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愛上閱讀?


謝邀~

能問出這個問題的同學一定是深明開卷有益的道理,但是同時又找不到閱讀的動力。

針對你這種情況給你幾個意見,希望能夠幫到你~

1、先不要讀功利性、專業性較強的書,很多人都是深明開卷有益,又或者身邊有個特別飽覽詩書的朋友,之後迷迷糊糊地看各種深奧的書籍,這樣對產生閱讀的興趣沒有幫助。

建議你先看一些暢銷書,因為暢銷書取得巨大成功證明它的普適性是有的,這樣會比較容易獲得閱讀的快樂。

例如:《追風箏的人》、《遇見未知的自己》、《小王子》、《每天懂一點:好玩心理學》《佐賀的超級阿嬤》這類。

2、謹慎選擇你要讀的書,養成良好的選書習慣。我一般都是站在書店裡把自己感興趣的書看一點才會決定買的,我絕對不買我一點都沒看過的書。讀那些讀起來味如嚼蠟的書是一個巨大的折磨,不僅不可以讓你獲益,還會減損你讀書的興趣。這種習慣也能防止你買到各種青春濫情小說,例如小三小四小五那種。

3、如果真的是想愛上閱讀,請讀紙質書,不要從電子書開始。電子書絕對是各種沒feel各種錯別字,我是一個絕對的紙質書維護者。

4、如果想找一些書評,豆瓣永遠都比噹噹好。噹噹我永遠就登陸買書、確認到貨、反應書又爛了,噹噹水軍多,還有各種匪夷所思的榜單書。

5、說到技巧,摘抄和讀書筆記都是我的一大樂趣,有時候讀到好句子真的會拍案而起,心裏面洶湧得錢塘潮一樣!那你一定要抓住這些瞬間,無論在書上批註寫下自己的感想,還是把句子摘抄下來,就連知乎我都會做摘抄,我從不覺得麻煩,抄的過程也是一種享受,都會讓你獲益良多。我喜歡有空翻翻我的摘抄本,我喜歡有空翻翻我以前讀過的很喜歡的書,看到自己當時的感受與書中的好句子,會讓這些好東西慢慢變成你自己的東西與能量。

在這裡和你分享一句我去年看到的很喜歡的話,「然而,現在孤零零一個人,磯邊總算體會到生活和人生根本是截然不同的。自己為了生活和許多人來往,其實,在他的人生中真正接觸到的,他不能不承認,只有母親與妻子二人。」——《深河》遠藤周作。

6、如果看到了好的電影,不妨找它的原著來看,你會發現,文字有時候比影像竟然更有張力,相比起原著,電影真的是弱爆了。例如:《姐姐的守護者》、《時間旅行者的妻子》。

7、對過多的文字會容易產生睏倦或恐懼感的朋友,不妨先讀一些詩篇或散文甚至刺激的偵探小說,詩我個人比較喜歡海子與顧城,周國平的散文,古詩方面欣賞辛棄疾、納蘭性德,去推敲文字的那種感覺不知道你喜不喜歡,偵探小說不得不推薦東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獻身》,個人認為比《白夜行》要好。

8、在知乎上如果某個人的答案對你頗有裨益,不妨看看他都看什麼書。身邊欣賞的朋友亦是如此。

9、一個人,不一定要看書才能獲得知識的,其關鍵只在於深刻與否,有的人天生就是圖像靈敏而非文字靈敏,一幅好圖片也有它深邃的地方。閱讀的對象不一定是書,能否有所收穫,關鍵是你的「眼睛」打開了沒。能愛上閱讀當然是好,無論閱讀程度深與淺、多與少,請不要太急,慢慢來,你的靈魂會明白,它不會催你。

10、我現在算是什麼都看一些,我覺得這樣真好。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推薦你看看這個問題。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036421

一般來說,培養閱讀的習慣都是從獲得閱讀快感開始的,而想要獲得閱讀快感,並不等於讀自己感興趣的書,比如就算你對哲學感興趣,你也很難從《邏輯哲學論》中獲得閱讀快感。

所以這就產生一個很矛盾的問題,在早期,信息不發達時代,閱讀快感大部分來自於書籍,這讓很多人都培養了深刻的閱讀習慣,但是現在呢?你打開電腦玩上微薄,對著140字的微薄你都可能覺得夠長,看部好萊塢大片你才覺得過癮,實在乏味了,你可能還會本著「休息休息」的名義去玩上一盤遊戲。

你會發現,每天大部分的時間都會消耗於紛繁複雜的信息世界中,閱讀成了腦中永遠的「待完成」。所以如果你想通過閱讀來陶冶情操,你得問清自己,是否能夠承受這麼一條孤獨的道路,是否真的希望從方塊字中獲得啟迪。如果不是,你可以盡情的移步,選擇自己真正喜歡的方式,就像我並不認為看《基督山伯爵》帶給我的感受比看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要深。

