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員經常喝酒嗎?
我系有個『流體力學討論班』,其實就是每周五傍晚去學校旁邊一個酒吧喝酒聊天(以前是每周一傍晚,簡直鬧不住)。系裡還有個傳統,每年博士資格考試最後一天的傍晚,全系PhD陪著剛考完的人跑去同一個酒吧邊喝酒邊等結果,過了的人要悶一杯深水炸彈。系裡開party的時候,大多數人也都喝一點酒。總體來說,美國這邊多數科研人員偶爾喝酒,不過經常喝酒的不是特別多。
話說本科的時候院里也有個『流體力學討論班』,內容是一幫單身狗去游泳館游泳...鬼知道這種差別是怎麼回事。
生物狗不喝晚上睡不著。
說實話我挺喜歡這行的,我們的多個發現已經上了臨床研究,但是在發現背後的失敗實在是讓人頭疼。。
以前我說過,生物狗的日常就是不停的失敗。一篇文章才5個圖,一個圖四五個小圖,做一個小圖也就一個星期。那麼為什麼那麼多生物狗讀了八年?還不是因為各種意外失敗。。。。各種假說失敗。。那種此路不通的感覺就像 Oh Shit一樣。。。在沒有經濟壓力的前提下,
既然難以從日常活動中感受到快樂,那麼一定就得有酒。
來推薦幾個簡單的雞尾酒配方。
75%伏特加+等體積全脂奶,加碎冰一口悶 。毛子硬漢風,適合投文章了,老鼠死光了,這種大喜大悲情緒。40度杜松子酒+等體積發泡水+檸檬汁+適量冰,適合出了數據心情大悅慢慢品嘗。
75度伏特加+等體積橙汁+冰,適合推翻自己假說以後自斟自飲,酒不醉人人自醉
周五剛收到郵件
還調個屁酒,吹乾了睡覺去。你站在你的 poster 旁邊,你覺得自己的結果很 trivial,你覺得你很難跟不是一個子領域的解釋你的實驗過程,你的口語在緊張時會比較糟糕
這時候,會場旁邊提供啤酒
你是來一瓶呢,還是來一瓶呢,還是來幾瓶呢
但是領啤酒的隊伍好長有一個挪威生態博物館學家叫約翰·傑斯特龍,對中國的生態博物館建設做了很大的貢獻,在酒量上擊敗他需要至少五個人車輪大戰。
可惜他已經過世了,在他幫助建立生態博物館的地方,人們種下了樹紀念他,並把樹命名為:傑斯特龍樹。
我老師的老師在給我們做講座的時候說過一個小故事。他年輕的時候,做一個實驗(從哪裡拿到的別人做過的一個實驗方案),一天一次,做了很久結果都不理想,有一天晚上,吃完飯灌了一瓶酒,想去睡覺,又不甘心,就去了實驗室,結果,把步驟里的有個步驟看串列了,讓兩個步驟順序變了。又醉又困不想再重來,就繼續進行下去。結果成功。開始,我們在感慨,曾經我們也迷信科學。老先生卻告訴我們,以後看別人給的方案,記得動點腦子。
請國內的科研工作者捫心自問:
1. 有時間喝嗎?
