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這種,「科幻外皮包裹下的復古角色「?

在現代戰爭中,刀劍早已退化成救急自衛用的小匕首。

然而在很多科幻作品中,很多人由於對古代長刀大劍的喜愛

【還有最重要的是很多外國人非常痴迷日本武士文化】

導致很多科幻作品裡都有這種「拿著長刀」的復古角色。美其名曰「高科技斬艦刀」

一刀可以砍爆坦克和高達。

然而實際上,與其用斬艦刀砍坦克,不如研究穿甲彈


我要是說這是因為資本主義,你會打我嗎?

誒誒誒( ?Д?)ノ 冷靜!坐下來聽我慢慢說哈。您喝口熱茶。

馬克思說過:資本主義用完全的利益關係取代了那些在封建時代存在的各種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換句話說,那些浪漫的,和道德品質掛鉤的關係,通通!沒有拉!他們都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了!

不再有騎士或領民對領主的忠誠。人民和兵士服從於統治者或者政府的理由變成了社會契約。也不再有貴族的什麼高貴的契約與承諾,如果你違約欠債管你誰誰法庭見。遊俠?扶危救困的騎士?戰士置生死於度外的戰鬥?這些全是不安定因素。法律會保護民眾的利益,而不是這些大俠。

固然你可以說資本家可不會那麼好心考慮屁民,但是他們可的確比封建領主厚道多了。正所謂大盜之世聖人出,這些美好的品質被人供上桌台正說明他們少的他媽的可憐。

而至少在啟蒙時代里,資本這個新概念 提供了,恩,提供了一個較封建時代寬鬆的多的環境:這個拜物教的制度只崇尚利益,不關心宗教,不關心種族,也不關心國家的差別。它用一個可捉摸的事物取代了那些虛偽而抽象的評價標準。資本是沒有祖國,沒有信仰,也沒有種族的(是不是感覺這句話很熟悉?)。它關心的只有如何增殖和新的市場。能為它帶來這些的,它奉為上賓,用種種狹隘的價值觀阻礙它的,必然被它碾碎。它高效的在這個世界歷史的殘餘中選出對它有用的,並切除一切無用的冗餘的玩意。

然而這導致的後果就是實用主義。人類不是資本機器的零件:資本本身不是我們的終極目的,它對人文的補正才是。然而,很明顯的,資本還有它的種種附屬品對我們的人文幾乎毫無貢獻,而我們卻必須生活在這樣一個有缺失的世界裡。

舉個例子哈。

宗教。

宗教總是會有一套完整的邏輯來解釋為什麼你要這樣做,為什麼你要那樣做。為什麼要行善?因為那是福門。為什麼要參禪?因為那是法門。入了福門/法門,你就可以七十二處女/天堂/解脫/離苦。對於那些以解釋世界和喜愛辯證的人,宗教會提供一個世界觀或者一個思辨的體系。

同樣的,社會體制也會有一套邏輯體系,來解釋它所提倡的道德。為什麼要忠誠?因為這榮耀,高貴。為什麼要守約?因為這是社會的基石。我們會很容易認同這些觀念,因為他們早就是我們價值觀的一部分了。無論這些信條的源本目的是為了維護統治者,還是為了降低社會成本,他們都有一個三段論式的邏輯來解釋指導我們的行為。

資本呢?它的增殖是為了什麼?

就是增殖啊,像生命本身一樣。它的目的就是它的行為本身。(科學也有這種問題)這毫無道理,混沌又荒謬。虛無/存在主義情緒就是對這種迷惑的回應,如果你聽說過的話。

那怎麼辦啊?就一個辦法唄:回去翻歷史的垃圾堆。不然,難道你能造一個資本主義社會道德體系出來嗎?於是那些科技與資本的新酒瓶反而裝上了已經倒掉的舊酒:忠誠!守約!恭順!企業里不挑槽會被認作一種美德;支持政府是愛國者的體現;鄉賢概念的回歸;國際主義向國家主義的轉化。

這種情節在文藝作品中的體現,也是這趨勢的一種體現吧。儘管穿上了動力裝甲,揣起離子炮,我們依舊希望戰鬥是中世紀那種充滿風度與騎士精神的戰鬥,宏大壯烈,充滿血肉鋼鐵碰撞的實感;而星際探索則是像大航海的探險家一樣,去探索遠方的新土地和異文明,見識上帝的創造,為帝王開拓新的疆土。而不是像現實一樣:戰鬥毫無美感,可能在泥濘草甸里,在炮彈落點,在敵人子彈的彈道上。死亡發生的毫無預兆,卑微又無意義。探索只是在一片片已經知曉的土地上為資本翻耕新的市場,來填飽托斯拉們的無盡胃口。

