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對信息的加工方式有哪些?
01-06
認知心理學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興起的一種心理學思潮,認知心理學家認為大腦是信息加工系統,其關注的核心是刺激輸入和反應輸出之間發生的內部心理過程,即「信息加工」的過程。信息加工的方式最常提到的分類有以下兩種:
- 並行加工 VS 序列加工
平行加工(parallel process):又叫並行加工,即同時對多個刺激進行加工。
序列加工(serial process):又叫串列加工,即每次只對一個刺激進行加工,完成後再加工下一個刺激。
這個問題是認知心理學爭論的焦點之一。例如,在文本閱讀中我們是加工完前一個詞再加工下一個(序列加工),還是同時對知覺範圍內的刺激進行加工(平行加工)? 舉個更直觀的例子,請分別從下面兩幅圖中搜索出三角形。
自下而上加工(bottom-up process):又叫數據驅動加工,由刺激的特徵決定是否、如何進行加工。
自上而下加工(top-down process):又叫概念驅動加工,是以經驗知識為基礎進行的加工。
這個經典的爭論更是幾乎貫穿了所有的認知心理學課題。人們的對某類信息的加工到底是自上而下的,還是自下而上的?與剛才的任務類似,請分別在下面兩圖中搜索出一個三角形。
個人理解,不喜勿噴信息加工也就是對數據的處理方式,要將數據量處理到儘可能的少大腦是具有著想像能力、聯想能力、邏輯能力、組織能力、認知能力的,就像上面李一的回答中的例子一樣,如何在一堆圓中找出一個三角形。首先,根據人腦對這個問題的組織、邏輯與分析,那張圖裡可能只存在著圓和三角形,當然誤差也可能會有,比如再來個小方塊之類的,然後要找出一個三角形。這就是對三角形的認知了,根據三角形的特徵與圓的特徵的不同,再加上在宏觀上的觀察對與圓為參照物的異形特徵,在視覺上進行刺激,讓我們很快的找到了三角形的位置。再看看帶紅圓的圖像裡面,由於在視覺上,顏色的特徵相對會更為明顯,刺激明顯比圖形的特徵要強烈的多,所以我們的大腦有可能會先看向那個紅圓,然後根據圖形特徵對比發現這不是我們要找的圖形,就在除了這個紅圓以外的圖形中查找帶有三角形特徵的圖形,接著我們又收到了視覺上的刺激,這回就是三角形了,也就是我們需要尋找的那個圖形。
都可以變成意象的加工,然後意象符號化。
推薦閱讀:
※如果人在做夢的時候突然無意識的死去,會永遠留在那個夢裡嗎?
※海豚、鯨魚等腦比人類的大的動物為何沒有成為地球的主宰?
※喜歡=多巴胺?
※人工智慧和人類智能的界限在哪裡?
※在各個行業中的頂尖者中,絕大部分都是大腦反應敏捷的人。請問反應遲鈍者應該如何正確認識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