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中出現「專業賣家」會帶來哪些利弊?
共享經濟中P2P(person to person)的模式因為「專業賣家」(專業化運作的、類企業的模式)的出現而改變
不太同意匿名用戶的觀點。
幾乎所有一開始是C2C 平台,到後來總是會變成B2C和C2C的混合模式。這個和其是否是共享經濟其實關係不大。比如淘寶、ebay和滴滴,有的是共享經濟,有的不算,但是都經歷了一個專業化的過程。
究其原因,一旦平台開始運作起來,總有一些賣家會從競爭中脫穎而出,他們就會獲得超過其他人的利潤回報,從而這些賣家會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到平台的運營上,一旦全職運作該平台上的生意所帶來的收益大於其之前所從事的工作,那麼從業餘賣家過渡到專業賣家幾乎是順理成章的。
而因為專業和業餘賣家之間對該生意的投入和經驗方面的差異在不斷的變大,業餘賣家的利潤空間會進一步被攤薄,到最後會引起一部分業餘賣家退出市場,從而專業賣家開始在平台上佔據更大的比例。到最後,會出現大量的專業賣家和一些非常有特點的業餘賣家共同佔據平台供應端的情況。
1. 對平台來說,出現這種情況利弊參半。
好的一面是,更加專業的供應端會減少自己的很多的管理成本,並且供應端和平台之間的關係相當於一個大公司和一群小公司之間簽訂合約,不但分擔了風險,同時因為這些小的個體戶公司在專業化的過程中已經和平台之間已經進行了磨合,所以其交易成本也相對比較低。
弊的一面是,一旦賣家進行專業化運作,那麼公司天然的就有追求規模效應的傾向,要提防大賣家的出現對公司討價還價能力的影響。這也是為什麼Airbnb對N個房的房東比較警惕的原因。因為假如我只是分享自己家的一個空房間一段時間,那麼Airbnb是我唯一利用這點空閑創造額外收益的渠道,那麼這種情況下,Airbnb就擁有很高的討價還價的能力,可以從房客入住的利潤中分到很高的提成,而我也沒有什麼別的辦法,只能接受; 而如果我有很多套房子,我盈利的選擇就多了,那麼Airbnb只是可能的渠道之一,再不濟,我還可以自己做酒店啊?這種情況下,Airbnb的討價還價能力就被削弱了。
所以對平台來說,好的一面是效率的提高,也就是餅做的更大了;而壞的一面是自己能分到的可能變少了,那麼對於整個社會而言,顯然餅做大是我們更希望看到的。
2. 對消費者而言,多樣性可能是受到了影響。但是要看到這種多樣性的減少本身,並不是外界強制的結果,恰恰是消費者「用錢投票」投出來的。真的有核心競爭力的業餘玩家是不會被淘汰的。比如你有一個房子就在倫敦塔旁邊,那麼這個黃金的地理位置就是你的核心競爭力,即便你不花很多的心思去運營這個業餘的賺錢項目,只要不是太差並且價格合適,還是會有源源不斷的遊客來買單;而那些地理位置本身就一般,又不願意花心思運營的業餘短租者來說,他們會發現以前的「easy money」沒有了,從而落寞的退出市場。這本身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是消費者主導了多樣性的減少,所以是一個內生的過程,消費者的收益是提高的。
3. 談外部性的消除。假如我業餘開滴滴,然後發現比我教書賺的多,於是我辭職了,專門開滴滴。這個過程算不算是外部性消除了呢?算,因為之前我是順道拉個人賺點外快,現在是事實上的出租。但是對我,或者對社會而言,這種外部性的消除可能是有利的。因為對我而言,我自己選擇了專業開滴滴,這個過程沒有人強迫我,那麼意味著專業開滴滴是比我之前的工作更加適合我,回報率更高的工作,所以對我來說,是一個改進;而對於市場而言,我從市場拿到的報酬,可以看作我為社會所創造的價值的折現的一部分,如果這個比例是一樣的,那麼我從市場上拿到的報酬多了,就意味著我為社會創造的貢獻更大了;而如果這個比例不一樣,也就是說我之前的工作為社會創造了更多的價值而拿到了更少的報酬——那麼我換工作確實造成了社會的損失,但是這種社會的損失是因為社會激勵機制的扭曲所造成的,我為什麼要為機制的扭曲而默默買單呢?
一句話,平台相當於提供了一份兼職工作的機會,如果這份兼職的收益比全職高,那麼我全職的那做這份「兼職工作」相當於我跳槽了另謀高就,這加速了勞動力的流通,促進了社會資源的有效分配,難道不是應該鼓勵的么?
