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旗下的松果SoC未來如何與其他SoC廠商競爭?


第一個答案已經說出了很重要的詞,積累。沒錯,集成SoC也是需要積累的。另一方面,集成SoC也是完全可以實現彎道超車的,一點問題都沒有,只要工程團隊穩定就行。當然,基帶和wifi除外。對於基帶來說,2/3/4G每一代都需要幾次流片,很多次場測,沒個三年估計做不穩定。松果有聯芯的基礎是個很大的優勢,不然買了別人的設計都是搞不定的。

不過,做到工程團隊穩定可不簡單,看展訊最近兩年的人才流失就知道。

除此之外,松果還需要清晰的定位。我們看看別人怎麼做的。

從廣度上,海思什麼晶元都做,手機僅僅只是一小塊。監控,電視,固態硬碟,手機,網路處理器,低端網路控制器,伺服器等等,還有自研核,甚至我覺得GPU和神經網路晶元也已經在做了。它每一塊的目標都相當明確,有跑量盈利的,有掌握核心技術的。這和華為的系統廠商地位自然分不開,但是,系統廠商做晶元的可不少,能非常成功的可不多,IBM算其中一個吧。手機上,海思的學習目標早已經不是MTK,而是高通。

從市場上,很多人都不知道,展訊佔了全球低端,超低端和功能機的半壁江山。年出貨量5億套片足以說明問題,畢竟全球手機晶元年出貨總量才15億片。很多亞非拉的200-300塊的安卓機上都是用的展訊的晶元。展訊的特點就是成本控制到極致,當然利潤也薄到極致。展訊的目標目前還是MTK。

再看高通,目前強的無以復加。CPU不弱於ARM,GPU移動端第一,ISP也保持領先,基帶wifi那就不用說了。而且,同樣的性能,高通的SoC某些模塊面積可以比別人小20-30%,這是一個很誇張的數字,意味著成本低了很多。其中基帶,GPU和後端佔了主要因素。但是,高通也不是無懈可擊。高通的盈利都靠基帶專利撐著,手機晶元有些賣的很便宜,利潤並沒有那麼高。5G時代,高通的專利不會像3/4G時候繼續保持如此高的利潤了。所以現在高通動作頻頻,又是伺服器,又是汽車電子,一心要進入新領域,它也早就看到了自己的危機。在CPU上,松果可以繼續依靠ARM;而GPU,目前IMG和ARM半斤八兩,據說ARM GPU在2019年能趕上高通的能效比和面積(GPU設計也和CPU一樣有瓶頸),到時候高通的成本優勢會小很多。

其它聯芯/銳迪科/中興/翱捷我就不說了,肯定不是松果的目標。

如果松果是要做高端手機晶元,技術上,第一個會遇到的問題就是功耗,第二個問題是特性和生態。安全怎麼做?VR要不要上?谷歌給不給Daydream?AR要不要做?Tango能拿到嗎?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怎麼做?軟體生態沒有怎麼辦?這個是需要松果的市場來做的定位。高端市場定位可不容易,因為需要2年的技術趨勢預測。比如ARM自己,N年前就開始布局Trustzone,現在需求被谷歌變成硬的了,可是ARM卻無法直接獲利。還有通用計算,硬體上早就支持好了,市場上卻遲遲沒有明確應用,此時深度學習突然蹦出來了,而ARM在這點上被別人甩在後面。反過來,如果市場定位做准了(瞎蒙也算),可以一下子趕到前列,NV就是一個好例子。


謝邀。

不是搞marketing的所以並不敢說對ARM陣營有多了解,簡單說下僅僅我個人的感覺。

先說結論:松果跟麒麟沒有直接競爭,它們的競爭是跟手機綁定在一起的間接競爭。

松果跟驍龍會有競爭,這具體就取決於雷軍等小米高層的戰略了。

估計松果跟麒麟定位類似,以及三星的exynos,都是企業內部自產自銷為主。當然三星華為都沒有把全部的手機都裝上自家晶元,背後估計有比較複雜的原因,估計基帶的專利問題也是其中之一吧。(這是我猜的但感覺不完全是瞎猜。) 麒麟都是用在「高端」機型上,而最近小米的機型也在越來越高端化,後面會廝殺一番。不過第一款晶元就用在旗艦機上估計有點風險,畢竟SOC不是搭積木,裡面看不到的困難和預想不到的bug不會少,還是需要一些積累。長遠來看,華為小米都可以根據自己手機的定位來優化自己的SOC,畢竟PPA(performance power area)不可得兼。

