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代的賽揚,奔騰,酷睿和至強處理器性能差距到底有多大?
如題,一直想搞明白差距有多大。
在第七代CPU之前,
賽揚和奔騰的區別在於頻率和三緩。二者都是雙核雙線程。
賽揚2M三緩,頻率一般在3.0以下,而奔騰頻率大多超過3.0,配有3M的三緩。 當然,即使是同代的賽揚和奔騰也都有多個型號。有一種說法是2M三緩和3M三緩在日常使用中區別巨大,而3M和6M的區別在日常使用中就很小了。台式機里3.0以下算低頻率了,這個時候頻率每提高0.1G,帶來的提升都是巨大的,至少有5%。以四代賽揚為例,象棋跑分大概是4500,而奔騰大概是5000。雖然分數差不多,但是用起來是有區別的。奔騰和I3的區別在於頻率和超線程。I3是雙核四線程。
I3比奔騰多兩個線程,頻率也進一步提高,一般都在3.5G以上。雖然三緩依然是3M,I3還多個AVX2指令集,具體作用可以百度。多兩個線程,可以理解為多兩個虛擬的核心,這使得I3在多任務處理時明顯優於奔騰,而高頻率也使得I3的單核能力非常強大,I3 7100頻率3.8G,論單核能力已經可以和I5叫板,甚至摸摸I7的屁股。I3大約能跑7000多。I3和I5的區別在於睿頻,核心數,三緩。I5是四核四線程。
雖然I5 6M的三緩對於日常使用可能作用不大,但是核心數的提升確實質的變化,四核I5在多任務處理上顯著優於雙核四線程的I3。
睿頻我不想多解釋,同級別的I5睿頻後頻率才和I3一樣,睿頻並沒有帶給I5單核能力的優勢。 I3 6100 頻率3.7G,I5 6500頻率3.2G,睿頻後達到單核最高3.6G,還是不如I3 6100。關於睿頻,請百度。常見的I5 6500跑分大約10000。I5和I7的區別在於超線程,三緩,頻率。I7是四核八線程(暫且不談I7至尊)。
I7有著8M的三緩,八個線程,I7比之於I5,相當於I3比之於奔騰。不必多言。I7 6700K跑分16000。至強又有E3 E5 E7
E3最常見,而E3中用的比較多的型號E3 1230V2,1231V3,1230V5,這些都是I7去掉核心顯卡,略微降低頻率的產物,所以同代E3和I7的區別就是頻率和核顯,還有個沒卵用的ECC內存支持,這裡不談。 基本上可以認為E3就是弱化版的I7,無論是E3還是I7,都沒有任何神秘加成。E3也有 四核四線程的版本,相當於I5的弱化版,也有帶核顯的版本,不過這些都是小眾,不談了。E3-1230V5跑分14000。
E5和E3最大的區別是E5核心數非常多,頻率非常低,使用專業工作,不適合玩遊戲。
E3大多是四核八線程,E5甚至有十六核三十二線程的,雖然頻率很低,但是上代的價格也不貴。E7就不說了,反正大家都沒有。
----
樓下匿名用戶的答案真神了,這圖太棒了。大家趕緊點贊!賽揚,奔騰、酷睿、志強,從定位上是低端、中端、高端、伺服器。
在天梯圖上,你能大概的看出一個平均百分比,但是這個百分比拋去實際的具體型號沒多大意義。
而不同的定位,最主要還是頻率、核心、線程的區別。線程相當於生產線,核心相當於工人,具備超線程的算是熟練工,他可以遊走在2個生產線之間,但是他的效率肯定是不如兩條同樣的生產線配兩個普通工人的。所以i3是雙核四線程,而i5是四核四線程。
當然這裡面還包含了指令集、主板、緩存、支持的一些技術等等不同。甚至於賽揚下面還有Atom系列,比較細就不列了。
訂閱號:OrangeTechA
一個不科學的說法 有助於你理解奔騰=賽揚+超頻i3=奔騰+多線程i5=奔騰+奔騰E3=i3+i3去核顯i7= i3+i3+超頻
CPU不是也有天梯么?一搜索就出來了
