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那麼多壞人,那我們為什麼還要堅持做好人?
壞人比如說那些阿諛奉承,唯利是圖,背信棄義的人,好人比如說那些誠實,善良,重情重義的人。既然動物的基因決定我們都是自私的,為什麼我們還要做好人?
補充下問題:非常感謝你們能來回答,我的語言組織能力不是太好,所以問題可能會有些bug.我並不是說世界上只有壞人或好人。就比如說純壞是十個鹼,純好是十個酸,大多數人都是在五個鹼和五個酸之間徘徊。但是對於五個鹼的壞來說,他在某些時候也可能會往酸的方向進軍,反之亦然。那麼是不是人都會為了對自己有利的事情放出酸,對於無利或不利的事情放出鹼呢?(化學不好,請老師們莫怪)
謝邀
很多年前,我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對年輕的情侶搭乘一輛大巴車去一個深山旅行,在路上,女孩一直流連窗外的美景無法忘懷,乾脆跟男孩中途下車。下車幾分鐘後,大巴車駛過前方,突然發生了山體滑坡,車上的人無一倖免。這對年輕的情侶在遠處見證了這場災難。按照正常人的想法都是兩人會慶幸自己避開了這場災難。女孩哭著對男孩說,如果我們不下車,那車就會剛好開過那段路,就不會有這場災難了。
我想所有人都在反思這個問題,如果是你,你是不是也在慶幸自己躲過了這場災難。
壞人那麼多,我們為什麼還要堅持做好人。看到這個問題我實際上是無從下手,我不知道該怎麼去定義好壞善惡,而我又何德何能去回答這樣的問題。
一直非常佩服孫中山先生與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相信改變思想大於改變身體。而我在思想層面上還只是出於一個很低端的層次。
我不知道為什麼要說前面的這個故事,只是覺得這個故事對我而言一直都很有啟發性,過了很多年依舊如此。
謝邀。人固然有動物性,但是人類更有光輝的人性。當人的動物性因為慾望與壓力扭曲了人性,讓人面目猙獰時,人會作惡,但是人的心裡也無法得到安寧。人性並不是只有自私,否則你無法解釋母親會為了孩子犧牲自己,否則你無法解釋會有那麼多的烈士為了他人的福祉而從容就義。「中國人有」人之初,性本善。」「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的說法,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下圖中這個聲稱要日夜不停地謝罪的91歲老人叫本多立太郎,原侵華日軍,曾經參與了殺害中國軍民,現在他的腰間掛著一個人工膀胱,每四個小時就要清理一次。他直直地跪在凸凹不平的盧溝橋上,長時間地、深深地低下了頭。
謝邀。看到很多答案在說人的善良天性之類,個人對此不完全同意。實際上,「做好人」是一種社會契約。在此先說結論,為了讓生活過的更好,社會必須向善。
在社會進步的過程中,會形成各種各樣的人群聚落,如果注意觀察,會發現一個共性,品質越「好」的人群,其取得的各種成績及後續的回報也越高。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下紐約市的布朗克斯區(Bronx),這是一個典型的「壞人區」,犯罪率一直位於全美第一第二的位置,殺人、強姦、搶劫、詐騙...等等惡性犯罪行為都可以在此找到。2006年的公開調查報告中寫到:
