新的漢人有產者和軍隊充當爪牙,軍力越來越龐大,以至於如入無人之境般摧枯拉朽地擊潰南明。

明朝中後葉土地兼并嚴重,鄉紳士大夫極其有錢,貧農很窮——

明朝財政制度有問題,皇帝沒錢——

後金進攻遼東, 皇帝要收稅打仗,派太監南下收稅——

最有錢的江南鄉紳士大夫不肯交稅,罵太監,把太監扔進河裡——

皇帝沒辦法,只能向老百姓農民徵稅——

老百姓農民無法生存揭竿而起——

明朝皇帝發不出軍餉,政府軍不賣力——

李自成的農民軍攻入北京,明朝滅亡——

吳三桂引進清軍——

明朝的鄉紳士大夫看到自己的財產要被李自成洗劫,又看到清軍稱要保護地主,所以支持清軍,來保護自己的財產——

有錢有人的清軍, 依靠大批漢族軍隊南下,平定中原和南方——

定天下後, 清朝繼續厚待鄉紳士大夫, 得到了這批知識分子的擁護——

清朝穩定地統治了中國


在清朝,分滿漢的意義,不如分旗民的意義大。


很簡單啊,要你的隔壁城市(or隔壁縣城甚至隔壁鄉鎮)的距離住著一群手上的血還沒滴乾淨的屠夫,你能咋辦?別告訴我你會英勇就義哦

等到三四代人以後終於淡忘被屠殺的血腥了,又迎來了文字獄的高峰幫你重溫這段血腥史

文字獄在思想鉗制外更大的作用是恐嚇。一頓打再一頓甜再一頓打,營造未知的恐怖氛圍,馬戲團就這麼馴動物的

說句不好聽的,要哪天本子殺回來了,當順民的也是多數,還真別說,你乎上面鐵定大把大把來舔皇軍的

氣節不能當飯吃,還不到活不下去的時候活得慘一些怕啥,真活不下去了再反唄

當然我大清活不下去的時間段好像確實早了那麼一些長了那麼一些慘了那麼一些……畢竟我大清是唯一一個在沒有內憂外患的盛世內發生長時間、大範圍、嚴重的經濟萎縮的朝代嘛

補充:

剃髮易服消滅的是潛在危險分子的肉體,留下了大批的順民,文字獄(包括禁書)消滅的就是這批順民中誕生的新的潛在危險分子

在經歷了肉體屠殺與思想屠殺後漢人可以說基本被馴化完成了,換個你乎政治正確的辭彙,已經形成了自我審查的條件反射,有興趣的可以看看王汎森《權力的毛細管作用》一書

當然光靠思想、經濟的角度想還是有點偏頗,應該說我大清的軍事政策導致基本盤在不斷撲街的時候能夠冒出大量的接盤俠,先是漢八旗幫忙,然後是綠營,然後是地方武裝、國際友人……一撥一撥的接盤俠都想保住清朝別崩,崩了大家的利益都會受損

所以到了崩盤的時候,也是清朝被各方毫不猶豫地地拋棄之時,連一點立錐之地也沒給滿人留下。。。不過在清粉眼中這反而成了值得誇耀的事情。。。我也不知道他們咋想的。。。粉的跟黑似的。。。


初期是戰爭,漢人內亂(明朝腐敗以及經濟衰弱,李自成起義),軍事實力又沒有明顯優勢(中原人沒有戰欲,不似女真族非常善戰),所以就輸了。

但在這期間,漢族的整體實力還是強於女真族的,就像當初強於蒙古族一樣,但為什麼蒙古族一百年就被推翻了,女真族存續了那麼多年?我覺得還是民族政策和經濟發展關係最大。

相對蒙古族,女真人雖然也歧視漢人,但也善於利用漢人(例,蒙古軍里幾乎沒有漢人,而清軍還有綠營),而且經濟上,蒙古時代本人雖然未考證,但是至少是沒什麼亮點的。而清朝康乾之間及之後,國內總體經濟都挺發達,世界GDP第一大國確實沒得說(雖然也有科技不發達、貧富分化之類的瑕疵,但總體來講還是國定民安的)。所以當人民生活安定,民族矛盾不尖銳,人民也就不在乎是不是漢人統治社會了,SO~~~

