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戰艦的防空布局為何如此的集中?

如圖所示,如此緊湊集中,雖說大部分防空炮有防護裝甲,但大部分都是只有區區幾毫米,只能防防彈片之類的吧。

幾乎可以說是一顆(千磅)航彈就能報銷一側的所有防空火力,這種防空布局實在是太失敗了。

.50彈雨風暴和狂轟濫炸中的堅挺的大和防空陣地

鐵皮包的裝甲底座

裸奔外露的八九式高炮台(難以想像炮組如何在各種爆震和彈片橫飛中淡定的操縱如此大型精密的火炮)

96式25mm三聯裝機炮(七八個人的炮組挨不過一梭.50的直掃)

4-23補充——————————————————

其實這個問題很久以前就想問了。因為百度總是搜不到答案。相信本題主這個問題問得相當犀利(捂臉)問出了很多人多年的糾結。畢竟潛移默化中大家認為號稱世界歷史最大的戰艦就應該是理所應當完美無瑕的,而再剛強的外表總隱藏著致命的軟肋。八九水炮和九六神炮再這之中久遠以來就一直是大家吐槽的對象,且一直以來IJN奉行的是數量不足質量彌補,而在防空方面反而卻是拙劣的質量不足數量彌補方針。面對這麼多終戰時強加拼湊適配的防空炮,IJN是否科學妥善安置物盡其用呢,還是無腦堆放,發揮恢宏壯烈的炮海戰術神風敢死(作死)精神呢,這些都是值得理性深思探討的問題!

所以大家不應該選擇性的忽略了某些負面本質的問題或是一味地吐槽(自打臉)也不應該對壓碼頭的關注焦點總在它引以為傲的460大根上,而很少對壓碼頭的附屬周邊武備設施觀察研究細緻入微。但意外的是,這次能很榮幸得到這麼多軍迷界和二次元界的大神甚至是挨踢工程師的專業乾貨。我會邀請更多艦舶設計專業的大佬,一起完善這個問題的。大家儘管暢所欲言吧!


恕我直言,大家都這樣,別看美帝放的散一點,敢往前放的基本都是單裝20厄利孔還不帶防護

這裡註明一下,露天炮手就是炮灰,別說1000lb,上.50舔甲板都能打死一排。

厄利孔沒有四聯裝,四聯裝穩穩的博福斯。同理博福斯沒有單裝,單個的基本都是厄利孔了。

看看有幾個博福斯遠離舷側中段?

中間那兩個在三號炮塔側面的也算上,一共6座24門。炮塔頂部也加進去就是8座32門。

然後中部建築物上一共有十座40門。

mk12和八九式一樣全在舷側。

鑒於mk12炮塔厚一點,也許一顆50番不能完全清場。但是露天人員……

所以說如果只有蝗國這麼做,你可以覺得這是傻(友善度)。但是大家如果都是傻(友善度),那就叫歷史局限性。

具體原因比較複雜,跟高炮火控,對空射擊要求和敵機攻擊模式有關,查完資料填坑。

—————————分割線——————————

這是美帝的5""L38,如果不希望一顆運氣比較好的460或者50番砸進高炮彈藥庫導致所有高炮全滅,或者引發主炮彈藥庫殉爆拿個一發入魂的成就,那就得把upper handling room以下的部分全部由裝甲保護起來。

如果你大量安裝在前後……那就意味著你要為其獨立設置裝甲來保護彈藥庫(直接延長裝甲帶信不信艦政本部和軍令部的人一起砍死你)

而安裝在側面……

手頭缺圖,拿大和湊湊數。

機關科倉庫對應的那個位置是可以布置副炮彈藥庫的(155拆了,彈藥庫的位置可不會變)

裝甲盒那麼大,不放白不放。

黑還黑不到點子上,naive!

蝗國菜在八九式不帶供彈系統,需要人去提彈井搬過來……

然而並不只有這些原因,翻資料中……

—————————第二分割線——————————

窮鬼蝗國從法國佬那山寨的一戰防空瞄準具,就這樣還得2座96共用一個。

左側炮管根部那玩意。(這玩意只能應對600km/h以下的目標,連蝗國自己幾個飛的快的都打不了)

如果要物盡其用,那麼蝗國只好兩個一組放96神炮了。

當然蝗國為什麼前後不放不好解釋,大概是不打算靠96抵禦俯衝轟炸?