統計報告顯示,紐約市貧困人口比率最高的社區是布朗克斯區的莫里薩尼亞社區和克羅托納社區,其中44%居民的生活水平處於美國聯邦貧困線以下。
這兩個社區每五名16歲以上的成年人中就有一人失業,比例位居全市之首。
報告說,莫里薩尼亞和克羅托納社區居民受教育情況同樣堪憂。總計大約8.1萬名居民中有38%的人沒能念完高中。
此外,這兩個社區的犯罪率也高於全市平均水平,平均每十萬居民就有371人曾被關入監獄,而紐約市的平均值為十萬分之93。在這兩個社區被襲擊的概率同樣不低,平均每十萬居民就有166人曾因遇襲而入院,為全市平均水平的近三倍。
莫里薩尼亞和克羅托納也是全市因吸毒和酗酒入院治療人數最多的社區。報告顯示,平均每10萬名成年人就有2367人曾因酗酒入院,3130人因吸毒入院。當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達到10萬分之52.6,接近全市水平的兩倍。
實際上,這是已經大幅下降的數據。在1950年代至1980年代間,布朗克斯區的犯罪率曾高到可怕的程度,當時紐約每年發生約2000起兇殺案,約100000起盜竊案,約200000起暴力搶劫,約5000起強姦案,其中65%的案件發生在布朗克斯區。該數據來自紐約警察局網站。http://www.nyc.gov/html/nypd/
以下所有照片題材均來自布朗克斯區。
首先來看一張地鐵車廂的照片,時間是2009年。作為重要的城市交通工具,我們有沒有看到過地鐵里人特別少的樣子?想必很少吧?哪怕是在我所在的哈爾濱市這樣一個邊陲省會,地鐵到最後一班車多數時間裡仍能坐滿座位。
通過布朗克斯區的地鐵(2線、5線)在晚8點後只有當地居民才會乘坐,大多數乘客會在地鐵經過布朗克斯區前下車。其實,只要看到這樣的車廂,很多人應該就已經被嚇退了。
1970年的同線路地鐵車廂,幾乎是同一位置。照片注文為:「因為剛剛買了食品而在地鐵車廂中盡量躲藏起來的男人。」他蜷成這樣,僅僅是不想讓別人注意他和他的食品。
1990年代,紐約市長朱利安尼立誓要改變紐約犯罪之都的形象,他在經過布朗克斯區及布魯克林區的地鐵線路中配備了常駐警察,以便監督治安。
魯迪.朱利安尼是義大利移民的第三代後裔,1944年生於紐約布魯克林區,在大學修讀法律,原本親民主黨,但在20世紀70年代轉投共和黨。1993年他成為20年來首位共和黨市長。當年紐約的犯罪問題已接近失控,朱利安尼一上任便實行家長式管制,鐵腕打擊犯罪活動。兩年下來,紐約市罪案率大跌30%,遊客人數急劇上升,領救濟金人數少了10萬人。
大家想必十分好奇在這個城區居住的人們日常生活是什麼樣。現在來看另外一些照片。讓我們從小看起好了。
「這是我爸爸的槍。」
「斯蒂芬.謝姆斯睡在樓梯間里,而他的媽媽正在屋裡賣淫。」
「模仿電影中的動作和表情是孩子們相當喜愛的事情,同時也是他們的功課。如果不酷,那就要哭。」
「我們是新富爾頓(布朗克斯區地區名)的大人物。」
這是一張相當有名的照片,雖然是擺拍,但記者當時仍被孩子臉上的表情嚇得心驚肉跳。
「縱火在孩子們眼中並沒有什麼大不了。」
「門廊是等待下一段生活的地方,有的人會在這裡等一輩子。」
「布朗克斯區的少年黑幫。」
「槍、刀、笑。」
這就是這個街區曾經的樣子。在犯罪率居高不下的年代裡,青少年們不去上學,不去工作,街頭是他們生活的全部,就像歌詞中唱的那樣,在這裡生活,在這裡死去...
