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手怎麼感知車輛的操控性?

對車輛的操控性,作為一個普通人來說,對好的操控我只能說出覺得車身硬邦、剛性好,入彎出彎的信心足,多的一句也說不出來。希望行家們能幫我介紹一下怎樣感知,體會,充分應用一輛車的操控性,有點細節最好。這樣以後我也可以多加留心。

我把自己開過的一些車排個次序,如果能從裡面挑幾款點評,就最好不過了。這樣我能有點感性認識。

優:911 turbo ,corvett c7 stingray hard top,cayman s

良:x3 (FR),mini cooper,A3,benz slk 55AMG,panamara.

中:Q5,CLA,捷達,CRV,別克君威,福克斯三廂。

差:rav4,林蔭大道,lincoln towncar,chevy impala.


先簡易地說說關於汽車【操控】都有哪些方面的【感受】是我們需要注意:

1、方向盤 —— 固定虛位、圓盤大小、握把手感、滿打圈數、助力力度、回正力度;

2、懸掛 —— 急加速與急剎車時車身姿態的穩定性,高速時固有行駛軌跡的穩定性,變道時車身姿態的改變與恢復速度,側傾與極限的線性相關關係;

3、動力 —— 發動機輸出跟隨油門變化的響應速度,傳動系統對動力傳遞的緊密程度。

細一點說:

1.1、虛位一般都懂了,在一定範圍內你的方向盤對車輪不造成轉動影響,這樣會大幅影響精細操控的要求,當然這樣也可以輕微提高舒適性。虛位的影響效果在直線和變道時最為明顯,對不變道的彎道反而影響不算非常大。

1.2、方向盤盤徑大小是否合適其實每個個人感受習慣,但是在操控的範疇里大的盤徑在操作時手臂擺幅會更大,從力矩的角度也會使方向稍微變輕,降低駕駛員接收到的輪胎與路面反饋力信息。

1.3、對於方向盤握把有粗細軟硬之分,主要是由材質決定,較細較硬的方向盤握起來缺乏韌性,增加手部的衝擊和疲勞不適合激烈駕駛。過粗(特別是很多人喜歡加方向盤套後)也會導致不能完全緊握方向盤(半扶著),降低安全與操控性。

1.4、圈數是指從某一端完全轉到另一端的圈數,一般都在2-4圈之內,主要集中在3-3.5圈的範圍。較少圈數的(2-2.5圈)在同樣的轉向角度時手臂的動作的幅度更小速度更快,大幅降低需要交換手的情況,對於操控有著直接的非性能層面的影響。

1.5、轉向助力力度表現出來的結果就是俗稱的方向盤輕還是重。過輕的方向盤大家都了解很難跟操控好掛上鉤。但除此之外,一些設定不佳隨速助力甚至會大幅降低高速行駛時的操控性,因為不穩定且不線性(速度在不斷變化)的轉向力度會大大影響操作效果的一致性。恰好不要掩蓋了地面對輪胎的反作用力才是極佳的。

1.6、回正力度和轉向助力並不一樣(回正由前輪束角影響,助力則是由液壓或電子機構),回正力度不宜過大。適中、線性、穩定的回正速度對於反饋與操控的精準性有著一定影響。

2.1、急加速與急剎車是考驗懸掛的重要時刻,對加速抬頭和剎車點頭的抑制只是基本的表象。特別是急剎(例如:150→100,80→20)時車輛姿態保持穩定,路線與預期不偏移是相當關鍵的,懸掛調校不佳的車往往不一定做的到(實際軌跡會向某一方向偏移或左右晃動),對操控及安全性還有駕駛樂趣都是至關重要。

2.2、高速時的固有穩定性就是指俗稱的發飄,不同的車會在不同的速度上出現這種情況,由懸掛類型與調校決定。大多數普通車在140+開始出現明顯的發飄,少數調校更差的在80+就開始。現象就是你的方向盤並沒有不良的動作,但是車輪、車輛明顯與車道左右標識線在不斷的離遠和接近,而你需要一直在左右晃動方向盤以修正。真運動車型以及跑車都不會存在這個問題(即使200+)。要注意的是,這一方面往往由車型定位、當地路況、法規(限速值)、市場需求等人為因素干決定車廠的最終調校設定,不能僅依此去判斷車廠的造車水平高低。