所以說,給穿著動力裝甲的高科技戰士配上個太刀大鎚,我猜不是因為設計師是個文藝復古青年,而是因為一種,不合時宜的緬懷吧。


沒什麼問題啊,幾乎所有科幻小說寫機器人、人工智慧都寫的跟魔術傀儡似的,我們不是一樣看的很開心么。


哥哥,我覺得你還是要學習一個。

科幻是什麼?科幻的內核從來不是前沿科技;即使是再硬的科幻,它的主要目的也不會糾纏於「究竟是穿甲彈還是武士刀打坦克更加合適」。按照比較被廣泛接受的概念,科幻講的是「科學或想像中的科學對人類影響」。

從這個角度想,很多作品的用意和動機就豁然開朗了。講來講去,大家還是喜歡看探究人自身的文藝作品。按照政治書上的話來說,就是「主觀能動性」,其他方面並不重要。我又要照搬維基百科了:「科幻小說可能在哲學上是天真的,在道德上是簡單的,在美學上是有些主觀的,或粗糙的,但是就它最好的方面而言,它似乎觸及了人類集體夢想的神經中樞,解放出我們人類這具機器中深藏的某些幻想。——伊哈布·哈桑。」

你看,阿西莫夫的那些機器人故事到最後講的都是人如何優於機器人;丹西蒙斯搞出兩個華麗的星球,最後打動人心的竟然是類似於「十日談」的宗教故事;道格拉斯·亞當斯就更別提了,他關心的甚至比人更少——他只關心喜歡說廢話的英國佬;弗蘭克·赫伯特挺會投機取巧,在沙丘星球上重寫了一遍宗教彌賽亞主題,然後橫掃星雲雨果獎;豆瓣上對於費諾文奇最經典的評價是「深淵上的火:未來宇宙網路論壇上的噴子、謠言、陰謀論、地獄黑、鍵盤俠與種族主義」;奧森·斯科特·卡德被吹得神乎其神的安德的遊戲,大結局竟然是智商過人的人類小孩憑藉一己之力贏得星球大戰?

實際上,翻遍這些名家作品,你會發現這些老頭子們翻來覆去,講的都是人性的故事。更進一步,講的是「不同於現實世界範疇中的環境和我們熟知的人性所衝突」的故事。作者和讀者關心那些炫目的科技和宏偉的世界觀嗎?當然關心!但更關心的,是在這陌生環境下,人與環境的衝突。

穿甲彈破坦克車是戰爭小說。武士刀劈坦克車怎麼就變成科幻小說了呢?不是海賊王嗎?科幻作家告訴你,別擔心,加點黑科技就好了。

「審判日」號正在過去,它在通過死亡之琴。當它的艦首接觸兩根鋼技之間似乎空無一物的平面時,汪淼頭皮一緊,但什麼都沒有發生,巨輪龐大的船體從兩根鋼技間徐徐駛過。當船體通過一半時,汪淼甚至懷疑鋼柱間的納米絲是不是真的就不存在。但一個小小的跡象否定了他的懷疑,他注意到船體上層建築最高處的一根細長的天線從下部折斷了,天線滾落下來。

很快,納米絲存在的第二個跡象出現了,而這險些讓汪淼徹底崩潰。「審判日」號寬闊的甲板上很空蕩,只是後甲板上有一個人在用水龍頭沖洗纜樁,汪淼從高處看得很清楚,當船的這一部分從鋼柱間移過的瞬間,那人的身體突然僵硬了,水龍頭從他手裡滑落;與此同時,連接龍頭的膠皮水帶也在不遠處斷成兩截,水從那裡白花花地噴了出來,那人直直地站了幾秒鐘就倒下了,他的身體在接觸甲板的同時分成兩截。那人的上半部分還在血泊中爬行,但只能用兩隻半條的手臂爬,因為他的手臂也被切斷了一半。

船尾通過了兩根鋼柱後,「審判日」號仍在以不變的速度向前行駛,一時看不出更多的異樣。但汪淼聽到發動機的聲音發生了怪異的扭曲,接著被一陣雜亂的巨響所代替,那聲音聽起來像一台大馬達的轉子中被扔進去一個扳手,不,是很多個扳手一一他知道,這是發動機的轉動部分被切割後發出的。在一聲刺耳的破裂聲後,「審判日」號的船尾一側出現了一個破洞,這洞是被一個巨大的金屬構件撞出的。那個飛出的構件旋即落人水中,激起了高高的水柱,在它一閃而過之際,汪淼看出那是船上發動機的一段曲軸。