看到 @司馬懿 的回答,很贊同,想追加一下對共享經濟和「專業賣家」的關係的看法,由於以下三點:1.共享經濟最大的利在於資源配置更加優化,環保本身也是資源效率提高的代名詞;2.專業賣家之所以能「專業」,在於他對資源的利用效率高;3. 專業賣家本身就是人力資源,在平台上脫穎而出體現出的就是人力資源展現出更大的效率,人盡其才。
我的結論:完美共享經濟訴求每個人都能找到合適平台發揮自身優勢,成為「專業賣家」
感謝 @司馬懿 大佬的回應。畢竟我這個回答也就是今早腦袋一拍拍出來的,感覺漏洞確實多,還好匿了。
希望能看到更多關於共享經濟的分享。
——————
有個奇怪的人糾纏不休,說這回答是軟文。煩得很,關評論。
————
謝邀……
國內算得上共享經濟的,一個是初期的專車快車順風車,現在已經不算共享經濟了;一個是Airbnb小豬之類的短租;一個是曾經出現過的覓食等美食分享的app,現在不知道啥情況了,許久沒有跟進。(共享單車不是共享經濟。)
專業賣家分兩類:
一類是從業餘上游C轉職職業上游C,比如職業專車司機、(全職打理一套房子的)職業房東;
一類是提供更多供給的上游C端(實際上可以看作B端了),比如手下幾十套房子的職業房東。
專業賣家影響大抵可以分成三方面吧,總起來看以弊為主。
專業賣家最大的影響是讓共享經濟從穩態變成非穩態。
1. 對於平台。
利是多了一個或一組相對穩定的上游C的源;
弊分兩類情況,如果專業賣家是第一類(仍然是C),那麼平台的靈活性會顯著下降,平台很多想做的事情會受限;如果專業賣家是第二類(B端類型的),那麼平台的議價能力會顯著下降,平台想做的事情會更難落地。
第一種情況舉個例子,當你是一個短租公司,結果下面所有的房東都是自己全職在管理房子,但又不是你的員工,接著你會發現你的房東群體的共通點會越來越明顯,因為作為全職房東,最合適的房子就是那麼擊中。這種情況下公司的上游供應端完全失去了共享經濟供給靈活的優勢,你發現你所有的房子都是類似的房況、類似的周邊環境、類似的房東服務。
第二個情況更好理解,感覺不需要解釋吧。
2. 對於消費者。
利是供應變多了。
弊是供應的多樣性會被損壞。
看作為消費者的立場更看重哪方面,是在乎量還是在乎多樣性。Uber和專車的消費者基本上不會在意專業賣家;如果是Airbnb的消費者,就會比較介意。而私廚的用戶的利益則是與專業賣家直接衝突的,因為專業賣家的出現一定意味著供應品類的減少。
3. 外部性。
共享經濟自身的正外部性被消除了。
另外也沒有提供多少新的就業崗位。
一定要說好處的話,能降低政府監管的成本。但大家都知道這個只在理論上是好處,實際上可能有催生腐敗(發生過)、給創新者帶來談判劣勢(發生過)等潛在的壞處,會惡化創業環境,看上去也是弊。
我所知道的目前國內殘存的共享經濟平台其實只剩Airbnb和小豬這個方面的了。其中Airbnb明確反對那種一個人有N套房的職業房東,名義上的理由是影響了房客的入住體驗(確實成立)。
然後,在有專業賣家的時候,共享經濟本身模型會從一個動態平衡的穩態變成一個非穩態,總是存在有帕累托優化的可能——上游供給專業化了,你直接自建或者買下來豈不是更好?能更好地與競爭者抗衡(甚至掐斷你競爭者的上游供應),也能更好地控制質量,目前看來融資成本也不高。那還搞什麼共享經濟。(除非是輕資產神教的狂信者,或者資本市場環境又雙叒叕變天了)
綜上,專業賣家主要的影響是降低了供給的多樣性,降低了平台的議價權和靈活性,並且會傾向於令平台放棄共享經濟的模式。
未經深思,只敢匿名,大佬們手下留情,感謝一切即將到來的challenge(如果這個回答有人看到
蟹邀。先匿再答
離開共享經濟的工作已經有許久了,但共享經濟對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現在最瘋狂的應該就是共享單車了。其實當時在小豬上班的時候對共享經濟的定義是把個人閑散的資源分享出去以賺取一定的經濟回饋,所以按照這個標準,你很難定義共享單車到底算不算共享經濟,這些生產出來的單車其實並非閑置的資源,但生產這些自行車的廠家可能確實又是社會的閑置資源,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寬泛的經濟學問題,樓上的大佬解釋的非常專業,我只能從之前的工作經歷中略作補充,如有不足之處還望指出,畢竟離開行業時間較長了。
