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做價值投資,有什麼硬道理?
很謝謝大家的分享,還有也想聽聽到各位做長線的心路歷程或心得,隨便說都可以的。在有限的歲月里我只能經歷我有限的人生,而有了你們的分享,我可以經歷很多個精彩的故事,在我看來,經驗比財富更珍貴,更精彩。
~~~~~~~~~~~~~~~~~~~~~~~~~~~分割線~~~~~~~~~~~~~~~~~~~~~~~~~~~
有人說,選股票,便宜就是硬道理,市盈率低、市值低、價格低准沒錯。做價值投資長線持股的人,支撐你們堅定持股的信念是什麼?信仰企業?信仰價值窪地?信仰莊家?還是便宜就是硬道理?
價值投資相當於是花0.5元買價值為1元的東西,然後希望有人用1元的價格買走,在這個區間你可以獲利100%,且時間是你的朋友。因為價值發現只有遲到但卻從未缺席。相關的例子參考被稱為是大爛臭的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建築等例子。尤其是這些銀行,便宜的時候市凈率只有不到0.8倍,從股東的角度考慮是打折請你出資開銀行並共享收益,可惜多數人天天去銀行存錢也不願意把握這種打折出資開銀行分享收益的天賜良機。
投機、賭博、炒作是花5元錢買價值1元錢的東西,然後期望有人用10元的價格從你手中買走,即不斷博傻希望遇到更大的傻子。別看從5元到10元也是100%的利潤,但這種行為很危險,萬一騙子太多傻子不夠用就會造成本金的永久性損失。即從5元跌為1元,且長期不得翻身。相關的例子參考15年被炒作的暴風集團、中國中車、全通教育、安碩信息。
讓我們再來重溫一下證券分析之父本傑明·格雷厄姆在《證券分析》、《聰明的投資者》中對價值投資下的定義:投資操作是以深入分析為基礎,確保本金的安全,並獲得適當的回報;不滿足這些要求的操作就是投機。(引用自《聰明的投資者》,人民郵電出版社2016年版,第15頁)
——————————————————————————————————
大家如果覺得不錯請點個贊吧,作為對小生的鼓勵~當然,不當之處,懇請批評。
最後做一個小宣傳,本人公眾號:EncounterAlpha,平日學業忙,一般假期里才可能寫圖文消息,平日基本上每天上去發一篇今日看到的好文章鏈接,跟大家叨叨幾句科學的理財投資觀,或者分享我今天看到的好書的內容,或者是自己的一點理財感悟,當然也有我自己堅持定投的記錄(每月11日左右更新)~公眾號目前有精華目錄板塊,裡面涵蓋不少理財觀、基金理財的知識~
我的公眾號已有的原創精華文章:
300與500增強:一個戰勝大多數主動型基金的組合
量化or增強:華泰柏瑞量化六兄弟簡介
震蕩慢牛的行情中等額定投與股債再平衡策略之比較
餘額寶新政下貨幣基金的選擇
基金相關性與基金投資組合
一輪牛熊之間的基金觀察之指數基金篇
證券行業指數適合定投嗎?