正是由於以上原因,跟高通驍龍的PK,松果倒有一點優勢。畢竟高通晶元供給這麼多手機,很難對每一家提供足夠個性化的solution。如果松果能夠一步步打怪升級不出大問題,且小米能夠保持一定的出貨量,那就有希望能夠取代驍龍。這個前提很重要,因為獨立設計SOC的成本不是一點半點,沒有足夠的出貨量很難攤平成本,也就不容易延續下去。至於上來就全系列覆蓋還是像三星華為一樣有選擇的使用,就不是我等可以指手畫腳的了。畢竟基帶還是跑不了的高通,複雜的專利啊利益關係說不清。

最後想說,要對SOC有一點耐心和時間。以及,雖然技術很重要,但是,錢才是決定因素。

(我只負責拋磚引玉)


1,先活下來再說。

2,先和展訊競爭下

3,再和MTK 競爭下

4,再來說海思和高通。

一個小孩子才開始走路,有人就問未來如何與世界冠軍跑馬拉松競爭。。。


松果是小米銷量最高一年上馬的。

當時的銷量看,小米自產自銷問題不大,但是小米之後銷量就開始降低。

等松果搞出來的時候,小米現在手機形勢已經很嚴峻了 ,去年下滑36%。

搞松果是不是有意義?合算不合算,自主研發的費用能不能賺回來都是問題。

但是放棄了,2年的成本就白扔了,硬著頭皮也要上。

小米現在產品挺多,大多都需要智能晶元,手機加上電視,加上各種智能產品,也許能撐起來吧。

產品水平……,聯芯又不是出第一款晶元。水平不會不能用,也不會高到哪裡去,距離海思一定會有差距,高通更不用說。


並不容易競爭。

這個回答下有幾個共識。

1.澎湃是直接買的聯芯

2.澎湃s1定位中端

3.競爭者眾多,且都實力強勁

聯芯不多說了,大唐電信的,比較著名的處理器包括之前的l1860c,用在紅米2a上,屬於那種相當低成本的LTE晶元。

技術規格如下

28nm工藝

  四核Cortex A7 1.5GHz

  雙核MaliT628, 1000MPix/s, 100MTri/s

  支持OpenGL ES3.0, OpenCL1.1, OpenVG1.1

  支持LPDDR2/LPDDR3

  支持720P LCD Display

  1300萬像素攝像處理能力

  1080P@30fps編解碼

  支持Trustzone和安全OS

  低功耗設計

  支持Android4.4

  支持TD-LTE/LTE FDD/TD-SCDMA/WCDMA/GGE

  支持LTE Category 4, U/L: 50Mbps/150Mbps

  支持VoLTE-SRVCC/CSFB/SG-LTE/DSDA/DSDS

  3GPP R9 with TM8, 支持IPV6/IPV4

以上來自百度。

這可是一顆2015年的處理器,也就是說當時聯芯的實力相對一般。

回到澎湃s1,之前大家也都有相關的評測,大概就是驍龍625等級的處理器,也就算中端,對不上雷軍說的中高端。

對比於驍龍625,勝在gpu,勝在內存帶寬,勝在isp,負於製程工藝,負於基帶技術,負於優化。如果兩者讓我選擇,我選驍龍625,可能會猶豫一下,也僅此而已。

那麼同階層的對手還有這些。瑞芯微,全志,展訊。

至於海思,在高端市場並沒有任何威脅,自從麒麟950以及麒麟960推出,早就和高通三星站在同一起跑線了。

瑞芯微比較著名的產品有rk3066,rk3188,如果不是內存帶寬坑爹,可以和exynos4412拼一拼,後來還有rk3288,廣泛應用於各大機頂盒以及寨板。

全志還是不錯的,此前的全志A13 A31 A31s A80t還有A83。A31絕對全是寨板里的一代神u,四核a7,sgx544mp2,只是工藝製程坑了。