在那時的布朗克斯區,最高尚的職業有兩種。一種是舞者。
另一種是老大。(本圖為劇照,來自電影《一個布朗克斯故事》)
從1968到1992年,這個地區的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在1993年後才漸漸好轉。目前布朗克斯區仍是貧困城區,但犯罪率已經降到了比較低的程度。
紐約警局在談到紐約市的犯罪行為時說到(文字來自1965~2008紐約犯罪總量統計調查):
在90年代後期,紐約這個「大蘋果」又重現生機,成為了全美最安全的城市,中小企業得以發展,大企業總部也開始遷入市區。就業市場轉而向好,年輕夫婦也更願意生育後代,大量的觀光客開始到來,使紐約的經濟創下了歷史新高。
......雖然強姦案與搶劫案仍時有發生,但與最猖獗的80年代相比已經好轉,女性開始出現在夜晚的商場從事購物活動,如今她們可以不必再顧慮和擔憂犯罪的威脅。
2006年數據:紐約每10萬人中搶劫犯比例為163人。
據此實證,「壞人」的行為會讓周圍的人群生活受到巨大的威脅,進而產生各種應激反應,最甚的是加入「壞人」的行列。為了對抗「壞行為」,保證正常的生活,人們不得不付出精力和時間,而這些精力和時間本可以另做他用。
而且,惡性行為是擴散式的,在初步的惡行得不到制止的情況下,壞的行為模式會在人群中快速擴散,帶來更多的後續影響。這就是所謂「冷漠社會」的產生原因。
再來看另一個地區,紐約上東區。秩序和教育均優於其他城區的上流社會區。以犯罪率來看,這裡的犯罪率是相當低的。低犯罪率與高級教育資源,社會資源,使越來越多的名人富人選擇定居於此。
實際上,這裡並非天生如此,在1960年代,上東區僅僅是一個中產居住區。
這裡也一樣有犯罪活動。
布朗克斯區在1960年其實也並不差。以下兩張照片均為1960年的布朗克斯區,可以看到商業活動相當繁榮。
但從1963年開始,布朗克斯與上東區的居住人群區別越來越大,最後導致了兩個地區今天截然不同的面貌。
綜合來說,在一個地區「好人」多的情況下,工作機會,高收入者,希望穩定生活的居民等等就會向這個地區聚集,進而營造出更好的社會氛圍。而一個地區「壞人」多的情況下,不用多說原因,大家都是不想在那些地方居住的吧?
綜上所述,可以回答題主的疑問,正因為人都是自私的,所以我們要堅持做好人。
另外,所謂社會上「壞人」多,實際上是一個偽命題。更多的「好人」過著他們的正常生活,只是「好人」們並不會因此而被媒體報道罷了。
謝邀。私人微信andylee2017,歡迎神交???
人選擇做事的方式無非兩種:一是走腦,二是走心。
01
做事走腦的人,都有轟轟烈烈的開頭,卻到頭來幾乎不了了之。
很多人在自問選擇做壞人還是做好人時,其實背後要的那個結果依據是「好人有好報,壞人有壞報」。
很多人不是不想做壞人,而是害怕做壞人的結果。很多人也不是很想做好人,只是喜歡做好人的結果。
他們在走腦,在做合算不合算的價值評估。因此,無論選擇做好人還是做壞人,最後的結果都是不了了之,沒什麼好下場。
02
做事走心的人,不見得有很好的開始,他們要麼因為痛苦而堅持,要麼因熱愛而執著。到最後,所謂的結果已不再重要。
因為他們選擇走心,所以他們不會把主要精力放在盤算合算不合算上,他們因愛或恨去體驗整個過程。
況且,好人和壞人的標準是什麼?做好事和做壞事的標準是什麼?無法解答,但我可以推薦看一部美劇——《絕命毒師》。
最後的最後,記住一句話:
當你用一根食指指著別人時,同時有三根手指指著自己。
謝邀。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公眾號「李安迪」ID:andynlp 或掃描(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那邊有乾貨合輯分享,經常掉小禮物哦
堅持做好人的原因,是為了讓我的社交圈裡不再有壞人。我無法杜絕掉世上的壞人,我唯一能做的,是減少他們對我的影響程度。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一直覺得我父母很簡單,簡單到有些脫節,那為什麼他們如此簡單,還能安全存活呢?因為他們都在高校工作。不可否認,這是一個相對單純的環境。我父親是七幾年的大學生,從山溝溝里考出來。他身上的踏實、常與人方便的品質,一直深深影響著我。天道酬勤。我後來接觸心理學,人生觀變得寬泛,有了很多彈性。在我看來,真的沒有太多壞人。有的都是可以理解的人。可以改善的人。想做自己的人。想要好好做人的人。他們只是不太得法。於是我不再做好人,我只是去做好事。我沒有遇到過真正堅定的反社會人格的人,或是窮凶極惡之徒。或許將來可能會碰上吧,但我會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主動規避,不去冒險。承認自己改變不了那樣的人,並且不為此感覺到內疚。出生是被動的,但活著,是我的選擇啊。蓮生兩色,哪色是好?哪色是壞?都是一念間。
因為做好人,不過求一心安罷了。
我不想說的多麼高尚或者多麼偉大,畢竟在這個允許並鼓勵多元價值觀念的社會裡,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會有一萬種不同的解釋方式。
有人為殺人者洗地,有人為受害者造謠。
為什麼要做一個好人?