有不同意見歡迎指教~~


縱觀中國歷史各個朝代的皇帝,都有昏庸的皇帝,但是唯獨清朝不同,清朝的每個皇帝都是明君。

當然工業革命以後就另一說了。

還有滿族人有勇有謀,八旗入主中原後不但沒有排斥中原的文明,而且主動學習了先進的中原文明,同時也丟棄了自己的一些落後的文化,並且再前100時間裡也保持了游牧民族的彪悍。


很多人總是糾結元清這兩個朝代也正統性,那麼我從我個人的歷史觀點來談這個問題。如果我們要正確的認識歷史的話,就要從客觀和理性的角度來看,這樣就不能從漢人本位來看,去掉一些文學化的修飾手法。才能夠看明白自古以來,華夏民族和游牧蠻夷等民族,其實一同生活在中原地區。但是人類歷史上最早進入封建社會的是華夏民族。因為掌握了先進的生產力和擁有卓越的自然條件,黃河中下游沖積平原。這樣會形成正循環使得這個部族越來越壯大,文明程度越來越先進。但人類歷史從來就是不是一部公平的進化史,當漢人在長江黃河中下游平原,都進入了近代社會來了,而西南高山地區,還有一些處在原始部落的部族。可見在同一個所謂的政治國度區域內都有社會進化不平等現象,所以人類歷史從來沒有什麼所謂的公平正義,就像管子所說這天下從來都是勢力的天下以強凌弱的天下,自古以來從來沒有變過。那麼我們把話題拉回來,華夏族,因為掌握了這些東西,所以社會進化程度高,組織力更高。所以自春秋至秦漢以來,率先在全世界範圍內進入封建化不停的驅逐和吞併少數民族裡的領地。終於形成了秦漢帝國這個東方大陸裡面的大怪獸。但是為什麼在古代史籍和典籍當中,會有一種我們是文明人,被野蠻部族所侵擾的一種概念。這其實就是一種文化手段,還有人在歷史上發表了一些什麼落後征服文明的胡扯理論。試問落後什麼時候真正征服文明啊!在春秋戰國時期,形成了所謂的華夷之辯很多人根本搞不清楚這個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兒?其實啊太陽底下無新鮮事,這就和猶太人所謂的上帝選民,和歐洲近代封建制以來興起的所謂民族主義譬如,西班牙人之所以戰勝摩爾人就靠的是民族主義,還有美國建國以後,大肆屠殺印第安人的新教徒思想。這些思想之所以在那種時代產生其實就是為了增加凝聚力和對驅逐少數民族有一個正義性的解釋,只不過人類會美化自己的歷史。他們都說自己受到了野蠻民族的危挾和受到了騷擾,然後自己正義性的奮起反擊。但是我們只要不帶偏見地去看問題。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從來都是以強凌弱的,戰爭的主要原因並不是個人的勇敢。而是強大的社會凝聚力,社會動員能力以及物資後勤保障能力。所以一個落後的民族和社會怎麼能夠抵擋強大民族,這有違常識。但是很多人竟然相信是落後民族主動挑戰強大民族以至於自己國破族亡,最後,當帝國因為內部原因倒下了之後,又來一句野蠻總是戰勝文明這不他媽搞笑嗎?凡是這樣想的人,歷史觀,根本不及格呀因為他們總是在用文學化的觀點去看歷史。真正的歷史是他不會偏袒任何一個民族,無論是漢人還是少數民族。都會有起有落,有興有衰,只是興衰的程度不一樣吧。好啦,我們可以說正題啊。秦漢帝國成立四五百年的時間內,由於華夏族本來就掌握了先進生產力和先進的制度文化。這一在整合使之達到了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集權帝國。其國力和武力也達到了空前的強大,以前能阻擋人類步伐的高山,沙漠,大海的。全部擋不住帝國的鐵騎呀所以近500餘年的征伐,把整個東方大陸上的民族,打了一個遍,這樣的結果是統治地區和生理範圍也達到了空前的狀態。