可轉債基金:陪你穿越牛熊歲月
我的雪球原創專欄:書劍笑傲的專欄 - 雪球
我的集思錄主頁:書劍笑傲 的個人主頁 - 集思錄
我的其他知乎問答:
每個月有5000元結餘,買基金定投好還是扔餘額寶? - 知乎 (本人目前得到收藏和贊同最多的問答,裡面涵蓋了定投的基本原理,貨幣基金在理財中的運用,理財前應該做的思想準備和行動準備、複利原理的介紹、小白投資者基金定投的選擇、股債動態再平衡策略的介紹等)
有5萬存款該如何理財? - 知乎
基金定投真的能賺到錢嗎? - 知乎
20萬作為退休金的投資本金,一筆投,買哪幾款基金好啊? - 知乎
想每月定投1000(投10~15年),求推薦一兩個指數基金? - 知乎
定投基金選擇求教!? - 知乎
隨著你的投資經驗的日益豐富和投資規模的不斷增加,你交易的頻率不斷降低是必然的。因為你知道,抓一條大魚的收益會遠遠高於抓幾十條小魚。能夠在證券市場生存的人都是聰明人,因此在多數情況下,股票的估值是合理的,由於買賣失衡造成股價的短期擾動,我們稱之為小魚,想利用這種短線波動賺取差價,你贏錢的概率跟拋硬幣賭正反面的概率差不多,加上缺乏經驗,沒有風控,手續費的磨損,你的虧損幾乎是肯定的。股市中的大魚有很多種,比較典型的有兩種:1,一隻股票的價格過去幾年一直都在某個價格比如10元附近波動,久而久之,我們就會理所當然的認為這隻股票就值10元,有一天,其基本面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未來幾年業績大幅增長,這隻股票隨後的股價大漲是定式。2,另一種大魚往往是行業的龍頭,有優秀的管理者和護城河,企業的利潤每年都在穩定增長,長期持有,複合收益率十分驚人。好股票,好價格才能算是大魚,大魚一定不會在市場關注的熱點中。如果股價已經充分反應了所有的利好,再好的股票也不算大魚。投資的主要任務就是找到這些大魚,在合適的時機重倉而且耐心持有。目前A股市場有三千多隻股票,同一時間能稱得上大魚的只有幾十隻,你要找到他們,難度可不是一般的大。你要儘可能多的了解不同行業的屬性,影響業績的重要因素,為此,你要付出極大的努力。以我的經驗,一年能夠找到一兩條大魚就相當不錯了,過多關注股票的短期波動,會讓你變得短視,你就無法發現大魚,發現了也拿不住,這就是我們交易頻率很低的原因。
長線投資的人應該更相信自己可以做成一件事情,跟創業沒啥區別,但只有少數人選擇這條路,大部分人選擇投機,不存在成功的長線的投機
在07、08之前,當時流行的觀點都是長線是金, 徐翔還不為大部分股民熟知, 叱吒風雲的趙老哥當時才幾十萬, 炒股養家還在為了養家痛苦的探索。
無論是身邊還是媒體上、論壇上, 沒有任何超短線成功的榜樣, 有的只是巴菲特的那句名言」如果你不打算持有一隻股票10年, 請不要持有它十分鐘「, 和林園長線從8000做到4億的神話, 為此我還專門買了《林園炒股秘籍》和巴菲特的《滾雪球》。
但是仔細觀察,每天3000多隻股票的波動,有的劇烈有的平緩。而波動劇烈的股票,一天20個點30個點都有可能(理論上的極限情況!),6、7個點也是稀鬆平常,我想會有人能夠抓住的。只是你覺得不是你而已,或者說你身邊的沒有這樣的人。
由此我的出一個結論:人的天性都是貪婪的,沒有人不想短時間暴富,否則他就不會來股市!來股市的人說白了都是想不勞而獲,賺輕鬆的錢!
但是隨著自己的經驗的增加,吃的虧多了,也就慢慢的不做短線了。能否成功不光看個人能天賦,也講究時間,08年趙老哥的那套打板是適合當時環境,甚至於領先當時環境的系統。而放到現在,遊資被各種打壓,趙老哥也頻頻吃面。
既然做短線做不了,又不想虧錢,或者說比較求穩(賭性小的人),那就拿長線。被套了不聞不問,反正有一天能漲回來,一年有個30個點他就很開心。
所以我覺得:做長線是被逼的!但凡他有能盈利的短線模式,他還會想當長期股東嗎?