當然,閱讀還有一個目的,是獲取知識,系統的知識,不過我向來認為,與之永遠停留在書本上面,我更看重「實踐」帶來的效果,千看萬想不如一試。

不過書本自有書本的妙趣,你真鐵了心想要走上這條路,想要明白這其中有什麼技巧,推薦你看看「詹宏志談讀書」,也可以順便看看,你是否真的有耐心,看完這一萬來字?

http://www.ebook99.com/blog/post/1710.html


興趣比閱讀重要,閱讀只是興趣行為的選擇之一。

彆強讀,讀有興趣的。


1萬事開頭難,這是最近總結出來的大道理,看書一直被我當做是功利性比較強的行為,因此每當捧起書卷,都有一定的任務感,不是很舒服。但後來發現,比如我要做練習視頻,平時在生活中會有著想偷懶的願望,本能抵觸任務。在真正執行的過程中,發現自己非常享受和開心,原來自己很喜歡這項習慣,只要在做事開頭對自己強調狠一點,把頭開了,接下來就很快樂。

2養成習慣,任何一件事情只要重複21次就會形成習慣,以前我聽說有個學姐,無論生活還是工作再忙,每天都會抽出時間來看書。吸收了這個建議,督促自己每天看書,久了之後,拿個一兩天不看書,渾身就不自在,閱讀的習慣和興趣也慢慢培養起來了。


讀自己感興趣的書,讀那些讓你感到心靈愉悅的書。

先從讀貼近自己生活的、貼近自己心靈的書開始。一類雜誌、一本故事書都可以成為你的入門,在經歷和閱讀能力達不到的時候,不要認為開卷有益就去讀寫古今中外的名著,那樣不但讓你沒有多少受益,浪費時間精力,也會損害你閱讀的興趣,讓你感到迷茫。

小中學生的話,繪本、雜誌、故事、兒童文學、少年文藝、萌芽等都是好的入門。


不感興趣症候群讀者,可以為讀書創造兩種必備條件。

一是創造「內在動機」,也即尋找對書籍的好奇心。讀者們可以不直接讀書,先在周邊尋找感興趣的對象,有感興趣的點後再進去原文。比如可以在讀書前先追溯作者的人脈,了解作者的讀書履歷等,嘗試將感興趣的對象從原文轉移到人物、主題等周邊事物上。

在大學學習現代文學時,同學們因為魯迅長期僵化的嚴肅形象,讀他的書籍非常痛苦。後來老師轉變方向,讓同學們先從認識魯迅開始,推薦大家先行閱讀錢理群的《魯迅九講》和陳丹青的《笑談大先生》。兩本書都非常有趣,魯迅的個人形象活化,恢復其一個有趣的普通文人身份,情況大有轉變,主動閱讀魯迅書籍的同學大大增長。

二是打造閱讀的外在環境。這部分包括生活環境,比如打造家庭圖書館、到附近的大學、圖書館或書店閱讀;網路環境,比如參與網路讀書會、開展全年讀書計劃,在手機內暗藏書單。打造這兩種環境的目的是將自己置身於有一定緊張感的環境中,身處其中之人,身邊之物、之環境無不催促自己,最終會略帶強制性地迫使自己進入專註狀態下閱讀。這種讀書習慣養成後,有助於讀者在無意識中變成讀書愛好者。

此外,當我們有閱讀的動機和環境後,依舊讀不下去,請高舉「讀者權利十條」。

第一條 不讀的權利

第二條 跳讀的權利

第三條 不讀完的權利

第四條 重讀的權利

第五條 讀不擇書的權利

第六條 包法利症(易被小說內容感染的癥狀)

第七條 讀不擇地的權利

第九條 朗讀的權利

第十條 默讀的權利

老祖宗珍視書,每每讀書都要沐浴凈身,端端正正地讀書,從小老師也教導我們我愛惜書本,讀書時要端坐、不吃東西等等各種規矩,我覺得這會導致我們對書有畏懼感的結果。一般人讀了一本書,啃不下去會硬啃,但到了真正讀完時卻一點收穫都沒有;端坐看書不一會就睡覺等等。書到了現代,其實只是一種工具而已,擺正對書的態度,甚至可以輕視書本,才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講知識為我所用。

不要把書奉為圭皋,請將其視為獲取知識的一種工具,如果閱讀過程實在痛苦,請務必停止。不善讀書的人往往被「必須從頭讀到尾」的強迫觀念所束縛,這種觀念往往會讓讀書變得」痛苦「,非常打擊閱讀的積極性。


其實這也是我現在正在努力做的事情,如何讓閱讀變得有趣起來?

為此,我做了一個公眾號 鯉伴 微信號:carpwith

可以進去了解一下,每篇文章不僅僅是文字而已。


投個好胎,或者變聰明點。


有時候覺著是,你在你的"需要"中謀求,進而又會在"謀求"中採取行動,最後就在你的"行動"中有所收穫。有時候又覺著閱讀純粹是一種興趣。



推薦閱讀:

大學該讀哪些書?
大學應該讀哪些好書?
能推薦幾本你覺得百看不厭的書嗎?
2015 年你讀了哪些書?
青空文庫有什麼書值得推薦??

TAG: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