所統轄的民族之多之雜也是空前的,那麼怎麼來對待他們就產生了問題。然而到了帝國末期國家開始出現了體制僵化等一系列所有帝國都會患上的毛病。開始走向衰敗,引發了三國魏晉等戰亂。而這時少數民族你問於常年在受壓迫的境地,自然會起來造反因為人類歷史有一個不變的規律呀。那就是越是受壓迫著,越是要起來反抗。因為你不能說漢人老百姓受壓迫了,搞個黃巾起義就是人類的進化,就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而少數民族一起來就是蠻夷作亂欺凌中國吧。而歷史還有另外一個有趣的規律那就是當一個民族或一個階級或一群人受壓迫起來反抗時,往往是力量強的先兆造反作亂,力量弱的,最後造反。那麼到五胡亂華也可以看出這個順序,為什麼呢?五胡之中,以匈奴最早接觸漢人也是最早漢化,漢化程度最深所以,實力也最強,最先反然後以次第之。而已,等一會孝文帝徹底解決了民族和階級矛盾。最後才是整個帝國的秩序得以恢復。但,這時他們早就把自己當做整個秦漢大中華帝國的一部分。當然以當時南方晉室所謂的正統眼裡,當然不會承認他們為正統,所以稱之為五胡亂華嘛!但其實按照正規的歷史眼光不帶立場的來看,這不過就是一個多民族的龐大帝國,因為制度僵化秩序混亂突然倒塌了,而他內部的各種勢力開始了一場爭權奪利的盛宴無論是漢人勢力,還是弱小的少數民族勢力,都有資格在這場盛宴中奪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因為正如古人所說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嗎?所以如果沒有秦漢四五百年的對外稱法。把這些民族納入到帝國統治之中。使他們逐步漢化那麼可以說他們是外來侵略。而他們本身就是帝國的一部分,這怎麼能算是外來侵略呢!那麼經過幾百年的演變,天下的秩序又漸漸恢復,正所謂亂而後治,治而後亂,什麼意思呢?其實一個國家治理盛世的開始就意味著如果制度僵化,必然會產生動亂重新洗牌。而重新洗牌後的結果那麼就必然又重新走向盛世。這就是一個循環啊到了隋唐,又迎來了更大的盛世而這是李唐王朝吸取以前的教訓。對!少數民族不再採取秦漢那樣直接壓迫式的統治,而是採取所謂懷柔政策。這就是為什麼李世民說歷代以來皆對蠻夷鄙視欺凌,而朕獨愛之一視同仁。其實這玩意就是像現在美帝國主義在國內推崇的所謂的民主自由種族平等一樣,只是統治階級為了更好地維持國家統治和凝聚力,一種宣傳手段罷了現在人怎麼能真信呢!當然更可笑的是,現在居然有人至於李世民的民族價值觀和什麼少數民族身份,這個扯淡的玩意。李二那一套其實是做做樣子,糊弄一下當時的少數民族,怎麼會,真有人以為他會有覺得自己有鮮卑血統牛逼的不得了呢。這個時候,華夷之辨,就被拋棄啦。二正是因為李唐王朝這種策略使得少數民族加快了漢化的步伐,這才有了後來遼金元的崛起。從他們的崛起步伐中,也可以看到。契丹由於漢化程度較深率先崛起,女真次之而蒙古最後,r契丹開創一個新的時代那就是建國稱皇帝。這就與以前的北方少數民族不同了。以前的北匈奴,柔然和突厥撐死了,最大的理想當個可汗罷了,可耶律阿骨打,居然想起了當皇帝。還改了漢名叫耶律億,這其實不就是隋唐300多年來的統治結果嗎?而這是在華夏地區擁有絕對實力的漢族開始了五代十國的大分裂,這才有了所謂燕雲16州的事。很多人不明白呀漢人最怕的並不是什麼少數民族你多野蠻多會放羊多會射箭,有個屁用。他們最怕的是你變成中國人吶。因為中國人最怕的其實是中國人呢。因為當契丹人改換制度形成和中原一樣的制度的時候,那他就形成了跟宋朝對峙的一個小中國,區別只是契丹了國立叫宋朝要弱小一點。