一股濃煙從破洞中湧出,在右岸直線航行了一段的。審判日」號就拖著這道煙尾開始轉向,很快越過河面,撞到左岸上。汪淼看到,衝上岸坡的巨大船首在急劇變形的同時,將土坡像水那樣沖開,激起洶湧的土浪。與此同時,「審判日」號開始散成四十多片薄片,每一片的厚度是半米,從這個距離看去是一片片薄板,上部的薄片前沖速度最快,與下面的逐級錯開來,這艘巨輪像一疊被向前推開的撲克牌,這四十多個巨大的薄片滑動時相互磨擦,發出一陣尖利的怪音,像無數只巨指在劃玻璃。在這令人無法忍受的聲音消失後,「審判日」號已經化做一堆岸上的薄片,amp;#183;越靠上前沖得越遠,像從一個絆倒的服務生手中向前傾倒的一摞盤子。那些薄片看上去像布片般柔軟,很快變形,形成了一堆複雜的形狀,讓人無法想像它曾是一艘巨輪。


因為打起來好看啊

主角歷經千辛萬苦來到達斯維達面前,黑爵士二話不說從袖子里掏出個小盒,抖一抖把主角燒成了煙灰

這樣是先進了,觀眾要退票你給錢嗎


在現代戰爭中,人類士兵早已退化成用命堆路的小炮灰。

然而在很多現代戰爭中,很多人由於對人類力量的迷信

【還有最重要的是很多人非常相信人比機器強】

導致很多現代里都有這種「拿著槍械」的復古角色。美其名曰「軍隊」

一堆人可以懟爆坦克和碉堡。

然而實際上,與其用人類軍隊攻擊敵國,不如採取核平手段

————————————————

科幻作品作為一種幻想類的文藝作品,除了科技元素,幻想元素所帶來的浪漫性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你寧願為了無懈可擊的邏輯,看兩架戰艦對轟穿甲彈-攔截導彈倆小時,我想更適合你的會是科普讀物。


要全是這樣豐胸翹臀蛇腰長腿高顏值的角色,隨便她們手裡拿的是什麼,隨便她們是槍炮對射還是刀劍相交,我都會喜歡的。


我覺的這確實是個值得反思的現象。

古龍曾經發出過這樣的反問:

武俠小說中最常見的武器,還是刀和劍。
尤其是劍。
正派的大俠們,用的好像大多數是劍。
一塵道長的劍,李慕白的劍,黑摩勒的劍,上官瑾的劍,展昭的劍,金蛇郎君的劍,紅花會中無塵道長的劍,「蜀山」中三英二雲的劍……
這些都是令人難忘的。
但武功到了極峰時,就不必再用任何武器了,因為他「飛花摘葉,已可傷人」,任何東西到了他手裡都可以變成武器。
因為他的劍已由有形變為無形。
所以武俠小說中的絕頂高手,通常都是寬袍大袖,身無寸鐵的。
這也是種很有趣的現象。
好像從來都沒有懷疑過,一個人的血肉之軀,是不是能比得上殺人的利器。

雖然古龍並不是科幻界的,但這是同一種現象,落後的方式擊敗先進的方式。

這個設定思路不但不嚴謹,難道不是反智的嗎?

有答案提到設定成黑科技解決,就像星球大戰是改成了激光劍。

但是這到底有什麼質的改變呢?用短距離的近戰兵器就能敵得過槍了嗎?用劍能擋住子彈,我看這黑科技的部分明明是設定了一些速度和力量百倍於普通人類的人種。

有答案說不好看,難道槍戰的電影全都不好看嗎?想拍冷兵器格鬥為什麼不幹脆拍冷兵器背景呢?想拍冷兵器在未來設定中格鬥為什麼不設定一些情景導致對戰雙方無法獲得高級武器呢?