那就要看你怎麼定義好人了。於我而言,問心無愧足矣。堂堂正正,是為軒昂。如果我不好看的外表下還不能有個過得去的靈魂,我是有多麼拿不出手。我一直很確信人是自私的,因為我很自私。
所以,不只是物質上吃虧,心裡有疙瘩我也不能無視。我記得有一次等人辦業務等的著急,沖人家大發雷霆,可是回過神來,還是拉下臉找人家道歉去了。還有次本來拒絕了別人求助,最後還是幫人把事情解決了。
雖然除了幾句人前人後的稱讚外,並沒有幫我撩姑娘賺票票,我還是挺開心的——說到底,開心為大對吧。
如果我活著的時候能夠不去接觸我不喜歡的東西,我覺得對於我來說,是好事。
即使,那些事包含著誘惑,也是如此。曾經我喜歡隨身帶著幾個硬幣,然後留給路邊的乞丐。然後有一天我家姑娘對我說,你有沒有想過,你是被騙了,或者,你的錢才是導致他們不得解脫的原因?
誰錯了?誰對了?
你看,你根本定義不了好人壞人,你所能做的,只不過是自己心裡覺得應該做的而已。
我對我家姑娘說,雖然我不清楚到底怎麼做才對,反正我只要還活得下去,是不會乞討的。
我家姑娘嘟著嘴:「你哄我的時候咋沒見你這麼硬氣呢?」
求一心安,不添雜念。不攀比,不嫉恨,淡泊不失,寧靜致遠。走自己的路,走踏實就好。謝邀~做好人不需要刻意堅持,而是一場發自內心的修行。
謝邀~內心的充盈與滿足。我們本性皆善
謝@楊惠陽 邀,
講真,我是對好人壞人的概念不是那麼有標準的,其實很多事,很多人都是有雙面性的,咱不能說某一方就一定錯,某一方就一定對。就像題主說的,大多人都在好人與壞人之間徘徊。所以我覺得在這個流言四起,網路橫行的社會上,不輕易評論他人就是一種善。
我媽媽在我很小的時候給我灌輸的精神就是:無論你長大以後會不會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但一定不能做傷害別人的事,不能做違法亂紀的事,不能做給社會添麻煩的事。
至今我仍猶記著這句話,我也把這句話當成自己的座右銘。
本身我是不想回答這個問題的,因為大家說的跟我要說的都一樣,但我還是希望可以給社會專遞一些正能量。
為什麼堅持做好人?因為求心安!
以上
壞人那麼多,我們為什麼還要堅持做好人?
(換句話說 ) ======》
壞人那麼多,我們為什麼不做個壞人?
(再極端一點)======》
殺人犯那麼多,我們為什麼不去殺人?
那麼請題主思考一下最後這個問題,你為什麼不殺人,拋開法律。(雖然殺人太極端,壞人可能做的壞事就那麼一點點,但我覺得道理是一樣的)因為要相信這個世界上還是好人比壞人多
當你走在路上的時候,你要相信熱心群眾比歹徒多,你才敢繼續走下去。
想像一下,如果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是壞人,將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
所以我們要做好人,這樣好人就又多了一個,這個世界上包括你在內的絕大數人都是好人,多好!