2. 有錢喝嗎?喝。
有篇文章實在是水,
但是不發這個季度的獎金就沒了。
有一天晚上寫好了稿子,
越看越生氣。
開了一瓶紅星,
灌了幾杯就睡了。
第二天醒來文章已經掛到arXive上去了。
更令人震驚的是,國際一流雜誌編輯聯繫我說想發我的文章。
清醒過來的我當然一口回絕了 ——
倒不是我覺得《國際一流》這個雜誌是個野雞雜誌,
也不是因為我把同名同姓同領域另外一個人掛在arXive上的文章當成了我的了,
更不是墨西哥買不到紅星,
而是我文章沒寫好,寫好了也沒有獎金,
不過我還是喝酒的,
比如現在這個帖子,
就是我喝醉了寫的。
明天這個帖子要是發到了《國際一流》雜誌上,
你們別笑話我 ——
畢竟它家的影響因子,直追Nature and Science。
如果工作時喝酒,經常是因為一些嚴肅的原因,有時候公式推導不下去了,喝一瓶,有時候實驗死活做不出來了,再來一瓶。
為了控制變數提高實驗的可重複性,每次做相同實驗時都必須喝同一廠家的同種酒並寫在protocol上。有時換了試劑公司,劃掉,酒廠,就做不出來了。
以喝酒為引實行祭祀,尋求超自然力量,用以攻克科研難關的玄學技術,在實驗科學領域尤為重要。
因此,從東漢起,知識分子的最高學歷又稱為博士祭酒,晉以後又稱國子監祭酒,現今簡稱為博士。
(一本正經臉)是為了做實驗控制變數【大誤】。。
講個段子,組裡大師兄每次做實驗之前都要喝點酒再去,眾人不解,問了之後才知道,大師兄正在做的項目,一開始的時候喝了點酒才開始做的,之後的實驗,為了控制變數,也只好先喝點酒了。。看了某些回答,特別是「科研成果都沒有,你還好意思喝酒啊」,心好痛。。。
科研成果都沒有,你還好意思————。
這句是個萬能句,比如:
科研成果都沒有,你還好意思出去玩;
科研成果都沒有,你還好意思看電影;
科研成果都沒有,你還好意思吃飯?
科研成果都沒有,我他喵的還不活了?!!
我不光要喝酒,我還要叫上小夥伴一起喝,我短期(畢業前)的人生格言就是:
喝我喜歡的葡萄酒,讀我悲慘的Ph.D,過我短命的人(魚)生。
不好意思跑題了。。、、、、。。。
關於這個問題,我覺得就像是,唱rap的是不是都是黑人?切(好像不合適)
(我阿姆亂入)
像是,廣東人是不是都吃福建人一樣,因人而異。有些搞科研的就不喝酒,就像有些廣東人不喜歡吃福建人一樣,可能是天生不吃,也可能是他之前吃的福建人不好吃。
那你要問了,那科研人員平時有壓力怎麼辦?
科研人員分為神,人和渣。
你以為神就不喝么?我老闆就是一個吉尼斯狂熱愛好者,還喝威士忌,中國白酒。人很牛逼。跟我啥關係?
喝酒和科研沒有什麼必然聯繫,壓力大了,有些人選擇喝酒來調劑,有些人選擇抽煙,有些人選擇看恐怖片或者蹦極。。。
有些人把喝酒當作愛好,不僅要喝,還要喝出名堂來,比如某知乎大V @太空精釀 ;
有些人也把喝酒當愛好,一直在喝,但是還沒喝出名堂的,比如我;
其實平時生活中,一般都把喝酒當作生活的調劑品,吃飯的時候,朋友聚會時候,一些必不可少的生活元素而已。
對於喝酒會不會有助於科研?
對於情緒上,有;但是對於大腦的運作,沒有,反而有反作用。但是,有些需要DT加班的夜晚,往往情緒上佔據了主導且需要安撫一下,那還是來一杯吧。
最後想說,我科研都沒有結果,還不讓我喝酒了???
大概五年前吧,導師新招了一批碩士,其中有一個師弟喝酒很厲害,跟導師出去喝酒的時候直接把導師放翻了。
導師第二天酒醒後很生氣,把這個師弟叫來罵了一頓:你這科研沒搞出來個什麼,喝酒還這麼厲害!可見整天都是不務正業!我喝酒我能搞出科研來,你喝酒你搞出來科研了么!
如此這般掛在嘴邊罵了半年,罵的這個師弟再也不敢逞強喝酒了。
然後第二年導師又招了一批碩士,這個師弟就告誡新入學的師弟師妹們:導師很討厭學生喝酒的,以後和導師喝酒要悠著點,別太鋒芒畢露……
結果來年每次導師帶學生們出去,這幾個師弟們個個在酒桌上唯唯諾諾,能喝的都不喝,不能喝的更是直接裝醉。
導師如此這般被憋了半年,終於有一次拍案而起:你說你們這幫貨,做科研做不出成果,現在連喝酒都喝不出了樣子,你們還能幹啥!