…更多回答請看股事匯 - 知乎
…更多關於股票資訊熱點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股事匯app(gushihui-app)
我自己來答一個,不對的地方歡迎批評指教。
1、發掘值得投資的長線標的,有三個思路:
一、發掘有價值窪地的個股,個股不一定各方面亮眼,因為各方面亮眼的個股基本上都已被市場發現,並走出一波行情(如貴州茅台),而要去發掘被錯殺的個股,價值與價格不符,被低估了的個股;
二、發掘各方面都亮眼的股票,在分化行情中,這種各方面都亮眼的股票容易受資金追捧,高處不算高(如格力電器),所以近期有一九分化,但這個需要學會看莊家是否有出貨嫌疑。
三、發掘未來有前景的股票,現階段個股可能各方面基本算良好,但不算十分亮眼,但符合政策趨勢,受益行業景氣度提升,個股往後的業績可能有較大的提升,這種個股也可以做長線,相當於投資企業。
2、以上三個思路,分別是價差派、資金派、價值派,三者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在操作上有不同的注意地方:
一、價差派,被錯殺的個股的發掘,需要比較細緻和專業的研究,否則如何判斷是否被錯殺,很容易單憑主觀下定論。發掘個股後,由於這類被錯殺的個股,一般套牢盤較多,所以不容易立馬反彈,我們的建倉期也要適當拉長,分批建倉較為保險,而且是越跌越買,才能降低成本。優點:在研判準確的前提下,操作很簡單,越跌越買;缺點:不小心則容易犯主觀上的問題,如何判斷錯殺在於你知道它的價值。
二、資金派,就是追逐市場容易被資金追逐的股票,這類股票一般已經被研究得七七八八,各種亮眼的點都已經被機構研究通透,並為大眾熟知。對於這種股票的介入,更著重是對資金面的研判,個股能漲多少,基本是莊家決定的,因為籌碼大部分已在他們手上,莊家要出貨,我們就要跟隨獲利了結,作階段性止盈。優點:不容易犯主觀上的錯誤,因為這是被市場認可的個股;缺點:如何判斷頂部很關鍵,遇到主力出貨要止盈,止盈講求快也要講求准,但快和准本來就是一個兩難的問題
三、價值派,這個需要對個股有持續的跟蹤,企業運作的跟蹤、業績的跟蹤、關注點主要是公司自身的成長性,學會辨別偽成長。優點:眼光獨到的前提下,可以淘到一塊可以不斷可以成長的金,穿越牛熊;缺點:眼光需要非常獨到,基本功需要過硬才能真的淘到金。
3、做長線其實是一個自我肯定的過程,跟短線可以不斷試錯不一樣,它的對錯也許幾年後才能被試出來。又或許,幾年後試出來的對錯,其實跟你當初的買入邏輯並沒有什麼關係,畢竟股票的上漲最根本在於資金的推動,你又怎麼知道「資金們」是基於哪一點來推動呢?有時候甚至不需要過分依賴股票的的價格來否認或者肯定自己的價值判斷邏輯,你自己設定的買入和賣出目標價,不代表就是市場認可的目標價,因為股票本來就存在高估和低估,反正最後是資金實力大的那方說了算。所以平常心,賺自己能力範圍內的就好,不需要過分用別人的「價值觀」來否定自己的「價值觀」。
分析股票用的最多的就是價值投資和技術分析。
做股票要賺錢,一句話就明了了,價格低的時候買進,價格高的時候賣出,別無他法。
所以,無論價值投資還是技術分析,都是在闡明現在的價格買進,以後能不能用更高的價格賣出。
價值投資還是技術分析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預測後市。價值投資通過分析行業、未來前景、報表等等來預測後市會如何,技術分析通過各種指標形態來預測後市會如何。
預測後市靠不靠譜就決定了這兩種分析方法有沒有用。
比如投硬幣猜正反面的遊戲,在數學上是完全隨機的,無論你用何種高深的理論來預測都是徒勞。但是股票價格的漲跌不像投硬幣這麼簡單,統計一下正反面次數的分布情況就知道是不是隨機。
站在上帝的視角來看,所有交易者在下單的時候都有理由,只是這個理由千奇百怪。
有的人賣出的理由是已經達到我的預期收益了,而不同的人的預期收益又不同,有人賺3%就走,有人賺10%就走,更有人不翻倍不走。
有的人賣出的理由割肉走了,而不同的人割肉的預期有不一樣,虧3%就走,虧10%就走,等等
更有人賣出的理由無法琢磨,要交房租了取點錢出來,買房子交首付了取點錢,生病了要用錢取點錢,我感覺不會在漲了賣掉好了,這些理由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的。