2.3、變道(不等同於那種短距離繞樁),特別是高速(120+)快速變道及閃避,是考驗整車綜合操控性的重中之重。也不等同於直線的高速穩定性,車身自重、懸掛調校、車身比例、重心位置等對變道表現的影響非常巨大。操控較佳的車型在同等情況下表現出的是快速的變換與恢復,而較差者會出現恢復遲緩的問題,影響下一個連續動作(側傾後回正較慢)。

2.4、首先側傾大小不完全相關於極限大小,不一定側傾較大的車極限一定小,反之亦然。但是側傾會給駕駛者帶來車輛姿態的信息,側傾感受與車輛極限存在較好的線性關係對於一輛車是否易於操控有著很大的關係。

3.1、發動機響應速度快固然是大家都知道好的,但往往被誤以為就是一踩就有就是厲害,其實不然。能夠快速的跟隨油門變化而變化才是操控層面對動力的極大要求,在彎道和急加速時,往往需要對動力的斟酌拿捏,多了要減一點,少了要立刻補充,不是光一個大字頂一切。如果在這個問題上表現不好的車輛,就會出現彎中和急加速的車身姿態都不穩定。日常駕駛也同樣需要這方面的操控,對於油門跟隨性較差的引擎輸出,必定在操控性和舒適性上都會不盡人意。

3.2、傳動系統同樣需要有良好的響應,最終產生作用的是車輪,而連接發動機與車輪的就是傳動系統。如果傳遞不到位、拖沓、滯後,都會導致前端操作的一紙空談,甚至增加不必要的麻煩。不過,完全硬朗的連接質感雖然代表著強大的性能,但不一定是最完美的操控。特別是在極限邊緣遊走時,一個震動或衝擊都有可能暫時性地突破極限,造成操作上的難度。能夠有一點點的寬容度,很好地化解這些力量間的雜質才是更好的。

這裡講的都是撇開技術或機械問題,盡量從直觀感性通俗的角度便於大家理解~

如果覺得有所幫助可以點贊或關注喲~~ 謝謝。

————————————————

前面是故意拋開具體車型來談,希望能夠更廣泛的活用與各種車型的感受。如果具體講講例子,就選你列表裡的MiniA3吧(當然,這只是按我的評判標準),他們兩個其實操控不算是非常好,但是特性方向卻不盡相同。

Mini就屬於方向盤握感、回饋都比較差的。由於軸距太短且懸掛很硬,對於路面顛簸基本沒有過濾,看似硬朗其實是懸掛給到輪胎的貼合性很差,在某些地面顛簸的情況下甚至存在離地的情況,大幅降低行駛穩定性,更不要說抓地力了。其動力響應跟隨性也不是非常好,加之輪徑較小,最終速度並不會很高。很多人感覺操控還是不錯的,只是因為大部分就在80-120左右徘徊,特別是感覺低速市區穿插輕鬆,但這根本與真正的操控無關。

A3就是屬於動力敗給了酥軟懸掛的,其他方面都還好,但是高速直線+中速變道就全都漏了(這裡說的「高速」是超過一般國內高速公路限速值的),不過這也不怪廠家,只是根據國內路況調校的。其實很多車都存在這樣的情況,因為限速值就在那裡,所以操控就標定在這個範圍左右,剩下的留給盡量多的舒適性(但這裡要強調舒適與操控並不完全矛盾與對立),這種調校的貼合性其實很好,但是支撐性會下降,導致受力過大時行駛軌跡有所偏移。

Cayman也順帶提一下吧(也來一點正面例子 ^_^),除了非選裝方向盤材質有點硬不算太完美之外,其他的行駛操控質感都非常的到位,特別是動力響應(當然這裡說的是PDK),從油門→發動機→變速箱→車輪→地面都是極為乾脆、貼合。如果是帶可變懸掛系統的話更是對各種路況遊刃有餘。