………………………………
………………………………
所以說,作為一名科研人員,你要是連個科研成果都沒有,你還好意思喝酒?
為啥這麼多人邀請我回答這個問題,受寵若驚啊。。。。
我先承認,至少我作為一個所謂的科研人員,是經常喝酒的,呃,差不多每天都要喝1瓶330毫升那種啤酒。家裡儲備的啤酒,也是一直夠的,光不同的啤酒杯就有80多個。。每次跟媳婦兒出去玩,媳婦兒都會查好去酒吧的路線,都成固定模式了。
但喝酒和科研並沒有必然的聯繫啊,跟國內和國外也沒有任何關聯,酒就是個人愛好和一種社交工具而已。你不喝沒什麼,見過幾個從來滴酒不沾的;但喝多了發酒瘋也很讓人討厭,這在哪裡都是讓人討厭的。所以,喝酒這東西還是看淡點吧,該怎樣怎樣,控制好量就行。
不過話說過來,在我看來,酒文化真心是東西方最重要的社交媒介了,學校一年一次的外出遊玩,就是拉到海灘無限暢飲;學院給所有博士一個月辦一次活動,就是免費的酒吧暢飲;系裡一月一次的例會之後,也有一次免費的酒吧暢飲;組裡每周五下午,固定地去酒吧喝幾杯;平時誰過生日、又發了一篇論文亂七八糟的事情,都是喝一把。
在國內,更是如此,只不過咱們一般把酒綁在了飯局上,耗時耗精力都多很多。但現在也在年輕人中發生改變,大家也慢慢更喜歡去酒吧喝酒了,或者是我認識的朋友更傾向於如此,每次回北京之類的都張羅著帶他們去酒吧嘗不同的啤酒。
注意,酒吧和夜店是兩碼事。
我覺得搞科研的人反而更需要喝酒來釋放一定的壓力,沒有必要妖魔化,只要不是酗酒就好。外出國際會議上,只要有自助餐的那種,也必然是各種酒類無限喝,所以就會出現那種大家一人拿一瓶啤酒對著海報討論。跟很多教授同行拉關係,也都是吃飯喝酒的時候扯淡聊出來的。
所以,左手描述衛星數據,右手提溜著一瓶啤酒,就這個節奏。然後飯後的晚上在酒店的小酒吧里接著喝,或者在所在的城市串酒吧。
當年我們跟著歐空局一個項目大boss暴走在布拉格街頭半個小時就為了找一個精釀酒吧你敢信?那些著名的教授專家,在酒吧的時候和你沒有區別,照樣是段子手無底線。還曾經在一次歐空局的盛大會議上見到一個北美名校校長喝高了跟大家跳熱舞,還說自己很naughty,哈哈哈。
因此,我在我們衛星定軌圈子裡的教授面前也小有知名度了,一方面跟我老闆各種介紹有關,另一方面也是喝了幾次。
不過無論是我老闆介紹的、還是他們體會到的這個知名度都很尷尬:大家在一起喝啤酒的時候,都會主動問我:有啥推薦的沒有?
然而並沒有人關心我學術,可能真心看不起吧。
喝酒這個事兒,還真是挺普遍的。感謝 @劉柯 的邀請,那麼我來說幾個關於科研和酒的故事。
故事1:喝多了打車。(曾經寫道這個回答中:華沙:學心理的遇到過哪些「學以致用」的故事?)
