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不讀三國 還是少不讀三國?


這種說法都是比較偏頗的,什麼少不讀水滸,只不過是沒讀懂罷了,樓主試看金聖嘆批註的水滸,遍布機鋒。其實這和年齡真的沒什麼關係,而且多讀書砌幼功,總是對的。


其實我的感覺倒不是沖著血氣方剛和老謀深算去的,而是這兩本書這時候讀都起不到作用。

水滸講述的是龐大的社會動蕩之中,一個由108個出身迥異性格不同有善有惡組成的團體用盡計謀(伎倆)和力量(暴力)奮鬥的故事。少年去看只會看到打打殺殺,看不到隱藏在人物背後的故事和表面一致的梁山背後的明爭暗鬥,暗指的小說成型時元末明初的起義軍內部的殘酷的派系鬥爭,一點也不比三國中的陰謀陽謀少。

三國(志)寫的實在太簡略,每個人的傳記里只寫自己的好事,自己的壞事全變成了對手傳記里的好事;而對於讀歷史最忌諱的就是只看好事,我們更關心一個英雄是怎麼犯錯的。從傳記角度來看,亂世時期的故事都不差。

三國(演義)實在是...任何有些經驗的人都覺得裡面的東西毫不可取——為人仁慈也不能只靠眼淚和摔孩子籠絡人心,足智多謀也不是通過裝X和嘲弄對方來顯示自己,帶兵打仗也不是一個人跟對方主帥單挑,誰贏了對方就投降。裡面真有借鑒意義的東西太少了。

以前高中時語文老師估計三國演義成書時間比水滸早。一個是因為三國還是文言但水滸是白話,另一個是三國是歷史和民間傳說的重排而水滸有原創性。我覺得倒不如根據他們的成書時間來給閱讀時間排序——畢竟越發展越高深。


確切地說,應該是「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吧。因為水滸傳里描寫的多是熱血男兒英雄豪傑,而少年人正好是處於一個叛逆又熱血的時期,看多了水滸容易效仿。老年人或者是老江湖的人,由於自身知識和經歷的增加與豐富,對世事人情認識更深,思慮與行為也就更加「圓滑」,三國裡面處處充滿了智計和權謀,對於本就圓滑的"老年人『來說更容易效仿,從而變得更加的「圓滑與狡詐」,這當然是不好的。

當然,上面那兩句話也只是一種概稱而已啦,傳統諺語里多有這類的詞句,也不必真的全部當真。像那些所謂「讀出師表不哭者,必不忠也,讀陳情表者不哭,必不孝也」等等,就是那樣的,更多時候只是一種噱頭而已。

此外還有相似的一句話,叫做「少不讀魯迅,老不讀胡適」,差不多也跟「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一個意思。


俗話說的確實「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但我認為剛好應該反過來讀,少讀三國,老讀水滸,年少輕狂血氣方剛時沒有學會理性思維,只有一腔激情和熱血,正好多讀讀三國讓人更懂得如何理性思考,變得更成熟。人老了的時候雖說是穩重成熟,同樣也是缺乏激情,(很多離婚的也因為這個問題嘛)

這個時候讀讀水滸不是更好嗎,也許每個人都能從108好漢中找到年輕時的自己。


少不讀水滸,是說水滸中的義氣太重,少年讀了,未免效仿,結果不經意就觸犯了社會的法律。老不讀三國,三國雖是豪傑輩出、風雲變幻的時代,可是,自黃巾起義到魏武去世,三十多年間,那麼多的英雄,或者曾是兄弟、或者曾是敵人、亦或是朋友至交,卻是盡皆凋零,袁術、呂布、袁紹、劉表、孫策、周瑜、魯肅、郭嘉、荀彧、關羽、數不勝數,讀來未免凄涼。


我是學生,像我們寫作文經常用俗語,但大家注意到了嗎?一般來說在俗語之前都會加上「俗話說」或「俗話說得好」。為什麼呢?因為不論說的再好它都是俗話,是沒有科學依據的!我覺得不論什麼年齡段都可以讀三國(不是《三國演義》而是《三國志》)。尤其是我這個年齡,畢竟現在歷史知識普及率太低,即使是喜歡閱讀的也是看《三國演義》。這幾乎是與真正的歷史背道而馳。至於水滸嗎......坦白得說水滸完全屬於杜撰,就連武松也根本是死在獄中,哪有後來的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水滸傳》是一本小說,是一種文化的寄託,把它當小說看一定受益匪淺,但千萬不要當做史料參考,由此可以斷定「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是無稽之談。綜上所述必須謹慎使用俗語。

————————————————解釋意思的分割線——————————————————

這句俗語應該是「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大概是因為少時幼兒的心理還沒有成形,看多了水滸會使他們覺得好人沒好報,容易會變得吝嗇、罔顧事實、欺軟怕硬、拼爹。。。。。。老不讀三國完全不符實際。

——————————————————返回真實————————————————————

希望採納!


不想讀就別讀了,跟年輕年老有什麼關係。。。


「少不讀紅樓,老不讀三國」。對於古人來說也許這種說法還有意義。對現代人來說實際上這句話已經成為一種意識形態的東西了。


少不讀紅樓,老不讀三國

意思是說,年少的時候,不要看紅樓這種言情劇,光意淫,不上進。

年老的時候,不要看三國,要平和一些


水滸沒讀過,三國讀了很多遍,電視劇也看了好多遍,今天突然對「老不讀三國」這句話有點感悟。

總體覺得,三國到了後面太過悲涼,當年叱詫風雲的人物一個個身死,雖然有些人功業驚人,但身後之事不免悲涼。三國爭雄,最後算是魏國贏了,曹操算是居功至偉,那又怎樣?他死了才多久,天下就歸了司馬家了?更不用說劉關張諸葛之流,含恨而終。

總而言之,任你有通天徹底的本事,到頭來逃不過宿命的安排。老年人到了生命的尾巴上了,讀到這層意思,不免消沉吧?


少不讀水滸,因為水滸裡面反應了太多市井的殘酷和鬥爭,年輕人看了就學著鬥了。過於重義氣和歧視女性的價值觀也不可取。更不用說裡面各種吃人和虐殺,要分級也是R19了。

老不讀三國,因為裡面為娛樂性製造的不靠譜成分太多吧。


少不讀水滸 老不讀三國

少不讀水滸 是因少年人意氣風發 看多水滸更容易意氣用事 從而鑄下大錯

老不讀三國 是因老年人思慮甚多 看多三國更容易思慮過度 從而傷害心神


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意思是在血氣方剛的年齡不要想著犯上作亂,在聰明睿智的年紀不要想著爾虞我詐


少讀水滸會帶壞青少年,老讀三國會有壯志未酬身先死的悲涼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三國類遊戲中,綠蜀藍魏紅吳?
正史里的三國武將排名,呂布到底有沒有那麼厲害?
關於三國時期曹魏的九品中正制,其施行的根本目的究竟是什麼?
曹魏被晉朝取代是必然嗎?

TAG:歷史 | 文化 | 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