但兩者在制度國力和凝聚力上都有了不同差別的相似之處,說白了就是少數民族因為隋唐幾百年的統治開始有向封建化制度進化向中央集權制度進化了。而正好趕上天下大亂,帝國崩潰了。那麼各地的視力,無論是少數民族還是漢人勢力都開始各自競爭發展,這樣因為少數民族變更了制度變成了一個小中國就使得分裂了個漢人勢力可以選擇和他們合作。同另外一群漢人勢力如宋和西夏等開始在帝國的廢墟基礎上競爭,當然,我們仍然宋為正統,但你不能忽略了他們也是,這天下的一環了。遼,金,元,他們的政權實體從形成到最後演變都是一個多族聯和政體,從來都不是一家一族說了算的。當然,在宋人眼裡,他們都是蠻夷只有宋才是正統,而後世以宋朝的理學文化最為先進,所以更有發言權嗎?所以,中國人從來不怕蠻夷,怕的是他們變成中國人了。那麼再說到清朝的問題,清朝本身是從明朝叛變獨立而出的。他在制度上本身就是模仿明朝的,從努爾哈赤草創到皇太極定型中間又經歷的幾十年,從最初的一個部族地區變成了有一個完備國家形態的小號中國這裡黃太吉等一批人作用很大。而到了明末這時候天下,形成了一股新的形勢,這時天下有三大勢力一是以李自成,張獻忠為首的農民軍勢力,二是以明末崇禎為首的明朝朝廷勢力,三,就是以滿清皇太極為首的八旗關外勢力他們三者形成了對天下的一個最終角逐和競爭狀態。你肯定會問為什麼朝鮮,日本啊,越南啊等等這些看似好像漢化程度更高的地區。為什麼沒有資格來角逐這個天下呢!這裡就有一個很有趣的異現象那就是東北,蒙古,西藏,新疆這些地方雖然自然條件惡劣民族文化等落後可是在整個東亞大陸這個封閉地區,這些地方包圍著內地形成了一個封鎖的環境恰恰把漢人給限制住了。很多人有所謂的地緣政治說說什麼?正是因為這樣封閉的環境保護了中華文明。在我看來,這個理論完全是本末倒置,純屬扯淡。人上的對待人類是公平的呀。華夏族由於天生異稟過早的在人類世界完成了封建化向帝國轉型。所以掌握了先進的生產力和肥沃的土地,龐大的物資。但是上天跟他們開了個玩笑。把它們限制在了這樣封閉的環境里北部是遼闊無邊的沙漠,草原和西伯利亞。西部是難以逾越的青藏高原和喜馬拉雅山脈西北還有所謂的地球第二大沙漠,東部又是地球第一大洋太平洋所以當華夏族擴張到一定的範圍以後就出現了這樣一種尷尬的局面。所以在先進的生產力和制度國立然並卵,當漢武帝征伐過周邊以後聽到青藏高原的西邊有印度的時候高興的不得了,聽到那邊有四川的邛卜和竹杖賣。以為從西南就能通,印度就派了一隊人馬去結果印度沒到晚上雲南昆明給打下來然而到了那邊才發現翻不過橫斷山脈呀。所以華夏組由於先天的優勢,但是卻被惡劣的自然條件給限制住了,這樣反而保護了周邊民族。於是擴張的時候只有老老實實的。去打這些沙漠,高原,草原地帶以及東北那些早期凍土地帶。而朝鮮半島和越南半島之所以先得而後失,正是因為最早期的時候,這些土地未得到開發當地部族太過落後,連抵抗的能力都沒有。但是,經過了幾百年的。漢人的遷移和技術的傳播。他們依託和內地接壤的山脈。背後有紅河三角洲和漢江平原這樣的物產稍微豐富的地方有了和中央政權進行大規模戰略消耗實力後自然就拖離了中央控制。而以後的朝代也不再動他們,就是因為征伐他們成本太高了。所以允許他們自立成為外蕃,但這樣一來,他們就不再算這天下的一塊了被排除在這天下統治之中了。於是只好在老老實實的去打蒙古,新疆,西藏和東北啦?所以有時候中央朝廷也很無奈阿!而明末,因為天下大亂,北方的漢人勢力在和東南的東林黨江浙勢力兄弟們競爭時失敗了於是舊戲重演,選擇和滿清合作。最後天下形成三大股勢力而以崇禎為首的明朝勢力。被徹底拋棄了,李自成和皇太極輪流夾擊他導致他首先被擊破,那麼剩下自然是李自成和滿清決一死戰,而決定天下的統治權嗎?