另外,無論你有沒有信仰,信不信有神靈在看著你。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因為對別人好,我們自己心情也會好啊~ 因為不好的事情是不對的,甚至是傷害別人的,那就不要去做啊。
大學一年級下學期的時候在麥當勞打工。從二樓冷庫拿了一袋奶下來加給甜品站。
麥當勞門口坐了一個女孩兒,面前有一個牌子,大概就是回不去家了,幫幫我。
我問她,你餓嗎?她點了點頭。
麥當勞員工買吃的在店裡吃的話是五折。我上樓問我的經理,我能不能去給她送一份兒漢堡。
經理有點生氣的跟我說,那個人是騙子啊,你這都不知道?
我說,我知道啊,但是,萬一她不是呢?
經理說,你去吧,但是你不能穿著員工的衣服送吃的給她。進裡面換下來。
我點了一份漢堡套餐,有喝的,要的常溫的。具體記不清了,五折十幾塊錢。
下去送給她,女孩兒看我的眼神我現在也不記得了。
她是不是個騙子,時至今日,我也不知道。如果她是騙子的話,也許那個下午她就不好意思再騙了,也許這樣一來有幾個好心人沒有被她騙去自己的錢呢。
也許好心人們把錢給了真正需要幫助的什麼人呢?
我家是個旅遊城市,夏天總會有人問路,我總是在最後加一句,希望您在這裡玩的開心。
正月里去買東西,或者在街上有相視一笑的人,我總會說句「過年好。」平常也會說句「您好。」遇到願意聊天的人,每天都能跟陌生人聊兩句~
哪怕我善意是微不足道的力量,但是我也真的期望著 看到問題的你們,這個世界上各個角落的人們,一切都好。
如果一個陌生人或者一個朋友遇到我們,因為我們的友好相處或者做的什麼事情,感到至少一點點開心,那也許他在接觸家人朋友同事的時候心情會好一點,他的家人朋友同事又可能因此心情好一點。
哪怕只是一點點,很小的一點點,這也許能形成一種蝴蝶效應,也許 我們可以改變世界呢~
從客觀上講,這個世界上有著不對別人謀財害命的幾十億人,他們和我同等重要。
主觀上來講,他們的生命,生活,也很重要。非常重要。
總有一些東西,實在是不能出賣。所以要做好人,護他們一世周全。
既然世界上有那麼多窮人,那我們為什麼要努力賺錢?
既然世界上有那麼多醜人,那我們為什麼要盡量讓自己變美?既然世界上有那麼多死人,那我們為什麼要努力活著?這個問題好無聊,別人是啥樣跟你有毛關係么,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不被別人左右,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你喜歡就喜歡,不喜歡拉倒。謝邀,好久沒人邀請我了。
先說結論:- 阿諛奉承,唯利是圖,背信棄義的人,不一定就是壞人;
- 誠實,善良,重情重義的人,也不一定就是好人;
- 沒有人能決定你成為什麼樣的人,除了你;但這個社會的統治者要社會發展,會極儘可能宣傳有利於他們的思想,因他們所掌握和擁有的資源最多,這類思想也就成為了主流思想。
很多事情不是好和壞兩個字能劃分界限。
這是個複雜的,混沌的社會。色彩紛繁,並不簡單的非黑即白,而絕大多數,都是處於中間過度色。我知道很多人都有這種兩極思維,懂電腦的人知道,這是0和1思維。在電腦的世界裡,只有0和1,沒有其他。可是這個世界的有趣在於,它複雜得多。它還有2,3,4……100……0是丑,100是美。那麼,99是美還是丑呢,它只比100少1分,應該是美吧,那98呢,按這個邏輯,也應該是美了。那51呢,是美還是丑,49呢……如果說51離100近一點,是美;49離0近一點,是丑。可是51也只比49多了2分啊,100不也只比98多2分么?再有就是,50呢?一個人,他誠實、善良、重情重義、孝順、團結、熱心。他是不是好人?一個人,他虛偽、邪惡、冷漠,但是他孝順父母,團結集體,有時候也會發善心去幫助陌生人。他還是不是好人?我們從小接觸的價值觀:有的來自父母,來自老師,來自身邊的朋友團體,來自各種媒體渠道。這些都是別人提供給我們的信息和價值。