念博士的都難免喜歡喝幾杯酒,無論是放鬆還是社交角度都是一個可行的消遣方式。
比如我就常和我們博後喝幾杯聊聊科研和實驗設計。博後是英國人,酒量非常英國。
上半年有一個周末,我們實驗室幾個人去看了一場類似脫口秀的演出。看完後,我與博後在演出場地附近喝了幾杯,談的都是實驗設計,論文,還有之後的實驗方向。感覺一篇篇論文在和我們招手。喝罷,我就掏出手機打車回家。大家也知道Uber底下會顯示幾個常去的地址,結果我不小心點到了學校(而非住處)。結果是到了學校我才反應過來。
於是就去了辦公室把剛才和博後討論的內容寫了下來發給了博後。真可謂深藏功與名。結果第二周周一我和博後見了面,滿心歡喜和他說了這個事兒。然後詢問他這個寫的如何啊,他面露難色,回我一句:「Well, it contains all of the infromation.」 翻譯成中文就是:「無論如何,裡面該有的都有了。」 言外之意就是調侃這總結里基本什麼東西都沒有。
故事2:喝多了想發表。
上個月初,我又和博後出去喝一杯酒。但是到了之後,嗓子不適,我就喝點白水,只有他在喝酒。就如同每次聊天一樣,感覺一篇篇論文在和我們招手。
你看Current Biology好不好啊?好啊。你也想發么?當然啦。
當然,第二天我們再一聊就感覺困難重重。實驗設計難,且新意不足。既然有邏輯漏洞,肯定發不了好期刊。於是我感嘆道:「果然是酒後的奇思妙想啊。」 博後略作沉思,對我說道:「似乎你昨晚沒喝酒啊。」
故事3:這次喝太多了?
學校里有一個酒吧。但是人總是很少。我和博後有一次去喝一杯,結果遇上了有折扣的時間段。於是開懷暢飲。結賬時候,酒保對博後說:你這個晚上一共5份double whisky,是我們這目前看到的最多的。我於是說道:那你把他的照片乾脆掛酒吧里的了。
博後忙說道:萬萬不可啊,給老闆看到還得了。作為我們英國人,喝著點不算什麼,掛出來就丟臉了。
總而言之,喝酒也算是消遣的方式,也是學術社交的一種。估計那種發頂級期刊的感受,也就喝酒的時候能 「體驗」 一下吧。
最後插一句正經的。其實在英國,喝個酒挺正常。我在碩士時候,幾個碩士研究生就常出去在學校附近酒吧街喝一杯。而我們系每周五晚上都有來訪教授做講座。完事後就是全系的cheese and wine party。就是大家喝紅酒,聊聊學術。記得有差異輪到我招待,去幾個店拿乳酪,拿麵包,切麵包分酒。活活累死人啊。話說,周末晚上喝點酒聊聊學術也是不錯的嘛。
以前實驗室有位同事好飲,後來寫了一篇文章紀念他。
S先生
S先生是我在復旦的同屆同學,我對S先生的記憶離不開酒。
S先生好飲,經常晚上電召我去喝酒,我總是隨叫隨到。我認為如此爽快又不含糊的赴約是對S先生莫大的恩惠,所以當餚核既盡,杯盤狼籍之時,我總是不動聲色地看著S先生心甘情願地去結賬。我一廂情願地認為這是我和S先生之間的默契。我不知道和S先生喝過多少次酒,花了S先生多少錢,S先生大概也不會記得。
古人借酒銷愁,S先生和我沒有那麼多塊壘,我們的晚酌大多沒有因由。下午做完實驗,晚上不想幹活,S先生給我發消息「喝點兒」,我回一個字「走」。S先生收拾東西,起身離開。我磨蹭半晌,接踵而去。我下樓,S先生已在路邊等我,我跨上車,S先生載我離開。因為S先生的緣故,我們常去復旦附近的東北菜館。S先生不嗜辣,川菜反倒少吃。相對坐下,我點菜,S先生要酒。片刻,四五樣擺上,兩杯酒斟滿,舉杯一碰,一口下去,我嫌酒濃釅,S先生則不屑地投來一番笑嘲。在念研究生的第二年,和S先生的夜飲,一月之中無端也有數次,有時結束的早,有時竟談至夜半。這樣生活中的點綴,至今想來,仍覺有趣。