同理,買入的理由也是千奇百怪,聽小道消息買的,發工資了就買了,朋友說能漲我就買了,我感覺能漲就買了,技術破位了買的,看新聞買的,還有就是隨便買的。
這就類似於打架都希望碰到明白人,明白人很難打起來,大家都知道打架的後果,即使打起來了也有底線不會往死里整。最怕碰到流氓小混混,一刀把你捅死的原因就是當時控制不住自己。
做股票也一樣,你從合理的各種角度分析這家公司到底值多少錢,可以中國廣大散戶不這麼想。欣泰電氣這種被打入冷宮的股票還有散戶追進。
以上,我以為,股市能不能預測已經不重要了,至少我們是預測不了的。
或許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理解一下,為什麼要去預測呢,不預測還可以跟隨不是嗎?——趨勢啊。
簡單來講,一隻股票如果從10元漲到20元,那它必然經歷過10元到20元之間的所有價位,意思是說從10元漲到11元,在漲到12元,接著13元,以此類推漲到20元;而不是從10元一下蹦到20元。而這個上漲的過程就是趨勢,這種趨勢是可以用眼睛直接看到的,都不需要思考。當發現這種趨勢的時候,及時入場就能獲利啊。
還有一種情況,一隻股從10元漲到13元,你看到上漲趨勢就入場,可以它從13元上漲不久就開始下跌怎麼辦,這種情況經常遇到。所以你在下單的時候要帶止損!15年的大牛市,即使你在5000點入場也不算太糟,因為最高點是5178,糟糕的是當市場掉頭直下的時候你沒有止損,到5000不賣,4800不賣,4500不賣,……可以說沒有什麼交易是比不帶止損更糟糕的,帶了止損最多損失這麼多錢,而不帶止損即是只有一次,也足夠你萬劫不復。
股息率、市盈率、市凈率、凈資產收益率是我關注的指標。
較高的股息率,股票就等於債券,能讓我對股價波動的關注減弱;
較低的市盈率,對應著較高股息率的可能性;
較低的市凈率,就是便宜買賣,畢竟資產比利潤要更直觀;
凈資產收益率,代表公司過去的盈利能力。
當然,成長性是最重要的,只是難以預測。
第一次持有超過一年的股票是海康威視,加過一次倉。別覺得一年的持有時間短,我相信,90%以上的人都做不到持有一支股票超過一年。
信仰,倒是談不到。只能說是一種信任吧——自己辦公樓以及周邊的安防監控設備都是海康的。
除了產品,對於一家企業,看的還是未來的賺錢能力。2000多億市值的公司,仍舊保持著20%的凈利潤增長率,讓我對於海康威視的賺錢能力充滿信心。
《價值是估值的前提》
最近在反省一個事情。
在方丈新書《您厲害,您賺得多》里讀到一段話——
優質的公司能夠以合適的價格甚至優惠的價格買入當然是最理想的,但這並不容易,所以只能靠運氣和耐心,比如,整個市場出現低估,或者個股出現「黑天鵝」事件。投資者可以祈求自己有好運氣能獲得這樣的機會,但也不能妄想自己永遠會有這樣的機會。
我錯過了不少牛股。
前陣子漲到700以上的貴州茅台,我曾經不到300就賣了。現在已經漲到400以上的騰訊控股,我一直在錯過,未來大概率仍將錯過。
茅台漲到什麼概念?大家打開交易軟體,滬深A股按總市值排序下。市場認為貴州茅台值7915億,比中石化價值還高400多億。相比之下興業銀行只值3710億,也就是說兩個興業銀行加起來,還得湊差不多500億才能換個貴州茅台。
騰訊漲到什麼概念?靜態市盈率86.1倍。當然如果看動態市盈率就低多了。然而市凈率呢,14.4倍。我現在已經不敢說這高估了(大概確實未必高估),但要說買入,還是望而卻步。行,你說現在這個估值各種合理,我聽得懂,然而三年前股價畢竟只有當前的1/3對吧?顯然過去是比如今更好的買入時機。
那我最近在反省的是什麼呢?是關於「估值」。
一、估值的重要性
估值不重要嗎?太重要了!甚至可以說,不做估值根本就沒法投資。
1、任何公司都是有特定價值的。儘管我們不見得能夠精準計算。但顯然任何股票的價格都不會漲到天上去。好公司不一定是好股票。
2、投資不能憑感覺行事。行為經濟學列舉出了各種非理性偏差。沒有估值這個「錨」,你將很容易迷失於市場情緒的汪洋大海,跌宕起伏,並且很容易做出各種不當決策。
方三文也有一段話這麼說的——
基於估值投資的人反而能成功「逃頂」和「抄底」因為頂部一定是股票太貴了,底部一定是股票太便宜了。一天到晚想著逃頂和抄底的人經常逃在山坡上、抄在山腰上。
我在《和圍棋一樣,投資不能憑感覺「隨手」》一文中也表達過我的觀點——
我不認為人類可以精確地給公司做估值,但我堅持認為每個投資人都應該給股票做估值。
二、估值的局限性
1、估值對市場的解釋能力並不強。股價的波動幅度太大,以至於估值層面很難解釋這個事情——莫非估值也是過一陣子就天翻地覆的?