這兩者並沒有基帶技術,應該會活躍於平板電腦,機頂盒,vr眼鏡這些領域。

展訊在山寨機時代就小有名氣了,曾經有過三卡三待的神器。有自己的基帶,可能會成為松果的勁敵。

除此之外,還有高通家的驍龍625,華為海思的麒麟650,以及helio p20,這些競品。

驍龍625代表機型眾多,oppo r9s,vivo x9,紅米note4x等等,出貨量巨大。

麒麟650,自家的榮耀暢玩5c等等千元機,出貨量都是千萬級別的,生態穩健,出貨量巨大。

helio p20,廣大中端產品的優質選擇,比如魅族最喜歡打磨這款晶元了,還有三星索尼htc也有採用,出貨量巨大。

最要命的是這三款處理器都在製程工藝上優於松果。

通常來說,手機廠商如果沒有非常強大的研發能力,經濟基礎,並不適合研發處理器。

舉個例子,為什麼華為能成功,海思處理器立項甚早,山寨機時代海思k3就出現了,技術積累豐富,基礎良好,且有行內頂尖的基帶技術,企業體量巨大,扛得住經濟壓力,研發能力國內首屈一指。業務面廣泛,監控系統,伺服器領域都有相當的地位。這些方面小米都差了不少。

華為此前的k3v2頂住巨大壓力硬上旗艦機,確實很坑,口碑很差,雖然一直都有進步,也是用了數年時間,歷經k910,k920,k925,k928,k930,k935,k950,k955,k960才追上競爭對手。在這幾年之間的壓力可想而知。也正是如此才是靠著高利潤率,高鋪貨量,才使得晶元業務得到扶持發展。

而在小米這邊,出貨量如果上不來,晶元的研發經費無法平攤,導致成本很高,手機本身售價就無法降低,從而惡性循環,因此這款小米5c是小米斟酌再三的產物,太多的承載了小米的希望。

買小米手機的人,絕大多數都是沖著性價比去的,甚至可以說沖著配置去的,這樣的一款搭載澎湃s1的小米5c,狹義來說性價比較低。而華為的目標群體未必看中的是性能,更多在於品牌,穩定,以及良好的售後。所以即便早期的華為旗艦如此不堪,也有相當的群眾基礎為之買單。

這種感覺就像,如果汪峰演唱會車禍,觀眾一定會扔雞蛋。如果吳亦凡開演唱會,車禍與否大家根本就不在乎。前者聽的是歌,後者看的是人。前者沒有粉絲。後者全是真愛。

事實上,晶元業務通常並不是靠著中端晶元盈利。比如高通都是專利費營業為主。高端晶元毛利潤很高,即便如此總盈利還是偏低的。就像成功的驍龍820帶給高通的盈利也不如基帶業務。至於驍龍625更是依靠巨大出貨量才能做到不賠本。

而pc行業里,像英特爾,i3這樣的的中端處理器同樣不是盈利重點,如果良品率允許,英特爾願意不設這麼多的產品線,全都按照i7甚至e5銷售。

也就是說,想做出一款成功soc至少需要幾年的時間,以及願意為之買單幾年的堅實群眾基礎。況且這也已經不是當年那個智能手機剛剛起步的時候了。


競爭什麼?? 大餅還分不完呢,還用競爭嗎??

不要只看現在的存量,想想5年後,可不只手機這點用量......


謝邀

這個問題我覺得沒什麼好回答的,想了一下只能是累積和積累經驗吧。一個好的SOC不是一夜之間就能造出來的,當初海思的CPU被罵的也不少,K3V2簡直成了黑歷史的黑歷史。但是華為頂過了那段壓力之後,後面的SOC開始中規中矩,現在的麒麟960簡直堪稱完美。

這其中有什麼訣竅嗎?我覺得沒什麼訣竅,以前米粉黑華為最喜歡的一個點就是華為買了一個公用架構來造SOC,海思SOC對不起那個價格。但是現在我們站在上帝視角回頭去看的話,華為決定自造SOC簡直是一個不能再聰明的決定,看看前年的火龍810坑了國內多少廠商。