首先謝邀,從題主的經歷來看,應該是比我們更加專業的用車人士。

我開過的汽車很少,我是摩托車車手,對摩托車比較了解。

騎過的車有KTM-RC390 川崎Z800 川崎小忍者 寶馬咖啡拿鐵 寶馬水鳥 本田金翼 摩托古茲V7 GSX-250R CBR300R 還有一些國產車如新感覺300 颶風302 藍寶龍300。

我大概從摩托車的角度來分析車輛操控性然後與汽車對比,拙見請輕噴:

首先要說的就是汽車與摩托車的操控性側重點是不同的。
1.聲音:有些人可能會說聲音並不算操作,其實聲音也算,動聽悅耳的聲浪會不知不覺讓你感受到力量的。摩托車的聲音普遍大,對於摩托車來說,聲音占很大部分,相信誰也不會拒絕一個集中低沉渾厚的聲浪的。汽車由於排氣管的長度比較長,在加上國家聲噪管控嚴格,因此出廠汽車靜心做的很到位,但是如果你是8缸,V12,那麼多好的靜音效果也掩蓋不住你發動機內心的暴躁。狂暴的聲浪才有速度與激情。
2坐姿:我是跑車忠實粉絲,比較注重戰鬥的坐姿,對於摩托車來說就是流線要好,身體要前傾,車把要低,車座要高,形成完美的流線減少風阻。但是對於汽車來說坐姿可以自我調節,相對舒適,好的坐姿才能進行完美操控,汽車坐姿一定要遠近適中,確保油門踩到底你得腳也能夠著。

3震動:發動機的震動也是車輛操控的最核心標準,摩托車的缸數相對少,因此震動也隨之增大,汽車更注重舒適性,震動幾乎感覺不到,但是高轉數的情況下即便是四缸車也是有明顯震動的,要想避免震動我們需要好的懸掛。當然震動也表現在過爛路時候的顛簸,好的輪胎和減震就是減震的核心部件。
4離合:踩離合的結合點位置要合理,長短行程要適中,離合好,換擋才會如絲般順滑。這點摩托車上更加明顯,換擋的形成太小,不容找到空檔。
5重心:重心一般多用於摩托車壓彎,但在汽車上我們也需要注意重心,大部分車是前置發動機,但是也有很多是後置,中置發動機,這個時候我們應該了解發動機位置,了解車的核心重量在哪,這樣在離心運用的時候要自己掌握一個度,避免意外。比如高速轉彎。

6方向:方向基本沒什麼可說的,有的車帶轉向助力,有的不帶,無非就是用力大小的問題。轉向助理好的車用一個手指頭就能轉動方向盤,無轉向助力就需要兩隻手了。

7動力:發動機分類比較多,有些是高轉數發動機,有些是低轉數發動機。大部分跑車屬於高轉數發動機,也許到了6000轉以後才是發動機的最大動力輸出,會有明顯的推背感,對於汽車來說每一檔響應時間是不同的,如果你起步油門踩到底,只會聽到咆哮聲,但車速並不快,尤其是自動檔汽車,因為自動換擋需要時間,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反映慢,響應慢。同樣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跑車還是用手動檔,因為手動換擋往往比自動換擋更迅速。

8懸掛和制動不好說,這些摩托車與汽車差距比較大。最後總結就是感受一輛車的操控,我們最直觀的就是整體的響應時間與你自身身體響應是否想匹配。


謝邀。

車手如何感知,這種主觀性很強的問題真是不好回答。

推薦一本書,可能會有助於解答題主的疑問。


謝邀。車輛的操控性,其實從駕駛者的屁股一沾到座椅就已經開始感知了。有的車,譬如著名的Lamborghini,尤其是早期的車款,座椅一般硬得髮指,激烈駕駛一會兒後一定會腰疼;有的車,譬如林肯大陸,坐上去之後彷彿自己陷進了沙發里,只想安逸地享受駕駛,根本沒有開快車的慾望。 操控,個人認為,就是車子聽自己話的程度有多少,能不能按照駕駛者的意志去及時反饋,去反應。一輛車,如果車手開著心裡都沒有底,那麼這輛車的操控性就很差。