為什麼,通俗文化就喜歡這些不嚴謹甚至反智的設定呢……

大概上綱上線了,以上只是醜陋的發泄,匿了。


呃……

你可以這麼理解,

就像雷神的鎚子一樣,

它們只是看起來是一樣的。

譬如說:雷神之錘

雖然長的像個鎚子,外加一套鎧甲,

可實際上

人家

可是

全天候自動識別雷暴引發組合系統。


星戰要是每次打仗都是射程幾千光年的導彈對射我保證觀眾罵著街出來。


我也不是很喜歡太空歌劇。但是所謂的軟科幻和硬科幻或者真科幻和假科幻的界限並不清晰。特德蔣的巴別塔根本沒有高科技,但依然是精彩的的科幻。深淵上的火除了天人和奇葩外星人的設定也只是太空歌劇。有些科幻小說在過去是令人驚奇的,現在卻只讓人感到乏味。

就我個人看來,科幻的似乎有兩條標準。

其一是科幻或者某些特殊的設定給人的驚奇感。對於二十世紀的人來說,一本關於互聯網的小說是科幻。但今天由於錯漏可能連小說都算不上。海底兩萬里今天很難給科幻迷帶來驚奇感了。由於科幻迷欣賞過的科幻作品更多。所以對於普通人來說很科幻的作品對科幻迷來說就感覺不算科幻。比如星球大戰的電影。這是科幻不斷發展的結果。科幻是關於科學,這樣一種不斷進步的事物的文學。一種設定第一次出現是科幻,十幾次之後就是一種無聊的「常識」了。比如喪屍。現在的科幻迷恐怕不會對一般的喪屍感到驚奇。但是科幻迷還是會欣賞這樣一種喪屍的設定(我瞎寫的)

喪屍的細胞內有一種超微型的核聚變裝置,這是其持久行動的動力。而其神經系統經過病毒的改造成為分散式的,因而即使遭到嚴重破壞,身體的殘餘部分也會保持活動能力。

《盲視》的吸血鬼就是科幻設定的一部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很「復古」。當然其他方面的設定也能給人驚奇感,比如三體三里關於人類發展至今最能長期保存信息的方式還是把字刻在石頭上的探討。殭屍生存指南和殭屍世界大戰中關於殭屍設定下社會與個人的詳細探討。關鍵在於一種知識的幻覺。設定或者設定的推演在小說設定中是一種有趣的,重要的知識。而在現實之中這種知識是否有效無關科幻與否。

其二,就是設定與故事和主題的關係越近,就越「科幻」。劉慈欣《鄉村教師》里從文明傳承對於信息交流的要求以及教師對於人類這種信息交流效率底下並且沒有記憶遺傳能力的生物的重要性將故事與設定進一步結合起來。特德蔣《你一生的故事》 (降臨的原著)里的特殊視角直接影響了小說敘述的方式。《盲視》里自我意識的問題和主角的種種回憶和對他人的揣測緊緊聯繫。

基於以上標準,如何評價「復古角色」呢。吸血鬼和殭屍都很「復古」。顯然一個非人或者超人主角更科幻。各種作品中的主角比如三體和球狀閃電都是一般意義上的普通人。反而非人主角比如怪形的小說和盲視是重要的加分項。這跟是否是科幻並無關係。

當然我知道你的真實意思,就是如何看待太空歌劇。這沒有辦法的,只能說明你看的科幻多。一般人眼中很科幻的東西在科幻迷眼中就不科幻了。設定上的不嚴謹,推演上的失誤,常識或者某些知識的匱乏,設定無關主題,這些問題對科幻迷簡直是致命的。但對於普通人來說已經很科幻了,反而盲視和你一生的故事這樣的硬核科幻對於普通人來說是不知道在講什麼的自嗨小說,當然這也是事實。

所以如何看待呢。如果不喜歡,看都不要看。有那麼多經典科幻可以看,為什麼要看這些針對不看科幻的人的東西呢。小圈子裡自嗨就可以了。世界很大,圈子相對小也是有很多人和作品的。

最後提一下建議。看科幻主要還是看小說,電影遊戲的表現力有限,並且不是給科幻迷準備的。再有就是不要執著於早期科幻,裡面有許多在今天看都不怎麼科幻。時代越近的越符合現代人的認識水平。看小說還是從作者看,作者價值觀世界觀不對胃口是看不下去的。最好看中短篇,長篇暴露作者水平,容易齣戲。比如何夕的天年。所以三體招黑,就是因為暴露了劉個人水平的瑕疵,但基本上已經非常牛逼了,所以一堆粉絲貶低其他作品。星球大戰不如三體什麼的這種事實怎麼能公開說呢(手動滑稽)。小圈子的標準偶爾逾越了小圈子的界限。但這只是暫時的,事實上劉電工的其他作品並沒有大賣。

國內劉慈欣 王晉康 何夕算是三巨頭。但王晉康不推薦,他科學知識有些時候有問題並且容易把設定當真並賦予道德價值。馬伯庸也不錯但科幻作品不多,主要寫的是別的。新作者有墨熊,寶樹,張冉等比較突出。