至於SOC未來如何與其他SOC競爭?從開始的低調蟄伏來慢慢積累經驗,不要大肆宣揚SOC多麼大多麼大的優點。讓消費者感受到驚喜和讓消費者感受到被坑是兩種天差地別的待遇,如果可以的話,在宣傳松果的時候不要吹上天而免得在實際中消費者感受到落差就可以了。

因為你的SOC真的做好了會得到口口相傳的口碑,而且吧,我真的不太相信松果的第一代能夠做的多麼出色,多麼出彩。

所以我建議是低調發售,積累經驗,讓消費者自己去感受松果的價值。千萬不要半途而廢。

恩,如果宣傳不是太誇張的話,我肯定會支持一台。

以上

謝謝


小米不僅手機需要晶元,電視需要晶元,路由器需要晶元,平板需要晶元,它的絕大多數智能產品都需要晶元,包括無人機晶元,VR眼鏡,什麼體重稱啊,運動相機啊,行車記錄儀啊,我覺得如果小米真的鐵了心的做,以小米龐大的生態鏈企業和自身各種豐富的產品銷量,絕對能把松果扶起來……


松果處理器的小米手機估計只會用在1500以下的機型吧,走量鋪貨,薄利多銷。

以後或許也會用在小米平板和筆記本上面。


發布會觀後感,應該是介於MTK P10和P20中間的一款產品

連紅米note系列都用的MTK X20/X25.

第一步是不容易,後面估計又得應付一波負面公關了。

----------------------------------

個人愚見,松果目前的位置是挺尷尬的

挨個捋捋幾家吧

高通驍龍,專業平台廠,2016年出貨量8.5億片,晶元業務利潤一般,還得靠專利補貼家用

MTK,據說2016全年超五億出貨,利潤薄如紙。毛利率35%。 在ic業應該是個奇蹟了。

蘋果,全年出貨超2億。席捲行業90%硬體利潤。錢多的花不完。隨便燒。

華為,全年手機出貨1.3億,估計用麒麟的也得幾千萬一個億的出貨。 主要是華為家大業大,印象海思是中國第1世界第6的fabless,手機晶元燒點錢對華為根本不是什麼問題

三星,同華為。手機量大,家大業大。三星半導體全球第一。

小米,2016用雷軍的話「穩健調整」。手機銷量掉到了6千萬

我猜測,自研晶元的決策,是按照2年前的發展勢頭,2016年的計劃應該是手機銷量過億,那自研晶元還是勉強可以養活的。但是現在這麼一穩健,畫面就尷尬了。

6000萬的量。
高端機,還得高通大哥拿專利罩著。
低端機,mtk出貨5億片,35%的毛利率,說實話,哪怕是自研,估計最後松果的價錢恐怕也拼不過mtk。直接替代百元機,量最大的紅米是沒戲了。

最後結果,就是用在小米5c這樣的機器上。估計銷量幾百萬。
這出貨量不到前面幾位大哥的零頭

自研晶元是個深坑,一切以量為主。如果未來能上紅米,基本上就是和mtk決裂,mtk現在的量全部讓給自研松果。 那這個系列處理器還能活下來。 糟糕的可能就是腎上腺素退了以後發現這是絕對的賠本買賣,撒手不幹了。自此絕唱。

所以目前應該還在存亡線上掙扎,看不到挑戰海思和高通的時間點和路線圖。

活下去,硅工們多個下家,也是好事情


這問題讓我不由得想起了這張圖。。。

發布會還沒開呢,操啥心。


所謂的競爭是銷量還是體驗,實際應用中兩者都離不開價格和對標,所以,依照小米的價值觀,我相信小米的松果能夠讓更多的人享受到科技的樂趣。


這種事情是要企業花大把的時間和錢來養的,錢花了成不成也兩說的。穩定性,功耗,處理能力每一樣都是不小的挑戰,第一版做出來能踉踉蹌蹌跑起來應用就算成功了,往外賣?至少要到兩三代以後才敢有人用,而且你的開發平台,支持服務還要能跟上。謹慎悲觀。


28日就要發布了,不管性能怎麼樣首先挺一波,希望小米加油,國內目前只有海思一家算是世界級的晶元廠商,太少了,國家目前大力支持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希望國內的集成電路生態圈儘快發展壯大。