《頭文字》D電影里周杰倫飾演的拓海評價阿樹的AE85:「阿木,你的車怎麼怪怪的,一入彎,剎車好像沒有反應,輪胎好像要飛出去,一出彎就好像要翻車一樣……」

基本上說出了操控性的真諦。剎車是不是靈敏,是踩下去像軟腳蝦還是撞牆式剎停。高速過彎時車身是轉向不足還是轉向過度,出彎再加速的動力響應是不是迅速……等等等等。 車手感知車輛的操控性,不僅來自於雙手握著的方向盤(虛位、轉向圈數、力回饋輕重),也來自於從底盤反饋回來的車身動態(懸掛在高速過彎時對車身的支撐、前輪的指向性、後輪的循跡性等等)。總之,人車合一不是一句空話,能讓車子最大限度地聽自己的話,就是一名好車手


我的觀點:車輛操控只是存在易上手和難上手的區別,真正的操控在於駕駛者,引用唐老大的台詞:You know it doesn』t matter what』s under the hood, the only thing that matters is who』s behind the wheel。


以我個人感受,能說911是操控好的車,絕對老司機。就好像正常人都會覺的奧迪a4不比寶馬m3難開一樣。


感知車輛動態最重要的兩個部位就是屁股和後腦勺,賽車也要把人綁在合適寬度的座位上幾乎不能動的原因除了安全考慮也是最直接的傳遞幾乎沒有過濾的震動,來自車的各個部位,這些都是車子傳遞的信息,也能告訴你四顆輪胎的精確位置。簡單的說橫向的擺動和眼睛所看到的畫面來決定你下一步的動作,這裡考慮到身體的平衡能力和手腳協調性、反應能力來決定你做的漂不漂亮,(前提是你擁有大量理論知識),上一台車後開起來擺擺方向盤其實就可以知道重心分配和極限高不高,這個很難去講但需要時間去理解,只有推過極限才能知道極限在哪裡,一切的感知都是來自身體結合視覺,多開不一樣的車也會有幫助增加車感


建議觀看38號車評中心


首先謝謝受邀,對於汽車的駕駛的技術這塊你比咱專業,熟練,但是個人對車的愛好很是很大,因為從事的職業也是與車相關的,是專業設計定製賽車服的,品牌將相侯,圈內也得到朋友們的認可,是車讓大家相識,相知


謝謝蛋糕的邀請。基本上高贊回答都完美解釋了如何體會操控感這種虛的不能再虛的感官體會。不過還是想說兩點。

1.操控性是一種綜合全身感官的體驗的出來的綜合感受,要有不同的情況還有長時間駕駛才能真的體會到。比如說乾地還有雨天,不同的彎角,還有出現失誤和意外或者救車等等不同情況下的體會。

2.對於不同設計的車要有對應的路面來進行駕駛體驗。比如說你買了Koenigsegg Agera R然後想去體驗操控性,那麼你就要根據它的賣點(加速度和彎道操控性)去賽道開。因為車子都是根據特定目的去設計的。不可以說讓短跑運動員去比跳高,所以在體會一輛車的操控也要帶著特定的目的。

*千萬不要在城市道路上飆車,那是傻逼不是帥氣,更不能體驗操控。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人喜好,所以對好壞的評價也有不同。


首先謝邀,第一次受邀還有點小激動呢^_^

扯多了,我開過的車不多,尤其是好車,所以可能說的膚淺,歡迎交流。操控感我個人覺得是對車子掌握的一種感覺,感覺對把握車子有信心,以前開過寶馬新x1,開的很安心,轉向動力剎車都感覺盡在掌控,發動機聲音也很好。昨天受朋友邀約去看了飛度,試駕了一把,感覺速度上來發動機聲音很大,而且轉向車感覺有點飄,剎車前半程力度不夠,再踩也能剎住,說不出有什麼毛病,但是開起來不爽,總之體驗不好,感覺車子隨時可能失控。