小時候課本里宣揚學習雷鋒好榜樣;父母教我們撒謊要被大灰狼吃掉;老師說你得拚命念書,不埋頭將來何以抬頭,長大後老闆說用戶價值至上。是不是都對?有人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又有人說,人生須當及時行樂;有人說,書中自有顏如玉;又有人跳出來說,死讀書,讀死書,社會才是最該讀的一本書;我出生的時候,說是,「只生一個好」;現在我生娃的時候,「生二胎,多種樹,防老環保兩不誤「……其實這個社會上是有很多種聲音的,比如題中說的誠實,善良,重情重義,也有人說,生活需要適當的謊言;該狠心時須狠心,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過好自己就行,何必管其他人的閑事?只不過,在這個社會上,擁有資源的人更有話語權,也更有能力推廣他們的觀點。比如小時候的父母、老師,長大後的上司、社會統治者,主流媒體。資源擁有者需要鞏固手裡的資源,掌權者需要絕對控制。而其他的聲音,被淹沒了。謝邀。
之前答過一個類似的問題: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這是人的天性。那君子是不是就是虛偽的? - 徐曉軼的回答 - 知乎
也就是說,人除了動物性之外,為了能組織起來過的更好,所以還有社會性。為了降低組織成本,所以需要善。
動物性和社會性都是人的本性,可以說一個代表了惡,一個代表了善。但儒學站在人道理想的角度認為人性本善,雖然這個善很脆弱。
從根本上講,人類行善也是為了更好、更快樂的活著,只是人類彼此互助的結果要遠好於個體的無底線爭鬥,所以如果你只盯著動物性為本能,難道你的衣服是自己做、食物是自己種嗎?
善是篩選的結果,因為善,我們彼此報以善意、相信彼此、願意付出、樂於互助,所以組織成本比較低。法家用惡法組織起強大無比的秦帝國,10年間橫掃天下如卷席,但高管彼此屠殺,當民軍打來之時,四十萬百戰雄獅自絕道路不願回援,還得讓皇帝的管家(少府以養天子也)發囚徒來抵抗。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所以善只是最高理想,是前進方向,而不是泛道德化的用簡單的善惡來代替複雜利益格局下的利益權衡,具體到個人行事是懷仁心善念、居中權衡、爭取最優結果,即懷著善意的實用主義。
最關鍵的是,喜歡有安全感的懶人太多,隨波逐流的活下去,不小心就被好人了。其實普通人過著普通的日子,總會看重些什麼,不在乎些什麼;所以,對某些人來說他是好人,對另一些人來說他就可能是壞人,甚至對不相干的人來說,他根本就沒有存在感。判斷一個人沒有那麼絕對,角度不同,結論也不同。這就是人性的複雜。
第二名的答案已經說明了我的想法,也恰好是以前看了《熔爐》後映像最深的一句話:我們活著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被這個操蛋的世界改變。
習慣了,不習慣作惡。
如果我知道,有人姦殺妹妹全家會痛不欲生,那我自會管理自己的生理慾望不去侵犯別的女生。
如果我知道,父母一輩子不捨得吃不捨得穿一分一分攢下的錢被人全部騙走,二老難過傷心不已,那我就不會去詐騙別人的錢財。如果我知道,有人勾搭我爸爸害的整個家庭雞飛狗跳,媽媽痛苦不堪,那我就不會去做小三破壞別人的家庭。如果我知道,萬一孩子被人擄走一輩子血肉至親無法相見,那我就不可能去拐賣兒童。如果我知道,自己的父母被人殺死,與他們永遠陰陽兩隔,這世界上再也沒有真心疼愛我的人,那我就不會去殺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人要是能做到共情的話,就會少做壞事多行善。
個人愚見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的哥躲豪車撞到自行車被索賠8萬這一事件?
※有哪些特別腹黑的政治操作原則,是普通人不敢想像的?
※網路文學能否取代傳統文學的現有地位?