在外出差時S先生尤愛攢湊酒局。有一年在北京,吃過晚飯餘興未盡,S先生在駐地附近尋了個小飯館,拉上C師兄、P師兄和小D,五個人圍坐在街邊燈下。要來一桌酒飯,晚間燥熱退盡,燈光溫藹,涼風振袖,萬慮皆消。C師兄咂一口燕京,懶懶地點起一支煙,長舒一口氣。P師兄精神奕奕,飲盡一大杯又續滿,不斷地催促眾人快些吃酒。S先生俯仰之間下去半杯,我自顧啄食,並不理會。當晚大家興緻都好,談至深夜,酒不知巡過幾次,餚菜也吃得且盡。S先生健談,微醺之後,口若懸河,打諢逗趣,不在話下。翌日酒醒,我喚起S先生,去街邊飯店要兩碗湯麵,S先生付了飯錢,老實地一句話也不說。我同S先生去附近的清華園遊玩,我特地召來同學作嚮導,S先生三五句話便混得熟絡,一時言笑晏晏。
另有一次課題組在峨眉山遊玩,駐紮在山腳下,準備次日登山。傍晚我同S先生出去覓食,路過一家火鍋店,桌椅都鋪在街面,聚集眾多食客。我偏愛這樣的煙火氣,就要在這裡停下,S先生同意,於是安坐下來,起火,煮湯,下菜。呷一口啤酒,嚼一片鮮藕,冰火兩重,滋味無窮。周圍食客的談笑嘈噪喧鬧,我們就更不拘,又不忍獨享美事,於是叫來C師兄。天色漸漸昏暗下去,三人一面吃酒,一面談起學林軼事,杏壇舊聞一類,空酒瓶也積了一地。我好發闊論,臧否人物,品騭高低,每作懸河之議,S先生都要戲嘲一陣,我也當面回擊「你不懂!」。夜色漸沉,周圍食客一一散去,只剩我們一桌談興正濃。小L施施然路過,被我們揪住,強留下來。第二日登峨眉山,我走山路,S先生坐纜車,在金頂見到S先生,彼此無話。後來行至成都,又同S先生再吃了幾回酒,搓了幾回麻將,心無掛礙的時光仍然令我時常回味。
S先生喜歡狗,我討厭至極;S先生愛唱歌,我也不喜歡;S先生玩遊戲,我毫無興趣;S先生打籃球,我從不參加;S先生嗜飲,每日臨睡必自酌幾杯,我除卻交際酬酢,不喜獨飲。我和S先生截然有別,喝酒是唯一的共識。君子之交,需有分寸,酒肉夥伴,可無藩籬,S先生長我一歲,溫良寬厚,諸事讓我三分,我深深感激。
然而我終於沒有機會報謝S先生的酒惠,自從畢業離開上海,就沒有再見過S先生,也漸漸地不喝酒了。
神經科學有一個領域叫做Electrophysiology,簡稱EPhys,中文名叫電生理。一般的科研人員喝不喝酒先不提,咖啡一定不少喝,可是搞Ephys的人千萬不能喝咖啡,而且一般都喝酒。為什麼呢?搞這行的人最常做的事情就是把電極插進小老鼠、小青蛙、小蝌蚪、小水蛭等各種動物的神經元里。神經元胞體也就100微米,手稍微一抖就插錯洞了。所以我們學插水蛭的那天老師直接推了兩箱酒來,「能喝的都喝點,不是不務正業,是為了讓你們收點好數據」kk
分場合。
如果是和企業合作,基本都有酒局,會經常喝酒。
如果再和酒廠合作,那就是喝到天昏地暗。
當然了,還見過專門研究酒的科研工作者,那不管怎麼說,工作中喝酒就更是少不了的了。
我覺得這個問題 @太空精釀 航天啤博士很適合回答。
中國的酒局文化很深的,在12年之前很嚴重,當年都是流行這麼一首歌謠。
能喝二兩喝五兩,這樣地員工我欣賞
能喝五兩喝八兩,這樣的員工要培養
能喝八兩喝一斤,這樣的員工才放心
能喝一斤喝一桶,這樣的員工提副總
能喝白酒喝啤酒,這樣的幹部要調走
能喝啤酒喝飲料,這樣的幹部沒人要.