小豬短租最早成立的時候做的是B2C端的(這個B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公司,用來代指手上有大量房源的二房東),當時分享經濟的概念還沒現在這麼火,大多數人不理解這個行業,導致了大量二房東充斥平台,房屋完全沒有質量可言。後來公司調整戰略,專心做C2C端,下架了許多B端的房東 ,花了很大的時間和經歷來培養房東和房客端的用戶習慣,在前期房源不足的情況下,小豬各地的分站自己租賃房屋,裝飾改造後委託給熟人經營,一來探測房源所在地區的租賃需求,二是給想要加入的房東一個模板作參考,這部分房源占各地的比重在10%左右。
後來滴滴快滴uber的興起帶火了共享經濟的概念,人們的觀念不斷更新,小豬在資本的支持下發展迅速,房源量在一二線城市增長很快。這是出現了一個新現象,就是問題中所謂的「專業賣家」,我們稱作「職業房東」,尤其以85、90後年輕人居多,通過租賃熱點地區的房源,進行簡單硬裝和風格吸引人的軟裝,然後在小豬平台「分享」,房東手上一般有5套以上的房源。大多分布在景區和地鐵沿線,有價格相對較低的單室公寓房,也有比較好看的兩居室。po兩套房源鏈接給大家看一下
1、新街口夫子廟水游城旁地鐵1號線白色浪漫2居室-南京秦淮短租房|日租房 -小豬(不知道鏈接能否有效,點擊房東頭像可以看到她名下的所有房源)
2、南京南站青春里小屋溫馨宜家風格-南京雨花台短租房|日租房 -小豬
上述鏈接1的房東屬於後期發展的新「職業房東」,房屋質量明顯偏高,整體素質也很高,一般是自由職業者(背包客、攝影師居多)或者有國外留學背景;鏈接2房東其實屬於早期B端的房東,但是房屋質量已有顯著提升,價格相對低廉。
其實小豬在發展過程中也是在試探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小豬最希望的是分享一個房間給租客的房東(真正意義上的分享,不僅僅是分享房間,還會和房客產生互動)最典型的代表3、北歐風格躍層Loft帶私人花園-南京江寧短租房|日租房 -小豬(潘采夫老師曾經住過的房子),我個人非常喜歡這個風格,房東夫妻是一對非常有想法的夫妻,有著體面的白領工作,喜歡交流,家裡有一隻狗超級可愛!但是這樣的房東在整個中國來說都非常稀少,每個都被小豬珍視哈哈哈。
談談利弊(個人觀點):
利:房東多套房源可以協調租期,房源質量有保障,專業打理衛生條件更放心,服務上會更專業,有充分的時間去打理。
弊:房屋是租賃的,多數沒有和原房東交代房屋用途,存在合同風險,進出租客不可控會影響鄰居甚至小區生活環境(工作期間碰到過鄰居投訴、原房東發現收回房子、物業報警等各種情況),因為房屋本身有租賃成本,所以職業房東對房客的篩選比較少,一般可接都會接(考慮到經營成本和收益問題)。
謝邀。
以共享單車為例,關於「專業賣家」最受熱議的就是,它不是對已有資源閑時價值的挖掘利用,而是新製造的、變相租賃業務。
之所以有爭議,我想是由於對共享經濟的期望值不同。
站在用戶的立場,共享單車讓使用更便捷,比傳統租賃押金更低、租金更低。
它是傳統租賃與更高形式的共享經濟之間的過渡。
在專業賣家的參與下,用戶習慣得以提前培養,運行維護比平台型個人對個人的共享更有保障,這是對傳統租賃的啟發,也是對個人共享的鼓勵。
我們看到的那不是共享經濟,那是眾包出租。
經濟學小白,試著從用戶角度聊聊這個問題一直覺得共享經濟本身就是個偽問題。根本就是出租換了個名字,短時租賃也好分時租賃也罷主語還是租賃所以開展的還是租賃業務。最早接觸到的共享,應該是電視機和小人書,或者漫畫書吧,以前誰家有了電視一院的人圍著看,誰要是有本新的漫畫,大傢伙傳閱,這大概就是共享吧。突然有一天大家發現這個可以賺錢有電視的拿個盒子一人一毛,有漫畫的拿個口袋看一天三分,這是不是就是共享經濟的雛形。然後有更精明的人買個大電視,再買個錄像機,於是有了錄像廳。有人買了一堆漫畫出租,就有了租書亭。這大概就是專業化發展了吧。最後實質就是租賃業務。好了回到現在,如果說順風車還有一些共享的影子的話,快車專車從一開始就是黑車改名。說到底不還是計程車嘛。至於共享單車,跟景區的雙人三人車有什麼區別(據說現在也有城市雙人車了),起個共享單車嘩眾取寵罷了。
自己多餘的資源可以拿來分享,很多人只有用到了才想起,擁有後卻不珍惜,資源的分享不僅分享者可以獲利,享受著也十分的便利。信用問題是共享經濟里最致命的問題,如同剛開始淘寶線上支付一樣,大家彼此信任卻飽受傷害的事情將成為共享經濟中被人詬病的事情,但總體利大於弊。
推薦閱讀:
※為什麼滴滴會發布「滴滴打車再見」?
※共享經濟:你聽說過最奇葩的共享設想是什麼?
※共享經濟的弊端有哪些?
※共享經濟還剩哪些可以做?
※摩拜單車的盈利模式和可持續利潤來源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