學校台式電腦用的都是xeon,我的筆記本是i7,但是用起來學校的xeon沒有我的i7快。因為學校的xeon是八核,然而頻率慢,我的i7是四核然而頻率快。學校用八核主要考慮到學生可以一邊跑後台程序的時候,一邊做別的事情。總體xeon應該是要比i7強的,畢竟目標群體不一樣。然而每一個種類也有上中下。田忌塞馬沒法比
暴風狂斧 邀請你回答此問題
//差距百分比,要具體型號具體分析,而放在實際應用中,比如家用辦公,那I3/I5/I7甚至奔騰雙核用著,也沒感覺出有啥區別,而要仔細研究下區別,那可以從性能方面分析
CPU的性能我的理解是單核效率與多線程性能,涉及到這裡面的參數包括:主頻、共享緩存、內存規格、匯流排速度、核心與線程
1、從酷睿架構開始,當年有E5XXX、E6XXX、E7XXX、E8XXX、Q8XXX、Q9XXX
主頻高低(具體型號具體分析),E=雙核,Q=四核,DRAM=內存實際工作頻率
E3XXX,L2=1MB,DRAM=800MHz
E5XXX,L2=2MB,DRAM=800MHz
E6XXX,L2=2MB,DRAM=1066MHz
E7XXX,L2=3MB,DRAM=1066MHz
E8XXX,L2=6MB,DRAM=1333MHz
Q8XXX,L2=4MB,DRAM=1333MHz
Q9XXX,L2=6MB,DRAM=1333MHz
這些產品通過設計緩存大小及FSB匯流排大小(就是內存實際工作頻率的大小,來造成性能上的區別,而實際應用時得看用在什麼地方,所以參數是這些區別,選擇時要理智)
2、2010年的時候,Intel發布第一代(Clarkdale,32nm)的I3/I5/I7,當時也有一個小雙核,不過不是市場主流,當時奔騰級別還是E3/E5/E6這些雙核處理器,E3是賽揚,E5或以上是奔騰,I系列稱為酷睿
I3-5XX,2C/4T,L3=4MB,DRAM雙通道=1333MHz
I5-7XX,4C/4T,L3=8MB,DRAM雙通道=1333MHz
I7-8XX,4C/8T,L3=8MB,DRAM雙通道=1333MHz
I7-9XX,4C/8T(6C/12T),L3=8/12MB,DRAM三通道=1066MHz
3、Intel二代SNB架構(32nm)開始,基本就雙核全是G,再往上就是I系列,G雙核也分幾檔G5XX,G6XX,G8XX,G5是賽揚,G6/G8是奔騰,I系列是酷睿
G5XX,2C/2T,L3=2MB,DRAM=1066MHz(插上DDR3/1600的內存也工作在1066MHz)
G6XX,2C/2T,L3=3MB,DRAM=1066MHz
G8XX,2C/2T,L3=3MB,DRAM=1333MHz
I3-21XX,2C/4T,L3=3MB,DRAM=1333MHz,AVX
I5-2XXX,4C/4T,L3=6MB,DRAM=1333MHz,AVX
I7-2XXX,4C/8T,L3=8MB,DRAM=1333MHz,AVX
4、Intel三代IVY架構(22nm)開始,出現了第一款大家所熟知的E3 1230 V2這個產品,說是伺服器U,其實可以理解為I7的無核顯版(因為真正的伺服器U是多核多線程大緩存低主頻,而這個四核八線程高主頻,一看就是打遊戲的,所以不管它定位啥級別,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它的參數就行了),此時的雙核四位數了,G16XX(賽揚),G2XXX(奔騰),I系列(酷睿),E3(伺服器)
G16XX,2C/2T,L3=2MB,DRAM=1333MHz
G2XXX,2C/2T,L3=3MB,DRAM=1333MHz
I3-3XXX,2C/4T,L3=3MB,DRAM=1600MHz,AVX