能喝八兩喝半斤,這樣的同志要小心
喝酒像喝湯,此人肯定在工商
喝酒不用勸,此人一定在法院
八兩都不醉,此人一定是國稅
總有人讓我寫寫故事,那麼今天就寫寫吧。
一
北大小西門,磁福酒樓。
磁福是個小江湖。
偶爾能聽到中文系的大佬吟詠著新派詩歌,
也能聽到學政治的胖子講大幫派人事布局。
而他現在無暇傾聽那些,
他只能看著眼前仰脖吹小二的人
噴著自己禿頭的凝聚態導師
無奈的嘆息
二
西工大附中,競賽教研室
他本來是個熱衷寫詩的人
他的乾爹,另一個班的班主任,非要拉住他學理科
畢竟這裡還有他熱愛的物理和喜歡的姑娘
雖然在一個秋天的夜晚他就被拒絕了
他打開一瓶他喜歡的Kaiserdom一飲而盡
開始刷那本《國際物理奧賽的選拔與培訓》
樓下,他心愛的姑娘可能在聽著他又愛又恨的,長的像金大胖的語文老師講課
三
外文樓
一切都很安逸
唯一缺失的一個和他在外文樓度過了一段燥熱歲月的姑娘
那姑娘去了大洋的另一邊
他熱衷於Vodka和他家鄉的西鳳酒
他覺得那比國窖1573和茅台還好喝
因為每一口的都是家鄉的思念
不過她叮囑過,少喝酒
於是他很久沒喝酒了
後記:我發現我喝完酒算功就爆表了,又一次在喝完酒後我居然有了心算複雜圍道積分的能力。對我而言性格總是靜不下來,酒這個東西能夠增加我的興奮程度,同時提高我的專註能力,所以我習慣晚上思考問題到關鍵的時刻就看時喝酒,只到完成或想要睡覺。
現在一般用酒是SKYY、Absolute Vodka、西鳳。
當然一堆人吹起來AdS/CFT、超弦或者噴禿頭的凝聚態導師的時候還是要喝小二的。。。
現在不喝酒了,常跑步,半年不到瘦了17公斤。
你聽說過在東北做科研的人員的日常嗎?
研究生甲:CTMD數據又有問題,走擼串去研究生乙:趕緊的,別墨跡,先喝兩瓶壓壓驚研究生甲:cao,實驗又要改,cao,那誰,走喝酒去
研究生乙:趕緊的,別墨跡 先喝兩瓶壓壓驚研究生甲:老闆又不發工資,cao,那誰,擼串去
研究生乙:趕緊的,別墨跡 先喝兩瓶壓壓驚研究生甲:媽的,睡不著覺,那誰,走,擼串去
研究生乙:趕緊的,別墨跡 先喝兩瓶壓壓驚過年課題組聚餐:
老闆:什麼都別說了,先幹了研究生甲乙丙丁:干,老師~~~~~~我是分割線~~~~~~~~~~~~知乎小透明竟然得了那麼多贊,那必須再補一個圖,這就是我和小夥伴在深圳板房裡的實習生活,不管走到哪裡都得來喝點酒,擼點串,,搞地質科研的。
每次去一個新的工區,拜訪在那裡填圖的地質隊,礦山之類的地質單位求信息共享的時候,一頓酒都是免不了的。酒喝得越多,第二天資料拿得越多。能喝到哥幾個勾肩搭背語無倫次地坐在戈壁灘上看月亮的程度,鑽孔岩芯興許都能拿一點。來個反例:我是科研人員。我不喝酒。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清華打算推行的tenure track制度?
※把 JACS 當備胎是怎樣的體驗?
※八年制醫學生選博導?
※如何做論文、paper、科研立項等(普通本科文科)?
※中國過分鼓勵英文SCI論文發表是否會對我國產業創新帶來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