貴州茅台三年前的價格還不到現在的兩成,但都是A股市場公開交易的,流動性很好,期間也沒什麼資產重組。難道說,茅台當前的價值是三年前的5倍嗎?也許你會想,三年前那是太低估了,但仍解釋不通為何當時可以那麼低、為何現在可以這麼高,同樣也無法說明接下去會不會再次那麼低,以及到底能到多高。
2、所謂「基本面」是根本無法研究清楚的。任何人都沒那個能力,包括上市公司的老闆自己都不行。具體原因我在《投資十年多,其實我還是不大懂股票》論述過。既然你對基本面都只能有個模糊的認識,那麼基於之上的估值又能有多少可信度呢?
3、估值的方法本身也是眾所紛紜。PB、PE、PEG還有PS,以及傳說中最合理的現金流貼現,實際上統統靠不住。不信大家可以去對比看看各大研究機構在熊市時和牛市時分別做的研究報告,隨便改幾個參數,估出來的結果可以差好幾倍。「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估值大概也是。
總的來講,估值這個工具最核心的局限在於:你認為低估的也許只是你認為,別人對基本面的判斷、對估值的工具可能和你決然不同;而低估的股票完全可能變得更低估,同理高估的也會變得更高估,對此你無能為力。
三、價值是估值的前提
最近在反省的事情是,也許我之前過於看重估值這個工具,反而有所忽略了企業自身內涵價值了。
價值投資,首先投資的東西要有價值。誠然,我們大可以說「一切事物都有其價值」。但這麼說就太廣義了。狹義地說,顯然有的企業比另一些企業更有價值。那麼何為企業的價值?
價值首先來自企業經營增值。不增值的資產,即便打折出售,也不見得是筆好交易。而快速增值的資產,適當溢價購入,也許還能賺得盆滿缽滿。
我們舉個栗子:
A企業每年營收和凈利潤均增長30%,當前市盈率40倍。5年以後的增速回落到25%,所以屆時市盈率假設下降到25倍。
B企業每年營收和凈利潤均增長5%,當前市盈率5倍。5年後增速依然保持5%。屆時市盈率合理回歸到8倍。問:A和B的估值孰高孰低?投資A和B的收益各是多少?
直覺上A的估值是略高的,而B的估值是偏低的。實際上,以5年為期,投資B的收益率是+104%,而投資A的收益率是+132%還更高。
假如二者都是適中的估值呢?比如,我們把這個例子中A和B的PEG都調到1試試——
A企業每年營收和凈利潤均增長30%,當前市盈率30倍,PEG=1。5年以後的增速回落到25%,屆時市盈率下降到25倍,PEG=1。
B企業每年營收和凈利潤均增長5%,當前市盈率5倍,PEG=1。5年後增速依然保持5%,屆時市盈率依然5倍,PEG=1。問:A和B的估值孰高孰低?投資A和B的收益各是多少?