I5-3XXX,4C/4T,L3=6MB,DRAM=1600MHz,AVX
I7-3XXX,4C/8T,L3=8MB,DRAM=1600MHz,AVX
E3-XXX V2,4C/8T,L3=8MB,DRAM=1600MHz,AVX
5、Intel四代Haswell架構(22nm),E3 V3後綴了,賽揚是G18XX,奔騰是G3XXX,酷睿還是I系列(有些個別的型號,核顯及共享緩存可能與別的不一樣,非主流,主流就是以下區別)
G18XX,2C/2T,L3=2MB,DRAM=1333MHz,GPU=6EU
G3XXX,2C/2T,L3=3MB,DRAM=1333MHz,GPU=6EU
I3-4XXX,2C/4T,L3=3MB,DRAM=1600MHz,AVX2,GPU=16EU
I5-4XXX,4C/4T,L3=6MB,DRAM=1600MHz,AVX2,GPU=20EU
I7-4XXX,4C/8T,L3=8MB,DRAM=1600MHz,AVX2 ,GPU=20EU
E3-XXX V3,4C/8T,L3=8MB,DRAM=1600MHz,AVX2
6、Intel五代架構(Broadwell,14nm,未流行起來,所以不多講,5、6、7代均為14nm工藝,算是一個一個的步進吧)
7、Intel六代架構(Skylake),賽揚是G39XX,奔騰G4XXX,酷睿I3/I5/I7,伺服器E3 V5
G39XX,2C/2T,L3=2MB,DRAM=2133/1600,GPU=12EU
G4XXX,2C/2T,L3=3MB,DRAM=2133/1600,GPU=12/24EU
I3-6XXX,2C/4T,L3=3/4MB,DRAM=2133/1600,GPU=24EU,AVX2
I5-6XXX,4C/4T,L3=6MB,DRAM=2133/1600,GPU=24EU,AVX2
I7-6XXX,4C/8T,L3=8MB,DRAM=2133/1600,GPU=24EU,AVX2
E3 -XXX V5,4C/8T,L3=8MB,DRAM=2133,AVX2
8、Intel七代架構(Kabylake),沒聽說這個級別有啥賽揚U,倒是在六代時,流行的J3150/3160這些集成主板U,被稱為奔騰,很多網友不看好這些U,根據實測來看,定位家用辦公性能很強,多線程也強,比G3900/G4400之類更適合家用辦公,性價比也行,奔騰級別就是G4XXX,酷睿是I3/I5/I7
G4XXX,2C/4T,L3=3MB,DRAM=2400,GPU=12EU
I3-7XXX,2C/4T,L3=3/4MB,DRAM=2400,GPU=24EU,AVX2
I5-7XXX,4C/4T,L3=6MB,DRAM=2400,GPU=24EU,AVX2
I7-7XXX,4C/8T,L3=8MB,DRAM=2400,GPU=24EU,AVX2
……再就是不變的,一般賽揚或奔騰級別主頻不是太高,低於I系列,目前就這些了……
賽揚+更多緩存=奔騰(七代超線程除外)奔騰+緩存+超線程=i3i3+兩個核心=i5i3+i3屏蔽核心顯卡=E3 當然不排除E3 某些型號E3+核顯+不鎖倍頻=i7
都不如酷睿的好吃
至強超線程穩定,主要用在伺服器上,其它的主要用在個人電腦上
凌動<酷睿M<賽揚<奔騰<酷睿i3<酷睿i5<至強E3<酷睿i7<至強E5<酷睿至尊i7/酷睿i9<至強E7(移動端方面,低壓酷睿i5和低壓酷睿i7介於酷睿M和奔騰之間,移動端酷睿i5對應桌面級酷睿i3,移動端酷睿i7對應桌面級酷睿i5)...大概就是這樣吧(至強融核系列則排除在外)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