驍龍暫且不談,松果電子與華為海思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而且兩者的定位也不完全相同,海思成立於2004年10月,前身是創建於1991年的華為集成電路設計中心 , 產品覆蓋無線網路、固定網路、數字媒體等領域的晶元及解決方案 ,旗下的麒麟Soc雖然目前還沒有做到某些媒體所誇大的那麼牛逼但也可以在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而松果電子相比之下要遜色不少,這一點從兩者的官網上可窺見一斑:

海思官網:海思首頁

松果官網:松果官網

松果官網上的東西少的可憐,相比之下海思官網還像個晶元網站。其他答案中也提到了,Soc行業技術壁壘不低,松果電子也相對稚嫩,晶元行業回報周期長,而且業界也流傳著一句話:「老大吃肉老二喝湯老三乾瞪眼 」,先生存,再發展,總是沒錯的。

---------------------------------------------------------------------------------------------

2月28日發布會見分曉,具體的東西等發布會之後再談吧。


我估計題主所指的「競爭」,應該不是松果對其他手機廠商銷售,與高通聯發科展訊等晶元廠商搶肉吃的那種競爭,而是類似於麒麟960和驍龍820在手機論壇中規格參數的對比。

以當前松果/聯芯的技術實力和雷總的投資力度,能跟上同代的驍龍6系、聯發科P系的步伐就很棒了。短期內不要好高騖遠與同代驍龍8系試比高,以LG為鑒:LG徹底放棄手機處理器Nuclun 2研發


小米對這顆SOC 或者這款型號的CPU定位是什麼。競爭對象是誰,SOC的發展需要大量的工程師和研發團隊。特別是目前SOC中GPU被大眾重點關注的地方,高通的 adreno 系列是高起點,高研發,起步的。前身就是收購了AMD旗下的GPU技術 前身是ATI。松果能繼承什麼GPU呢,G71? 還有8顆A53 2.2GHz同頻的規格怎麼看對手都應該是高通625和聯發科P20 麒麟655.如果對手是這些GPU還有可能上G71? 應該會是瑪麗T760 MP4.還有其他地方,總之松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且我很質疑小米的現金流是否能夠支持小米對松果進行長期的研發。畢竟小米不是華為,不像華為背靠華為集團。


要看他們舍不捨得的投錢了,我感覺這事情還是要多家企業聯合做。蘋果的A10研發團隊有差不多一千人,假設小米的團隊有200人,按照每人每年30萬(稅前),單單的研發工資就要投入6000萬,再加上其他的什麼原材料,設備,專利各種研發投入,十個億起碼的(我也是估算的)。這個晶元搞不搞得好還不一定,你叫小米一家去做,我反正覺得很難搞的大。其實目前國內的晶元製造水平也比價偏差,上次的什麼晶元公司的21nm技術落戶成都就說明了,國內的晶元製造真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所以,松果要想和驍龍競爭,我覺得還很天方夜譚。但是和華為競爭,我覺得還有可能,這僅僅是相對於和驍龍競爭做對比。


聯芯基礎加三十五十號人

比 華為海思無線二級部門

比 高通上萬號大牛加專利壁壘


沒有辦法,因為這個行業不是一個互聯網產業,沒有所謂的捷徑可以走,唯一的辦法就是燒錢,燒錢燒的越厲害,那麼你就可以走的越遠(記住是能夠跟隨,這個時候你燒的錢就已經很嚇人了)。但是,很顯然,小米在這個行業燒不起這麼多錢。當然,如果小米手機全部提價30%+,那麼小米有可能燒的起錢。


小道消息。目前是熟悉底層軟體工程師主導開發。據說第一次流片幾天電話就能打通了。可喜可賀。捨得花錢買新工具和解決方案。應該不會把這個晶元放到市場上競爭,而是只用於自家產品上面。一點不負責任的猜測。

小道消息,小道消息。


推薦閱讀:

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天線陣列為什麼要裝成板狀?
電子科技大學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學校?
電子躍遷中,如果說電子只是吸收了能量,並沒有受力,那電子為什麼會躍遷呢?
有源相控陣與無源相控陣雷達的區別?在技術難度上的差異及實戰中的功效對比
matlab在工程領域都能幹啥?有沒有電氣工程中應用的例子?

TAG:電子 | 晶元集成電路 | SoC | 松果處理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