PEG都是1,按說估值水平是差不多的(大致)。但投資收益率就大相徑庭了。同樣以5年為期,投資B的話收益率是+28%,投資A的收益率是驚人的+209%。
當然上面都是理想中的案例。你可以認為A會突然遇到天花板,甚至出現負增長;而B可能進入景氣周期,業績突然暴漲。這時候,就會遇到傳說中的「戴維斯雙殺」或者「戴維斯雙擊」。
但不管怎麼說,我們可以看出:就投資而言,業績成長的速度和確定性,似乎比估值來得更為重要。
巴菲特最早學的是格雷厄姆,對公司本身質地如何並不太以為意,只關注是否夠便宜(說白了就是更關注估值),喜歡買低於賬麵價值的上市公司。這階段投資成績也很普通,甚至買伯克夏爾哈撒韋這家日後成為傳奇的公司,在當時也是一個失敗的案例。
後來巴老學費雪,投資風格發生了轉變,更加看重成長性(說白了就是更關注企業經營價值),頓時豁然開朗,至今成為傳奇。
正如開頭引用的方丈語錄中所說的道理,估值和折價實際上是安全邊際,是投資的附加條件,可遇,卻不一定可求。
並且,假如資產增值跑不贏通脹,甚至經營不善貶值,那麼,時間很可能會消磨掉估值優勢,也就是削減掉你的安全邊際。
相反,選擇投資一家好公司,也就是選擇了和時間做朋友。對好公司而言,時間可能增加安全邊際。
實際上,好公司本身就是最好的安全邊際。估值回升的確定性,也許不如企業成長的確定性。畢竟,如前面說的,低估的可能更低估,是吧?
這近十年來銀行股遇到的窘境,其實很可能就是類似的情況。看著便宜,但是業績並不咋地啊,增長的陰雲籠罩在那裡……當然有些個銀行還是有業績基礎的,所以長期下來股價仍有漲,只是確實空間有限——畢竟估值至今沒提升。
換個角度說:賺估值差的錢,空間是有限的;賺企業成長的錢,空間則廣闊得多。你指望著估值從10倍市盈率到15倍,賺個50%,可能不如好公司像騰訊那樣業績直接就增長了50%以上。更何況,就是要企業成長,估值才可能高;老是盯著那些低估值,真的未必就明智。
當然了,也不要太輕易就認定「好公司」。做企業沒那麼容易的。哪怕強如茅台、騰訊,也不會有100%的確定性。像當時微信誕生在騰訊,有一定的必然性,但也排除不了一定的或然性。萬一微信成在另一家公司,那騰訊很可能成為柯達、諾基亞那般另一個經典的負面案例。
而且好公司也仍然要看價格。如果透支個五年、十年業績的,就真不用再提還有什麼投資價值了。
估值也許決定你的速度,但價值才是你投資的方向。牢記「價值是估值的前提」,我們才不會在投資的道路上走偏。
我的選股邏輯是看六大方面:1、基本面:毛利率、凈利率、ROE 、資產負債率、現金流、存貨、應收款、流通股發行、分紅/息率 2、持續增長:營業額凈利潤、毛利率3、成長性 :好行業—商業模式、核心競爭力周期、周期 ;好公司——有目標、有行動 4、團隊:願景規劃、認真、坦誠 專家/匠心 邊緣投資較少 持股較多 5、能力圈:看得懂、有觸覺直接驗證 能力獨立思考、耐心 獨立調研 6、時機 :周期 、大市估值、企業估值、大股東增持或回購、業績突飛猛進、灰天鵝/黑天鵝,分析師水平、經驗與責任心、預測=占卜、降低評級的信號
以生意(businesslike)視角進行的投資是最聰明的投資。
http://www.zhongba01.com
價值投資也分二類,格雷厄姆和施洛斯一系,另一個就是巴菲特一系。價值投資主要是和市場先生較量,求的是低損失下的高概率盈利。股票並不容易。
信仰?恕我直言,這個想法可能會害死你,最可笑的一個錯誤就是抱著虧損的股票不放手。
理念就是現金流折現。然後估未來現金流,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框架一套。有機會接觸下管理層,然後看看未來核心人員和資源是否穩定啥的。
賬戶這邊看看資金分配,流行性是否充分,總體風險如何啥的。
價投的獲利邏輯就是標的外來現金流預期。理念就是找估計外來現金流好的。至於怎麼估現金流,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資本市場,不是看誰一時風光,是看誰活的久。慫能長命。
推薦閱讀:
※泡沫的本質是什麼?
※如何看待 2015 年 6 月 29 日股票大跌?尤其是央行雙降後依然大跌?
※馬雲作為中國首富,他的錢是通過消費花出去,還是存銀行對社會的貢獻更大?
※全職交易要做哪些準備?
※做交易的人是不是都是很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