這就是我認為的操控感,新手大家輕拍哈


謝邀!車輛的操控可以細分為很多細節,我只能講點皮毛,但是自己並不能做到真正的體會,有些細節主觀感受是需要專業車手才能感覺出來,這們學問不僅要靠經驗,也有天賦的因素,有些人對車的感知能力就是很敏感很強。下面簡單說說我所了解的:車輛操控可以是轉向的感知,比如轉向不足,轉向過度,還有線性感,中立感,靈敏度,高速穩定性,抓地性,彎道穩定性,直線穩定性,回正效果等等


謝邀,但是,

我並沒有開過很多車啊。

開車的同時感受操控性的話也就是偶爾去開的卡丁車了吧。

而且還是四沖。

而且還是室內。

其他人都回答的很理性,我就回答的感性一些。個人認為操控性好就是車能夠在不過度感知和控制(並不是不去感知和修正)的情況下在彎中保持一個較穩定的過彎姿態和側滑角。

學識疏淺,經驗不足,望指正補充。


一、方向:1.大小。2.助力。3.指向性。4.圈數。

二、動力:1.油門線性度。1.油門靈敏度。2.加速度。(單就操控性而言,急速影響不大)

三、傳動(自動檔):1.降檔速度。2.換檔頓挫。3.換檔聰明度。

四、制動:1.剎車靈敏度。2.制動持續性。3.制動效率。

五、懸掛:1.軟硬度。2.支撐性。3.回彈速度。


首先感知台這的操控性,得要先去適應這台車,比如油門力度,離合結合點,方向盤歸位助力系統,剎車力度,等 那我個人而言 ,第一次開起亞K3, 我用了3km的駕駛里程去適應,基本上車的長度,寬度,都有了一定的記憶。 總而言之,多去開,就能更快的適應,而適應的快慢是應人而異的。


我感覺智商夠用的應該能明白40萬車車隨便超,應該是在非激烈駕駛,正常馬路上,你想超車時候,非跟我強調說倆人飆車時候,那就是奇瑞QQ,人家開到極限你也不能隨便超啊?這特么還用說么?思域是F1還是火箭咋的?

說回到正常行駛的馬路,奔騰B70,價位跟思域差不多,車沉,超40萬內的車就比較困難,起車就慢,但是你說40萬以上的車,奧迪A7 ,瑪莎拉蒂,法拉利,上了40萬的車,人家前程加速不慢,你想超很費勁。40萬也就是個虛數,我還得把具體多錢得車型寫答案上唄?我還得把能輕鬆超,能費勁超的車寫答案上唄?

更新-------------

沒有豪車,只有 一台思域,開過幾輛朋友的車,總的來說車駕駛感受要分為是激烈駕駛還是正常路面駕駛,這完全兩碼事,如果說激烈駕駛,那對車的體驗就是你說的,出彎,起步,入彎,加速感,但是平時開路面這些你根本用不到,或者說你不該用,因為每一項,都是增加危險係數,出彎一個大腳油,裝了一個過馬路買菜阿姨,起步一個加速,懟了前面大卡車車屁股,入彎一個急剎,後面車追尾,你說這駕駛感受是啥?

但是家用車的感受一般集中在, 1 減震偏軟還是偏硬,加速時候上勁兒快不快,比如我思域就是前程快,不到20萬的車,40萬以內任何車,隨便超,後程不行,畢竟是1.5T 的。

2 再就是舵輕重,CRV 的舵就比我的思域十輕好多好多好多。

3 就是剎車軟硬,比如我的車就是踩就很明顯,CRV 就是踩深了踩明顯。

所以同價位,沒有絕對操控性好的車,只有適合不適合。

每台車你開時間長了都會漸漸跟車主一個脾氣。


推薦閱讀:

迪拜的 5000 馬力神車 Devel Sixteen 真的可能么?
渦輪和自吸的汽車,在直線急加速時的操作方法?
為什麼即使是5速手動變速箱,dog leg也較少被採用?
保時捷為什麼會選擇後置引擎?
喜歡汽車,喜歡開車的感覺,適合從事什麼職業呢?

TAG:汽車 | 寶馬BMW | 賽車 | 奧迪AUDI | 駕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