美帝相對放的散,歸根結底,美帝有錢。

這是mk14,厄利孔人手一個。

魔改強化版mk14——mk51,博福斯不是人手一個但是帶遙控,功能也比蝗國copy的九五式高射射擊裝置強的多了(其實九五式也可以連接動力遙控但是產能跟不上……歸根結底還是蝗國窮)

也許還沒有完?我看看能不能找到跟艦載機攻擊方式的資料……畢竟蝗國那擺法看起來是針對魚雷機啊……


1、大和號的副炮不適合對空射擊(155毫米,射速只有5-7發/分)

2、防空炮是八九式40倍徑127毫米炮24門,理論射速17發/分,(相對於美軍的38倍徑127毫米炮理論射速是22發/分),彈速是720米/秒(相對於美軍792米/秒),因為沒有VT引信所以效率並不高(1942年使用VT信引的克里夫蘭號在測試中10發VT炮彈即擊落一架魚雷機,效率差距差不多接近一倍),而且日本沒有適合對抗高速飛機的防空射擊指揮儀

3、日本海軍缺乏一種中口徑火炮可以用來填補127毫米到25毫米之間的空隙

4、25毫米炮的缺陷就更明顯了,摘抄一段:

根據US Naval Technical Mission to Japan report O-47(N)-2中的說法,日本人在本炮上發現了以下的不足,排序按重要性遞減:

a. 不論是手動的還是動力驅動的多聯裝炮座的旋迴和俯仰速度都不夠快。

b.火炮瞄準裝置不足以對抗高速戰機。

c.火炮震動過大,使得追隨目標十分困難。

d.彈藥儲備裝置並不合適,導致停火併極大的減少了火炮的工作時間。

e.炮口暴風對炮手和火炮裝置都有影響。

注5:顯然,由於日本根本沒研發過特別的裝填裝置,所有的彈藥裝填都要全手動完成。


除了美國那種不顧炮口暴風的,哪個國家不是集中布置在舷側中段?

4-22更新――――――――――――――――

關於大和終戰時的防空布局,我來貼張圖。

這時1945年4月7日的大和,ten-go應該指的是天一號(ten ichi gou),也就是著名的千里送人頭一役。

從AB炮塔之間的側舷開始,到艦尾的彈射器處,皆有臨時安裝的九六神炮,分散布局在此。

再拖來一隻武藏。

1944年終戰時的武藏,臨時安上去的九六恐怕比大和還要多,只是沒有防護擋板,連姐姐的沙袋都沒有,沒船權啊沒船權。


火控不好數量湊,美帝的好但是也就那樣,不上VT是1%,上VT翻倍,可是VT就5w來著,不夠用,可以無視。ijn的更是無慘,不靠數量靠什麼?

既然要堆數量,你能往哪裡堆?頭細,尾巴要扔水偵你還要布置彈藥庫,考慮持續射擊,只能往中間堆。

BB說穿了,就是那幾根大管子,為了讓他們射得准,火控升級換代或者違章建築還要電渣重熔一系列技術更新;為了讓他們射的久,披上重甲;防空也是為了讓他們射的更久,所以堆在一起,給他們射擊空間,保護指揮他們開火的人,至於防空炮組,就只能玩命了。

就像樓上說的,美帝除了127,其餘的要麼裸奔要麼一塊小炮盾擋破片;只是他們的bb有cv的直掩機,不像ijn的要自己扛把子直面飛機,南胖子打了26架飛機直接封神,你說防空炮算什麼,只能看看的玩意還想有人權?


我認為是重點防護概念把AA犧牲了。然而這個犧牲有點不合時宜。壓碼頭的建造,主要是為了實現漸減作戰方略下的 艦隊決戰,所以連航速都犧牲了。重點防護概念下保護了主炮,彈藥庫等核心位置之後,其他部位就比較渣了。但是到了太平洋戰爭時代,航媽看穿一切,AA從BB的配角變成主角,所以壓碼頭就杯具了。

然後就是分布位置,明顯是為了保護比較重要的位置而設計的,尤其是指揮人員所在的艦橋。可能的考慮是只要艦橋上的人不死就行,而主炮和鐵褲衩不會出問題。所以歸根到底,AA的分布還是以保證主炮射擊安全考慮。


推薦閱讀:

為什麼二戰後歐洲都去殖民了,只有葡萄牙還保留著一堆殖民地?
二戰時為什麼德國沒有攻入英國本土?
諾門坎戰役當時日本是怎麼個慘狀?

TAG:軍事 | 武器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軍艦 | 戰列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