為什麼最後滿清勝利呢?因為清朝為了獲得?天下統治權的認可,放棄了很多東西。他把一個國家的財權和很多政府才有的權力全部下放給那些和他合作的北方漢人勢力,所以會有漢八旗蒙八旗的存在,會有清初手握重兵的異性蕃王的存在會恢復明朝承認北方明朝重臣的世家大族的既得利益。而清朝政府真正緊緊握在手裡的只有軍權也就是八旗和綠營,所以才會有優待軍人的政策,八旗世世代代當兵吃國家餉銀政策,所以清朝入主中原是一個弱勢王朝,而到康熙是才真正的加強了中央集權。但是很多政府權力依然沒有收回。而清初的所謂大屠殺和等等一系列政策恰恰大多發生在江南也就是東林黨和江浙勢力的老巢地區。不排除有北方漢人勢力,借滿清名頭剷除敵對江南勢力的意思。所以,歷史不能細思細思極恐。但是,歷史從來就是這麼現實,不管你喜不喜歡,滿清蒙元。他們能入主中原,從來都不只是靠他們自己。現在的蒙古人動不動說蒙古能入主中原靠的是所謂游牧名族英勇善戰什麼的,我想說,純屬扯淡如果成吉思汗,努爾哈赤,皇太極都跟他們一樣頭腦簡單,四肢發達好勇鬥狠,早就被滅800多回了。他們總有一種錯覺,總覺得統治者跟他們一樣蠢,首先在人類歷史一個真實的現象就是統治者總是比普通民眾考慮的深遠,更加的聰明,更懂得時勢,也從不會有所謂民族主義想法,因為所謂的民族主義都是在他們看來,可以利用的東西,如果不能用,那麼狗屁不是。這才是一個合格的統治者應該有的素質。哪怕他是落後地區和民族的統治者,但對這一套統治權術應該也是了如指掌的,不信的話,考察一下成吉思汗和努爾哈赤等人的發家史就知道了,他們怎樣拉攏中原勢力怎樣?有效分配的平衡各方利益,從而使大家在早期的發家創業中能夠站穩腳跟,進而制定戰略最後入主中原。那從來都是利用天時地利人和靠的是腦子,所以你喜不喜歡他們是一回事,可不應該貶低他們。只有能夠客觀地去認識歷史才能夠客觀的認識這個世界。所以呀!中華民族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這話政府肯定是要這麼說的。但是縱觀過往歷史,你能真信嗎?就像有的網友上傳過果越南人編寫的史書。你會發現,越南的史學家還是非常客觀的,你們在他看來漢唐元明清的北方帝國主義者對越南民族的侵略!和欺凌都是一樣的可惡,都是一樣的帝國沙文主義呀!因為這些朝代的統治基礎和統治階級構成基本上是差不多的。除了皇帝可能有點區別,還是越南的兄弟看的透啊。


因為當初漢人不僅太廢還盛產大量漢奸。


剃髮易服,把有點骨氣的漢人都屠盡了,活下來的肯定沒有造反的膽量


我糾正一點,不是滿人,而是旗人!


1.游牧民族建國,王朝前期軍事能力強,能有效鎮壓叛亂

2.積極學習大明官僚體制,使國家機器較早成熟

3.積極統戰漢族士大夫階層,積極學習儒家文化

4.官僚選拔上更傾向於滿族和包衣階層,同時也給予漢族官僚一定機會

5.有文字獄等手段打壓漢族官僚,有時也能藉由一些事件發動「運動」,清洗官僚,如「叫魂」案

6.王權較強,壓制文官集團,也有利於有能力的皇帝發動改革


憑啥絕大多數財富要掌握在少數人手裡?

憑啥要讓少數人先富有起來?


推薦閱讀:

蘇聯在1991年倏然解體時,海外的蘇聯人反應如何?
歷史專業為什麼沒有那麼多勸退帖?
最反人類的發明有哪些?
為什麼歷史上大多以謚號或廟號稱皇帝,但清朝皇帝多以年號稱呼,如順治、康熙、雍正?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清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