國外特德蔣算是當代比較厲害的。當然經典還是要看阿西莫夫的中短篇,他的長篇也更像是太空歌劇。《盲視》 作者只有這本小說和它的續集 (還沒有翻譯)。《盲視》 這種奇葩除了死硬科幻迷恐怕看不下去,但還是推薦一下。


好看,性感,多來點。


好的當做奇幻看,大部分只能當玄幻看


20世紀30年代,美國雜誌上的科幻小說大部分都是由僱傭文人炮製的情節加冒險的故事,他們不過是把懶散的某牧場改成了某星球,然後胡亂地套用同樣的故事情節,用太空強盜取代了偷牛賊罷了。在1936年,那些熱衷於科幻小說的人還只是習慣於跳上星際飛船,在比光速還快的驅動器上翻筋斗(別去想什麼愛因斯坦的理論),把參宿四上的八腳怪炸個稀巴爛,他們無法理解洛夫克拉夫特苦心描繪的那種氣氛,讓他的兩個勇猛無畏的探險家在南極荒原上,面對無與倫比的恐懼,喋喋不休地說著莫名其妙的話,發狂般地驚聲尖叫。

愛手藝:你們還是要學習一個


西方科幻其實有很多大類,早期的翻譯其實不嚴謹很多大作不應歸類為科幻,而是未來幻想一科學倫理,西方在宗教的影響下對新事物缺乏理性思考,而是喜歡代入角色,站在所謂上帝視角,反思本身的合理性。類似的有科學怪人類,這種宗教因素影響尤其顯著,而一戰前近百年的長期的和平生活,缺少戰爭的刺激,加上掌握社會財富的教會知識階級和莊園主階級主觀上不想看到社會的變革,其實主流媒體對新發明和新事物是警惕抵制和不屑的。不知道有多少人還記得富爾頓與他的哈德遜河上的怪物?這不就是後來的科學怪人弗蘭肯斯坦的現實版嗎?

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南方高呼保衛自己領土,結果遍布種植園的南方,卻沒有一座生產大炮的軍工廠,這是不是諷刺?其實這種思想現在還是存在的,最近的幾部電視劇太空堡壘卡拉狄加和電影超驗駭客其實顯然就是這種產物,明明一個更優秀,更高效的種族和物種,卻要甘為奴隸,甚至自身有著致命的缺陷,不知改良和自我完善,這分明就是編劇為劇中人類開的金手指,現實不會有這麼好的事情。

最近的不少大作,很多今天翻拍的遊戲及影視作品,真實的創作時間其實很久了,在上世紀甚至是上上世紀就流傳了,翻拍的影視作品,其實都是那些中古作品的延續,原因很簡單,版權失效了,不用花錢買啊。其他的法國人的凡爾納基本是硬科幻,但受限當時的科學條件,其實作品的吸引力對真正的科幻迷是很有限的,比如用大炮把人射上月球,顯然連小學生都難吸引到,而反重力材料,塗層登上月球,又違反質能守恆。

另外不得不提到的中國三體,其實也就是一般水平,也還停留在簡單的叢林土著怪力亂神抵禦西班牙殖民者的時代。

良心作品其實還是有不少,但是說了大概又有人要罵我。

銀河英雄傳說,知道的人不少,星界戰旗,可能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你在說星際牛仔么


有幾個和我一樣看成科幻包皮下的復古角色的?


一些作者著力創造的是些太空歌劇,未來武俠,拿槍不夠酷


既然冷兵器有魅力,那麼就在作品中體現這種魅力,有何不可?影迷或者科幻迷自會做出評價. 以前有個統計排名,是科幻電影里最受歡迎的武器,排名第一的毫無懸念是光劍,科幻化的武士刀. 死星還排在靠後的位置. 另外我還聽過一句話,大意是當你練習槍支時候,是在學習一種武器,而當你開始練習射箭,你自己正在成為一件武器. 這聽起來很酷的話就指出了復古器械對使用者本身能力要求更高,現代的器械則對器械本身的設計和科技含量要求更高而對使用者本身能力要求降低了. 所以在科幻作品中設計復古的設備,更能塑造使用者強大而酷的形象


為什麼要研究穿甲彈?

公元1100多年就發明了火炮,為什麼現在還在用?因為科技的進步啊。

那為什麼就不能想像一下其他武器的科技進步呢?光束劍,熱能斧,振動刀哪裡復古了?

倒不如說是復古外形下的高科技


照這個理論,人家變形金剛為什麼還會說話?不直接用電磁波交流嗎?


推薦閱讀:

什麼武器能代表泰姆瑞爾的美學?

TAG:科幻 | 軍事 | 電子遊戲 | 冷兵器 | 軍事裝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